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度全国甘薯品种试验实施方案
甘薯新品种试验示范总结

徐0 8 3 6 1 2 7 徐 0 8 3 4 0 5
徐0 8 3 6 1 2 7亩产 3 9 7 2 公斤 , 比对照 增 6 %, 居 第一 位 ; 徐 0 8 3 4 0 5单 产 3 5 8 3公 斤 , 亩 ,比 对 照 低 4 %,居 第 二 位 ; 徐 3 1 0 6 0 2单产 3 4 4 4 公斤 , 亩, 比对 照 低 8 %, 居第 三位 ; 徐 紫 薯 3 号单产 2 3 6 1 公斤 , 亩, 比对 照 低 3 7 %, 居第四位; 台农 7 1 ( 叶用甘 薯 ) 单产 2 5 0 公斤 , 亩, 比对照 低 9 3 %居 第四位 。 2 . 口感及风 味品质 比较 徐0 8 3 6 1 2 7皮紫红 色 , 肉橘 黄色 , 肉质脆 嫩 , 甜度较 高 , 生 食、 熟 食 口感 具佳 , 口感与 对照接 近 , 较适 宜本地 口味 。 徐紫 薯 3 号 皮色 、 肉质均 紫红 , 色 彩鲜 艳 , 营 养好 , 但 生食 口味较 差 , 煮熟食 用比较 干香 , 但 甜味较 少 。 徐 3 1 0 6 0 2 皮 紫红色 , 肉白色 , 生食 肉质较 老 , 煮熟食 用甜
、
二、 参试 品种
甘 薯参试 品种 5 个: 徐0 8 3 6 1 2 7 、 徐 3 1 0 6 0 2 、 徐紫薯 3 号、 徐 0 8 3 4 0 5 、 台农 7 l ( 叶用甘 薯 ) , 对 照为苏 薯 8 号。 三、 试 验 概 况 1 . 田间设 计 随机排 列 , 每个 品种种植 面积 l 亩。 2 . 耕作栽 培管理 本 试验地 点在启 东市汇龙 镇庙 角村 , 肥 力 中等 偏下 , 地势 平坦 , 灌排 方 便 , 5月 2 1 1 3 起 垄扦 插 , 基 肥每 亩 复合 肥 3 0 公 斤; 7月 5日、 8月 2 0日追肥 二 次 ,分别 施用 尿 素 l 5公 斤 ; 6 月 1 6日、 7月 2 0日除草 二次 ; 7月 8 日、 8月 5日、 9月 1 7日 用苏 云金杆 菌防治 卷叶螟 、 斜纹夜 蛾等 虫害 。 四、 试 验 结 果 1 . 产 量比较 ( 见附表 1 ) 附表 1甘薯试验 产量 比较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工作报告

36.7
N5PK 32.6
36.2
N7.5PK 36.1
38.1
N10PK 33.8
36.9
薯干产量 (t/hm2)
8.96 10.7 10.4 11.8 13.7 12.5
37
35
33
31
29
y = -0.0464x3 + 0.6057x2 - 0.7471x + 27.121
27
R2 = 0.9994
进展8 高肥力条件下不同氮肥用量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 试验品种:济薯25、济徐23 ➢ 土壤类型:褐土、棕壤 ➢ 氮肥处理:0、2.5、5、7.5、10 kg/亩 ➢ 试验地点:济南长清区张夏镇 ➢ 试验结果:高肥力褐土中,济薯25和济徐23分别在施 N量为8.0kg/亩 和2.4kg/亩时,产量最高;高肥力棕壤 中,济薯25可不施N肥。
➢ 4.甘薯生长发育与干物质积累关系试验 ➢ 5.化控对甘薯膨大期同化物分配的影响 ➢ 6.地膜覆盖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一、岗位任务和试验安排
2 承担研究室重点任务试验安排 ➢ 7.收获机具筛选试验 ➢ 8.高肥水下N肥影响甘薯产量的试验 ➢ 9.低肥水下N肥影响甘薯产量的试验 3 承担本岗位重点任务试验安排
(3)不同氮肥用量对 徐薯22 产量的影响——褐土
碱解氮31.2mg/kg,速效磷13.6 mg/kg,速效钾101.6mg/kg,有机质含量12g/kg
处理
N0 N0PK N2.5PK N5PK N7.5PK N10PK
鲜薯产量 (t/hm2)
干Leabharlann 率(%)薯干产量 (t/hm2)
17.9
35.1
6.3
碱解氮49.3mg/kg、速效磷30.8mg/kg、速效钾121.0mg/kg、有机质12g/kg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种[2013]8号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种[2013]8号](https://img.taocdn.com/s3/m/a0f8ee1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2.png)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种〔2013〕8号)为贯彻落实2013年农业部为农民办实事工作部署,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发展计划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种子协会在粮棉油大县开展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推进种子管理部门看禾推介品种、农民看禾选用品种、种子企业看禾营销品种,从源头上解决品种多乱杂、农民选种难问题。
现将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成立展示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做好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工作。
二、落实展示示范任务2013年安排100个粮棉油大县(场)种子管理站(局)承担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详见附件1),展示示范品种应为近3年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
每展示方品种不少于10个,每展示品种种植面积不少于1亩;每示范方品种不少于2个,每示范品种种植面积不少于20亩。
展示示范田间地头设立统一标牌(标牌样式见附件2)。
三、加强技术培训各县级种子管理站(局)应配备相应的技术条件和技术人员,举办不少于5次的技术培训活动,组织召开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现场观摩会;同时要加强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提出良法良种配套的具体技术措施,做到良种良法共同示范、同步推广。
四、强化宣传引导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种子管理站(局)要及时发现和总结展示示范过程中的好作法、好经验和好典型,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多种媒体加以宣传,扩大影响,为展示示范工作不断深化奠定基础。
紫肉甘薯新品种‘莆紫薯3号’选育及特性鉴定

紫肉甘薯新品种‘莆紫薯3号’选育及特性鉴定作者:崔纪超余金姜中奕钟玉扬郑建扬来源:《热带作物学报》2019年第08期摘要莆紫薯3号是以日清1号和台引2号为亲本,经杂交选育而成的紫肉甘薯新品种,2005年通过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甘薯2015016)。
对莆紫薯3号的形态特征、品质、抗病性、生产力和产量形成的生理特点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莆紫薯3号地上部长势平稳,茎叶不易早衰,生育期应保持在150 d以上;鲜薯和薯干产量分别比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7.51%和14.35%;薯块干率27.73%,比对照高1.88%;食味评分75.4分(对照为70分),优于对照;薯块粗蛋白和可溶性糖高于对照,还原糖低于对照;中抗蔓割病,中感薯瘟Ⅰ型,感薯瘟Ⅱ型。
关键词紫肉甘薯;莆紫薯3号;选育;特性鉴定中图分类号 S531 文献标识码 AAbstract A new purple sweet potato variety Puzishu 3 was bred from the hybrid offspring of Riqing 1 and Taiyin 2, with high stable yield and good eating quality. It was approved as a new national sweet potato variety in 2015.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quality characteristics,disease resistance, productivity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yield formation of the variety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uzishu 3 had a growth period more than 150 days. Based on regional tests in Fujian Province, the fresh root yield, dry matter yield and dry matter content increased by 7.51%, 14.35% over the control variety Ningzishu 1. The taste score of Puzishu 3 was 75.4 (70 for CK). Root quality appraisal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crude protein and soluble sugars in the root of Puzishu 3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K, while reducing sugar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K. Puzishu 3 showed moderate resistance to sweet potato Fusarium wilt, middle susceptible to sweet potato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Ⅰ and susceptible to sweet potato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Ⅱ.Keywords purple sweet potato; variety Puzishu 3; breeding; characteristics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9.08.004紫肉甘薯是指薯块肉色为紫色的一类甘薯[1],由于其块根富含花青素而受到广泛关注。
甘薯试验示范实施方案

甘薯试验示范实施方案一、前言。
甘薯,又称红薯、地瓜,是一种重要的食用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为了提高甘薯的产量和质量,以及推广优良品种,我们制定了甘薯试验示范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甘薯的高产稳产。
二、试验示范区选择。
1. 地理位置,选择阳光充足、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区进行甘薯试验示范。
2. 土壤条件,选择土壤疏松、肥力较高、PH值在5.5-6.5之间的土壤进行试验示范。
3. 甘薯品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甘薯品种进行示范种植。
三、甘薯试验示范实施步骤。
1. 土壤准备,在试验示范区进行土壤松土、施肥、改良等工作,确保土壤肥力和通气性。
2. 种植技术,选择适宜的甘薯种植密度和行距,进行整地、开沟、施肥、覆土等工作,确保种植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 管理措施,定期浇水、施肥、除草、防病虫害等管理工作,保证甘薯生长期间的良好生长环境。
4. 生长调控,根据甘薯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适时的修剪、支撑、疏花疏果等调控工作,促进甘薯的均匀生长和丰产。
5.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手段,有效防治甘薯生长期间可能出现的病虫害。
6. 采收和贮藏,在甘薯成熟后,进行适时的采收和贮藏工作,确保甘薯的品质和保鲜。
四、试验示范效果评估。
1. 产量评估,对试验示范区的甘薯产量进行统计和评估,比较不同处理的产量差异。
2. 品质评估,对试验示范区的甘薯品质进行检测和评估,比较不同处理的品质差异。
3. 经济效益评估,对试验示范区的甘薯生产成本和收益进行统计和评估,分析试验示范的经济效益。
五、总结与展望。
通过甘薯试验示范实施方案的实施,我们将得到一定的试验示范效果,为推广优良甘薯品种和科学种植管理技术提供参考。
未来,我们将继续改进和完善甘薯试验示范实施方案,不断提高甘薯的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2-2013年度全国甘薯品种试验实施方案

2012-2013年度全国甘薯品种试验实施方案一、试验目的通过试验,鉴定新育成(或新引进)甘薯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性状及综合表现,客观、公正地评价参试品种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为相关省品种审定提供参考。
二、主持单位及主持人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马代夫。
三、试验组别、汇总单位及负责人根据全国甘薯生态区分布、市场需要和生产实际,国家甘薯品种试验共设北方薯区组、长江流域薯区组、南方薯区组、北方特用型组、长江流域特用型组、南方特用型组和叶菜型组7个区组。
试验组别、汇总单位和负责人详见表1。
表1国家甘薯品种区域试验组别、汇总单位和负责人四、参试品种及承试单位本年度共有参试品种72个(不含对照),试验点次99个。
其中区域试验参试品种55个(不含对照),试验点次65个;生产试验参试品种17个(不含对照),试验点34个。
试验参试品种、承试单位、负责人详见表2、表3、表4,有关人员联系方式由主持单位另行提供。
参加2013年生产试验的品种由2012年区试年会确定。
五、试验设计(一)区域试验试验两年一轮,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重复间距1米、保护区2米。
叶菜型组每小区种植行数不少于6行,株数不少于90株,行距不大于30cm,株距不大于20cm。
其他组别试验小区面积不少于20m2,4-5行区,亩密度3000-4000株。
计产小区中间2-3行,统计面积折算为0.05亩。
(二)生产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法,两次重复。
叶菜型组小区面积不低于20m2,种植密度同区域试验,采摘及计产方法同区域试验;其他组别小区面积不低于0.25亩,亩种植3000-4000株。
六、抗性鉴定和品质分析抗性鉴定和品质分析单位详见表5,淀粉含量按表6换算。
七、试验要求1、各承试点应严格按照试验方案实施,为避免主观影响,区域试验田间排列图由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为各试点随机制定,并在网站上公布,各试点应严格按照制定的田间排列布置参试品种,不得随意更改。
甘薯新品种的引进与鉴定筛选试验

求多名试验人员逐一进行品尝,然后对不同甘薯的味道进行进 一步的评分,采用百分制,以 80 分为对照分,然后对各个甘薯品
84.2-167.3cm,蔓长最短的为广薯 87,长 84.2㎝;最长的是龙紫
[3-4]
140,为 167.3cm 。
种的味道价值进行综合评价。
2.2 引进甘薯品种薯块性状
干率检测:不同甘薯品种,收获 1~2 天之后进行干率检测,
薯。龙薯 40 号、龙薯 41 号表现中等,可按需要种植。综合各方面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22·08 种子世界 7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 农艺性状的鉴定
插,栽插后 10 天左右亩施尿素 5 公斤;一个月左右结合中耕除
农艺性状包括:顶叶形、顶叶色、叶形、叶色、叶脉色、茎色、 草,亩施三元复合肥 40 公斤。10 月 28 日收获,全生育期 118 天。
基部分枝、最长蔓长、株型、产量、薯数、薯皮色、薯肉色、薯形、淀
插后 60 天调查基部茎蔓分枝数和最长蔓长(10 株平均);于
品种选育
甘薯新品种的引进与鉴定筛选试验
林巧婉
福建省漳平市桂林街道办事处 364000
2
摘 要:甘薯产量高、适应性强,是福建省的第二大粮食作物,2019 年福建省甘薯种植 面 积 为 9.93 万 hm 。甘薯的营养 丰富,在医疗、保健和健美抗癌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被营养学家认为是最具营养均衡的保健食品,收到广泛的关注。甘 薯比较好种植,而且经济效益高,符合乡村振兴发展需求。漳平市桂林街道高明社区的土壤条件和生态环境良好,生产的农作 物品质好,为了在当地试验和推广种植甘薯新品种,从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其选育的 8 个甘薯新品种和 1 个对照品种 在当地进行适应性鉴定种植,以期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甘薯新品种,并进行推广利用,助力农民增收,服务乡村振兴。
甘薯新品种(系)生产性筛选试验

段 还是 平坦 地 段均 表 现 出 了较 高 的产 量水 平 ,且 薯 形 光滑 均匀 ,商 品性 好 ,是 替代 北 京 5 5 3较 为理 想 的品种 ;冀 薯 9 8 2前期 生长势 较 强 ,在 高 岗地段 产
量 水 平 略高 于 对 照 徐 薯 l 8 ,而 在较 为 平 坦 地 段 产 量 水 平 显 著 地 高 于对 照 徐 薯 1 8 ,且 它 是 一 个 高 淀 粉 品种 ,在土 壤 条 件 较 好 的 地块 是替 代 徐 薯 l 8较 为 理想 的 品种 。
重复 I I
— — —
产量( k e g小区) 增产率( %) 产量( k g 小区) 增产率( e %) 冀紫薯 1 号 冀薯 9 8 2 济薯 2 l 济薯 2 6 徐薯 1 8 ( CK】 3 3 . 2 2 3 7 . 1 4 2 7 . 6 1 4 9 . 2 3 3 5 . 4 5 — 6 . 3 + 4 . 8 . 2 2 . 1 + 3 8 . 9 3 6 . 2 3 7 0 . 1 6 4 3 . 8 5 6 8 . 6 9 4 2 . 6 7 - 1 5 . 1 + 6 4 . 4 + 2 . 8 + 6 0 . 0
【 3 】张 翔 ,张伟 ,刘金 盾 ,等 . 气相 色谱 测定 厌 氧发
酵 气组分优 化 条件研 究 U ]. 农机 化研 究 ,2 0 0 7
( 7 ) :1 9 9 ~2 0 1 . [ 4 1高天 荣 , 肖怡玲 . 厌 氧发 酵 气的 气相 色谱 测试 方
法 D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 0 0 4 ,2 4( 3 ) :2 6 ~ 2 7 .
在废气 处理装 置关 闭和 开启条件下 甲烷 的含量 。可得 知 ,废气 处理 装置未开 启时,排放 的沼气废 气 中甲烷 含量偏 高,为 5 7 %;经 过废气 处理装 置处理后 ,沼气
甘薯新品种展示评价实施方案

甘薯新品种展示评价实施方案甘薯作为一种重要的食用作物,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为了进一步提高甘薯的品质和产量,培育新的甘薯品种至关重要。
然而,如何有效地展示和评价新品种,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下面是一份甘薯新品种展示评价实施方案的建议:一、目标确定:根据培育新品种的目的,明确展示和评价的主要指标,例如品质、产量、抗病性等。
二、确定实施时间和地点:根据甘薯的生长周期和气候条件,确定最佳的实施时间和地点。
通常情况下,选择在适宜的季节和地区进行展示评价。
三、甘薯新品种展示:1. 选取代表性的地块进行甘薯新品种的展示,确保新品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比较。
2. 根据新品种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处理组和对照组,对比展示新品种的优势和不足。
3. 对新品种进行科学管理,包括适量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四、甘薯新品种评价:1. 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根据展示目标确定评价方案。
2. 对比不同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甘薯生长情况,包括植株高度、株龄、叶片颜色、产量等指标。
3. 对新品种进行品质评估,包括口感、色泽、营养成分等,可以邀请专家进行评价。
五、数据记录与分析:1. 在展示评价过程中,每个处理组的数据都需要进行记录,包括生长过程中的照片和相关指标的测量结果。
2. 对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和显著性差异等。
3. 利用适当的图表展示评价结果,便于比较不同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六、结果总结与推广:1. 根据评价结果,总结新品种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2. 将评价结果向各相关部门和农民推广,提供培育新品种的参考意见。
3. 进行经济效益评估,评价新品种的市场潜力和社会效益。
以上是甘薯新品种展示评价实施方案的建议。
通过科学有效的展示评价,可以帮助农民和相关部门了解新品种的表现,为甘薯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甘薯(Ipomoea batatas)作为一种重要的食用作物,不仅具有高营养价值,而且适应性强,在许多地区都有广泛的种植。
甘薯新品种对比试验

r s l h w d t a e h tb r il f is a 6 9 w sh g e a h t fc n r 1 t db e q ai sas o d oi w s e ut s o e h t r s e ed o n h n 7 a ih rt n ta o t .Ise i l u l ywa o g o .S t a s f u y J h o o t l
松 港街 道是 霞浦县 的甘薯 主 产 区 ,年 种 植 甘薯
7 0h 5 m ,当家 品种 为金 山 5 ,该 品种 已种 植 多年 , 7 种性 退 化 严 重 ,产 量 波 动 大 。为 加 快 甘 薯 品 种 更
区 ,采 取 随 机 区 组 设 计 ,小 区 面 积 为 2 。 0 m ,每 67m 种植 4 0 6 0 0株 ,四周 设保 护行 。
Ab t a t h o a i n e p r n s o e e e s e o ao v r t s a d l c l o n n a it e e c n u td h e sr c :T e c mp r o x e me t fs v n H w we tp t t a i i n o a mi a tv rey w r o d c e .T s i ee d
1 4 试 验过 程 .
新 ,在市 、县农 业部 门 的支持 下 ,引 进 7个 甘 薯新 品种 进行对 比试 验 ,以期 筛选 适 宜本 地 推广 种 植 的
甘薯 新 品种 。
试 验地 于 5月 2 3日翻犁 ,5月 2 t 4 E翻畦 作垄 ,
垄高 约 3 m,垄 宽 带 沟 10c 0c 0 m,5月 2 5日插植 。 插 后 每 6 7m 即用复合 肥 1. g 定 根基肥 浇施 , 6 25k 作 6月 2 0日结合 中耕 除草 ,每 67m 用复 合肥 4 g 6 0k
甘薯新品种实施方案

甘薯新品种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甘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适应性。
然而,传统的甘薯品种在产量、抗逆性和品质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甘薯产量,我们开展了甘薯新品种的选育工作。
二、选育目标。
我们的选育目标是培育出产量高、抗逆性强、品质优良的甘薯新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农民种植的实际情况。
三、选育方法。
1. 选择优良种质,通过对各地不同品种的采集和筛选,选取具有高产、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的优良种质作为育种材料。
2. 杂交育种,采用不同甘薯品种进行杂交,利用杂种优势进行新品种的选育。
3. 选择育种,在杂交后的种子中进行严格的选择,选取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后代种子,逐代选择,直至获得理想的新品种。
四、实施方案。
1. 选育地点,选择适宜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进行甘薯新品种的选育工作。
2. 种植管理,在选育过程中,加强对甘薯的种植管理,保证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新品种的产量和品质。
3. 抗逆性评价,对新品种进行抗逆性评价,筛选出抗病虫害、耐旱、耐涝等优良性状。
4. 品质评价,对新品种的口感、营养成分等进行评价,确保新品种的品质优良。
五、成果展示。
通过多年的选育工作,我们已经培育出了多个具有优良性状的甘薯新品种,并在不同地区进行了试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新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均得到了市场和农民的认可和好评。
六、未来展望。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甘薯新品种的选育工作,不断提高新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推广新品种,促进甘薯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和市场供应做出更大的贡献。
七、结语。
甘薯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我们有信心和决心不断取得更好的成果,为我国甘薯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各界的支持和关注。
优质甘薯品种的比较试验

甘薯 营养 丰 富 ,含有 人 体 所 需 的 多种 营 养 物 质【 ” 。随着 人 们对 甘薯 营养 认识 的不 断加深 以及对 营养 健康 食 物 的 日益 重视 , 甘薯 越来 越 多地 出现 在 人们 的饮 食生 活 中。 随着人 们对 有色 食 品营养 的不
断 了解 , 彩色 甘薯 由于具有 一 些特 殊 的功效 越发 受
2 湖 南省马铃 薯 工程技 术研 究 中心 , 南 长沙 40 2 ) . 湖 1 18
摘 要 : 6 对 个甘薯 品种进行 了 比较试验 , 结果表 明 , 福薯 8 号产量第一 , 2 3 g 6m , 达 0k/ 7 其他依 次为福薯 9 、 4 6 号 紫薯王 、 京
变 、 6 川 山紫产量最低 , 1 2 g 6 m ; 京 , 为 0k/ 7 烘干率紫薯王最 高 , 3 . 其他依次为福薯 9 、 2 6 达 3 %, 5 号 福薯 8 、 山紫 、 6 号 川 京 及京
s e — oao F s u we t p tt, u h No8 F su o9 n Z su a g r s i be o pa t g n ., u h N . a d ih w n ae ut l a fr lni i Hu a , a d Jn . a d n n n n ig No6 n
2012

i n He f e i , An h u i p r o v i n c e( 2 0 1 2 - 2 0 1 3 )
XI A J i a — p i n g , HAN Ya n g , L I U Xi a o - p i n g
( C r o p I n s t i t u t e o f A n h u i A c a d e m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C r o p Q u a l i t y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A n h u i P o r v i n c e /
D O I : 1 0 . 3 9 6 9  ̄: i s s n . 2 0 9 5 - 1 1 9 1 . 2 0 1 5 . 5 . 7 8 2
2 0 1 2 ~ 2 0 1 3 年 国家甘薯 品种北方特用型 区试合肥试点报告
夏家平 ,韩 杨 ,刘小平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作 物研 究所/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 系合 肥综合试验站/ 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 良重点 实验 室,合肥 2 3 0 0 3 1 )
A b s t r a c t : 【 O b j e c t i v e 】 T h e p r e s e n t e x p e i r me n t w a s c o n d u c t e d t o s c r e e n n e w v a r i e t i e s o f p u r p l e s w e e t p o t a t o w h i c h w a s s u i t a b l e f o r p l a n t i n g i n A n h u i p r o v i n c e t o p r o v i d e s u p p o  ̄f o r v a r i e t y b r e e d i n g a n d a d j u s t m e n t o f s w e e t [ ' o t a t o i n d u s t r i a l s t r u c t u r e . 【 Me t h o d 】 r h e c o m p a r a t i v e t r i a l o f i f v e s p e c i a l s w e e t p o t a t o v a i r e t i e s w a s c o n d u c t e d t o d e t e r m i n a t e f r e s h y i e l d , d r y
甘薯新品种小区比较试验

甘薯新品种小区比较试验
甘薯是我国主要的食用作物之一,甘薯新品种的研发对于提高我国甘薯产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评价不同甘薯新品种的生长、产量及品质等方面的差异和优劣,我们进行了甘薯新品种小区比较试验。
试验选用了五个甘薯新品种,分别是“新丝路1号”、“丝路紫”、“红光薯”、“荔波薯”和“小红掌薯”,并设置了以四个品种“北冰洋”、“朝天椒1号”、“锦绣丰收”、“千层白”为对照组的试验区。
试验区面积相同,每个品种或对照组各设立了3个重复区,每个重复区占地约1000平方米。
试验开始前,我们对试验区进行了充分的土壤改良,保证了试验所用土壤的质量。
试验全程中,对于每个品种或对照组的生长情况、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变化和差异,我们进行了定期观测和记录,并进行了科学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通过试验对比,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
1. 五个甘薯新品种的产量普遍优于对照组中的品种,其中以“新丝路1号”和“丝路紫”效果最突出,平均产量分别为每亩2100公斤和2060公斤,提高了对照组平均产量的20%以上。
3. 五个甘薯新品种的品质表现也有所不同,其中“丝路紫”颜色较深,口感较为绵软,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红光薯”则具有较好的口感和口感,适合作为食用和加工的优质材料。
总体来说,这项试验不仅有助于推广优质甘薯新品种,提高我国甘薯产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还为农业科技研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数据支撑。
国家甘薯品种试验初报

国家甘薯品种试验初报卢森权;谭仕彦;李彦青;黄咏梅【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07(035)029【摘要】[目的]总结2006年国家(南方区)甘薯品种区试情况,筛选出适合广西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甘薯品种.[方法]将10个参试品种安排在广西玉米研究所试验地进行区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3个重复,栽培密度4.95万株/hm2,以金山57为对照品种.[结果]在10个参试品种中,鲜薯产量超过对照的有5个品种,排在前3名的是金山679、金山630和龙薯16,其中金山679鲜薯产量为39840kg/hm2,比对照增产30.6%;干薯产量除福薯8号减产外,其余品种均比对照种增产,排在前3名的是广薯182、桂粉1号和龙薯18,其中广薯182干薯产量为10765.5 kg/hm2,比对照增产47.0%.品质方面以桂粉1号的干物率最高,为33.7%,广薯155的熟食味最好,评分为4.05.[结论]除了龙薯16抗病性稍弱外,其余9个品种均适于在广西种植.【总页数】3页(P9179-9180,9186)【作者】卢森权;谭仕彦;李彦青;黄咏梅【作者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广西南宁,530227;广西农业厅种子总站,广西南宁,530022;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广西南宁,530227;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广西南宁,5302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1【相关文献】1.重庆市开州区甘薯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J], 王友恒;姚朝富;卿德权;许辉霞;贾红杰;王文华;李晓红;高亚夫2.鲜食甘薯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J], 韩金酉3.七个高淀粉甘薯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J], 佘兴蓉4.几个甘薯品种(系)薯干加工比较试验初报 [J], 程林润; 张良; 卞晓波; 吴列洪; 蒋梅巧; 胡茂钢; 钱秋平5.十个叶菜型甘薯品种茎尖产量比较试验初报 [J], 李静;黄雨;傅玉凡;王璐璐;冉海榕;李佳欣;田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薯新品种小区比较试验

甘薯新品种小区比较试验
一、试验目的
本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比较两个不同甘薯新品种的生长情况和产量,并探究优良品种的
生产特性。
试验结果可为研究员提供选育优良品种的参考依据,同时可为生产者提供更好
的甘薯品种选择。
二、试验地点和时间
本试验于XX年在XX地进行,试验地点选定于XX区域。
试验开始于XX月份,结束于XX月份。
三、选种和育种
本次试验选取了两个阔叶型甘薯品种进行比较,其中一个品种为传统品种,另一个品
种为近年来选育出的新品种。
两个品种的生长期均为120天。
四、试验设计和方法
本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立两个处理区,每个区设置了6个重复样本。
试验中,对两个品种进行了生长情况的观察和数据收集,包括生长势和产量等指标。
五、试验结果分析
1.生长情况比较
经观察发现,两个品种的生长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
与传统品种相比,新品种在营养
生长期和势旺生长期的速度更快,且秋茎和茎叶生长旺盛。
2.产量比较
对两个品种的总产量进行比较后发现,新品种在投资成本相同的情况下,比传统品种
的产量增加了10%以上。
六、结论与建议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种在生长期和产量方面都表现出相对优越的特性,因此建议
在生产过程中优先选择新品种进行栽培。
然而,对新品种的栽培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环境
和管理的研究和调整,以进一步提高甘薯的收益水平和质量,为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做出
更有效的贡献。
2012~2013年国家甘薯品种北方特用型区试合肥试点报告

2012~2013年国家甘薯品种北方特用型区试合肥试点报告夏家平;韩杨;刘小平【摘要】[目的]筛选适合安徽地区种植的紫甘薯新品种,为当地紫甘薯品种选育和甘薯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2012~2013年在国家甘薯品种北方特用型区试合肥试点对5个特用型甘薯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宁紫薯1号为对照),测定特用型甘薯的鲜产、干产、食味和花青素含量等.[结果]5个紫甘薯新品种中,商077-1和济黑薯1号鲜薯产量超过对照,其中商077-1鲜产最高,为24481.5 kg/ha,比对照增产24.27%,增产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济黑薯1号和商077-1的薯干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23.92%和22.53%,增产均达显著水平,其余品种薯干产量均低于对照,其中泰中11减产显著.济黑薯1号干物率最高,为36.80%,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商077-1和对照品种熟食味最好,均为70.0分,其余品种熟食味较差.5个参试品种的花青素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济黑薯1号的花青素含量最高,达88.55mg/100 g.[结论]鲜食型紫甘薯品种商077-1和烟薯0747及高花青素型品种济黑薯1号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安徽地区种植.【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年(卷),期】2015(046)005【总页数】5页(P782-786)【关键词】紫甘薯;国家区试;产量;食味;花青素;合肥试点【作者】夏家平;韩杨;刘小平【作者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1.0370 引言【研究意义】甘薯国家区试是通过田间试验鉴定新育成(或新引进)甘薯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品质性状及综合表现等指标,客观公正地评价参试品种特性和生产利用价值,为国家甘薯品种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甘薯新品种引进栽培试验

甘薯新品种引进栽培试验摘要:甘薯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和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平时人们食用甘薯可以调节肠道功能,也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能促进身体内多种毒素的排出,而且人们食用甘薯以后还能增加身体的保护感,可以减少身体对其它食物的摄入,因此,平时多吃甘薯减肥瘦身功效十分明显。
以前甘薯由于纤维较粗、品质一般,不被人们关注,近年来在育种工作者的努力下,培育出了优良品种,其味道甘甜可口、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又因其产量高、适应性强、易栽培,也是喀什地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的农作物之一。
为此,我们今年从山东引进1个甘薯新品种济薯26号进行了秋播栽培试验,观察其特征特性和在我们喀什地区的综合表现,从中获得确切的试验结果,为农业生产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甘薯;微量元素;栽培试验1试验目的通过开展夏季栽培试验,观察其在瘠薄土壤中的适应能力,探索高产栽培管理技术,为本地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种植业结构调整服务[1]。
2试验地点基本情况及土壤准备(1)试验地点:试验设在疏附县站敏乡20村(以下简称站敏乡)和喀什地区农技推广中心试验场(以下简称农技中心)两个地点进行,试验面积分别为1亩,试验时间为2021年当年5月至11月底。
(2)试验土地基本情况及土地准备:站敏乡土壤质地为黏壤土,两年前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近两年由于闲置,土壤碱性指数偏高,肥力中下,地势大致平整。
于5月上旬亩施优质农家肥3立方作底肥浇水造墒,合墒后深翻犁地,耕翻深度25厘米左右,犁地后及时平整土地,结合平整耙地磨平地块。
结合起垄,在垄下方亩施硫酸钾型氮、磷、钾复合肥50公斤均匀撒施混与土壤中,整平耙细后进行起垄栽培,起垄宽140厘米、垄高25厘米左右。
农技中心地块土壤质地较好,碱性偏小、肥力中等,稍好于站敏乡地块,前茬作物为上年南瓜,于5月上旬亩施优质农家肥5立方作底肥浇水造墒,合墒后亩施硫酸钾型氮、磷、钾复合肥75公斤,其它方法与站敏乡相同,起垄后覆膜待定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年度全国甘薯品种试验实施方案
一、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鉴定新育成(或新引进)甘薯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性状及综合表现,客观、公正地评价参试品种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为相关省品种审定提供参考。
二、主持单位及主持人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马代夫。
三、试验组别、汇总单位及负责人
根据全国甘薯生态区分布、市场需要和生产实际,国家甘薯品种试验共设北方薯区组、长江流域薯区组、南方薯区组、北方特用型组、长江流域特用型组、南方特用型组和叶菜型组7个区组。
试验组别、汇总单位和负责人详见表1。
表1国家甘薯品种区域试验组别、汇总单位和负责人
四、参试品种及承试单位
本年度共有参试品种72个(不含对照),试验点次99个。
其中区域试验参试品种55个(不含对照),试验点次65个;生产试验参试品种17个(不含对照),试验点34个。
试验参试品种、承试单位、负责人详见表2、表3、表4,有关人员联系方式由主持单位另行提供。
参加2013年生产试验的品种由2012年区试年会确定。
五、试验设计
(一)区域试验
试验两年一轮,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重复间距1米、保护区2米。
叶菜型组每小区种植行数不少于6行,株数不少于90株,行距不大于30cm,株距不大于20cm。
其他组别试验小区面积不少于20m2,4-5行区,亩密度3000-4000株。
计产小区中间2-3行,统计面积折算为0.05亩。
(二)生产试验
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法,两次重复。
叶菜型组小区面积不低于20m2,种植密度同区域试验,采摘及计产方法同区域试验;其他组别小区面积不低于0.25亩,亩种植3000-4000株。
六、抗性鉴定和品质分析
抗性鉴定和品质分析单位详见表5,淀粉含量按表6换算。
七、试验要求
1、各承试点应严格按照试验方案实施,为避免主观影响,区域试验田间排列图由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为各试点随机制定,并在网站上公布,各试点应严格按照制定的田间排列布置参试品种,不得随意更改。
2、试验地应达到“地力匀、地势平、无病、防旱涝、向阳无荫蔽、排灌方便、前作一致”等试验要求。
生产试验田肥力水平应接近当地生产实际。
3、参试品种与对照种采用相同方式育苗,第二年要做到同期、同方式育苗。
4、夏薯点一般应栽种采苗圃,以利于苗质一致,壮苗栽插。
5、栽插后如有缺株,应在2周内补齐。
6、干物率测定应在收获的前后一个星期内进行。
测定方法为:取中等大小薯块(取样不得少于300克),切成丝,在烘箱中80℃烘至恒重,测定干物率。
每重复测定一次,
共3个重复,取平均值。
各点淀粉率换算请参照表6进行。
7、试验中正常年份对照品种鲜薯产量,常规组低于1500公斤,特用组低于1000公斤;菜用组茎尖产量低于1000公斤不予汇总。
8、叶菜型品种栽插后开始采摘日期由各承试单位根据各品种具体情况安排,但要保证各品种在适宜的采摘期采摘6-8次,每次采摘间隔期不超过10天,并记载采摘日期。
9、参照2010-2011中国甘薯品种鉴定年鉴北方区汇总记载标准,对本轮参试品种的萌芽性、耐贮性、薯干品质、食味等性状进行百分制评分,5分为一档,对照种食味一律记70分,各承试单位应在记载表中对相应性状赋以具体分值。
八、观察记载
1、区域试验调查记载项目按照“国家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年度报告”书进行;其中“品种名称”一栏应按照本方案中参试品种表的编排顺序排列,以便于汇总。
菜用甘薯调查综合品质性状,包括茎尖茸毛,烫后褐变度、食味、滑腻感以及综合评分等(具体标准由菜用组主持单位另发)。
2、生产试验调查项目
(1)萌芽性;(2)植株生长势:生育前、中后期;(3)特征特性:茎蔓长,茎粗,分枝数,叶形,叶脉色,茎色,结薯习性,薯形,薯皮色,薯肉色,熟食味,干物率。
九、总结报告
北方薯区和长江流域薯区各承试点应在当年12月30日前将年度报告书一式2份和电子版分别报送试验主持单位和本组汇总单位,南方薯区各承试点应在次年1月20日前将年度报告书一式2份和电子版分别报送试验主持单位和本组汇总单位。
汇总单位于次年2月10日前将汇总结果电子版发送主持单位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马代夫(daifuma@)、李强(instrong@)。
主持单位将各组试验总结核定后,发
送全国农技中心品种区试处邱军(qiujun@)
十、其它事项
1、请各试点根据试验实施方案和联系地址直接与供种单位联系种薯串换事宜。
提供参试品种的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植物检疫制度,保证提供的种薯不携带病虫害。
2、各承试单位应严格按照区试方案和试验要求认真落实好试验,并执行特殊情况报告制度,在发生特殊情况试验不能正常执行必须在两周内上报区试汇总单位、主持单位和管理单位;主持单位应加强甘薯区试的管理,对试验管理差、资料报送不及时、因人为因素导致试验报废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减拨、停拨试验经费,直至取消承担试验资格的处理。
3、试验中各品种鲜薯、薯干产量增减产在50%以上的需另加详细说明。
十一、各类型品种鉴定目标
1、兼用型
薯干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5%以上,60%以上试点比对照薯干产量增产,薯块干物率不低于对照2个百分点(高抗两病的品种薯干产量比对照减产不超过5%),抗一种以上主要病害,综合性状较好。
2、淀粉型
淀粉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5%以上,60%以上试点淀粉产量均比对照增产,薯块淀粉率比对照高1个百分点以上(高抗两病的品种淀粉产量不低于对照),抗一种以上主要病害。
3、食用型
鲜薯平均产量不低于对照,结薯早、整齐集中,薯块无条沟不裂口、薯皮光滑,贮藏性好;粗纤维少,熟食味评分高于对照;干物率不低于对照五个百分点,抗一种以上主要病害。
4、高胡萝卜型
胡萝卜素含量>10mg/100g鲜重,鲜薯产量比对照减产不超过5%,胡萝卜素每增加1mg/100g鲜重,鲜薯产量可再降低1%,烘干率不低于对照5个百分点,中抗一种(含)以上主要病害,薯块商品性、耐贮性较好。
5、高花青素型
花青素含量>30mg/100g鲜重,鲜薯产量比对照减产不超过5%,花青素每增加1mg/100g鲜重,鲜薯产量可再降低1%,中抗一种(含)以上主要病害,薯块耐贮性较好。
6、食用型紫薯
花青素含量>5 mg/100g鲜重,鲜薯(或薯干)产量高于对照,烘干率不低于对照5个百分点,食味不低于对照,食味每提高1分,鲜薯产量可降低1%,中抗一种(含)以上主要病害,薯块商品性、耐贮性较好。
7、叶菜用型
茎尖产量比对照增产,食味评分不低于对照,抗一种(含)以上主要病害,其它综合性状较好,食味评分,每高于对照1分,鲜食茎尖产量比对照可减产1%。
8、其它类型
有市场前景和特殊利用价值的品种,由区试年会讨论,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确定。
表2、区试参试品种
(注意:区试记载表中“品种名称”一栏应按本表品种编排顺序排列)表2-1、北方薯区参试品种
表2-2、长江流域薯区参试品种
表2-3、南方薯区参试品种
表2-4、北方特用组参试品种
表2-5、长江流域特用组参试品种
表2-6、南方特用组参试品种
表2-7、叶菜型组参试品种
表3、区试承担单位
表4、2012年生产试验参试品种及承试单位
表5、抗性鉴定和品质分析
注:北方特用型组由徐州、烟台、宝鸡试点在收获后一周内向分析单位提供鲜薯样品;长江特用型组由徐州、南京、南充试点在收获后一周内向分析单位提供鲜薯样品,徐州试点不参加产量汇总;
南方特用型组由徐州、福州、广州试点在收获后一周内分别向分析单位提供鲜薯样品,徐州试点不参加产量汇总。
表6、淀粉率换算表
参照王文质等(1989),即淀粉率(%)=烘干率(%)×0.86945-6.34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