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社会主义 (1)。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最主要标志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从1949年到1956年的7年间,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宣布了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最主要标志是1、在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最主要标志。
2、三大改造是从1953年至1956年,期间只用了4年时间,就已经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且实现了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三大改造让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也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4、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由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及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5、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不仅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意义1、改变了经济结构(1)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给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带来了根本变化,让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基本上被消灭。
(2)使社会主义经济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成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3)它与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一起,完成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一次社会变革,让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胜利(1)它能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还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消灭私有制这种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而且还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
(2)而是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最后可以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也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
3、开辟了新道路(1)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在一起。
高一政治学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题_-2
高一政治学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题: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自主阅读教材,完成预习任务。
要求: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把下列问题标注到教材中的相应位置。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1.过渡时期(1)时间段:(2)总路线和总任务: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3.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时间、标志:(2)必然性:(3)意义:(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1. 原因:2. 探索:3. 中共八大指明方向(1)贡献:(2)主要矛盾:(3)主要任务:4.成就显著5.实践结论6. 社会主义建设经历曲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课中案一、判断对错并更正: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进人社会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基本矛盾转变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3.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4.中华民族实现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5.社会主义建设一帆风顺。
()课后案一、选择题: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我们面临的崭新的历史课题是①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②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③如何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④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2.1953年,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主要内容包括①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②优先发展工商业③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④处理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20世纪50年代,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C.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D.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5.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着历史必然性,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有①国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的开始了对它们进行彻底的改造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6.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党和国家历史上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党的八大①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规定把我国建设成先进的工业国③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④明确了我国社会的根本任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A.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B.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国家C.大力发展生产力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8.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正确的是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②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③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④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9.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①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②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③指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④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0.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 ) ①照抄苏联的建设经验②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③在马克思理论中寻找现成的答案④独立思考,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11.“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75.6万个合作社。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堂笔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堂笔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1)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1956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当时,毛泽东主席提出了“支援朝鲜,反对美帝”的口号,引领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在这一时期,中国国内存在着较大的经济落后和文化不发达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国有化和农业合作化运动,从而实现了国家的工农业现代化。
(2)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改变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了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尤其是近些年来,中国以发展高科技为目标,积极推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3)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2年,中共十八届会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
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的新型发展,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历史使命。
为此,中共十九届会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目标,即到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49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1)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必须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为此,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规模扩大型到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推动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核心的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2)政治建设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
中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依法治国,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中国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中国在50年代为何选择社会主义?1(2)社会主义
• 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之后,中国社会经济中 存在五种成份,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 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 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 经济向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 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国营经济过渡 的形式。中国的经济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 为了引导农民和手工业者走社会主义道路,从 1953年起,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 造。对农业改造采取自愿互利原则和积极领导、 稳步前进的方针;对手工业采取自愿原则和逐步 改造的方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国家根 据民族资产阶级即有剥削,又有拥护宪法接受改 造的两面性特点,采取赎买政策和各种形式的国 家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全国 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完成了改造任务。三 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生产关系的革命基本 结束和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开始。
• 1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 2 全体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教育水平得到极大提 高,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人。 • 3 全体社会成员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 极大地提高。 • 4 在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及其思想影响的基础上, 进一步消灭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 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以及反映这些差别的资产阶级 权利,这是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社会政 治条件。 • 5 无产阶级革命在全世界取得胜利。
基本特征
• 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各尽其 能并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 • 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尊重人 民诉求的社会; • 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各得其所 的社会; • 第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和谐相 处的社会 ; • 第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共生共 进的社会。
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
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十一届三中全会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 选项D,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选项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选项B,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选项C,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
因此,正确答案是D。
1956年底,社会主义的三个主要转变完成了。
中国完成了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扩展数据:基本特征它具有以下五个特征:首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创造力和生命力的社会。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民提供了一个尽力而为的舞台,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
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尊重人民要求的社会。
同时,所有阶级和团体必须表达对权利,民主,正义和政治的要求。
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每个人都有自己位置的社会。
尊重人民的要求,必须做好“整合与凝聚力”。
融合和凝聚力的目的是使人们“获得自己的位置”。
第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和谐社会。
只有使社会成员以适当的方式相处,才有可能使社会成员和谐相处。
在自己的适当位置相互相处是和谐共处的前提,而和谐共处则是每个人获得自己的地位的结果。
“和谐共处”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要求。
第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共生进步的社会。
从尽最大努力使社会成员充满活力,使社会充满活力,到尊重不同群体的利益,再到使社会成员彼此和谐相处,根本目的是使所有积极的社会力量共存并相互促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在哪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政治上的新变化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日益巩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坚强保证。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理论体系、思想路线、制度体系和政治伦理多元展开、深层推进,始终把党的领导放在首位。
2、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制度,有力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机制上,人大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开放融入社会发展计划、更加聚焦百姓期待;实践中,代表大会制庆祝更加积极主动,民主政治建设更加活跃。
(二)经济方面的新特征1、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朝着创新型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转变发展方式的新特征着力。
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完善市场体系,营造出充满活力充满发展机遇的良好政策环境。
2、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推进现代制造业发展,促进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发展。
大力构建具有较强产业竞争力的经济体系,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
(三)社会发展的新趋势1、建立全民参与、共担责任、共享成果、互利互惠的新型社会关系,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培育优秀文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医疗保障全覆盖,改善民生福祉,增强国民自豪感。
2、通过改革创新,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产品技术含量和社会服务水平,推进环境友好的产业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实现社会信息化和电子政务,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双重发展,改善城乡普遍使用和拥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提高人口的质量。
(四)新时代外交活动的新特征1、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联合多国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国际交流角色更加活跃。
以和平发展理念为基础,推动各国精神文化交流,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支持包容性发展,促进多边经济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2、以发展和平为内核,实施政治、经济、外交协调,构建以合作共赢、利益共享为核心的外交视野,与世界各国秉承民意的态度,定期举行外交活动,加强政策沟通和商务联系,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案(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案(一)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基本特征;2.了解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3.掌握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和重点任务。
教学重点1.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基本特征;2.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和重点任务。
教学难点1.了解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小组讨论;3.视频展示。
教学内容一、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基本特征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义和内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苏联社会主义的区别和特点。
二、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基本路径;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就。
三、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和重点任务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和意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民生保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3.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点任务。
教学评估1.课堂测验;2.小组讨论的汇报;3.期末考试。
教学素材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相关PPT和视频资料。
家庭作业1.阅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默写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和重点任务。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发展战略和重点任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和视频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们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同时,家庭作业和课堂测验的安排也有利于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进入社会主义(上课)
中国第一批喷气式飞机公路通车
“一五”计划的时间?影响?
1953年——1957年
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 义工业化迈进
我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 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邯郸农民积极报名入社
琼山县第一区 农业生产合作 社在劳动
封建土地所有制 1952年 土地改革
农民个体所有制 1956年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集体所有制
私有制
(公有制)
思考: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共同作用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上海市 信大祥 公司庆 祝公私 合营
)
①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显著改变了 我国经济结构 ②一种经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 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 ③公有制经济是 国民经济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④中国人民思想 道德水平极大提高,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 发挥 A、①② 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2)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图表数据变化说明了什么? 2、产生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
邯郸农民积极报名入社
1949年10月,面对一个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 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而这一首诗也被誉为“开国的绝唱”。请结合 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治、经济方面的相关史实, 各举一例谈谈你对“时间开始了”的理解。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PPT课件
⑷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之间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取代阶级矛盾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题 。 ⑸党的主要任务的变化
由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转变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第一阶段: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1949---1952)
三.经济上:恢复经济的努力
1、形势及原因 原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 肆掠夺;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 表现: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运输阻塞,物资缺乏,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 2、措施 ⑴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政府掌握国家经 济命脉者(双重性质) ⑵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政府羸得人民信任,财政开始好转 A、米棉之战、银元之战①背景②目的③实质④意义 B、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评价) ⑶土地改革:(双重作用) ⑷调整工商业:在国营经济领导下,恢复发展资本主义经济①原因及目的②政策③实质④作 用 (党对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政策的比较) ⑸节减财政开支:精简、整编国家机构和军队 (联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机构改革) ⑹发展生产: A、农村:保护农民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互助合作;兴修水利。 B、城市:工矿企业民主改革;生产改革 ①目的②内容③作用 3、结果: 财政根本好转,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为计划经济建设准备条件。
4、特点: ①始终以稳定经济秩序为目标采用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始终围绕经济的恢复和财政状况的好转; ②采取统一战线策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5、原因: 首先是由当时的经济形势决定的。经济崩溃。财政困难严重,人民困苦,这些都关系到人民政权的生存问 题。 其次是由党的正确领导所决定的。实事求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方法;抓住了当时的主要矛盾。
(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材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有着充分的依据,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新的时代内涵,为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新特征,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本节课我们通过探究这些问题,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教学目标】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同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体会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先进性本色,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学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变”与“不变”的关系,认同党对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
科学精神:通过学习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新时代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这个论断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通过学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辩证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新时代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重大历史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和基本国情的不变及其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新时代的主要矛盾的“变”与基本国情“不变”关系;新时代如何一以贯之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前准备】学生结合预习导学案预习本课,对教材进行初步了解。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材料一: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材料二:视频《新时代》。
探究活动一:1.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
第一章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原因
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后仅仅三年,党中 央就改变了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新民主主义社 会理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构想?
传统的观点
经过三年实践,党中央认识到,国家工业化
不能脱离社会主义改造孤立地进行。 经过三年实践,党中央认识到,新民主主义 可以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经过三年实践,党中央找到了对私人资本主 义和个体农业、手工业进行逐步的社会主义 改造的办法。
这一条件表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途是 社会主义,而不表明在这样的经济基础之上 就可以建立起合格的社会主义。
文化条件 ▲中国有80%的人不识字,文化教育水 平十分落后,对社会主义谈得上真正理解的 人就更少了
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里,在众多人们 对社会主义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国民素质 条件下,无论如何也是建立不起合格的社会 主义的。
直到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以毛泽东为
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正确分析国情和总 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马列主义基本 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 地解决了从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 变的问题,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关于新民 主主义社会的思想。
此后,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断取得胜利,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急于把中国 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呢?
1、现实性的直接因素
经济形势的有利发展
新矛盾及其斗争的出现 斯大林的压力
2、基础性的决定因素。
导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路线发生战略转变的
基础性的决定因素,是毛泽东的国内主要矛 盾理论。
1952年毛泽东盾。 这一基本判断把原来的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 的较长发展再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改为 自新中国成立之日起,即是向社会主义过渡 之开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去新时代教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去新时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和内容。
2.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3.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我们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和内容。
三、教学方法:
1.讲授。
2.讨论。
四、教学内容与时长:
重点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20分钟)
1.理论内涵。
2.基本特点。
3.历史使命。
重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和内容(40分钟)
1.新时代的背景和内涵。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评估:
1.学生可以熟练解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2.学生能够清晰地陈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和内容。
3.学生能够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4.学生能够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我们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资料]新编中国现代史及世界现代史大事年表
2.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一)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6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建国后的头三年,肃清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建立了各地各级的人民政府,没收了官僚资本企业并把它们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统一了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稳定了物价,完成了新解放区土地制度的改革,镇压了反革命,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开展了打退资产阶级进攻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对旧中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进行了很有成效的改造。
在胜利完成繁重的社会改革任务和进行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的同时,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全国工农业生产1952年底已经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
政治:1.追歼残敌,剿匪作战,和平解放西藏,使全国领土基本解放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3.镇压反革命运动4."三反""五反"运动经济: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3.合理调整工商业4.政府领导人民恢复和发展生产5.土地改革(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年)政治:1.中共八大2.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反右倾"斗争经济:1."大跃进"2.人民公社(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导火线走向结束:四五运动奠定群众基础文革期间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损失达5000亿元,但社会还是有缓慢发展“徘徊”:党中央主要领导人继续犯“左”的错误,指导思想没有改变,经济建设急于求成“前进”:教科文事业面貌一新,国民经济较快恢复,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矛盾的焦点集中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出现了很好的革命形势。
同时,这些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制定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斗争策略,形成了成熟的革命主观条件。
通过武装斗争,经济落后的国家率先夺取国家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是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产物。
经济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特殊表现。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先进的生产关系不可能建立在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上,但是由于广泛的国家交往,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也可以产生类似于经济发达国家的社会矛盾。
在生产关系不变更,社会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特殊条件下,生产关系的变更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方面。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正是这一历史状况的反映。
“早产论”的观点是错误的,就在于它不懂得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1. 竖盘指标差:由于竖盘水准管或垂直补偿器未安装到正确的位置,使竖盘读数的指标线与铅垂线有一个微笑的角度差x,称为竖盘指标差。
(P76)2. 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都不相同,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P137)3. 控制测量:在一定区域内,为地形测图和工程测量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作.(P160)5. 比例尺精度: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
(人的肉眼能分辨的最小距离为0.1mm)比例尺越大,比例尺精度就越高。
(P229)6. 大地水准面:设想全球海洋水面平静下来,形成“平均海水面”,并穿过陆地包围整个地球,形成一个闭合曲面。
将此曲面定义为“大地水准面”。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课件)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1)
02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知识梳理
1.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之里输间入的标矛题 盾。
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还可以设置合适的文字格式,调整文字文本的行间距。 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
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还可以设置合适的文字格式,调整文字文本的行间距。 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
知识梳理
1.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2)奋斗目标角度:
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这里全输面入标建题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还可以设置合适的文字格式,调整文字文本的行间距。 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
的全面发展、社会全点面击这进里,步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 (2)针对“不变”的角度解决: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
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知识梳理
4.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如何解决?
党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
核心 素 养
政治认同: 理解新时代的内涵和进入新时代重大意义,自觉坚持党 的正确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 能够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理解我国社会主 要矛盾的变化,树立科学精神。
01 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意义
山东管理学院自荐考试试题as she
山东管理学院自荐考试试题as she1、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 )[单选题] *A.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B.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正确答案)D.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确立2、6.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提高,出现了私有制,以下属于原始社会私有制的是(? )[单选题] *A.生产工具、人B.土地、牲畜(正确答案)C.土地、人D.牲畜、人3、26.对生产关系起决定作用的是()[单选题] *A.生产力(正确答案)B.科学技术C.生产关系D.人口因素4、98. 农村实行的“一事一议”制度是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形式之一。
*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单选题]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正确答案)B.奴隶主和奴隶的矛盾C.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D.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6、6. 对市场主体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做好服务,属于我国政府的()。
* [单选题] *A、政治职能B、经济职能(正确答案)C、文化职能D、公共服务职能7、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单选题]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8、29. 湖南省委决定举行一次献计献策活动,同时还刊登了参与方式。
15岁的中学生姚超博写下了2000余字的文章,整理出20条建议。
特别是关于农村的教育问题,更是详细提出了解决方案。
由于叙述有理有据,这些建议得到了省领导的重视。
姚超博的举动告诉我们()。
* [单选题] *A、应该积极地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正确答案)B、应该积极参与经济生活C、应该积极参与生产经营活动D、应该积极参与社团活动9、65. 自主安排和管理本地经济建设事业,管理地方财政。
历史高一必修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像社会主义的过度笔记文档
历史高一必修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像社会主义的过度笔记文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的开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的新纪元,走上了实现祖国大同的伟大历程。
党的十六大全面实施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变革进步,不断向着以民主为基础、更加和谐宜人的社会主义民主文明社会迈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首先要感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社会改革者们,他们奋不顾身,积极推进社会义务化,促成了土地改革和农业革命,使中国农民在收入方面有了极大地发展;他们也大力推行社会主义观念,推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了中国今天能够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
社会主义的过渡期间,党和政府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制定了一系列科学的计划。
这种计划有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多种,主要用来解决改革后的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问题。
为了贯彻落实这些改革计划,政府实施了改革与结构调整、竞争政策、科技进步以及产权制度等政策,以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秩序的改革和发展。
此外,中国社会主义主要靠汇聚人民的发力,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提出“拓宽社会参与公共事务的渠道,发挥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
根据这一要求,政府实行了较大的政策宽松,广泛鼓励的民间组织的参与,推动企业和居民参与公共服务,以增强公共服务的效率,改善社会发展状况。
今天,中国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为社会主义新时代领袖。
然而,当前社会主义还处在完善、发展及转型和升级的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只有不断地推进全面改革一体化,制定全面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共同体的内在力量,才能实现中国的繁荣昌盛。
进入社会主义
按照自愿的原则,把个体农民组织起来, 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上海一家绸布商店庆祝公私合 营
公私合营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的建立, 标志着---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意 义
1.我国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于 A.1952年底 B.1954 C.1955年底 D.1956年底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 造是通过( ) A、没收的方式 B、合作化的方式 C、公私合营的方式 D、无偿兼并的方式
3.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是指 A.1949年至1953年 B.1950年至1954年 C.1952年至1956年 D.1953年至1957年 4.下列建设成就,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是 A.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B.南京长江大桥建成 C.成昆铁路通车 D.湘黔铁路通车
“一五”计划
1953年解放牌汽车 Nhomakorabea喷气式飞机
青藏公路
武汉长江大桥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一五计划” (1953---1957年)
工业: 交 通 运 输 业 鞍钢、第一辆国产汽车、第一批喷气飞机 铁路:鹰厦铁路、宝成铁路 公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 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当时合作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A、(1)(2) B、(3)(4)
C、(1)(2)(3)
D、(2)(3)(4)
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
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
社会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社会主义革命亦称“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
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彻底的革命。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具有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特征。
政治上反动残余势力被彻底消灭,新生的人民政权日益巩固;经济上由国营经济领导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社会主义成分不断取得胜利,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期阶段。
十月革命之所以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毛泽东在1949年写了一段这样的论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
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
4、十月革命也结束了资本主义独占天下的局面,并为之后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入社会主义
〇上述两幅图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
邯郸农民积极报名入社
〇通过上述两幅图并结合P14页内容, 思考开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形 式和目的是什么?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似,主要采取 合作社的方法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到1956年底, 90%以上的个体农户和手工业者参加了 合作社。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 改造结果:个体所有制(私有制)→集 体所有制(公有制)
交通运输业的成就
宝成铁路建成通车
武 汉 长 江 大 桥 建 成 通 车
成渝铁路全线通车
工业的成就
第一汽车厂生产的第一批 解放牌汽车
我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农业商业和科学文化方面
“一五”计划
时间:1953年 —— 1957年
结果:提前超额完成
意义: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
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
A、(1)(2)
C、(1)(2)(3)
B、(3)(4)
D、(2)(3)(4)
工业化的开始- “一五”计划(1953-1957)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时,有人对中国的经济做 了这样形象的比喻:工业是王二麻子,商业是 林家铺子,交通运输业是骆驼祥子。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说过这样一 段话: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 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 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 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社 会 主 义 的 改 造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生产合作社 的成立 手工业生产合 作社的成立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
公私合营
社 会 主 义 改 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个பைடு நூலகம்私有制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 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返回
5、20世纪50年代,一批侨居海外的科学家毅然舍弃优越的物质 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怀抱。下面哪一位就是其中的杰出 代表( ) A、孟泰 B、雷锋 C、钱学森 D、荣毅仁 (
6、1957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说明 (1)“一五”期间我国粮食生产增长 (2) “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建设成就巨大 (3)当时合作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一绸布店庆祝公私合营
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 社会主义改造的一种形式。是指企业的生产资料 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 率领取定息。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 收归国有。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956年
〇猜猜看,图片中的事件可能发生在哪一年? 〇想想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应该在哪一 年?为什么?
课堂练习
1.我国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于 A.1952年底 B.1954年初 C.1955年底 D.1956年底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是通过( ) A、没收的方式 B、合作化的方式 C、公私合营的方式 D、无偿兼并的方式
下一页
课堂练习
3.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是指 A.1949年至1953年B.1950年至1954年 C.1952年至1956年D.1953年至1957年 4.下列建设成就,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是 A.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B.南京长江大桥建成 C.成昆铁路通车 D.湘黔铁路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