五脏病机

合集下载

病机十九条解析

病机十九条解析

病机十九条解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解析《内经》“病机十九条”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5月6日□洪文旭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病机十九条”出自《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该篇首先提出“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及“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的论断,将古人长期与疾病斗争中观察所得的复杂症状,归纳为提纲挈领的十九条病机,作为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至今重温起来仍有重要意义。

“病机十九条”的基本内容五脏病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凡由风邪引起的肢体震颤、头晕目眩之证,都与肝脏有关。

因肝为风木,主疏泄、藏血,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风病发生。

风有虚实之分:虚则肝阴亏虚,头目失养而致头晕目眩,肝血不足,血虚生风而致手足颤动;实则肝郁化火,神魂失藏而致头痛目赤,热极生风,筋脉失养而致手足抽搐。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凡由寒邪引起的形体拘急、关节屈伸不利之证,都与肾脏有关。

因肾为水火之宅,寓藏元阴元阳,一旦阴阳失调,多会导致寒病发生。

寒有内外之分:外则侵袭人体,营卫凝滞而致形体拘挛;内则命门火衰,筋骨失养而致关节屈伸不利。

“诸气月贲郁,皆属于肺”。

凡由气机不畅引起的咳嗽喘逆、胸部痞闷之证,都与肺脏有关。

因肺主一身之气,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气病的发生。

气有虚实之分:虚则肺失清肃,宣散无力而致咳嗽喘逆;实则寒邪袭肺,郁久化热而致胸部痞闷。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凡由湿邪引起的水湿停滞、浮肿胀满之证,都与脾脏有关。

因脾主运化,一旦水湿停留,就会导致湿病的发生。

湿有内外之分:外则寒邪困脾,水湿四溢而致肌肤浮肿;内则脾阳不足,痰饮聚腹而致中焦胀满。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凡由热邪引起的皮肤疮疡、红肿发痒之证,都与心脏有关。

因心主火,火亢则血热,热邪与血相搏而致皮肤疮疡。

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实热则局部痛重且胀,虚热则局部痒而不痛。

上下病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凡出现肢体枯痿、气喘发呕之证,都与上焦有关。

中医五脏病机详解

中医五脏病机详解

中医五脏病机详解人体五脏,心肺居上,为上焦,脾(胃)居中,为中焦,肝肾居下,为下焦。

五脏气机,肝木主生,心火主长,肺金主收,肾水主藏,脾土主化。

人体生在五行,病也在五行,五行运转正常,则人身体不病,五行失调,则人病。

一、肝人体肝木主生,生也就是升发之气,也主向外疏泄。

人体上为阳,下为阴,也就是头为阳,足为阴。

但是人体是一个三维球形,外者为阳,内者为阴。

也就是所谓升发,从下往上为升发,从内向外也为升发。

肝木是一个向上、向外的过程。

人体气机向上的同时也会向外。

比如说呕吐的时候会感觉身体发热,就是气机往外走。

而同样的肺金收敛的过程,就是一个向下向内的过程。

比如说人在受寒以后,外面皮肤毛孔一下闭住了,人体气机开始往内沉,这个时候,人体为了振奋阳气,首先会出现打喷嚏的情况,打喷嚏其实就是人体自己在向外、向上去升提气机,想把这个寒气给震出去。

所以人体向外出的功能,都是属于肝木升发的功能。

比如说人体小便不利,小便它本身是向下的,但其实它是一个从身体内部向外排泄的过程,所以它也属于肝木升发的范畴。

辛主升发,也就是辣的东西有助于人体向外升发,所以补肝用辛。

酸主收敛,酸味的东西都有往里面收的性质,所以泻肝用酸。

同样的道理,举一反三,补肺就用酸,泻肺用辛。

如果人体升发之气不足,就会出现无汗、大小便不通畅,排便无力等情况。

同时,因为肝木升发不动,肝气郁结在里面,就会出现腹痛、胸胁苦满,以及妇人月经不调、月经来迟等症状。

如果肝木升发之气过旺,就会出现发热、自汗、尿多、男子遗精、妇人白带、月经来早等病。

同时,因为热气上冲到头,还会出现头晕、耳鸣等症状。

水生木,金克木。

肝木升发无力,主要原因在于寒,如果肾水寒,则木气升发无力。

肝木升发太过,主要原因在于肺气不收,金气不能制衡。

肝气升发之力不足,伤寒论中所用的方子就是当归生姜羊肉汤。

其中当归三钱、生姜三钱、羊肉半斤,这里面用羊肉、当归温行血脉,用生姜温水、行水以滋养肝木。

如果肝气升发太过呢,就要补肺。

内经 五脏虚实病机分析

内经  五脏虚实病机分析
灵枢 · 本神
原文
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 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藏不安,实则腹 胀经溲不利。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 则笑不休。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 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藏精,精舍志,肾 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藏不安。必审五藏之病形, 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也。
虚:四肢不用,五脏不安——脾主运化,主 统血,脾气主升,脾气虚则运化失职,不 能将胃肠道吸收的水谷精微上输心肺,四 肢五脏失于濡养。 实:腹胀,经溲不利——脾喜燥恶湿,脾湿 有余,粘滞阻遏气机,则二便不通,腹胀; 不能化生气血水谷以充血海,则月经失调。
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 则笑不休。
虚:悲——心气不足,气血不能正常运行, 易出现心悸,气短,胸闷,心中苦闷不乐, 故曰“心气虚则悲”;心藏神,神不充则 悲(消沉,萎靡不振) 实:笑不休——心火亢盛,过度兴奋,心在 志为喜,在声为笑,心神被火扰,故见。
虚:厥——手足为阴阳经脉交接处,阴阳和 则顺利交接,手足温。元阳为阳气根本, 肾阳虚不能与阴在手足交接,故手足厥冷。 实:胀——肾主水,肾气蒸化维持水液代谢。 肾邪有余为实。水寒内盛,气滞则腹胀, 水湿泛滥则水肿(多为本虚标实)。
“脾藏营,营舍意” ,“脾气虚则四支不用, 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肾藏精, 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 以五脏虚实而言突出脾、肾的重要地位。腹胀、 二便不利、五脏不安是脾与肾两脏之病的共同表 现。腹胀、二便不利为气机滞塞,升降失常,关 系到整个机体的状态,五脏不安是由一脏影响到 五脏,可见脾肾的影响之巨。此说为后世脾为后 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提供了有力依据。
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虚:恐——肾为水脏,主于恐惧。肝为木 脏, 主怒也。水以生木,故肝子虚者,肾母乘 之,故肝虚恐也。 又肝胆相表里,肝气虚则胆不壮 实:怒——肝主藏血,在志为怒。血有余, 肝气实,肝脏功能亢进,则易发怒。

病机十九条快速记忆法

病机十九条快速记忆法

病机十九条快速记忆法
病机十九条快速记忆法
病机十九条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准则。

以下是一种快速记忆病机十九条的方法:
五脏病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郁,皆属于肺,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

上下病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厥固泄,皆属于下风寒湿病机: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火病机五:诸热警瘦,皆属于火(心);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病附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热病机四: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可以通过理解和联想的方式来快速记忆病机十九条,如果你需要更加详细的解释或学习方法,可以向中医医生或专业人士咨询。

中医五脏病机详解

中医五脏病机详解

中医五脏病机详解中医学注重疾病的病机分析,通过观察五脏的功能变化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本文将详解中医五脏的病机,包括心、肺、肝、脾和肾的功能及其相关的疾病。

心的病机心是人体的主要脏器之一,主管血脉和神志。

正常情况下,心主心血脉,控制血液的循环以及身体内外的交流。

心的病机主要表现为心阳不足、心阴不足、心火旺盛等。

心阳不足是指心阳虚寒,主要症状包括心悸、气短、面色苍白、畏寒等。

常见的疾病有心肌梗塞、心绞痛等。

治疗心阳不足可采用温补心阳的中药如附子、肉桂等。

心阴不足是指心阴亏损,主要症状包括心烦、失眠、口干、健忘等。

常见的疾病有心血虚、心火旺盛等。

治疗心阴不足可采用滋补心阴的中药如麦冬、丹参等。

心火旺盛是指心火过盛,主要症状包括心烦、口干、口苦、失眠等。

常见的疾病有心火亢盛、心血瘀滞等。

治疗心火旺盛可采用清热祛火的中药如夏枯草、黄连等。

肺的病机肺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主管呼吸和气机。

正常情况下,肺主气机,控制呼吸以及将清气输送给全身。

肺的病机主要表现为肺气不通、肺阴不足、肺热壅盛等。

肺气不通是指肺气郁结,主要症状包括咳嗽、气喘、喘息等。

常见的疾病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

治疗肺气不通可采用活血化痰的中药如三七、紫河车等。

肺阴不足是指肺阴亏损,主要症状包括干咳、痰少、口干等。

常见的疾病有肺燥、肺热等。

治疗肺阴不足可采用滋阴润燥的中药如麦冬、百合等。

肺热壅盛是指肺热积聚,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咽痛、痰黄等。

常见的疾病有肺炎、慢性咽炎等。

治疗肺热壅盛可采用清热化痰的中药如银翘、蝉蜕等。

肝的病机肝是人体的主要脏器之一,主管气机和情志。

正常情况下,肝主疏泄,控制气机的畅通和情绪的平衡。

肝的病机主要表现为肝气郁结、肝阳上亢、肝火旺盛等。

肝气郁结是指肝气郁滞,主要症状包括胁痛、胸闷、易怒等。

常见的疾病有肝郁、抑郁症等。

治疗肝气郁结可采用疏肝解郁的中药如柴胡、香附等。

肝阳上亢是指肝阳上升过盛,主要症状包括头晕、目赤、耳鸣等。

常见的疾病有高血压、眩晕等。

五脏病机-肝、肾的气血阴阳失调

五脏病机-肝、肾的气血阴阳失调

五脏病机-肝、肾的气血阴阳失调五脏病机-肝、肾的气血阴阳失调肝的阴阳气血失调肝是人体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重要脏器组织。

肝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肝阳肝气主气机的疏泄和条达,能调节情志的抑郁和亢奋,并能助脾胃的升清降浊。

肝气尚能总司全身筋腱的屈伸及血液的调节,但在病理上肝阳肝气具有易亢,肝阴、肝血具有易亏虚的特点。

肝的病机,主要表现于肝气的疏泄功能太过或不及,肝血濡养功能的减退,以及肝脏阴阳制约关系的失调等方面,故肝脏阴阳气血失调的病机特点是,肝阳肝气常为有余,肝阴肝血常是不足。

肝阳、肝气失调,肝的阳气失调,以肝气、肝阳的亢盛有余为多见,而肝之气虚或阳虚则较为少见。

且由于肝阳上亢,多为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而致肝阳相对亢盛,故肝阳上亢之由亦多在肝阴、肝血不足。

因此,肝气肝阳失调的病机,主要表现在肝气郁结、肝气横逆、以及肝火上炎等。

肝阴、肝血失调,肝的阴血失调,均以亏损为其特点。

阴虚则阳亢,而形成肝阳上亢、阴不制阳、阳气升动无制,肝风内动等。

肝的阴血失调,主要可导致肝血虚亏、肝阳上亢,以及肝风内动等。

肝病常见症状及其发生机理眩晕:多由肝阴不足,阴虚阳亢。

肝之阳气升动,上扰清窍所致。

目花:多由肝阴肝血不足,不能上荣于目,目失肝血所养而致。

耳鸣:多为情志抑郁,肝郁气滞,郁久则化火生热,或火怒伤肝,肝胆之火亢进,上扰清窍所致,甚则清窍被蒙,可成重听。

巅顶、乳房、两胁、少腹疼痛及囊肿疼痛:上述部分,皆为肝经循行所过。

若肝郁气滞,气机阻塞,或痰气交阻,或气血互结,以致经气不利,脉络不通,则可于上述部位出现胀痛,或形成肿块。

若气郁化火上窜于头部,则可发作巅顶剧痛。

关节屈伸不利,筋挛拘急、抽搐:多为肝之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

四肢麻木:多由肝血不足,不能滋养经脉肌肤,或由于风痰流窜经脉,络脉气血不和所致。

急躁易怒:肝为刚脏,主升主动,若肝郁气滞,气郁而化火,肝火亢盛,或肝之阴气升动太过,肝阳亢逆,则可致性情急躁而易怒。

肾的阴阳气血失调肾为"先天之本"。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

前人把疾病某些类同得症候,归纳于某一病因或某一肺得范围内,作为辨证求因依据,列为十九条,其中属于六淫得十三条,属于五脏得六条。

掌握这些病机,对一些比较复杂得症状起有执简驭繁得作用,但它只就是一种粗略得分类归纳,临证必须联系具体病情,全面分析,才能切合实际。

病机十九条就是:(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意指一般得内风疾患,出现头目昏花,肢体动摇等症状,多用肝得病变。

(2)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意指一般得阴寒内盛,出现筋脉挛急,关节屈伸不利(兼见面色晄白,形寒肢冷,小便清等),多属肾得病变。

(3)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意指一般因上焦气机不利而出现呼吸迫促,胸部痞塞得症状,多属肺得病变、(4)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意指一般水湿潴留而出现浮肿胀满得症状,多属脾得病变、(5)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热病出现神志昏迷,抽搐症状,多属火证。

(6)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意指一般皮肤疮疡,出现焮热疼痛瘙痒得症状,多属心火炽盛,血分有热所致、(7)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意指一般得厥逆、便秘,泄泻等症候,多用下焦得病变、(8)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意指一般得痿症、气喘、呕吐等症候,多属上部肺胃得病变。

(9)诸痉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意指一般热病出现口噤、寒战鼓栗,神志失常等,多属火证。

(10)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意指一般身体强直或颈项强硬,转动障碍,多属湿证(湿浊伤于筋脉肌膜)。

(11)诸腹胀大,皆属于热。

意指一般腹部坚硬胀满(兼见便秘、尿涩、烦热、口苦等),多属热证、(12)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气逆上冲,如连声响亮得呃逆、喷射状呕吐等,多属火证。

(13)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出现烦躁发狂,举动失常得症状,多属火证。

(14)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意指一般突然出现筋脉强直拘挛得症状,多属风证。

(15)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意指一般出现腹胀肠鸣,叩之有鼓音,多属于热。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

前人把疾病某些类同的症候,归纳於某一病因或某一肺的范围内,作为辨证求因依据,列为十九条,其中属于六淫的十三条,属于五脏的六条。

掌握这些病机,对一些比较复杂的症状起有执简驭繁的作用,但它只是一种粗略的分类归纳,临证必须联系具体病情,全面分析,才能切合实际。

病机十九条是: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本条涉及的症状为“掉眩”,病因为“风”,病位所在的脏腑是“肝”。

肝属木,木生风,肝为风脏,风气通于肝,肝病可以生风,发生以动为特征的证候。

本条所论属于内伤,所指乃肝病生风引发的掉眩症状,属于内风范畴,如:肝热生风,肝阳化风,郁勃生风,此为肝脏本身的病证,又肾者水脏,主水藏精,真阴所寄,阴即水也,木赖水涵,精化为血,血能养肝,若肾阴内虚,水不涵木则木燥而生风,精虚血少,血不养肝则血虚而生风,此乃病在肾而证在肝,乙癸同源,肾病及肝。

常用的如辛凉化风、清热熄风、疏肝平肝、养血柔肝、滋阴平肝,或参介类以潜,石类以镇,或佐通络治掉等治法,俱按上述不同的证候与病机辨证以进,肝病如此,他脏之病亦如此,推此及彼,举一反三,细细推敲,必有所获。

掉眩也有病不在肝者,如《内经·素问》有上气不足,头为之苦晕,目为之眩的记载,在《金匮要略》中亦有郁冒证的论述。

治疗方面,上气不足所致眩晕,我常用黄风汤、补中益气汤为主方,至于郁冒证,《金匮要略》已有泽泻汤成法。

二、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本节致病之因为“寒”,出现的症状是“收引”,病在五脏之“肾”。

肾主北,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属阴中之阴而内藏元阳。

《灵枢·本脏篇》曰:“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而利关节”。

《灵枢·调经论》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

经脉喜温而恶寒,血气在经脉中,寒者泣涩,温者通利。

若肾中元阳不足,内生阴寒,不能正常地温煦经脉,则经脉不利,气血行泣而失其畅行。

同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阳气既虚,血行不畅,局部经脉缺少血气的正常涵养,则寒邪乘隙袭入,寒主收引,寒邪痹阻经脉,初则关节疼痛,活动不利,久而出现经脉挛急,关节拘挛难以曲伸。

五脏六腑的病机

五脏六腑的病机
腰膝酸软,五心烦热
发展:肝阳化风
五脏六腑的 病机
热极生风
肝阳化风
阴虚风动 血虚生风
五脏六腑的病机
(1)肝与肾:
主要病机特点:
阴阳失调: 肾阴不足,可致肝阴不足, 形成肝肾阴虚,阴不制阳 则肝阳上亢——“水不涵木”
形成:多由于久病失 养,或年高脏气衰 弱,或汗下太过耗 气等所致。
主要病机特点:
➢ 心气不足,运血无力, 则心力、心律、心率有所 改变,血脉失充
——心悸气短, 动辄尤甚;
➢ 血行无力,心神失养, 则心神不足
——神疲乏力
➢并伴有气虚表现。
五脏六腑的病机 主要病机特点:
概念:心的阳气不 足,功能减退, 虚寒内生的病理 变化。
五脏六腑的病机
肺气不宣:
肺窍不利、呼吸不畅、卫气壅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鼻塞流涕,喷嚏喉痒;咳嗽;恶寒,无汗
肺失清肃:
肺气下降和清洁呼吸道功能失常。 胸闷气促,咳嗽痰多
肺失宣肃: 气机升降失调、呼吸功能障碍、水液代谢失常。
胸部痞闷,咳逆上气;呼吸困难,气促喘息 ;痰多,水肿
五脏六腑的病机
概念:肺功能减弱的病理变化。 形成:多因肺失宣肃,日久不复,
易为燥邪所伤 大肠实热传肺
五脏六腑的病机
1.脾的生理病理特点: 脾的主要病机特点:消化吸收功能减退、
气血生成不足、 血液运行失常、 水液代谢失调。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病又常影响它脏,导 致其它脏腑的病变。
五脏六腑的病机
脾的病理变化内在基础是脾的阴阳失调 主要是脾的阳气失调。
(1) 脾的阳气失调 —— 脾气虚损、脾阳虚衰
小肠实热上炎于心
五脏六腑的病机
1. 肺的生理病理特点:

病机十九条课件

病机十九条课件

(2病机十九条记忆法与解读病机十九条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就是中医诊断与治疗疾病得基本准则。

并要求为医者:在诊断疾病得时候要:“审察病机,无失其宜;”在治疗疾病得时候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因此必须熟记病机十九条,但又难于记忆。

如将原文顺序进行适当调整,并归纳为:五脏病机五条;上下病机二条;风、寒、湿病机三条;火病机五条;热病机四条。

则便于记忆。

其口诀就是:“五脏上下风寒湿,火五热四要记牢。

"五脏病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

上下病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风寒湿病机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火病机五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心)。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热病机四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原文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

经言盛者泻之,虚则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心);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病机十九条原文白话解释

病机十九条原文白话解释

病机十九条原文白话解释(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病机十九条原文白话解释病机十九条语出《黄帝内经·素问》[1]。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

(2病机十九条记忆法与解读病机十九条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准则。

并要求为医者:在诊断疾病的时候要:“审察病机,无失其宜;"在治疗疾病的时候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因此必须熟记病机十九条,但又难于记忆。

如将原文顺序进行适当调整,并归纳为:五脏病机五条;上下病机二条;风、寒、湿病机三条;火病机五条;热病机四条。

则便于记忆。

其口诀是:“五脏上下风寒湿,火五热四要记牢.”五脏病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上下病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风寒湿病机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火病机五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心)。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热病机四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原文帝曰:“善。

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泻之,虚则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心);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

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病机十九条解读《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古往今来,多有阐述,但每人都有不同角度、深度的体会。

《内经》第17讲 素问·至真要大论

《内经》第17讲 素问·至真要大论

(三)论平衡阴阳,是治“求其属”的基本 原则。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壮水之主, 以制阳光—阴虚阳亢而生虚热
“取之阴” —滋肾阴 —六味地黄丸
“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益火之源,以 消阴翳—阳虚阴盛而生虚寒
“取之阳”—补肾阳 —附桂八味丸
[复习思考题]
1 、何谓正治法、反治法?举例说明? 2、怎样理解“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
病例
返回结构图
返回
(5)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一般表现为疼痛、瘙痒这样的疮疡,多 属于心的病变。
心火亢盛,化腐成脓 心的病变
心血不足,血燥生风
病例
返回结构图
返回
(6)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一般厥逆的病证,以及二便不 通或失禁的病证,多属于下焦元气 的病变。
肾阳虚衰
肾气虚而厥逆 膀胱气化不利 肾气不固则泄
这些方剂,不仅有其历史意义,而且其中某些方剂,现在还有 其实用价值,特别是对后世方剂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正治与反治
(一)正治法
含义: 逆疾病的征象而治。 逆治
适用 “微者逆之”,适用于病轻或虽重而病
: 范围
情单纯无假象的疾病,所选药物的属性 与疾病征象相反。
寒者热之 ----治寒病用温热法。 热者寒之 ----治热病用寒凉法。
因病制方
四君子汤 :人参甘温--大补元气,为君; 白术苦温--燥脾补气,为臣; 茯苓甘淡--渗湿泻热,为佐; 甘草甘平--和中益土,为使.
制方 法则
《内经》十三方
1. 《素问·汤液醪醴论》: 汤 液 醪 醴
2. 《素问·腹中论》:
鸡矢醴
3. 《灵枢·痈疽》:
翘饮
4. 《素问遗篇·刺法论》: 小 金 丹

中医五脏病机

中医五脏病机

中医五脏病机
中医认为,人体的脏腑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五脏是脏腑中最重要的五个器官,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着人体的生理功能。

中医认为只要一脏出现紊乱,就会对其他脏腑产生影响,从而引起疾病。

中医认为,五脏病机制主要有“五脏相互影响”和“五脏共同调节”两种。

1、五脏相互影响:指五脏之间彼此影响,一脏出现紊乱,就会对其他脏腑产生影响,从而引起疾病。

2、五脏共同调节:指五脏之间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着人体的生理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五脏病机制是中医认识疾病的重要理论,它揭示了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为治疗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医执业医师中基知识—五脏

中医执业医师中基知识—五脏

中医执业医师中基知识—五脏五脏第一节五脏的生理机能与特性一、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1.生理功能(1)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道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心主血脉包含心主血和心主脉两个方面。

心主血是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

另一内涵是心有生血的作用,即所谓“奉心化赤”。

心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

心、脉、血三者密切相连,构成一个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为基本条件。

其中心脏的正常搏动,起着主导作用。

心主血脉包含心主血和心主脉。

心主血的内涵:心行血----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循行的功能。

心生血----指心具有化生血液的作用。

(2)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的作用。

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义之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情感、性格等精神活动。

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意识、思维、情感等狭义之神。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2.生理特性①心为阳脏而主通明生理上心脏必须保持强大的阳气,才能温运血脉,振奋精神,温煦周身。

②心气下降心火在心阴的牵制下合化为心气下行以温肾,维持人体上下协调。

3.心血、心气、心阴、心阳的生理作用①心血:濡养心脏及其形体官窍,化生心神。

②心气:推动调控心脏搏动、脉管舒缩及精神活动。

③心阴:制约心阳,抑制心脏搏动和精神活动。

④心阳:制约心阴,激发心脏搏动和精神活动。

二、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1.生理功能(1)主气司呼吸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

中医对各个病症的理解

中医对各个病症的理解

中医对各个病症的理解
中医对病症的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机:中医认为疾病的产生与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有关,病机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阴阳失调和邪正盛衰两个方面。

阴阳失调包括阴偏盛、阳偏盛、阴偏衰、阳偏衰等,邪正盛衰则表现为邪气盛、正气虚等。

2. 病因:中医认为疾病的病因主要包括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因素。

3. 病证:中医将疾病分为外感病和内伤病两大类。

外感病主要包括感冒、咳嗽、疟疾等,内伤病则包括脏腑病、经络病、气血病等。

每种疾病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观察和分析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可以诊断疾病的原因和病理变化,从而确定治疗法则。

4. 治则治法:中医的治疗原则是以“辨证施治”为基础,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饮食调理等。

中医认为治疗疾病的关键在于调整人体内的阴阳平衡,使邪气得以排除,正气得以恢复。

总之,中医对病症的理解是从整体上把握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注重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强调预防和调养的方法,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五脏病机

五脏病机

若心阴不足,虚火内炽,则出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的同时,往往还会兼见急躁易怒、头晕目眩、面红目赤等肝气上逆,浮而上亢的症状,这是心肝之阴血亏损,而心肝之阳气无所制约的结果。
甚则心肝火旺,相互影响,气郁化火生痰,痰与气(火)相结,阻蔽心窍,扰于心神,又可导致癫狂等精神失常之病。
总之,在某些精神情志疾病中,心肝两脏相互影响,肝气郁结,气机不调,可出现神志方面的异常变化。反之,情志失调,又可致肝气不舒,甚则肝气火上逆。
临床上以心悸气短,动辄益甚,神疲乏力等为重要特征。
心阳不足
心阳不足多系心气不足病情严重发展而来;亦可由于寒湿、痰饮之邪阻抑心阳;或素体阳虚,心阳不振;或思虑伤神,心气受损;或久病失养等所致。阳虚则寒自内生,气虚则血运无力,心神失养。
故心阳虚的基本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心神不足、阳虚阴盛和血运障碍等几个方面。
其三,血运障碍。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心阳不足,心主血脉的功能减退,血行不畅而致血瘀,甚则凝聚而阻滞心脉,形成心脉瘀阻之证。可见形寒肢冷,面色苍白或青紫,心胸憋闷、刺痛,脉涩或结代等。
若心阳虚极,或寒邪暴伤阳气,或瘀痰闭阻心窍,均可导致心阳衰败而暴脱,从而出现大汗淋漓、四肢厥逆、神识模糊、脉微欲绝等宗气大泄,,阳气将亡之危候。
(一)心的病机
1.心的生理病理特点
心位居上焦,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与小肠相表里。心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又主血而外合周身之脉。
心脏阴阳调和,气血充足,则心神健旺,气血环流周身,洒陈于五脏六腑,灌溉于四肢九窍,使人体各脏腑组织生生不息,藉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因此,血虚证不仅有心脾两虚,而且又有心肝血虚:心肝血虚之证,既有心血不足的表现,又有肝无所藏,不能荣筋养目之候。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

前人把疾病某些类同的症候,归纳于某一病因或某一肺的范围内,作为辨证求因依据,列为十九条,其中属于六淫的十三条,属于五脏的六条。

掌握这些病机,对一些比较复杂的症状起有执简驭繁的作用,但它只是一种粗略的分类归纳,临证必须联系具体病情,全面分析,才能切合实际。

病机十九条是:(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意指一般的内风疾患,出现头目昏花,肢体动摇等症状,多用肝的病变。

(2)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意指一般的阴寒内盛,出现筋脉挛急,关节屈伸不利(兼见面色晄白,形寒肢冷,小便清等),多属肾的病变。

(3)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意指一般因上焦气机不利而出现呼吸迫促,胸部痞塞的症状,多属肺的病变。

(4)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意指一般水湿潴留而出现浮肿胀满的症状,多属脾的病变。

(5)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热病出现神志昏迷,抽搐症状,多属火证。

(6)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意指一般皮肤疮疡,出现焮热疼痛瘙痒的症状,多属心火炽盛,血分有热所致。

(7)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意指一般的厥逆、便秘,泄泻等症候,多用下焦的病变。

(8)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意指一般的痿症、气喘、呕吐等症候,多属上部肺胃的病变。

(9)诸痉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热病出现口噤、寒战鼓栗,神志失常等,多属火证。

(10)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意指一般身体强直或颈项强硬,转动障碍,多属湿证(湿浊伤于筋脉肌膜)。

(11)诸腹胀大,皆属于热。

意指一般腹部坚硬胀满(兼见便秘、尿涩、烦热、口苦等),多属热证。

(12)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气逆上冲,如连声响亮的呃逆、喷射状呕吐等,多属火证。

(13)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意指一般出现烦躁发狂,举动失常的症状,多属火证。

(14)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意指一般突然出现筋脉强直拘挛的症状,多属风证。

(15)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意指一般出现腹胀肠鸣,叩之有鼓音,多属于热。

从五脏论张仲景对眩晕病机的认识

从五脏论张仲景对眩晕病机的认识

从五脏论张仲景对眩晕病机的认识标签:张仲景;五脏论;眩晕;病机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

二者常同时并见,统称为“眩晕”[1]。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较多类似论述,称为“头眩”、“目眩”、“眩冒”、“目瞑”等,本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相关条文归纳总结,从五脏出发浅要分析张仲景对眩晕病机的认识。

1眩晕与肝1.1肝胆火旺少阳经属肝络胆上联目系,肝胆为风木之脏,又内蕴相火,木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胆为病多为少火被郁,风火相煽上延目系而致目眩。

如《伤寒论》276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1.2肝血虚肝藏血,主疏泄,肝血虚,血不能上达以养头目则出现眩晕。

如《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3]2眩晕与脾胃2.1胃肠有热胃肠有热,阳热化风上扰头目可致头眩。

如《伤寒论》210条“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2]2.2胃肠腑实有形之邪阻塞胃肠,腑气不通,肺气不降,燥热上蒸亦可导致眩晕。

如《伤寒论》254条“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宜大承气汤。

”[2]2.3寒湿困脾寒湿困脾,脾运化失职,湿浊上逆阻遏清阳可致头眩。

如《金匮要略·黄疸病》“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

此欲作谷疸。

[3]2.4湿热内蕴饮食入胃助湿生热,湿热之邪上冲亦可致头眩。

如《金匮要略·黄疸病》“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3]2.5痰浊中阻脾气素虚,水失运化,聚湿生痰,痰饮之邪阻于中焦,清阳不能上达,导致眩晕。

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3]2.6脾气下陷脾虚久泻致脾气下陷,清阳不升,头窍失养而头眩。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心);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燥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如将原文顺序进行适当调整,并归纳为:五脏病机五条;上下病机二条;风、寒、湿病机三条;火病机五条;热病机四条。

则便于记忆。

其口诀是:五脏上下风寒湿,火五热四要记清。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本条涉及的症状为“掉眩”,病因为“风”,病位所在的脏腑是“肝”。

肝属木,木生风,肝为风脏,风气通于肝,肝病可以生风,发生以动为特征的证候。

本条所论属于内伤,所指乃肝病生风引发的掉眩症状,属于内风范畴,如:肝热生风,肝阳化风,郁勃生风,此为肝脏本身的病证,又肾者水脏,主水藏精,真阴所寄,阴即水也,木赖水涵,精化为血,血能养肝,若肾阴内虚,水不涵木则木燥而生风,精虚血少,血不养肝则血虚而生风,此乃病在肾而证在肝,乙癸同源,肾病及肝。

常用的如辛凉化风、清热熄风、疏肝平肝、养血柔肝、滋阴平肝,或参介类以潜,石类以镇,或佐通络治掉等治法,俱按上述不同的证候与病机辨证以进,肝病如此,他脏之病亦如此,推此及彼,举一反三,细细推敲,必有所获。

掉眩也有病不在肝者,如《内经·素问》有上气不足,头为之苦晕,目为之眩的记载,在《金匮要略》中亦有郁冒证的论述。

治疗方面,上气不足所致眩晕,我常用黄风汤、补中益气汤为主方,至于郁冒证,《金匮要略》已有泽泻汤成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脏病机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中,五脏生理功能失常的机理心的病机-----心的阴阳气血不足,心火亢盛,心血瘀阻肺的病机-----肺的宣发肃降失常,肺气虚,肺阴虚脾的病机-----脾气虚,脾阳虚,脾为湿困肝的病机-----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阴虚,肝阳上亢,肝血虚肾的病机-----肾精亏虚,肾气不足,肾阳虚,肾阴虚一、心的病机1、心气虚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血脉不充,血行无力。

临床常见,面色白,舌质偏淡,动辄心悸,脉象虚弱等症。

心气不足,心神失养,心神功能减退,而见精神不振,思睡但睡眠不深。

2、心血虚一血虚不足,血脉空虚,濡养之力减弱,故见全身血虚征象,如经常头昏,疲乏无力,面色淡而无华,舌色、唇色淡白,脉细或数而无力等。

二是心神失养,由于血虚,神失所养,则精神不振,思想难以集中,且思考不能持久,甚至神思恍惚。

3、心阴虚阴不制阳,则心阳偏亢,全身出现虚热;由于心阴不足,宁静功能减退,加上虚热内扰而心神不安虚热内生----潮热,口干咽燥等心神不宁----心烦不得眠4、心阳虚是心的推动、兴奋与温煦等功能减退,导致中血行无力,甚至瘀滞,心神不振;同时全身出现寒象心神不振-----精神萎靡,表情困倦5、心火亢盛火盛心中,扰动心神;使血行加快,脉道扩张;同时,火热可上炎于舌,下移于小肠,并出理明显的热象。

火扰心神------心烦、失眠、躁动,重者出现谵语、狂躁,甚至昏迷不醒。

心火上炎于舌-----舌红糜烂,舌尖碎痛;心火沿经脉下移于小肠-----尿道中灼热疼痛,尿黄赤,或见尿血等症。

6、心血瘀阻心气虚或心阳虚,血液运行无力,加上阳虚则寒,寒性凝滞,更易使心脉中之血瘀滞;痰浊凝聚,阻于心脉之中,亦导致心血瘀阻。

心脉瘀阻不通,血瘀气滞----心前区憋闷、疼痛。

7、痰迷心窍痰浊阻碍心神与外界的沟通,轻者------精神失常,答非所问;较重者----神识模糊,呈朦胧状态;严重者----完全昏迷,不省人事。

二、肺的病机1、肺的宣发、肃降失常肺气失于宣发----呼吸不畅卫气壅塞,腠理闭塞----无汗肺气失于肃降,肺气上逆-----咳嗽、胸闷,气喘痰鸣等肺失宣降,水津不布而停滞局部----眼睑浮肿2、肺气虚体内外气体的交换量减少,呼吸功能减弱----气短,动则气促。

卫气不足,卫外动能低下----自汗,易于感受外邪等3、肺阴虚肺失于滋润。

影响肺的气机升降出入,因而出现干咳,或痰少而粘。

三、脾的病机1、脾气虚脾气虚弱,会引起脾脏功能的全面减弱,主要是运化(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气血化生不足,中气下陷,血液的统摄失司等。

运化(消化吸收)功能减退-----食欲不振,纳食不化,或见腹胀、便溏等症。

气血化生不足-----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四肢无力、少气懒言等症。

脾气虚,升举无力,趋于下陷(中气下陷)------少腹坠胀、泄泻脱肛、便意频繁,或见某些内脏下垂。

脾气虚弱,无力统摄血液(脾不统血)-----便血、月经过多、月经淋漓不尽、肌衄等。

2、脾阳虚指脾的温煦与推动运化的功能减退,而出虚寒与运化无权的病理状态。

中焦虚寒,运化无权-----食欲不振、食则腹胀、脘腹冷痛、喜温喜按、下利清谷,并见形寒肢冷,舌淡苔白等症。

运化无力,津液的输布、排泄失于温煦、推动与气化,水液停滞,或聚而成痰成饮----水肿、多痰3、脾为湿困是指湿邪困阻于脾,使脾的气机受阻,运化失司---精神困倦,肢体沉重,脘痞、腹胀、食欲不振、便溏、或见浮肿、苔腻等症。

四、肝的病机1、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情志不舒,------情绪抑郁,郁郁不乐肝经不利,气滞经络,---胁肋、少腹胀痛,得太息则舒气滞血瘀------胸胁刺痛,癥积肿块、舌青紫或有瘀斑冲任失调-----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或经血多血块等症气郁化火,肝火上炎-----口苦、烦躁。

2.肝火上炎肝火的病机主要是人身之气升发太过,挟血上行;-----面红目赤、头痛头胀、急躁易怒、舌红、脉数等症;严重者可暴聋,甚至在大怒之下,突然昏厥。

3.肝阴虚阴虚眼失濡养----干涩,视力减退;肝在体合筋,阴虚筋失柔养----拘挛、震颤,或手足蠕动。

4.肝阳上亢因为肝阴不足,潜降、宁静功能减退,阴不足以制阳,结果肝的升、动作用亢奋,使全身气机向上升动太过,形成气血上涌,并见躁动不安的病理状态。

故见头胀、头晕、面红;目赤、耳鸣、目眩;急躁易怒、心烦少寐等症。

5.肝血虚肝开窍于目,肝血虚,目失濡养----两目干涩,视物模糊;肝在体合筋,筋失于濡养-----拘挛,屈伸不利,或见肌肉瞤动,甚至抽搐瘈疭。

五、肾的病机1.肾精亏虚小儿----发育迟缓,骨骼不坚,易呈畸形,髓不充脑,智力发育不良,牙齿亦晚出;青年人“天癸”不按期而至-----性发育不良;壮年----易早衰,齿脱,发早白,性机能减退;老年------下肢萎软,行动不便,反应迟钝,失聪,骨脆易折等。

2.肾气不足若肾气不足,固藏无力,每易使下窍不固。

男子-----早泄、遗精、滑精;女子-----崩漏,带下清稀、滑胎等。

摄纳无权,导致气不归元,称为“肾不纳气”----呼吸表浅,动辄气喘者。

3.肾阳虚温煦作用减弱-----畏寒、肢冷温养脾阳无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推动津液运行无力,水液停聚----水肿腰府失去温养----腰部冷痛4.肾阴虚阴津亏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失眠多梦、耳鸣腰府失养----腰痠,腰痛。

肾中相火妄动,精室被扰-----遗精六腑病机一、胆的病机1、胆汁排泄障碍,胆汁不能正常注入小肠,影响水谷的消化吸收-----纳呆,厌食油腻2、胆汁郁于胆内,使肝胆气机不畅-----胁肋闷胀不适,甚则疼痛;3、胆汁排泄受阻严重,溢于肌肤,-----黄疸。

4、胆气上逆-----口苦1、胃火亢盛受纳腐熟亢进----消谷善饥;胃火灼津-----口渴喜凉饮、大便燥结;胃气上逆-----恶心、呕吐酸苦黄水;胃火循经上炎-----牙龈肿痛红赤、口臭;胃火灼伤络脉-----齿衄,甚则呕血。

2、寒邪犯胃寒积于中,寒凝血瘀气滞----胃脘疼痛剧烈而暴作3、食滞胃脘胃气不降而上逆----恶心、呕吐酸腐食臭胃气阻滞----胃脘胀痛4、胃气虚受纳、腐熟之力减弱----纳呆胃气上逆----恶心、嗳气5、胃阴虚胃液干枯,腐熟失司----纳呆胃气上逆---恶心,干呕三、小肠病机1、小肠寒湿泌别清浊失职----泄泻,小便减少2、小肠湿热泌别清浊失职----泄泻,小便减少3、小肠气虚化物无力-----完谷不化;泌别清浊失职,则大便泄泻,小便减少。

四、大肠病机1、大肠湿热大肠传导失司-----泄泻;2、大肠津亏大肠传导失司------粪便燥结难出。

五、膀胱病机1、膀胱气虚膀胱失于固慑,无力约束------遗尿,甚至小便失禁。

气化不利-----排尿不畅,甚至尿闭。

2、膀胱湿热气化不利-----尿频、尿急、尿痛、尿液混浊热熬津液-----砂石热伤血络-----血尿1、胞宫血虚胞宫失于濡养-----月经后期而量少色淡,且经后少腹常觉空痛,甚则闭经。

2、胞宫血瘀肝气郁滞,血瘀胞宫----月经不调,或经行前少腹胀痛,经行不畅,且多瘀块产后宿血留于胞中----少腹疼痛,出血不止。

3、胞宫寒凝寒滞胞中,血凝气滞-----少腹冷痛,月经不畅,经血多紫暗,血块多。

六经病机一、太阳病病机《伤寒论》六经中,太阳主表,职司卫外,为六经之藩篱。

一旦外邪侵入人体,太阳首当其冲,卫外功能失于固密,邪正交争于表位,即发为伤寒或中风,这就是太阳经病证的主要病机。

太阳中风之自汗出,脉浮缓;太阳伤寒之无汗,脉浮紧,二、少阳病病机邪侵于少阳,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以致枢机不利,胆火上炎,上扰空窍,胃失和降。

.少阳病证的症状为口干,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

三、阳明病病机1、阳明经证病机:外邪入里化热,热与燥相合于胃中,以致消烁津液的病理状态。

证候:身热、汗出、口渴引饮、脉洪大等。

2.阳明腑证病机:外邪人里化热,与大肠的燥热相合,以致津液被耗,燥结成实,阻滞于中的病理状态。

证候:潮热、谵语、便秘、腹满而痛、脉沉实等四、太阴病病机三阳病传变或因寒邪直中所致,且以后者为主。

病至太阴,侵犯于脾,致使脾阳不足,运化失职,寒湿内生。

故其病位在里,病性属寒、属虚。

证候: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四肢欠温,五、少阴病病机少阴肾脏机能衰减,抗病能力减弱,或从阴化寒或从阳化热,因而在临床上有少阴寒化、少阴热化两种病理状态。

1、少阴寒化----自利而渴,小便清2、少阴热化----心烦不得卧,脉细数六、厥阴病病机1、厥与热交替发作,乃阴阳胜复,正邪消长的表现;2、上热下寒,因病邪深入,阴阳错乱,失却了正常的调节所致。

三焦病机是指上、中、下三焦所属脏腑的病理变化。

上焦主要包括肺与心;中焦包括脾、胃、胆腑、大肠与膜原等;下焦包括肾脏、肝脏、小肠、膀胱等1、上焦病机上焦为温病的初起,一般病变部位较浅,热势较轻,病情不重。

在辨证方面,上焦温病以发热、咳嗽或咳喘为主要证候,或兼见恶寒、头痛、脉浮数等肺卫表证。

2、中焦病机为温病的极期,多邪正俱盛中焦温病以邪热炽盛为主。

阳明热盛------但恶热不恶寒为特点,兼烦渴、大汗、脉洪热结肠腑-----兼便秘、神昏、苔黄燥者。

胆热炽盛-----兼寒战热炽,往来起伏、口苦、心烦者,湿热中阻-----兼呕恶、脘痞、舌苔垢腻者。

3、下焦病机下焦温病为温病的后期,一般邪少虚多。

(1)肝肾阴亏、虚风内动-------证见低热持续,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舌绛不鲜,或兼手足蠕动之象;(2)湿注小肠,泌别失司-----小便不通,热蒸头胀者,则为。

卫气营血病机一、卫分病机常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是温热病邪侵犯肺与皮毛的病理状态。

证候:发热微恶寒,口渴,舌红苔黄,脉数二、气分病机是温热病邪由表入里,阳热亢盛的的病理状态。

多由卫分证转化而来,病位较深,气分病变涉及脏腑较多。

证候:身体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而热不解,舌红,苔黄,脉数。

三、营分病机为温热病邪内陷营阴的深重阶段,病位多在心与心包络。

以营阴受损,心神被扰为特点。

1、营热阴伤症见身热夜甚,口干而不甚渴饮,心烦不寐,甚则神昏谵语,或见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象细数。

2、热闭心包症见身热灼手,时时昏谵,或昏愦不语,舌蹇肢厥,舌红绛,脉细数四、血分病机为邪热深入血分而引起耗血动血的病理状态。

是卫气营血病变的最后阶段,也是温热病发展演变过程中最为深重的阶段。

累及脏腑以心、肝、肾为主。

临床特点:身热,躁扰不安,或神昏谵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脉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