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庶吉士群体构成及其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进学 ” 类同科 。 五是仅存于正德初年的 “ 传奉 ” 类 。 正 德 三 年 ( 1 5 0 8) 戊 辰 科 , 不 经 考 选 , 直 接 传 奉 新 进 ② 也仅为 1 科 , 属刘瑾专权的产物 。 士刘仁等 5 人为庶吉士 。
③ 分属 5 科 共 2 六是崇祯时期出现的 “ 改革 ” 类 , 进 学” 类 同 科, 分 别 8 名。 其 中 3 科 与 “ ④ 另有崇 ) 乙丑科 3 名 、 崇祯元 年 ( 为天启五年 ( 1 6 2 5 1 6 2 8) 戊 辰 科 1 7 名、 四 年 辛 未 科 2 名; ⑤ 十三年庚辰科 5 名 。 ⑥ 祯七年甲戌科 1 名 、
1 7 0 1页。 《 明太宗实录 》 卷 2 9, 永乐二年三月己酉 , 第 5 1 6—5 1 7页、卷5 2, 永 乐 四 年 三 月 癸 丑 , 第 7 8 5页;谈 ③ 国榷 》 卷 1 迁 :《 3, 永 乐 二 年 三 月 丁 未 、 永 乐 二 年 四 月 甲 申 , 北 京 : 北 京 古 籍 出 版 社 ,1 9 5 8 年, 第 明宣宗实录 》 卷 6 9 2 6、9 3 1 页 ;《 4, 宣德五年三月己巳 , 第 1 5 2 3—1 5 2 4页。 明代庶 吉 士 制 度 探 微 》 认 为 从 永 乐 至 崇 祯 “ 有5 5科进行了馆 ④ 其具体科名及各科人数见表 1。邹长清 《 , 耿清珩 《 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1 明代庶吉士述略 》 认为从永乐 二 年 至 9 9 8 年第 2 期 , 第 7 0页) ,王尊旺 《 考选庶吉士五十七届”(《 中 国 史 研 究 》1 明代庶吉士 明亡 ,“ 9 9 5年第1期,第9 3页) , 考论》则认为自永乐至崇祯 “ 有5 史 学 月 刊 》2 4科选取了庶吉 士” (《 0 0 6年第8期,第2 1页) 皆不确。原因在于都没有对庶吉士的类别进行严格区分,如永乐年间共有8科庶吉 士,其 中 真 正 、“ 、“ 经 “ 考选”产生入翰 林 院 “ 习文” 习书” 修书”或 “ 进 学 ” 的 只 有 5 科 , 而永乐 十 年、十 九 年 、 二十二年 3 科俱为 “ 改 ” 进士为之的 “ 专习译 书 ” 类 ; 以 上 3 文 俱 把 此 3 科 认 作 经 “ 考 选” 产 生 的 “ 进学 ” 类 , 故误 。 ⑤ ⑥ ⑦ 《 明太祖实录 》 卷 1 7 2, 洪武十八年三月丙子 , 第 2 6 2 7页。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 郭培贵 :《 明代科举史事编年考证 》 0 0 8年,第2 0、2 3页。 《 , , ; : 《 ,北 明太宗实录 》 卷 1 永乐 九 年 三 月 甲 戌 第 页 孙 承 泽 春 明 梦 余录》 卷 5 四译馆》 1 4 1 4 5 4 2《 京 : 北京古籍出版社 ,1 9 9 2年,第1 0 8 5—1 0 8 6页。 专习译书 ” 者 , 分别是永 乐 十 年 壬 辰 科 1 8 名、十 九 年 辛 丑 科 1 5 名、二 十 二 年 甲 辰 科 7 名 ⑧ 4 科单纯 “ ( 《 》 , , ; , 分见 明太宗实录 卷 1 2 6 永乐十年三 月 癸 巳 第 1 5 7 6页 卷2 3 7 永乐十九年夏五月壬戌朔, ) 壬戌科 1 名 ( 《 第2 明英 2 7 3 页 ; 卷2 6 9, 永乐二十二年春三月庚子 , 第 2 4 4 1 页 ) 和正统七年 ( 1 4 4 2
② 而 泛而深刻的影响 。 以往对该群体的研究 , 主要集中在对其考选 、 培养和任用制度的探讨上 ;
— — 以明代为例 ” ( 科举与社会和谐研究 — 0 7 J A 7 7 0 0 0 6)和 全 国 优 秀 博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 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 明代科举群 体 与 政 治 及 社 会 变 迁 研 究 ” ( 2 0 0 9 1 3) 的 阶 段 性 成 果 。 承蒙两位匿名评审专家提出宝贵修改意见 , 在此谨致谢意 。 , 上海 : 上海书店出版社 ,2 五杂组 》 卷 1 事部三 》 5《 0 0 1年,第3 1 6页。 ① 谢肇淛 :《 、《 明清庶吉士制度拾零 》(《 安徽史学 》1 明清 庶 吉 9 8 4 年第 1 期 ) ②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 吴仁安 《 、《 士制度对比研究 》(《 社会科学战线 》1 明 代 庶 吉 士 制 度 述 论 》 (《 史 林 》1 9 9 7 年第 2 期 ) 9 9 7年第4 ; 林桦 《 ; 颜广 文 《 期) 明代庶吉士制及其在仕进制度中的地位 》(《 贵州文史丛刊 》1 明 9 9 0 年第 4 期 ) ; 耿清珩 《 代庶吉士制度考评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1 明代庶吉士述略 》(《 中国史研 9 9 3 年第 4 期 ) ; 董倩 《 ; 邹长清 《 究 》1 明代庶吉士制度探析 》(《 社科纵横 》1 明代庶吉 9 9 5 年第 1 期 ) 9 9 6 年第 4 期 ) ; 王尊旺 《 士制度探微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1 明代庶吉士考论 》(《 史 学 月 刊 》2 9 9 8 年第 2 期 ) 0 0 6 年第 8 期 ) 等 文 。 另 , 王 天 有 《 明 代 国 家 机 构 研 究》 ( 北 京 : 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 ,1 9 9 2 年,第 7 1—7 2 , 关文发 、 颜广文 《 页) 明代政治制度研究 》 ( 北 京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 ,1 9 9 5年,第 2 9 5—3 1 1页) ,胪列明代 皆有相关论述 ; 吴宣德 《 中国教育制度通史 · 明代卷 》 有 《 明历届科举考 选 庶 吉 士 情 况 表 》 ) 到万历 四 十 七 年 ( 永乐二年 ( 济 南:山 东 教 育 出 版 1 4 0 4 1 6 1 9) 共 5 1科 庶 吉 士 人 数,总 计 1 2 0 4人 ( ; 郭培贵 《 社 ,2 明史选举志 考 论 》 有 《 明 代 历 科 会 试、殿 试、庶 吉 士 录 取 名 0 0 0年,第4 5 4—4 5 6页) , 考证和统计明代庶吉士至少 1 。 数表 》 北京 : 中华书局 ,2 4 2 1名 ( 0 0 6年,第4 0 0—4 2 1页)
·1 1 9·
历 史 研 究
2 0 1 1 年第 6 期
四是仅存于宣德年间经 “ 考选” 产 生 的 “ 历 事 六 科” 类。 即 宣 德 八 年 十 一 月 考 选 宣 德 五 年
① 该 类 仅 此 1 科, 且 与 。 历事六科以备用” 庚戌科进士胡端祯 、 廖庄 、 宋 琏 等 3 人 为 庶 吉 士 , “
⑤ 此类庶 , 始称 “ 经 ‘ 庶常吉士 ’ 之义 ” 观政于翰林 院 、 承 敕 监 等 近 侍 衙 门 ” 的 进 士 为 庶 吉 士 。
观政于近侍衙门 ” 而 得 名 , 故 与 一 般 观 政 进 士 尚 无 本 质 区 别 , 在 明 代 庶 吉 士 制 度 发 展 吉士因 “
⑥ 中仅处于发端阶段 。 已知仅有 2 科 8 名 , 即洪武十八年乙丑科 6 名和二十一年戊辰科 2 名 。
三是存在于永乐至成化初 年 的 直 接 “ 改” 自 进 士 的 “ 专 习 译 书” 类。 此 类 庶 吉 士 在 考 中 进 , 为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 明廷自永乐九年始 , 实 行 凡 原 习 译 书 士前就已在四夷馆 “ 习译书 ”
⑦ 迄于成化间 , 该 仍习译 ” 的制度 。 而又考中二 、 三甲进士者 , 则不经考选 , 直接改为庶吉士 “ ⑧ 类庶吉士共有 1 专习译书 ” 者 ,6 科与 “ 进学 ” 类同科 。 0科8 2 名 , 其中有 4 科属单纯 “
·1 1 8·
明代庶吉士群体构成及其特点 ① 尚 处 于 拓 荒 阶 段。本 文 即 拟 对 明 代 庶 吉 士 的 类 对其构成状况与特点 的 研 究 , 目 前 少 有 成 果 ,
别 、 选拔频率及比率 、 分甲 、 地域 、 出身和户类等构成状况及其成因与特点等做进一步探讨 。
一 、 庶吉士的类别 wenku.baidu.com 科数及其名数
① ②
,《 郭培贵 :《 明代各科庶吉士数量 、 姓名 、 甲第 、 地理分布及其特点考述 》 文史 》2 0 0 7 年第 1 期 。 参见 《 明熹宗实录 》 卷 3 中 研 院 ” 历 史 语 言 研 究 所 ,1 8, 天启四年春正月 庚 午 , 台 北 : “ 9 6 2年校印本 ( ,第2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1 以下各朝 《 实录 》 皆引此本 ) 明 史》 卷 7 选 举 二》 2 3 0页; 《 0《 9 7 4 年,第
② 自永乐二年甲申科开始 , 明廷通 首先是经 “ 考选 ” 产生的 “ 进学 ” 类 , 又称 “ 馆选 ” 类 。
、“ 、“ 过 “ 考选 ” 方式 , 选拔新进士之 “ 文学优长 ” 者为庶吉士 , 入翰林院 “ 习文 ” 习书 ” 修书 ” ; 宣德后 , 则一般称为 “ , 亦间称 “ , 且明确选拔和培养 目 的 是 “ 或 “ 进学 ” 进学 ” 读书 ” 以备他
可见 , 在上述六类庶吉士中 , 处于常态 、 占主导地位的只有经 “ 考选 ” 产生的 “ 进学 ” 类 , 而 其他五类仅是明代庶吉士制度的发端 、 过渡 、 尝试甚至 “ 变态 ” ( 如传奉庶吉士 ) 的产物 。 在明代
⑦ 已知 6 8 8科8 9 榜进士中 , 0 科有庶吉士 , 占总科数的 6 8 . 1 8% ; 其中从新进士中直接考 选 庶 吉
③ 即为将来选用重要官员储备人才 。 自此迄于明亡 , 此类庶吉士先后考选了 5 , 日之用 ” 1科,总 ④ 占已知明代庶吉士总数的 9 计1 2 9 5名, 1 . 3 4% 。
) 三 月,太 祖 “ 二是出现最早但仅存于洪武时期的 “ 观政 ” 类 。 洪武十八年 ( 采 《 书》 1 3 8 5
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
· 专题研究 ·
明代庶吉士群体构成及其特点
郭 培 贵

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櫳 摘 要 : 庶吉士是明代出现的一个仅次于一甲进士的高科名群体 , 成为阁臣等 高级官员的主要来源 之 一 。 依 其 产 生 方 式 和 任 务 等 不 同 , 大 致 可 分 为 六 类 。 其 中 , 经 “ 考选 ” 产生的 “ 进学 ” 类是其主体 。 庶吉士地域和户类来源都十分广泛 ; 且具 有很高的社会流动率 , 8 2 . 4 8 % 的庶吉士出自非进士家族 , 而出自进士家族的庶吉士 又以一代进士家族为主 , 庶吉士家族绝无超过三代者 。 庶吉士考选成为明廷吸纳各 阶层 、 各地区尤其是 北 方 、 西 北 、 西 南 地 区 和 其 他 边 远 省 份 人 才 进 入 统 治 高 层 的 最主要通道 , 不仅对统 治 高 层 实 现 不 同 特 点 人 才 的 优 势 互 补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而 且 对增强朝廷凝聚力 、 稳定社会和巩固统一 ,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关键词 : 庶吉士 分甲 地域 出身 户类 庶吉士是明代出现的一个 仅 次 于 一 甲 进 士 的 高 科 名 政 治 和 社 会 群 体 , 其 “ 一 入 史 馆, 即 与 , ① 对当时政治和社会产生了广 六卿抗礼 …… 二十年间 , 便可跻卿相清华之 选 , 百 职 莫 敢 望 也 ”
明代庶吉士皆来源于二 、 三 甲 进 士 , 一 般 直 接 从 新 科 进 士 中 产 生 , 但 也 有 少 量 取 自 往 科 或 任职后又考选为庶吉士者 。 关 于 其 类 别 , 可 依 据 其 产 生 方 式 、 存 在 时 间 、 隶 属 机 构 及 其 任 务 和 培养目标等不同 , 分为以下六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