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中医文化现状的认识及其发展建议_冯春
中医药文化发展现状
中医药文化发展现状中医药文化是中国独特的宝贵文化遗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然而,在当今社会,中医药文化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首先,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技术的飞速进步,中医药文化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
现代医学注重科学证据和实证研究,而中医药的理论体系更偏向于经验和观察。
这使得中医药在科学验证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无法被现代医学所接受和认可。
其次,中医药文化在传承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的变化,年轻一代对于中医药的认知和兴趣逐渐减弱。
许多传统中医药知识和技术面临失传的危险。
同时,缺乏系统性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也使得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受到限制。
此外,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交流与推广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障碍。
尽管在一些国际组织和论坛上,中医药得到了关注和认可,但在国际社会中,对中医药仍然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
同时,中医药文化的推广也面临语言和文化差异的挑战,如何让外国人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医药文化,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然而,尽管中医药文化面临诸多挑战,但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仍然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健康美好生活的追求,传统的中医药文化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新关注和认可。
一些中医药疗法和草药疗法被应用于医疗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为了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科学研究和实证研究,提升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其次,加强中医药教育和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中医药人才队伍。
还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中医药文化的价值。
总之,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仍面临一定的困境和挑战,但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不容忽视。
通过加强科学研究、教育培养和国际交流,中医药文化有望在当今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对中医药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对中医药现状与发展的思考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中医药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同时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西方医学越来越成为主流,而中医药的疗效和机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科学证明。
因此,现代医学往往更受人们的信任和青睐,中医药的应用范围逐渐收缩。
同时,由于现代医学更加注重病因学和证据医学,而中医药更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两者的理论和方法不够相容,导致了现代医学体系对中医药的排斥和质疑。
其次,中医药的人才培养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中医药的逐渐边缘化,越来越少的年轻人选择从事中医药专业。
与此同时,由于中医药理论和技术传承的困难,围绕中医药的规范化培训和认证机制也不够健全。
这导致了中医药行业人才短缺、医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严重制约了中医药的发展。
然而,尽管中医药面临诸多问题,但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使其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首先,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注重均衡和谐。
很多疾病具有复杂的原因和机制,中医药的辨证施治可以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更符合个体化治疗的需求。
其次,中药作为一种自然药物,具有较少的副作用和依赖性,可以作为西药的有益补充。
在抗癌、调节免疫系统、保健养生等方面,中药也有着独特的疗效和应用。
为了促进中医药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和理论创新。
通过深入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扩大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范围,提升其可信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加强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市场和影响力。
其次,加强中医药的规范化和制度建设。
建立起完善的中医药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中医药的整体水平和信誉度。
此外,注重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和融合,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推动医学的多元发展。
最后,加强中药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建立起科学的中药标准体系,提升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中医是打开中华文化殿堂的“金钥匙”
中医是打开中华文化殿堂的“金钥匙”作者:冯春富来源:《华人时刊》2019年第02期南京中医药大学“青囊读书会”自2014年举办以来,每两周搞一次活动,至今已坚持了五年,达到了100期,可喜可贺。
这对于我们认识中医、继承中医,讲好中医故事、传播中医文化,提高习近平倡导的“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走向世界,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很有启示意义。
中医源远流长独树一帜中医,有相对于西医的含义,还有西医传入中国之前独特而丰富的内涵。
中医几乎是与中华文明同时诞生的。
从伏羲渔猎时代开始,在超过6000年的中华文明历史演变中,于原始社会诞生了中医;至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
现存最早的载药365种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步确立。
拥有数千年连续不断历史的中医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中医久远的历史长河,波澜壮阔,浪花瑰丽。
历代都有不同的突破、创新、创造。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特点突出;其运气学说(五运六气)、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脏腑学说、经脉学说、病因学说、元气学说,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作了高度概括。
医科分类简约齐全,内、外、儿、妇、针灸、五官、骨伤等应有尽有;断诊(望闻问切)、中药、麻醉、手术、针灸、艾灸、按摩、刮痧、拔火罐、调和情志等治疗手段多种多样。
几千年来中医名家辈出:黄帝、扁鹊、华佗、张仲景、葛洪、孙思邈、钱乙、李时珍等名家灿若群星;中医药典籍浩若烟海:成为中国医学发展理论基础和源泉的《黄帝内经》,对人体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81种问题逐一论述的《难经》,奠定了理、法、方、药理论基础的《伤寒杂病论》,成为中国本草史上集成之作的《本草纲目》等名著闻名中外;千古流传的名家典故轶事发人深省、启人智慧……中医在世界医界影响不断扩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0年将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是有力佐证。
关于中医药传承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中医药传承发展的问题及建议问题:1.中医药是否能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2.传统中医药知识是否能与现代科学结合?3.中医药行业是否面临人才流失和缺乏认可的问题?建议:1.建立完善的传承系统和机制,确保中医药知识能够得到有效传承。
这包括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和建立中医药学术组织,以帮助传承中医药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
2.加强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的结合,通过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探索中医药的疗效和机制。
这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并且中医药需要更多的以科学为基础的研究和证据支持。
3.提高中医药在社会和医学界的认可度,以吸引更多有才华的人才从事中医药行业。
这可以通过加强中医药教育和培训,并且与现代医学界展开更多的合作与交流。
此外,政府部门也可以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推动中医药行业的发展。
总结:中医药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但通过建立完善的传承机制、加强中西医结合和提高认可度等措施,可以为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这样可以保护传统中医药知识,同时使其能够与现代科学结合,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好的选择和服务。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历经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传统中医药在一些方面逐渐被边缘化。
为了保护和发展中医药,我们需要正视中医药传承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首先,中医药是否能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是一个关键问题。
传统中医药涉及广泛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需要持续的传承才能保证其传统的疗效。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传承系统和机制。
这包括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和建立中医药学术组织。
培养专业人才是中医药传承的基础。
由于中医药特殊的学科性质和传统的传承方式,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专门的培训体系。
因此,我们要加大对中医药专业的教育投入,加强中医药师资队伍的培养,并积极吸引更多年青人从事中医药行业。
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为中医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合适的支持。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防病治病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医学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药文化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问题。
本文将从中医药文化的内涵、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一、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中医药文化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中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一种医学文化。
它强调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脏腑调理等理念,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
中医药文化不仅包括中医理论、中药学、针灸推拿等传统医学知识,还包括养生、食疗、心理调摄等生活保健方法。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医学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重视,中医药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开始重视中医药的应用,中医药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医药文化也得到了更多的传播和推广。
然而,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药文化在临床应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三、中医药文化面临的问题1.传承问题: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统知识和技术逐渐失传或被遗忘。
同时,由于缺乏系统的传承机制和人才培养体系,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
2.创新问题:中医药文化虽然有着丰富的治疗手段和方法,但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
如何将传统知识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传播问题: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渠道相对单一,缺乏有效的传播手段和平台。
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解决方案1.加强传承:建立系统的传承机制和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传统知识和技术的保护和传承。
同时,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学术研究,挖掘其内涵和价值。
传统医德文化研究必须注意的三个问题
传统医德文化研究必须注意的三个问题冯春刘学罡(湖北中医学院社科部湖北武汉 430065)[内容提要]:传统医德文化的研究在近十年来有较大的发展进步,对国家制定中医行业的道德规范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对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此,针对当前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普遍关注的三个议题提出如下观点:必须从中外医德规范标准的比较入手来客观评判传统医德;对传统医徳文化的文献资源必须进行技术性的定量、定性分析;必须注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来改造和整合传统医德文化。
[关键词]:传统医德文献文化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激化,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医生道德水准有所下降,社会对医务人员出现了信任危机。
这种状况在中医界也比较突出,中医德术并重、德业双修的优秀传统、中医传统医德风范被轻视、被遗失。
在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度里出现这类道德失范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制定中医医德规范,弘扬良好的医德医风,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医药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其发展过程中,受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而完备的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和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医德思想。
历代医家医著中留下了大量的医德言论、事迹,理应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尚缺乏全面系统的整理研究,为此,对传统医德文化的研究具有非常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然而,对传统医德文化的研究在今天已经不仅仅是方法的问题,而且涉及到价值判断的问题,时下对传统医德囿于概述、拘于颂扬居多,思辨、扬弃贫乏,这是我们必须客观认识且努力探讨的原因所在,也是其有待进一步研究的价值所在。
一、对传统医德文化研究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回顾人类医药发展几千年的历史,在医巫分离的时代,沟通神灵与病人之间的巫医变成医患关系的主体,成为医疗行为的决策人,就开始有了对医生行为道德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的地理环境、宗教文化、科学技术和社会背景,使中外医学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哲学思想、社会道德观、个人价值观和不同的医疗手段,必然产生了不同的医德思想。
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600字
民族民间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药物资源,被誉为“宝库”和“国宝”。
近
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者不断增加以及人们对传统中医药的认同,民族民间中医的发展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同时也存在着传承与发展的诸多困难。
首先,传统中医药在很多方面已经失传和被淡忘。
这一现象大多表现在中医药理论、方剂、诊疗方法以及中医口粮等方面,社会部分由于失去了传统记忆,普通民众对中医药认知和了解非常有限,导致传统中医药的传承受到很大影响。
其次,就是传统中医药缺乏科学化教学训练,而且在中医药研究方面,针对传统中医药的科学研究也没有达到足够程度,使得很多传统经典知识和技能无法在时代发展中得到起到足够作用。
此外,由于传统诊疗技术难以满足现代人们对健康护理的实际需求,造成了民族民间中医药长期以来的人才缺乏和培养难度大的问题。
面对这些困难,有几点措施建议可以提出:首先,深化对传统中医药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潜力的认识,开辟相关领域的研究,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其次,加强传统中医药的科学研究,不断完善和扩展传统中医药理论体系,提高中医药在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再次,加强传统中医药的教学和培训,以便更多的师生对中医药有更深入的认识;最后,健全民族民间中医
药的管理体系,促进民族民间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总之,民族民间中医药的传承发展面临着诸多的困难,这些困难将使传统文化的发展受到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传统中医药的研究,提高对传统中医药的认识,提升民族民间中医药的传承发展,以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
中医文化意义及现状
中医文化意义及现状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不仅体现在医学领域,还涉及到中国历史、哲学、文化传承和人类健康观念等方面。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中医文化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探讨中医文化的意义以及其在现状下的发展。
首先,中医文化的意义在于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中医文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其起源于对自然界和人体的观察和研究。
中医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提倡“因势利导”的治疗方法。
中医文化承载了丰富的经典和医学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这些著作不仅是中医理论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中医文化的意义在于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
中医强调以整体观念看待人体健康,强调平衡与和谐,注重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
中医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综合运用针灸、中药、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以及饮食调养、气功养生等方法进行疾病预防和治疗。
与西方医学强调疾病诊断和药物治疗相比,中医注重调理整个人体环境和抑制疾病发展的根源,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中医文化还在于其对健康观念的影响。
中医强调养生和预防,提倡节制饮食、锻炼身体、保持情绪稳定等生活方式,追求身心的平衡和谐。
这种健康观念超越了医学领域,涉及到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中医文化对于维护人类健康、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中医文化在现状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首先,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西方医学的影响,一些人对中医的价值和有效性产生怀疑和质疑。
一些人认为中医只是封建迷信的一种表现,无法与现代医学相媲美。
其次,中医教育和研究的不足也影响了中医文化的发展。
由于西方医学在传统医学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中医的教育和研究资源相对不足,导致中医行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此外,一些商业化的利益驱动也使得中医文化受到商业化滥用的威胁,一些商家将中医文化作为营销手段,混淆了中医的真正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医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中医文化传承的现状与出路
中医文化传承的现状与出路受西方文明的巨大影响,我国中医文化传承已陷入了困境。
目前,中医文化传承存在着中医文化的根基出现松动、百姓对中医的误解日渐加深、西方医学模式对传统医学模式构成巨大冲击的现状,我们可以从巩固中医文化的根基、加强中医特色人才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推进中医发展方面出发,寻找解决的思路。
标签:中医中医文化传承现状出路1 引言中医作为一门横亘千古的古老医学体系,至今恩泽着每一位炎黄子孙。
中华民族在她的庇护下繁衍生息,华夏文明在她的守护下连绵不绝。
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关于中医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称,她是古圣先贤总结出来的对待疾病的方法,但笔者认为她更应该是中华民族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态度。
现阶段,受西方文明巨大冲击,中医文化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对挑战,我们如何将医道传承下去,值得我们深思!2 中医文化传承的现状2.1 中医文化的根基出现松动中医文化根植于传统文化,其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治疗手段均源自于传统文化。
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以传统文化为支撑,如果传统文化出现了动摇,那么中医文化之基也必将松动。
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国家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文明也强制入侵了华夏文明。
随着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其巨大优势为世人所倾倒。
我们知道,文明也是“嫌贫爱富”的,当西方文明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不得不低下头颅来审视自己,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传统文化硬是被污蔑为“伪科学”与“糟粕”,传统文化就这样一步步的离我们远去。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这样,以传统文化为土壤的中医文化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当今社会,要么神话中医,要么妖化中医。
神话中医并不是传承中医,而是某些集团出于商业利益而进行暗箱操作;妖化中医也并非憎恨中医,而是一些无知之辈随声附和、人云亦云。
每当看到两种情形出现时,笔者无不痛心疾首。
2.2 百姓对中医的误解日渐加深五四运动时期,当时的有识之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谋求社会革新,而将矛头指向了传统文化,包括中医在内的传统文化理念被全盘否定。
对中医药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对中医药现状与发展的思考中医药是我国传统的宝贵文化遗产,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的兴起和发展对于维护人民健康、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社会变迁,中医药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思考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中医药在治疗特定疾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由于中医药注重辨证施治,以整体观念和个性化治疗为特点,对于一些慢性病和功能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同时,中医药强调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发生,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和健康水平也起到积极作用。
因此,应当进一步推广和普及中医药的保健养生功能,使更多的人受益于中医药。
其次,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一方面,由于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复杂,诊断和治疗方法难以标准化,导致中医药的临床效果难以评估和证明,容易引发科学性和验证性的争议。
另一方面,部分中医药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存在一定程度的临床实践偏差和不规范现象。
因此,应当加强中医药的规范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诚信意识,推动中医药的临床实践规范化和科学化。
此外,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仍面临一些困境。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发生变化,中医药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在一些年轻人中逐渐被忽视。
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从教育、文化产业和传媒等多方面进行努力。
同时,应当加强中医药的科学研究,提高其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以便更好地与现代医学结合,为人类健康服务。
在中医药现状与发展的思考中,还需要关注中医药的保护和利用。
中医药涉及大量的中草药资源和方剂秘方,需要加强对中草药的资源保护和管理,防止过度开采和滥用。
另外,对于中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也非常重要,可以鼓励中医药科研人员进行创新研发,加强知识产权的申请和保护,提高中医药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医学价值。
在面临现代医学的挑战和发展需求的背景下,必须认真思考中医药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医学,中医药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经过几千年的沉淀与发展,中医药已经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治疗方式和药物。
然而,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人才缺乏中国传统中医药历史悠久,但是现在中医药人才却日渐枯竭。
原因是现在大多数人都对中医药不够重视,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
还有一种观念认为中医和西医有很大区别,因此中医专业不被看重。
这些原因都导致了中医人才的稀缺。
二、缺乏法规和标准与西药相比,中医药缺乏完整的法规和标准。
中药制品、中药材标准都需要规范,缺少相关的标准体系和管理体系,进一步影响了中医药的质量和安全。
三、商业化浮躁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中,商业化浮躁也成为中医药传承发展的一大问题。
医者德行的传统价值观,在商业化环境下被忽略,因此中医药的发展也深受其害。
面对中医药传承发展的现实困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增强人才的吸引力针对中医人才枯竭的现状,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提高这个职业的吸引力,例如加大宣传力度,培养领袖人才等。
二、优化行业标准体系为中医药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规范中药制品、中药材的生产和使用,加强中医药的管理和监督。
三、加强医德法规处理医者之间的关系,并制定相关的行业法律规定,保障中医药的正规发展,并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但是只有在加强人才引进、完善标准体系、加强医德教育等方面进行改进,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以上所述仅仅是中医药传承发展中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的概括,下面我们将对每个问题以及对应建议进行更具体和深入的阐述。
一、人才缺乏中医药是一个需要长年累月的学习和实践的行业,因此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中药学、中医药致力于推动中医药教育从传统技能教育向知识经济爆炸转化,提高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强化其人文素养,把学术、科学和哲学综合渗透到课程中,加强病学、中药学、针灸学、按摩推拿和关键技能的教学,建立一个系统性、知识性和实践性完备的教育体系。
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在目前面临一些困难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首先,传承环境的问题是困扰中医药传承发展的主要难题之一。
目前,许多中医药传承者面临着缺乏传承人、传承资源不足以及传承环境不利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传统医学教育的政策,鼓励更多的中医药爱好者参与到中医药传承当中;同时,加大对传统医学研究的支持力度,为传承者提供更为丰富的传承资源;另外,还需要加强传统医学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提高社会对中医药传承的认可度。
其次,中医药传承与现代医学发展的矛盾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趋势以及中西医结合的倡导,许多中医药传承者面临着如何平衡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研究,将中医药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提高中医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更好地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需求。
同时,在培养中医药人才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现代医学知识的教育,使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最后,中医药市场的问题也是困扰中医药传承发展的一个难题。
许多传统中药材资源面临着过度开发和滥用的问题,导致中医药市场的不稳定和中药质量的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大对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力度,推动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并建立健全中药材质量监管制度,提高中药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需要加强对中医药市场的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中药的生产和销售。
另外,还可以通过发展中医药产业,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企业参与到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中,推动中医药市场的繁荣。
总之,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在面临一些困难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加强传承环境建设、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研究以及加强中药市场监管等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只有经过有效的措施和努力,才能保护和发展好中医药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医药传承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中医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医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信赖。
中医文化作为中医学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和文化内涵,并在传承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中医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中医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现状中医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与传承。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西方医学的传入,中医文化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中医文化传承的不平衡和不充分。
在传承方面,虽然国家相关政策鼓励中医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但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中医药大学的教学中,西方医学的内容占据主导地位,传统中医理论的教学和学习被相对边缘化。
这将导致年轻一代中医人才对中医文化的了解和理解不足,影响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另外,一些传统的中医疗法和治疗手段在现代医学的压力下逐渐被边缘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西医主导的治疗方法的普及,人们对于中医疗法的接受度和信任度有所下降。
这给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中医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未来趋势尽管中医文化在传承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但仍然有一些办法可以推动其发展,并为其未来的传承铺平道路。
首先,加强中医文化教育的力度。
中医药大学和其他高等医药院校应该加强对中医文化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中医理论知识和技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和推广普及中医文化知识,提高公众对中医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其次,加强中医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国际医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中医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中医药的国际化也有助于提高中医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
此外,通过科技的创新与应用,也可以推动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例如,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中医文化的传统理论进行挖掘和研究,可以为中医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中医学传承的探析和思考
中医学传承的探析和思考中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长河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
它是中国古代医学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理论与经验。
如今,中医学传承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从中医学传承的现状和问题出发,结合个人的经验和思考,探索中医学传承的意义、困境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中医学传承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中医学传承的现状和问题中医学是我国数千年来不断发展积累的宝贵财富,通过历代医学家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中医学传承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中医学传承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匮乏问题。
由于社会对传统医学的认可度不高,加之中医医院的技术设备和薪酬待遇相对落后,导致中医学人才的输送和培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现有的中医学院校普遍面临学生报名人数不足、专业评价不高的问题,使得中医学的传承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中医学传承面临着理论体系与现代科学的融合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西医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与现代科学方法相比显得有些滞后。
中医学传承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前提下,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医学传承面临着传统技艺丢失的风险。
中医学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大都依赖医生长期的实践积累和经验总结,因此具有很强的个人专业性和技术性。
医生的技艺传承需要时间和耐心,但在现代社会,由于工作压力和社会竞争激烈,年轻医生往往难以专心致志地学习和传承前人的技艺。
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中医学传承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智慧和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遗产。
中医学传承不仅是医学文化和学术传统的延续,更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医学传承具有深厚的现实意义。
中医学在许多领域具有独特的疗效和治疗优势,尤其在慢性病、功能性疾病和中医药保健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传统文化现状与中医发展策略
传统文化现状与中医发展策略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占主导地位,鸦片战争爆发,随着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也被动地遭受了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逐步丧失其主导地位。
20世纪两次大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及“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一场严重的劫难,造成了传统文化的严重断裂。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在经济、文化世界化的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再一次受到冲击,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处于弱势,表现出边缘化的尴尬现状,但在文化冲撞过程中,其正价值逐渐受到国内外的注重和重视。
1.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与挑战1.1西方文化入侵,传统文化边缘化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以文化多元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竭力传播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持续加重我国传统文化边缘化的趋势。
西方文化冲击了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西方节日及节日文化盛行,如感恩节、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等传入我国并逐渐流行,使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传统节日面临着挑战。
一项针对大学生及小学生所作的关于传统文化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观点淡薄,小学生文化品味比较西洋化,只有不到二成的小学生吃大餐会选择中餐,除了儿童节,孩子们最喜欢过的是圣诞节。
现代西方文化的过度膨胀冲击民众原有思想观点,造成信仰缺失。
陈慧敏通过对432名本、专科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普遍存有信仰缺失,传统文化的没落是其重要的形成原因。
随着经济世界化的深入,英语作为国际常用交际语言,其影响范围日益扩大,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学习英语的热潮,大家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英语、提升英语水平,而忽略了对汉语的读写要求。
在城市建设中,现代城市建设追求“千城一面”,中国传统建筑持续被破坏,使我国的城市建设逐渐失去自己的特色,我们很难从城市的外观来辨别它的历史和文化。
关于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几点建议
关于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几点建议关于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建议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渐衍生和发展的一门伟大的系统的古老学科,它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现在传统的科学文化正接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医科学也因此面临西医市场化的严峻挑战。
因此,我们的民族和政府需要客观审慎的调节和扭转这种局面。
当前中医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
首先,中医被边缘化,更趋近于养生保健,社会认可度低,受众面窄,选择率低,中医药基本理论知识普及率低。
其次,我市中医药事业扶持政策不完善,中医药服务能力与新一轮医改的目标任务要求还不相适应。
因此,出台扶持中医药发展的相关政策举措势在必行。
例如,我市医保政策对中医院扶持政策体现不够,以及中医药特色项目的报销方面优惠政策未能完全落实到位。
第三,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不容乐观,每年从___走出的学子成千上万,而最终能成为一名合格中医大夫的却少之又少。
许多技艺精湛的中医受限于学历、身份等诸多问题只能流于民间或基层。
第四,草药方剂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手段,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但当前中药价格不断走高,加之中医服药存在次数多,见效慢的情况,从而造成了在某种程度上治疗成本高于西医治疗的局面,使患者弃“中”选“西”。
最后,中医秘方的保护与开发不够。
民间中医秘方具有价格低廉、起效迅速、能够用于治疗特殊疾病或者起到特殊治疗效果的特点。
这些珍贵的中医秘方掌握在名老中医手里,既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护,对抗别人的侵权,也得不到有效的推广,更不可能产生规模效应。
历次重大疫情救治证明中医药学是我国传染病防治中的宝贵资源。
根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的二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了三百多次疫病流行,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控制住了疫情蔓延,得到了较好救治。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在救治工作中也发挥了更加重要、更为广泛的作用。
因此,强化中西医结合、中医深度介入诊疗过程,成为医疗救治的鲜明特点,中医药在全国各地新冠肺炎防治中的价值被极大地肯定。
2023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写一篇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1000字中国传统医学是源远流长的宝贵财富,其中的中医药疗法更是经过数千年的沉淀和实践,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
在我国,中医药是民族文化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独特体现,对于推动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与时俱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医学理论的影响下,中医药的传承及发展逐渐面临困难。
首先,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存在着语言和知识传承的困难。
由于中医药理论具有深层的哲学和文化内涵,加之存在必须以汉字书写的特殊性质,因此其语言表述经常被误解或难以理解。
此外,中医药理论知识通常只能通过口口相传或实践传授,这就导致了传统中医药知识的损失和传承难度。
其次,中医药制剂开发及市场营销方面的难点也是悬在中医药界头顶上的一把“长剑”。
与现代医药相比,中药产品缺少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这导致了市场上存在大量假冒伪劣、质量不过关的中药产品。
此外,由于缺乏先进的制药和加工技术、包装及检测技术设备,中药行业无法有效地紧跟现代工艺生产的发展,制约了中医药的技术发展和市场竞争力。
再者,目前中药材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中药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也不能忽视。
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中药材产量和质量造成了重大影响,导致了部分中药材的药效下降和草药品质的恶化。
找到解决方案,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发展,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现状,包括宣传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科技创新、资源保护及规范管理。
首先,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教育,提高国民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和重视。
重视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和宣传、加强中医药文化的198应和传承、让国民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医药文化。
其次,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能够成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手段。
应该提高中医药研究的科技含量和创新力,强化基础药理、化学与临床走向多学科交叉优于的综合研究。
同时,要发展先进的中药制剂技术,探索分子水平的中药的研究,推动中药制剂的现效式开发。
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思考和建议
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思考和建议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中医学是我国在生命科学中最具自主创新能力的领域。
近些年来,中医学出现了服务领域缩小,优势特色淡化,本体传承危机等倾向和问题。
对此,国家提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战略方向,而中医药现代化就是要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传统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使中医学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升华以便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
因此,中医学所面临最为紧迫的战略任务,首先是薪火相传的问题,即要解决在当今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背景下,如何实现中医学的现代传承。
1中医学现代传承战略提出的背景继承是中医药学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目前中医药学的一些先进的理念、科学的认知方法、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越来越被现代科学界和社会所认识和接受。
越来越多的其他相关学科的人员对中医药产生了兴趣并有意参与到中医药的研究中来,这为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难得的机遇。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对中医药只是略知皮毛或仅停留在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之上,就简单联系仓促创新的情况,出现了一些利用现代技术方法为科研而科研的现象。
这些都非常不利于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所以迫切需要加强对中医药学原来的知识体系、学术本质、理论精髓、特色优势的阐释和传承,从而引导人们创新的方向,使中医药的创新真正有利于中医药的发展。
中医药学的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中医学的传承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具体表现为:在医疗方面,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传统行之有效的诊疗技术〔包括针灸)未能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充分的运用;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未能有效地继承;中药饮片的质量及使用量大幅度下降;一些传统的中药加工炮制方法失传等等。
在教育方面,中医注重临床实践、跟师学艺、熟读经典的成才规律未被有效传承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中医文化禀承着二千年的悠久历史,如果以学术理论体系的建构为其文化发展的标志的话,中医文化可上溯至战国时期,按近半个多世纪的考古发现,结合传世文献的记载,伴随着先秦时期诸子蜂起的文化盛况,中医文化无论是理论还是临床实践均已有建树,在《周礼》中已经有专门医学制度的记载,证明其间作为社会基本要素的生命健康医疗体系已经得到了一种价值认可。
其后历代医学体系的发展沿革,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虽然其文化内涵日趋丰满,其自身价值取向始终遵循着传统的人文关怀和仁爱思想。
这种介于自然科学和人文关怀的特殊学科已经在二千多年的绵延历史长河中凸显异彩。
传统中医文化的内涵极为深奥极为博大,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五行”的朴素辩证法,以及“六经传变”的疾病理论,这些在二千年前已经形成并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得以充分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思维模式和理论渊薮,在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学者的阐述和发挥,到今天已经形成一门独具体系、博大精深的学术门类。
明代学者张景岳有如此感慨:“其文意高古渊微,上极天文,下穷地纪,中悉人事。
大而阴阳变化,小而草木昆虫、音律象数之肇端、藏府经络之曲折,靡不缕指而膔列焉。
大哉至哉!垂不朽之仁慈,开生民之寿域。
其为德也,与天地同,与日月并,岂直规规方术已哉?”[1]传统中医文化的价值取向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儒道释阴阳黄老思想对其产生、形成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
自孔子于春秋末年创立儒家学派后,到西汉中期以前,在此三四百年内,儒家思想未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而这时期的医药学中的道家思想十分显著,出土于湖南马王堆汉墓的帛书中《却谷食气》、《导引图》等内容,明显与庄子和黄老思想有关。
到西汉中期以后,“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家思想逐渐影响到医药学领域。
其后医家的社会地位也逐渐提高,唐初名医孙思邈受到太宗、高宗两代皇帝的多次召见,上元元年(公元647年)“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2]。
到赵宋王朝,在北宋9位帝王中有5位略通医药,宋儒范仲淹曾主张“不为良相,愿为良对传统中医文化现状的认识及其发展建议冯春摘要:鉴于近五十年来对中医传统文化的争论以及现代中医教育领域内出现的问题,本文从传统中医文化的内涵入手,分析在当今现代文明的背景下,发展和继承传统中医文化的困惑与艰难,通过对近百年中医发展历程的反思和回顾,提出当务之急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传统中医学术自身的发展规律,重新建立中医学术发展理念,摆脱长期以西医为主导的价值标准体系,寻求在新的文化语境中以温故而知新的态度重建中医文化和学术研究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传统中医文化实践理性主义重建学术理念中图分类号:G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730(2007)05-0151-04(湖北中医学院社科部武汉430061)151医”,[3]后人对这段历史文化现象的评价是“于医学最为留意”。
[4]然而透过这类点滴的文化现象背后,我们可以窥见传统中医文化的价值观,及除开医家“道术”的功能性外,其社会功能还承载着实践和弘扬伦理道德的元素,南朝学者杨泉《物理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5]。
唐代孙思邈认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
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6]这类包涵人文关怀的言论充分反映出中医文化的价值观念。
从中医文化发展的脉络来看,每次理论的创新和突变都与此时的文化思潮、价值理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从秦汉之际的黄老学说到《黄帝内经》理论的出现;从汉魏易学卦爻六位模式的出现到《伤寒论》“六经传变”理论的提出;从魏晋时期“文人的自觉”到服食之风的兴盛;从隋唐儒道释三家思想的合流到“普救众生”医学伦理思想的倡导;从宋明理学的勃兴到丹溪“滋阴”思想的提出;从清代乾嘉学术的出现到清季医籍的厘定整理;从清末西学的侵入到“中西医结合”,“废除中医”等变革声浪。
这些历史现象昭示出文化史的一种解读:如果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周易・系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分类模式或是分类标准的话,那么中医文化的发展及其历史解构可能既体现这种独有的文化风貌,同时也深深地表达出“经世致用”的实践理性主义情怀,显然,站在今天的文化视角来审视那段残存不衰的历史文化景观,虽然缺乏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理性主义的光芒,但是饱含着人文精神引导下的中华文化的生存智慧。
一、中医文化持续发展的困惑与传统文化拯救的艰难现代科学在其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最凸显、最苛刻、最追求的是其对物态分析的量化,以及在数理模型下的逻辑求证,这种研究的方式及其探索精神具有其独有的魅力,近几个世纪的历史也证明了其历史的必然及其合理性。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中医却要摆脱自身的理论基础及其架构,追求科学实证,日渐式微的原典理论已经成为人们对古典文化神坛的祭品,处处可见的“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等光怪陆离的文化标旗无论是在中医最高学术机构,还是在人们的普通生活之中,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熟语,在此语境下的背离传统、背离经典的任何言论和行为都是对当下受众的误导,也是对中医原旨的玷污和嘲弄。
自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中医高等教育创办伊始,由于社会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我们的专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意识地回避中医自身本质的讨论以及自身发展规律,在三十年的平静历史中,默默地遵循着政治意识主导的原则,其后,随着国家对自然科学的积极支持和鼓励,以“科学”为口号的现代文明的洗礼在各个学科领域如火如荼地展开,以“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为基本思维模式的医学体系在“规范化”、“计量化”、“客观化”等科学标准的步步紧逼下,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开始出现“中医现代化”这类东施效颦的口号,甚至提出中医方法论改革迫在眉睫的荒谬论调,其实质是篡改和颠覆二千年的中医文化存在的合理性,否定和诋毁中医精髓与传统文化内在的关联。
把中医文化以科学的名义进行釜底抽薪式的理论与实践的剥离,这种近乎严酷的肢解,使得强调实践理性主义的中医文化在科学实证主义把持的自然科学领域“无地自容”,在传统文化背景日渐萧瑟的历史语境下,我们歌颂着中医文化的昔日辉煌,但谈及进展与现状,却倍感无奈和苍凉。
在科学实证主义主导的时代,中医希望得到的话语权却正是因为传统文化为其羁绊,历史的积淀不但没有成为今天中医引人注目的资本,反而成为某些所谓科学斗士中伤的标靶,傲慢和偏见正日益成为传统中医文化拯救的障碍,尤其在日渐疏远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里,我们不仅仅看到了背离中医精髓的迷惘与困惑,也深深地体会到挽救和复兴文化的艰辛与惆怅。
也许我们刚刚从一个迷信时代觉醒,却又沉沦于152另一种迷信的时代。
如果对“已知领域的固步自封和对未知领域的贪求”是人类认知的共性的话,我们应当冷静而客观地反思和检讨时下我们对待中医的态度,这是中医文化持续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拯救传统文化必须面对的问题。
恰恰相反,科学实证主义会不期而遇地成为中医文化发展道路上的死敌。
是迎合还是抵制,是坚守还是放弃,这是千年中医是否能万古常青的历史考验,无论今天人们以一种文化猎奇的口吻如何去夸耀中医文化如枯木逢春般突放异彩,但中医文化自身的境遇却不容乐观。
这种文化处境貌似发展和繁荣,实为扼杀与颓废。
对于拯救这一沉重的历史使命而言,我们对这个时代的文化本质以及文化的分歧还需要进行深入而冷静的思考,究竟是历史的必然,还是人为的搅拌,究竟是发掘拯救,还是重整容颜。
一个历尽沧桑的文化模式,如果在其依赖的文化背景衰退中,却面临着另一种文化的审视与考辨,这种有失客观与公正的研究究竟是谋求一种新的话语权,还是暴露出另一种历史的短见和无知。
因此,对于传统中医文化的持续发展,不是一种时尚的标语,而是今天我们站在另一种文化的视角对其做出的历史解读,也是一种回归原典精神的渴求,持续是一种历史的召唤,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今天任何研究的结论必须尊重这种“历史”的原则,否则脱离文化的论调,不是数典忘祖,就是离经叛道。
二、重建学术发展理念、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勿庸讳言,今天对中医高教理念的检讨和对中医学术导向的批判虽然是严肃而沉重的,但其动机是纯正而鲜明的,我们高扬的旗帜是尊重中医传统文化自身的学术风范,反对任何形式的篡改和歪曲。
近百年的风云突变的历史已经给传统中医文化带来满目疮痍,在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从深层的理论架构到实践的临床试验,从传承的方式到传播的语言媒介的变迁,都在寻求一种改革和突破,人们在不同的文化心态的驱使下表达出迥然不同的观点和倾向,1582年西方传教士利马窦来华宣传西学以来,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其实就已开始,历史的巧合是其间中医理论研究开始倾向于脏象理论的临床探讨,其《西国记法》介绍了脑的解剖结构和它的记忆功能,150年后清人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中“脑髓说”呼应了西学的观点,19世纪上半叶,种牛痘术由欧洲很快传入中国,取代了我们传统的人痘术,1847年传教医生彼得・帕克在广州眼科医局使用乙醚麻醉,其后大量医院的开设,以及兴办西医学校,这些冲击了传统的中医学术,给国人耳目一新的感受,也开始动摇了中医的自信。
甲午战争以后,取缔、排斥中医的声浪骤起,余岩的《灵素商兑》是这类观点的代表;梁启超、丁福保等主张改革中医,废除“五行”学说;张锡纯、恽铁樵等主张中西结合,可以这样说,近百年来对中医反思的深度和广度是空前的,同样,在批判传统文化的旗帜下破坏中医的深度和广度也是空前的,百年后的今天,我们究竟是超越了前人,还是毁坏了遗产;是学有建树,还是满纸空言?站在传统文化的立场评判当下的中医理念,是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还是对传统学术的反叛?对这一聚讼纷芸的问题,我们不能拘泥于某一方面或者某一角度来做单一的理解和判断,我们需要从历史的角度,从文化和技术两个层面来看待今天的中医,我们不能仅仅以得失、优劣等要素作为对传统中医文化进行价值评价的标准。
美国宾州大学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权威席文教授认为:中医并不像某些人所宣称的,代表着现代医学的未来;然而如果我们企图思考医学的未来时,中医史却可以为我们提供无比珍贵的思想资源[7]。
的确,这种观点是建立在一个客观、历史的视角来看待中医传统和传统中医的研究价值及其意义的。
我们正是出于对人类生命存在的方式、价值、品质等诸多因素的深切关怀和思考,对现代文明给人类所带来的复杂影响进行细致的梳理,我们日益感到传统文化留存的价值在现代文明的阴影背后给人类另一种启迪和昭示,这类道理我们日渐明了,但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摆在面前,重建学术平台,端正对传统学术的研究态度,寻求一种能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全面、快捷地切入到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核中去,把握历史文化发展的脉搏和文化机心所在,既要回避一种文化的自卑和偏见,也要克制历史的优越和傲慢等负面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