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与 惋惜之情,也寄寓了自己壮志未酬 的感伤。
• 人生要尽力度过每一天,忍受得起这 样反复的人会获得终生的胜利,“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论你今 天如何,人生的胜负是以一生来决定 的。世界杯中的比赛好多也是打满 120分钟,通过残酷的点球大战来分 胜负的,任何事情的胜负不到最后一 刻谁也不清楚,笑到最后的人笑得最 好,因此,我们要在努力中求前进, 在困苦中求上游。
•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力扶王室,志清宇 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形象,成 为后世忠君爱国的士大夫们崇拜学习的榜 样。每逢国家动荡之秋或偏安之时,总有 一些诗人们将诸葛亮形诸笔墨,通过热切 地呼唤英灵来寄寓自己希望当代英豪站出 来平定天下的理想。杜甫此诗作于上元元 年(760)初到成都之时。这时持续了五年之 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命运仍在风 雨飘摇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成 都郊外的武侯祠去凭吊,写作此诗,自然 不单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含有忧时忧国 的深心的。
• 1、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 2、舅夺母志 • 3、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 可以无饥矣。 • 4、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表达技巧的内容繁而杂,这节课我们用分类 举例的方法进行,我们将表达技巧分为四 类: 常见的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篇章结构
wenku.baidu.com 小结: 常见修辞手法
• 这首诗的“起联”两句一问一答,貌似平常,实则不 然。这里,诗人以近乎口语化的诗句点出了武侯祠堂 的地理位置和古柏森森的自然环境,其间一个“寻” 字妙笔天成,使得一问一答两相连属,恰如其分地道 出了诗人急欲瞻仰武侯祠堂的情不可耐的心绪. • 如果说,“起联”两句还是从总领通篇的角度由全貌 着笔作概括叙写的话,那么,“颔联”两句则进而把 “镜头”转向武侯祠庙周围景物的细部。“映阶碧 草”、“隔叶黄鹏”仿佛是两个特写镜头,一在渲染 “春色”之怡目,一在强调“好音”之悦耳。然而, 诗人用了一个“自”字,一个“空”字,含蓄地表达 了他对这些景物的与众不同的特殊感受——盎然春意 固然是美好诱人的,可是,丞相祠庙却是如此寂寥冷 清,悄然而无人迹,只有诗人形只影单而来,孤寂伤 怀而返。难道说,武侯已经被世人遗忘了吗?不难看 出,在“颔联”两句里,诗人句句写景,却字字含情, 诗行中寓静于动,寄情于景,婉转地流露出因国家分 裂而悲怆伤怀以及亟盼早日平叛实现统一的情绪。
• “颈联”两句,诗人笔锋一转,胸臆直泄,以 高度凝炼、警策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生 活际遇、政治理想和辅国功业。诸葛亮隐居隆 中(今湖北襄樊城西)时,刘备三顾茅庐,于 公元207年,同他商讨天下大计。出山后,诸 葛亮先是辅佐刘备开创基业;刘备死后,他又 匡济危难,扶佐后主刘禅。这就是所谓“两朝 开济”。诸葛亮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忠贞不渝, 尽了“老臣”之心。当然,艺术的概括是不能 同科学的、历史的评价相提并论的。但是,透 过诗人的饱含深情的诗句,我们不仅可以了解 诸葛亮这位“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丞相 的一生的事业,以及他对后人的感召力量,而 且能够感知诗人对他的钦羡仰慕之情。
• 可惜啊,出师伐魏,还没取得胜利,你便病亡 军中,永远让后代英雄们对此泪满衣襟!这两句 是最感人的名句。"出师句",诸葛亮为了伐魏, 曾六出祁山。蜀汉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率 师伐魏,据武功五丈原(在今陕西岐山县渭河南 岸),与魏军隔渭水相持百余日,胜负未决而病 死于军中,年仅五十四岁。这一事实本来就使 人痛惜,更何况他那死而后已的精神留下了无 可估量的影响。 • 壮志难酬抱憾而终者,不仅是诸葛亮的遗恨, 也是古往今来无数失意英雄的共有心境。因此, 尾联在沉挚悲壮中,不仅表达对诸葛亮的痛惜、 追念和景仰之情,同时也概括了古今英雄(包括 诗人自己)在国危时艰之际有才无命、壮志未酬 的悲慨。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双关、排 比、设问、反问、通感等
二、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文综之家 http://www.sdwzzj.cn
•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 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 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 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 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 备加敬重。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 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 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 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肃 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O年)的春天,他探访 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 唱。
• 1、融情于景,用典,衬托。 • 其中三、四句是寓情于景,“自”“空” 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以 乐景写哀情;“三顾”两句用刘备三顾茅 庐衬托诸葛亮的才能,表达了对诸葛亮的 景仰之情;森森的古柏、映阶的春草和隔叶的
黄鹂这些最能表现典型环境特征的景物,用来烘 托一种寂静、肃穆的氛围,借以表达在这种氛围 中诗人所产生的凭吊古人的特定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