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与市场之间_对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本...
高等教育学习题集答案有错麻烦改正
•1、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提出大学应具有的新职能是:• A.教学的职能B.科研的职能• C.服务社会的职能D.引领社会的职能•2、高等教育完善阶段的特征;一是职能的完善;二是:• A.教育内容的完善B.教育手段的完善• C.形式与结构的完善D.与普通教育的衔接•3、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的是:• A.精英化B.中心化C.职业化D.多元化•1、“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这一观点的主要理论基础是:• A.人本主义人性观B.马克思主义人性观• C.孟子的性善论D.董仲舒的性三品说•2、高等教育在其性质任务上的特征表现为:• A.基础广博性B.高等专门性• C.复杂系统性D.职业针对性•3、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实质是主张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是:• A.追求真理;创造知识B.发展全人• C.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D.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4、大学走近社会的中心可能在社会阶段实现..• A.农业社会B.工业社会• C.知识经济与后工业社会D.原始社会•5、在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起主导作用:• A.遗传B.环境C.教育• D.人际关系•6、高等教育;是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 A.科学教育B.人文教育C.专业教育D.通识教育•1、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教育法规D.教育制度•2、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为核心的教育实践..:• A.专业能力B.思想素质C.创新精神• D.广博知识•3、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正确指导思想应该是通才教育与结合..• A.专才教育B.人文教育C.科学教育D.通识教育•1、我国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调整目标是:• A.与产业结构一致B.与技术结构一致• C.发展高职教育D.与区域结构一致•2、将高校按管理体制不同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这构成了高等教育的:• A.形式结构B.能级结构• C.层次结构D.水平结构•3、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划分属于:• A.科类结构B.形式结构• C.层次结构D.地区结构•4、大学把直接服务于社会作为自身的职能;肇始于• A.英国B.德国C.美国D.法国•5、在美国;高等学校的学位有:• A.学士、硕士、博士B.硕士、博士• C.协士、学士、硕士、博士D.协士、硕士、博士•6、对高等学校职能体系的认识;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高等学校最早的职能是发展知识• B.高等学校的职能是逐步完善的• C.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最根本的职能• D.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派生职能•1、关于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正确的认识是:• A.教师中心论B.学生中心论• C.主导-主体论D.教育主体的“一体两面”•2、理想的师生关系不应是:• A.权威与服从B.交流和理解• C.自由和宽容D.民主和平等•3、关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赫尔巴特主张:• A.学生中心B.教师中心• C.师生都是教学中的主题D.教师主导、学生主体•1、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级..• A.二B.三C.四D.五•2、高校教师没有权利自行决定的是:• A.编制教学大纲B.选择教学内容• C.修订教学计划D.选择教学方法•3、对高校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处理讲稿与教材关系的原则是• A.若即若离B.多即少离• C.多离少即D.离而不即•4、主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通过自己的探索来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问题教学法B.学导式教学法• C.掌握学习法D.发现教学法•5、是编写教材的直接依据..• A.教学大纲B.教学计划• C.教育政策D.教育法规•6、教学评价是一种:• A.描述教学事实的活动B.解释教学事实的活动• C.论证教学事实的活动D.对教学事实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7、广义课程是指:• 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 C.综合课程D.显性和隐性课程的综合•8、高校改革的核心是:• A.后勤改革B.管理体制改革• C.教学改革D.招生就业制度改革•9、教师进行教学起点设计的首要前提是:• A.研究教材B.掌握必要的教学方法• C.熟悉新的教学技术D.了解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1、把某门学科的理论、思想、概念和方法运用到另一门学科问题的研究中;这种科研选题的方法称为:• A.问题法B.移植法C.追踪法D.交叉法•2、下列不符合高校科研基本原则的是:• A.教学与科研互促性原则B.以应用、开发研究为主• C.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统一D.遵循项目指南与自由选题结合•3、高校科研的实质阶段是:• A.准备阶段B.实施阶段• C.成果结题评审阶段D.推广应用阶段•1、高校为当地政府、企业或个人提供岗位培训属于:• A.教学服务B.科研服务C.社区服务D.生活服务•2、“美国都市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主要体现在:• A.为社会的企业界服务B.为社区的政界领导服务• C.为实现社区公正服务D.满足都市社区的各种需要•3、下列不属于高校科研服务范围的是:• A.科技咨询B.科研设备资源共享• C.科技成果推广和转让D.科技开发•1、大学学术权力的主体是:• A.大学生B.教授C.校级领导D.各级行政人员•2、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显着特点是:• A.政府干预为主B.高校自主办学• C.高等教育市场化D.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3、英美等国高校的董事会是一种:• A.学术权力决策机构B.最高决策权力机构• C.行政权力决策机构D.行政决策的咨询机构1、大学学术权力的主体是:A.大学生B.教授C.校级领导D.各级行政人员2、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显着特点是:A.政府干预为主B.高校自主办学C.高等教育市场化D.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3、英美等国高校的董事会是一种:A.学术权力决策机构B.最高决策权力机构C.行政权力决策机构D.行政决策的咨询机构4、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公立高校从未实施过的领导体制A.董事会制B.校长负责制C.校务委员会制D.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5、我国公立高校的通常也是学校的法人代表..A.书记B.校长C.工会主席D.董事长6、我国的校务委员会实质是一种:A.学术权力决策机构B.最高决策权力机构C.行政权力决策机构D.行政决策的咨询机构7、科层制模式是指学校实际决策和执行权力集中于A.教师B.学生C.行政管理人员D.书记8、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下放的重点是:A.权力集中于地方教育部门B.转变政府职能C.高校自筹资金自主管理D.社会中介机构调控9、高等学校管理的特性不包括:A.管理组织的松散性B.管理权威的双重性C.管理结构的多样性D.管理主客体的绝对性1、高等学校的学制是指:A.各级各类学校系统B.各类各层次高等学校系统C.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系统D.各类各层次高校的教学系统2、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不包括:A.扩大高校和地方招生自主权B.录取时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C.进一步完善高校招生收费制度D.逐步取消高考制度3、日本的国立、公立大学实施的招生制度是:A.单一的全国统一考试B.大学自主招生C.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结合D.不考试;直接从中学招生1、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灵魂..A.校园精神B.政风C.教风D.学风2、大学校园既是一个教育环境;又是一个:A.商业环境B.隐性环境C.官僚环境D.文化环境3、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以“教师资格制度”作为我国的教师职业许可制度的法律是:A.教育法B.教师法C.高等教育法D.教师资格条例1、宏观层次的高等教育思想不包括高等教育的:A.本质观B.价值观C.学习观D.功能观2、根据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处于:A.精英化阶段B.大众化阶段C.普及化阶段D.综合化阶段3、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A.高等教育制度的现代化B.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化C.人自身的现代化D.教育内容的现代化高等教育的热点问题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高校去行政化高等教育公平高校招生改革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大学精神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产学研协同创新主观题示例1、高等学校的职能有哪些请根据自己的认识谈谈如何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2、你怎样认识高等学校师生间的关系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论述如何建立师生间的良好关系..3、请运用高等学校管理特性的相关原理;论述目前大学行政化的弊端及去行政化的路径..4、试以素质教育理论或全面发展教育理论;论述高等教育应确立什么样的质量观5、论述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6、联系实际;论述“大学必将走近社会的中心”的理由..7、为什么说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是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选择8、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同时也是高校教师的主体工作;请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9、联系实际谈谈高校教师应如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10、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将对高校教师产生哪些重要影响;试联系实际论述高校教师应如何顺应这一发展趋势2013年湖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高等教育完善阶段的特征;一是职能的完善;二是:A.教育内容的完善B.教育手段的完善C.形式与结构的完善D.与普通教育的衔接2、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的是:A.精英化B.中心化C.职业化D.多元化3、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实质是主张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是:A.追求真理;创造知识B.发展全人C.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D.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4、是指人们在观念上、思想上对教育对象的质量规格总的设想或规定..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培养目标D.课程目标5、将高校按管理体制不同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这构成了高等教育的结构..A.形式结构B.能级结构C.培养目标D.课程目标6、我国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调整目标是:A.与产业结构一致B.与技术结构一致C.发展高职教育D.与区域结构一致7、19世纪初高等学校出现的新职能是:A.培养人才B.发展科学C.直接服务社会D.引导社会8、关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赫尔巴特主张:A.学生中心论B.教师中心论C.双主体论D.主导-主体论9、专业是属于范畴的概念..A.科学学B.社会学C.教育学D.哲学10、下列哪一指标常用来作为高等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志..A.专业设置数B.学科水平C.学生人数D.科研成果量11、具有自行修订教学计划权力的是:A.各级各类高校B.所有高校教师C.地区政府部门D.学科负责人12、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规律不包括:A.教学相长B.教学科研互动C.教学的发展性D.教学的政治化13、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课堂教学C.检查评定D.课后辅导14、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的教学方法被称为:A.研讨式教学法B.发现教学法C.学导式教学法D.掌握学习法15、的形成是教师教学艺术上成熟的重要标志..A.教学风格B.教学观念C.教学思想D.教学作风16、把某门学科的理论、思想、概念和方法运用到另一门学科问题的研究中;这种科研选题的方法称为:A.问题法B.移植法C.追踪法D.交叉法17、“专业发展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主要体现在形成了新型的:A.教师培养模式B.社区服务模式C.企业员工培养模式D.企业领导培养模式18、我国的校务委员会实质上是一种:A.最高决策的权力机构B.学术权力决策机构C.行政决策的咨询机构D.行政权力决策机构19、高等教育现代会首先必须是:A.高等教育思想现代化B.高等教育制度现代化C.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化D.高校教学内容现代化20、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A.物质文化层B.观念文化层C.制度文化层D.方式文化层二、简答题本大题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2、简述将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思想结合实施的四种培养模式..3、简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内容或表现形式..三、论述题本大题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如何理解“大学校园既是一个教育环境;又是一个文化环境”请结合高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2、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围绕培养创新人才展开”..作为一位老师;您怎样顺应这种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改革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转变和发展
8作者简介:吴浩青(1995— ),男,汉族,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在读。
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政府和市场关系不断调整完善,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逐步完善,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然而在进步的同时,也相应地产生了许多消极腐败的现象。
这些负面因素的产生,与长期以来政府与市场关系边界不清,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密切相关。
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正确认识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完善,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并总结经验去处理的重大问题。
因此,通过梳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变发展历程,进而总结两者关系的经验和启示,为我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背景下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制度,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和完善政府职能,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提供经验。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包括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调整、发展与变革等。
如张爱军和吕亚男提出,政府既要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在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前提下,加大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并且逐步从市场微观领域退出,还权于市场,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
[1]程恩富指出,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努力完善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这种双重调节体系。
[2]卫兴华对新时期政府与市场关系进行深刻阐述,他指出,由市场而不是由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绝不是让政府撒手不管,无所作为。
[3]从国外来看,直接剖析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的文章不多,主要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范围,对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进行揭示,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关系。
如美国学者布坎南指出,任何一种经济体制都需要一定的经济秩序来维护,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能够更好地配置资源。
[4]斯蒂格利茨认为,政府具备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性的组织,是保证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中国公共管理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员参加政党或其他政治组织 的活动受
责 编/ 晓燕 周
与社 会主义基本制度 紧密结合 ,利 用 市场机 制刺激 私有 部 门的经 济活 力 ,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 促进经 济增 长 , 最
终实现 的是共 同富裕 。 其次是关于政府与市场 的关系 问
了与西方社会不 同的立 场 。政府与 市
场不是对立 的 ,政府在 经济发展 中应 该发挥积极 的作用 。 在 社 会 主 义 国家 的 市 场 化 策 略 中, 市场依然是 自利 性的 , 引入市场 机
“ 自由市场” 而难有建树也说 明偏颇的 政府一 市场关 系对公共管理 的影响何
其深远 。
制 中 自发 的盲 目性 或 者 其 它 消极 因 素 。政府与市场统一 于代表最广 大人 民根本利益 的执政党 的领导 。在我 们 看来 ,市场机制是要借 助和利用 的工
案, 而是问题 的根源 ” 他们认为 , 。 政府 的经济功能应该被限制在少数 几个有
制是希望通过生产发 展来服务 于公 共
利益 ,政府与市场关 系的本质是 在公 共利益 的导 向下 ,由政府过滤市 场机
间。 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借 助于市 场为
经济增 长提 供动 力 , 同时还 有赖政 府 为整个 社会 的发展 提供宏 观调控 。 从
义 比西方 国家公务 员 的范 围要宽 泛得 多。在西方国家 ,公务员 ” “ 一 般是指 通过非选 举程 序被任命 担 任行政机关职务的工作人员 。而我 国 则包括 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 、各级人
中国公 共管理 中的人事 制度 , 主
果和本国经济 、 政治 、 意识形态 、 文化历
要体现为国家的公务员制度 。它脱胎 史传统等因素 的综合体现 。 其次 ,从我 国公务 员制度的特色 于革命战争年代 的干部制度 ,而 与西
如何看待教育市场化的问题
如何看待教育市场化的问题历史学院 10级赵粲然 1100200023 既然要讨论教育市场化的问题,我们首先就应该弄清楚什么事教育市场化,不搞清这个问题,就把中国教育改革所出的各种问题全推到教育市场化的身上,这是毫无道理的。
下面我们要讨论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市场化?教育市场化问题争论的焦点,不在“市场”的上,而是集中在“市场化”的“化”字上。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创新教育制度”和“教育是第三产业”的问题,早已成为中央政府行政的现实。
于是,学者们只好抓住“化”字做文章。
肯定市场、市场机制,否定市场化。
可“化”、不可“化”,该“化”、不该“化”,实际上,只是概念界定问题或理论视角问题,最严重也不过是个“思维惯性”问题,完全应该像接受经济领域市场化的说法一样,承认非经济或准经济领域市场化的现实,并运用市场化的概念演绎理论。
因为邓小平理论早已论证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手段功能和工具性质,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市场”属于“资本主义”的误解,宣告了“市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此外,接受市场与市场机制的存在和作用的现实、排斥市场化的可行性,这样做,既没有必要也没有根据。
因为“市场化”与“市场” 或“市场机制”概念并没有本质区别。
从语言学角度看,名词或形容词加“化”字后缀构成动词,仅仅表示“(逐步地、全面地)转变成……(名词或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已。
“美化”、“恶化”、“数字化” 、“网络化”,是指向“美”、“恶”的性质,向“数字” 、“网络”的技术与产品的应用方向的“转变或转化”。
同理,“市场化”只具有“向市场机制发生作用的方向转化或变化”的涵义。
换句话说,“市场化”就是“市场机制”的逐步运用与全面推广,仅此而已。
在经济学语境中,市场化或市场机制,意味着价格制度和竞争机制。
所谓价格制度,就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描绘的那只“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认识到,形成于买者和卖者之间自愿交易过程中的价格,像一只无形的巨手,能够协调千百万参与交易的人们的行动。
教育供给在市场与政府之间——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
教育供给在市场与政府之 间
一 一
基 于 公 共选 择 理 论 的分 析
李 美 玲
( 门大 学公 共 事务 学院 厦
福建
厦门 3 1 0 ) 6 5 0
摘 要 :教 育 作 为 一种 特 殊 的 “ 共 物 品 ” 公 ,它 的供 给 一 直存 在 着政 府 与 市场 两种 供 给 形 式 的 纷 争 。 本 文将 运 用公 共 选择 理论 分 析 , 为 什 么政 府 乐于 而且 有 必要 提 供 教 育 ,并探 讨 混合 供 给 模 式 在我 国 的适 用 性 。 关 键词 :政 府 的弊 端 外部 性 混合供 给 模 式
引 言
一
、
公 共选 择 理论 产生 于 2 世 纪 4 年 代末 ,6 0 O 0年代 末 7 年代 初 0 形 成一 种 学 术 思 潮 ,它试 图运 用 西 方 主 流经 济 学 研 究政 治 问 题 。 其 中心 前提 是 对 现实 生 活 的动 机 的经 纪 人假 定 ,核 心思 想 是相 信 市场约束 比制度约束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因此 自产生以来它就 成 为 了批 判政 府 与支 持 市 场 化 的强大 理 论 工具 ,掀 起 了一 场席 卷 社会 生 活 各个 领 域 的市 场 化 浪潮 ,教 育 领域 自然也 不 例外 。以放 权、择校 、收费 、自治等为主要表现形式 的教育民营化是 当今世 界 普 遍存 在 而又 备 受 争议 的现象 之 一 。近 年来 我 国大 力 推进 教育 改 革 ,也 出 现 了 教育 应 不 应该 民 营化 的争 论 。 在 探讨 教育 应 不应 该 民营化 之 前 ,首先 要 明确它 能 不 能 民营 化 ,也就是说它到底是只能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还是可以由 市场有效提供的 “ 品” 商 。对于前一个问题 已经达成了教育并不 是 纯 公 共物 品的 共识 。普 遍 认 为教 育 是一 种 具有 排 他性 的 、竞 争 性 的 “ 公 共 物 品 ” 教育 既不 是 像 国 防那 样 的纯 公共 物 品 ,也 准 。 不是 像 小 镇 的排 水 系统 那 样 的地 方性 公 共 物 品 ,甚 至 不 同于社 区 公 园那 种 不纯 的 或拥 挤 的 公共 物 品 。从技 术 上说 它 完 全可 以做 到 排他 ,不存在任何的搭便车问题。对于第二个问题教育是应该 由 市 场 提 供 还 是 由政 府 提 供 目前还 处 在 争 论 之 中。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论文(经典范文6篇)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论文(经典范文6篇)标题一:政府与市场的利益博弈政府与市场作为两个经济管理主体,在经济运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博弈。
政府作为经济管理主管部门,主要职能是宏观调控、公共服务、监管市场、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主要职能是价格形成、资源配置、资本运作和创新发展。
然而,在实际经济运作中,政府和市场存在着相互制约,依存,合作的复杂关系,其中博弈因素不可忽视。
政府采取有利于市场运行的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而市场的发展也可以提高政府的效能,带动经济的整体稳定和增长。
不过,在政府和市场的经济活动中,谁主导、谁被主导往往成为一个变数。
政府过于干预市场,就会影响市场效率,损害市场竞争性;市场过于壮大,失去了政府的监管,就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风险。
总之,在政府和市场的利益博弈中,博弈方的结果取决于双方的能力、资源、决策。
只有双方合理协调,把握好权力平衡,使政府和市场互为补充、互惠互利,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
标题二:公共品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公共品是指对于所有人都是无限制可供和共享,一人使用不会排斥和减少其他人使用量的一种特殊商品。
它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政府必需性的特点。
然而,由于市场机制无法有效提供和分配公共品,导致公共品市场失灵,进而出现公共品供应短缺和质量低劣的问题。
面对公共品市场失灵的情况,政府可通过干预手段来解决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纳税和税收调节机制,通过定价机制、资金拨付等手段来提供和管理公共品的供给。
政府还可以通过公共品专营、特许经营等方式来规范供给。
同时,政府适时的政策引导,也是提供公共品质量和数量的重要保障。
总之,公共品是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体现,是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
政府干预,是保证公共品市场正常运作的有力措施。
标题三:市场竞争与政府监管市场竞争是指市场中各个经济主体通过价格,产品质量等方面展开的竞争行为。
在市场竞争中,市场的自我调节和市场出清能力可以有效促进市场优胜劣汰,逐步形成竞争强者。
权、责、利平衡视角下政府与高校的角色定位研究
权、责、利平衡视角下政府与高校的角色定位研究发表时间:2011-10-08T11:00:04.490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6月下供稿作者:陈贝[导读] 从政府与高校的角度看,高等教育的运行模式在近代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单一的政府控制逐渐走向政府监督。
◎陈贝(中南民族大学09级研究生,湖北武汉 430074)中图分类号:G64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051-01摘要:从政府与高校的角度看,高等教育的运行模式在近代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单一的政府控制逐渐走向政府监督。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使得高校、政府与市场三者间的协调发展日益重要,其运行模式逐步走向综合。
本文试从权、责、利平衡视角下分析政府与高校的角色定位,探讨如何处理好高校与政府的关系,争取高校与政府之间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权、责、利;高校;政府;角色定位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同时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在市场化背景下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的各项改革关键在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革新,而这一体制的革新尤为重要的一方面就在于高校与政府之间关系的调适。
中国经济体制进行重大转型,这使得高校与政府关系的调适变得更为复杂,本文试图通过“权力(利)、责任、利益如何平衡”这一视角展开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一、概念的界定(一)高校与政府的关系。
高校和政府是两个性质不同的社会组织,二者关系错综复杂。
高校与政府的关系从狭义上可以界定为在特定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之下,政府在对高等教育机构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关系,事实上这种狭义关系是侧重于政府这一方面的行政关系。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高校与政府的关系可以理解为高等教育机构在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与政府之间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其中包括了行政管理关系、法律关系、社会公共关系和经济关系等。
(二)权、责、利平衡的视角。
透视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政府失灵”
密提 }了著 名的 “ 不 见 的 手 ”的 理论 ,认 为人 类 社 会 资 = H 看 源可 以通 过 市 场 的 调节 作 用 ,达 到 最佳 的配 置 。人 类 的需 要 也 可 以达 到 最 大 程 度 的 满 足 。但 2 纪 初 的全 球 性 经 0世
国家 的教育 ,已经或正在实施 由公共服务 品向市场购买品
是十分尖锐的 .有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 决,将阻碍高等
教育 下 一 步 的发 展 。追 根 求 源 ,笔 者认 为造 成 这些 问 题 的
“ 政府失灵”成 为西方经济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其研究
方 兴 未 艾 。 由此 我 们 可 以看 出 ,西 方 经 济 发 展 经 历 了从 “ 场 失 灵 ”一 “ 府 失灵 ” 的过 程 。 市 政
施 较 多 的领域 ,大 多数 高 等 院校 依 赖 于政 府 部 门 .有 些 甚
我 国 高等 教 育 中 的政府 决 策 和 宏观 调 控 失误 ,并 对此 加 以
分 析 的却 没 有 。本文 希 望 在 客观 分 析 高等 教 育 历史 、现 实 的基础 上 ,对 “ 政府 失 灵 ” 问题 进行 探 索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许多经济学家对政府在市场经济 中的作为产生 了怀疑。2 0 世纪 7 0年代 ,西方 国家 出现经济滞 胀后 . “ 政府 失灵”
一
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必须依赖于政府的政策能力 和权
威 …。 但是 高 等 教 育跨 越 式 发 展 之 后 ,凸显 出来 的问 题 也
词 开 始 在 经 济 文 献 中 频 繁 出 现 。进 入 8 0年 代 以 后 ,
么 完 善 。 随着 干预 的加 强 。问 题 也 越 来 越 多 地 暴 露 出 来 ,
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可行性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可行性研究[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各国政府为更好的进行资源分配,纷纷制定公共政策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在市场化进程中,我们在理清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的同时把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的高等教育推向市场。
本文从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经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和政府的影响的角度入手,对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市场化政府准公共产品全球化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内涵汉斯·沃森斯塔将高等教育市场化定义如下:高等教育走向分权化,竞争性增强并且引入经营方法的一种趋势。
生产者与使用者的联系更加的直接,生产者更加有效地满足社会需求,使用者需要付费与完全私有化。
国内学者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将高等教育市场化定义为:国家与政府改变以往的由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的方式,赋予高等教育机构更大的自主权,并且在高等教育领域引入市场机制,从而实现减轻财政负担、有效利用公共资源、增强弹性、提高效率的目标。
高等教育市场化强调市场作为配置教育资源的主要力量,高等院校拥有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自主权。
高等教育市场化最为显著的特征为充分发挥政府在高等教育中的宏观调控作用,使得高校、社会发挥投资办学的积极性,社会各方力量共同促进高等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等教育市场化的依据(一)理论依据1.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教育产品属性有关于教育产品属性的分析是基于公共产品理论基础的。
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将全部社会产品划分为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一是非竞争性,另一个是非排他性。
其中,准公共产品指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
非排他性是指在公共产品范围内的消费,任何人不排斥他人的利益为一个人或一些人的专有的消费。
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主要是在实践中显示一定程度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对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本土化特色的分析
第3 期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教研究版 ) 高
J u a o hn c u iesyo cn l y Hi e d ctnSuyE io ) or l f a ghnUnvri f h oo ( g r uai td dt n n C t Te g h E o i
等教 育市 场化 。
[ 关键词 ] 高等教 育 ; 府 ; 政 市场 [ 作者简 介 ] 严 汇( 9 9一) 女 , 东商 学 院华商 学 院教 师 , 17 , 广 主要从 事行 政 学理 论 和公 共政 策
研 究
自上个 世纪 8 0年 代 以来 , 公共行 政 的基本 价值 发生 了巨大 的 变化 。在 新 公共 管 理 理 念 的影 响 下 , 各 国为 了解决 各 自所 面 临 的各 种 问 题 , 多数 采 取 大 了以市场化 作 为 资源 的 配置 方 式 。 同样 , 等 教育 高 领域 也不例 外 。在我 国 , 了满 足 高等 教 育 大众 化 为 的需 求 以及解决 高 等教 育 所 面 临 的经 费 问题 , 以市 场 为导 向的高等 教育 资源配置 方式逐 渐 占据 主导地 位 。随着我 国高 等教 育 市 场化 改 革 的逐 步 深 入 , 政 府采取 了解 除管制 、 除垄 断 和私 营化 等手 段 和方 消 式 , 府 、 校与 市场 之 间的 关 系得 到 了重 新 调 整 。 政 高 本 文从探 讨作 为全球趋 势 的高等教 育市场 化入 手来
的本质 就是 在发 展 高等 教 育 的过 程 中, 需求 为 导 以
后, 由于不 能再满 足过度 膨胀 的福利 国家 的要求 , 以 至于新 自由主义的观点— — “ 大市场 与小 而能政 府” 大行其道 。在该 思 想 的影 响下 , 球 公 共行 政 发 生 全
《制内市场:中国国家主导型政治经济学》的读后感
《制内市场:中国国家主导型政治经济学》的读后感《制内市场:中国国家主导型政治经济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的一本国内经济学著作,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稻葵。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国家主导型政治经济学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特殊路径,其核心逻辑是“政治-经济相互作用”的双重驱动机制,即政治因素对经济产生影响,而经济则反过来对政治产生影响。
这种国家主导型的政治经济模式,形成了政府与市场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政府主导、市场调节为特征,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家的发展。
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国国家主导型政治经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政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既是市场化的推动者和引导者,也是市场的监管者和调节者。
这种国家主导型的经济模式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书通过对中国国家主导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深入剖析了其形成背景、理论基础、政策实践和发展路径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系统地分析了这种特殊的政治经济模式是如何形成并且运行的。
他指出,中国政府在市场化改革中的主导作用,既与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制度有关,也与中国的发展需求和经济特点相适应。
作者还通过对中国政府的市场干预、企业发展模式、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全面、客观的中国国家主导型政治经济学的图景。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作者提出的“政治-经济相互作用”的观点特别感兴趣。
这种相互作用的机制,通过政治因素对经济产生影响,进而经济又反过来对政治产生影响,形成了一个闭环的循环系统。
政治与经济的相互作用是中国国家主导型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逻辑,也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特殊路径。
这种路径对于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经济能够持续增长和国家能够长期稳定的原因。
另外,本书还对中国国家主导型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与作用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与作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与作用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日益复杂和紧密。
政府与市场的联系和互动是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和政府地位及作用权力不断转化和调整。
本文将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与作用为主要话题进行探讨。
政府与市场:定义在市场化经济体系中,市场具有基础性作用,政府则居于监管和引导经济发展的角色。
市场和政府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参与者,都对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市场是指一种交换商品、服务、货币和资产的机制,自由竞争和供求关系的调节则是市场运转的关键因素。
市场发挥着价格形成、资源配置、技术进步等重要的作用,为经济增长以及社会福利的提升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政府则是主要的市场监管者和规制者,依靠国家权利和行政机构,制定法律政策、调节市场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
政府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社会公平和健康经济发展,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
政府的作用政府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扮演着引导、监管、调节的角色,其主要作用如下:1.引导: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如税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调整和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促进经济增长。
2.监管:政府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的竞争环境,确保市场有序、有效的运转。
3.投资:政府对于重要国民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投资,承担起重要的经济责任和社会服务的责任。
4.社会服务:政府保障和提供统一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社保等,维护公民的基本人权。
5.改革创新:政府鼓励和支持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创新和变革。
6.防范风险:政府承担着管理经济风险的责任,采取有序的措施和政策,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和其他社会风险。
市场的作用市场作为经济运行、资源配置的基本形式,具有很多独特的功能:1.分配资源:市场可以有效地分配各种资源,以及组织和分发大量的信息。
2.价格发现:市场价格可以反映产品和服务的供需状况,促进供需平衡,为价格定价提供基础。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研究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研究近年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经济的两个主要参与者,政府和市场在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公平与效率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期深入了解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与合作机制。
一、政府的角色与职责政府作为国家权力的代表,承担着许多重要的角色与职责。
首先,政府应担负起宏观调控的责任,以确保经济稳定发展。
其次,政府应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以引导市场在合理范围内运行。
此外,政府还应推动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保障公众利益与社会公平。
面对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政府的角色也在不断演变。
政府的主要任务已由过去的计划经济管理转向了市场机制的引导与监管。
政府应当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监管市场行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等手段,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与公平竞争。
二、市场的作用与机制市场是资源配置和交换的重要场所,其作用被广泛认可。
市场机制通过供求关系的调节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效率提升。
市场的基本原则是自由竞争与私有产权。
自由竞争可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高生产效率;私有产权则保护了个体和企业的财产权益。
然而,市场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
信息不对称、垄断行为、外部性等都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这时政府应当及时介入,通过监管和监督手段,维护市场的正常运行。
三、政府与市场的互动关系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二者互为补充、相互制约。
政府作为市场的监管者和参与者,承担监管和引导市场的责任,确保市场能够公平、高效地运行。
首先,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
政府通过监管和执法,保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秩序。
其次,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与服务职能,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政府应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督,防止市场扭曲与失效。
此外,政府还应积极引导市场,在重大战略规划和公共利益领域发挥决策和约束的作用。
例如,政府可以制定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引导市场发展方向,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回顾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回顾一、1978-1984年:改革开放初期的教育复苏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和社会开始逐步转型。
教育领域也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恢复高考制度:1977年,中国恢复了高考制度,为广大学子提供了平等的机会进入高等教育机构。
2. 增加教育投入:政府开始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以提高教育水平。
3. 调整教育结构:对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进行了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1985-1990年: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全面推行教育体制改革,以进一步解放教育生产力,提高教育质量。
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行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规定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2. 调整中等教育结构:中等教育开始向职业教育转型,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3. 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开始向多元化、开放化方向发展,加强与国际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三、1991-1998年:市场经济下的教育改革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市场化:政府开始推行教育市场化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以增加教育的供给。
2. 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开始向大众化方向发展,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教育质量。
3. 教育信息化:政府开始推行教育信息化改革,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四、1999-2009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的教育改革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村教育改革:政府开始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实施了一系列农村教育改革措施。
2. 职业教育改革:政府开始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3. 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高等教育开始注重提高质量,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金融科技、信贷增长与信贷风险兼论市场化程度的调节效应
总36卷 第4期兰州财经大学学报Vol.36 No.42020年8月JournalofLanzhou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Aug.,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2020金融科技、信贷增长与信贷风险:兼论市场化程度的调节效应● 李 泉1,王彦龙1,高 雅2(1.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730000;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北京100000)摘 要:基于2013—2018年70家银行的数据,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科技发展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及传导机制,进一步探讨了市场化程度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1)金融科技发展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呈“倒U型”;(2)信贷增长在金融科技发展与银行信贷风险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市场化程度负向调节金融科技发展与银行信贷风险的“倒U型”关系。
研究启示在于面对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银行仍然需要重视信贷风险管理,监管部门有必要加强对银行信贷变动的监测。
关键词:金融科技;信贷风险;中介效应;调节效应;系统GMM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5465(2020)04 016 14 一、问题提出金融科技是金融发展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热点研究领域。
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要求下,做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防控仍是金融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
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Fin 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指出,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给金融市场稳定和金融监管带来新挑战。
如果我们将这一挑战聚焦于金融科技发展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究竟存在怎样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关系,那么深入探讨市场化程度对金融科技与银行信贷风险关系的影响机制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该问题的回答也有助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和监管。
正确处理新时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经济论坛正确处理新时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姚远(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117)摘要:如何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直是贯穿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而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只有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才能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现代市场经济快速发展。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经济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需要继续调整和完善。
本文通过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演变过程的梳理,对于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想法。
关键词: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政府与市场1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回顾改革开放走过的40年,我们党不断理顺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使得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形成,并且市场化程度也有了大幅度提升。
所以,如何让市场与政府在资源配置中更好发挥各自的优势,更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在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深化对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认识,处理好二者间的关系。
2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演变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开启了历史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
到1980年邓小平提出“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直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才明确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管理原则,由此开始市场机制逐渐发生作用,市场开始成为配置资源的重要补充手段。
1987年,党的十三大强调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的实质是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经济主体虽然是计划经济,但市场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补充。
1992年初,邓小平南行时提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可以相互借鉴的,两者并不是用来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
产业园管理调研报告题目
产业园管理调研报告题目产业园管理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产业园是指根据产业政策和区域特点,进行土地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经济区域。
产业园的管理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促进产业的集聚和升级,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产业园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产业园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调研范围主要涵盖了我国各地的产业园,包括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产业园。
通过对不同层级的产业园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对产业园管理的结论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和发现1. 产业园管理的现状通过对调研样本中的产业园进行分析,发现产业园管理在整体上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政府主导:大多数产业园采取政府主导的模式进行管理,政府在土地规划、资源配置、项目引进等方面起着决策和推动的作用。
(2)专业化运营:一些产业园引入专业的运营公司,通过引进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提高产业园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3)强调公共服务:产业园注重提供公共服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训、金融支持等,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和提升产业园的竞争力。
2.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虽然产业园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单一依赖:一些产业园过度依赖政府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激励,导致管理体制僵化、创新能力不足。
(2)缺乏专业管理人才:一些产业园的管理团队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市场化运作和商业化管理的经验和能力。
(3)创新环境不足:一些产业园创新环境欠缺,缺乏创新资源和创新机制,无法吸引和孵化优秀的创新企业和项目。
四、建议和对策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1)加强政府与市场的合作:政府应适当减少对产业园的财政支持,引导产业园依靠市场化机制自主运作,促进产业园的可持续发展。
(2)优化管理团队结构:产业园应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管理团队的专业化程度,引入具备商业化管理经验的人才,提升产业园的管理水平。
山东省考研公共管理学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山东省考研公共管理学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公共管理学是研究公共事务管理的学科,政府与市场关系是公共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山东省考研公共管理学考试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也是必考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山东省考研公共管理学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相关问题。
一、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1. 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属性政府和市场是现代社会的两种重要组织形式,它们都具有双重属性。
政府既是公共权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市场既是资源配置的机制,也是经济活动的场所。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需要在协同合作中实现良好的运行。
2. 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政府与市场在经济活动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政府在市场中应发挥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的作用,确保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公平;市场则应该是资源配置的机制,通过竞争和协作来实现效率最大化。
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需要根据不同的经济环境和需求来灵活调整。
3. 政府与市场的关联机制政府与市场的关联机制是政府与市场协调合作的方式和方法。
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来影响市场行为,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来维护市场秩序;市场则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来影响政府的决策,通过竞争和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
政府与市场的关联机制需要建立在信息透明和公平竞争的基础上。
二、政府与市场关系实践1. 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三个方面。
在宏观调控方面,政府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整经济总量,维护经济的平稳发展;在市场监管方面,政府通过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保障市场交易的公平和秩序;在公共服务方面,政府提供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保障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2. 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市场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来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市场通过竞争和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市场还可以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关于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思考
1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现状的分析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市场体系还不完善,市场发挥的作用也不够充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
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与监管不到位并存、权力腐败、行业垄断等问题日益突出,市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也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这些问题有待于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中有效地完善和解决。
2我国政府与市场现状的分析2.1我国政府的现状目前,我国要做的是大力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政府的腐败和寻租行为,不断发挥政府在市场中的有效作用,最终实现政府的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制度对人才进行培养和对技术进行鼓励,还需要政府提高自身的发展和建设市场机制的能力。
1992年法国学者艾蒂安·加拉特运用政府合法性原则对政府干预行为进行评估,并确立了四项评估标[1]:①经济效益;②对公共财政和预算的影响;③收入再分配的作用;④对宏观经济参量如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经济增长率等的影响。
这四项评估为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关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目前,我国政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1政府越位现象比较突出通过我国政府的亲身实践证明,行政力量过强的领域,市场力量就相对较弱;政府干预过多的地方,市场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我国政府的越位现象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稳定发展国民经济、加强政府与市场之间合理的相互配合和有效的相互作用等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政府越位现象也严重阻碍了健全市场机制和发挥市场机制功能的步伐。
同时,还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和低效配置。
2.1.2政府缺位现象普遍存在我国政府在对调控市场宏观经济,完善市场机制,发展国民经济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但我国政府缺位现象普遍存在,在执行其职能时,往往不能有效监管市场,大量的市场经济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2.2我国市场的现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在重视政府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市场作用。
我国要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形成规范有序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维护稳定的市场秩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 第3期2008年9月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 i ty of T echnology(H i gher Education Study Edition)Vol 29 No.3Sep 2008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对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本土化特色的分析严 汇(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广东广州511300)[摘 要] 公共行政基本价值的改变带来了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改革。
世界各国为了解决各自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采取了以市场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
在此影响下,我国也开始了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
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进程、管制、融资与投资主体等几个重要变量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化是政府、市场和高校三边互动的产物,是一种政府主导下的高等教育市场化。
[关键词] 高等教育;政府;市场[作者简介] 严汇(1979-),女,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行政学理论和公共政策研究。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共行政的基本价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各国为了解决各自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大多数采取了以市场化作为资源的配置方式。
同样,高等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在我国,为了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以及解决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经费问题,以市场为导向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政府采取了解除管制、消除垄断和私营化等手段和方式,政府、高校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重新调整。
本文从探讨作为全球趋势的高等教育市场化入手来研究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本土化特色。
通过分析,本文认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化是政府、市场和高校三边互动的产物,是政府主导下的高等教育市场化。
一、作为全球趋势的高等教育市场化自20世纪80、90年代至今,世界各国正经历着公共行政基本价值的转变。
在经历了古典经济学的观点 大市场与小政府!,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小市场与大政府!的公共行政的基本价值转变后,由于不能再满足过度膨胀的福利国家的要求,以至于新自由主义的观点 大市场与小而能政府!大行其道。
在该思想的影响下,全球公共行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就立即受到了重视,原因在于其关注的是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以及怎样提高政府的效率。
随着世界各国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新界定以及对高等教育属性的重新认识,世界各国也在重新思考高等教育体制中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在此背景下,很多国家为解决本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教育经费问题,逐渐对本国高等教育进行改革,引入市场化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即实行高等教育市场化。
那么什么是高等教育市场化呢?∀199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曾将高等教育市场化!定义为把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中,使高等教育运营至少具有如下一个显著的市场特征:竞争、选择、价格、分散决策、金钱刺激等。
它排除绝对的传统公有化和绝对的私有化。
![1]也有其他学者对高等教育市场化这样界定:既可以指商业机构直接介入教育市场,以商业运作模式经营学校;也可以指教育领域对市场机制的引入和应用。
总之是强调选择、多元、竞争、需求主导型经费措施及自决等基本的市场原则在教育领域的运用。
![2]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本质就是在发展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以需求为导∀本文所谓的高等教育市场化!不同于教育产业化。
向而建立的制度安排以及适当调整政府、市场以及高校之间的关系。
高等教育市场化主要是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个方面就是从本质上来讲,#市场化∃就是国家通过在公共部门引入市场因素,把原本由国家承担的责任,转移到#非国有∃部门,又或者改变国家参与公共服务的性质。
这样,教育市场化,就可以理解为运用#私有领域∃或者#市场∃的理念、原则和做法,来运营作为公共事业的教育,以令其提供的服务更适应市场的需要。
![2]另一方面就是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增强高等教育中的竞争性和选择性,从而提高办学效率,为此就必须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并减少政府对大学的控制。
就目前高等教育现状来说,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就是改变传统的政府垄断、管制的政策选择,以社会需求为切入点而进行的市场化政策选择。
比如,让社会资金来举办民办教育,从而使其他社会主体进入教育领域,改变单纯由政府来提供教育的现象,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表现。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国家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 减少国家(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投资的比例,增加非政府(市场、个人或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投资。
2 强化高等教育与私有经济部门的联系,加强大学与工商界的关系。
3 加强私立(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扮演的角色。
评价教育市场化的主要指标包括自负盈亏原则、教育市场的兴起、国家提供角色的减少、采纳市场管理原则、市场主导课程、院校创收、内部竞争、强调效益等。
[3]一般来说,采取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国家会选择以下方式来达到市场化的目的。
第一,解除管制。
解除管制就是以市场力量取代政府干预,还权于高校!,让高校充分享有自主权和管理弹性。
第二,私有化或者非国有化。
在涉及私人领域进入国家垄断的高等教育方面,为了减轻本国高等教育的财政困难,政府往往采取减少国家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资比例,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市场,并提供政策支持民办高等教育以解决本国的高等教育膨胀的问题等一些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具体做法。
第三,消除垄断。
消除垄断是指政府放松或取消那些禁止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竞争的规定,其目的是让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在一个公平的平台上竞争。
比如英国、美国、新西兰、日本、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主要采取上述方式进行高等教育市场化。
在这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趋势下,我国也不例外,那么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化有什么特色呢?这是下文将要分析的问题。
二、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本土化特色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发展历程与我国特定的政治经济体制相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先高等教育体制和政策已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必须按照社会的需求,对自身体制进行质的突破。
无论在管理,还是在提供、竞争、融资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痕迹,但又体现了我国跟其他发达国家不一样的特色。
第一,政府对高校的管制缓慢放松。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在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所有高等教育的所有办学活动都是在政府直接领导下进行的。
如20世纪60年代初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所规定的那样,大学的专业的设置、变更和取消,必须经过教育部批准∋∋学校必须按照教育部制订或者批准的教学方案、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工作∋∋专业设置、教学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稳定,不得轻易变动。
课程和学科体系的重大改变,必须经过教育部批准。
![4]不仅所有的办学活动(比如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由政府操办,资金由政府提供,学校由政府直接管理,就连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都由政府包办(即所谓的分配工作),高校完全没有办学自主权可言。
在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之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的管理特征是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和严格控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逐渐拉开了帷幕。
由于完全由政府来提供的高等教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中央政府把高等教育的管理权逐渐下放到地方政府,提高地方政府的办学积极性,不断地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允许各高校根据学校和市场的需求来制订学校的方针政策。
从中可以看出,中央政府改变了以往高度垄断高等教育的政策,就是努力做到退出直接办学者的角色,这些做法就是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表现。
第二,在融资方面,改变了以往单纯由政府拨款的局面,但是融资的主体仍然是靠政府计划拨款。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一系列改革并非出自高等教育的自觉之举。
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结构的变迁,面对着我国巨大的高等教育需求,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的全部包办已力不从心。
从高校招收自费生到后来教育部对于毕业生供需见面!的分配方法的试行开始,都已经说明了高等院校对政府的依赖在逐渐减少,并主动去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高等教育逐步按照成本进行收费和高等教育毕业生部分自主就业都说明了我国出现了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现象。
这种让学生分担一定的教育成本、缴费上学实际上说明我国已经把高等教育当作准公共产品!来对待了。
不仅如此,如表1所示,在我国还出现了融资多样化现象。
可以看出,到1997年,我国除国家拨款外,其他形式的融资所占的份额不小。
在普通高等教育支出中,来自学杂费、校办企业与社会服务、捐赠与集资等来源的经费占到了22.4%,成人高等教育来自这些来源的经费支出占到了30.93%。
而政府拨款比例进一步下降,普通高等教育为72.81%,成人高等教育为48.91%。
表1 按不同经费来源的中国高等教育支出结构(1997年) 单位:千元经费来源教 育 支 出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中央政府 预算内拨款 其他经费1675540338.89%73038 1.52% 3525820.82%2370.00%地方政府 预算内拨款 其他经费1372008531.85%217289345.15% 538982 1.25%107547 2.24%校办企业与社会服务31175247.24%136302 2.83%企业办学校 中央部委属 地方属942340.22%314042 6.52% 262860.06%233590 4.85%捐赠与集资584712 1.36%333350.69%学杂费578857113.44%131918027.41%社会力量办学668180.16%89660 1.86%其他来源2033769 4.72%333289 6.92%总计43078966100.00%4813113100.00%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1998&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为满足社会需求,以市场为导向的政策选择已经开始了,只不过这时市场力量影响的范围和力度都比较小。
在有限的教育经费中,我国现有高校教育拨款约占30%至80%不等,而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拨款只占全部经费的15%。
[5]在我国,政府仍然是财政拨款的主要机构,而且就我国目前来说,政府拨款主要向重点大学倾斜。
第三,提供主体增加,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竞争环境不公平。
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力之一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的逐渐减少,我国也是如此。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同时为了满足资金渠道来源多样化的需要,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对社会团体和公民办学,采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加强管理,正确指导!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