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病机(内容清晰)
病机十九条详细解释你知道吗
![病机十九条详细解释你知道吗](https://img.taocdn.com/s3/m/9ec490c3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fc.png)
病机十九条详细解释你知道吗1、五脏病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凡由风邪引起的肢体震颤、头晕目眩之证,都与肝脏有关。
因肝为风木,主疏泄、藏血,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风病发生。
风有虚实之分:虚则肝阴亏虚,头目失养而致头晕目眩,肝血不足,血虚生风而致手足颤动;实则肝郁化火,神魂失藏而致头痛目赤,热极生风,筋脉失养而致手足抽搐。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凡由寒邪引起的形体拘急、关节屈伸不利之证,都与肾脏有关。
因肾为水火之宅,寓藏元阴元阳,一旦阴阳失调,多会导致寒病发生。
寒有内外之分:外则侵袭人体,营卫凝滞而致形体拘挛;内则命门火衰,筋骨失养而致关节屈伸不利。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凡由气机不畅引起的咳嗽喘逆、胸部痞闷之证,都与肺脏有关。
因肺主一身之气,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气病的发生。
气有虚实之分:虚则肺失清肃,宣散无力而致咳嗽喘逆;实则寒邪袭肺,郁久化热而致胸部痞闷。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凡由湿邪引起的水湿停滞、浮肿胀满之证,都与脾脏有关。
因脾主运化,一旦水湿停留,就会导致湿病的发生。
湿有内外之分:外则寒邪困脾,水湿四溢而致肌肤浮肿;内则脾阳不足,痰饮聚腹而致中焦胀满。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凡由热邪引起的皮肤疮疡、红肿发痒之证,都与心脏有关。
因心主火,火亢则血热,热邪与血相搏而致皮肤疮疡。
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实热则局部痛重且胀,虚热则局部痒而不痛。
2、上下病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凡出现肢体枯痿、气喘发呕之证,都与上焦有关。
痿分皮、肉、脉、筋、骨五种,分属五脏。
此处当指肺热叶焦而致的肺痿,以及阳明脉虚血少、宗筋失养而致的肢体枯痿。
喘有虚实之分:虚有肾阳虚衰,肾不纳气,实由邪壅于肺,失于宣肃,皆可致咳喘上气;呕由寒滞中焦,胃气上逆而致呕吐或咳呕并作。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凡出现四肢厥冷、二便失常之证,都与下焦有关。
厥指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轻则四肢发凉,重则昏不知人,有寒、热、煎、薄、大厥之别;固指小便不通或大便秘结;泄则小便失禁或大便泄泻。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https://img.taocdn.com/s3/m/7928dec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5.png)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病机十九条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准则。
并要求为医者:在诊断疾病的时候要:“审察病机,无失其宜;”在治疗疾病的时候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其口诀是:“五脏上下风寒湿,火五热四要记牢。
”病机十九条中的五脏病机和病证是什么?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
(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指肢体动摇的病证。
眩,指头目眩晕,视物旋转的病证。
意为多种因风所致的肢体动摇,视物旋转的病证,大多属于肝的病变。
其病机是由于风性主动,风气通于肝,肝藏血,开窍于目,外合于筋。
若肝病则累及目、筋,肝风上扰则头目眩晕,视物旋转;肝病筋膜失养,则肢体动摇,抽搐。
(2)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收引,即身体蜷缩,筋脉拘急,关节屈伸不利的病证。
意为多种寒邪所致的身体蜷缩,筋脉拘急,关节屈伸不利的病证,大多属于肾病病变。
由于寒性收引凝敛,寒气通于肾,肾主水而内寓真阳,若寒邪外袭,损伤肾阳,或阳虚寒生,则筋膜失于温煦而成“收引”之证。
(3)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膹,气逆喘息;郁,痞闷。
膹郁,为胸闷喘息之证。
意为多种气病所致的胸闷喘息等证,大多属于肺的病变。
因为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当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肺失宣降,气机不利或肺气不足的均可出现上述症状。
(4)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肿,即水肿,浮肿。
满,即胀满,以脘腹痞满或腹部胀大为主证。
意为多种湿邪所致的肢体浮肿、脘腹胀满等症,大多属于脾的病变。
湿气通于脾,脾主运化水湿,若湿邪内侵,伤及于脾,或脾虚失运,水湿停留、泛滥,就会出现“肿满”之证。
(5)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痛,疼痛。
痒,瘙痒,也有释为“疡”。
疮,指疮疡肿毒等病变。
这里的“心”主要指心属火,主血脉的特征而言。
意为多种疼痛、瘙痒、疮疡的病证,大多与心有关。
疼痛多因血脉不通所致,不通则痛,而心主血脉。
又心主火,火热亢极,热毒炽盛,熏灼肌肤,也会致痛。
中医五脏病机详解
![中医五脏病机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b920dd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a.png)
中医五脏病机详解人体五脏,心肺居上,为上焦,脾(胃)居中,为中焦,肝肾居下,为下焦。
五脏气机,肝木主生,心火主长,肺金主收,肾水主藏,脾土主化。
人体生在五行,病也在五行,五行运转正常,则人身体不病,五行失调,则人病。
一、肝人体肝木主生,生也就是升发之气,也主向外疏泄。
人体上为阳,下为阴,也就是头为阳,足为阴。
但是人体是一个三维球形,外者为阳,内者为阴。
也就是所谓升发,从下往上为升发,从内向外也为升发。
肝木是一个向上、向外的过程。
人体气机向上的同时也会向外。
比如说呕吐的时候会感觉身体发热,就是气机往外走。
而同样的肺金收敛的过程,就是一个向下向内的过程。
比如说人在受寒以后,外面皮肤毛孔一下闭住了,人体气机开始往内沉,这个时候,人体为了振奋阳气,首先会出现打喷嚏的情况,打喷嚏其实就是人体自己在向外、向上去升提气机,想把这个寒气给震出去。
所以人体向外出的功能,都是属于肝木升发的功能。
比如说人体小便不利,小便它本身是向下的,但其实它是一个从身体内部向外排泄的过程,所以它也属于肝木升发的范畴。
辛主升发,也就是辣的东西有助于人体向外升发,所以补肝用辛。
酸主收敛,酸味的东西都有往里面收的性质,所以泻肝用酸。
同样的道理,举一反三,补肺就用酸,泻肺用辛。
如果人体升发之气不足,就会出现无汗、大小便不通畅,排便无力等情况。
同时,因为肝木升发不动,肝气郁结在里面,就会出现腹痛、胸胁苦满,以及妇人月经不调、月经来迟等症状。
如果肝木升发之气过旺,就会出现发热、自汗、尿多、男子遗精、妇人白带、月经来早等病。
同时,因为热气上冲到头,还会出现头晕、耳鸣等症状。
水生木,金克木。
肝木升发无力,主要原因在于寒,如果肾水寒,则木气升发无力。
肝木升发太过,主要原因在于肺气不收,金气不能制衡。
肝气升发之力不足,伤寒论中所用的方子就是当归生姜羊肉汤。
其中当归三钱、生姜三钱、羊肉半斤,这里面用羊肉、当归温行血脉,用生姜温水、行水以滋养肝木。
如果肝气升发太过呢,就要补肺。
内经 五脏虚实病机分析
![内经 五脏虚实病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8054c2aa00b52acfc7ca50.png)
原文
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 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藏不安,实则腹 胀经溲不利。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 则笑不休。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 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藏精,精舍志,肾 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藏不安。必审五藏之病形, 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也。
虚:四肢不用,五脏不安——脾主运化,主 统血,脾气主升,脾气虚则运化失职,不 能将胃肠道吸收的水谷精微上输心肺,四 肢五脏失于濡养。 实:腹胀,经溲不利——脾喜燥恶湿,脾湿 有余,粘滞阻遏气机,则二便不通,腹胀; 不能化生气血水谷以充血海,则月经失调。
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 则笑不休。
虚:悲——心气不足,气血不能正常运行, 易出现心悸,气短,胸闷,心中苦闷不乐, 故曰“心气虚则悲”;心藏神,神不充则 悲(消沉,萎靡不振) 实:笑不休——心火亢盛,过度兴奋,心在 志为喜,在声为笑,心神被火扰,故见。
虚:厥——手足为阴阳经脉交接处,阴阳和 则顺利交接,手足温。元阳为阳气根本, 肾阳虚不能与阴在手足交接,故手足厥冷。 实:胀——肾主水,肾气蒸化维持水液代谢。 肾邪有余为实。水寒内盛,气滞则腹胀, 水湿泛滥则水肿(多为本虚标实)。
“脾藏营,营舍意” ,“脾气虚则四支不用, 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肾藏精, 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 以五脏虚实而言突出脾、肾的重要地位。腹胀、 二便不利、五脏不安是脾与肾两脏之病的共同表 现。腹胀、二便不利为气机滞塞,升降失常,关 系到整个机体的状态,五脏不安是由一脏影响到 五脏,可见脾肾的影响之巨。此说为后世脾为后 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提供了有力依据。
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虚:恐——肾为水脏,主于恐惧。肝为木 脏, 主怒也。水以生木,故肝子虚者,肾母乘 之,故肝虚恐也。 又肝胆相表里,肝气虚则胆不壮 实:怒——肝主藏血,在志为怒。血有余, 肝气实,肝脏功能亢进,则易发怒。
中医病机十九条解释
![中医病机十九条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4d3a0bb767f5acfa0c7cdbe.png)
诸病归属:属者,所统属也。
知其所属,则纲领既得,而其条目,可例求矣。
五行(五脏自病正病):O 0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为风脏,凡病皆属于肝。
诸风,谓中风伤风惊风疠风之类,所该之证多矣。
掉,谓转动,凡猝倒痉痫抽掣摇战之类皆是。
肝主筋,此皆筋之为病也。
眩,是昏晕,凡昏花妄见头目旋转皆是。
肝开窍于目,故有此病也。
西医谓目眩惑昏花痉痫抽掣,皆脑髓筋为病,谓目系通脑,故昏眩。
脑气用力太过,则肉缩伸抽掣。
究问脑气何故病此,则西医茫然。
岂知肝脉通于脉,开窍于目,而主筋。
凡西医所谓脑气皆肝脉所司,而脉筋所以致病,则又肝风为政也。
故凡掉眩,皆属于风,而诸风为病,总属于肝。
O02 诸痛疮痒,皆属于心。
此言诸疮或血分凝结,阻碍其气,气与血争则痛。
或血虚生热,兼动风气,风火相扇则痒。
皆属心经血分为病,治宜和血。
又凡病不干血分,皆不发痛,故痞臌肿等,均不见痛。
凡是腹痛肢体痛,盖无不关于血分,故皆属心。
O03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肿在皮肤四肢,满在腹内胀塞,皆湿气壅滞,水不下行,停走于膈膜中也。
然则湿证尚不止此,故曰诸湿。
或头目晕沉,或疟暑泄痢,或周身痹痛,或痰饮痃癖,皆脾土不制水所致。
盖脾生油膜之上,膜是三焦,主水道。
油是脾之物,油不沾水,此脾之所以利水也。
若脾之油失其令,则湿气乃得藏匿,故治湿责之于脾。
O04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五脏六腑之你,无不总统于肺,以肺为气之总管也。
故凡治气,皆当治肺。
肺主皮毛,膹是气之乖于皮毛者,膹膗也。
《说文》谓形恶如紫瘢斑瘤黑痣疱鼻之类。
西医言毛孔下有油核,其管直通皮肤,若面生黑刺,即管塞之故。
此《内经》膹膗之说也。
郁是气遏于内,不得舒发也。
见病如气逆痰滞血结便闭之类,是气之乖于腹内者。
郁与畅反,肺气不畅故郁,宜降散之。
O05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肾司寒气,故凡寒证,皆属之肾。
肾又主骨,肾阳四达,则骨体舒展,举动轻便。
若肢骨拘急而曲,或亸缓而引长,皆骨不为用也。
须知拘收引亸,与抽掣缩短者不同。
中医五脏病机详解
![中医五脏病机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43118cb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29.png)
中医五脏病机详解中医学注重疾病的病机分析,通过观察五脏的功能变化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本文将详解中医五脏的病机,包括心、肺、肝、脾和肾的功能及其相关的疾病。
心的病机心是人体的主要脏器之一,主管血脉和神志。
正常情况下,心主心血脉,控制血液的循环以及身体内外的交流。
心的病机主要表现为心阳不足、心阴不足、心火旺盛等。
心阳不足是指心阳虚寒,主要症状包括心悸、气短、面色苍白、畏寒等。
常见的疾病有心肌梗塞、心绞痛等。
治疗心阳不足可采用温补心阳的中药如附子、肉桂等。
心阴不足是指心阴亏损,主要症状包括心烦、失眠、口干、健忘等。
常见的疾病有心血虚、心火旺盛等。
治疗心阴不足可采用滋补心阴的中药如麦冬、丹参等。
心火旺盛是指心火过盛,主要症状包括心烦、口干、口苦、失眠等。
常见的疾病有心火亢盛、心血瘀滞等。
治疗心火旺盛可采用清热祛火的中药如夏枯草、黄连等。
肺的病机肺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主管呼吸和气机。
正常情况下,肺主气机,控制呼吸以及将清气输送给全身。
肺的病机主要表现为肺气不通、肺阴不足、肺热壅盛等。
肺气不通是指肺气郁结,主要症状包括咳嗽、气喘、喘息等。
常见的疾病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
治疗肺气不通可采用活血化痰的中药如三七、紫河车等。
肺阴不足是指肺阴亏损,主要症状包括干咳、痰少、口干等。
常见的疾病有肺燥、肺热等。
治疗肺阴不足可采用滋阴润燥的中药如麦冬、百合等。
肺热壅盛是指肺热积聚,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咽痛、痰黄等。
常见的疾病有肺炎、慢性咽炎等。
治疗肺热壅盛可采用清热化痰的中药如银翘、蝉蜕等。
肝的病机肝是人体的主要脏器之一,主管气机和情志。
正常情况下,肝主疏泄,控制气机的畅通和情绪的平衡。
肝的病机主要表现为肝气郁结、肝阳上亢、肝火旺盛等。
肝气郁结是指肝气郁滞,主要症状包括胁痛、胸闷、易怒等。
常见的疾病有肝郁、抑郁症等。
治疗肝气郁结可采用疏肝解郁的中药如柴胡、香附等。
肝阳上亢是指肝阳上升过盛,主要症状包括头晕、目赤、耳鸣等。
常见的疾病有高血压、眩晕等。
五脏病机
![五脏病机](https://img.taocdn.com/s3/m/90d3dd53ba0d4a7302763ae5.png)
五脏病机五脏病机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中,五脏生理功能失常的机理心的病机-----心的阴阳气血不足,心火亢盛,心血瘀阻肺的病机-----肺的宣发肃降失常,肺气虚,肺阴虚脾的病机-----脾气虚,脾阳虚,脾为湿困肝的病机-----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阴虚,肝阳上亢,肝血虚肾的病机-----肾精亏虚,肾气不足,肾阳虚,肾阴虚一、心的病机1、心气虚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血脉不充,血行无力。
临床常见,面色白,舌质偏淡,动辄心悸,脉象虚弱等症。
心气不足,心神失养,心神功能减退,而见精神不振,思睡但睡眠不深。
2、心血虚一血虚不足,血脉空虚,濡养之力减弱,故见全身血虚征象,如经常头昏,疲乏无力,面色淡而无华,舌色、唇色淡白,脉细或数而无力等。
二是心神失养,由于血虚,神失所养,则精神不振,思想难以集中,且思考不能持久,甚至神思恍惚。
3、心阴虚阴不制阳,则心阳偏亢,全身出现虚热;由于心阴不足,宁静功能减退,加上虚热内扰而心神不安虚热内生----潮热,口干咽燥等心神不宁----心烦不得眠4、心阳虚是心的推动、兴奋与温煦等功能减退,导致中血行无力,甚至瘀滞,心神不振;同时全身出现寒象心神不振-----精神萎靡,表情困倦5、心火亢盛火盛心中,扰动心神;使血行加快,脉道扩张;同时,火热可上炎于舌,下移于小肠,并出理明显的热象。
火扰心神 ------心烦、失眠、躁动,重者出现谵语、狂躁,甚至昏迷不醒。
心火上炎于舌-----舌红糜烂,舌尖碎痛;心火沿经脉下移于小肠-----尿道中灼热疼痛,尿黄赤,或见尿血等症。
6、心血瘀阻心气虚或心阳虚,血液运行无力,加上阳虚则寒,寒性凝滞,更易使心脉中之血瘀滞;痰浊凝聚,阻于心脉之中,亦导致心血瘀阻。
心脉瘀阻不通,血瘀气滞----心前区憋闷、疼痛。
7、痰迷心窍痰浊阻碍心神与外界的沟通,轻者------精神失常,答非所问;较重者----神识模糊,呈朦胧状态;严重者----完全昏迷,不省人事。
二、肺的病机1、肺的宣发、肃降失常肺气失于宣发----呼吸不畅卫气壅塞,腠理闭塞----无汗肺气失于肃降,肺气上逆-----咳嗽、胸闷,气喘痰鸣等肺失宣降,水津不布而停滞局部----眼睑浮肿2、肺气虚体内外气体的交换量减少,呼吸功能减弱----气短,动则气促。
《内经》病机十九条——五脏病机
![《内经》病机十九条——五脏病机](https://img.taocdn.com/s3/m/d7eec2e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3.png)
《内经》病机十九条——五脏病机病机是疾病变化机理,是疾病临床表现及其发展转归的内在依据。
《素问·至真要大论》关于病机的论述有十九条,也就是我们后世所说的“病机十九条”。
北京中医药大学翟双庆教授认为,病机十九条的意义,在于它从五脏六气失常致病入手,示范临床审机求属的方法。
病机十九条遵循同一格式“诸……皆属于……”表述,其中的“诸”、“皆”是表示不定多数,切忌认作“一切”、“全部”、“凡是”,并防止将条文绝对化,应从其病象入手,按五脏六气的特性进行病因病位及病性的归类分析,以推求病证的本质属性,从而为防治提供依据。
翟双庆教授将“病机十九条”分五脏病机、上下病机、火热病机、风湿寒病机四部分阐述,将分期展现给大家。
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指出肢体动摇不定和头目眩晕的病证,大都属于肝的病变。
掉,摇也,包括头部、四肢的抖动和肌肉动等;眩,即眩晕,指视物昏花旋转,头重脚轻,如坐舟车之状,甚则张目即觉天旋地转,不能站立。
掉、眩,均有一个共性,即“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风胜则动”,故二者属风证范畴。
而肝为风木之脏,主藏血,主人一身之筋膜,开窍于目,故若肝有病变,波及所合之筋、所主之目窍,就会见到掉、眩等风证之象。
因其病位在肝,产生于内,故又可称之为“肝风”、“内风”。
风证有虚实之不同,血虚生风者,宜四物汤加减;阴虚风动者,用六味地黄汤、一贯煎加味;肝阳上亢者,可用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汤治之;热极生风者,则以羚羊钩藤汤来清热熄风。
病案举例张某,头眩眼花,纳少泛恶,唇舌麻木,脉象弦滑。
肾水本亏,肝阳上扰清空,湿痰中阻,胃失降和;宜柔肝潜阳,和胃化痰。
生白芍二钱,黑穞豆衣三钱,炒杭菊钱半,生石决(先煎)把钱,朱茯神三钱,煨天麻八分,潼蒺藜三钱,炒竹茹钱半,焦谷芽三钱,仙半夏钱半,薄荷炭(后下)八分,槐花炭二钱。
(《丁甘仁临证医案》)按:本例少阴水乏,水不涵木,肝阳上扰,挟痰浊交阻,胃失和降。
脏腑辨证及五脏病理特性
![脏腑辨证及五脏病理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93a4573158f5f61fb6366640.png)
33
脾胃湿热
治法︰清热祛湿 方药︰茵陈蒿汤 食疗药膳:薏仁粥
34
食滞胃脘
概念︰是指食物停滞胃脘的证候。
病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
证候︰脘腹胀满或疼痛,嗳腐吞酸,或呕吐酸腐馊食,吐 后腹痛得减,厌食,矢气酸臭,大便溏泄,泄下物酸腐臭 秽,舌苔浓腻,脉滑。
火
过食辛辣肥腻之品 外感火热之邪
上
炎
证候︰头胀痛,眩晕,面红目赤,躁急易怒, 口苦咽干,不眠或恶梦纷纭,胁肋灼
痛,耳鸣耳聋,尿黄便秘,或吐血,
衄血,或目赤肿痛,舌红苔黃,脉弦数。
7
病机分析︰
火热循经而上─头晕头痛,面红目赤
火热上扰于耳──耳鸣耳聋
肝
肝火上炎 火热盛,血随火升──吐血,衄血 肝郁化火──躁急易怒,恶梦纷纭,
灼伤津液──口渴,尿黄,便秘 心火上炎──口舌生疮,舌尖红赤,
甚者舌体糜烂 灼伤络脉,迫血妄行──吐血,衄血
治法︰清泻心火 方药︰泻心汤 药膳食疗︰泻心茶-连翘、滑石、石菖蒲、乌梅
21
心血瘀阻
概念︰是指瘀血、痰浊阻滞心脉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 继发于心气虚、心阳虚 情绪激动、劳累、受寒凉 过食肥甘、饮酒
病机分析︰ 心 气 虚
心阳虚
鼓动乏力,血液不能正常营运─心悸体倦乏力 心气不足,胸中宗气运转无力──气短 气虚卫外不固──自汗 血液营运无力,不能上荣面部──面白无华 血不能充盈脉管──脉细弱 心脉瘀阻,气血营运不畅─心胸憋闷,舌质紫暗 不能温煦周身──形寒肢冷
治法︰补益心气;温通心阳
方药︰四君子汤;桂枝甘草汤
脏腑病机.ppt
![脏腑病机.ppt](https://img.taocdn.com/s3/m/57cac0a65fbfc77da269b180.png)
主要病机特点:
火热炽盛,阳盛则热,心的阳热偏盛,多属实火 —心悸心烦,身热面赤,舌尖红绛, 苔黄,
脉数; 火热之邪,易于伤津耗液
—咽干口渴,便秘溲黄;
热扰心神,心火内炽,神明被扰,则心神不安, 甚则神志异常
—失眠多梦,甚则神识不清,狂躁谵语;
心火亢盛,可循经上炎于口舌,或向下移热于 小肠
—口舌糜烂,小便短赤涩痛;
脉细数等。
心血虚和心阴虚:
共同病机特点: 心失所养,心神不宁。
病机不同点: 前者偏于血虚,血脉空虚,失于濡养; 后者偏于阴虚,虚热内生,血行加速。
何某,男,39岁,干部。失眠多梦,头目 晕眩,心烦易怒,心悸,近月来病情明显 加剧,常有通夜难眠,稍一入睡,便梦中 神游,口苦咽干,纳谷不馨,小便黄,大 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带数。
(一)心的病机
1.心的生理病理特点:
心的主要病机特点 血液运行失常 神志意识改变
2.心的基本病理变化:
(1)心气、心阳失调
① 心阳偏盛
心火亢盛
痰火扰心
② 心阳偏衰
心气虚
心阳虚
心火亢盛:
概念:心的阳热偏盛,机能亢奋的病理变化。
形成:情志抑郁,气郁化火,或火热之邪内侵, 或过食辛热、温补之品, 或其他脏腑火盛传移而来。
上扰心神,心神失守,则神志异常 —— 心烦不寐,甚则胡言乱语,打人毁物, 狂躁妄动,或神昏谵语。
心火亢盛与痰火扰心
共同病机特点:火热内盛和扰及心神; 病机不同点:
心火亢盛可见动血、上炎下移之变, 痰火扰心兼有痰浊内盛之象。
陈某, 女, 37 岁。失眠病史3 个月。曾服用 安定、谷维素、维生素B6 等效差。遂来我院 就诊。现诊见: 入寐困难、寐后易醒、梦多, 每 晚睡3~ 5h, 胸膈烦热, 口舌生疮, 头晕, 便干 溲黄, 纳食不香, 舌质红、苔黄, 脉数。
五脏六腑的病机
![五脏六腑的病机](https://img.taocdn.com/s3/m/0672f652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2.png)
发展:肝阳化风
五脏六腑的 病机
热极生风
肝阳化风
阴虚风动 血虚生风
五脏六腑的病机
(1)肝与肾:
主要病机特点:
阴阳失调: 肾阴不足,可致肝阴不足, 形成肝肾阴虚,阴不制阳 则肝阳上亢——“水不涵木”
形成:多由于久病失 养,或年高脏气衰 弱,或汗下太过耗 气等所致。
主要病机特点:
➢ 心气不足,运血无力, 则心力、心律、心率有所 改变,血脉失充
——心悸气短, 动辄尤甚;
➢ 血行无力,心神失养, 则心神不足
——神疲乏力
➢并伴有气虚表现。
五脏六腑的病机 主要病机特点:
概念:心的阳气不 足,功能减退, 虚寒内生的病理 变化。
五脏六腑的病机
肺气不宣:
肺窍不利、呼吸不畅、卫气壅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鼻塞流涕,喷嚏喉痒;咳嗽;恶寒,无汗
肺失清肃:
肺气下降和清洁呼吸道功能失常。 胸闷气促,咳嗽痰多
肺失宣肃: 气机升降失调、呼吸功能障碍、水液代谢失常。
胸部痞闷,咳逆上气;呼吸困难,气促喘息 ;痰多,水肿
五脏六腑的病机
概念:肺功能减弱的病理变化。 形成:多因肺失宣肃,日久不复,
易为燥邪所伤 大肠实热传肺
五脏六腑的病机
1.脾的生理病理特点: 脾的主要病机特点:消化吸收功能减退、
气血生成不足、 血液运行失常、 水液代谢失调。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病又常影响它脏,导 致其它脏腑的病变。
五脏六腑的病机
脾的病理变化内在基础是脾的阴阳失调 主要是脾的阳气失调。
(1) 脾的阳气失调 —— 脾气虚损、脾阳虚衰
小肠实热上炎于心
五脏六腑的病机
1. 肺的生理病理特点: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https://img.taocdn.com/s3/m/306841f103d8ce2f016623d1.png)
(2病机十九条记忆法与解读病机十九条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准则。
并要求为医者:在诊断疾病的时候要:“审察病机,无失其宜;"在治疗疾病的时候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因此必须熟记病机十九条,但又难于记忆。
如将原文顺序进行适当调整,并归纳为:五脏病机五条;上下病机二条;风、寒、湿病机三条;火病机五条;热病机四条。
则便于记忆。
其口诀是:“五脏上下风寒湿,火五热四要记牢.”五脏病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上下病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风寒湿病机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火病机五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心)。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热病机四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原文帝曰:“善。
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泻之,虚则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心);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
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病机十九条解读《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古往今来,多有阐述,但每人都有不同角度、深度的体会。
详论五脏病机----心
![详论五脏病机----心](https://img.taocdn.com/s3/m/c8e05f15bb68a98271fefa39.png)
详论五脏病机----心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灌溉溪谷,内润脏腑,外养腠理;又主神志,调节精神、思维、意识,统摄脏腑功能活动,主宰全身。
心的生理功能失调,常表现为血脉异常和神志改变两类病机变化。
血脉异常:心不主血脉,常见心脏自身、头面、四肢及全身脏腑功能失常等病机变化。
心脏自身病变以心动不安为主,心血运行不畅,而见心悸怔忡,或心中空虚,气短心痛等症。
心动过速或过缓,引起脉搏的跳动频率、节律、强度等改变,而见数、迟、虚、实、滑、涩、促、结、代等脉象变化;头面部,当血气上冲时,为面红目赤,唇红,舌尖红赤、疼痛、溃烂,或吐血、衄血。
血气失养时,又为面色淡白、萎黄,唇舌淡白。
当血行不畅时,又见面色晦暗、黧黑,唇舌青紫,或舌有瘀斑瘀点;四肢部分,血脉充盛时,四肢烦热,手足心发烧。
血脉寒凝时,四肢逆冷,手足冷痛,爪甲紫暗。
全身脏腑失却血气供养,可见脏腑功能低下、衰退的各种表现。
神志改变:心不主神志,常见心神失养、心神受扰和心神无主等病机变化。
心神失养,以心神不宁为主,可见心绪不安,思想不集中,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等症;心神受扰,轻者表现为心烦,失眠,多梦。
重者表现为烦躁不宁,狂言怒骂,打人毁物,不避亲疏,喜笑不休;或表情淡漠,沉默寡言,语言错乱,时哭时笑,呆痴等精神错乱症状。
心神无主,轻者为嗜睡,恍惚,朦胧;重者为神志不清,突然倒仆,谵语,妄动。
心病的病因,主要有外感六淫,特别是寒、热之邪最易犯心;内伤七情,悲喜忧思,易致心病。
其它如禀赋不足,劳倦过度,饮食不节,久病重病,失治误治,病理产物停留,其它脏腑疾病的传变,均可引起各种心的病变。
心的病机多以虚、实为纲。
从《黄帝内经》开始已有“心虚”的提法,如《素问·五藏生成篇》说:“思虑而伤心”。
《脉经》最明确地提出“心实”和“心虚”的病机。
如《平人迎神门气口前后脉篇》云:“心实,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阴实者,手厥阴经也。
病苦闭,大便不利,腹满,四肢重,身热,苦胃胀;心虚,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阴虚者,手厥阴经也。
中医名词术语-篇二之五脏病机(最全)
![中医名词术语-篇二之五脏病机(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fc199b0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df.png)
中医名词术语-篇二之五脏病机(最全)导读:中医名词术语全集中的五脏病机篇,对中医哪些名词不清楚的,看一遍就知道了哦!上期回顾:【干货】中医学术名词【病机篇一】【干货分享】中医名词术语最全解释-经络篇【最全解释】中医名词术语(珍藏版)七损八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
”看重论述男女生长发育以至衰老的生理过程,并以此与预防早衰相联系。
历代注家对此解说不一,如:七为阳数,八为阴数。
损即消,益即长;阳不宜消,阴不宜长,反之则病。
故能知七损八益,察其消长之机,则阳气旺盛不受阴邪侵袭,阴阳可以调和(《内经知要》)。
阳常有余,故须损;阴常不足,故须益。
明白这个道理,就要避免亏损阴精,才可阴阳调和,以防早衰。
(张志聪注)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女子“二七”开始月经来潮,以后按月经血盈满,就来月经,这是正常生理现象,为“七可损”;男子“二八”精气溢泻,如因房事而泄精,当益精,为“八可益”(王冰注)。
心虚泛指心脏的气血不足。
主要症状有心悸怔忡、短气、健忘、易惊、心中苦闷不乐,睡卧不安,面色不华,或自汗、盗汗等。
心气虚即“心气不足”。
主要症状有心悸、短气(活动时加剧)、胸闷不舒,自汗、脉细弱或结、代。
多见于某些虚弱病人,以及贫血、心律不齐、神经衰弱等。
心气不收指心气虚弱不能收敛。
心有藏精神、主汗液的功能。
如心气虚弱不能收敛,则出现心神浮越、精神散乱、健忘易惊、心悸怔忡、自汗多汗或动则汗出等症状。
心气不宁指心气出现不安宁的病理。
临床表现有两方面:一是心悸、怔忡;一是心神不安。
可伴有心烦不寐.脉搏不整等兼証。
病因多由心血不足,心失所养,但也有由于邪气影响而致,如“痰火扰心”、“水气凌心”或肝火旺、肝胆气虚等。
心阴虚即“心阴不足”。
主要症状有心烦、怔忡、失眠;低热、盗汗、颧红、口干、脉细数等。
多见于神经官能症、贫血和结核病等。
心血虚即“心血不足”。
主要症状有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心烦、失眠。
五脏病机
![五脏病机](https://img.taocdn.com/s3/m/04fa2db965ce050876321394.png)
肝风
病位:在肝,产生于内,故又可称之为“肝风”、“内风”。
治疗:分虚实不同而治。
虚 实
血虚生风者,宜四物汤加减; 阴虚风动者,用六味地黄汤、一贯煎加味。
肝阳上亢者,可用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 汤治之; 热极生风者,则以羚羊钩藤汤来清热熄风。
肾
·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寒收引, 指寒邪具有收缩、牵引、内敛之特性。 具体症状:腠理的闭塞, 经络筋脉的收缩、拘挛,气血 的凝滞, 而见肢体关节疼痛、脘腹急痛。
脾
•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肿 :即浮肿,水肿 满 :即腹满之谓。
脾生理:脾为土之脏,主运化水湿,主四肢,应于大腹。 脾病理:脾失健运,水津失布,内聚中焦或泛溢肌肤,就
会见到脘腹胀满、四肢浮肿等症状。
水肿因于脾者
脾虚而外湿困脾:
其病势缓,病程长,水肿先由四肢开始,多 伴有头身困重,胸闷呕恶之症,可用胃苓汤、五 皮饮加减治之
心
•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大凡痛痒、疮疡,病位都在心。痒,据《说文》: “痒,疡也。”可见“痒疮”即“疡疮”。疮疡,包括 痈、疽、疖、丹毒等,肿痛是其主要症状。
心为阳脏,属火,主一身之血脉。若心火亢盛,火热 郁炽于血脉,腐蚀局部肌肤,就会形成痈肿疮疡等症,正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云:“营气不从,逆于肉理, 乃生痈肿。”临证中疮疡属热者居多,属寒者虽少,但亦 有之,不可不辨。
总结
脏腑病机以五脏为中心,六腑五体五官与五脏之间的相 互联系,但均从属于五脏 当一脏发生病变,本脏所有生理 功能和所属各个部分均有不同的反映 。一脏病变,则其形 质神机及与其他脏器发生联系的气机均受损,形气神三者俱 受损。 《内经》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局部病变联系全身,脏 腑经络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病机理论 五味偏嗜情志失常劳 逸过度外感六淫均直接或间接地损伤脏腑,脏腑经络体窍皮 毛的病变无一不与脏腑有直接的关联,临床辨证诊断立法方 药的确立均以脏腑为根据。
五脏的病机(肾)
![五脏的病机(肾)](https://img.taocdn.com/s3/m/f2f38f0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8.png)
五脏的病机(肾)肾的病机1.肾的生理病理特点:肾为水火之脏,藏真阴而寓真阳,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主藏精、纳气、主水,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与膀胱相表里。
故肾精充足则骨强、齿坚、髓满、脑灵、耳聪、目明;命火充足,则五脏六腑的阳气旺盛而生机勃勃。
所以,凡是有关生长发育、生殖机能、水液代谢的异常,脑、髓、骨以及某些呼吸、听觉、大小便的病变,多与肾的生理功能异常有关。
肾为人身元阴元阳秘藏之所,元阴元阳为人体生殖发育之根本,只宜秘藏,不宜泄露。
固秘则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耗伤则根本虚衰,诸病由之而生。
所以,肾的病理变化是虚证多而实证少。
肾脏水中有火,阴中有阳,阴平阳秘,功能正常。
其病则主要表现为水火阴阳失调,但水火阴阳失调又有虚实之分。
因邪实而发病者属实,如外感寒湿,或湿热困于肾,病多为实,实证日久则由实转虚。
因正虚而发病者属虚。
肾虚有阴阳之别,精亏气虚之分。
但肾虚日久,必致由阴及阳,或由阳及阴,而成为阴阳两虚之证。
肾为人身阴阳之根。
肾脏病变与其他脏腑的关系甚为密切。
五脏之伤,久必及肾,而肾病又必影响其他各脏。
2.肾的基本病理变化:肾病多虚证,一般分为阴虚和阳虚两类,(1)肾阳、肾气失调:肾阳、肾气失调主要表现为肾阳虚损,命火不足和肾气虚衰,封藏不固等病理变化,表现为全身性生理机能衰退·、水液气化功能的障碍、脾胃生化水谷精微功能的紊乱、生育功能衰退和肺气出纳升降功能失常等。
①肾气不固:肾气不固又称下元不固,是肾气虚衰,封藏失职的一种病理变化。
多因年高肾气虚弱,或年幼而肾气不充,或久病而肾气耗伤等,使肾气不能固摄封藏所致。
临床上以精关不固而遗精、滑精、早泄,膀胱失约而小便失禁、尿后余沥、遗尿,冲任不固而月经淋漓不断,或崩漏、带下清稀、小产、滑胎,以及肠虚滑脱而久泻不止,大便失禁等精、尿、经、眙、便等固摄失调为特征。
②肾不纳气:肾不纳气是指肾气虚弱不能摄纳肺气的病理变化。
多因劳伤肾气,或久病气虚,气不归元,肾失摄纳所致。
脏腑病机12精品PPT课件
![脏腑病机12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fa5f9769eae009591becc2.png)
口渴,喉间痰鸣,吐痰 色黄, 舌质红,苔黄腻, 脉滑数等;
➢上扰心神,心神失守, 则神志异常
感受湿热之邪,
—— 心烦不寐,甚则
蕴成痰火,或外 感热邪,灼津为
胡言乱语,打人毁物, 狂躁妄动,或神昏谵语。
痰所致。
心火亢盛与痰火扰心
共同病机特点:火热内盛和扰及心神; 病机不同点:
心火亢盛可见动血、上炎下移之变, 痰火扰心兼有痰浊内盛之象。
主要病机肺特气点不:足——肺气虚
❖ 肺气不足,卫表不固,腠理疏松,则防御能力下 降 ——自汗漏汗,易患感冒
❖ 呼吸功能减退,则体内外气体交换不足 ——呼吸困难,气短喘息
❖ 肺功能减弱,致气的生成不足 ——少气懒言,身体倦怠
❖ 肺气不足,失于宣肃,影响水液输布代谢 ——聚痰成饮,或为水肿
第四节 脏腑病机
脏腑病机以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为基 本病理变化。
一、五脏病机
——五脏阴阳失调的病变,以肾的阴阳失调 为根本性变化。
各脏阴阳失调——久必及肾,导致肾的阴阳失调; 肾的阴阳失调——常引起各脏阴阳失调
——五脏气血失常的病变:
气血亏虚与脾胃气血生化之源关系极为密切,又 与心主血脉功能息息相关;
形成:情志抑郁,气郁化火,或火热之邪内 侵, 或过食辛热、温补之品, 或其他脏腑火盛传移而来。
❖ 火热炽盛,阳主盛要则热病,机心特的阳点热:偏盛,多属实火
——心悸心烦,身热面赤,舌尖红绛, 苔黄,脉数;
❖ 火热之邪,易于伤津耗液
——咽干口渴,便秘溲黄;
❖ 热扰心神,心火内炽,神明被扰,则心神不安, 甚则神志异常
概念:心阴亏损, 虚热内扰的病理 变化。
形成:
多因思虑太过, 情志内伤,暗耗 阴血;或热病后 期,耗伤阴液; 或心肝火旺,灼 伤心阴所致。
五脏病机
![五脏病机](https://img.taocdn.com/s3/m/f266c9146c175f0e7cd137f5.png)
若心阴不足,虚火内炽,则出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的同时,往往还会兼见急躁易怒、头晕目眩、面红目赤等肝气上逆,浮而上亢的症状,这是心肝之阴血亏损,而心肝之阳气无所制约的结果。
甚则心肝火旺,相互影响,气郁化火生痰,痰与气(火)相结,阻蔽心窍,扰于心神,又可导致癫狂等精神失常之病。
总之,在某些精神情志疾病中,心肝两脏相互影响,肝气郁结,气机不调,可出现神志方面的异常变化。反之,情志失调,又可致肝气不舒,甚则肝气火上逆。
临床上以心悸气短,动辄益甚,神疲乏力等为重要特征。
心阳不足
心阳不足多系心气不足病情严重发展而来;亦可由于寒湿、痰饮之邪阻抑心阳;或素体阳虚,心阳不振;或思虑伤神,心气受损;或久病失养等所致。阳虚则寒自内生,气虚则血运无力,心神失养。
故心阳虚的基本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心神不足、阳虚阴盛和血运障碍等几个方面。
其三,血运障碍。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心阳不足,心主血脉的功能减退,血行不畅而致血瘀,甚则凝聚而阻滞心脉,形成心脉瘀阻之证。可见形寒肢冷,面色苍白或青紫,心胸憋闷、刺痛,脉涩或结代等。
若心阳虚极,或寒邪暴伤阳气,或瘀痰闭阻心窍,均可导致心阳衰败而暴脱,从而出现大汗淋漓、四肢厥逆、神识模糊、脉微欲绝等宗气大泄,,阳气将亡之危候。
(一)心的病机
1.心的生理病理特点
心位居上焦,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与小肠相表里。心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又主血而外合周身之脉。
心脏阴阳调和,气血充足,则心神健旺,气血环流周身,洒陈于五脏六腑,灌溉于四肢九窍,使人体各脏腑组织生生不息,藉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因此,血虚证不仅有心脾两虚,而且又有心肝血虚:心肝血虚之证,既有心血不足的表现,又有肝无所藏,不能荣筋养目之候。
五脏病机之肝的病机
![五脏病机之肝的病机](https://img.taocdn.com/s3/m/df773d1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3.png)
五脏病机之肝的病机1.肝的生理病理特点: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而藏血,其气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筋,开窍于目,与胆相表里,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集阴阳气血于一身,成为阴阳统一之体。
故其病理变化复杂多端,每易形成肝气抑郁,郁久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肝气、肝火、肝阳、肝风之变,且肝之阴血又易于亏损。
因此,肝气、肝阳常有余,肝血、肝阴常不足就成为肝的重要病理特点。
肝为五脏之贼,故除本身病变外,且易牵涉和影响其他脏腑,形成比较复杂的病理变化。
2.肝的基本病理变化:肝病的病理变化有虚实两类,而又以实为多。
(1)肝气、肝阳失调:主要表现在肝气郁结和肝火上炎等方面。
①肝郁:是肝脏病理中最常见的病理变化。
精神刺激,情志抑郁不畅,或病久不愈而因病致郁,或他脏之病理影响于肝等,均可使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形成肝气郁结之候,其轻者称为肝气不舒或肝气郁滞。
肝气郁结之病理特点是肝之疏泄功能受到抑制,气机不得条达舒畅,其滞或在形躯,或在脏腑。
因此,临床上以情绪抑郁、闷闷不乐,以及胁肋胀痛等气机郁滞之候为特征,且每当太息、嗳气之后略觉舒缓。
肝气郁结的病理发展趋势为:其一,气滞血瘀。
肝郁气滞,则血行不畅,致血瘀,表现为胁肋刺痛、症积肿块、舌青紫或瘀点瘀斑等。
影响冲任二脉,则冲任失调,可见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或经血有块等。
其二,痰气郁结。
气行则痰行,气郁则痰生,痰与气结,阻于咽喉,则为梅核气;积聚于颈部则为瘿瘤等。
其三,气郁化火。
气有余便是火,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形成气火逆于上的肝火上炎之候。
其四,犯脾克胃。
肝气郁而不达,或气滞转化为横逆,均可影响脾胃之纳运,形成兼有呕吐、嗳气、脘胁胀痛等肝气犯胃和兼有腹胀肠鸣、腹痛泄泻、大便不爽等肝气犯脾之候。
肝气郁结为肝之疏泄不及,肝气抑郁;情志表现为情志抑郁、多疑喜愁、闷闷欲哭,肝气横逆则为疏泄太过,肝气过旺。
情志表现为为性急易怒。
总之,肝气郁结的基本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精神抑郁和气机失调两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脏病机
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中,五脏生理功能失常的机理
心的病机-----心的阴阳气血不足,心火亢盛,心血瘀阻
肺的病机-----肺的宣发肃降失常,肺气虚,肺阴虚
脾的病机-----脾气虚,脾阳虚,脾为湿困
肝的病机-----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阴虚,肝阳上亢,肝血虚
肾的病机-----肾精亏虚,肾气不足,肾阳虚,肾阴虚
一、心的病机
1、心气虚
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血脉不充,血行无力。
临床常见,面色白,舌质偏淡,动辄心悸,脉象虚弱等症。
心气不足,心神失养,心神功能减退,而见精神不振,思睡但睡眠不深。
2、心血虚
一血虚不足,血脉空虚,濡养之力减弱,故见全身血虚征象,如经常头昏,疲乏无力,面色淡而无华,舌色、唇色淡白,脉细或数而无力等。
二是心神失养,由于血虚,神失所养,则精神不振,思想难以集中,且思考不能持久,甚至神思恍惚。
3、心阴虚
阴不制阳,则心阳偏亢,全身出现虚热;由于心阴不足,宁静功能减退,加上虚热内扰而心神不安
虚热内生----潮热,口干咽燥等
心神不宁----心烦不得眠
4、心阳虚
是心的推动、兴奋与温煦等功能减退,导致中血行无力,甚至瘀滞,心神不振;同时全身出现寒象
心神不振-----精神萎靡,表情困倦
5、心火亢盛
火盛心中,扰动心神;使血行加快,脉道扩张;同时,火热可上炎于舌,下移于小肠,并出理明显的热象。
火扰心神------心烦、失眠、躁动,重者出现谵语、狂躁,甚至昏迷不醒。
心火上炎于舌-----舌红糜烂,舌尖碎痛;
心火沿经脉下移于小肠-----
尿道中灼热疼痛,尿黄赤,或见尿血等症。
6、心血瘀阻
心气虚或心阳虚,血液运行无力,加上阳虚则寒,寒性凝滞,更易使心脉中之血瘀滞;
痰浊凝聚,阻于心脉之中,亦导致心血瘀阻。
心脉瘀阻不通,血瘀气滞----心前区憋闷、疼痛。
7、痰迷心窍
痰浊阻碍心神与外界的沟通,
轻者------精神失常,答非所问;
较重者----神识模糊,呈朦胧状态;
严重者----完全昏迷,不省人事。
二、肺的病机
1、肺的宣发、肃降失常
肺气失于宣发----呼吸不畅
卫气壅塞,腠理闭塞----无汗
肺气失于肃降,肺气上逆-----咳嗽、胸闷,气喘痰鸣等
肺失宣降,水津不布而停滞局部----眼睑浮肿
2、肺气虚
体内外气体的交换量减少,呼吸功能减弱
----气短,动则气促。
卫气不足,卫外动能低下----自汗,易于感受外邪等
3、肺阴虚
肺失于滋润。
影响肺的气机升降出入,因而出现干咳,或痰少而粘。
三、脾的病机
1、脾气虚
脾气虚弱,会引起脾脏功能的全面减弱,主要是运化(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气血化生不足,中气下陷,血液的统摄失司等。
运化(消化吸收)功能减退-----食欲不振,纳食不化,或见腹胀、便溏等症。
气血化生不足-----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四肢无力、少气懒言等症。
脾气虚,升举无力,趋于下陷(中气下陷)------少腹坠胀、泄泻脱肛、便意频繁,或见某些内脏下垂。
脾气虚弱,无力统摄血液(脾不统血)-----便血、月经过多、月经淋漓不尽、肌衄等。
2、脾阳虚
指脾的温煦与推动运化的功能减退,而出虚寒与运化无权的病理状态。
中焦虚寒,运化无权-----食欲不振、食则腹胀、脘腹冷痛、喜温喜按、下利清谷,并见形寒肢冷,舌淡苔白等症。
运化无力,津液的输布、排泄失于温煦、推动与气化,水液停滞,或聚而成痰成饮----水肿、多痰
3、脾为湿困
是指湿邪困阻于脾,使脾的气机受阻,运化失司---精神困倦,肢体沉重,脘痞、腹胀、食欲不振、便溏、或见浮肿、苔腻等症。
四、肝的病机
1、肝气郁结
肝失疏泄,情志不舒,------情绪抑郁,郁郁不乐
肝经不利,气滞经络,---胁肋、少腹胀痛,得太息则舒
气滞血瘀------胸胁刺痛,癥积肿块、舌青紫或有瘀斑
冲任失调-----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或经血多血块等症
气郁化火,肝火上炎-----口苦、烦躁。
2.肝火上炎
肝火的病机主要是人身之气升发太过,挟血上行;-----面红目赤、头痛头胀、急躁易怒、舌红、脉数等症;
严重者可暴聋,甚至在大怒之下,突然昏厥。
3.肝阴虚
阴虚眼失濡养----干涩,视力减退;
肝在体合筋,阴虚筋失柔养----拘挛、震颤,或手足蠕动。
4.肝阳上亢
因为肝阴不足,潜降、宁静功能减退,阴不足以制阳,结果肝的升、动作用亢奋,使全身气机向上升动太过,形成气血上涌,并见躁动不安的病理状态。
故见头胀、头晕、面红;目赤、耳鸣、目眩;急躁易怒、心烦少寐等症。
5.肝血虚
肝开窍于目,肝血虚,目失濡养----两目干涩,视物模糊;
肝在体合筋,筋失于濡养-----拘挛,屈伸不利,
或见肌肉瞤动,甚至抽搐瘈疭。
五、肾的病机
1.肾精亏虚
小儿----发育迟缓,骨骼不坚,易呈畸形,髓不充脑,智力发育不良,牙齿亦晚出;
青年人“天癸”不按期而至-----性发育不良;
壮年----易早衰,齿脱,发早白,性机能减退;
老年------下肢萎软,行动不便,反应迟钝,失聪,骨脆易折等。
2.肾气不足
若肾气不足,固藏无力,每易使下窍不固。
男子-----早泄、遗精、滑精;
女子-----崩漏,带下清稀、滑胎等。
摄纳无权,导致气不归元,称为“肾不纳气”----呼吸表浅,动辄气喘者。
3.肾阳虚
温煦作用减弱-----畏寒、肢冷
温养脾阳无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
推动津液运行无力,水液停聚----水肿
腰府失去温养----腰部冷痛
4.肾阴虚
阴津亏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
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失眠多梦、耳鸣
腰府失养----腰痠,腰痛。
肾中相火妄动,精室被扰-----遗精
六腑病机
一、胆的病机
1、胆汁排泄障碍,胆汁不能正常注入小肠,影响水谷的消化吸收-----纳呆,厌食油腻
2、胆汁郁于胆内,使肝胆气机不畅-----胁肋闷胀不适,甚则疼痛;
3、胆汁排泄受阻严重,溢于肌肤,-----黄疸。
4、胆气上逆-----口苦
二、胃的病机
1、胃火亢盛
受纳腐熟亢进----消谷善饥;
胃火灼津-----口渴喜凉饮、大便燥结;
胃气上逆-----恶心、呕吐酸苦黄水;
胃火循经上炎-----牙龈肿痛红赤、口臭;
胃火灼伤络脉-----齿衄,甚则呕血。
2、寒邪犯胃
寒积于中,寒凝血瘀气滞----胃脘疼痛剧烈而暴作3、食滞胃脘
胃气不降而上逆----恶心、呕吐酸腐食臭
胃气阻滞----胃脘胀痛
4、胃气虚
受纳、腐熟之力减弱----纳呆
胃气上逆----恶心、嗳气
5、胃阴虚
胃液干枯,腐熟失司----纳呆
胃气上逆---恶心,干呕
三、小肠病机
1、小肠寒湿
泌别清浊失职----泄泻,小便减少
2、小肠湿热
泌别清浊失职----泄泻,小便减少
3、小肠气虚
化物无力-----完谷不化;
泌别清浊失职,则大便泄泻,小便减少。
四、大肠病机
1、大肠湿热
大肠传导失司-----泄泻;
2、大肠津亏
大肠传导失司------粪便燥结难出。
五、膀胱病机
1、膀胱气虚
膀胱失于固慑,无力约束------遗尿,甚至小便失禁。
气化不利-----排尿不畅,甚至尿闭。
2、膀胱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