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路面塌陷探测技术方案讲解-共20页

合集下载

道路工程地面塌陷处理方案

道路工程地面塌陷处理方案

道路工程地面塌陷处理方案一、前言地面塌陷是指地面由于地下管线破损、地基沉降等因素导致的地表凹陷或坑洼现象。

地面塌陷会给交通、环境、地下管线等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在道路工程中必须重视地面塌陷的处理工作。

本文旨在通过对地面塌陷的成因分析、处理方案研究和实施措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为道路工程地面塌陷处理提供参考。

二、地面塌陷的成因1. 地下管线破损:市政道路下方隐藏着大量的地下管线,如水管、燃气管、电缆等。

当这些管线出现破损、漏水或者老化导致材料松动时,就会引发地下土壤松动,从而导致地面塌陷。

2. 地基沉降:地基沉降是由于土壤的固结、压实、流失等因素导致地基的下沉,进而引发地面塌陷。

3. 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对地面造成压力,尤其是在地表下方存在水文条件复杂时,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对土壤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4. 地震和洪涝灾害:地震和洪涝灾害会导致地面的震动、变形,也会引发地面塌陷。

三、地面塌陷处理方案1. 了解地面塌陷的特点和范围在处理地面塌陷问题之前,首先要对地面塌陷的特点和范围进行了解。

通过地面塌陷的形状、大小、深度等特点的分析,可以为后续的处理工作提供依据。

2. 寻找地面塌陷的成因了解地面塌陷的成因对于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至关重要。

通过对地下管线、地基、地下水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可以找到地面塌陷的具体成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处理方案。

3. 采取措施加固地基地基沉降是导致地面塌陷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对地基进行加固。

可以采用注浆加固、土石方填充、改良土壤等方法,加固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地面塌陷的发生。

4. 检修地下管线如果地下管线的破损是导致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那么就需要对地下管线进行检修。

可以采用无开挖管道修复技术,对地下管线进行修复和加固,以消除地面塌陷的隐患。

5. 控制地下水位对于地下水位变化引发的地面塌陷,可以采取措施控制地下水位,如设置排水管道、加固河堤、改变排水方向等方法,以减少地下水位对地面的影响。

道路塌陷探测技术方案

道路塌陷探测技术方案

道路塌陷探测技术方案引言道路塌陷是指地面发生大面积下陷,导致道路损坏或无法通行的现象。

道路塌陷不仅会给交通运输带来困扰,还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及时发现和监测道路塌陷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道路塌陷探测技术方案,通过使用特定的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方法,实现对道路塌陷的快速、准确的探测。

技术方案概述道路塌陷探测技术方案采用传感器集成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道路塌陷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传感器选择与布置:根据需要对不同传感器进行选择,并合理布置在监测区域内。

传感器可以包括地震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以实现对地面变形和运动的监测。

2.数据采集与传输: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利用数据采集设备进行实时传输和存储,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传输方式可以选择有线传输或者无线传输,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3.数据分析与处理: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相关特征信息,以便判断道路是否存在塌陷的风险。

数据分析方法可以包括信号处理、数学模型建立、图像处理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4.塌陷监测与预警: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实现对道路塌陷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一旦监测到道路存在塌陷风险,系统将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处置和疏导。

技术方案详解1. 传感器选择与布置根据道路塌陷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进行布置。

地震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地面的震动情况,位移传感器可以实时测量地面的位移变化,压力传感器可以反映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传感器的类型和数量,并合理布置在监测区域内,以确保全面有效的监测。

2. 数据采集与传输根据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类型,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传输。

可以使用数据采集系统将传感器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传输。

传输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时序性和稳定性,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分析与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杭州市市政道路地面塌陷隐患探测规程

杭州市市政道路地面塌陷隐患探测规程

杭州市市政道路地面塌陷隐患探测规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道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道路地面塌陷隐患的发生频率也逐渐增加。

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道路地面塌陷隐患,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杭州市政府制定了市政道路地面塌陷隐患探测规程。

本规程旨在规范市政道路地面塌陷隐患的探测工作,提高市政道路运行管理水平,保障市政道路的安全畅通。

一、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

在进行市政道路地面塌陷隐患探测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精准有效。

探测设备必须精准灵敏,能够准确检测出地面塌陷隐患的存在和位置,确保探测结果的准确性。

3. 高效快速。

探测工作必须高效快速,及时发现和处理地面塌陷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并减少对市民的影响。

二、探测设备1. 探测仪器。

市政道路地面塌陷隐患探测仪器必须具备高精度、大范围、多功能的特点,能够有效探测出隐患的存在和位置信息。

市政府应当购置或委托专业单位提供先进的探测仪器,并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维护。

2. 探测车辆。

为了在市政道路上进行快速、连续的探测工作,需要配备专用的探测车辆,以便携带和操作大型的探测设备,保障探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探测人员1. 专业队伍。

市政道路地面塌陷隐患的探测工作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并具有相关证书的人员进行,确保其能够熟练操作探测设备并分析探测结果。

2. 安全保障。

探测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必须佩戴相关的安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安全。

四、探测程序1. 资料收集。

在进行探测工作之前,必须收集相关的地质、地形、地貌、地下管线等资料,对可能存在隐患的区域进行分析和评估。

2. 探测操作。

利用探测仪器和车辆在市政道路上进行连续、全面的探测工作,对可能存在隐患的区域进行逐一排查,确保不漏掉任何可能存在隐患的地点。

3. 数据分析。

对探测获得的数据进行仔细分析,确定是否存在地面塌陷隐患,以及隐患的具体位置和范围。

五、探测结果处理1. 发现隐患。

整理城市路面塌陷探测技术方案

整理城市路面塌陷探测技术方案

城市路面塌陷探测技术方案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 P CJJ 58 — 2007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 58 —2007(征求意见稿)2007—××—××发布2007—××—××实施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 58 — 2007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实施日期:年月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北京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2004)66号文件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广泛征求同行的意见,修订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水质监测;3 制水生产工艺;4供水设施运行;5 供水设备运行;6 供水设施维护;7供水设备维护;8 安全。

本次修订的重点和主要内容是:1、结合新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对水质化验指标提出新要求,特别是水质合格率的考核变为管网水,而不是过去的出厂水。

2、标准增加了预处理工艺方面的技术要求。

3、标准增加了活性炭、臭氧等处理工艺和设备方面的运行维护要求。

4、标准增加了污泥处理方面设备设施的要求。

5、标准增加了地下水处理方面设备设施的要求。

6、标准对配电装置的运行和维护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增加了防雷保护装置、直流电源等装置运行和维护的要求。

7、标准增加了变频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的要求。

8、标准增加了制水生产工艺自动化标准。

综上所述,本次标准的修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考虑了我国供水厂的现状和发展,按照能够满足各地的使用,争取3-5年不落后的目标达到本次标准制修订的目的。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授权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城镇供排水协会、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本标准参编单位:天津市自来水集团公司、上海市自来水市北有限公司、武汉市自来水集团公司、深圳水务集团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刘志琪、吕士健、王欢、雷丽英、宁瑞珠、徐扬、刘永康、刘百德、赵顺萍、舒复兴、王富菊、赵桂芝、顾军农、宋涛、梁再辉、徐岩、王宝林、韩砚萍、孙有春、田宝义、杨祖萍、鮑士荣、陆宇俊、范爱丽、卢宜新、曾卓、余少先本标准于1994年7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道路塌陷隐患排查实施方案

道路塌陷隐患排查实施方案

道路塌陷隐患排查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建设也日益完善,但是道路塌陷隐患问题也随之而来。

道路塌陷不仅给行车和行人带来安全隐患,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一定的压力。

因此,对道路塌陷隐患进行排查和实施方案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一、隐患排查1. 形成专业排查团队首先,需要组建由城市规划、交通管理、道路维护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的排查团队。

这些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准确判断道路塌陷隐患的情况。

2. 制定排查计划排查团队需要根据城市道路的情况,制定详细的排查计划,包括排查范围、排查时间、排查人员分工等。

确保排查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3. 利用先进技术设备在排查过程中,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如无人机、地质雷达等,对道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排查,以便更准确地发现隐患。

二、实施方案1. 及时修复一旦发现道路塌陷隐患,需要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修复。

修复工作需要由专业的道路维护人员进行,确保修复质量。

2. 强化监测对于一些隐患较为严重的路段,可以加强监测频次,及时发现隐患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定期维护除了针对已发现的隐患进行修复外,还需要对道路进行定期的维护工作,包括清理排水系统、加固路基等,以减少道路塌陷隐患的发生。

4. 宣传教育对于一些易发生塌陷隐患的路段,可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醒行人和驾驶员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结语道路塌陷隐患排查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城市交通管理和市民的生活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的排查和实施方案,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道路塌陷隐患,确保城市道路的安全畅通。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做好排查和维护工作,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城市路面塌陷探测技术方案

城市路面塌陷探测技术方案

城市路面塌陷探测技术方案引言城市路面塌陷是一种常见的城市基础设施问题,它对交通安全和城市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开发一种准确、高效的城市路面塌陷探测技术方案对于城市管理和交通规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传感器技术的城市路面塌陷探测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基于传感器技术,通过在城市路面布置传感器并采集数据来实现对路面塌陷的探测。

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传感器布置首先,我们需要在城市路面上布置一定数量的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可以是地下埋设的,也可以是固定在路面上的。

传感器应该均匀分布在路面上,以保证数据采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步骤二:数据采集传感器将实时采集路面的数据,包括压力、体积变化等指标。

这些数据将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传感器的采集频率应该足够高,并且传感器应该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步骤三:数据分析数据中心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通过对数据的动态监测和比对,可以及时发现路面塌陷的迹象。

数据分析可以利用一些机器学习算法和模型来识别路面塌陷的模式,并预测可能出现的塌陷位置。

步骤四:报警与维修一旦识别出城市路面存在塌陷迹象,数据中心将触发报警机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维修工作。

及时的维修可以减少因路面塌陷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和财产损失。

技术方案优势相比传统的城市路面塌陷监测方法,本文介绍的基于传感器技术的城市路面塌陷探测技术方案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高效: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并利用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快速处理,可以及时识别出路面塌陷迹象,提高城市管理和维修工作的效率。

•准确:传感器可以在不同时间段内采集大量数据,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准确地判断路面塌陷的模式和位置。

•经济:相比传统的人工巡查方法,本技术方案无需大量人力和物力投入,能够节省成本。

结论城市路面塌陷是一个严重的城市基础设施问题,需要采用准确、高效的探测技术来解决。

基于传感器技术的城市路面塌陷探测技术方案通过布置传感器、采集数据,并利用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实时处理和识别,可以在发现路面塌陷迹象时及时报警,并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

城市道路塌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城市道路塌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城市道路塌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城市道路塌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是一个用于评估城市道路塌陷风险的指导性文件,它提供了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步骤来评估城市道路的塌陷风险。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概述:
1. 数据收集和分析:首先,需要收集有关城市道路的各种数据,包括地质勘探数据、地下水状况、土壤类型、道路结构等。

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可能影响道路稳定性的因素。

2. 风险识别:通过分析数据,识别出可能导致道路塌陷的风险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包括地下水位的变化、土壤含水量、土壤类型、地质构造等。

3. 风险评估:使用数学模型或风险评估工具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量化评估。

这可以通过概率-影响矩阵、敏感性分析、蒙特卡罗模拟等方法进行。

4.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如改善排水系统、加固道路结构、调整地下水位等。

5. 持续监测和更新:对城市道路进行持续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定期更新风险评估结果,以确保其准确性。

以上只是一个基本的技术指南,具体的实施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进行城市道路塌陷风险评估时,还需要考虑当地的法律法规、工程实践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

综合物探技术方法探测道路塌陷隐患案例分析——金迪冼骏峰

综合物探技术方法探测道路塌陷隐患案例分析——金迪冼骏峰
接收道数:60道。
金迪
9.地质雷达
目的:通过电磁波异常推断地下空洞或土层严重疏松区的位置、 范围及深度。 仪器:RAMACⅢ地质雷达。 探测方式:连续探测。
金迪
10.声波漏水探测
目的:通过声波异常探测,查明压力管道泄漏点及位置。
仪器:Enigma-C漏水相关仪,LD-60漏水探测仪。 适用范围:供水管道和热力管道漏水探测。
综合物探技术方法探测道路塌陷隐患 案例介绍
——金迪公司冼骏峰
1.案例概况
背景:一个道路塌陷频发的城市,探测工作前和工作中,发生严重塌陷。 工作目的:工作目的:探测查明形成道路塌陷的隐患,为钻孔探井等 详查工作提供准确的工作靶区。 工作范围:塌陷频发,隐患较大的一条道路:长×宽=1255m×40m。
采样间隔:0.25ms。
道间距:1-2米。 滤波器:全通。
采样点:1024。
检波器频率:4Hz。
金迪
8.高密度电法
目的:通过电阻率异常推断地下空洞或土层严重疏松区的位置、
范围及深度。
仪器:DUK-2高密度电法仪。 装置:温纳装置。
最小隔离系数:1。
道距:1-2米。
最大隔离系数:16。
搞清隐患的成因,才能明确我们的工作目标,选择有效的探测检测手段。
金迪
4.探测方法选择
物探方法:多道瞬态面波法;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 管道泄漏探测:声波漏水探测;管道电视检测;红外成像探测。。
为什么选择综合物探方法:
一是单一方法受探测物理条件限制; 二是控制的深度不同;
三是提高物探异常解释推断的准确性。
金迪
2. 道路塌陷及隐患
塌陷成因:不稳定地下结构,加上外力。
塌陷隐患:形成塌陷的内因,即不稳定的地下结构。因为外力作用

城市地面塌陷的探测技术

城市地面塌陷的探测技术

城市地面塌陷的探测技术摘要:针对城市地面塌陷的问题,首先分析了地面塌陷形成的原因,然后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常用的城市地面塌陷隐患探测的方法技术,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

实践表明,使用这些方法进行路面塌陷探测是有效可行的,为城市路面塌陷隐患的排查和治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城市路面塌陷;地质雷达;地震映像、面波勘探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 of urban ground collapse, the causes of the ground collapse were first analyzed, and then the method techniques of the commonly used urban ground collapse were introduc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oject exampl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methods were analyzed. Practice has shown that the use of these methods for road collapse detection is effective and feasible, providing a reliable basis for the investigation and governance of hidden dangers of urban roads.Keywords: urban road collapse; geological radar; earthquake image, Surface wave exploration1、概述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成为一种地质灾害。

路面塌陷探测案例

路面塌陷探测案例

城市地铁路面应用案例-- 道路塌陷隐患扫描场景1:塌陷原因探测工程概况某道路出现4处塌陷,塌陷深5-6m,面积15-20平方米。

采用RDscan道路隐患扫描技术对坍塌区的地质与工程原因、影响范围、隐伏脱空区等进行探测,为工程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在塌陷区周围横纵布置六条剖面。

图1.塌陷位置及RDscan测线布置示意图图2.检测现场照片扫描成像:以沿坍塌东西方向上布置的一条测线为例,测线长度均为38m, 勘探深度15m。

测线从地表坍塌区旁经过,距离坍塌区边界1m,位置在26~29处。

图3是一个探测结果剖面。

可以看到:有三个主要的软弱层横贯整个剖面。

软弱层深度分别为:5米; 9米;13米。

图3. 扫描成像RDscan结果:RDscan探测结果图中,红色表示高速地层,蓝色表示低速区,是脱空区和软弱地层。

综合所有剖面结果发现,管道埋藏在5米深的软弱地层内,管道漏水掏空地基是诱发此次道路塌陷的主要原因。

探测结果还表明2-3米,4-5米,9米,12-13米脱空区分布较多,需要进一步的处置。

RDscan探测特点总结:- 探测深度大,雷达在城市路面的探测深度小于5m,RDscan弥补了5m到20米探测深度上当前检测技术上的空白- 分辨率高,几十厘米的地层都能清晰的成像- 结果明确,图中蓝色为软弱破碎带,非专业人士也能识别探测结果的验证:1. RDscan的3维筛状图显示了地层的连续性和分布特征证明RDscan的科学可靠。

图4. 3D视图2. RDscan探测结果和钻孔所揭示的地基地层吻合。

见图5左边ZK-7为钻孔编号。

图5. 地基地层场景2:雨水管道探测工程概况北京某小区有一雨水管埋深3m,直径0.6m。

应用RDscan道路扫描系统对地下管道进行探测。

RDscan勘查方法和结果垂直管道走向布置测线,得到如下扫描图像。

可以看到雨水管道的椭圆形散射,与实际位置一致。

图6. 雨水管道成像RDscan道路隐患扫描仪为软硬件一体化系统。

道路塌陷隐患勘察方案

道路塌陷隐患勘察方案

道路塌陷隐患勘察方案1 前言城市的马路作为最重要的公共基本设施之一,它的安全牵扯着千百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多个城市频发地陷,脚下的马路变得令人胆战心惊。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接二连三的地面塌陷事故呢?地陷,是地面沉降的一种,指地面由于地下物质移动而发生的渐进下陷或急剧下沉。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有50多个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沉降面积扩展至9.4万平方千米,发生岩溶塌陷1400多起。

“地陷”有地下地质因素和后期人类活动影响两类。

自然地陷主要因当地独特的岩溶地层造成,这主要发生在石灰岩分布的地区。

人类活动造成的地陷因素随着城市地下活动的加强日趋凸显,超采地下水、地下管道渗漏造成淘空等。

地陷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岩溶地陷有些城市的地下岩层为石灰岩地层,石灰岩为可溶岩,其中极易发育溶洞,由于近地表岩层受地下水影响较大,较容易形成隐伏溶洞,正常情况下,地下水位变化不大、人类不改变基地下水环境,溶洞的顶部不易坍塌,但当出现极端气象(干旱、长时间降雨等)和人工活动改变地下水原有条件时,埋藏较深(10米以内)的溶洞顶部极易发生坍塌,即为地陷。

超采地下水至地陷一个地区的地下水一般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深度,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强,特别是近年的城市建设的赶快发展、人类对地下水过度抽取,造成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在抽取地下水的同时,也带走了地下的大量沙土,造成地下水平流高程面范围内的地层的密度严重降低,局部地段出现架空层,一旦遇到较大降水,地表水渗入地下,沿着空隙和架空层流动,对地层形成冲刷、潜蚀,加大地表与地层间的缝隙,致地面向下陷落,造成塌陷。

地下排水管网渗漏冲刷至地陷由于地下管线的老化腐蚀,泄漏的水流冲走了周围的土壤,致使路面下土层疏松,形成地下空洞,以致光鲜亮丽的城市马路下暗藏着“雷区”。

地下管线老化现象往往发生在城市的旧城区。

一方面,管线铺设历史久,超期服役现象严重;另一方面,早期使用的管材材质强度低,抗腐蚀能力弱,潜在危险极大。

探地雷达检测城市道路地下塌陷及其三维可视化

探地雷达检测城市道路地下塌陷及其三维可视化

探地雷达检测城市道路地下塌陷及其三维可视化1 引言道路地面塌陷是因道路路面、路基或地下土体在外力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道路路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此类灾害性事故近几年来逐渐增多,且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

2 探地雷达技术的探测原理及三维可视化方法技术探地雷达是利用高频电磁波(106〜109HZ的反射来探测有电性差异的界面或目标体的一种物探技术。

探地雷达探测时,通过发射天线向地下(或其它方向)定向辐射,当脉冲电磁波传播过程中遇到有电性差异的界面或目标体(介电常数和导电率不同),就会发生反射和散射现象,通过接收天线接受反射回来,幅度大小及双程旅行时间长短不一的脉冲。

3 案例分析本文以上海市闸北区中兴路育婴堂路地面塌陷为例进行讨论。

3.1 地质概况中兴路育婴堂路路口因路面凹陷进行多次修补;2009 年11 月3日在修补区域发生路面塌陷,塌陷时地面形成直径约1m左右的空洞。

塌陷发生后采用探地雷达进行探测,根据探测结果,对空洞及疏松区域进行了开挖,同时回填碎石土,由挖机机头进行夯实处理。

3.2 测线布置根据现场条件,为了能够有效反映附近区域地下情况,测线布设尽量利用有限工作空间,避开路面障碍物及周围铁磁性物体干扰,采用地质雷达(主频100MHz天线)对现场进行探测,探测前进行相应设备调试、增益调整、叠加、滤波等参数设置。

中兴路育婴堂路路口共布设地质雷达测线15条。

3.3探测成果对每条测线进行分析,可得到各测线的解释成果表3-1 。

结合上述各测线分析,中兴路育婴堂路口塌陷隐患区影响范围在1.2m〜2.4 m之间,具体隐患区域见图。

3.4隐患区的三维可视化根据测线解释成果的异常边界点的坐标值,利用surfer 软件可雕刻出中兴路育婴堂路路口塌陷的隐患区,使之更加形象、直观。

4 结论1 )通过实例探测和分析表明,探地雷达能够有效检测城市道路地下塌陷的隐患区域。

2)三维可视化使得隐患区域更加形象、直观的呈现出来。

某市市政道路路基病害探测工作方案

某市市政道路路基病害探测工作方案

**市市政道路路基病害探测工作方案1、市政道路路基概况近年来,全国多地相继出现路面塌陷等地质事件的报道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大部分是人为的施工工程后期的遗留影响,如过渡开采地下水,填湖修路,城市管网的失修破损渗水引起路基疏松、路基脱空和路基空洞等,严重会引起大面积塌陷。

2013年上半年**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在**市市区道路养护管理过程中发现大量路面塌陷下沉地段并及时加以维修处理,形成这些路面塌陷下沉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管道破损引起水渗漏而冲刷路基引起路基疏松、脱空,从而使得路面下凹,甚至塌陷。

为防患于未然,应进行类似地段的路基病害探测.而地质雷达正是探测路基病害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2、路基病害探测技术方法地质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是近年来应用于浅层地质构造、路基路面检测的一项新技术,其特点是快速、无损、连续检测,并以实时成象方式显示地下结构剖面,使探测结果一目了然,分析、判读直观方便。

因探测精度高、样点密、工作效率高而倍受关注。

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图1,路面下路基中的缺损检测图地质雷达方法是一种用于确定地下介质分布变化的广谱电磁波技术。

如图1所示,利用一个天线向地下发射无载波电磁脉冲,另一个天线接收由地下不同介质界面反射的回波,利用电磁波在岩体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与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质(如介电常数Er)及几何形态的变化差异,根据接收到的回波旅行时间、幅度和波形等信息,来探测路基疏松、路基脱空和路基空洞等路基病害。

在实际的外业施工过程中,因为市政路基路面下方地下管网纵横交错,地下介质变化较为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可以看出,雷达接收到信号的大小与雷达天线的特性、地层的衰减、目标体的深度和反射特征以及雷达的工作频率和发射功率均有关系。

在仪器性能和地下介质一定的情况下,探测深度取决于工作频率选择及地层的衰减系数。

一般天线频率越高,则探测深度越浅,分辨率越高;天线频率越低,则探测深度越深,分辨率越低。

路面塌陷监拍工作计划方案

路面塌陷监拍工作计划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面塌陷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加强路面塌陷的监测与预防,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路面塌陷监拍工作计划方案。

二、工作目标1. 全面掌握本地区路面塌陷情况,及时发现并报告塌陷隐患;2. 提高路面塌陷预警能力,降低事故发生概率;3. 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工作内容1. 监测区域划分: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及人口密度等因素,将监测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单元。

2. 设备安装:在每个监测单元内安装高清摄像头,确保覆盖范围内无盲区。

3. 数据采集:实时采集路面塌陷相关数据,包括路面沉降、裂缝、地下水水位等。

4.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塌陷隐患,评估塌陷风险等级。

5. 预警发布:根据塌陷风险等级,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和群众做好防范措施。

6. 跟踪调查:对已发生的塌陷事故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7. 报告编制:定期编制路面塌陷监测报告,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四、工作步骤1. 制定监测方案:明确监测范围、设备安装、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等具体内容。

2. 设备采购与安装:按照监测方案,采购高清摄像头等设备,并安装到位。

3. 数据采集与处理:定期采集路面塌陷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分析。

4. 预警发布与跟踪调查:根据塌陷风险等级,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对已发生的塌陷事故进行跟踪调查。

5. 报告编制与反馈:定期编制路面塌陷监测报告,并将报告提交给政府部门,及时反馈监测结果。

五、工作要求1. 严格执行监测方案,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加强设备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做好信息保密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的安全。

4. 定期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

5.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路面塌陷监测工作。

六、工作进度安排1. 第1个月:完成监测方案制定、设备采购与安装。

路面塌陷专项方案

路面塌陷专项方案

一、方案背景路面塌陷是城市道路建设与维护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交通出行和市民生活。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路面塌陷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专项方案。

二、工作目标1. 建立健全路面塌陷预警机制,提高预防能力;2. 加强路面塌陷应急处理,确保迅速排除安全隐患;3. 完善路面塌陷修复工作,提高道路通行能力;4. 提高道路养护水平,降低路面塌陷发生率。

三、工作内容1. 路面塌陷预防(1)加强道路巡查,及时发现路面塌陷隐患;(2)对排水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止排水不畅导致路面塌陷;(3)对地下管线进行定期检测,确保管线安全;(4)对道路路基、路面结构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

2. 路面塌陷应急处理(1)发现路面塌陷后,立即设置警示标志,确保过往行人、车辆安全;(2)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现场处置;(3)根据塌陷情况,采取围挡、分流等措施,确保交通畅通;(4)联系专业队伍进行抢修,尽快恢复道路通行。

3. 路面塌陷修复(1)对塌陷区域进行清理,确保施工环境安全;(2)根据塌陷原因,制定合理的修复方案;(3)对路基、路面结构进行加固,提高抗塌陷能力;(4)对修复后的路面进行检测,确保满足使用要求。

4. 路面养护(1)加强日常养护,定期对道路进行巡查和维护;(2)对路面病害进行及时修复,防止病害扩大;(3)对排水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排水畅通;(4)对地下管线进行定期检测,确保管线安全。

四、工作要求1.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路面塌陷预防、应急处理和修复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2. 建立健全路面塌陷信息报送制度,确保信息畅通;3. 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路面塌陷事件;4.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安全意识,共同维护城市交通安全。

五、附则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如遇特殊情况,可由相关部门进行修订。

路面塌陷整治方案

路面塌陷整治方案

路面塌陷整治方案背景介绍路面塌陷是道路建设中常见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自然灾害、交通流量过大、原材料质量差等等。

路面出现塌陷问题不仅会影响行车安全,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治。

整治步骤第一步:勘察在进行路面塌陷整治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勘察。

勘察包括对塌陷部位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明确事故情况、损坏程度、原因等信息。

勘察结果是制定整治方案的基础,必须准确、全面,不能遗漏任何问题。

第二步:方案制定在勘察的基础上,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整治方案,方案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安全性:制定方案时最重要的是要考虑行车安全,不能下意识地只考虑整治成本。

针对不同的塌陷情况选择不同的整治方案,比如破损不大的地面可以使用热补等方式进行修补,但是严重塌陷需要用石材和砖块进行加固。

* 经济性:设立合理的整治预算,解决问题的时间和费用要得到合理平衡,确保用最低的费用解决问题。

*可行性:方案的可操作性需要得到充分考虑,方案要能够在实践中顺利执行,施工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周围环境和施工质量以及安全,同时追踪和记录问题的整治过程,以备查验。

第三步:施工正确的施工过程是整治成功的关键,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 施工质量:要保证施工质量,做到最好,不能有任何差错。

* 施工时间控制: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整治任务,以减少行车受阻的时间,加快恢复道路通行。

* 施工过程管理: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合理安排施工人员以及设备,可以减少工期和成本。

第四步:试验验收整治完成后,需要进行试验验收。

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检查整治质量,评估整个整治过程和效果是否令人满意,包括评估整治前后的比较,方案设计和施工管理等其他环节的实施情况。

如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需要再次进行补救。

未来发展对于路面塌陷问题整治,未来发展趋势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技术更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路面塌陷问题的整治也会得到技术上的更新。

路面塌陷整治方案

路面塌陷整治方案

路面塌陷整治方案1. 背景路面塌陷是指路面发生不同程度的坍陷、沉降和破坏现象。

这样的问题不仅会影响行车安全,还会影响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

因此,对于路面塌陷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整治措施。

2. 整治方案2.1 预防措施•建立完善的地质勘测和监测系统,对于地下水位、土壤物理性质、地质构造等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为后续的工程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少量多次地进行路面检测,对于路面的变形、裂缝等情况及时发现并进行修补和处理。

•对于雨水、雪水等境外水源,采取隔离排水、排挤水等方式,减少地下水的影响。

2.2 处理方法•针对路面塌陷问题,采取开挖、填充、加固等方案进行处理。

具体的处理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对于路面塌陷发生的较深受损区域,采用加固梁减小地基压力,加固处理区域,使其长期承受车流压力。

•对于存在不平整、凹凸、水坑状等路面问题,采取修补工程进行维修补强。

2.3 技术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新兴的材料和处理方案也应用于路面塌陷整治中。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技术创新:•无缝焊接:无缝焊接就是将两个材料表面直接接触并焊接在一起,这种处理方式可以避免路面塌陷由于缝隙和材料分离引起的问题。

•碳纤维增强材料:此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轻质等优点,加入后可以提高路面材料的强度。

•高性能水泥复合材料:将高强度的水泥复合材料加入路面材料中,可以增加路面的承载能力。

3. 效果与收益通过上述的整治方案,可以得到以下效果和收益:•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减小路面的变形和裂缝,延长使用寿命。

•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因路面塌陷造成的交通拥堵。

•提高城市文化形象和市民的生活品质。

4. 总结对于路面塌陷问题,在整治方案中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同时需要探索新的技术和材料,提高整治效率和质量。

通过路面塌陷整治的实施,可以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排水管网路面塌陷治理排查探测技术方案201*年*月目录1概况 02依据规程 (1)3排查探测方法与技术 (1)3.1地下排水管线资料搜集 (1)3.2地下塌陷隐患探测 (4)3.2.1地质雷达法 (4)3.2.2浅层地震 (7)3.3.3高密度电法 (10)3.3管道内窥摄影检测(CCTV) (10)3.4各种探测方法的特点 (11)4探测工作量和工作程序 (12)4.1估算工作量 (12)4.2工作程序 (13)5主要难点及解决措施 (15)6主要仪器设备 (15)7质量保证 (15)8 安全控制 (16)9 提交成果资料 (16)10 本探测技术优势 (17)1概况2019年5月20日晚9时左右,**工业园门口发生塌陷,造成5人死亡,数人受伤。

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市委市政府组织道路、水务等相关部门,计划对全市路面塌陷进行综合治理。

为此,需对路面塌陷原因及可疑塌陷区域进行排查探测,研究有效的检测手段及治理方案。

图1-1 **5.20地陷事故**区,位于**市中部。

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市重点开发和建设的中心城区。

**区辖区面积78.04平方公里,由北向南,地势大多比较平坦,交通运输用地5.96平方公里。

**区内经过的主干道主要有**大道、**大道、**路、**路等等,加上其他交通道路,总长度约为780km。

2依据规程(1)、《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181-201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2)、《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数据采集与管理技术导则(试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9.06;(3)、《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7-2019;(4)、《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9;(5)、《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332-2019);(6)、《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 61-2019)。

3排查探测方法与技术根据城市路面塌陷的具体环境条件分析,首先,因地下排水管网在施工时存在渗漏问题和在运行期间产生的缺陷是塌陷形成的主要原因;其次,部分地段特殊的地质条件(如岩溶塌陷、地层沉降、附近施工不良影响等)是造成塌陷的次要因素。

受施工工艺、材料等的影响,在施工和运行期间,地下排水管道裂痕、裂缝、接头松脱、接头错位、管身断裂、穿孔、坍塌、破损、砂浆脱落、变形、砖块上下移位、砖块遗失等缺陷,造成排水管道周围水土局部流失,局部水土不密实使地面水集中渗流,加剧水土流失,长期便形成空洞。

因此,检测排水管道周围充填泥(岩)土的密实程度,可查出水土流失隐患,且可查出已经形成的局部空洞。

针对****区具体的地质及特殊的城市环境,宜采用非开挖、非钻探的非破损排查探测方式为主,城市中进行探测的非破损方法主要包括排水管网人工排查、地面物探探测(地质雷达、高密度电法和浅层地震技术等)、管道机器人电视观察(CCTV),以达到对排水管网系统进行诊断,发现可能造成塌陷“病灶”位置和已形成塌陷隐患的位置,为后期进行施工处理提供重要资料。

3.1地下排水管线资料搜集3.1.1地下排水管网资料搜集内容及分类排水管网按其功能可分为三类,即雨水管网系统、污水管网系统和雨污合流管网系统。

各管网系统有如下特点:(1)雨水管网系统:其功能是使雨水能顺利地从建筑物、厂区、生活区、街道排泄出去,进入河流。

该管网特点是通过建筑物的落水管(竖管)及其周边的雨水沟、道路边设置雨水篦等收集雨水,经过分支管道、干管、主干管就近排入河流。

正常情况下,雨天时出水口才有水排出,其它时段无水。

然而,由于局部可能有污水分支接入该系统,即使晴天也有水流出。

(2)污水管网系统:用于收集房屋卫生设备及车间用水设备所排出的污水,通过该系统汇集输向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排入河流。

该管网特点是污水从建筑物内出来,经分支管汇集进入化粪池或沉淀池,再经干管、主干管输送到污水处理厂。

然而,由于部分小区设计不规范、私自改建,造成污水进入了雨水管网系统,或污水系统直接排入河流,因此形成对河流的污染。

(3)雨污合流管网系统:部分厂区、生活区未采用雨、污分流系统,而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经一个管网系统汇集输送到污水处理厂或采用直泄式排入河流。

3.1.2资料搜集排查范围本区排查范围:市政雨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污水合流管道、沟渠、涵洞、出水口、进水口、窨井、泵站、调节池、污水处理厂(站)及其附属设施等公共排水设施。

事先对已埋设的各种地下排水管线资料进行搜集、分类、整理, 并转绘到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上,作为排水管线隐患排查地的依据。

对现有地下管线资料的调绘工作要在开展地面探测工作开展前完成。

现有地下管线资料调绘要根据工程范围和要求进行,工作完成后提交地下排水管线现状调绘图和成果表。

资料调绘完成之后,根据调绘成果对测区进行现场踏勘, 初步拟定针对测区情况采用的探测方法与技术。

根据现场踏勘结果,对拟采用的地下排水管线探测方法与技术进行有效性试验, 确定所采用的探测方法与技术。

拟投入使用的各类探测仪器在使用前均应进行仪器校验, 并形成记录。

根据资料调绘、现场踏勘、方法试验、仪器一致性校验等情况编写项目设计书, 并进行评审。

3.1.3地下排水管线资料调绘内容:(1)搜集已有地下排水管线资料;(2)分类、整理所搜集的已有地下排水管线资料;(3)编绘地下排水管线现状调绘图。

3.1.4地下排水管线资料搜集内容:(1)地下排水管线设计图、施工图、竣工图、栓点图、示意图、竣工测量成果或外业探测成果;(2)技术说明资料及成果表;(3)道路规划红线图;(4)现有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3.1.5地下排水管线现状调绘图编绘(1)对所搜集的资料应进行整理、分类,将管线位置、连接关系、管线构筑物或附属物、规格(管径或断面宽高)、材质、传输物体特征(压力、流向)、建设年代等管线属性数据转绘到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上, 编制地下管线现状调绘图。

(2)地下排水管线现状调绘图根据管线竣工图、竣工测量成果或外业探测成果编制, 无竣工图、竣工测量成果或外业探测成果时,根据施工图及有关资料,按管线与邻近的建(构)筑物、明显地物点、现有路边线的相互关系编制。

地下管线现状调绘图上要注明管线资料来源。

3.1.6现场踏勘(1)地下排水管线现状调绘图中明显点与实地的一致性;(2)测区内测量控制点的位置和保存情况;(3)测区地物、地貌、交通、地球物理条件及各种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

(4)现场踏勘要进行下列记录:1)地下排水管线明显点与实地不一致的地方应在地下管线现状调绘图上标明;2)测区测量控制点的变化情况应做详细记录;3)初步拟定现场可采用的探测方法、技术和探测方法试验的最佳场地。

图3-1 调查图3.2地下塌陷隐患探测3.2.1地质雷达法探地雷达(GPR)是通过雷达天线发射高频(十几到上仟赫兹)电磁脉冲来探测地面。

雷达发射的脉冲遇到地下各种界面产生反射,返回到地面被雷达接收机接收。

反射界面可以是地下空洞顶面、土岩分界面、人工物体或者任何其它具有介电性对比特性的界面。

雷达信号通过贴近地表的天线传递到地面,发射天线或另一个单独的接收天线都可以接收到反射信号。

图形记录器会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然后显示出来。

由于天线(或者天线对)沿着表面移动,所以图形记录器显示结果为截面记录或地面雷达图像。

由于在地质雷达相对多大数土层物质表现短波长,所以对界面和独立目标体的分辨率极佳。

然而,由于在土层中信号衰减很快,所以穿透深度很少超过20米。

探地雷达探测的目的是绘制接近地表的地质界面。

对于很多探测来说,例如地下水管或空洞的位置就是探测目标,而这些物质的介电特性无法直接测量。

这是一种探测地下界面几何形状变化的最有用方法。

图3-2 雷达探测原理示意图城市塌陷由于地面平坦、要求探测深度浅,是最适合探地雷达解决的地质问题。

城市路面探地雷达开始探测前,重点要考虑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1)确定探测目标深范围,以便确定天线频率,根据实际经验,城市路面塌陷探测的深度一般在10米范围内,选用雷达天线一般为270 Mhz或100Mhz。

(2)探测目标体性质:塌陷空洞和冲蚀架空区。

(3)目标体的电性特征:塌陷空洞和冲蚀架空区与周围密实土层形成较大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差异。

(4)主要介质的电性特性:塌陷空洞和冲蚀架空区介电常数大、电阻率高,周围密实土层介电常数低、电阻率低。

表3-1 城市路面雷达探测介质电磁参数表(5)干扰效应:城市路面探测存在射频发射器、各种金属结构(包括汽车)和电线杆等可能对探地雷达造成干扰效应。

图3-3地质雷达主机图3-4地质雷达天线阵及现场工作图图3-5地质雷达探测图像及异常对照图片3.2.2浅层地震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振动产生的能量80%以上在面波中,由于面波能量强、持续时间也长,且主要在表面附近传播,浅层地震勘探将面波视为干扰波。

但面波同其它体波一样,也存在反射、折射,且对浅层的空洞等异常反映更敏感,由于能量强,在城市中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面波勘探是按照测网的布置,在测点上逐点进行观测,每一个测点根据地质任务和勘探深度的要求,测得一条频散曲线。

工程面波勘探根据震源的不同可以分为人工源面波勘探及天然源面波勘探(微动勘查)。

人工源面波勘探根据震源激发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稳态法及瞬态法两种,现在工程上普遍使用的是瞬态法。

本次探测拟采用瞬态面波层析成像法,瞬态法原理如图4.3-1所示。

瞬态法采用锤击作震源。

锤击时激发一瞬时冲击力,产生一定频率范围的面波,不同频率的面波叠加在一起,以脉冲的形式向前传播,因而瞬态法记录的信号要经过频谱分析、相位谱分析,把各个频率的面波分离开来,从而得到一条速度-频率曲线,达到勘探的目的。

图3-6地震面波及层析成像地震映像法,是利用多种地震波作为有效波来进行勘测,也可以根据探测目的要求仅采用一种特定的地震波作为有效波。

地震波层析成像技术是在80年代兴起的,在近几年得到发展的一种地球物理反演解释方法,它是借鉴于医学上的CT(Computer Tomography)基本原理,利用大量的地震波信息进行反演计算,得到被测试区域岩体地震波速度的分布形态,在对岩体进行质量评价、划分岩体风化程度、圈定地质异常体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目前这一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勘察中已被应用。

地震波透射层析成像的基本原理地震波透射层析成像是利用地震波对于地质体的透射投影,来重新构成地质体内部地震波速度的分布形态,根据地震波速度与地质体的对应关系,进行岩体的分类和评价。

地震波速度和岩体特性一般都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致密完整的岩体地震波速度较高,而疏松破碎的岩体地震波速度较低。

对于整个围岩而言,当其是均匀介质时(没有异常体),地震波的穿透速度是单一的,当有低速介质存在时(视为异常体),地震波穿透这些低速介质时则产生时间差(旅行时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