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算法设计

合集下载

第2章算法与程序实现2.1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用计算机解决问题 (教案)

第2章算法与程序实现2.1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用计算机解决问题 (教案)
第2章算法与程序实现
2.1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用计算机解决问题
2.1.1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分析问题
调查、收集资料
明确目标、条件
找出已知与未知联系
例子:交通警察观察路况,维护交通秩序
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关联已知条件与规则
设计求解方案
例子:交通警察指挥车辆有序通行
解决问题并验证结果
依据求解方法执行
检验答案、评估效果
课堂上,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交通警察指挥交通的案例分析,让他们了解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但也有部分学生在理解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设计方面存在困难。未来课程中,我计划采用更多互动教学法,如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此外,我们也涉及了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我注意到,对于计算机编程和算法设计的部分,学生们显示出极大的兴趣,但同时也表达了对编程逻辑和语言学习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难点,我决定在未来的课程中加入更多的编程实践和逐步指导,例如通过分解程序编写步骤,并提供更多的实例演示,以增强他们的编程信心和技能。
独立尝试解答题目,然后与教师和同学讨论。
记录解题过程中的疑问和教师的反馈。
通过真题演练,让学生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活动四:
巩固练习
素质提升
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编程练习题。
巡视课堂,为学生提供即时帮助和指导。
在计算机上实践编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与同伴交流编程心得,相互学习。
编程软件:如Python编程环境,用于演示和实践编程技术。
教学视频或动画:可能包含有关算法、程序设计、问题解决流程等内容的视频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第2章 线性规划的图解法

第2章  线性规划的图解法






16
问题:在上两例中 线性规划的可行域是一个什么形状? —— 多边形,而且是“凸”形的多边形。 最优解在什么位置获得? —— 在边界,而且是在某个顶点获得。





17
2. 由图解法得到线性规划解的一些特性 (1)线性规划的约束集(即可行域)是一个凸多 面体。
凸多面体是凸集的一种。所谓凸集是指:集中任两点 的连线仍属此集。试判断下面的图形是否凸集:

2x1+3x2 =1200 2x1+x2 =600 2x1+3x2 =900 x1+x2 =350 2x1+3x2 =800 300 400 500 600
理 运 筹 学
x1
15
线性规划模型的图解法
• 图解法是用画图的方式求解线性规划的一种方 法。它虽然只能用于解二维(两个变量)的问 题,但其主要作用并不在于求解,而是在于能 够直观地说明线性规划解的一些重要性质。
管 理 运 筹 学
14
进一步讨论
解:目标函数: Min f = 2x1 + 3 x2 约束条件: s.t. x1 + x2 ≥ 350 x1 ≥ 125 2 x1 + x2 ≤ 600 x1 , x2 ≥ 0 采用图解法。如下图:得Q点坐标(250,100)为最优解。
x2 x1 =125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Q 100 200
得到最优解: x1 = 50, x2 = 250 最优目标值 z = 27500





8
§2 图 解 法
(1)分别取决策变量X1 , X2 为坐标向量建立直角坐标系。 在直角坐标系里,图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代表了决策变量的 一组值,例1的每个约束条件都代表一个半平面。 x2

数字系统设计课件(自制)第2章

数字系统设计课件(自制)第2章

2.1
算法设计
2.1.2 跟踪法 跟踪法就是按照已确定的系统功能,由控制要求 逐步细化、逐步具体化,从而导出系统算法。
例2.2 试设计一个简易的5位串行码数字锁,该所 在受到5位与规定相符的二进制数码时打开,使相 应的灯点亮。试导出该串行码数字锁的算法流程图。 SETUP和START是外部输入控制信号,灯LT在 操作过程正确且5位串行码正确时燃亮,否则显示 错误的灯LF亮,同时喇叭告警(规定时限)。
2.1
算法设计
开始
WSETUP
OPR
N
SETUP=1? Y WAIT 数码正确 且操作正确? Y LT点亮
N LF点亮,喇叭报警
N
START=1?
Y
2.1
算法设计
2.1.3 归纳法 归纳法就是先把比较抽象的设计要求具体化,而后 再进行一般规律的归纳,由此推导出系统算法。具 体步骤为:先假设一组特定数据,从解决具体数据 处理和数据变换入手,从中发现普遍规律,最后求 导待设计系统的完整的算法流程图。
数据处理单元又叫受控电路,主要功能:数据存储、算术 和逻辑运算、数据传送和变换。 2.4.1器件选择 1.易于控制 2.满足非逻辑的约束要求 (1)性能因素:运行速度(ECL最快)、可靠性、可测试 性。 (2)物理因素。 (3)经济因素。
2.4.3数据处理单元设计实例
例2.11 试导出例2.2中5位串行 码数字锁的数据处理单元逻 辑电路图。 (1)导出逻辑框图 (2)选择器件 (3)串行数字锁控制信号序列 的确定
2.2
算法结构
2.2.1 顺序算法结构 执行算法的整个过程中,同一时间只进行一种或一组 相关的子运算。 在顺序算法结构中,若待处理数据是单个元素D,假 设它完成算法流程需要经历 l段,每段平均时间为△, 则所需要的运算时间为: t=l* △ 若待处理的数据是连续输入的数据流,则含有n个元素 的数据流总的运算时间为: Ts=n*t=n*l* △ 特点:执行速度较慢,但实现系统的硬件配置简单, 成本较低。

《算法设计与分析》(全)

《算法设计与分析》(全)
巢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1.1、算法与程序
程序:是算法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具体实现。 程序可以不满足算法的性质(4)。 例如操作系统,是一个在无限循环中执行的程序, 因而不是一个算法。 操作系统的各种任务可看成是单独的问题,每一个 问题由操作系统中的一个子程序通过特定的算法来实 现。该子程序得到输出结果后便终止。
渐近分析记号的若干性质
(1)传递性: ➢ f(n)= (g(n)), g(n)= (h(n)) f(n)= (h(n)); ➢ f(n)= O(g(n)), g(n)= O (h(n)) f(n)= O (h(n)); ➢ f(n)= (g(n)), g(n)= (h(n)) f(n)= (h(n)); ➢ f(n)= o(g(n)), g(n)= o(h(n)) f(n)= o(h(n)); ➢ f(n)= (g(n)), g(n)= (h(n)) f(n)= (h(n)); (2)反身性: ➢ f(n)= (f(n));f(n)= O(f(n));f(n)= (f(n)). (3)对称性: ➢ f(n)= (g(n)) g(n)= (f(n)) . (4)互对称性: ➢ f(n)= O(g(n)) g(n)= (f(n)) ; ➢ f(n)= o(g(n)) g(n)= (f(n)) ;
巢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渐近分析记号的若干性质
规则O(f(n))+O(g(n)) = O(max{f(n),g(n)}) 的证明: ➢ 对于任意f1(n) O(f(n)) ,存在正常数c1和自然数n1,使得对
所有n n1,有f1(n) c1f(n) 。 ➢ 类似地,对于任意g1(n) O(g(n)) ,存在正常数c2和自然数
巢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第1章 算法引论

C程序设计第五版谭浩强课后答案 第二章答案

C程序设计第五版谭浩强课后答案 第二章答案
首先在网上购票、然后按时坐车到北京,坐车到演唱会会场。
3. 把大象放进冰箱
先打开冰箱门,然后将大象放进冰箱,关冰箱。
2. 什么叫结构化的算法?为什么要提倡结构化的算法?
结构化算法:由一些顺序、选择、循环等基本结构按照顺序组成,流程的转移只 存在于一个基本的范围之内。 结构化算法便于编写,可读性高,修改和维护起来简单,可以减少程序出错的机 会,提高了程序的可靠性,保证了程序的质量,因此提倡结构化的算法。
1. 依次将 10 个数输入,要求输出其中最大的数。
解析: 先输入 10 个整数,将第一个整数给 max,然后依次取剩余整数与 max 进行比 较,如果某个整数大于 max,将该整数交给 max,直到所有剩余整数全部比较 完,max 中保存的即为最大整数,将 max 值输出。
3. 有 3 个数 a,b,c, 要求按大小顺序把他们输出。
108.
2.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egin
109.
input a
110.
input b
111.
input c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b*b - 4*a*c => p if p < 0 {
有实根。
5. 用 N-S 图表示第 4 题中各题的算法
1. 有两个瓶子 A 和 B,分别盛放醋和酱油,要求将他们互换(即 A 瓶原来盛醋,现在盛酱油,B 瓶则相反)。
2. 依次将 10 个数输入,要求输出其中最大的数。 3. 有 3 个数 a,b,c, 要求按大小顺序把他们输出。

第2章 算法分析基础(《算法设计与分析(第3版)》C++版 王红梅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2章 算法分析基础(《算法设计与分析(第3版)》C++版 王红梅 清华大学出版社)

3
Page 11
2.1.2 算法的渐近分析
常见的时间复杂度:
Ο(1)<(log2n)<(n)<(nlog2n)<(n2)<(n3)<…<(2n)<(n!)
多项式时间,易解问题


指数时间,难解问题
设 计 与




时间复杂度是在不同数量级的层面上比较算法
版 )




时间复杂度是一种估算技术(信封背面的技术)
Page 7
2.1.2 算法的渐近分析
3
每条语句执行次数之和 = 算法的执行时间 = 每条语句执行时间之和
基本语句的执行次数 for (i = 1; i <= n; i++)
单位时间





执行次数 × 执行一次的时间
分 析 (

for (j = 1; j <= n; j++)
版 )
x++;
指令系统、编译的代码质量
算法设计:面对一个问题,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算法








计 与 分 析 ( 第 版


) 清

华 大



算法分析:对已设计的算法,如何评价或判断其优劣

3
Page 3
2.1.1 输入规模与基本语句
如何度量算法的效率呢?
事后统计:将算法实现,测算其时间和空间开销
缺点:(1)编写程序实现算法将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2)所得实验结果依赖于计算机的软硬件等环境因素

算法设计与分析(霍红卫)-第2章-分治法

算法设计与分析(霍红卫)-第2章-分治法

第2章 分 治 法
我们可以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利用这样一个事实:渐近 表示法只要求对n≥n0,T(n)≤cn lb n成立,其中n0是一个可以选择 的常数。由于对于n>3,递归方程并不直接依赖T(1),因此可设 n0=2,选择T(2)和T(3)作为归纳证明中的边界条件。由递归方程 可得T(2)=4和T(3)=5。此时只要选择c≥2,就会使得T(2)≤c·2·lb 2 和 T(3)≤c·3·lb 3 成 立 。 因 此 , 只 要 选 择 n0=2 和 c≥2 , 则 有 T(n)≤cn lb n成立。
3ic(n/4i)2=(3/16) icn2 i=0,1,…,log4n-1
深度为log4n的最后一层有3log4 n nlog4 3 个结点,每个结点的
开销为T(1),该层总开销为 nlog4 3T (1) ,即 Θ(nlog4 3)。
第2章 分 治 法
将所有层的开销相加得到整棵树的开销:
T (n) cn2
T(n)=2T(n/2)+n ≤2(c[n/2]lb[n/2])+n =cn lb n/2+n =cn lb n-cn lb 2+n =cn lb n-cn+n =cn lb n-(c-1)n
最后一步在c≥1时成立。≤cn lb n
第2章 分 治 法
下面证明猜测对于边界条件成立, 即证明对于选择的常 数c,T(n)≤cn lb n对于边界条件成立。 这个要求有时会产生 一些问题。 假设T(1)=1是递归方程的惟一边界条件,那么对 于n=1,T(1)≤c·1·lb 1=0与T(1)=1发生矛盾。因此,归纳法中 的归纳基础不成立。
3
cn2
3
2
cn2
3

c语言程序设计-第2章_算法

c语言程序设计-第2章_算法

C程序设计(第三版)
例2.7 将例2.2的算 法用流程图表示。打 印50名 学生中成绩在 80分以上者的学号和 成绩。
C程序设计(第三版)
如果如果包括 这个输入数据 的部分,流程 图为
C程序设计(第三版)
例2.8 将例 2.3判定闰 年的算法用 流程图表示
用流程图表示算法要比 用文字描述算法逻辑清 晰、易于理解。
完整的程序设计应该是:
数据结构+算法+程序设计方法+语言工具
C程序设计(第三版)
2.1 算法的概念
广义地说,为解决一个问题而采取的方 法和步骤,就称为“算法”。 对同一个问题,可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例: 求
n
n 1
100
• 方法1:1+2,+3,+4,一直加到100 加99次 • 方法2:100+(1+99)+(2+98)+…+(49 +51)+50 = 100 + 49×100 +50 加51次
C程序设计(第三版)
2.4 算法的表示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示算法,常用的有: –自然语言 –传统流程图 –结构化流程图 –伪代码 –PAD图
C程序设计(第三版)
2.4.1 用自然语言表示算法 自然语言就是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可 以是汉语或英语或其它语言。用自然语言 表示通俗易懂,但文字冗长,容易出现“ 歧义性”。自然语言表示的含义往往不大 严格,要根据上下文才能判断其正确含义 ,描述包含分支和循环的算法时也不很方 便。因此,除了那些很简单的问题外,一 般不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S2:如果≥80,则打印和,否则不打印。 S3:i+1 → i S4:如果i≤50,返回S2,继续执行。否则算法结束

算法设计与分析第二章

算法设计与分析第二章

归并排序
总结词
归并排序是一种采用分治法的排序算法。它将一个数 组分成两个子数组,分别对子数组进行递归排序,然 后将两个有序的子数组合并成一个有序的数组。
详细描述
归并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序表合 并成一个新的有序表。具体过程是先递归地将两个有序 表合并成一个较大的有序表,然后再将这个较大的有序 表与第三个有序表合并,以此类推,直到所有记录都合 并成一个有序表。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在最坏情况下 为O(nlogn),但在平均情况下也为O(nlogn)。
空间复杂度分类
根据空间复杂度的不同,可以将算 法分为线性、多项式、指数和对数 等不同级别。
算法复杂度分析方法
递归树法
递归树法是一种用于分析递归算法时 间复杂度的方法,通过构建递归树来 计算基本操作的执行次数。
主方法
空间复杂度分析方法
空间复杂度分析方法主要关注算法中 数据结构的使用和存储需求,通过分 析数据结构的规模和数量来确定空间 复杂度。
堆栈是一个后进先出(LIFO) 的数据结构,最后一个进堆 栈的元素第一个出来。
Floyd-Warshall算法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Floyd-Warshall算法是一种用 于查找给定图中所有节点对之 间的最短路径的动态规划算法 。
该算法通过逐步构建最短路径 来找到所有节点对之间的最短 路径,最终得到一个距离矩阵 ,其中每个元素表示源节点到 目标节点的最短距离。
二分搜索
总结词
二分搜索是一种在有序数组中查找目标元素的搜索算法。它 通过将数组分成两半,比较中间元素与目标元素,然后根据 比较结果决定在数组的哪一半继续搜索,直到找到目标元素 或确定目标元素不存在于数组中。

第2章 算法与程序设计基础

第2章 算法与程序设计基础
此时s中的值就是n!; 5)输出s的值
优点:通俗易懂; 缺点:容易产生歧义;不直观。
(2)传统流程图
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itute)规定了 一些常用的流程图符号:
起止框
判断框
处理框
输入/输出框
注释框
流向线
连接点
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
输出 s 的值
t≤n
成立
不成立
输出 s 的值
结束
2.3 程序设计典型算法
1. 枚举法(穷举法)
根据题目的部分条件确定答案的大致范围,然后在 此范围内对所有可能的情况逐一验证,直到所有情况均 通过验证。若某个情况符合题目条件,则为本题的一个 答案;若全部情况验证完后均不符合题目的条件,则问 题无解。
如:百元买百鸡问题。假定小鸡每只0.5元,公鸡每 只2元,母鸡每只3元。现在有100元钱要求买100只鸡,
问共有几种购鸡方案?(源程序:Eg2_2.c)
2.递推法(迭代法)
基本思想:
利用问题本身所具有的某种递推关系求解问题。
从初值出发,归纳出新值与旧值间直到最后值为 止存在的关系,从而把一个复杂的计算过程转换为简 单过程的多次重复,每次重复都从旧值的基础上递推 出新值,并由新值代替旧值。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示算法,常用方法有: –自然语言 –传统流程图 –N-S流程图
(1)自然语言
【例2-1】求n! (源程序:Eg2_1.c)
设s代表连乘的积,t代表乘数
1)使s=1,t=1; 2)计算s×t,得到的积仍存放在s中; 3)使t的值加1; 4)如果t≤n,返回步骤2)重新执行,否则循环结束,
P
成立

算法设计与分析:第02章 递归与分治策略

算法设计与分析:第02章 递归与分治策略

A(1,0) 2 A(0, m) 1 m0 A(n,0) n 2 n2 A(n, m) A( A(n 1, m), m 1) n, m 1
2.1
递归的概念
例3 Ackerman函数 前2例中的函数都可以找到相应的非递归方式定义:
n! 1 2 3 (n 1) n
课件第2章
递归与分治策略
算法总体思想
• 将要求解的较大规模的问题分割成k个更小规模的子问 对这k个子问题分别求解。如果子问题的规模仍然不够 小,则再划分为k个子问题,如此递归的进行下去,直 题。 到问题规模足够小,很容易求出其解为止。
T(n)
=
n
T(n/2)
T(n/2)
T(n/2)
T(n/2)
算法总体思想
下面来看几个实例。
2.1
递归的概念
边界条件
例1 阶乘函数 阶乘函数可递归地定义为:
n0 1 n! n(n 1)! n 0
递归方程 边界条件与递归方程是递归函数的二个要素,递归函 数只有具备了这两个要素,才能在有限次计算后得出 结果。
2.1
递归的概念
例2 Fibonacci数列 无穷数列1,1,2,3,5,8,13,21,34,55,…,被 称为Fibonacci数列。它可以递归地定义为:
2.1
递归的概念
例6 Hanoi塔问题 public static void hanoi(int n, int a, int b, int c) 当n=1时,问题比较简单。此时,只要将编号为1的圆盘从塔座a直 在问题规模较大时,较难找到一般的方法,因此我们尝试 接移至塔座b上即可。 用递归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 思考题:如果塔的个数变为a,b,c,d 当n>1时,需要利用塔座c作为辅助塔座。此时若能设法将n-1个 if (n > 0) 四个,现要将n个圆盘从a全部移动 较小的圆盘依照移动规则从塔座a移至塔座c,然后,将剩下的最 { 到d,移动规则不变,求移动步数最 大圆盘从塔座a移至塔座b,最后,再设法将n-1个较小的圆盘依照 hanoi(n-1, a, c, b); 小的方案。 移动规则从塔座c移至塔座b。 move(a,b); 由此可见,n个圆盘的移动问题可分为2次n-1个圆盘的移动问题, hanoi(n-1, c, b, a); 这又可以递归地用上述方法来做。由此可以设计出解Hanoi塔问题 的递归算法如下。 } }

张德福算法设计与分析第二章答案

张德福算法设计与分析第二章答案

参考答案2.1要证明))(()(n g n f Θ=当且仅当存在正常数021,,n c c ,使得当0n n ≥时, )()()(21n g c n f n g c ≤≤。

取1,5/321==c c 代入不等式,由左不等式可得n>=21/13,由右不等式可得n>=0。

所以取13/210=n 。

所以当0n n ≥,1,5/321==c c 时,))(()(n g n f Θ=2.2))(),(max())()((21))(),(max(2)()())(),(max()())(),(max()(n g n f n g n f n g n f n g n f n g n f n g n g n f n f ≤+≤+≤≤即所以有,因为又因为)()())(),(max(n g n f n g n f 或者= )()())(),(max(n g n f n g n f +≤所以可得取对于,1,21,210==≥c c n n ))()(())(),(max())()((21n g n f c n g n f n g n f c +≤≤+ 故所证成立。

2.3要证 )()(n a n b b θ=+ 当且仅当存在正常数c c a 210,,,使得n c a n n c b b b 21)(≤≤+ 先设c 1=)21(b ,则由)()(1a n n c b b +≤)()21(a n n b b+≤⇔ a n a n a n n 22121−≥⇔≤−⇔+≤⇔ 又因为0≥n ,所以可取|2|0a n =,使得对于任何的a ,当0n n ≥时,有 )()21(a n n b b +≤而当|2|0a n =时,)2(|)|()(n n a n a n b b b +++≤≤n n n b b b b2)2()23(=≤≤所以 c 2可取2b 所以当|2|,,0212)21(a n c c b b===时,可证)()(n a n bb θ=+//根据极限来证也可以。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第二章算法与程序实现教学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第二章算法与程序实现教学设计

第二章算法与程序实现2.1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课程标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

【教学目标】●体会人工解决问题与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不同特点。

(信息意识)●通过亲历项目“利用计算机编程模拟‘自助式人行过街红绿灯’”问题的解决过程,经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计算思维)●通过经历项目问题分析、设计方案,能初步规划项目解决方案。

(计算思维)●认识Python语言,了解计算机程序的主要功能,能够修改简单的程序代码,体验程序设计的魅力。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业要求】依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设计和描述简单算法;利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简单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善于观察思考问题,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缺乏系统性的分析与梳理能力。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具备了一些程序设计的基础。

在高中阶段,要让学生理解隐藏在软件背后的数据加工方法与处理原理,以便能更自如地应用计算机创新性解决问题。

本章正是通过项目学习引领学生走进编程,学习通过计算机程序设计解决问题,培养计算思维。

【教学重点】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教学难点】运用计算思维进行问题分析和分解。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项目教学、小组合作。

软硬件资源:项目方案、Python 语言运行环境。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2.2算法的概念及描述【课程标准】●从生活实例出发,概述算法的概念与特征,运用恰当的描述方法和控制结构表示简单算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算法的效率。

【教学目标】●根据项目需求分析设计算法,理解并熟悉利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描述算法的方法。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选用恰当的描述方法和控制结构表示算法,增强用算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计算思维、信息意识)●通过对生活中某一逻辑关系问题的对比探究,掌握枚举算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比较数理思维方式与计算思维方式解决同一问题的效率差异,逐步养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工作效率。

C语言第2章算法

C语言第2章算法

第2章程序的灵魂——算法本章重点:1、初步掌握如何设计一个算法2、掌握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传统的流程图和N-S流程图。

程序=算法(叙述:对操作的描述)+数据结构(叙述:数据类型及组织形式)+程序设计方法+语言工具和环境。

C程序的设计:包括分析问题,写出算法,用C语句(叙述:包括定义语句,控制语句,函数调用,表达式语句,空语句,复合语句)写出程序(设计程序),上机运行。

算法是程序设计的关键。

2.1算法的概念算法:为解决一个问题而采取的方法和步骤。

简单地说就是:解决问题需要做什么并且怎么做。

2.2 简单算法举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均是结构化的设计方法。

结构化的设计方法:使用结构清晰,便于阅读的程序结构;体现为自顶向下,逐步细化。

先理解:i=i+1同理:如i=2,p=1, p=p×i通过以下五个例子逐步熟悉算法的设计方法:P14~18例2.1求5!例2.2假设一个班有50个学生,将成绩为80分以上的学生学号及成绩打印出来。

例2.3判断2000~2500年中的哪些年是闰年,并输出结果。

见P17图的分析例2.4求1-1/2+1/3-1/4+...+1/99-1/100例2.5判断≥3的正整数是否为素数。

2.3 算法的特性1、有穷性。

若有循环,则需要有使程序结束的条件;避免死循环。

2、确定性。

算法中每一步骤都应当是确定无误的,不能模棱两可,否则产生歧义性。

3、有0或多个输入。

即程序中可以没有输入语句。

4、有一个或多个输出。

即至少要有一个输出。

5、有效性。

如设计的算法中避免用零做除数。

2.4 怎样表示一个算法本节主要介绍三种方法:自然语言,传统流程图,结构化流程图:N-S流程图。

一、用自然语言:表述要清楚、确定。

2.2节例子就是用它表示的。

缺点:需根据上下文理解正确含义,若断章取义则会失去本身含义。

二、用流程图●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ANSI规定常用的流程图符号:P20图2.3●第二节中的例子用流程图表示的结果:P20~23●传统流程图的缺点:复杂问题流程线多,容易绕糊涂,象走迷宫。

头歌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算法与竞赛(第2章)-C++与算法基础一

头歌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算法与竞赛(第2章)-C++与算法基础一

头歌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算法与竞赛(第2章)-C++与算法基础⼀Algorithm中⽂意思是算法,是⼀个计算的具体步骤,常⽤于数据处理、计算以及⾃动推理。

它作为C++标准模版库STL中最重要的头⽂件之⼀,其提供了⼤量⾮成员模版函数,例如排序操作、⼆分查找操作、集合操作以及堆操作等。

同时可以通过迭代器或指针访问的任何对象序列,例如STL容器数组或实例。

本实训主要设置了三个关卡:第⼀关介绍了Algorithm中的Min/Max操作;第⼆关是⾃定义数据类型结构体下的Min函数应⽤;第三关讲的是C++模板中的快速排序算法。

最后在每个关卡都设置了实例,考察学员对所讲内容的理解和在线编程能⼒。

第1关:Algorithm模板中的Min/Max应⽤任务描述本关任务:基于Algorithm中的模板函数Min/Max编写⼀个程序:在整型、浮点型、字符类型、字符串类型中,计算出两个相同类型数据间的最⼩值和最⼤值。

相关知识为了完成本关任务,你需要掌握:1.Algorithm模板函数min,2.Algorithm模板函数max,3.Algorithm模板函数minmax。

Algorithm 模板函数 min在Algorithm模板函数中,关于min的⽤法主要有两个:基础数据类型的最⼩值函数和⾃定义数据类型的最⼩值函数。

基础数据类型指整型int,单精度浮点型float,双精度浮点型double,字符类型char,字符串指针类型char*,字符串对象类型string等数据类型,⽽⾃定义的数据类型通常为结构体数据类型。

其函数原型如下:1default (1): // 默认的基础数据类型最⼩值函数2 template <class T> const T& min (const T& a, const T& b);3 custom (2): // ⾃定义的数据类型最⼩值函数4 template <class T, class Compare>5const T& min (const T& a, const T& b, Compare comp);在本关卡中,主要是介绍默认的基础类型最⼩值函数及其实战,有关⾃定义数据类型的最⼩值函数的详细介绍和实战将在下⼀个关卡给出。

(陈慧南 第3版)算法设计与分析——第2章课后习题答案

(陈慧南 第3版)算法设计与分析——第2章课后习题答案
5 n 下面进一步判断: a f (n b) 5 c c n , c f (n) c c n 2 ,因此可取 4 16
2
c
5 , 当 n 足够大时,a f (n b) c f (n) 恒成立。 所以符合主定理的情况 3 , 16
a1 n a0
m a1 nm1 a0 nm n
am am1 n am am1 nt 0 am
m 1
a
0
a1 ntm1 a0 ntm n m 0 0 a1 ntm1 a0 ntm
1 ,当 2
n 足 够 大 时 , a f (n b) c f (n) 恒 成 立 。 所 以 符 合 主 定 理 的 情 况 3 , 因 此
T (n) (n)
(2) a 5, b 4, f n cn 2
解析: nlogb a nlog4 5 n1.161 ,则 f (n) c n2 (nlogb a ) ,其中可取 =0.9 。
n0 3, c 1 ,当 n n0 时, f n g n ,所以 f n = g n
(5) f (n) n 2n g (n) 3n 当 n 1 时 , 有 f (n) n 2n 3n g (n) , 因 此 可 取 n0 1, c 1 , 当 n n0 时 ,
f1 (n) f 2 (n) c1 g1 (n) c2 g 2 (n) cg1 (n) cg 2 ( n) c g1 ( n) g 2 ( n) 2c max{g1 ( n), g 2 ( n)}
因 此 , 可 选 取 n0 max n1 , n2 , c 2c 2 max c1 , c2 , 当 n n0 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q(n, n) q(n, m) 1 q(n, n 1) q(n, m 1) q(n m, m)
正整数n的划分数p(n)=q(n,n)。
n 1, m 1 nm nm n m 1

共11种。下面介绍一种通过递归方法得到一个正整数的划分数。
(1) q(n,1)=1,n1; (3) q(n,n)=1+q(n,n-1); 当最大加数n1不大于1时,任何正整数n只有一种划分形式, 正整数n的划分由n1=n的划分和n1≤n-1的划分组成。 n 即 n 111 (2) q(n,m)=q(n,n),mn; (4) q(n,m)=q(n,m-1)+q(n-m,m),n>m>1; 正整数n的最大加数n1不大于m的划分由n1=m的划分和 最大加数n1实际上不能大于n。因此,q(1,m)=1。 n1≤n-1 的划分组成。
第n个Fibonacci数可递归地计算如下: int fibonacci(int n) { if (n <= 1) return 1; return fibonacci(n-1)+fibonacci(n-2); }
2.1 递归的概念
例3 Ackerman函数 当一个函数及它的一个变量是由函数自身定义时,称这个函数 是双递归函数。 Ackerman函数A(n,m)定义如下:
2.1 递归的概念
例4 排列问题 设计一个递归算法生成n个元素{r1,r2,…,rn}的全排列。
设R={r1,r2,…,rn}是要进行排列的n个元素,Ri=R-{ri}。 集合X中元素的全排列记为perm(X)。 (ri)perm(X)表示在全排列perm(X)的每一个排列前加上前 缀得到的排列。R的全排列可归纳定义如下: 当n=1时,perm(R)=(r),其中r是集合R中唯一的元素; 当n>1时,perm(R)由(r1)perm(R1),(r2)perm(R2),…, (rn)perm(Rn)构成。
T(n)
n/2
=
n/2
n
n/2 n/2
T(n/4)T(n/4)T(n/4)T(n/4) T(n/4)T(n/4)T(n/4)T(n/4) T(n/4)T(n/4)T(n/4)T(n/4) T(n/4)T(n/4)T(n/4)T(n/4
算法总体思想

将求出的小规模的问题的解合并为一个更大规模的问 题的解,自底向上逐步求出原来问题的解。
T(n)
n/2
=
n/2
n
n/2 n/2
T(n/4)T(n/4)T(n/4)T(n/4) T(n/4)T(n/4)T(n/4)T(n/4) T(n/4)T(n/4)T(n/4)T(n/4) T(n/4)T(n/4)T(n/4)T(n/4
算法总体思想

将求出的小规模的问题的解合并为一个更大规模的问 题的解,自底向上逐步求出原来问题的解。

M=3时,类似的可以推出 n M=4时,A(n,4)的增长速度非常快,以至于没有适当的数学式子 来表示这一函数。
2
2
2 2
2.1 递归的概念
例3 Ackerman函数 定义单变量的Ackerman函数A(n)为,A(n)=A(n, n)。 定义其拟逆函数α(n)为:α(n)=min{k| A(k)≥n}。即α(n)是使n≤A(k)成立的最小的k值。 α(n)在复杂度分析中常遇到。对于通常所见到的 正整数n,有α(n)≤4。但在理论上α(n)没有上 界,随着n的增加,它以难以想象的慢速度趋向正 无穷大。
1 5 n1 1 5 n1 1 F (n) 2 5 2
本例中的Ackerman函数却无法找到非递归的定义。
2.1 递归的概念
例3 Ackerman函数 A(n,m)的自变量m的每一个值都定义了一个单变量函数: M=0时,A(n,0)=n+2 M=1时,A(n,1)=A(A(n-1,1),0)=A(n-1,1)+2,和A(1,1)=2故 A(n,1)=2*n M=2时,A(n,2)=A(A(n-1,2),1)=2A(n-1,2),和 A(1,2)=A(A(0,2),1)=A(1,1)=2,故A(n,2)= 2^n 。
算法总体思想

对这k个子问题分别求解。如果子问题的规模仍然不够 小,则再划分为k个子问题,如此递归的进行下去,直 将要求解的较大规模的问题分割成k个更小规模的子问 到问题规模足够小,很容易求出其解为止。 题。
T(n)
=
n
T(n/2)
T(n/2)
T(n/2)
T(n/2)
算法总体思想

将求出的小规模的问题的解合并为一个更大规模的问 对这k个子问题分别求解。如果子问题的规模仍然不够 题的解,自底向上逐步求出原来问题的解。 小,则再划分为k个子问题,如此递归的进行下去,直 到问题规模足够小,很容易求出其解为止。
2.1 递归的概念
例5 整数划分问题 将正整数n表示成一系列正整数之和:n=n1+n2+…+nk, 其中n1≥n2≥…≥nk≥1,k≥1。 正整数n的这种表示称为正整数n的划分。求正整数n的不 同划分个数。 例如正整数6有如下11种不同的划分: 6; 5+1; 4+2,4+1+1; 3+3,3+2+1,3+1+1+1; 2+2+2,2+2+1+1,2+1+1+1+1; 1+1+1+1+1+1。
2.1 递归的概念
例5 整数划分问题 前面的几个例子中,问题本身都具有比较明显的递归关系,因 而容易用递归函数直接求解。 在本例中,如果设p(n)为正整数n的划分数,则难以找到递归关 系,因此考虑增加一个自变量:将最大加数n1不大于m的划分个 数记作q(n,m)。可以建立q(n,m)的如下递归关系。
下面来看几个实例。
2.1 递归的概念
例1 阶乘函数 阶乘函数可递归地定义为:
边界条件
n0 1 n! n(n 1)! n 0
递归方程 边界条件与递归方程是递归函数的二个要素,递归函 数只有具备了这两个要素,才能在有限次计算后得出 结果。
2.1 递归的概念
例2 Fibonacci数列 无穷数列1,1,2,3,5,8,13,21,34,55,……,称为 Fibonacci数列。它可以递归地定义为: 边界条件 1 n0 F ( n) 1 n 1 F (n 1) F (n 2) n 1 递归方程
递归函数的声明为 int split(int n, int m);其中n为要划分的正整数,m是划分中的最大加数(当m > n时,最大加数为n), 1 当n = 1或m = 1时,split的值为1,可根据上例看出,只有一个划分1 或 1 + 1 + 1 + 1 + 1 + 1 可用程序表示为if(n == 1 || m == 1) return 1; 2 下面看一看m 和 n的关系。它们有三种关系 (1) m > n 在整数划分中实际上最大加数不能大于n,因此在这种情况可以等价为split(n, n); 可用程序表示为if(m > n) return split(n, n); (2) m = n 这种情况可用递归表示为split(n, m - 1) + 1,从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就是最大加 数为6和小于6的划分之和 用程序表示为if(m == n) return (split(n, m - 1) + 1); (3) m < n 这是最一般的情况,在划分的大多数时都是这种情况。 从上例可以看出,设m = 4,那split(6, 4)的值是最大加数小于4划分数和整数2的划分数的和。 因此,split(n, m)可表示为split(n, m - 1) + split(n - m, m) 根据以上描述,可得源程序如下:
பைடு நூலகம்
2.1 递归的概念
例5 整数划分问题 前面的几个例子中,问题本身都具有比较明显的递归关系,因 而容易用递归函数直接求解。 在本例中,如果设p(n)为正整数n的划分数,则难以找到递归关 系,因此考虑增加一个自变量:将最大加数n1不大于m的划分个 数记作q(n,m)。可以建立q(n,m)的如下递归关系。

array[1][1] = 1; array[2][1] = 1;array[2][2]= 2; array[3][1] = 1;array[3][2] = 2;array[3][3] = 3; for(b=4;b<121;b++) array[b][1] = 1; for(b=4;b<121;b++) for(ib =2 ;ib <121 &&ib<=b; ib++) if(ib <b) { if(b-ib > ib) array[b][ib] = array[b][ib-1]+array[b-ib][ib]; else array[b][ib] = array[b][ib-1]+array[b-ib][b-ib]; } else array[b][ib] = 1+ array[b][ib-1];
第2章 递归与分治策略
学习要点:

理解递归的概念。 掌握设计有效算法的分治策略。 通过下面的范例学习分治策略设计技巧。
(1)二分搜索技术;
(2)大整数乘法; (3)Strassen矩阵乘法; (4)棋盘覆盖;
(5)合并排序和快速排序;
(6)线性时间选择; (7)最接近点对问题; (8)循环赛日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