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岩溶地貌共75页
第五章 岩溶地貌PPT课件
按侵蚀营力分类
土壤侵蚀分类
1、水力侵蚀:降雨和径流(地表与地下径流)的冲刷、溶解作用造 成的侵蚀。 2、风力侵蚀:风的吹扬和风中所带砂粒等所造成的侵蚀。 3、冻融侵蚀:由于土石中水的冻融交替,使岩体破碎和岩土作上下 或水平运移。 4、重力侵蚀:疏松的土石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运移。如泻溜、 崩塌、滑坡。 5、冰川侵蚀:冰川缓慢运动中,对冰川谷的锉磨、挖掘作用。 6、人为侵蚀:人们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造成的侵蚀。 7、动物侵蚀:由动物(如牛、羊、鼠类)啃食、践踏、挖掘等活动 造成的侵蚀。
地貌因素
平坦地区地下水以水平流动为主,常发育地下廊道和暗河。地面坡 度大的地区,地表水流动快,滲透量小,不利于喀斯特发育。
水文动态
垂直下滲带:易发育漏斗、落水洞、垂直溶洞: 季节变动带:雨季有利于水平溶洞发育,旱季有利于垂直溶洞发育; 水平流动带:有利于溶洞、水平通道、和暗河; 深度滞留带:地下水具有承压作用,水流极为缓慢,喀斯特作用不明显。
24
Karst地貌地带性特征
(2)地中海型 以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为代表,该地夏季干热,冬 季湿冷,喀斯特不如热带典型 。高原上以溶斗、 落水洞、溶蚀洼地、溶蚀谷地、盲谷、干谷为典型。
25
Karst地貌地带性特征
(3)温带型
2种: 温带季风气候区岩溶 温带干旱区岩溶(干燥型)
温带季风气候区年降雨分配不均匀,有明显的雨季。雨季降 雨集中,时间短,地表岩溶地貌不发育,只有一些小的溶蚀 浅沟,但地表水渗入地下滞留时间较长,地下溶洞较发育。 例如我国华北地区(晋、冀、鲁、豫),地表岩溶地貌很少 见到,但有许多溶洞。
18
Karst作用过程
Karst作用的化学过程: CO2+H2O+CaCO3⇔Ca 2++2(HCO3)-
岩溶地貌介绍
• 干谷: • 岩溶区无水
的河谷。
云南宣威地下截弯取直形成的干谷
• 暗河(subsurface stream)也叫“伏流”,指地
(2)碳酸盐类岩石的矿物成分对溶解度的影响
碳酸盐类岩石按所含矿物成分的重 量百分比, 可划分为7 个类型。
溶解度高
Ⅰ.石灰岩类 Ⅱ.石灰岩—白云岩类 Ⅲ.白云岩类 Ⅳ.泥质灰岩类 Ⅴ.泥质白云岩类 Ⅵ.泥灰岩类 Ⅶ.碳酸质砂页岩类
溶解度低
R——粘土岩
2.岩石的透水性
岩石的透水性取决于岩石的裂隙度和孔隙度, 对可溶岩的透水性来说,裂隙度比孔隙度更 为重要。
• 天坑的形成条件
一 石灰岩层厚度大。只有足够厚的岩层才能给天坑的形成提供 足够的空间。
二 地下河的水位要很深。
三 包气带(含气体的岩层)的厚度要大。
四 降雨量要大,这样地下河的流量和动力才足够大,足以将塌 落下来的石头冲走。
五 岩层要平。从天坑四周的绝壁看就会发现,岩层与地面是平 行的,就像一层层的石板堆在四周一样,只有这样的岩层才能 垮塌。
doline的音译,石灰岩地区呈 碗碟状或漏斗状的凹地。 • 平面形态呈圆或椭圆状,直 径数米至数十米。深度数米 至十余米。漏斗壁因塌陷呈 陡坎状,在堆积有碎屑石块 及残余红土的漏斗底部,常 发育有垂直裂隙或溶蚀的孔 道,孔道与暗河相通,当孔 道堵塞时,漏斗内就积水成 湖。 • 岩溶漏斗是地表水流沿垂直 裂隙向下渗漏时使裂隙不断 扩大,先在地面较浅处形成 隐伏的孔洞,随孔洞的扩大 上部土体逐步崩落,开始在 地面出现环形的裂开面,最 后陷落成漏斗。
岩溶地貌
峰丛是指连座的石灰岩山(丘)峰。
越南下龙湾
桂林
越南下龙湾
峰林则是成群的石灰岩山(丘)峰。 广西桂林
石灰岩峰相对高度100-200m,坡倾角 大于45°。成串的石灰岩峰常依构造线 方向排列。 中国桂林、阳朔、贵阳、柳州等地有典 型的峰林,国外学者称为塔状喀斯特 (Tower karst)、中国式喀斯特等,并认 为这种类型的喀斯特发育与低地的季节 性淹没有关。
第五节 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 是由岩溶作用而形成的一种 奇特现象。
在我国,以前也称作喀斯特, 1966年在广西桂林召开的区 昂喀斯特学术会议上,将喀 斯特改为岩溶。大多数学者 认为:岩溶是指地下水和地 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 改造作用,及其形成的水文 现象和地貌现象。
越南下龙湾
第五节 岩溶地貌
溶蚀剥蚀速度 (mm/1000a)
450 300 200 160 100 80 80
当地气候特征
热、湿 牙买加 西爱尔兰 暖、湿 东英格兰查尔克 冷、干 暖、干
溶蚀剥蚀速度 (mm/1000a)
80 72 55 45 25 14 6
上表中的溶蚀剥蚀估算,特别鲜明地反映了温度与水中CO2的含量 和CaCO3溶解度的关系。
白云岩类
结构特征
CaO/MgO
细晶生物微粒结构 隐晶质向镶嵌结构过渡
2.13 1.44
细晶及隐晶质镶嵌结构 1.65
中晶及细晶质镶嵌结构 1.53
中晶质镶嵌结构
1.36
中粗粒镶嵌结构具溶孔 1.73
相对溶解度
1.09 0.88 0.85 0.71 0.66 0.65
(2)岩石的透水性
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和裂隙度。 裂隙度对岩石的透水性影响最大。它的大小与岩石 的构造、纯度和厚度等有关。背斜轴部或破碎带中 的灰岩因张性破裂构造密集,透水性强,有利于地 下水运动而易被溶蚀,发育典型的喀斯特;石灰岩 比白云岩(白云石,CaMg[CO3]2)又比硅质灰岩 易受溶蚀。
介绍岩溶地貌
介绍岩溶地貌岩溶地貌是一种由溶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景观,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喀斯特地区。
它的特点是地表上几乎没有地表水流,地下水通过地下溶洞和地下河流动,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岩溶地貌的形成过程。
在喀斯特地区,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碳与岩石中的钙碱矿物质反应,生成了溶解性很强的碳酸钙。
随着地下水的侵蚀作用,岩石中的碳酸钙逐渐被溶解,形成了大量的溶洞和地下河道。
而这些溶洞和地下河道的形成,又加速了地下水的流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岩溶系统。
在喀斯特地区,岩溶地貌呈现出独特的景观特点。
首先是溶洞,这是岩溶地貌中最为典型的景观之一。
溶洞内常常有丰富多样的钟乳石、石笋等石灰岩溶蚀产物,宛如一个幻境。
其次是地下河道,这些地下河道常常宽阔而深远,水流湍急,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还有一些地下河道的出口形成了天坑,形状各异,如同一个个巨大的漏斗,令人叹为观止。
岩溶地貌还有一些其他的景观特点,如岩溶塌陷、岩溶峰林等。
岩溶塌陷是由于地下溶洞的坍塌而形成的。
当地下溶洞被长时间的水侵蚀后,地表上的岩层会发生塌陷,形成一个个突出的凹陷区域。
而岩溶峰林则是由于地表的岩石在长时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了奇特的山峰和岩柱。
岩溶地貌的形成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景观,也有着重要的经济和科学价值。
岩溶地区的地下河道可以作为水资源的重要补给源,提供给周边地区的居民使用。
同时,岩溶地貌也为地质学家和地理学家提供了研究的对象,揭示了地球演化的历史和地质构造的变迁。
总的来说,岩溶地貌是一种独特而美丽的自然景观。
它的形成过程既神奇又复杂,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和探索的乐趣。
希望大家能够亲自去体验一下岩溶地貌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第五章 岩溶地貌
(二)影响溶蚀作用的主要因素
(4) 水的流动性及流量 经常流动的水体,能较大地提高水的溶蚀力。
①、流动的水处于开放系统,能不断地补充因溶蚀 岩石所消耗的CO2,使水体不易达到饱和。 ②、流动状态的水发生浓度、温度、异离子混合溶 蚀现象。
我国不同气候带的碳酸盐岩溶蚀量
地区
气候带
年降水量(毫米)
河北西北部 暖温带半干旱区 400-600
(二)影响溶蚀作用的主要因素
1.水的溶蚀能力 水的溶蚀力取决于水的化学成分、温度、气压、水的流
动性及流量等方面。 (1)水的化学成分 水含酸类是岩石溶蚀的关键,而酸的含量多少则影响岩
石的溶蚀速度,酸的含量越高,溶蚀力也越强。
(二)影响溶蚀作用的主要因素
(1)水的化学成分 酸的来源除了少部分来自矿物的分解和生物活动 而直接产生之外,大多数是由大气中的CO2溶入水中 而成,这些CO2有来自火山喷发、有机物的燃烧、动 植物呼吸、有机物的分解及微生物的作用方面。CO2 对岩石的溶解起着重要作用。
一、溶蚀作用 (一)溶蚀作用机理
大气中的CO2与水化合后即成为碳酸:
CO2+H2O
H2CO3
H2CO3
H++HCO3-
H++CaCO3
HCO3-+Ca2+
综合反应式是:CaCO3十CO2+H2O
2HCO3-+Ca2+
一、溶蚀作用 (一)溶蚀作用机理
溶蚀结果 一是所有组分全部溶解,即称为“全溶解”。 二是只有部分组分溶解,称为“不全溶解”。不
(二)影响溶蚀作用的主要因素
2.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的可溶性是岩溶地貌发育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岩溶地貌概况
090505320 李云锦
喀
斯
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
特
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 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地
它得名于巴尔干半岛上的喀斯特高原,
貌
那里发育着各种奇特的石灰岩地形. ,
因其比较典型人们便用“喀斯特”一词
来代表岩溶地貌。
由于岩溶地貌在石灰岩地层中分布最 广、发育最典型,所以有的教科书上 也称之为石灰岩地形。
分等。
形 成 岩 溶 地 貌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岩溶地貌主要形态
地表
石芽,石林 孤峰,峰林
溶蚀洼地,溶蚀盆地
过渡:落水洞,天坑 地下:地下河,溶洞
石钟乳 石笋 石柱 石瀑
桂林
云南石林
地 下 河
连 州 地 下 河
连 州 地 下 河
梅里雪山内的溶洞
喀 斯
பைடு நூலகம்
按出露条件,喀斯特地貌可划分 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
特
埋藏型喀斯特这四种。
地
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
貌
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
分
特、干旱区喀斯特五种。
类
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
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
四种。
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
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
岩溶地貌
4.6岩溶地貌岩溶又称喀斯特(karst),是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活动所引起的可溶性岩石溶蚀作用,以及由于这种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和地下溶蚀现象的总称。
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机械侵蚀作用以及与之伴生的迁移、堆积作用,总称为岩溶作用。
在岩溶作用下所产生的地貌形态,称为岩溶地貌。
4.6.1 岩溶地貌的形态与类型1.岩溶地貌的形态岩石分布地区,溶蚀作用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一系列溶蚀现象,称为岩溶的形态。
岩溶形态可分为地表岩溶形态和地下岩溶形态。
地表岩溶形态有溶沟(槽)、石芽、漏斗、溶蚀洼地、坡立谷、溶蚀平原等。
地下岩溶形态有落水洞(井)、溶洞、暗河、钟乳石等(图4-11)。
①溶沟(槽)、石芽和石林溶沟、溶槽是微小的地形形态,它是地表水沿地表岩石低洼处或沿节理溶蚀和冲刷,在可溶性岩石表面形成的沟槽称溶沟。
溶沟溶槽将地表刻切成参差状,起伏不平,其宽深可由数十厘米至数米不等。
当沟槽继续发展,以致各沟槽互相沟通,在地表上残留下一些石笋状的岩柱。
这种岩柱称为石芽。
石芽一般高1~2m,多沿节理有规则排列。
如果溶沟继续向下溶蚀,石芽逐渐高大,沟坡近于直立,且发育成群,远观像石芽林,称为石林。
如云南石林。
②溶蚀洼地和坡立谷由溶蚀作用为主形成的一种封闭、半封闭洼地称为溶蚀洼地。
溶蚀洼地多由地面漏斗群不断扩大汇合而成,平面上呈圆形或椭圆形,面积由数十平方米至数万平方米。
溶蚀洼地周围常有溶蚀残丘、峰丛、峰林,底部有漏斗和落水洞。
坡立谷是一种大型封闭洼地,也称溶蚀盆地。
面积由数平方千米至数百平方千米,进一步发展则成溶蚀平原。
坡立谷谷底平坦,常有较厚的第四纪沉积物,谷周为陡峻斜坡,谷内有岩溶泉水形成的地表流水至落水洞又降至地下,故谷内常有沼泽、湿地或小型湖泊。
底部经常有残积洪积层或河流冲积层覆盖。
③漏斗及落水洞漏斗是由地表水顺着可溶性岩石的竖直裂隙下渗,最先产生溶隙,待顶部岩石溶蚀破碎及竖直溶隙扩大,岩层顶部塌落形成近乎圆形坑。
岩溶地貌形成机理
岩溶地貌形成机理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是指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岩溶地貌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按发育演化,岩溶地貌可分出以下 6 种:
1. 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
2. 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 米深后形成落水洞。
3. 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
4. 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坍陷,形成坍陷漏斗,坍陷漏斗扩展成坍陷盆地。
5. 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桥。
6. 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在旧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继续进行。
此外,岩溶地貌还会受到地质构造、气候、生物等因素的影响。
在中国,岩溶地貌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广西、湖南等地。
介绍岩溶地貌
介绍岩溶地貌岩溶地貌是由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大理石、石膏等溶解性岩石地区。
以下是对岩溶地貌的详细介绍:1. 定义:岩溶地貌是指由于水在溶解性岩石中的溶蚀作用、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等形成的地表地貌。
在岩溶地貌中,水通过溶解岩石表面的溶解孔洞和裂隙,进而形成独特的地貌景观。
2. 特征:岩溶地貌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 溶蚀地貌:石灰岩等溶解性岩石在水的作用下溶解,形成溶洞、溶壑、溶谷等地貌。
这些地貌特征通常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如钟乳石、石笋等。
- 塌陷地貌:溶洞或溶壑的天花板或地面因为溶蚀而发生崩塌,形成塌陷洞、塌陷丘等地貌。
- 地下河谷:地下溶洞中的水流形成地下河谷,有时会形成地下河流。
- 岩溶塌陷:溶蚀作用导致地下空洞的形成,进而引发地表地面塌陷。
3. 主要地貌类型:- 溶洞:由于水在岩石中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洞穴。
溶洞内部通常有钟乳石、石笋、石柱等溶蚀物形成的景观。
- 喀斯特地貌:是岩溶地貌中最典型的类型,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态,如石峰、石林、溶洞群、地下河等。
- 溶谷:由于水在岩石中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溶蚀沟谷。
- 塌陷地貌:由于溶洞或溶壑地表或地下部分的崩塌而形成的地表塌陷地貌。
- 岩溶小丘:由于溶蚀作用形成的圆顶状小丘,通常由石灰岩等溶解性岩石组成。
4. 分布:岩溶地貌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石灰岩地区较为常见。
中国的喀斯特地貌发育非常广泛,如贵州黔南地区的黔南喀斯特地貌、广西的桂林喀斯特地貌等。
岩溶地貌以其独特的地貌景观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地质学家的关注。
同时,岩溶地貌也是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域,对地下水的储存和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岩溶地貌》课件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保护措施:建立自 然保护区,限制游 客数量,加强环境 保护
可持续发展:合理 规划旅游线路,推 广绿色旅游,提高 游客环保意识
生态旅游:推广生 态旅游,保护自然 环境,提高游客体 验
社区参与:鼓励当 地居民参与旅游开 发,提高旅游收入 ,促进社区可持续 发展
岩溶地貌的研究意义
峰丛型岩溶地貌
形成原因:石灰岩受到雨水 侵蚀,形成峰丛
特点:山峰林立,形态各异
分布地区:中国西南地区, 如广西、贵州等地
旅游价值:峰丛型岩溶地貌 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是旅
游胜地
岩溶地貌的景观特征
第四章
奇峰异石
形态各异:山峰、石柱、石笋等形态各异,具有独特的美感
色彩丰富:由于岩石中含有不同的矿物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
文化旅游:与当 地文化相结合, 如民俗、历史遗 迹等
探险旅游:具有 挑战性的探险活 动,如攀岩、洞 穴探险等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自然景观:独特的地貌景观,如溶洞、石林等 探险活动:开展洞穴探险、攀岩等户外活动 文化体验:了解当地民俗文化,体验传统生活方式 生态旅游:保护生态环境,开展生态旅游项目,如观鸟、观植物等
石林型岩溶地 貌的形成过程: 石灰岩受到地 下水的侵蚀、 溶解、搬运和
沉积作用
石林型岩溶地 貌的特点:石 林林立,形态 各异,具有很 高的观赏价值
石林型岩溶地 貌的分布:主 要分布在中国 云南、贵州等 地,以及东南 亚、欧洲等地
区
地下河型岩溶地貌
形成原因:地 下水长期侵蚀 石灰岩,形成
地下河
特点:地下河 型岩溶地貌具 有独特的地下 水系,水流量 大,水质清澈
的发生。
岩溶地貌的研究 可以为地质灾害 防治提供科学依 据,如确定地质 灾害易发区、制 定防治措施等。
第五章岩溶地貌
5.岩溶湖、地下河、溶洞
岩溶湖——地表岩溶湖,地下岩溶湖
地苏暗河示意图
1.暗河主要河道;2.暗河出口;3. 流向;4.岩溶泉
石灰岩中洞穴的形成及演化示意图
多层溶洞问题?
落水洞
洞穴——猿人的别墅
溶洞的形态
岩溶地形分类表
形成部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岩溶形态
垂
溶沟、石芽
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直
地 表 干谷、半干谷、盲谷
第五章 岩溶地貌
Chapter 5 Karst Landforms
一、岩溶作用
1.岩溶作用
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碳 酸盐岩类、硫酸盐岩、卤盐岩)所进行 的以化学溶解作用为主,机械侵蚀作用 为辅的溶蚀作用、侵蚀—溶蚀作用以及 与之相伴生的堆积作用的总称。
Stone Forest
路南石林
Stone Forest
a.碎屑岩岩溶 b.黄土岩溶(潜蚀) c.热力岩溶(冰层、冻土层)
二、 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
1.岩石的可溶性
(1)岩性成分对溶解度的影响 *易溶的卤盐岩 岩盐(NaCl),钾岩(KCl),镁岩(MgCl2) *中等溶解的硫酸盐岩 石膏(CaSO42H2O), 芒硝(Na2SO410H2O) *难溶的碳酸盐类 石灰岩(CaCO3) ,白云岩(CaMg(CO3)2)
的包围,不易溶解。
(2)岩石的透水性与构造的关系
风化裂隙一般较浅,只影响地表岩溶的发育。 构造裂隙(特别是张性)透水性好,岩溶发育(例如
漓江)。 软弱岩层或具有压性裂隙的岩层,其裂隙呈封闭
状,透水性弱,岩溶不发育。
漓江
3.水的溶蚀性
空气:CO2
第五章岩溶地貌及其堆积物
第五章岩溶地貌及其堆积物一、岩溶及其发育条件(一)岩溶的概念喀斯特(Karst)国内又称岩溶,是流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一种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剥蚀为辅的特殊地质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各种地质现象的总称。
Karst 一名来源于南斯拉夫的一地名。
喀斯特作用(karst process)—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素岩等)以化学溶蚀为主,以流水冲蚀、潜蚀和机械崩塌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指可溶岩(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碳酸盐岩)经以溶蚀为先导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
(二)岩溶发育条件1、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1)岩石的可溶性:取决于其成分和结构。
岩石的成分:可溶性岩石有三类:①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和泥灰岩等;②硫酸盐类岩石如石膏、硬石膏和芒硝等;③卤素岩类岩石如岩盐和钾盐等。
分布最广的石灰岩在含有CO2的水溶液中,将发生以下的溶蚀作用:CO2+H2 O →H2CO3水和CO2作用生成碳酸,碳酸与石灰岩发生反应生成重碳酸钙,重碳酸钙常呈Ca++和HCO3—离子形式溶解于水中而随水流失,其中也有一部分可以产生逆反应,重新沉淀形成碳酸钙。
如果水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水的溶蚀力就越大。
二氧化碳多来自于大气和土壤表层,可以不断得到补充。
所以溶解流失的碳酸钙经常多于重新沉淀的碳酸钙。
使石灰岩中产生许多空洞,促进了水流的冲刷和岩溶的发展。
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中,方解石的溶解度高于白云石,一般说,石灰岩比白云岩易于溶解。
岩石的结构:可溶性岩石的晶粒愈小,相对溶解度就愈大;隐晶质和细晶质的岩石溶解度较粗晶质高;不等粒结构比等粒结构的相对溶解度更大。
这只是一般的规律,实际分析中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
(2)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使水与可溶性岩石间有广泛接触的可能性,使岩溶不限于岩石表面,还能向深部发展。
岩石的透水性取决于岩石的裂隙发育和孔隙度的高低,而且裂隙比孔隙更为重要。
岩溶地貌知识点总结
岩溶地貌知识点总结一、岩溶地貌的形成过程1. 岩石溶蚀:岩溶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含有碳酸盐(如石灰岩)的岩石在地下水体的侵蚀作用下溶解形成的。
地下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和水形成的碳酸水溶液,能够溶解碳酸盐类岩石,使其逐渐溶解形成溶洞、地下河等地貌。
2. 溶蚀剥蚀:地下水侵蚀岩石时,会将部分岩石溶解并带走,形成新的地表地貌,如溶洞、天坑、喀斯特峰林等。
同时,溶洞内的岩石也会因为重力、水流等作用而剥蚀、崩塌,形成新的地表地貌。
3. 沉积沉穿:岩溶地貌的形成不仅仅是溶蚀作用,沉积和沉穿也是重要的地表地貌形成因素。
地下洞穴中的流水会沉积出石笋、石柱等地貌形态,而地下河也会在地面下方形成新的河流地貌。
4. 气象侵蚀:气象因素如风、雨、雪等也会对岩溶地貌进行侵蚀作用,形成地表地貌形态,如风化致密的砂岩、风化碳酸盐岩等。
以上是岩溶地貌的形成过程,通过地下水体的溶蚀作用、剥蚀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气象因素的侵蚀作用,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岩溶地貌地表形态。
二、岩溶地貌的地质构造1. 石灰岩地貌:石灰岩是岩溶地貌中最常见的一种岩石,由于其易溶性,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表地貌形态,如溶洞、石笋、石柱等。
同时,石灰岩也容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等问题,对人类活动有一定影响。
2. 盐岩地貌:盐岩是另一种易溶的岩石,在地下水的侵蚀下形成了盐穴、盐洞等地貌形态,丰富了岩溶地貌的地质构造。
3. 石膏岩地貌:石膏岩是又一种常见的易溶岩石,在地下水体的侵蚀作用下形成了石膏坑洞、石膏瀑布等地表地貌形态。
以上是岩溶地貌中常见的岩石类型及其地质构造,这些岩石在地下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表地貌形态。
三、岩溶地貌的特征1. 地表地貌形态:岩溶地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表地貌形态,如溶洞、石笋、石柱、喀斯特地貌等,具有独特的地貌特征。
2. 地下地貌形态:岩溶地貌不仅有丰富多样的地表地貌形态,还有复杂的地下地貌形态,如地下溶洞、地下河、地下盐穴等。
3. 生物多样性:岩溶地貌的地表和地下环境形态多样,适宜各种生物生长,形成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第5章 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
一、岩溶作用
1、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2、地下水的搬运作用 3、地下水的沉积作用
1、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地下水于地下水的化学成分较复杂,常 含有较多CO 2和各种溶剂,因而化学 潜蚀作用显著。
岩溶作用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
可溶性岩石:岩石的可溶性是发生岩溶作用 的必要条件。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 化学成分,岩溶作用主要发生在灰岩、白云岩 发育的地区。
A、化学沉积:石钟乳、石笋、石幔、赭土 B、机械沉积:重力崩塌堆积 C、生物化石堆积:包括古人类化石及其文化
遗存
地下岩溶堆积为第四纪古气候、古环境、 生物地层学及年代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物 质基础。
四、岩溶的研究
1、岩性与岩溶发育的关系 2、岩溶的空间分布规律 3、岩溶发育的阶段及旋回 4、气候与岩溶发展的关系 5、新构造运动与岩溶发育的关系
4、气候与岩溶发展的关系
(1)热带岩溶:以溶蚀作用为主,具最典型的 岩溶地貌。广东、广西、海南。 (2)亚热带岩溶:除溶蚀作用外,侵蚀作用
也起较重要的作用。湖南、湖北。
(3)温带岩溶:重力崩塌为主,岩溶作用不十
分明显。
(4)干旱区岩溶:主要是地下岩溶,淡水地
区发育岩溶,咸水不发育岩溶。
5、新构造运动与岩溶 发育的关系
地下水的水平运动与岩溶地形:在潜水面 附近,地下水作近于水平方向运动,因而溶 蚀作用沿水平方向发展。岩石经溶蚀后形成 水平方向延伸的溶洞。
2、地下水的搬运作用
主要为化学搬运,化学搬运物的成分和数 量,取决于地下水渗流区的岩石性质和风化 程度。流经灰岩地区的地下水,含HCO3-、 Ca2+、Mg2+较多。
一般来说,温度高、压力大、流速快、 CO2和酸类物质含量高时,其溶运能力强;反 之,则较弱。
《岩溶地貌资料》课件
岩溶地貌的研究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 治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资源开发意义
岩溶地貌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岩溶地貌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提高旅游吸引力 岩溶地貌的研究有助于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如洞穴探险、攀岩等 岩溶地貌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强游客的体验感
岩溶地貌的形 成过程包括溶 蚀、崩塌、堆
积等
岩溶地貌形成条件
气候条件:温暖湿润的气候, 有利于岩石溶解
岩石类型:石灰岩、白云岩 等可溶性岩石
地下水条件:丰富的地下水, 有利于岩石溶解
地形条件:地势低洼,有利 于地下水汇集和流动
岩溶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以石 灰岩为主要成分, 如石林、溶洞等
碳酸盐岩地貌:以 碳酸盐岩为主要成 分,如珊瑚礁、石 灰岩等
岩溶地貌的研究对于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 义,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
水文研究意义
岩溶地貌的水文 特征:研究岩溶 地貌的水文特征, 可以了解地下水 的分布、流动和 补给情况。
水资源开发利用: 岩溶地貌的水文 特征对于水资源 的开发利用具有 重要意义,可以 指导地下水的开 采和利用。
环境保护:岩溶 地貌的水文特征 对于环境保护具 有重要意义,可 以指导地下水的 污染防治和生态 保护。
岩溶地貌特征
溶洞特征
色彩丰富:由于矿物质的沉 淀和溶解,呈现出各种颜色
形态多样:钟乳石、石笋、 石柱等
结构复杂:洞内通道纵横交 错,空间多变
水源丰富:溶洞内通常有地 下河流或泉水,是重要的水
资源来源
石林特征
石林是典型的岩溶地貌,由石灰岩经长期溶蚀、风化、崩塌等作用形成 石林具有独特的形态,如柱状、塔状、锥状等,形态各异,千姿百态 石林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如云南、贵州等地 石林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和地质研究对象
第五章 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 ppt课件
•3、饱水带,最低岩溶水位以下,受主要排 水河道所控制的饱水层
•4、深部循环带,地下水流动方向不受附近 水文网排水作用的直接影响,而是由地质 构造决定
• 在地质学上,将地下水(兼有地表水)对 可溶性岩石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 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地 貌,称为岩溶地貌,或喀斯特。按出露与 分布情况,分为地表岩溶和地下岩溶。
• 岩溶漏斗 呈碟状或倒锥状的封闭洼地,一类是 地表水沿节理裂隙溶蚀而成,一类是溶洞顶板塌 陷而成的塌陷漏斗。
• 3、峰林、峰丛与溶蚀洼地
• 峰丛 是峰顶尖锐或圆锥状竞相突出,而基 部相连宏观似簇者的石灰岩山峰群,相对 高度为100~200米,高者达300米,坡度> 45°。
• 峰林 若峰体上部挺立高大,基部稍许相连 ,称为峰林。
• 在岩溶地区,有的河流突然终止于石灰岩 壁,有时又会从岩壁另一侧流出。前方没 有出口的河流称为盲谷;由岩壁下流出或 由地下河补给的地表河流称为断头河;地 表河因水流转入地下,所遗留的高于地下 水位的干涸河道称为干谷。
• 落水洞是消泄地表水的近于垂直或倾斜的 洞穴,常作为连通地表河与地下河的通道 ,是流水沿垂直裂隙进行溶蚀、侵蚀作用 并伴有塌陷而形成;落水洞进一步发展, 崩塌作用加剧,形成的垂向深井称为竖井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泉华
广西峰林
钟乳石
云南石林
• (1)可溶性岩的存在 • (2)可溶岩必须是透水的 • (3)具有侵蚀能又称包气带,位于地表以 下,最高岩溶水位之上,为雨雪水向地下 垂直渗流地带,水流以垂直运动为主
第五章 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