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推荐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一)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
在要素禀赋理论提出后的一段时间里,H-O定理成为解释产业革命以后贸易产生的主要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首次对H-O定理进行实证检验,用他所创立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
里昂惕夫的验证逻辑是:
如果H-O理论正确:
即各国应该出口密集使用其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则美国作为资本丰裕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这意味着:美国出口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应该于进口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即:
(K/L)X/(K/L)M
表3.2 美国国内生产100万美元
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所需的资本和劳动(1947年)
根据H-O模型,美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The Input-Output Method),对1947年美国出口行业和进口竞争行业的资本存量和工人数值进行了比较,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里昂惕夫得出了与赫-俄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在西方引起了轰动, 被称为“里昂惕夫之
谜”或“里昂惕夫反论”。
到底是H-O理论有问题,还是里昂惕夫的数据有问题,还是里昂惕夫的方法出了问题呢?
(二)里昂惕夫之谜的其它解释
1、人力资本说
人力资本说认为,“劳动”要素过于宽泛,实际上,劳动有很多种类,性质不同。一般劳动可以分为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两类。
熟练劳动不是先天具备的,必须经过一定的教育和培训后具有一定的技能。我们称之为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基辛(Donald Keesing,1966)将劳动分为8类,第一类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的人力资本最高,第二类是技术人员,人力资本其次,最后一类为没有技术的工人。
基辛用美国1962年的贸易数据分析,通过检验美国进出口商品发现,在美国的出口产品中,第一类劳动的含量比例最高,在美国的进口产品中,第一类的劳动含量比例最低。
因此,美国可能是一个技术劳动禀赋丰裕的国家。通过美国和13个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出口的是技术劳动密集型产品。
2、要素密集度逆转
要素密集度逆转(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是指同一种产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情况。
B国由于资本相对丰裕,可能在生产成衣中以资本取代劳动,也就是说,生产过程更多地使用资本而不是劳动,这样,在B国成衣就变为资本密集型商品,要素密集度发生逆转。
例如:美国是世界生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和泰国相比,美国的粮食生产显然是资本密集型的。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假定3中,对于要素密集度,认为两种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同种商品在两个国家密集度相同,没有要素密集型转变的情况。
严格的假设条件限制了理论的实际适用。
如果同种产品在两个国家的要素密集度不同,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就难以成立。
由于要素密集度逆转的存在,美国进口的产品,在生产国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而在美国却是资本密集型商品,于是出现了美国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的现象;
而美国出口的产品,在美国是劳动密集型商品,对于接受美国产品的国家却可能是资本密集型商品,于是出现了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现象。
不为所有人接受的原因:并非所有产品都可能出现密集型逆转,有些产品只能是资本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
3、需求偏好差异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假定6:两国消费者对两种商品偏好相同。
但是,实际贸易中,供求双方的国内需求都会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如果一国对于某一种商品享有比较优势,而且消费者特别偏好这一产品时,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决定的进口方向将改变。
由于美国存在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消费偏好,有更多的需求,于是美国根据这种需求来进口更多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同时,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需求不足出现剩余,促使更多出口。
不为所有人接受的原因:各国的需求偏好是相似的。
1957年,豪萨克(Houthakker)对许多国家家庭消费模式的研究表明,对食物、衣物、住房以及其他种类的商品的收入需求弹性在各国是很相近的。
4、贸易壁垒
美国基于国家利益,如保护非熟练劳动力的就业机会,避免遭受其他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挤压,而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设置重重障碍。
美国为避免其他国家在贸易中获得更多美国的先进技术,在美国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上也设置了大量贸易壁垒。
对要素禀赋理论的评价:
1、在各国参与国际贸易、专业化生产的依据上,要素禀赋理论比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更为深入和全面。
2、要素禀赋理论比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更符合现实。
3、要素禀赋理论正确的指出了生产要素在各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4、要素禀赋理论为资源小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不足:
1、要素禀赋理论将生产要素视为同质的假定与经济事实不相符合。
2、要素禀赋理论强调静态结果,忽视了技术因素的作用。
3、要素禀赋理论与当代发达国家间贸易迅速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