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化学物质推断题.doc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测试卷:物质推断题测试卷(含解析)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测试卷:物质推断题测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359bf21ed630b1c59eeb5ba.png)
第三部分题型测试卷物质推断题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 4Y)1.下列各组物质,能按照关系转化,都能一步完成的是 ( )2.有一无色溶液X,分成三等份,向其中分别加入少量的BaSO4固体、CaCO3固体、Mg(OH)2固体,产生的现象如下表。
则该无色溶液X是下列各项中的 ( )3.根据右图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推测甲为 ( )A.铜 B.碳酸钠C.氧化铜 D.氢氧化钡4.甲、乙两化工厂分布如图所示。
箭头代表水流方向。
如果在a处取得水样经检测只SO。
在c处取得水样经检测pH=7且只含有少量NaCl。
则b处水中含有有少量OH-、-24的物质应是下列哪一组 ( )A.MgSO4、NaCl B.H2SO4、Ba(NO3)2C.H2SO4、MgCl2 D.BaCl2、HCl5.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N2、CH4中的一种或两种,该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将全部生成物依次通过足量的无水硫酸铜和澄清石灰水,发现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成分不可能为(注: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 )A.CO和CH4 B.H2和CO C.CH4 D.H2和N26.下图中直线相连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
下表提供的四组物质符合图中要求的是 (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76分)7.(7分)A 、D 是两种常见的固体,其中D 为亮红色;B 、E 是两种常见的气体,其中气体E 有剧毒。
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试推断:(1)A 、E 的化学式分别为:A_____________,E __________。
(2)写出A —D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0分)下图中,A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相对分子质量为120,B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0%,C 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C 、D 、X 、Y 均是氧化物,F 是常见的金属。
(1)写出E 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_______,反应②:_____________; (3)图中X 与C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Y 和另一种物质M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 示为:3X+C=2Y+M ,则M 中含有的元素是 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项试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项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fb590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d3.png)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项试题1.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单质,B、C、D都是氧化物,A、B是黑色固体,C和D组成元素相同。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C的用途___________。
(2)B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C→E的反应可以用于制汽水,E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A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C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D可用于制___________,(3)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此反应可证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___________。
(4)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已知A、B、C在常温下的状态各不相同,B、E为黑色固体D为有毒气体。
请回答:(1)A的化学式:_____;(2)写出D→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A~I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A、B为常见金属,其中B为光亮红色,在空气中灼烧生成C。
C、G、H为黑色固体,D、E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
D中加入C后快速反应,产生E和气体F,A在F中剧烈燃烧生成G,H在F中燃烧生成温室气体I。
(1)物质H的化学式为______。
(2)固态I的俗名______。
I与E反应的表达式为______。
(3)A在F中燃烧的反应表达式为______。
B在空气中灼烧生成C的反应表达式为______。
(4)D中加入C后产生气体的反应表达式为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5.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物质推断题
![初三化学物质推断题](https://img.taocdn.com/s3/m/73372297b84ae45c3a358c1c.png)
初三化学物质推断题专题训练1、常见固体物质颜色红色铜(紫红色具有金属光泽) 三氧化二铁(红褐色粉末) 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高锰酸钾(紫黑色)黄色硫磺(黄色粉末)蓝色五水硫酸铜氢氧化铜黑色碳铁粉氧化铜二氧化锰氧化铜绿色碱式碳酸铜白色绝大多数固体2、常见溶液颜色淡黄红褐含铁离子的溶液: 氯化铁溶液硫酸铁溶液硝酸铁溶液淡绿含亚铁离的溶液:蓝色含铜离子的溶液:3、常见沉淀BaSO4、AgCl、CaCO3、BaCO3(白色);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4、火焰颜色:S在O2中燃烧(蓝紫色);S、H2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CO、CH4在空气中燃烧(蓝色).二、初中常见物质的特殊性质1、二氧化碳能使清石灰水变浑浊:注意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时不行2、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3、银离子和氯离子互检,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互检。
4、碳酸根碳酸氢根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气体5、铵根离子和氢氧根反应生成氨气6、在初中阶段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固体只有氯化银和硫酸钡7、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8、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C2H5OH等9、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三、特殊反应CO2+NaOH CO2+Ca(OH)2 R Cl+AgNO3 R SO4+BaCl2 C+CO2四、熟悉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置换酸+金属金属+盐溶液复分解酸+碱酸+盐酸+金属氧化物可溶性碱+可溶性盐可溶性盐+可溶性盐其它:还原剂+金属氧化物碱+酸性氧化物氧气制法五、其它(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4)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7)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项试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项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98c87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b.png)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项试题1.A-F和X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C是无色气体,B、F是红色固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省略):⑴写出反应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⑴写出反应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属于_______(填写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⑴含D的生产、生活用品腐蚀的过程,实际上是D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2.由C、H、O、Fe四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物质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其中A、B、C是单质,甲、乙是化合物。
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可制得另一物质。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C_________、甲__________;(2)写出乙→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D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A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无色液体,D是一种黑色固体,具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反应物及多余产物均略去):(1)写出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2)D可能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3)反应⑴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4.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在高温或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
已知:A 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常温下,C、D、F为气体,B、G为固体单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G中共有4种氧化物B.反应⑴中,B一定发生了氧化反应C.反应⑴~⑴中只有2个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E中含有氧元素,且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一定为20%5.A~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
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题21 物质的推断(1)(通用版)
![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题21 物质的推断(1)(通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54be29e7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c.png)
专题21 物质的推断1. 有一包固体粉末X,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硫酸亚铁、镁粉中的两种或多种。
为确定固体粉末的成分,现取X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图所示(不考虑水、稀盐酸的挥发)。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若滤液1呈无色,则滤液2中可能会有Fe2+、Cu2+、Mg2+B. 若气体1为纯净物,则原固体X一定不含碳酸钙C. 若滤液2呈浅绿色,则滤渣1中一定含有铜、铁D. 若气体1为混合物,测滤渣1中一定含有碳酸钙、铜、铁【答案】C【解析】【分析】碳酸钙难溶于水,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硫酸亚铁在溶液中显浅绿色,镁难溶于水,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铜活泼。
一包固体粉末X,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硫酸亚铁、镁粉,加足量水得到沉淀1,向沉淀1加入稀盐酸得到气体1、溶液2和沉淀2,说明沉淀1和沉淀2中一定有铜,则原固体中一定有镁和硫酸铜。
【详解】A、若滤液1呈无色,固体粉末中含有硫酸铜、镁,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得到硫酸镁溶液为无色的,则滤液2中可能会有Mg2+,故说法错误;B、若气体1为纯净物,可能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也可能是铁与稀盐酸或者是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则原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钙,故说法错误;C、若滤液2呈浅绿色,滤渣1中含有铁、铜,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故说法正确;D、若气体1为混合物,所以气体1一定是二氧化碳和氢气,沉淀1可能是碳酸钙、镁和铜,也可能是碳酸钙、镁、铁和铜,故说法错误;故选C。
2. 甲、乙、丙、丁是初中常见的物质,转化关系知图(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某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若甲为H2,则丁可以是Fe或H2OB. 若甲为NaOH,则丙可以是H2O或Fe(NO3)3C. 若甲为CuO,则乙、丙、丁可以是含有相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D. 若甲为A12(SO4)3,则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均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答案】B【解析】【详解】A、若甲为H2,丁可以转化为甲,则当丁为铁时,铁与盐酸反应可以生成氢气,甲可以转化为乙,乙可为铜,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乙可转化为丙,丙可转化为丁,则丙可为硫酸亚铁,硫酸亚铁与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铁,代入验证,合理;若甲为氢气,丁可以转化为甲,甲可以为水,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甲可以转化为乙,乙可为铜,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乙可转化为丙,丙可转化为丁,则丙可为氧化铜,铜与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氢气加热反应生成铜和水,代入验证,合理;故若甲为H2,则丁可以是Fe或H2O,说法正确;B、若甲为NaOH,则丙可以是H2O,由转换关系可知,乙为碳酸钠,丁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代入验证,合理;若甲为NaOH,当丙是Fe(NO3)3时,由转换关系可知,乙可以是氢氧化铁,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氢氧化铁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和水,硝酸铁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铁沉淀和硝酸钠,则丁可以是氢氧化铁沉淀或硝酸钠,氢氧化铁和硝酸钠无法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钠,故不合理;故B错误;C、若甲为CuO,则乙、丙、丁可以是含有相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由转化关系可知,甲为氧化铜,丁可转化为甲,则丁为氢氧化铜,乙为硫酸铜,丙为氯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铜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代入验证,合理,故C正确;D、若甲为A12(SO4)3,则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均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甲为硫酸铝,乙为硫酸钠,丙为氢氧化钠,丁为氢氧化铝,硫酸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硫酸钠,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硫酸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上述均可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故D正确;故选B。
初三化学上册——推断题(精品文档)_共9页
![初三化学上册——推断题(精品文档)_共9页](https://img.taocdn.com/s3/m/9f6d17e976a20029bc642d22.png)
九年级化学推断题及框图题练习(一)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
1.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⑴固体颜色:(黑色)、、、、;(红色)、、红磷;(绿色)Cu2(OH)2CO3;(蓝色)CuSO4·5H2O。
⑵溶液颜色:(蓝色)、(浅绿色)、(黄色)、⑶火焰颜色:(蓝紫色)S在O2中燃烧;(淡蓝色)S、H2在空气中燃烧;(蓝色)CO、CH4在空气中燃烧。
⑷沉淀颜色:(白色)、、、、(蓝色)(红褐色)⑸CuSO4固体白色, 溶于水后蓝色2.以物质特征反应条件为突破口点燃(有O2参加的反应);通电(电解H2O);催化剂(KCIO3分解制O2);高温(CaCO3分解,C还原,炼铁反应);加热(KCIO3、KMnO4、等的分解,CO、H2还原CuO)。
3. 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①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②蓝色沉淀:Cu(OH)2、CuCO3③红褐色沉淀:Fe(OH)3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4. 燃烧时的主要现象①在氧气中:硫——蓝紫色火焰;铁——火星四射;木炭——发白光。
②在空气中:镁带——耀眼的白光;红磷——“白烟”;硫、氢气——淡蓝色火焰;CO、CH4——蓝色火焰4.以物质特征现象为突破口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
⑵还原性物质能使黑色CuO变红的气体为H2或CO,固体为C,其中CO和C都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H 2生成了无色液体水。
⑶ 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 ,熄灭的气体是CO 2或N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
⑷ 能使白色无水CuSO 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
⑸ 在O 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 。
⑹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 2和H 2O 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 4、C 2H 5OH 等。
(完整版)初中化学推断题100题(含答案)
![(完整版)初中化学推断题100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5333f703d8ce2f016623ca.png)
(1)操作X的名称是.
(2)Y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3)上述操作流程中共发生个复分解反应.
14.下图是工业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已知:①粗盐水中含有MgCl2、CaCl2;②常温下,NH3极易溶于水,CO2能溶于水,③NaHCO3加热易分解,Na2CO3加热不易分解。
完成下列填空:
初中化学推断题100题
(后附答案及解析)
(本题集中了近年来各地中考精粹,由名师作答并解析,是一份难得的专题训练!)
1.下列物质均由C、Na、Cl、O、H、Ca六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上述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2)胃液中含有的酸(写化学式,下同);能做为燃料的无机化合物.
(1)粗盐水加入沉淀剂NaOH、Na2CO3分别除去MgCl2、CaCl2,固体C为,书写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工业生产纯碱工艺流程中,先“氨化”后“碳酸化”的目的是,“碳酸化”时,NaCl、NH3、CO2和H2O相互作用析出NaHCO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碳酸化”后过滤获得的NH4Cl可用作肥,也可先(填“加热”或“冷却”)NH4Cl溶液,再加入石灰水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C是(填化学式);
⑵写出E转化成D的化学方程式;
⑶写出B在高温条件下还原D的化学方程式_;
⑷评述B物质的“利"与“弊":(各举一例).
26.初中常见A、B、C、D、E五种物质中均含铜元素,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已知A在空气中加热生成黑色物质B;E溶液与铁反应可得到A,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可得到D,同时有白色沉淀生成;D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C,结合信息推断:
中考化学物质的推断题
![中考化学物质的推断题](https://img.taocdn.com/s3/m/34e77f224b73f242336c5fa1.png)
中考试题汇编(物质的推断)1.(乐山)如图所示,A 、B 、C 、D 、E 、F 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
A 与B 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B 与C 发生的是中和反应,F 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盐。
结合图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1)E 的化学式为 ;(2)A 与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 与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在下面关系图中,A 、B 、C 、D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单质,甲、乙分别是酒精燃烧时一定会产生的两种物质,丁是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G 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紫色石蕊变蓝,J 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
(1)写出化学式:甲是 ,G 是 ;(2)写出H 与J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J 溶解于稀盐酸中,溶液呈黄色,反应完全后,再向溶液中加入纯净的D 的粉末,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写出有关变化的化学方程式:3.(达州))有A 、B 、C 、D 四种物质,如图所示,A 、B 、C 在一定下可以发生转化,在C 溶液中通入CO 2,溶液变浑浊,生成白色沉淀A 。
D 与A 、B 、C 均能发生反应,D 与C 发生中和反应,D 与A 反应有CO 2气体产生,D 与AgNO 3溶液反应,可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⑴请根据已知条件推断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D⑵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 溶液中通入CO 2,溶液变浑浊D 与A 反应4.(南京)框图中的物质为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其中属于盐的是B 、C 、M 、N ,属于氧化物的是F 、G ;胃液中含有适量的A ,可帮助消化;C 是家庭中重要的调味品之—一;D 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问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C 物质是由 (选填“分子”、“原子”或 “离子”)构成的。
(2)A 与镁条反应能 (选填“放出”、“吸收”)热量。
(3)写出D 的俗名: ;写出化学式:B N(4)写出G→M 的化学方程式:5.模拟酸雨形成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190b4531b765ce05081441.png)
5.A、B、C、D、E、F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其中A、B是盐,且B中含有钠元素;D是酸,C为白色沉淀。它们相互之间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3)分别写出物质F和H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aCl2Fe+2HCl=FeCl2+H2↑置换反应Ca(OH)2+CO2=CaCO3↓+H2O供给呼吸重要的建筑材料
【解析】
【分析】
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那么A是稀盐酸;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B是熟石灰氢氧化钙;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根据反应条件可知C是水,D是氯化钙;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稀盐酸能转化为E,故E是氢气,那么F是氧气;氯化钙能与碳酸钠等物质反应生成碳酸钙,即白色沉淀物是碳酸钙。
考点:物质的推断
2.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B_____;C_____。
(2)实验室常用_____鉴别B和C。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①C+D=A+2F,且D是酸,C为白色沉淀,A为盐,可知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生成物中没有气体没有沉淀,则F是水,由于F的化学计量数是2,酸是二元酸硫酸,白色沉淀C为难溶性的二元碱氢氧化亚铁或氢氧化镁,则A可能为硫酸亚铁或硫酸镁;根据②2E+D=B+2F,E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且E的化学计量数是2,那么E可能是一元碱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或氨水,则B可能为硫酸钠或硫酸钾或硫酸铵;将上述物质带入③A+2E=C↓+B检验,推断成立。
中考化学人教版专题复习推断题
![中考化学人教版专题复习推断题](https://img.taocdn.com/s3/m/e530573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60.png)
中考化学人教版专题复习-- 推断题1.化学号大飞机(如图)由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A~G组成(图中两种物质连接方式“→”表示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可以转化,“—”表示物质间可以发生反应,图中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其中B、C、D、E、F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G是同一类化合物, B、C中都含有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金属元素,D是胃液的主要成分,可帮助消化,E俗称苏打。
请回答下列问题:(1)D的化学式为______。
(2)B、D间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反应。
(3)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A不可能是______(用序号填空,双选)。
A.H2B.H2O C.Cu D.MgCl2E.FeSO42.A一H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A为常见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B为黑色粉末;C、D在常温时均呈液态;B和C混合立即产生无色气体H,H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加热E和B的混合物也有H气体生成,它们之间有如图的转化关系,且B在反应①和③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E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并指出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___反应。
3. A一I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和D、E和F的组成元素相同,F在空气中含量过多会形成“温室效应”,I为红色固体。
“→”表示发生反应能生成该物质,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_,在反应①中的作用是_____。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在该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符号是_____。
(3)C和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4.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C转化为E的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24de4e376baf1ffd4fad5b.png)
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已知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A常用于建筑业,F为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请回答问题。
(1)写出化学式:A是_____,单质甲是_____;(2)写出C→E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反应;(3)化合物乙在农业生产中可促进_____的生长。
【答案】CaCO3 C CaO+H2O=Ca(OH)2,化合作物茎叶【解析】【分析】已知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A常用于建筑业,F为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结合图框,则推测A为碳酸钙,C为氧化钙,B为二氧化碳,单质D为碳,E为氢氧化钙,化合物乙为硝酸铵,F为氨气,据此解答。
已知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A常用于建筑业,F为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结合图框,则推测A为CaCO3,C为CaO,B为CO2,单质D为碳,E为Ca(OH)2,化合物乙为NH4NO3,F为NH3,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详解】(1)根据分析,A是CaCO3,单质甲是C;(2)反应C→E,即氧化钙与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3)化合物乙为硝酸铵,是一种氮肥,在农业生产中可促进作物茎叶的生长。
故答案为:(1)CaCO3,C,(2)CaO+H2O=Ca(OH)2,化合,(3)作物茎叶。
2.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有氧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乙通常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乙分解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答案】H 202 22H O 通电 22H ↑+ 2O ↑ 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解析】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所以均含氧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所以丙是氧气,乙通常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丙,甲会分解生成氧气和乙,所以甲是过氧化氢溶液,乙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甲分解生成乙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 2O 通电 2H 2↑+O 2↑,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18844e376baf1ffd4fad4e.png)
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A俗称生石灰,C是最常用的溶剂,C与F元素组成相同。
其相互反应情况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能一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1)A的化学式为_____。
(2)写出D的一种用途_____。
(3)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CaO 做建筑材料 CaO+H2O=Ca(OH)2【解析】【分析】根据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俗称生石灰,所以A是CaO,C是最常用的溶剂,所以C是H2O,C与F元素组成相同,F会转化成C,所以F是H2O2,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E是O2,氧气和水可以互相转化,D会转化成水、氧化钙,所以D是CaCO3,氧化钙会转化成的B会转化成水,所以B是Ca(OH)2,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1)根据推断A是CaO;(2)D是CaCO3,它的一种用途是:做建筑材料;(3)A生成B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某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Na2CO3、KOH、MgCl2、C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了确定该混合物的成份,宇琛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1)在固体样品中加入足量水搅拌后的操作Ⅰ是_____,该操作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2)往白色沉淀B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且无气泡产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3)取无色溶液A少量于试管中,通入CO2,得到无色溶液C和白色沉淀D,该步骤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4)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
【答案】过滤漏斗引流 Mg(OH)2+2HCl=MgCl2+2H2O 2KOH+CO2=K2CO3+H2O,K2CO3+CaCl2=CaCO3↓+2KCl(或Ca(OH)2+CO2=CaCO3↓+H2O) KOH、MgCl2、CaCl2【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可知:加入足量的水,溶解之后,得到白色沉淀B和无色滤液A,可以推测白色沉淀是两物质反应产生的不溶于水的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镁或者是碳酸钙;向白色沉淀B 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溶解得到无色溶液E,若无其他明显的现象,说明该白色沉淀B 为氢氧化镁;将无色溶液A分别取样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可能是氢氧化钾或者是碳酸钠使得酚酞变红,另取样通入二氧化碳,得到白色沉淀D和无色溶液C;可知该白色沉淀D为碳酸钙;因此溶液中存在CaCl2,可得无色溶液A中没有Na2CO3;经过综合分析可得:白色固体混合物含有KOH、MgCl2、CaCl2;而没有Na2CO3;代入验证可得推导正确。
专题10物质的推断(五大类)-挑战2023年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秘籍(原卷版)
![专题10物质的推断(五大类)-挑战2023年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秘籍(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76f2b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01.png)
挑战中考化学压轴之秘籍专题10 物质的推断(五大类)【真题精选】【命题1 文字叙述型】1.(2022•湖北)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由两种元素组成。
A和B反应生成C和D(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
请按要求作答:(1)若A和C为单质,B和D为化合物,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2)若A、B、C、D为同一类别的物质(物质类别是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下同)。
任写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3)若A、B、C、D均为不同类别的物质,任写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4)若A、B、C为同一类别的物质,D与它们不同类别。
则C的化学式是。
2.(2022•郴州)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的浓溶液有吸水性,在实验室常用它作干燥剂,B俗称火碱,C是黑色固体粉末,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及对应实验现象如下:反应1:A+B→E+G,无明显现象;反应2:A+C→D+E,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反应3:B+D→G+F,溶液蓝色消失,生成蓝色沉淀。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D的化学式:;(2)写出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3)若把固态的E和液态的E混合得到的物质(填“是”或“不是”)纯净物,请列举E的一种用途。
3.(2022•巴中)现有A、B、C、D、E、F六种元素。
其中A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B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D 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E是“司母戊鼎”中的一种金属元素,其单质呈紫红色;F元素形成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1)下列属于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写出由A、B两种元素形成的常见阴离子的符号。
(3)D元素的单质与A、C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人体缺D元素可能会引起。
(5)为了判断D、E、F元素形成的三种单质的活动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方案中的单质经过打磨处理)、其中合理的是。
中考化学物质推断题带答案
![中考化学物质推断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e7a6fd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e.png)
中考化学物质推断题带答案1-14.(7分)现有甲、⼄两包⽩⾊固体,已知甲中含有NaCl、NaNO3、Na2CO3、NaOH中的⼀种或⼏种,⼄为纯净物,是初中化学学习中涉及到的物质.为了证明甲、⼄两包固体的成分,现进⾏如下实验:(1)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①取甲中少量粉末加⾜量⽔充分溶解溶液呈⽆⾊甲中含有NaCl、NaNO3、Na2CO3、NaOH中的⼀种或⼏种②取①中所得溶液少量,滴加紫⾊⽯蕊试液⽯蕊试液变了蓝⾊溶液pH>7(填“>”、“<”或“=”③另取①中所得溶液少量,滴加稀盐酸⽆明显现象甲中⼀定含有NaOH(填化学式,下同),⼀定不含Na2CO3,可能含有NaCl、NaNO3.(2)实验⼆(部分物质在流程图中未列出)根据以上实验推断,⼄物质为(NH4)2SO4(填写化学式),使⽤该物质时应注意不能与碱性物质混⽤.【解答】解:(1)实验⼀:根据题意,加⼊⽯蕊试液变蓝⾊,说明溶液呈碱性,则pH>7,⽽Na2CO3、NaOH均呈碱性,加稀盐酸后⽆明显现象,说明混合物中⼀定不含Na2CO3,则⼀定含有NaOH.对于NaCl、NaNO3没有进⾏验证,所以均可能含有.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①取甲中少量粉末加⾜量⽔充分溶解溶液呈⽆⾊甲中含有NaCl、NaNO3、NaCO3、NaOH中的⼀种或⼏种②取①中所得溶液少量,滴加紫⾊⽯蕊试液⽯蕊试液变了蓝⾊溶液pH>7(填“>”、“<”或“=”③另取①中所得溶液少量,滴加稀盐酸⽆明显现象甲中⼀定含有NaOH(填化学式,下同),⼀定不含Na2CO3,可能含有NaCl、NaNO3.(2)实验⼆:根据图可知,⽓体通⼊澄清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则可知为碱性⽓体:氨⽓;⽽所得⽆⾊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反应⽣成不溶于硝酸的⽩⾊沉淀,则可推测为硫酸钡沉淀;故根据以上实验推断,⼄物质为(NH4)2SO4(填写化学式),使⽤该物质时应注意不能与碱性物质混⽤.故答为:(1)②>;③NaOH;Na2CO3;NaCl、NaNO3(2)(NH4)2SO4;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答具体的物质或碱均可)2-13.(6分)某⽆⾊溶液可能由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种或⼏种混合⽽成.为探究其组成,⼩华同学进⾏了如下实验:Ⅰ、取适量样品放⼊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再向试管中逐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沉淀产⽣.过滤,所得滤液为红⾊.(1)由实验Ⅰ中的现象可推断出样品中⼀定含有的物质是Na2CO3(写化学式,下同),⼀定不含有的物质是HCl;为了进⼀步探究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华继续进⾏了如下实验:Ⅱ、取适量实验Ⅰ所得的红⾊滤液放⼊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溶液变⽆⾊.再向试管中逐滴加⼊适量的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观察到有⽩⾊沉淀⽣成.过滤,所得滤液为⽆⾊.Ⅲ、从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钾溶液中选择⼀种试剂,代替实验Ⅰ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进⾏实验,其余的试剂及操作与实验Ⅰ的均相同.通过实验Ⅱ和实验Ⅲ,⼩华得出结论: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确实存在.(2)实验Ⅱ所得⽆⾊滤液中,除酚酞以外,还含有的溶质为HNO3、NaNO3和Ca(NO3)2;(3)实验Ⅲ中代替氢氧化钙溶液的试剂是氯化钡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产⽣⽩⾊沉淀,溶液仍呈现红⾊.【解答】解:(1)只有碱性溶液才能使酚酞变红,根据题给条件可以知道在混合溶液中不含有盐酸,在滴加氢氧化钙得到⽩⾊沉淀,可知溶液中存在着碳酸钠溶液,(2)向红⾊溶液中加⼊稀硝酸直致红⾊消失后加⼊硝酸银产⽣了⽩⾊沉淀,可以知道在溶液中还含有氯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应该含有硝酸钠,同时由于实验I中的过量的氢氧化钙要和加⼊的过量的稀硝酸反应⽽⽣成硝酸钙,所以实验Ⅱ所得⽆⾊滤液中,除酚酞以外,还含有的溶质为HNO3、NaNO3和Ca (NO3)2;(3)根据(1)和(2)的解答可以知道,氢氧化钠是可能存在的物质,要验证氢氧化钠的存在只要排除实验过程中加⼊氢氧根离⼦的⼲扰即可,所以可以⽤氯化钡来代替氢氧化钙,充分反应后,若溶液仍然呈红⾊则说明含有氢氧化钠.故答案为:(1)Na2CO3;HCl;(2)HNO3、NaNO3和Ca(NO3)2;(3)氯化钡;产⽣⽩⾊沉淀,溶液仍呈现红⾊.3-13.(7分)有⼀包固体,可能由硝酸铜、硫酸钠、氯化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中的⼀种或⼏种组成.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组设计并开展以下实验:已知,步骤Ⅰ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泡产⽣.步骤Ⅱ、Ⅲ中均可观察到有⽩⾊沉淀⽣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原固体中⼀定含有的物质是硝酸铜、硫酸钠.(2)原固体中⼀定不含有的物质是碳酸氢钠,证据是向固体中加过量稀盐酸,⽆⽓泡产⽣.(3)步骤II中产⽣⽩⾊沉淀的化学⽅程式是Na2SO4+Ba(NO3)2=2NaNO3+BaSO4↓.(4)步骤Ⅲ所得蓝⾊滤液中⼀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铜.【解答】解:(1)固体加过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且溶液呈蓝⾊,说明固体中⼀定有硝酸铜;步骤Ⅱ加⼊过量硝酸钡产⽣⽩⾊沉淀,说明固体中⼀定含有硫酸钠;(2)固体加过量稀盐酸⽆⽓泡产⽣,所以固体中⼀定不含有碳酸氢钠;(3)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成硝酸钠和硫酸钡沉淀,化学⽅程式是Na2SO4+Ba (NO3)2=2NaNO3+BaSO4↓;(4)根据向固体加过量稀硝酸,固体完全溶解且溶液呈蓝⾊,说明固体中⼀定有硝酸铜,所以蓝⾊滤液中⼀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加⼊过量硝酸钡,说明硝酸钡有剩余,所以蓝⾊滤液中⼀定含有硝酸钡;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成硝酸钠和硫酸钡沉淀,所以蓝⾊滤液中⼀定含有硝酸钠;故答案为:(1)硝酸铜、硫酸钠;(2)碳酸氢钠;向固体中加过量稀盐酸,⽆⽓泡产⽣;(3)Na2SO4+Ba(NO3)2=2NaNO3+BaSO4↓;(4)硝酸、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铜.4-12.某⽩⾊粉末固体甲,可能含有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钡、氯化钠.为探究他们的成分,某化学⼩组开展了如图所⽰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A呈碱性(酸性、中性、碱性),步骤II分离混合物的⽅法是过滤.(2)固体甲中⼀定含有的物质是硫酸钠、氢氧化钠,滤液C中除了指⽰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硝酸钡、硝酸钠、氯化钠.(3)根据步骤IV不能确定固体甲中某种物质⼀定存在的理由是溶液⼄中也可能含有氯化钠,要证明甲中该物质的存在,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是另取少量固体甲,加过量⽔溶解,加⼊过量硝酸钡和稀硝酸,过滤,往滤液中加⼊硝酸银溶液.【解答】解:(1)根据酚酞试液变红⾊,可以判断溶液显碱性,过滤可以把溶液和沉淀分离.故填:碱性;过滤.(2)溶液A呈碱性,说明氢氧化钠、碳酸钠⾄少含有⼀种,加⼊⼄溶液时有沉淀⽣成,说明⼄中含有硝酸钡,如果甲中含有碳酸钠时,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成的碳酸钡能够溶于稀硝酸中,因为沉淀不溶解,说明甲中不含有碳酸钠,则⼀定含有氢氧化钠和硫酸钠,因为沉淀是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成的硫酸钡;向滤液C中加⼊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时,⽣成的沉淀是氯化银,说明滤液C中含有氯化钠;滤液C中除了指⽰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没有反应的氢氧化钠,过量的硝酸钡,反应⽣成的硝酸钠,还有氯化钠.故填:硫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钡、硝酸钠、氯化钠.(3)根据步骤IV不能确定固体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因为溶液⼄中也可能含有氯化钠.故填:溶液⼄中也可能含有氯化钠.要证明甲中氯化钠的存在,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是:另取少量固体甲,加过量⽔溶解,加⼊过量硝酸钡和稀硝酸,过滤,往滤液中加⼊硝酸银溶液,如果有⽩⾊沉淀⽣成,说明有氯化钠.故填:另取少量固体甲,加过量⽔溶解,加⼊过量硝酸钡和稀硝酸,过滤,往滤液中加⼊硝酸银溶液.5-11.(7分)某化学兴趣⼩组的同学在⽼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探究活动.探究⼀:A、B、C、D分别是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硫酸钠中的⼀种,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表⽰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表⽰物质之间可以发⽣化学反应)OH﹣NO3﹣Cl﹣SO42﹣CO32﹣H+溶、挥溶、挥溶溶、挥Na+溶溶溶溶溶Ca2+微溶溶微不Ba2+溶溶溶不不Mg2+不溶溶溶微(1)四种物质中,属于盐类的物质是Na2SO4、Na2CO3(填化学式,下同).(2)物质D是NaOH.探究⼆:设计⼀个优化的实验⽅案,验证某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碳酸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钠并提纯氯化钠,其实验流程及部分实验现象如图⼆所⽰.(3)药品溶液的pH⼤于7(填“⼤于”、“等于”或“⼩于”),试剂甲是BaCl2溶液.(4)第Ⅲ步实验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泡产⽣,上层清液由红⾊变成⽆⾊.(5)证明药品中含有氢氧化钠的证据是第Ⅱ步加⼊过量氯化钡溶液后,上层清液仍为红⾊;第Ⅳ步所得滤液中除指⽰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NaCl、BaCl2、HCl.【解答】解:(1)盐是由⾦属离⼦和酸根离⼦形成的化合物,碳酸钠是由碳酸根离⼦、钠离⼦形成,硫酸钠是由硫酸根离⼦和钠离⼦形成,氢氧化钙是由钙离⼦和氢氧根离⼦形成,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和氢氧根离⼦形成,所以四种物质中,属于盐类的物质是:Na2SO4、Na2CO3;(2)A、B、C、D四种物质都溶于⽔,碳酸钠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钠会转化成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钙会与碳酸钠反应,氢氧化钙会转化成氢氧化钠,通过分析转化图可以看出D、A,D、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氢氧化钠,A、C 是碳酸钠或硫酸钠中的⼀种,A会转化成C,所以A是碳酸钠,C是硫酸钠,B就是氢氧化钙,所以物质D是:NaOH;(3)碱性溶液可以使酚酞变红⾊,取样品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所以药品溶液的pH⼤于7,加⼊试剂甲后的溶液仍然显红⾊,说明溶液中仍含有碱性物质,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会与甲⽣成⽩⾊沉淀,⼜不会引⼊新的杂质离⼦,所以应该加⼊氯化钡溶液,试剂甲是:BaCl2溶液;(4)沉淀部分溶解,⼜不会引⼊新的杂质,所以加⼊的⼄是盐酸,盐酸可以和氢氧化钠发⽣中和反应,盐酸会与碳酸钡反应⽣成氯化钡、⽔和⼆氧化碳,所以第Ⅲ步实验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泡产⽣,上层清液由红⾊变成⽆⾊;(5)碱可以使酚酞变红⾊,证明药品中含有氢氧化钠的证据是:第Ⅱ步加⼊过量氯化钡溶液后,上层清液仍为红⾊;根据推导可知加⼊的⼄是盐酸,盐酸会与碳酸钡反应,⽽使碳酸钡溶解⽣成氯化钡、⽔和⼆氧化碳,盐酸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成氯化钠,盐酸是过量的,所以第Ⅳ步所得滤液中除指⽰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NaCl、BaCl2、HCl.故答案为:(1)Na2SO4、Na2CO3;(2)NaOH;(3)⼤于,BaCl2;(4)有⽓泡产⽣,上层清液由红⾊变成⽆⾊;(5)第Ⅱ步加⼊过量氯化钡溶液后,上层清液仍为红⾊,NaCl、BaCl2、HCl.6-11.(7分)有⼀包⽩⾊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种或⼏种.某化学兴趣⼩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请回答下列问题:(1)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泡冒出,从C到D液体的pH减⼩(填“增⼤”、“减⼩”或“不变”);(2)原⽩⾊固体中⼀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氯化钾;(3)D点时,溶液中⼀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钠、硝酸钡、硝酸;(4)为进⼀步探究该⽩⾊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量⽔溶解,加⾜量的稀硝酸和硝酸钡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硝酸银,观察现象.【解答】解:由图1可知,加⼊⽔,有不溶物,说明了上述物质间发⽣反应⽣成了沉淀,由于碳酸钠、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成沉淀,由此可知,⼀定存在硝酸钡;由图2可知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沉淀应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说明了原混合物中⼀定有碳酸钠和硫酸钠;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说明了不含有氢氧化钠.(1)由上述分析可知,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泡冒出,从C到D液体的酸性增强,液体的pH减⼩;(2)由上述分析可知,原⽩⾊固体中⼀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氯化钾;(3)D点时,溶液中⼀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钠、硝酸钡、硝酸;(4)由于氯化钾的存在不能确定,为进⼀步探究该⽩⾊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量⽔溶解,加⾜量的稀硝酸和硝酸钡,过滤;再向滤液中加硝酸银,观察现象,若有⽩⾊沉淀⽣成则证明含有氯化钾,否则则没有.故答案为:(1)固体部分溶解,有⽓泡冒出,减⼩;(2)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氯化钾;(3)硝酸钠、硝酸钡、硝酸;(4)⾜量的稀硝酸和硝酸钡溶液,硝酸银.7-11.(6分)⼀包固体,可能含有镁粉、碳粉、氧化铜、氢氧化钠、氯化钾中的⼀种或⼏种.为探究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兴趣⼩组进⾏了如图所⽰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成⽩⾊沉淀滤渣⼄的化学⽅程式为KCl+AgNO3=AgCl↓+KNO3;(2)原固体中⼀定不含有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证据是滤液A中加⼊过量的硝酸铜溶液,⽆明显现象;(3)原固体中⼀定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钾、氧化铜、镁;(4)实验结束后,该兴趣⼩组将滤液C和滤液D都倒⼊废液缸,有⽩⾊沉淀⽣成,上层清液E为蓝⾊,经检验,E中不含氯离⼦,则E中⼀定含有的溶质是KNO3、HNO3,Cu(NO3)2,Mg(NO3)2.【解答】解:氧化铜、镁粉、碳粉都不溶于⽔,碳粉不溶于酸,氢氧化钠和硝酸铜会⽣成氢氧化铜沉淀,氯化钾和硝酸银会⽣成氯化银沉淀.(1)⽣成⽩⾊沉淀滤渣⼄的反应是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化学⽅程式为:KCl+AgNO3=AgCl↓+KNO3;(2)通过推导可知,原固体中⼀定不含有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原因是:滤液A 中加⼊过量的硝酸铜溶液,⽆明显现象;(3)加⼊⼀定量的硝酸银溶液⽣成⽩⾊沉淀⼄,所以混合物中⼀定含有氯化钾,加⼊过量的稀盐酸,⽣成的滤渣丙在空⽓中灼烧,有固体残留,说明有氧化铜和⾦属镁,氧化铜先和盐酸反应⽣成氯化铜,氯化铜和镁反应⽣成⾦属铜,Cu在空⽓中灼烧⽣成氧化铜,所以原固体中⼀定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钾、氧化铜、镁;(4)滤液C中的溶质有Cu(NO3)2,AgNO3和KNO3,滤液D中的溶质有HCl,CuCl2和MgCl2,⽩⾊沉淀为AgCl,E中不含有氯离⼦,说明HCl,CuCl2,MgCl2已经和AgNO3反应完全,分别⽣成HNO3,Mg(NO3)2和Cu(NO3)2,AgNO3是否剩余未知,因此E中⼀定含有的溶质是KNO3、HNO3,Cu(NO3)2,Mg(NO3)2.故答案为:(1)KCl+AgNO3=AgCl↓+KNO3;(2)氢氧化钠,滤液A中加⼊过量的硝酸铜溶液,⽆明显现象;(3)氯化钾、氧化铜、镁;(4)KNO3、HNO3,Cu(NO3)2,Mg(NO3)2.8-12.(7分)某校实验室有⼀⽆⾊澄清废液,其中除了硝酸钠溶液以外,可能还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中的⼀种或⼏种.实验活动⼀:探究该废液的组成.取⼀定量的⽆⾊废液,进⾏如图所⽰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原⽆⾊废液呈碱性(填“酸性”“碱性”或“中性”),操作Ⅰ的名称为过滤.(2)⽣成固体甲的化学⽅程式为CuSO4+Ba(NO3)2=BaSO4↓+Cu(NO3)2.(3)原⽆⾊澄清废液中⼀定没有(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硫酸钠和碳酸钠.实验活动⼆:处理废液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钠溶液.将溶液A和原⽆⾊废液充分混合,⽆明显现象,接下来进⾏如图2所⽰实验(4)混合后废液中⼀定含有的溶质是(指⽰剂除外)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铜,试剂①是碳酸钠.【解答】解:(1)原⽆⾊废液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呈红⾊,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是碱性溶液;操作Ⅰ是将⽣成的固体甲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操作名称是过滤;故填:碱性;过滤;(2)固体甲不溶于硝酸,因此固体甲是硫酸钡,不是氢氧化铜,因此⽣成固体甲的化学⽅程式为CuSO4+Ba(NO3)2=BaSO4↓+Cu(NO3)2.故填:CuSO4+Ba(NO3)2=BaSO4↓+Cu(NO3)2.(3)由实验可知,原⽆⾊澄清废液中含有硝酸钡,硫酸根离⼦和碳酸根离⼦遇钡离⼦会⽣成沉淀,所以原溶液中⼀定没有硫酸钠和碳酸钠,故填:硫酸钠和碳酸钠;(4)因为溶液A中有硝酸铜,和原⽆⾊废液充分混合,⽆明显现象,说明原废液在的氢氧化钠已除去,⾥⾯含有硝酸中和氢氧化钠后⽣成的硝酸钠,由上可知混合液中⼀定含有的物质是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铜;混合废液中加⼊氢氧化钠,把其中的铜离⼦除去,再加⼊碳酸钠,碳酸根离⼦与钡离⼦结合⽣成碳酸钡沉淀,从⽽去除铜离⼦和钡离⼦;故填: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铜;碳酸钠;。
中考专项突破——物质推断题
![中考专项突破——物质推断题](https://img.taocdn.com/s3/m/b3731b2f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e4.png)
中考专项复习——物质推断题题眼一物质的特征颜色固体的颜色(1)黑色固体:C粉、Fe粉、CuO、MnO2、Fe3O4(2)红色固体:Cu、Fe2O3(3)暗紫色:KMnO4、I2(碘)(4)绿色:Cu2(OH)2CO3(5)蓝色:CuSO4·5H2O溶液的颜色(1)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如FeCl2溶液、FeSO4溶液(2)蓝色溶液:含Cu2+的溶液,如CuCl2溶液、CuSO4溶液(3)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如FeCl3溶液、Fe2(SO4)3溶液沉淀的颜色(1)蓝色沉淀:Cu(OH)2(2)红褐色沉淀:Fe(OH)3(3)白色沉淀:BaSO4、BaCO3、CaCO3、AgCl、Ag2CO3、Mg(OH)2、Al(OH)3注:①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②溶于酸并有气体放出的白色沉淀:BaCO3、CaCO3、Ag2CO3③溶于酸但没有气体放出的白色沉淀:Mg(OH)2、Al(OH)3题眼二物质的用途生活类(1)能供给呼吸的物质:________。
(2)气体常用于灭火,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__________。
(3)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还可用于腌制食品、配制生理盐水和融雪剂的物质:____________。
(4)常用作燃料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命之源、常温为无色无味的液体、最常用的溶剂:__________。
(6)可作干燥剂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发酵粉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
(8)常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气体:________。
健康类(1)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________。
(2)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
(3)可用作补钙剂的物质:______________。
(4)能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4 .(7 分)现有甲、乙两包白色固体,已知甲中含有NaCl、 NaNO3、Na2CO3、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乙为纯净物,是初中化学学习中涉及到的物质.为了证
明甲、乙两包固体的成分,现进行如下实验:
( 1)实验一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①取甲中少量粉末加足量水充分溶液呈无色
溶解
②取①中所得溶液少量,滴加紫石蕊试液变了溶液 pH 7(填“>”、
色石蕊试液蓝色“<”或“ =”
③另取①中所得溶液少量,滴加甲中一定含有(填化
学式,下同),一定不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含,可能含
有.
( 2)实验二(部分物质在流程图中未列出)
根据以上实验推断,乙物质为(填写化学式),使用该物质时应注意.
2-13 .(6 分)某无色溶液可能由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
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
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过滤,所得滤液为红色.
( 1)由实验Ⅰ中的现象可推断出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为了进一步探究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小华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
Ⅱ、取适量实验Ⅰ所得的红色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溶液变无
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滤液为无色.
Ⅲ、从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钾溶液中选择一种试剂,代替
实验Ⅰ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进行实验,其余的试剂及操作与实验Ⅰ的均相同.
通过实验Ⅱ和实验Ⅲ,小华得出结论: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确实存在.
( 2)实验Ⅱ所得无色滤液中,除酚酞以外,还含有的溶质为;
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 3)实验Ⅲ中代替氢氧化钙溶液的试剂
是为.
3-13 .(7 分)有一包固体,可能由硝酸铜、硫酸钠、氯化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并开展以下实验:
已知,步骤Ⅰ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无气泡产生.步骤Ⅱ、Ⅲ中均可观
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2)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证据是.
( 3)步骤 II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 4)步骤Ⅲ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4-12 .某白色粉末固体甲,可能含有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某溶液乙中可能含有硝酸钡、氯化钠.为探究他们的成分,某化学小组开展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溶液A 呈(酸性、中性、碱性),步骤II 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是.( 2)固体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滤液C中除了指示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
( 3)根据步骤 IV 不能确定固体甲中某种物质一定存在的理由是
明甲中该物质的存在,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要证步骤Ⅲ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5-11 .(7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 A、 B、 C、D 分别是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硫酸钠中的一种,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一所示.(“→”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表
示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
Cl ﹣ 2 ﹣ 2 ﹣
OH NO3 SO4 CO3
H+ 溶、溶、挥溶溶、
挥挥
+
溶溶溶溶溶
Na
Ca2+ 微溶溶微不
Ba 2+ 溶溶溶不不
Mg2+ 不溶溶溶微
( 1)四种物质中,属于盐类的物质是(填化学式,下同).
( 2)物质 D 是.
探究二:设计一个优化的实验方案,验证某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碳酸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钠并提纯氯化钠,其实验流程及部分实验现象如图二所示.
( 3)药品溶液的pH 7(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试剂甲是溶液.
( 4)第Ⅲ步实验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5)证明药品中含有氢氧化钠的证据
是还含有的溶质是.
;第Ⅳ步所得滤液中除指示剂外,
6-11 .(7 分)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
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 1 所示;
Ⅱ.取少量 B 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 2 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从C
到D液体
的
pH (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
( 3) 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4)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加,过滤;再向滤液中加,观察现象.
7-11 .(6 分)一包固体,可能含有镁粉、碳粉、氧化铜、氢氧化钠、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该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滤渣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证据是;
( 3)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4)实验结束后,该兴趣小组将滤液C 和滤液D 都倒入废液缸,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 E 为蓝色,经检验, E 中不含氯离子,则 E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
是.
8-12 .(7 分)某校实验室有一无色澄清废液,其中除了硝酸钠溶液以外,可能
还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活动一:探究该废液的组成.
取一定量的无色废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原无色废液呈(填“酸性”“碱性”或“中性”),操作Ⅰ的名称为.
( 2)生成固体甲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原无色澄清废液中一定没有(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
实验活动二:处理废液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钠溶液.
将溶液 A 和原无色废液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接下来进行如图 2 所示实验
( 4)混合后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指示剂除外),试剂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