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电大_民事诉讼法学(名词解释)

电大_民事诉讼法学(名词解释)

1民事诉讼是诉讼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法院和诉讼参加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为审理和解决民事、经济纠纷进行的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依法产生的种种诉讼法律关系的总称。 2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的民事诉讼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产生的民事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民事诉讼法体系即由民事诉讼法各部分之中不同内容的先后顺序和关系、各部分之间先后顺序和关系组成的一个统一的综合体。 4民事诉讼法的效力即民事诉讼法发生效力的范围,也就是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时间和什么空间适用的问题。 5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人民法院和诉讼参加人、其他诉讼参与人以及人民检察院之间,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分别发生的诉讼权利义务关系,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分别发生的为所欲为权利义务关系,这种权利义务关系是由民事诉讼法律规范调整的以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为内容的以法院为主导的具体社会关系。 6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民事诉讼中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的担当者。 7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由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各个主体的诉讼权利、诉讼义务。 8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之间诉讼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9民事诉讼上的法律事件也叫诉讼事件,是指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引起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情况。 10民事诉讼上的法律行为是指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为了实现诉讼目的,执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而进行的能够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 11公证是把国家专门设立的公证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证明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的真实性与合法性的活动。

民事诉讼法学名词解释

民事诉讼法学名词解释

民事诉讼法学名词解释

民事诉讼法学名词解释

1、民事诉讼: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法院和诉讼参加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为审理和解决民事、经济纠纷案件依法进行的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依法产生的各种诉讼法律关系的总称。

2、民事诉讼法: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的民事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产生的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在民事诉讼中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的担当者。

4、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之间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指向的对象。

5、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由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各个主体的诉讼权利、诉讼义务。

6、公证:国家专门设立的公证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证明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的真实性与合法性的活动。

7、人民调解: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斡旋、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从而消除纷争的活动和方式。

8、仲裁:根据当事人自愿约定,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由仲裁机构以第三方的身份,按照仲裁规则进行裁决,以解决争议的一种非讼活动和制度。

民事诉讼法名词解释2017-04-09 20:04 | #2楼

查询,就是由人民法院执行人员向金融机构调查了解被执行人的账户和账户上的存款情况。

划拨,就是通过有关金融机构,把被执行人的存款通过转账划入申请被执行人的账户。

查封,是指对不动产或者体积较大且难以移动的财产加封条,原

地封存,不准被执行人转移或者处分的一种限制性措施。扣押,是对体积较小,或者虽然体积较大,但易于移动的财产予以扣留,运至人民法院或者其他场所予以保管,使被执行人不能占有、使用和处分的限制性措施。

民事诉讼法名词解释

民事诉讼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民事纠纷:又称民事争议,是法律纠纷和社会纠纷的一种,具体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

2.民事诉讼: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诉讼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3.民事诉讼目的:指国家设立民事诉讼制度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或结果。

4.民事诉讼模式:指民事诉讼制度和程序运行所形成的结构中各种基本要素及其关系的抽象和概括。

5.当事人主义:指在民事纠纷解决中,诉讼请求的确定,诉讼资料、证据的收集和证明主要由当事人负责。

6.职权主义:指在民事诉讼中,程序的进行以及诉讼资料、证据的收集等权能主要有法院担当。

7.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受民事诉讼法律、法规所调整的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所产生的法院与诉讼参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包括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及法院与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的关系。

8.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指在民事诉讼中享有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诉讼参与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9.诉讼事件: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切客观情况。

10.诉讼行为: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在诉讼过程中依法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

11.诉:是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就一定民事纠纷要求法院作出利己裁判的诉讼请求。

12.诉权:是民事纠纷的主体所享有的,请求国家司法机关公正的解决他们之间存在的民事纠纷的权利,也就是纠纷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的权利。

13.诉讼标的:是当事人之间产生争议的并要求法院加以裁判的民事法律关系。

14.诉讼请求:是指诉方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就如何处理其与对方当事人之间民事纠纷的主张。

民事诉讼法名词解释

民事诉讼法名词解释

民事诉讼法名词解释

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旨在规范民事诉讼

过程中的各种程序和法律关系。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民事诉讼法,

下面将对一些民事诉讼法中的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一、原告:原告指的是在民事诉讼中提起诉讼的一方当事人,他是

以自己的名义要求法院保护其合法权益的主体。原告应当符合法律规

定的起诉条件和诉讼资格,同时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自己的诉讼

请求。

二、被告:被告指的是在民事诉讼中被原告起诉的一方当事人,他

是被要求承担法律责任或履行法律义务的主体。被告有权依法进行辩

护和提供相关证据来反驳原告的诉讼请求。

三、诉讼请求:诉讼请求是原告在诉讼中向法院提出的要求。诉讼

请求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并与案件的事实和法律关系相一致,具备合理

性和具体性。法院将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作出判决或裁定。

四、证据:证据是指用于证明案件中相关事实真实性的材料、物证、书证或其他能够确定案件真伪的信息。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

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当事人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提供或者申请相

关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

五、法定代理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一些特定人群由于年幼、疾病、缺乏劳动能力等原因,无法独立行使诉讼权利,需要由特定法定

代理人代为行使。法定代理人可以是父母、监护人、法定代表人等依

法指定的人。

六、财产保全:财产保全是指在民事诉讼中,为了确保诉讼请求的

实现,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需要,对被申请人的财产采取一定

的措施进行保护。财产保全可以通过查封、冻结、扣押等方式实施,

以确保债权人能够及时获得债权。

七、调解:民事诉讼法倡导当事人通过和解、调解等方式解决争议。调解是指诉讼当事人经过协商、沟通,达成一致意见,通过签订调解

民事诉讼法中的名词解释

民事诉讼法中的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书证】指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所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真实的证据。

2、【物证】是指以其存在的形状、质量、规格、特征等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3、【视听资料】是指利用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储存的资料和数据等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种证据。

4、【证人证言】是指知晓案件事实并应当事人的要求和法院的传唤到法庭作证的人,证人就案件事实向法院所作的陈述称为证人证言。

5、【当事人陈述】是指当事人在诉讼中就与本案有关的事实,向法院所作的陈述。

6、【鉴定结论】指鉴定人运用专业知识、专门技术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鉴别、判断后做出的结论。

7、【勘验笔录】是指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在诉讼过程中,为了查明一定的事实,对与案件争议有关的现场、物品或物体亲自进行或指定有关人员进行查验、拍照、测量的行为。对于查验的情况与结果制成的笔录叫勘验笔录。

8、【证据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起诉前或在对证据进行调查前,依据申请人的申请或当事人的请求,以及依职权对可能灭失或今后难以取得的证据。

9、【期间】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行为的期限。

10、【送达】是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将诉讼文书送交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行为。

11、【调解】是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就争议的实体权利、义务,在人民法院、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有关组织主持下,自愿进行协商,通过教育疏导,促成各方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办法。

12、【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

民事诉讼法名词解释

民事诉讼法名词解释

民事诉讼法名词解释

1.民事诉讼: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所进行的诉讼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2.民事诉讼法: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法院和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3.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关系中的一种,它是由民事诉讼法律调整所形成的人民法院和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在诉讼中发生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的关系。

4.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参加诉讼,并享有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的组织、公民和法人或其他非法人团体。依此概念,人民法院、当事人以及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参与人都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

5.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主体之间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因主体而异,主体不同,享有的诉讼权利和所承担的诉讼义务也不一致。

6.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即诉讼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人民法院与各诉讼参与人之间权利、义务不同,客体也各自相异。

7.诉讼中的调解:又称法院调解,是指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争议的问题,本着相互谅解的精神进行协商,或者通过协商对权利义务问题达成一定协议的诉讼行为。

8.合议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实行集体审理和评议的制度。所谓集体是三人以上的审判集体。所谓审理和评议,是指对案件由审判集体共同审理后共同进行评议,对外以审判集体的名义负责,在诉讼中以审判集体行使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与其相对的是独任制度。

9.回避制度:是指审判人员具有法定情形,必须回避,不参与案件审理的制度。所谓法定情形,是指法律规定禁止审判人员参加对案件审理的情形。回避制度是保证案件获得公正审理的制度。回避制度由法定的回避情形,回避的适用范围,申请回避和作出决定的程序等内容组成。

民事诉讼法名词解释

民事诉讼法名词解释

民事诉讼法名词解释

一、诉讼法概述

民事诉讼法是我国确定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法律,它规定了民事诉

讼的一般原则、程序和相关法律关系,保障了人民的诉讼权利,维护

了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二、原告

原告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提起诉讼请求的一方,也称为诉讼请求人。

原告是诉讼的发起人,他需要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并出具证据,以支持

自己的诉讼请求。

三、被告

被告是指在民事诉讼中被原告诉讼的一方。被告需要在法定期限内

向法院提交答辩状,并提出自己的抗辩理由和证据,以维护自己的合

法权益。

四、诉讼原则

1. 公平公正原则:民事诉讼应当公平公正处理,保障各方当事人的

合法权益,确保诉讼公开、公正、公平。

2. 即时审理原则:诉讼案件应当及时审理,避免长时间的拖延,以

保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3. 等等原则: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享有平等地位,无论身份、地位、财力大小,都应得到同等对待。

五、诉讼程序

1. 立案:当原告在法定期限内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符合法定要求时,法院将受理案件并立案。

2. 开庭:法院根据立案情况决定是否开庭审理,一般情况下,对涉

及重要事实、证据的案件将会进行庭审。

3. 审理:在开庭后,法院将对案件进行全面审理,包括听取双方当

事人的陈述、出示证据、进行质证和辩论等环节。

4. 判决:法院根据事实、法律和程序规定作出判决,明确当事人的

权利和义务。

5. 上诉:当一方当事人对法院的判决不满意时,可以在法定期限内

提起上诉。上诉程序与一审程序类似,由二审法院进行审理。

六、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是指根据法院的生效判决或裁定,对当事人采取法律强制

民事诉讼法名词解释

民事诉讼法名词解释

民事诉讼法名词解释

一、诉讼权利人

诉讼权利人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拥有主张权益的人。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诉讼权利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他们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院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被诉讼人

被诉讼人是指在民事诉讼中被诉的一方。他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被诉讼人有义务接受法院的调查、举证和裁判。

三、行为能力

行为能力是指一个人以自己的意志和能力进行法律行为和承担法律后果的能力。根据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只有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才能作为诉讼的参与人。对于一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需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参与诉讼。

四、法定代理人

法定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代表无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的人进行法律行为的人。在民事诉讼中,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需要由其法定代理人出庭代为参与诉讼。

五、管辖权

管辖权是指法院对一定范围内的案件审理的权利和义务。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管辖权包括普通管辖权和特殊管辖权。普通管辖

权是指法院对本辖区内的案件享有管辖权,特殊管辖权是指法院对一

些特定案件的专属管辖权。

六、诉讼请求

诉讼请求是指诉讼一方主张权益的具体要求。在民事诉讼中,当事

人可以通过诉讼请求向法院提出自己的诉讼目的,并请求法院做出对

其有利的判决。

七、证据

证据是指法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和证人证言。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需要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同时,法院也会根据诉

讼参与人提供的证据进行审理和裁决。

八、争议焦点

争议焦点是指民事诉讼中的争议和纠纷的核心问题。当事人在诉讼

什么是民事诉讼法

什么是民事诉讼法

什么是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是指规范民事诉讼行为的法律体系,旨在保护民事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它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项重要的法律法规,并且

在我国民事司法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将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

案例,全面地阐述什么是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要点。

一、民事诉讼法的概述

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民事司法活动的基本制度,是一部法律法规,它

对人民法院审理民事纠纷案件的有关程序、组织和审判权,以及当事

人在民事诉讼中的诉讼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民事诉讼法的基

本情况包括法的出台背景、立法目的、适用范围等等,这些内容能够

为当事人提供法律依据,也为法院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民事诉讼法在制定过程中遵循了一系列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也是

民事诉讼法的灵魂。例如,平等自愿原则要求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法官应根据法律平等对待诉讼当事人,确保他们在诉讼中享有平等的

权利;公开公正原则要求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公开透明,确保当事人

及社会公众对审判结果的监督,维护司法公正等。这些基本原则的遵守,保障了民事诉讼活动的公平性和正义性。

三、民事诉讼的主体和程序

民事诉讼的主体包括原告和被告,分别在诉讼中行使自己的权利和

义务,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在民事诉讼的程序中,包括起诉、受

理、调查、审理、判决或者裁定等环节。这些程序的正常进行保证了民事诉讼案件的有序进行,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和证明

在民事诉讼中,证据的作用至关重要。同时,证据也是为了确保诉讼活动的真实性和公正性。法律对证据的规定包括证据的种类、举证责任、证据的采信等等。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应按照法律规定收集证据,并在诉讼中合理地运用证据,以证明其主张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民诉法名词解释

民诉法名词解释

1.民事纠纷:平等主体之间产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冲突。

2.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

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3.民事诉讼法: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人们法院、当事人、其他一切诉讼参

与人的民事诉讼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4.诉:当事人请求法院通过审判程序解决纠纷,保护其正当民事权益的特定意

思表示。

5.诉讼标的:双方当事人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和一方当事人的请求。一个

诉只有一个诉讼标的。

6.反诉:在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中,本诉被告针对本诉原告向法院提出的,旨

在动摇、吞并、抵消本诉原告的诉讼请求的独立的反请求。

7.诉权:法律赋予当事人在发生民事纠纷时,请求法院通过审判保护自己的合

法权益的基本权利。

8.既判力:生效判决在实体上对当事人和法院的强制性通用力。即当事人不得

在以后的诉讼中主张与该判决相反的内容,法院也不得在以后的诉讼中作出与该判决相冲突的判断。

9.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是平等的,

彼此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和便利双方当事人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

10.辩论原则:在人民法院主持下,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就争议的案件事实和法

律问题各自陈述自己的主张和根据,进行论证和反驳。

11.诚实信用原则: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和进行民事

诉讼是必须公正、诚实和善意。

12.处分原则: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实体权

(完整版)民诉名词解释

(完整版)民诉名词解释

民事诉讼法备考资料·名词解释

1,民事纠纷: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争议。

2,民事诉讼:指民事法庭依当事人之请求就民事纠纷事件利用国家权力强制解决之程序。3,民事诉讼目的:指国家设立民事诉讼制度以期达到的效果和目的。

4,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指民事诉讼法律法规所调整的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所存在的以诉讼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具体的社会关系。

5,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指在民事诉讼中享有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的国家机关、公民和法人。

6,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内容: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依民事诉讼法律规范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和承担的诉讼义务。

7,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客体: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所指向的对象。8,民事诉讼模式:指以一定的国情为背景,在一定的民事诉讼价值观的支配下,为实现一定的民事诉讼目的,通过在法院和当事人之间分配诉讼权利与义务而形成的法院与当事人之间不同的诉讼地位和相互关系。

9,当事人主义模式:是英美法系国家赖以解决民事纠纷的民事诉讼原则,是指在民事纠纷解决中,诉讼请求的确定,诉讼资料、证据的收集和证明主要由当事人负责。

10,职权主义模式:指法院在诉讼程序中拥有主导权。它可以分为职权进行主义和职权探知主义两个方面的内容,具体指在民事诉讼诉讼中,程序的进行以及诉讼资料、证据的收集等全能由法院担当。

11,诉讼事件

12,诉讼行为

13,民事诉讼法:指规定人民法院和其他诉讼参加人在审理民事案件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民事诉讼法名词解释

民事诉讼法名词解释

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互相之间由财产关系或人身关系所引起的纠纷。

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规范民事诉讼活动并调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整个民事诉讼的过程中或者在重要的诉讼阶段,起着根本性指导作用的准则。

基本原则: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辩论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处分原则、检查监督原则、支持起诉原则。

合议制度,是指3名以上的单数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对民事案件进行集体审理和评议裁判的制度。

回避制度,是指为了保证民事案件的公正审理,具有法定回避情形的有关人员退出案件的审理活动或者其他诉讼活动的法律制度。

公开审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审判过程应当向群众、社会公开的制度。

不公开审理案件: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

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理就宣告终结的制度。

一审终审制度: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审理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诉讼案件以及基层人民法院和它的派出法庭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的诉讼案件。

诉权,是指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对其民事纠纷进行审理与裁判的权利。

诉,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确认或者改变某种法律关系及维护其合法权益的请求。

诉的标的,诉讼标的,是指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并提请人民法院裁判的实体权利义务关系。确认之诉是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要求确认某种法律关系存在或者不存在的诉。

民事诉讼法名词解释

民事诉讼法名词解释

1、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双方和其他诉讼与人参加下,依法

审查和解决民事纠纷案件和其他案件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诉讼法律关系的总和。

2、民事诉讼法,调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和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和。

3、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与人民检

察院、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形成的,并受民事诉讼法律规范调整的,以诉讼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一种社会关系。

合议制度:由若干名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的制度。

回避制度:为了保证案件的公开审理,而要求与案件有一定的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不得参加本案审理活动或诉讼活动的审判制度。

公开审判制度: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审判过程及结果应当向群众、社会公开的制度。

两审终审制: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后即告终结的制度。

主管:确定人民法院与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之间解决民事纠纷的分工和权限。

4、民事诉讼的管辖,各级人民法院和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

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5、级别管辖,划分不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

分工和权限。

6、地域管辖,确定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各自的辖区受理第一审

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7、专属管辖,法律强制规定某些案件只能由特定的人民法院管

辖,其他法院无权管辖。

8、协议管辖,双方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前或纠纷发生后,以书面

的方式约定管辖法院。

共同管辖:对同一诉讼依照法律规定两个或以上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指定管辖:上级人民法院在法律规定的情形下,对某个具体的案件,指定其辖区内某个下级人民法院予以管辖。

民事诉讼法的名词解释

民事诉讼法的名词解释

民事诉讼法的名词解释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事纠纷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而民事诉讼法作为我国民事诉

讼的重要法律基础,为解决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程序。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民事诉讼法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一、当事人

在民事诉讼法中,当事人是指在一起民事纠纷中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主体,即原

告和被告。原告是提起诉讼的一方,被告是被诉讼的一方。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维护法庭秩序,提供证据,接受审判。

二、诉讼请求

诉讼请求是指原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的请求,即所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在

起诉书中,原告应当明确诉讼请求,并陈述相关事实和理由。法院在审理中,将根据双方的诉讼请求和所提供的证据,依法进行裁决。

三、证据

证据是在民事诉讼中认定事实真伪的主要依据。它可以是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以及证人证言等。在法庭上,提供的证据应当真实可信,具有充分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法院将根据证据的规定方法进行认定和鉴定。

四、判决

判决是指法院对民事纠纷做出的裁决决定。判决书中将详细阐述案件事实和理由,并对该案作出具体的判决结果。判决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受到法律保护。当事人可以按照判决结果履行或者申请上诉。

五、上诉

上诉是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结果,向上级法院提起审判的诉讼活动。在上诉中,当事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提起上诉状,并陈述上诉理由。上级法院将根据上诉状和相关材料进行审理,并作出维持、撤销或者变更原判决的裁决。

六、执行

执行是将法院判决的结果付诸实施的过程。在民事诉讼中,执行程序具有强制

执行的特点。执行程序包括查封、扣押、拍卖、评估等一系列措施,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执行过程中,法院还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如强制执行、行政强制等。

民事诉讼法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民事诉讼法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民事诉讼法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名词解释:

1、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2、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规范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民事诉讼程序中依法享有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的国家机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4、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诉讼权利和承担的诉讼义务共同所指向的对象。

5、确认之诉:是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确认其与对方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

6、给付之诉:是一方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判令对方当事人履行一定的民事给付义务的诉。

7、反诉:是指已经进行的诉讼过程中,被告以本诉的原告作为被告,向本诉的受诉法院提出的与本诉的诉讼标的有直接联系的独立的诉讼请求。

8、人民调解原则: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的指导下,依照法律规定,根据自愿原则,采用说理疏导的方法,对民间纠纷进行调解。

9、回避制度:是指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如果与案件存在一定利害关系,即应退出案件审理的制度。

10、一般地域管辖:是指以当事人所在地与人民法院的隶属关系来确定诉讼管辖,即当事人在哪个法院辖区,案件就由哪个法院管辖。我国民事诉讼法是以被告所在地管辖为原则,原告所在地为例外来确定一般地域管辖。

11、特殊地域管辖:是指以诉讼标的物所在地、或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实所在地为标准确定的管辖。

民事诉讼法学名词解释简答

民事诉讼法学名词解释简答

民事诉讼法学名词解释简答

1.民事诉讼,是指民事争议的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裁判民事争议的程序和制度。

2.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民事诉讼程序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狭义的民事诉讼法,仅指专门或集中规定民事诉讼程序和诉讼关系主体权利义务的法律法规,通常是指以《民事诉讼法》为名的法律或法典。广义的民事诉讼法,是指除了狭义民事诉讼法之外的,存在于其他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中的有关民事诉讼规范的总和。

1.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是贯穿整个民事诉讼法的根本性规则。其根本性体现在它对民事诉讼法最基本的问题做出了高度抽象的规定,对如何进行民事诉讼提出了基本的要求。

2.诉讼当事人平等主要是指当事人诉讼地位的平等,以及当事人在诉讼中的诉讼攻击和防御的平等。

3.处分原则又称为处分权原则,其基本含义是:当事人是否起诉或终结诉讼,何时或何种内容、范围(法院对当事人没有提出的请求事项不能裁判)对何人起诉,原则上由当事人自由决定,法院不能干预。法院在民事诉讼中应当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

4.合议制度,是指由三名以上的法官或者法官与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行使审判权,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

5.回避制度,是指法官和其他有关人员有法律规定的不宜参加审理的情形时,退出对某一案件审理或与审理有关的活动的制度。

6.公开审判制度,是指法院对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和判决结果向群众、向社会公开的制度。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包括涉及国家机密的案件、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离婚案件和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民事纠纷:又称民事争议,是法律纠纷的一种,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纠纷。
2、自力救济:有时又称私力救济,俗称“私了”,是指纠纷主体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纠纷,以维护自己的权益。自力救济包括自决和和解两种方式。
3、社会救济:是指依靠社会力量处理民事纠纷的一种机。具体包括调解和仲裁两种方式。
调解是指第三者依据一定的道德和法律规范,对发生纠纷的当事人摆事实、讲道理,促使双方在相互谅解和让步的基础上,最终解决纠纷的一种活动
仲裁是指纠纷主体依据有关规定或者双方协议,将争议提交一定的机构,由此机构以第三者的身份居中裁决的一种方式。
4、公力救济:是指利用国家权力解决民事纠纷,其典型是民事诉讼。诉讼的实质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在纠纷主体参加下,处理特定的社会纠纷的一种最具权威和最有效的机制。
5、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6、诉讼关系:是指诉讼参加者(包括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间,在诉讼过程中所形成的诉讼权利义务的关系。
7、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民事诉讼法律、法规所调整的法院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当事人之间以及当事人同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存在的,以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为内容的具体的社会关系。
8、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民事诉讼程序中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的国家机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我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诉讼参加人、其他诉讼参与人都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
9、民事诉讼法律庆系的客体:是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所指的对象。
10、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规范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1、诉讼行为:是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在诉讼过程中依法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

第二章

1、民事诉讼程序的内在价值:又称为目的性价值,是指民事诉讼程序自身所具有的满足程序主体所需要的独立价值。
2、民事诉讼程序的外在价值:又称为工具性价值,是指民事诉讼程序作为一种手段或工具以实现实体性目的的价值。
3、程序自由价值:主要是指程序主体能够合乎目的地支配民事诉讼程序,自由地选择、判断和接受民事诉讼程序。程序自由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保障当事

人的诉权和诉讼权利不受审判权的贬损的压制以及保障法院的审判权不受外在压力的干预。第二、保障程序主体进行理性选择的自由。
4、诉权:民事诉讼中的诉权,是指当事人基于民事纠纷的发生(即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与他人发生争议),请求法院行使审判权解决民事纠纷或保护民事权益的权利。
5、诉:是指当事人依照法律的规定,向法院提出的保护其民事权益的请求。
6、诉讼标的:又称诉的标的,指当事人提出的、要求法院予以裁判、确定其具有某种实体法律地位或实体法律效果的请求。
7、诉讼理由:又称为诉的理由,是指使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得以成立的根据,包括事实根据和法律根据两方面的内容。
8、确认之诉:是指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确认其与对方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
9、给付之诉:是指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判令对方当事人履行一定的民事给付义务的诉。
10、变更之诉:是指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改变或者消灭其与对方当事人之间现存的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

第三章

1、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在民事诉讼全过程或一定诉讼阶段中起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它体现民事诉讼法的精神实质,反映了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理、内在规律和特有价值,是制定、适用、解释民事诉讼法的基本依据,对于民事诉讼立法和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同等原则:是指一国公民、企业和其他组织在他国进行民事诉讼时,与他国的公民、企业和其他组织同等地享有该国法律所规定的诉讼权利,并同等地承担该国法律所规定的诉讼义务。
3、对等原则:是指一国司法机关如果对他国公民、企业、组织的诉讼权利加以限制,他国司法机关可以对该国公民、企业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同样加以限制。
4、检察监督原则: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4条的规定,所诉检察监督原则,是指人民检察院有权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5、支持起诉原则:是指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6、人民调解原则: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指导下,依照法律规定,根据自愿原则,采用说理疏导的方法,对民间纠纷进行调解。
7、当事人平等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民事诉讼权利,平等地履行其诉讼义务。
8、辩论原则:是指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当事人有权就争议的案件事实和法律问题,各自陈述自己的主张、意见和根据,互相进行反驳和答辩,以维护自

己的合法权益。
9、处分原则:是指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支配和处置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10、法院调解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11、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法院、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和进行民事诉讼时应当公正、诚实和善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