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架结构八大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架结构八大规律

1、间距相等规律:

横与横:三、日、月、里、国、言、平、音、重、与等

竖与竖:川、洲、市、西、舞、带、删等

撇与撇:杉、衫、彩、形、物、家、象、多等

点与点:江、流、汗、点、杰、羔、恩、志等

2、笔顺规律: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先主体后加点。

3、主笔规律:

独体字与上下结构(包括上中下结构),首先要找出横向的主笔,一般为横、撇、捺、横钩、竖弯钩。其中优先级最高的为:四点底、皿字底、木字底、女字底、立字头等,次之为:人、儿、心等。

例字:丰、合、意、童、热、柴、盖、益、婆、要、兄、志、恩。

4、缩短规律:

玩、此、场、攻、到、乱、取、职等字的偏旁,底部长横要缩短,右边的笔画要齐平。另外,撇捺组合的字做偏旁,当位于左时,撇长而捺化成点:烂、和、料、彩、耕、双、欲、林、欢、从、短。位于右时,撇短捺长:峰、路、政、松、给、体、挤、技。

5、中心线规律:

首点居正:主、宇、市、京、童、庄

中直对正:常、桌、卓、卡、尘、堂

上下结构的字,纵向中心线两边对称。左右结构的字,横向中心线上下对称。6、错位规律:

凡左右结构者,右边部分上面平而下面有向下延伸的笔画则写成左高右低的错位结构。如:抨,秤,秆,柯,河,押,搓,扩等。

如有右耳刀的,一律要错位:却、即、部、都等

如斤在右边的,竖一律要低:斯、析、沂、拆等

7、包围结构组字规律:

左半包时要偏右,右半包时则偏左,上三包围要靠上,左三包围下横长,下三包围包一半,全包围时写中间。

左上包右下:厄、庆、尼、启、左、有、差、病、劣、虎

右上包左下:习、句、戈、武、可、虱、氧、匈、

左下包右上:旭、翘、延、述、尴、尬、超、题、毯、咫

左三包围:区、医、巨、臣

下三包围:画、凶、幽、函

上三包围:同、问、冈、风、月

全包围:国、四、田、回、目

8、章法排列规律:

字间一线,字距相等;繁字应大,简字应小;斜钩写长,长竖突出;开门字大,尾字加重。

写字口诀

总括:上下结构找主笔,左右结构作对比,独体结构如上下,包围结构有诀窍。

找主笔:左边见撇当左舒,右见捺钩宜展放,上下相同上略小,下部放宽要写胖,横若写长撇必短,横若短时撇写长。

做对比:左右有竖右边长,隹字在时单人长,左竖右横竖要低,右竖左横横写高,如右上平下竖者,左高右低要错位。

包围结构:左半包时要偏右,右半包时则偏左,上三包围要靠上,左三包围下横长,下三包围包一半,全包围时写中间。

写字口诀一定要熟记,最好做到烂熟于心!用不了多久,就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的!

汉字书体的演变概述

来源:未知作者:sems发布时间: 2013-05-08 12:13【字号:大中小】点击:

“中国书法,华夏所独。”书法艺术乃国之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门独特的东方艺术。几千年来,中国书法艺术,虽几经递变,但始终以汉字为表现形式,运用简练的点画形态和结构造型,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感情,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我国人民和历代书法家经过长期的书写实践,总结和探索了一整套的汉字书写的技术法则和艺术规律,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珍贵的遗产。

我国书法从创始以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也不断演变与革新,以适应社会实用的需要和艺术欣赏的要求。在书体上,总的说来是由繁入简,使人们用起来更为方便,但从书法技巧来说,却是变化越来越大,风格也日趋多样化,经过几千年的创新与发展,汇成了我国书法艺术的丰富宝藏和优秀传统。

从古以来的书体,大体说来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现在将汉字的书体演变及书法艺术发展情况简要地介绍如下:

一、篆书

篆书包括数种书体。凡甲骨文、钟鼎款识、大篆、石鼓文和小篆均属篆书范畴。

1.甲骨文

甲骨文为我国最早的文字,流行于殷商中后期(大约为公元前14世纪至12

世纪),流风及于西周初年。甲骨文是用青铜刀或碧玉刀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统治者迷信尚神,每临事则占卜以问吉凶,并把占卜的内容和应验的结果都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因此甲骨文又称卜辞。殷商时贞人是社会上最博学的人,他们主持占卜仪式,解释占卜结果,并记录仪式进行及占卜结果等情况。因而,他们便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书法家。据有关资料统计,甲骨文书家达120余人,目前出土的甲骨文约10万片以上。

甲骨文象形、象意的图画性较强,且尚未定型,但从总体看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了从书法的角度看,甲骨文质朴、古雅,很有自己的特色,其结体活泼自由,但也较注意笔画分布的匀称、平衡。通过契刻的刀痕不同,我们还可以体会到当时书家用笔也是有轻有

重,有粗有细,有刚有柔的。其章法布局也较讲究;或疏落错综,或严谨齐整。从其或粗犷遒劲,或纤细缜密,或一丝不苟,或略肆草率的不同风格看,它是在不断的自我演变之中。

甲骨文既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也是我国最早的书法作品。

2.金文

金文亦称钟鼎文或钟鼎款识,指始于商盛于周的浇铸或契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字下凹的为款”,凸出的为“识”。金文由甲骨文演变而来,较之甲骨文它进一步稳定,更趋规范化和符号化,象形的笔意减少了。其结构有疏有密,比甲骨文方正齐整;笔画分布也更讲究均匀对称;在用笔上笔画比甲骨文粗,体势比甲骨文雍容厚重;其章法样式较多,最常见的是有竖行而无横行,很象后世竖成行而横不成列的行草章法。金文因书家不同而风格体魄迥异,有的凝炼厚重,雄奇挺拔,如《大盂鼎》;有的圆润工整、柔和健美,如《墙盘》;有的质朴端庄、遒健舒展,如《毛公鼎》。

在甲骨文的时代结束以后金文盛行的时候,还有一种称之为大篆的文字。大篆即籀文,史传周宣王时太史籀(太史,官名;籀,音zhou,人名)所造,是刻在十个鼓形石墩上的文字,因而叫“石鼓文”,它是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其特点是:笔画浑厚圆转,结构繁复,曲丽而又端凝,茂密奇崛。康有为评日:“石鼓文如金钿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截,自有奇采。”石鼓文辨认也很困难。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实际上是对甲骨文和金文进行较系统的整理。故有人把石骨文、钟鼎文、石鼓文统称为大篆。

3.小篆

小篆是古文字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的官方标准字体。许慎在其《说文解字·叙》中说:李斯等人在秦始皇之命制作这种标准字样时“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这说明小篆完全出自太史籀大篆,只是对其繁缛(ru繁多)

的文字加以省简、改造以便书写罢了。

小篆在古文字中属纯线条化的字体,其笔画无论横竖是粗细均等的线条,且藏头护尾,不露锋芒,圆润中含筋骨。小篆笔画分布十分讲究均匀对称,整体结构环抱紧密,多呈团聚内抱趋势。在小篆中,原来的象形字大都被高度的抽象化,但少数字的图画性仍依稀可见。小篆章法平正划一,每个字大小一样,排列方正,横竖成行,给人以整齐美感。李斯的小篆,瘦硬婉通,后人赞曰:“乍密乍疏,或隐或显,负抱向背钛龀谐耍?纹渌

文房四宝简介

来源:未知作者:sems发布时间: 2013-05-08 12:23【字号:大中小】点击:

笔、墨、纸、砚是我国传统的书法工具。历史上把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合称之谓“文房四宝”。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书写工具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书写的效果。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曾把“纸墨相发(发,即恰当的处理,产生的效果好)”称为“五合”之一。书法家都十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