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八年级化学《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案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doc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第六单元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课标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二--(一)我们周围的空气3.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5.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活动与探究建议③辩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吗?氧气会耗尽吗?④实验探究: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差异。
课标解读:本节是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我们周围的空气”中的内容。
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含量虽少,但在自然界中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它的“生存与发展”状况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氧化碳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重要物质之一,碳循环体现了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用途的学习认识到只有合理利用二氧化碳并控制好二氧化碳的排放,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接受,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而且二氧化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对于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学生已经有一些了解,因此学生对二氧化碳比较熟悉。
第四单元已经系统地学习了氧气性质的探究以及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这对二氧化碳的学习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本节的内容,对学生而言,难点是不能系统地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性质与自然界中碳循环之间的关系。
学习内容分析:(核心内容、学习价值、重点、难点)学习价值:本节内容的着眼点并不仅仅在于让学生认识一种常见的化合物——二氧化碳,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认识二氧化碳属性的基础上,反观二氧化碳作为自然界中的物质之一,它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是怎样的?它对大自然又有怎样的贡献和影响?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合理利用二氧化碳并控制好二氧化碳的排放,才能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并形成正确的资源观、发展化学的社会观、价值观。
核心内容:自然界中碳循环原理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变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本节重点:一是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知道碳循环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变化之间的关系;二是二氧化碳的用途。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课堂教学设计
作业
设置
必做:
选做:
板书
设计
反思及
作业反馈
三、盘点收获,对比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学生寻找图片中的信息,
交流共享,小组内讨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学生画图,动脑动手。
开
放
式
延
伸
用家庭厨房中的物品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提示:纯碱是碳酸钠,器具可以考虑用输液器的塑料软管;
食醋中含有醋酸。)
2.培养学生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3.类比氧气的制法,探究二氧化源自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开
放
式
导
入
上节课学习过化石燃料的燃烧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持续的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还能保持平衡吗?
从实际出发,引到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的信息转化能力,从化学角度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投影氧气的制取装置,制取氧气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药品的选取,
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正确的操作顺序、
如何验证、验満?
首先,药品的选取,含碳酸根离子的物质和酸。
观察现象:气泡的多少、速率的快慢等。
确定反应原理
从制取二氧化碳来看,选择药品时应考虑的因素。
设计实验装置
装置大比拼:各种变式装置,评价优劣
确定二氧化碳的验证验満方法。
调用已有的学习经验,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提供思路参考。
由特殊推演到一般,提升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成为具有可迁移、可延伸的方法武器。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第6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案
第六单元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2)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3)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4)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5)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图片信息,引导学生从化学走向社会(2)培养学生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2)认识到保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对环境的影响(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规律的原因探讨(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课前准备】多媒体、验证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的仪器及药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化石燃料作为一种优质能源,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可以说,没有化石燃料,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
然而,近一百多年来,人类对化石燃料持续进行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使其储量急剧减少,同时导致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持续升高。
如此一来,二氧化碳在大自然中的循环还能够保持平衡吗?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升高会对自然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二、新课学习一、二氧化碳的循环视频:碳循环科学家在一个固定的位置设置了高精度的气体分析仪器,对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了连续测量。
下图描述的是1958—2011年间的测量结果。
活动天地:1. 认真观察上页图中曲线的形状和走势,想一想:(1)图中红色曲线反映出的同一年度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是如何变化的?是不是每一年都在重复同样的变化规律?原因是什么?(2)在不同年度,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呈现了怎样的趋势?观察下图,分析二氧化碳产生和消耗的途径,找出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升高的可能原因(图中数字表示通过不同途径产生或消耗碳量的相对值)。
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化石燃烧的燃烧、森林砍伐等。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案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一、课标陈述:1.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3.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4.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认识和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二、课标分析:二氧化碳是一种学生熟悉的重要化学物质。
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学生通过认识二氧化碳形成认识物质、应用物质的一般思路,并能通过从化学的视角认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找到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平衡被破坏的原因和维持平衡的方法,并养成低碳生活的理念。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和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要求学生能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是依靠化学反应完成的,人类可以通过控制和利用化学反应来维持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形成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的意识,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经验,已经知道了二氧化碳的很多性质,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和氧循环,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低碳生活。
本节的学习要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系统的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应用,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界中碳循环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认识物质和合理利用物质和资源的意识。
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能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并能结合实例说明与性质有关的用途,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2.通过分析图片和交流,能找出二氧化碳的循环途径和大气中含量的变化,了解自然界中碳循环规律和重要作用,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对气候产生的影响,形成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的意识。
意识到维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3.通过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的实验探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4.通过分析交流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和自然界中碳循环的图片,提高分析图表和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活动方案设计:。
鲁教版(五四)化学八年级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word教案
单位:山东省文登第二中学姓名:林春红课题:探究雪碧中的二氧化碳一、学习目标(1) 运用对照实验,通过探究CO2在H2O中的变化,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增强实证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性质决定用途”等化学思想观念。
(2) 运用对比法,通过回忆O2的实验室制法,初步学会CO2的实验室制法,形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发展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制法,发展科学的物质观、化学的社会观与价值观等化学思想观念。
二、学习重点、难点及确定的依据:重点:(1)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和化学性质(2)实证意识与逻辑推理能力。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实证意识与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观察讨论法、课堂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和性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索意识。
通过展示二氧化碳,让学生认识其物理性质,然后重点讲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为了突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来实证,然后学生交流讨论得出这一性质;将重点知识的学习与提高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引导学生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习题的选择与讲评,遵循大纲,用好课本,侧重四基,通过研究课本习题,挖掘其潜力,改造习题,增强课本习题的辐射功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达到触类旁通。
具体方案如下:①课前学习教学目标,明确学习的重点和方向,激发学习动机。
②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把二氧化碳和氧气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对比,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构建物质知识的学习体系。
③通过介绍二氧化碳及干冰的用途,让学生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④应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点和难点,有效实施双边互动,提高学习效益。
四、实验用品:仪器:集气瓶,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矿泉水瓶,小喷壶,小烧杯,火柴。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册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参考教案2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CO2的循环;2、认识大规模的开采与使用化石燃料对CO2含量变化的影响;3、了解CO2含量变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认识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目标】4、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探究的兴趣;5、培养学生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6、确立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法教学和活动过程:引言:化石燃料作为一种优质能源,在人类文明的开展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化石燃料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
然而近百年来,人类对化石燃料进展的大规模的开采和使用,一方面导致了其储量的急剧减少,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
CO2是一种怎样的气体?其含量的增加会对大自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板书: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讲述:CO2这种气体对于大家并不陌生,空气中含有CO2,人和动物呼吸呼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大自然中的CO2本来是一种符合生态平衡的循环。
板书:一、二氧化碳的循环问题: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会对原来平衡的循环产生什么影响呢?【说明: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积极分析、思考。
】讲述:科学家在美国夏威夷的莫那罗亚山顶设置了高精度的气体分析器,对大气中CO2的含量进展了连续测量,为研究CO2含量的变化提供了珍贵的数据。
请同学们看书136页的图,图中描述的是1958-1994年期间的测量结果。
质疑: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曲线的形状和走势,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提示:〔1〕同一年中,大气中CO2的含量是怎样变化的?是不是每年都在重复这样的变化规律?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不同的年度,CO2的含量呈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说明:引导学生分析图表中提供的信息,进展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图像分析能力。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案
展示幻灯片“物理性质”
讲解干冰及其用途
独立思考、完成表格
从整体上把握CO2的物理性质。
展示幻灯片“牛刀小试”
思考、回答
及时巩固CO2的物理性质
引导:二氧化碳还有何用途?说明CO2的什么性质?
思考、回答
引出CO2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布合作,完成实验
总结CO2的性质
通过探究,直观感受CO2的相关性质
创设情景;“新闻链接”
问题:说明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
下窖前应如何准备?
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展示、总结
以此引出CO2不能供给呼吸
进一步理解运用CO2的密度
和其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创设情景:扁瓶子中加石蕊。
小花变色
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完成实验、总结
引导:利用了O2和CO2的哪些性质?CO2还具有哪些性质?
思考、回答
引出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
创设情景:自制简易天平
问题:如何证明CO2的密度与空气密度的关系
思考、回答、
完成探究实验
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情绪中进行探究,解决问题
创设情景:喝汽水时会打嗝
问题:探究CO2的溶解性
思考、小组合作探究。
展示幻灯片“再试牛刀”
独立思考、笔答
及时巩固CO2的物理、化学性质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合作、分享
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所学知识。
展示幻灯片“达标检测”
独立思考、笔答
检验学习成果
作业布置:
1.构建性质决定用途知识网络
2.新课堂P138-140
及时巩固整理
学习方法的培养,巩固学习成果
九年级化学教案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化学第3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案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1.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记住二氧化碳的主要化学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
3.掌握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仪器、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4.能独立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探究实验,熟悉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5.培养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6.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其含量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认识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及相应的反应原理。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循环
1.二氧化碳的循环
2.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4.二氧化碳的用途。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化学第6单元第3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案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材分析:二氧化碳是这部分知识,是除了空气、氧气和水之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又一种化学物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选取生活中一些学生熟悉的素材,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物质及其变化,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并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的重要性,养成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习惯。
本课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本课的难点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最后通过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发现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通过实验,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通过探究活动过程,了解化学学习方法的科学性。
(3)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通过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增多对气候的不良影响,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二氧化碳对人类社会既有贡献又有危害的两面性,树立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原理的探究(2)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方法:1、观察、分析、总结、联系实际。
2、教学手段:实验活动与探究、问题与讨论、多媒体投影交流教具准备:1、多媒体辅助教学;2、制取二氧化碳简易装置,烧杯、紫色石蕊试液、酒精灯、空矿泉水瓶、纸杯、蜡烛、阶梯、平衡木等教学过程:。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六单元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案设计
课题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2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备课人:单位:银川市兴庆区回民中学一、课标分析本课题在课标中要求如下教学基本要求: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通过二氧化碳用途和性质的学习,感悟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鲁教五●四学制2011课标版八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的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2课时。
关于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材内容顺序安排为,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能与水反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以及不能燃烧和不支持燃烧。
其中二氧化碳与水、澄清的石灰水的反应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材内容主要呈现了引导学生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获得知识。
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初中学生要求全面、系统认识掌握的两种重要气体,学生在学习了氧气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对氧气的掌握起着巩固和提高作用,也为学生今后学习一氧化碳、碳酸、碳酸钙等物质及其衍变打下基础,做好铺垫,所以本节内容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化学的教学重点,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
同时,氧气和二氧化碳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学习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符合学生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三、学情分析二氧化碳是中学化学继氧气之后的又一种重要气体。
该气体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前期的科学课、生物课和前几单元的学习中就有所接触,学生对二氧化碳并不陌生,知道它能灭火,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从一开始学习化学就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等,但对于二氧化碳的性质认识不够。
由于在氧气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习惯于接受式学习,科学探究意识较为缺乏,看问题多停留于表面,缺乏深思的习惯。
例如,当看到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变红,他们就会得出二氧化碳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错误结论。
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制)全一册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说课稿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辅助教学:
1.实验器材: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装置、试管、导管等,用于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现象。
2.多媒体资源:展示二氧化碳循环、环境影响的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投影仪:用于展示实验操作步骤、知识点和教学课件,提高课堂视觉效果。
2.探究法: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性质和影响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探究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讨论法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拓展思维。
4.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拉近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其认识到化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生成与消耗过程;
(2)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二氧化碳循环过程的理解,特别是碳循环的关键环节;
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制)全一册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制)全一册的6.3节,主题为“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在课程体系中,本节课位于化学反应原理和物质性质的学习板块,旨在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这一重要气体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产生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循环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有更深入的认识。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教案 (2)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课标要求: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内容与学情分析:O2、CO2是初中学生要求全面、系统认识掌握的两种重要气体,学生在学习了O2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CO2的性质,对氧气的掌握起着巩固和提高作用,也为学生今后学习CO、H2CO3、CaCO3等物质及其衍变打下基础,做好铺垫,所以本节内容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化学的教学重点,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
通过科学课、生物课和前面的学习,学生对CO2并不陌生,知道它能灭火,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从一开始学习化学就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等,可是对于CO2的其它知识还不太了解。
学习建议:1.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探究的方式方法。
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让学生亲自参与,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
其中,采取了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法、练习法等。
2.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掌握获得知识的途径。
本节课引导学生探究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探究。
学习目标: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相关方程式。
3、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总结并学会研究气体性质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世界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教学难点:学会研究气体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前准备:PPT演示文稿、导学案、自制简易天平、试管、导气管、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木条、饮料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学习过程:面入手?2、研究物理性质从几方面入手?3、研究化学性质的重点在哪里?首先研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板书】(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让同学观察CO2状态、颜色,并请一名同学闻气味(指导动作)。
〖演示1〗(1)向一瓶二氧化碳气体中加入适量的水,迅速盖上玻璃片,震荡,玻璃片被吸住。
化学《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附件:(学案)二氧化碳(复习)【学习目标】1. 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 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 认识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学习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气体制取的思路和方法【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 (知识梳理)1、列表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2、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是:⑴⑵ ,选择收集气体考虑的因素⑴ ⑵。
3、用以下装置进行气体的实验室抽取和性质实验。
(1) 用装置 A 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长颈漏斗末端位于液面下的原因是 。
(2) 将二氧化碳通入装置 B 中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二、构建系统:三、诊断评价:1.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正常情况下能维护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下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图中A 处不包括下列哪项()A、人和动物的呼吸B、植物的呼吸作用C、用H2 作燃料驱动火箭D、含碳燃料的燃烧2、鉴别O2 、CO、CO2 三种气体,可行简便的方法是()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D.用燃着木条分别伸入瓶内3. 能用物理变化现象解释的是()A.水壶烧水出现水垢B.石油分馏出汽油、柴油C. 切开苹果后,切面不久变暗D.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4、“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教科书循环使用B、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疾病传染C、大量使用私家汽车出行,节约时间D、大量建设钢铁冶炼厂,促进经济发展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主要是指煤、石油、天然气B、实验室用CaCO3 和稀H2SO4 反应制取CO2C、SO2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D、选择燃料应从资源、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考滤6、为了确定CH4、H2和CO(以下简称试验气)三种可燃性气体,分别将它们在氧气中燃烧,把燃烧后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课题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课型新授课
课时
序号
3-2 总序号
教学目标1.知识传授目标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能力培养目标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认识物质的两面性
教材分析1.重点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难点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
3.关键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学情分析
二氧化碳的性质对学生来水是难点,因为物质的名称比较多,化学式相对较复杂,必须严抓落实。
教法
选择
讲授法、实验法
教具
学具
多媒体、性质实验仪器
教学过程(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堂练习、作业安排)目标实施
[复习提问]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中的关键。
[实验探究]三、 CO2的物理性质
[学生思考]请你阅读课本106页实验探究,设计试验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学生实验]1、用天平称量二氧化碳的质量。
(改为用自制天平,托盘天平现象不明显。
)
2、向课前收集好的一矿泉水瓶二氧化碳中倒入水,振荡,观察现象:瓶子变憋。
[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得出结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小结]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思想目标
能力目标
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四、CO2的化学性质
[学生实验]二氧化碳倒蜡烛,(没有做一高一低)。
[学生思考]通过实验现象分析,看多媒体图示分析一高一低情况,得出结论。
[小结]1、通常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小故事]死亡之谷:
[学生分析情况]:由于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密度大。
[问题]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洞底,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较大,在进入这些地方前,必须先做什么实验?才能保证人身安全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做灯火试验,如灯火熄灭或燃烧的不旺,说明二氧化碳含量较高,人不能进去。
[实验]课本实验探究1:用前一个实验的二氧化碳水溶液。
[学生分析现象]
[教师小结]2、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生成碳酸,碳酸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碳酸很不稳定,当加热时,碳酸分解,从溶液中逸出二氧化碳,所以石蕊试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相关化学方程式]CO2 + H2O = H2CO3
H2CO3 = CO2↑ + H2O
[学生实验]吹澄清的石灰水
[小结]3、CO2与石灰水(溶质是Ca(OH)2)反应]
现象: 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思想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此反应原理用于鉴定二氧化碳:
CO2+ Ca(OH)2 = C aCO3 ↓+H2O
[问题]为了让石灰浆(溶质是Ca(OH)2)抹的墙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学生分析回答]
[出示一首诗]《石灰吟》:千凿万锤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分析诗意]:蕴含着三个化学反应
[讲解]五、 CO2的用途
[在线测试]1、下列关于CO2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空气中有体积分数为0.94%的 CO2 ,对人类是不可缺少
的。
B. 大量的燃烧化石燃料,会使地球大气中CO2含量增
加而引起温室效应。
C. 通常状况下, CO2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
D. CO2的密度大于空气,可以像倾倒液体那样,把CO2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里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
第四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三、物理性质
四、化学性质
五、用途
教学后记时间适当,这几个实验不用学生做,要节省时间。
学生很感兴趣,课堂气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