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审计运行制度体系_监管体系建设研究
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问题的研究
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问题的研究【摘要】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是保障企业管理有效性和规范运作的重要环节。
本文从内部控制建设的定义与特点、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加强途径以及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等方面展开研究。
通过对内部控制建设的梳理和分析,探讨了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加强建设的必要性。
未来的研究应着重探讨内部控制建设对企业治理结构和经营绩效的影响,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管理控制机制。
通过本文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企业管理者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因素,重要性,途径,管理,发展,必要性,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问题的研究是当前企业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内部控制建设的完善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许多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管理层渎职、内部人员行为不端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不得不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研究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定义与特点、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以及加强措施,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本研究旨在探讨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具有较高的内部控制水平可以有效地规避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保护企业内部资源免受滥用和浪费。
这对于确保企业正常经营和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还可以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提供有力保障。
国有企业内控制度体系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因素,从实际情况着手合理划分,确保不同岗位可以承担不同的责任,履行不同的工作义务,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
通过优化组织结构,进而在工作中形成相互监督管理的局面,部门之间互相制约,共同朝着一个目标前进。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若图书馆领导层能够以身作则,能够意识到内控工作的价值,以及重视程度较高,能动态化地制定相关制度,如此往往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所以,图书馆在实际运营时,可以采用上行下效的方式,不仅要从纵向实现环环相扣,还要尽可能地实现横向拓展,保障内部控制工作的覆盖面,推动各项内控活动的有序进行。
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不定期地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监管,及时查找其中存在的纰漏,指出并要求对应工作人员立即整改,审核合格之后方可进入下一步工作流程。
(三)发挥信息技术应用优势首先,财务部门应搭建专门的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并设立不同的数据库,购买兼容性较高的软件,优化内部控制系统程序,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
各项数据及时上传到该信息化平台中,规范相关格式内容,减少人才操作造成的误差。
其次,为了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安全性,不同的财务人员在登录该系统时需要设置独立的密码,且不得随意告知他人,确保财务人员进入管理平台的权限设置合理。
在该平台中,财务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执行工作,信息平台管理工作指定专人负责,进而保障平台信息传递的安全性。
再次,在该平台中综合应用各类技术,如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扬长避短、相辅相成。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挖掘数据背后蕴含的价值,辅助财务人员把握数据变化规律,进而提高数据的应用率。
最后,在图书馆内加大宣传力度,要求各个部门及时将对应的工作内容上传到平台中,由财务人员进行专门的汇合整理,加强信息之间的沟通交流,避免出现信息孤岛以及信息传输滞后的情况。
图书馆还可以和其他单位合作,打造区域集成化的平台网络管理系统,从而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为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图书馆固定资产包含了馆藏资料、设备仪器等,针对图书馆涉及的固定资产,财务人员需要全方位地了解,并结合现实发展需求,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进而实现固定资产的标准化管理目标。
论述如何加强内部控制监督体系建设
论述如何加强内部控制监督体系建设论述如何加强内部控制监督体系建设一、总体安排1、加强内部控制的目的;2、加强内部控制的思路;3、加强内部控制的步骤;4、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体系建设。
二、正文1、加强内部控制的目的内部控制是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促使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防止和纠正企业行为中可能发生的内外部问题,以及降低财务报告信息的误导程度。
加强内部控制,以保护企业的财务和经营过程,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内部控制的思路(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清楚及时地掌握最新内部控制文件并完全实施,明确内部控制的宗旨、原则、组织机构、职责分配、实施程序等。
(2)强化内部控制的管理: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强调责任、程序、财务报告等,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程序:对于重要部门和重大事项,要制定不同的内部控制程序,建立严格的签字流程,检查审核机制以及权责分明的制度体系。
3、加强内部控制的步骤(1)设计正确的内部控制系统:要正确理解内部控制的宗旨,在反复审视和咨询的基础上,配合实际情况,构建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明晰部门职责,明确权限,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审核机制。
(2)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制定实施内部控制的标准及程序,明确监管部门及其职责;建立稽核机构及其稽核程序,建立报表分发机制;推行变更管理,并以发行管理制度和报表管理制度等机制,使内部控制系统更加有效。
(3)强化内部控制实施:对部门主管和员工采取有力的检查机制,建立持续审计机制,加强现场检查,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
4、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体系建设(1)组织结构建设:建立内部审计部门,明确审计职责;建立内部控制管理组织体系,定期培训员工,提高员工内部控制能力;建立内部控制审计机制,明确报表评审和签发程序,提高报表完整性;建立内部控制执行机制,建立稽核机构。
(2)政策体系建设:制定内部控制标准、实施程序和指导性文件;建立内部控制职责分解表和内部控制影响评价报告,并及时更新;强化内部控制内控程序的执行和监控,督促内部控制的严格执行。
健全完善内控机制构筑监督防控体系
健全完善内控机制构筑监督防控体系强化内部管理,健全内控机制,用制度来保证,通过监督来落实,是促进企业管理规范化,保证企业持续稳步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控机制,从源头抓好关键重要环节的控制完善企业内控机制,重点是抓好企业运营重要部位和关键环节的控制。
把与生产经营关联度紧密的权力运行、管理人财物、容易或可能出现问题的部位作为重要控制点,对履行项目、人事、资金、采购、基建、资产管理职能的部门,科学设定职责,合理界定职权,严格办事程序、落实内控制度,完善内部权力约束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教育管理、考核监督制度。
严格按规定的条件、程序选拔任用、考核管理干部,落实民主推荐、差额考察、任前公示、任职试用期等干部人事改革制度,做到制度、办法、程序、标准、任职等事项公开,严把用人入口关;改进干部管理方式,实行干部聘任制,逐步推行公开招聘制和任期制;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干部实绩考评标准,把干部的责、权、利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加大重要岗位干部轮岗交流的力度,增强干部的责任感,调动干部的积极性。
二是健全完善投资项目管理制度。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完善项目安排、资金使用、设计评审、质量监控等环节的规章制度和项目管理办法,明确职权范围,规范操作程序。
重大项目的立项论证、关键技术的方案确定,要广泛讨论,对立项的必要性、科学性进行审查把关,对实施过程进行跟踪检查。
严格执行招投标管理规定,建设工程、重大投资等项目,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协议招标、谈判定标等方式来确定,大型基建项目引入中介机构,通过有形市场公开招标,并进行工程监理和资金审计。
实行项目合同法人资格委托代理制度、重大合同评审会签制度,进一步加大合同的管理力度。
三是加强对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面对建设工程项目问题多发领域,从制度上规范,从过程上防范,加强基建工程项目管理和审计,从项目的启动投入到竣工决算,进行全程跟踪审计监督,使“建设工程预算不经审计不签合同、工程决算不经审计不进行结算”成为制度,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工程成本,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10.19•【文号】国资发监督规〔2019〕101号•【施行日期】2019.10.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综合规定正文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资发监督规〔2019〕101号各中央企业:《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国资委第14次委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资委2019年10月19日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以下简称内控)体系对中央企业强基固本作用,进一步提升中央企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建立健全内控体系,进一步提升管控效能(一)优化内控体系。
建立健全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合规管理监督为重点,严格、规范、全面、有效的内控体系。
进一步树立和强化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内控理念,通过“强监管、严问责”和加强信息化管理,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将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要求嵌入业务流程,促使企业依法合规开展各项经营活动,实现“强内控、防风险、促合规”的管控目标,形成全面、全员、全过程、全体系的风险防控机制,切实全面提升内控体系有效性,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集团管控。
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管控体制机制,中央企业主要领导人员是内控体系监管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覆盖各业务领域、部门、岗位,涵盖各级子企业全面有效的内控体系。
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建设
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建设
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建设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现可以提高企业的内部监管、风险控制等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
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
首先,应该明确制定内部审计制度的目的和任务,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
其次,需要制定合理的内部
审计流程和方法,并制定相应的审计程序,保证内部审计的严密性和有效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和提高,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建设还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和风险情况,制定相应的内部审计方案,以便更好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同时,也需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不断改进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体系建设的方法和手段,以确保内部审计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总之,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建设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必要手段,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
实力。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一、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概念与重要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提高经营效率,以及遵守法规要求而制定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程序。
其目标是确保企业行为的合法合规,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保障企业运营的安全和稳定。
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内部控制制度通过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防止内部或外部的非法行为对企业资产造成损失。
2. 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同时也符合法规要求。
3. 提高经营效率: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帮助企业优化流程,减少浪费,提高经营效率。
4. 确保合规经营: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企业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自身的规章制度,保障企业的合规经营。
二、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1. 组织架构与权责分配企业应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权责分配机制。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防止权力滥用。
2. 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企业应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包括财务报告编制、审批、审计等环节。
应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 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员工招聘、培训、考核、激励等环节。
应注重员工素质的提升和潜能的发挥,同时也要防范人力资源风险。
4.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企业应建立规范的采购和供应链管理制度,包括供应商选择、订单处理、物流配送等环节。
应确保供应链的高效运作,降低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
5. 销售与客户关系管理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销售和客户关系管理制度,包括客户信息管理、销售策略制定、收款与信用管理等环节。
应注重客户满意度提升和收款风险的控制。
6. 信息技术管理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管理制度,包括信息系统安全、数据保护、网络通信等环节。
应确保信息技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防止信息泄露和系统故障。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此,必须加强与各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从而达到对内部审计风险的全面控制。
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开展定期的审计沟通交流,以获得对各部门的最新情况和经营准则的全面、详尽的了解,并制定出内部审计的重点。
同时要将所取得的审计工作的成果和经验,及时与各科室共享,提高各科室的风险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内审的意义价值,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内部审计工作中来。
此外,在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中,必须要有与外部监管者的密切合作,以了解医院的缺陷和绩效,找到管理的方向和重点的同时,要加强外部沟通,及时获取相应的政策法规调整,以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减少内部审计的风险。
(三)加强监督考核,规范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一是要对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在审计全过程中,内部审计主管要加强对内审工作的监督与指导。
在预审准备阶段,由内审组长根据项目的难度及专业要求,指定一名内审人员,以确保审核组具备审计工作的能力。
审计人员要深入地调查被审计部门,充分掌握其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审计方案和审计重点。
同时,根据规章制度和实践经验,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审计方案和审计流程的要求进行审计,在审计报告阶段,审计证据和审计结果相互呼应,按照审计规范模式进行编排,报告格式内容合规,对于企业合理化建议要积极采纳。
二是要坚持实行多层次的审核。
公立医院应当实行严格的审核制度,坚持科室领导与主任的多层审核,同时,还可以积极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和社会专家进行三级审核,确保审核的质量,减少审计风险,可以视实际情况,指定具有一定资历的外部人员担任二级审核,避免单一审核多项所造成的危险。
三是加强对审计工作的评价,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问责。
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每个审计员的职责进行清晰的界定。
根据项目组、项目组组长、内审组长的职责,对审计质量责任进行划分,对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能力和方法进行评估。
对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问责,以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整改流程如图2所示。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中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预防与发现错误、提高效率与效益,确保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的一种管理机制。
在企业管理中,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展开讨论,从制度设计、风险评估、执行监督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是建设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通过明确制度体系、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组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风险的控制。
1.制度体系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目标是规范组织的各项业务活动,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制度体系应包括财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每一项制度都应具备完整的流程和操作规范,使员工在执行各项工作时能够依据制度操作。
2.明确岗位职责各级岗位的职责明确化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重要环节。
通过明确各岗位的职责范围,确保每个岗位在工作中有明确的权限和责任。
同时,制度中还需阐明岗位间的协作关系,确保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3.流程设计与优化流程的设计和优化是提升内部控制效能的关键。
在制度设计中,应根据组织需求和业务特点,明确各项工作流程。
同时,通过不断优化流程,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可能存在的风险。
二、风险评估与监控风险评估与监控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核心环节。
仅有制度的设计还不足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运作,还需要对风险进行评估,并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
1.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组织内外部环境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与分析。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确定出组织面临的主要风险,科学地选择和确定控制措施,并合理配置资源。
风险评估可以采用SWOT分析、风险矩阵等方法,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和完善提供重要参考。
2.内部控制监控内部控制的监控是确保制度有效执行和运行的核心环节。
内控监控涵盖了制度执行情况的跟踪、业务流程的检查、风险的评估等。
通过建立内部审计部门或委派专门的监控人员,实时地进行内部控制的监控与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审计监督合力体系的构建
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审计监督合力体系的构建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当前我国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种构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三位一体的审计监督合力体系的方法。
该合力体系可以更有效地推动审计工作的开展,保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最大化。
文章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论证了构建审计监督合力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审计监督;合力体系;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引言:审计是政府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地保障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促进公正合理的社会发展。
当前,我国审计监督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如审计范围有限、审计监督手段单一等问题。
因此,探讨如何构建一种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三位一体的审计监督合力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审计监督合力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方面的审计监督合力体系构建,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性:拓宽审计监督范围。
当前,我国审计监督的范围仍存在局限性,仅覆盖了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的财务收支情况,并未对企业和其他组织的财务运作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
通过建立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位一体的审计监督合力体系,可以将审计监督的范围拓宽至更多领域。
加强审计监督力度。
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方面的审计监督合力体系可以互相协调、配合,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合力,加大对相关单位的审计监督力度,避免出现监督漏洞。
提高审计监督效果。
在实施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位一体的审计监督合力体系后,审计监督的效果将更加显著,有效避免财务违规行为和贪污腐败问题,保障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最大化。
增强审计监督的透明度和权威性。
社会审计可以借助公众参与,增加审计监督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位一体的审计监督合力体系构建将有助于提高审计监督的权威性,为预防和打击贪污腐败问题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随着国有体制的深化改革,国有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具有历史代表性的重要转折时刻,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无法预知的风险伴随而来。
作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在管理任务、方法、观念上,也需要随之转变,既要保留原有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精粹,又要根据新的管理体制与经济布局,进一步加以调整与革新,以适应未来的经营管理需要。
一、内部控制体系的概述内控控制体系,是指企业为了实际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而建立的一套内部管理系统。
目前,一些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知缺乏全面性,简单地认为,这只是一项对财务收支方面的资金管理工作,导致内控作用范围受限。
实际上,内控所涵盖的经济活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预算业务、收支业务、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工程项目建设、合同管理等。
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始于治理结构的构建,再根据各项业务进行风险要点评估,确立相应的管控措施,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流程,对业务活动实施控制,最后进行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
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一)公司治理结构的构建与完善从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来看,每一次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的演进,无不体现了公司治理问题对内部控制的推动和要求。
公司治理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权利的分配和制衡问题。
然而,在传统国有企业向现代化企业制过渡时期,部分企业尚未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权责不清、约束不够、缺乏制衡等问题较为普遍。
如何优化内控治理体系,形成决策、执行、监管三权分立的组织结构,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工作实践中,公司章程在企业治理中发挥了坚实的基础作用。
在制定章程条款中,应详细列明党组织、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权力及职责,并严格按照章程执行。
1.党组织在公司发挥领导和政治核心作用。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要明确党组织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
加强制度,完善内控体系建设
加强制度,完善内控体系建设
加强制度和完善内控体系建设是企业提高管理效能和风险控制能力的重要举措。
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企业应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规范各项业务流程,确保各项管理活动按照规定进行。
制度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企业运营环境和发展需求。
2. 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内部监督等方面的规定,严格执行各项内部控制要求。
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提高效率和准确度。
3. 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等环节,确保风险能够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应对。
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前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减少损失。
4. 设立独立审计机构:企业可以考虑成立内部审计部门或委托独立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以确保内控体系的有效运作。
审计可以检查企业的财务状况、业务流程是否合规,并提出改进意见。
5. 建立监督机制:企业应设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包括监事会、董事会等,监督企业管理层的运作和决策。
监督机制的建立可以帮助企业及时纠正错误和问题,保护股东及利益相关方的权
益。
通过加强制度和完善内控体系的建设,企业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效能和风险控制能力,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长久存续。
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及监督机制
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及监督机制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及监督机制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旨在确保企业运营的合规性、效率性和可持续性,以及保护企业利益。
本文将探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重要性、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以及监督机制的作用和层次。
一、内部审计制度的重要性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以下重要性:1. 保护企业利益:内部审计制度有助于及时发现并防范内部失误、舞弊和腐败行为,保护企业的利益。
2. 提高运营效率:通过对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审计,可以发现和纠正不规范和低效的操作,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3. 促进合规管理:内部审计制度有助于确保企业在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各方面的合规性,降低企业面临的法律及监管风险。
4. 优化决策支持:通过审计发现问题,为企业提供合理的建议和决策支持,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二、内部审计制度的基本原则内部审计制度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独立性:内部审计应独立于被审计对象,并有权利和义务行使独立判断。
2. 客观性:内部审计应客观、公正地开展审计工作,不受外界干扰或压力。
3. 保密性:内部审计人员应保持审计资料和信息的机密性,确保数据安全。
4. 全面性:内部审计应对企业各个环节和部门进行全面审查,确保审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5.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关注企业的风险管理,重点审查潜在风险和可疑活动。
三、内部审计制度的运行机制内部审计制度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内部审计计划:根据企业的风险状况和需要,制定年度内部审计计划,并确保计划的执行和落实。
2. 审计程序:根据内部审计的目标和范围,开展审计工作,包括收集资料、分析数据、核查内部控制等。
3. 审计报告:内部审计人员应及时撰写审计报告,总结审计发现、提出问题和建议,并将报告提交给企业高层管理者。
4. 审计跟踪:对审计报告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跟踪和落实,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和改进。
5. 审计整改: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企业应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计划,并督促各部门执行。
制度流程优化和风控、内控、合规三个体系建设方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制度流程优化和风控、内控、合规三个体系建设方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为了保持持续发展和有效运营,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流程优化和风控、内控、合规三个体系。
这些体系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规范运作、减少经营风险,还能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制度流程优化旨在通过合理、高效地设计和优化各项制度和流程,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通过建立透明、规范、合理的制度流程,企业可以有效地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并进一步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风控体系建设是为了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风险。
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的核心,有效的风控体系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防范潜在危机,并保障企业持续稳定的运营。
通过风控体系的建设,企业可以明确风险管理责任、建立风险评估和监测机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方案,以及建立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
内控体系建设是为了确保企业内部运作合规、健康、透明。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有效的内控体系可以帮助企业科学决策、规范运作,防范欺诈和损失,并增强企业对内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通过内控体系的建设,企业可以规范各项业务流程、明确职责权限、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提高企业管理效能和运营稳定性。
合规体系建设是为了确保企业遵循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以及维护企业声誉和社会责任。
合规管理是企业经营的基本要求,建立健全的合规体系可以帮助企业规避法律风险,维护企业形象,增强合作伙伴和投资者的信任。
通过合规体系的建设,企业可以确立合规责任、建立合规审计和监测机制,制定合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推动企业合规文化的建设。
本文将分别对制度流程优化和风控、内控、合规三个体系的建设进行深入探讨,以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运营效率、管理水平和经营风险防控能力。
通过改进制度流程和建立完善的体系,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变化、抓住机遇,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本文的章节划分和各章节的内容概要,可以参考如下写法:"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引言、正文和结论。
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企业内部管理结构、风险控制、合规监管等多个领域,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经营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意义、核心要素、建设路径和建设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企业内控管理的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意义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是企业管理中的基础性工作,它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风险防控起着决定性作用。
具体来说,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控制:建立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体系有助于企业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类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从而提高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
2. 资源优化:通过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企业可以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3. 企业治理: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体系有助于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强化企业的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4. 合规监管:建立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体系有助于企业遵守法律法规,规范经营行为,有效防范合规风险,确保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5. 信息披露: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体系有助于提高企业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准确性,提升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关乎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二、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核心要素要实现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目标,需要充分考虑以下核心要素:1. 内控目标:明确企业内控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确立风险防控、资源优化、合规经营等方面的内控目标,为内控管理制度的建设提供明确的指导。
2. 内控结构:建立健全的内控管理组织结构,明确各级内控管理责任,划分内控职能和权限,确保内控责任清晰、权责一致。
3. 内控流程:建立规范的内控流程和操作规程,包括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披露、内部审计等方面的流程,确保内控管理的有效运转。
内部审计部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管理规章制度
内部审计部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管理规章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企业规模和业务范围的扩大,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变得日益重要。
内部审计部在企业中扮演着确保内部控制有效性和监督管理的角色。
为了规范内部审计部的工作,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管理规章制度成为必要。
二、目的和范围1. 目的:编制该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内部审计部的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利益。
2. 范围:该规章制度适用于企业内的内部审计部门,包括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和工作内容。
三、内部控制要求1. 内部控制目标:确保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保护企业财产和利益的安全。
2. 内部控制要素:a) 控制环境:包括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道德风险意识和企业文化等。
b) 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c) 信息与沟通:确保内外部信息的畅通和准确传递。
d) 监督活动:对内部控制的执行和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
e) 信息与通信技术:维护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和有效性。
3. 内部控制措施:a) 审计流程:明确内部审计的流程和程序,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b) 风险管理: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做好风险监测和控制工作。
c) 资产管理: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d) 信息安全:确保企业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e) 外部合作:与外部审计机构和相关监管机构进行合作,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四、审计监督管理要求1. 审计计划和执行: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根据计划进行审计工作,确保对企业各项业务的全面监督。
2. 内部审计报告:及时编制审计报告,明确问题和风险,并提出改进建议。
3. 审计结果跟踪: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跟踪,确保及时整改。
4. 独立性和保密性: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应独立于被审计部门,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保密性。
五、违规处理和责任追究对于内部审计部门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追责。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构建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构建摘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从内部控制的含义和作用入手,分析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构成要素和目标,通过案例剖析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包括明确职责、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内部合规监督和强化信息披露等方面。
最后,针对当前国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内部控制、控制制度体系、企业风险管理、内部合规监督正文:一、引言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通过建立制度、程序和措施等一系列手段,以达到保护企业利益、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构建。
二、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构成要素和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包括管理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和通信、监督检查等五个要素。
其中,管理环境是先决条件,用于确保其他要素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风险评估用于确定企业的风险类型和程度,以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控制措施包括行为控制、物品控制、会计控制等,是保障企业财务稳定的重要手段;信息和通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核心,用于建立信息流和监控体系;监督检查用于检查和审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目标是保护企业资产、促进经营效益、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合规性、加强内部治理和合规监督、营造诚信经营的企业文化等。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虽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不完善、职责不明确、缺乏风险管理机制、信息披露缺失等问题,给企业带来了经营风险和信誉风险。
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为了解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建立健全内控监管防控机制
建立健全内控监管防控机制
建立健全内控监管防控机制,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提高管理效率,防范经营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应依据企业经营规模和管理水平,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制度规范、管理流程、审批程序等,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各项行为,防范内部管理漏洞。
二、制订标准化程序
企业应制定标准化程序,包括岗位责任制、审批流程、风险控制措施等。
通过标准化程序的实施,能够降低人为因素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减少管理漏洞,提高管理效率。
三、加强内部审计
企业应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对内部管理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内部审计能够帮助企业发现管理漏洞、提高管理效率,增强防范经营风险的能力。
四、加强风险管理
企业应加强风险管理,对潜在的经营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这包括监管政策、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企业应制订防范措施,提高应对能力。
五、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企业应注重信息安全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包括建立信息安全制度,采用可靠的信息系统,实行权限管理和数据备份等,确保企业信息安全。
以上是建立健全内控监管防控机制的相关措施,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执行,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和防范经营风险的能力。
完善财会监督体系
完善财会监督体系的路径与实践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财会监督体系对于维护企业的经济秩序、保障资金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如何完善财会监督体系展开讨论,主要从内部控制、外部审计、人员素质、信息化、法律法规、监管机构职责、主体责任和财会报告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完善财会监督体系的基础。
企业应通过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规范财务行为,确保各项财务活动的合法合规。
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定期对财务数据进行核查,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二、强化外部审计监督外部审计机构在财会监督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企业应定期进行外部审计,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通过外部审计的监督,企业可以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整个财会监督体系的运行效果。
三、提升财会人员素质财会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财会监督体系的有效性。
企业应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同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财会人员积极参与到监督工作中来,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推进财会信息化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财会监督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建立财务管理系统,实现财务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实时监控,减少人为干预和操作失误。
同时,信息化还可以加强信息的透明度和共享性,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五、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法律法规是财会监督体系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审计机构和监管机构等各方的职责和义务。
同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
企业也应积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各项财务活动的合法合规。
六、强化监管机构职责监管机构在财会监督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政府应加强对企业、审计机构和金融机构等的监管力度,确保其履行相应的职责。
同时,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度,防止利益输送和权力寻租等行为的发生。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关键探讨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关键探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体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是指企业为了实现业务目标、维护企业利益和合规要求,而建立的一套包括组织结构、政策制度、流程规范以及内外部监控等措施的体系。
本文将探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关键因素。
一、明确目标与责任一项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在于明确的目标设定与责任分配。
企业应该清晰地定义其经营目标,并将其传达给所有企业成员。
同时,企业需要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责,以确保责任被合理地分配。
只有通过明确的目标和责任分配,企业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策略规划与验证企业需要制定全面的策略规划,以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方向。
策略规划需要包含风险评估、管控目标的设定、控制措施的制定以及绩效评估等方面。
企业还需要通过验证和监控来检验策略的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策略规划与验证是确保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持续发展和适应变化的基础。
三、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的关键是职责和权限的明确分工,以确保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与企业的内控要求相匹配。
此外,企业还需要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协作机制,以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发挥。
一个强大而健全的组织结构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核心。
四、制定完善的制度和流程制度和流程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需要制定全面且可操作的制度和流程,明确各项业务活动的规范和要求。
这包括采购制度、销售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等。
制度和流程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
只有制度和流程的完善,才能确保内部控制的规范实施。
五、内外部监控的建立内外部监控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支撑。
企业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内部监控机制,包括内部审计、风险监控和合规评估等。
此外,企业还需要与外部监管机构建立沟通与合作机制,以接受和配合外部监管的审查和监督。
内外部监控的建立和配合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部门规章层面
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 准。内部控制审计运行制度体系应由法
部门规章层面是监管部门根据内部控
2012 年 1 月 1 日起扩大到在上海、深圳证 律、部门规章、行业自律法规三个层次的 制审计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规章。我国自
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并择机拓展到 制度构成。
2001年以来各部门陆续颁布了有关内部控
财经视线 Finance Economy
(一)法律层面
内部控制审计运行
法律层面主要是为会计师事务所进行 内部控制审计业务起到指导性作用。从表 1 可知,目前我国法律层次制度没有明确 要求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各项法律
制度体系、监管体系建设研究
只有部分内容涉及到内部控制要素,对企 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的要求更少。比如: 《会计法》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
内部控制审计运行监管体系 建设
企业内部控制情况关系着企业的经营 和发展的各个方面,企业内部控制作为内 部控制审计的审计对象,影响会计师事务 所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审计质量。因此,监 管部门为了确保内部控制审计效率效果, 应按照内部控制审计运行的制度体系建立 完善的监管体系,有必要对内部控制和内 部控制审计一并监管,发挥监管效用,树 立监管权威性,提高管理水平(见图 2)。
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仅仅体现了
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公司法》中通过完
■ 王翠琳 苏 健(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兰州 730050)
善公司治理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内部控
◆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制环境,公司治理体现为内部控制的基础
与依据;《证券法》规定“公司公开发行新
注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并希望能获得更加 计工作,从而提高内部控制审计质量。
基本法律中,即要求所有的公司建立健全
可靠的信息进行决策。由此,与财务报表 审计并行的内部控制审计就成为一项新的 审计业务。2010 年 4 月 26 日,我国财政部
内部控制审计运行的制度体 系建设
内部控制,并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披露及 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而《证券法》、 《会计法》、《审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
《审计法》规定对于“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 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 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其内部审计 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 督”;《注册会计师法》是注册会计师和会 计师事务所的执业法规,但并没有关于内 部控制审计的相关规定。 所以,我国应尽快修订和完善法律层 面关于加强国家对内部控制及其审计方面 的立法。关于法律层面的建设问题有一定 的研究,如黄新銮、梁步腾等学者 2008 年 曾提出建立以《公司法》为主导,以《证券 法》、《会计法》和《审计法》等为支撑的内 部控制法律体系,本文在此基础上对以上
随着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关于加强 运行和外部监督、修正两方面来完善内部 各法律之间进行协调安排。由于公司制是
管理水平、减少舞弊和提升业绩等方面不 控制,使它发挥最大效用;同时促使注册 现代企业制度的代表,所以应将关于内部
断地发挥积极作用,信息使用者也更加关 会计师更好地认识、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审 控制相关法律的规定反映在《公司法》这个
会同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
内部 控 制 审计的制度体系建设能够 应分别从上市公司角度、企业财务控制、内
套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该配套指引 加强内部控制发挥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部审计、外部审计,从内到外来进一步加
连同 2008 年 5 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 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外部监督,为监管部 强和完善内部控制的相关法律,同时保证
法规名称 内部会计控制 基本规范 关于提高上市 公司质量意见
上市公司监督 管理条例
企业内部控制 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 配套指引
表 2 2001 年以来我国各陆续颁布的关于内部控制及其审计的部门规章
颁布部门 财政部 证监会
国务院法制办
财政部会同证监会、 审计署、国资委、银 监会、保监会等部委 财政部会同证监会、 审计署、国资委、银 监会、保监会等部委
注册会计师法(1994.1.1 起施行)
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
内部监督
会计法(2000.7.1 起施行)
○
√
公司法(2006.1.1 起施行)
√
○
证券法(2006.1.1 起施行)
√
○
审计法(2006.6.1 起施行)
√
注:①内部控制要素按照《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选择;②标识:√——有关法律制定基本符合内部控制要素中的子要素内
制审计相关的制度、规范,但是内部控制 审计发展白热化的程度仅仅是刚刚开始, 政府对于内部控制审计的监管环境的建设 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
内部控制审计运行监管环境是监管部 门在内部控制审计运行制度体系基础上建 立监管体系,以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作为 监管对象,监督管理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 及信息披露和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内部控制 审计业务,并针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情 况,做出相应的处罚。内部控制审计运行 监管环境重点包括运行制度体系以及在此 基础上监管体系的建设。内部控制审计运 行监管环境的建设有助于企业从内部设计、
量控制责任。但是,目前我国仍然没有具 体的内部控制审计执业准则,仅有 2006 年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第 1211号——关于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 及其重大错报风险》第四章中对内部控制 审计作了有限的规范,且主要针对的是财 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
从我国行业自律法规来看,应进一步 结合《规范》和《指引》加快对内部控制审 计准则的制定,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 法规的建设。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 册会计师应清楚自己的审计责任和可能承 担的法律责任,尽可能保持职业谨慎,严 格按准则要求实施,以收集充分适当的审 计证据,提高审计效率效果。内部控制审 计准则的制定有助于公司管理层和注册会 计师关注内部控制,防止或及时发现导致 财务报告重大错报的重要或重大缺陷,保 证财务报告的编报质量,提高财务信息透 明度,使投资者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共同构建了 门监管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执法依 对内部控制相关法律间的协调,以形成我
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指引》要求 据、为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供执行标 国内部控制监管规范体系(见图 1)。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 2011 年 1 月 1 日 准和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标
(一)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披露的 监管
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披露的监管的 重点是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保证
信息真实披露。首先,合理配置监管资源, 在《规范》出台之前,各个监管部门对企 业内部控制提出要求,造成的重复监管与 监管的权威性削弱并存的局面;虽然《规 范》及《指引》是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 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委联 合发布的,能够改变监管部门“多头监管” 的状况,但是仍然没有明确内部控制具体 的监管部门。
颁布时间 2001.6 2005.10 2007.9
2008.5
关于内部控制及其审计方面的规范 ①单位可以聘请中介机构或相关专业人员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进行评价 ②接受委托的中介机构或相关专业人员应当对委托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中的重大缺陷提出书面报告 ①上市公司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 ②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③通过外部审计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公司的自我评估报告进行核实评价,并披露相关信息 ①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当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自我检查和评财务会计报告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 董事会的自我评估进行评价 ③上市公司应当在年度报告中披露会计师事务所的评价结果 ①执行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 ②并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也鼓励非 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同时,政府监 管部门也将对相关企业执行内部控制规范 体系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以上规范和举措是全面提升上市公司 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 举措,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
表 1 我国现有财经法规关于内部控制要素的规范
法律
内部控制要素 内部环境
涵;○—有关法律制定仅体现内部控制要素的相关理念。
60 商业时代 (原名 《商业经济研究》) 2011 年 13 期
制及其审计方面的规章(见表 2),发现有 以下几个变化:第一,内部控制经历了从 内部会计控制到内部控制的过程 ;第二, 内部控制评价经历了从自愿评价并披露到 强制评价并披露;第三,会计师事务所对 企业内部控制审核先后经历了评价、审计 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
本文认为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 可以分企业自身监管、行业监管和政府监 管三个层面。其中:企业自身监管就是由 企业组织成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委员 会来执行,重点通过“过程控制”、“系统 控制”的方式监管企业内部控制从设计到 运行的合理性、有效性;行业监管应由专 门的行业监管部门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 系框架下组织制定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操作 指引和配套措施,并负责检查、监督执行, 对本行业成功的内部控制经验和做法予以 总结和推广,并对本行业存在的新风险及 需要控制的方面及时提供指导,最终提高 整个行业的内部控制水平;政府监管就是 发挥证监会、交易所外部监管作用,对于 上市公司不按规定披露有关内部控制情 况,包括不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真 实的信息或者隐瞒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 等,通过加大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的力度 来提高违约成本。最后,监管部门还应从 保护投资者的角度出发,保证关于控制评 估及其审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应强制要求 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规定披露内 部控制的具体格式和实质内容,同时明确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强化责任 主体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意识,提高信息 披露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