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合集下载

中药专业研究生培养方式探索与实践

中药专业研究生培养方式探索与实践

外语训练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 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中药专业; 研究生/ ; 教育 人才培养
我 国 中 医药 院校 的 中药 专业 硕 士 研究 生 教 育
基本 上包 括两个 阶段 , 即课 程 阶段和课题 阶段 。课 程 阶段基 本为 一年 , 学生 以学 习 中医药 理论 知识 为 主, 进入 课题 阶段 , 在导师 指导下开展科 研工作 。这
份 知识积 累网 。 3 专业 考试 学生 进入课 题 阶段后 , 对基 础理论 知 识会 逐 渐
过 程 固然培 养 了学 生独立 科研 的能力 , 仅靠 实 但
验 室工 作 培养 研 究生 很 难应 对 当今 中药 现代 化 和 国际化 的趋 势 , 毕业 生 进 入社 会 , 的不符 合社 会 有 需求 , 培养方式 必须改革【1 其 l。 _ 2

文献 资料 , 汇总信 息 , 然后进 行综述 和 幻灯 片汇 报 , 专家现场 点评 和打分 。这种方 法为每一 个学生 提供
了一个 充分 发挥 自我 的空间 , 创造 了一 个展 示 自己 的舞 台 , 发 了学生 的参 与兴 趣 和 热情 , 激 既使 学 生 本人 在 查 阅文献 及 资 料汇 总 中获得 了大量 的信 息 和知识 , 也使 其他 研究生 较 为系统 轻松 地获 得 了一
用 常 见 的专业 名 词 及其 表 达 方 法 ; 二 阶 段 , 第 结合 研 究 生所 学 的专业 ,学 习 相 关专 业 的专 业 知识 背
对 科研 能 力 培养 和 训 练 的功 能水 平 ,加 大 辅 导力
科研工作的借鉴意义。 2 专题 讲座 为了活跃团队内的学术气氛 , 提高研究生的综 合素质 ,课题组定期让学生举行专题讲座和讨论。

中医医学论文范文:浅析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

中医医学论文范文:浅析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

浅析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摘要:以中医妇科学为例对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探析。

从人文素质和医德、经典知识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中西医结合、培养创新能力、加强就业指导这几方面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要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格素质及内在修养,掌握更合适的医患交流技巧,使人才更具有独立性。

要积极开展以经典为中心的活动,定期开展经典研讨和比赛,让学生沉浸在中医经典的浓厚氛围中。

要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要加强对中西医妇科交叉学科的学习,拓宽临证诊断思路,增强动手能力。

要将提高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列为中医妇科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可通过沙龙讲座或课程来对研究生进行辅导。

要对当前就业形势做出判断,打破自身局限性,满足行业需求,以培养出综合素质过硬的中医复合型实用人才。

关键词: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医妇科学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体系对于临床医生的要求逐步提高,需要具有高综合素质和临床成熟临证思维的中医复合型研究生人才。

中医复合型研究生人才是指掌握专业知识、非专业知识与技能,集知识、能力、素质于一身的医学生。

中医妇科复合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在数十年的摸索与反复实践中经历了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对传统的单一式医学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开始实行德、育、研、经、思的培养模式[1]。

1人文素质和医德古人云“医乃仁术”,新培养模式把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医德教育作为首个培养目标,这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必由之路。

中医妇科复合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中,医德教育极为重要,医学生医德教育应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应作为医德医风建设的核心工作[2]。

中医妇科复合型研究生人才要具有爱国情怀,突出责任意识,掌握医学伦理学、大众心理学、医患沟通学等多种学科,在临床工作中正确面对医患关系,避免或妥善解决医患纠纷,通过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学习牢记医德信念和医学职业精神。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医学科学学位)一、专业概况本学科是1981年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1990年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1993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001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一轮重点学科。

该学科拥有较合理的学科梯队,分别由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中医基础理论中心实验室、内经教研室等组成。

现有成员19名,其中高级职称5名,副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职称3名。

其中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7名。

每年培养硕士生约15名,博士生约5名。

学科研究方向为脏象研究、证的研究、情志防治学的研究及内经学研究等。

历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教育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卫生局各级科研项目多项。

获国家级、市部级科研成果奖多项(包括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优秀图书奖等)。

1996年以来任主编和副主编的教材和专著18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该学科的建设为培养博土生、硕土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培养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事业心强,富有团队协作和求实创新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医药事业服务。

2.具有全面、系统、坚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独立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与科学素质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人才。

3.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1.藏象学说的研究2.证及辨证论治机理研究3.中医病因病机学说的研究4.中医防治原则的研究5.中医基础理论的多学科研究6.内经学研究四、学习年限学制三年,可弹性学习2-5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学位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得少于34学分,本专业硕土研究生学位课程规定如下:六、培养方式与方法1.德育教育由研究生主管部门和研究生所在院、所、科室及导师共同负责,采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多种教育形式,提高研究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中医院校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方法浅析

中医院校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方法浅析

中医院校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方法浅析目前,中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一方面与大学扩招有关;另一方面与中医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有关。

如何使中医能有进一步的发展,关键在于中医人才的培养。

本文就如何培养中医院校研究生临床能力作以下阐述。

1 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培养自学能力理论是临床的基础,只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在面对复杂的临床症状时做到心中有数。

当前中医院校多同时开设中医和西医的课程,学生在同时学习两种不同体系和思维模式的医学不免会吃力。

何况,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且教授老师往往只能接受一种医学体系的理论,而对另一种医学体系有抵触或排斥心理,这些均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相反,很多学生会觉得越来越迷惘。

古语有“秀才学医,笼中抓鸡”之说,意思是说文化水平高的人,学中医能很快入门。

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的瑰宝,具备传统文化基础的学生往往能更好的理解中医知识。

而很多学生在直观的西医理论和抽象的中医理论的比较下,自然的选择了西医的思维方式。

因此,中医人才的培养首先要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熏陶和培养。

众所周知,学中医需要“悟性”,而传统文化素养即是悟性的来源。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数千年的积淀在短时间内很难学好并灵活运用,填鸭式教学很难起到很好的效果,甚至会使学生本来就有的厌学情绪更加浓重。

大学生的学习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自主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教授学习方法。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已是普遍现象,如网上检索文献、阅读医学著作,网络教学视频的学习,远程教育的参与等,以提高阅读质量,获取医学信息。

另外,经常关注中医的相关网站也是很有必要的,下载资料,建立讨论群,有助于学习和交流。

但是网络信息浩如烟海,学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有筛选知识的能力,充分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更好地进行中医的学习。

2 培养临床实践能力2.1 医患沟通能力沟通是医生最重要的职业技能。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建设中的“研究性”探讨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建设中的“研究性”探讨

是 中医药学 院。当前 的形 势我们 已没有 时间等 待一 流中医
药大学 的 自发形成 。因此 , 点学科建设 既是高等教 育 自身 重
内在逻辑展开的结果 , 更是一个 主动 建构 的过 程 , 制度环 境
是建设与发展的必备基础 和前提 条件。以学科建设为核心 , 凝炼学科方向 , 汇聚学科 队伍 , 成 良好 的组织 氛 围, 形 构筑 学
培养 和理论建设是其根本任务 。为 了形成重点学科的优势 , 充分发挥祖 国医学的特色和优势 , 人才 培养 和理论 建设 都必 须在“ 创新性研究” 方面多做文章 , 才能形成具有较 强科 研力 量和较高科研水平的研究 型学 科 , 以提 高中医药院校 的整 体 实力和与世界~流水平的大学平等对话 、 公平竞争的能力。

础理论进行理论范畴梳理 、 理论概念考证 、 理论 内涵 阐发 , 探 索 构建 能够全 面 、 系统 、 准确地 阐明中医学基本概念 、 基本原 理、 基本规 律 、 基本法则 , 思想 内涵 丰富 、 理论层次清晰 、 理论 结构合理 , 研究 方法可行 , 便于现代学者理解 、 握 、 流 、 把 交 运 用 的思想逻辑体系 。这就 要求作 为创新 活动主 体的人 才具
课题 , 充分发挥祖 国医学的特 色和优势 , 富中 医药 理论 的 丰 学术 内涵。这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基本前提。
现代科技呈现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 , 很多 新理论的产生和技 术 的创 新都是学 科交 叉碰撞 的结果 。当 前, 现代生命科学迅猛发 展 , 其是基 因组计 划 的实 施和成 尤 就, 极大地促进 了生命科 学的发展 , 为 中医药现代 研究提 也 供了最先进 的技术平 台。现代科学理 沦, 特别是现代生命科 学 的理论 和技 术与中医药学 交叉渗 透必将促 进 中医药 学基 础理论研究 的深入 和突破 。综合运 用 现代数 学 、 理学 、 物 化 学、 信息科 学及生命 学相关学 科 的最新进展提 供 的新理 论 、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1005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1005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1005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秉承我校“为国家需要服务,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的办学宗旨,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型专业人才。

(一)知识目标1.全面、系统、扎实的中医学理论基础。

2,系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中医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3.掌握本学科及方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

(一)能力目标1.具有能运用所掌握中医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中医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际,完成1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2.具有一定的带教工作能力,熟悉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

3,具有较强的中医学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二级学科)领域内的常见问题。

4.具备中医临床及社会服务能力。

(三)情感目标1.使学生专业思想得到进一步巩固,具有热爱中医学事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学生的中医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4.尊重生命,正视医学伦理,充分认知中医学的终极目的是保障人类持续的健康。

教育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以敬畏的心情善待一切生命,以责任的态度关爱生命。

5.尊重他人,尊重自然,热爱中医药事业。

(四)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目标1.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6.具有自我完善、独立思考和从事专业工作能力,具备相应综合素质、文化修养、创新意识和中医思维能力。

7.能够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管理,自觉开展中医学科研工作。

8.较熟练运用外语进行学习、交流和工作。

9.根据社会和工作的需要持续更新知识和终身学习。

二、研究方向(一)藏象学说研究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本方向基于中医脏腑理论,主要采用临床调研和文献学的方法,对中医临床常见病证进行深入、系统研究,旨在研究、挖掘中医基础理论对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摘要】本文从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角度进行探讨。

在介绍了背景和问题意识。

在正文中,分析了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以及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方法。

讨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医学结合的意义和传统文化对研究生的影响。

在结论部分进行总结回顾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提高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传统文化教育、加强、提高、传统文化与现代医学结合、影响、重要性、结合、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当前医学教育领域,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依然存在不足之处。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足。

传统文化是中医学的重要基础,对于提高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导致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在学习中医理论时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使其理论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已经成为当今医学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培养具有传统文化背景的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需要深入探讨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以及如何提高培养质量。

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探索传统文化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性,及其与现代医学结合的意义,希望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研究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借鉴。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社会文化多元、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与意义愈发凸显。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学科技的飞速进步,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和传承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境。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问题尤为突出。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传统医学是我国悠久的医药文化传统,中医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而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对于培养中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逐渐被忽视,中医基础理论教育水平不断下降,研究生在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中医教育的基础,是培养优秀中医研究生的重要保障。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导致中医教育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减少和淡化。

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医基础理论教育,提高中医研究生培养质量。

本文将就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教育水平,结合中医临床实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中医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背景介绍完毕】1.2 问题提出现代社会,中医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科技的进步,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的地位逐渐受到重视。

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不足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一些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他们对中医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

这不仅影响了他们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掌握,也影响了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

中医基础理论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校缺乏系统、全面的中医基础理论教育体系,导致了研究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不足。

这使得他们在临床实践中无法有效地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影响了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

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教育水平,结合中医临床实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成为当前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课题。

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传统中医理论基础的高素质的中医专业研究生。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摘要】本文探讨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文章分析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和研究生培养的意义,提出了提高中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途径和具体措施,包括加强中医基础理论教育和运用传统文化教育来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

文章最后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强调了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医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呼吁更多关注和支持。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提高中医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专业人才,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途径、措施、综合素质、发展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其中中医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医疗知识和治疗经验。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中医逐渐被现代医学所冲击,传统文化教育也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中医学习的基础,对于中医研究生的培养至关重要。

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上,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治疗原理和方法,同时也可以提升研究生在中医领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当前中医研究生培养的背景下,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教育成为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只有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研究生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为推动中医国际化和现代化贡献力量。

1.2 问题提出问题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医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当前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不高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一方面,传统文化教育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地位不够突出,学生们对传统中医理论的了解和认识不足;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传统中医学在教育体系中逐渐被边缘化,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不够稳定和高效。

中医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方式探析

中医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方式探析

中医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方式探析作者:王卫国赵建鹏白文哲王象鹏来源:《高教学刊》2024年第01期摘要:研究生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教育发展策略,中医学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其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也十分重要。

结合中医学专业的特点,简要分析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特点与要求。

认为中医学是一个综合性极强,涉及知识面广,专业分支多的专业,其培养重心应当主要集中在临床思维和实践、科研能力、职业素養这三个方面,针对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现况,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增强临床教育,重视技能培训;完善培养评价体系,全方面多元化评价;重视人文教育,树立良好医德医风。

关键词: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中医教育;人才培养;临床思维;实践;临床科研;人文素养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1-0164-04Abstract: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s an essential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cultivating talents in China. As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postgraduate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graduate stud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is believed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 highly comprehensive specialty with a wide range of knowledge and many professional branches, and its training focus should mainly focus on clinical thinking and practic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graduate stud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rresponding reform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strengthen clinical education, attach importance to skill training; Improve the training evaluation system, Diversified evaluation in all aspects; Emphasize humanistic education and establish good medical ethics and style.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fessional graduate student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clinical thinking; practice; clinical research; humanistic literacy人才培养是我国必不可少的教育发展策略。

中医基础类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及思考

中医基础类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及思考

中医基础类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及思考【摘要】目前,中医基础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以跟随名老中医坐诊、研究中医古典医籍文献、开展相关科研为主,存在中医临证能力、西医学知识匮乏等不足,建议从加强中医临证能力、增加现代医学知识储备、改良科研内容等方面入手,改革中医基础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促进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中医基础类;研究生;现状;思考【中图分类号】R197.323.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1-0146-01我国于1978年首次招收中医药研究生,经过不断改革与发展,现今我国的中医药研究生培养事业已颇具规模,形成较为完善的学位培养制度。

中医药研究生大概分为临床类与基础类,临床类培养以医院实习为主,而基础类培养,则多以跟师名老中医、钻研古代文献典籍、开展科研为主。

临床类研究生在医院病房接受系统的西医学知识,中医药思维难免受到干扰与同化,而基础类硕士较易形成中医药思维与知识体系。

故重视中医基础类研究生的培养,对我国中医药事业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历史沿革我国中医药文化已有几千年历史,历经各个历史时期仍流传至今,充分证明了它对人类健康事业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是师带徒形式,但是在当今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师承模式被现代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取代,变为以高中等院校教育为主体的教育模式。

当代中医院校基础学科研究生教育具有基础性和前瞻性两大特点,其既是中医药学教育与研究的基石,又是中医药学科发展的风向标[1],因而应重视中医基础类研究生的培养。

2 中医基础类研究生的培养类型基础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以跟随名老中医坐诊、研究中医古典医籍文献、开展相关科研为主。

2.1 中医跟诊型中医跟诊型研究生跟随名老中医侍诊,与传统的师带徒模式比较相似,较少接触现代西医学知识,主要通过学习如何遣方用药,逐步提升中医临证能力,最终形成比较扎实的中医知识储备,为以后成为一位高素质的中医大夫做准备。

中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思考

中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思考

中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思考摘要】“双轨合一”指的是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本文在分析中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新旧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中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路与方法,为新模式下的中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双轨合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双轨合一”指的是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住院医师培训始于19世纪末。

2013年底,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编办、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7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

2015 年起,全国开始要求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并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取得规培考试合格证,才能申请硕士学位。

毕业后“四证合一”,即取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硕士学位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执业医师资格证。

2016年起,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迅速增多,明显超过学术型研究生。

对于医学院校非直属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来说,必须尽快进入教学模式管理转型,建立相应的教学机制,必要的人员配置,才能担负起大规模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既有科研思维训练,又顾及临床技能培训。

一、中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新旧状况分析在“双轨合一”模式下,中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仅在福建中医药大学仅集中学习5周后,便进入我院规培轮转33个月。

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4个月,在中医各专科轮转培训,培养中医临床工作能力,掌握相关的西医基本技能;第二阶段为9个月,根据所学专业选择在相应的二级学科病房、门诊以及密切相关科室,强化轮训。

三年培训期间要求跟随研究生导师临诊学习,每周半天。

对比中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新旧培养模式,存在以下特点:1、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技能培养模式的改变。

临床技能教学、临床思维能力培训是临床医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研究生培养基地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模式探讨

研究生培养基地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模式探讨

研究生培养基地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模式探讨摘要】探讨了现存的教育模式,以及现代中医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总结、回顾开展临床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经验与体会,在中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妥善解决理论知识学习、临床能力提高、科研能力培养三者之间的关系及注重研究生中医理论和临床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关键词】中医教育管理;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R4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68-02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最主要的方式,对综合国力的增强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几年来,扩充和加强研究生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

中医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而且教育模式主要为模仿西医研究生教育。

因此,如何提高中医研究生临床和专业水平是现代中医研究生教育的重点之一。

我院作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培养教育基地,近几年来在加强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教学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提高认识,更新教育观念目前中医专业研究生在培养上还是注重西医基础知识的灌输和训练,对于中医知识和技能培养不足。

导致培养出来的中医研究生严重“西化”,熟悉各科常见病的基本处理手段,也能够较快的融入以后的临床工作,但是缺乏独立的临床思维,更缺乏中医处理手段,就失去了中医研究生培养的根本。

长期以来中医人才的培养都是通过师承式教育模式进行。

这种教育模式培养了一批批的中医领域带头人才,对导师的理论体系、理论特色的继承与发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这种培养方式周期较长,且常常知识结构不够完善。

因此,转变观念,正确理解要培养什么样的医生,这些医生该有怎样的层次、类型和基本规格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观念改变了,认识提高了,行动才有自觉性、积极性,制定的培养计划才能符合要求,落实才有保证。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的体会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的体会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的体会泾川县妇幼保健院李玉霞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传统文化历来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医在中国传统科学中是既有理论又有技术的典型代表,它既治病又保健的奇特医疗效果为世人所瞩目。

中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立下了丰功伟绩。

但是,由于中医理论的建立与中国传统哲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易经》、“道”学中的“气”、“阴阳”等概念深深影响着它,如前所述,中医理论的一些论述至今仍令国人难以理解。

当然更不用说不懂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国人了。

中医“术”的个人经验传承、运动观指导思想和中医对人体解剖知识的缺乏,增添了中医先驱在理论建立中的困难,玄想和猜测也多见于中医理论。

这无疑影响了人们对中医科学性的认识。

研究中医理论,尤其是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将中医纳入现代科学文明,是消解这一认识障碍的重要保证。

中医的发展,除中医科学性的现代论证之外,深层次还存在中西医从业人员生存竞争问题。

中医科学性认识问题不解决,对方会利用中医“不科学”进行打压。

这样,即使中医疗效再好,病员也会在“不科学”的反对声中逐渐萎缩。

没有病员,何谈发展?何谈走向世界?生存竞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法则,谁也无法违抗。

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研究,提高中医从业人员的现代科学意识,在中医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多向病员解释中医治病的现代科学依据,将能使中医被现代更多的人所接受。

西方人相信科学,中医的科学性解决了,中医在国外的生存基础也就坚实了。

一有科学,二有疗效,生存竞争中的反对者也就无能为力了。

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研究,是中医自身生存发展的必要。

在中医医疗理论中,思维的能动性受到了特别的青睐。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研究,将力图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哲学前沿研究成果,包括自然观、科学哲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思维科学及系统论等等,充分论证思维的物质性。

思维作为一种场物质除可在体内作为神经电流传播之外,还可以在空间直接传播。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逐渐淡出。

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传统文化对于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识,更能够提升他们的修养和素养,使他们成为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中医专业人才。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以提高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基。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其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涵盖了儒学、道家、佛学等各种思想体系及其相关学术。

通过国学教育,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深入理解中医的起源和发展,从而更好地掌握中医基础理论。

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和品德。

中医师作为医者,除了需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外,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中医专业人才。

传统文化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中医作为中国的传统医学,其理论和疗法在国际上备受关注。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医学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为其将来的学术研究和国际合作奠定基础。

建设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学校可以在校内建设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设置传统文化教育专门课程,并邀请国学大师或学者担任讲师。

通过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内涵,提升自身的国学素养。

加强传统文化与中医教学的融合。

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可以适当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也能够了解中医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中医的兴趣,也能够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医学技术的发展,中医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惑。

为了提高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以及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思考。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1. 传承中医传统中医源远流长,包含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医的源远流长,增强对中医传统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有利于中医传统的传承和发扬。

3. 培养医德医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医德医风。

中医强调“医者仁心”,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医伦理道德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医德医风,使其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感。

1. 教育资源整合学校应当加大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资源整合力度,整合各类传统文化资源,包括课程、教材、师资等,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

2. 开设专门课程学校应当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的培养需求,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内容涵盖中医的经典著作、中医的历史渊源、中医的哲学思想等,为学生提供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

3. 引进专家学者学校可以引进中医传统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生进行传统文化讲座和学术交流,借助专家学者的学术权威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

1. 提高学术造诣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将对中医的源流、经典、理论等有更深入的认识,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造诣,为学生今后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增强责任感中医强调医者仁心,通过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医德医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医德医风的中医人才。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提高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院校基础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范文的创新与实践

中医院校基础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范文的创新与实践

中医院校基础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范文的创新与实践[摘要]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知识创新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中医研究生培养工作是振兴祖国中医药事业的重要措施,文中结合中医基础学科硕士研究生在科研、教学、临床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科研创新,专业素质培养及管理和临床实践等方面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中医院校基础学科硕士培养方案的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中医院校;基础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案中医类研究生教育是培养中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振兴祖国中医药事业、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我国从1981年开始招收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在三十多年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但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科的不断外延,培养目标的多元化趋势,给研究生培养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1、目前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学科专业思想欠缺中医基础学科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目前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培养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方剂学、诊断学等多个方向,但由于招生层次不齐和思维模式的欠缺,导致部分学生对传统经典课程的排斥,上课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

1、2科研創新能力不足首先表现在科研素养能力不足,研究生自主申请的重点科研项目少,且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有待提高;其次是对先进仪器和试剂知识掌握甚少,研究生在申请学校创新项目比例低,高层次的学术交流能力不足。

1、3教学方式单一目前基础学科研究生理论授课为一年时间,继续采用本科课堂讲授方式,缺乏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学习形式。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师生交流沟通方式欠缺,在科研临床教学中一味“任务式”教学也对研究生学习带来消极影响。

1、4临床动手能力欠缺中医研究生的培养不同于其他专业,培养目标不仅要具备灵敏的科研思路,更要有一定的临床诊疗水平,当前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培养出现两极分化趋势,往往忽略了临床实践的培养,以至于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中医研究生的直观印象就是动手能力差。

重视中医临床专业型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重视中医临床专业型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重视中医临床专业型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医是我国独特的医学体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中医临床专业型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医临床专业型研究生是指具备扎实的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在中医药领域从事临床诊疗、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他们的培养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临床技能,还需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重视中医临床专业型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是当前中医药教育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中医临床专业型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需要加强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的基本理论、四大经典名著和中医诊断学等内容,是中医临床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中医临床专业型研究生需要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和临床实践,深入理解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其内涵和实质,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

只有打牢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基础,才能够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医临床专业型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需要注重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医临床工作是一个需要长期实践和经验积累的过程,是通过观察、摄护和诊断来辨证、施治的过程。

中医临床专业型研究生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各种中医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和技艺水平。

还需要注重临床能力的综合培养,包括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临床决策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临床素养。

中医临床专业型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还需要注重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医学是一门融合了中医经典理论和中医临床经验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和创新。

中医临床专业型研究生需要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积极参与中医药领域的科研工作,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

只有具备较高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够在中医领域中不断发展和壮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探 讨 , 为 中 医基 础 理 论 专 业 研 究 生 的培 养 应 当走 出原 有 的 框 架 , 能人 为 地 对 研 究生 培 养 进 行定 位 和 定 认 不 向 , 应 当 充分 培 养 和 锻 炼 研 究 生 的 多项 能 力 , 而 获取 多 种 知 识 , 而 提 高和 扩 展 中 医基 础 理 论 专 业研 究 生 的 从
社 ,9 2 3 . 1 8. 1
( 收稿 日期
1 9 一毗 一2 修 回 日期 9争 6
1 g o一 l ) 9 5 8
想形成 较早 , 且受儒家“ 中和 ” 致 思想 影响较大 。 儒家
致 中 和 ” 想 是 涵 盖 自然 、 会 、 生 统 一 体 系 的 总 思 社 人
作 者 简开 : 王新 陆 . 4 男, 6岁, 东 中 医 药太 学校 长 , 山 曩 授 , 要 从 事 中医 内科 工作 , 别是 在 中 医种妊 内科 方 面 多 主 特
有 建树 。
体法则 。 其法 于天地 思想 直接 影 响 了中医天 人和谐 的 稳 态 理 论 ; 交 感 思 想 影 响 了 中 医 自趋 稳 态机 制 其
理 论 框 架 的 构 筑 ; 。 中 思 想 影 响 了 中医 最 佳 有 其 用 序 动 态 生命 观 的 形 成 。
田思胜 , 3 岁 , 男.5 山丰 中 医药太 学 盂 曩授 , 学博 士 , 1 医 主
应 当更 加 “ 体 化 ” “ 实 化 ”所 谓 体 化 ” 指 具 和 现 。 具 是
中 医基 础 理 论 专业 培 养 的研 究 生 应 当 具 备 哪 些 知 识
生教育 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 。 近年 来 , 随着对如何发 展 中 医 的 理 性 思 考 , 医 基 础 理 论 的研 究 已被 提 高 中 到一种具 有战略 性意 义 的地 位 , 医疗 制度 的改革 而 及社 会需求的转变等又都为 如何 培养 中医基础理 论
本 身 就 是 一 门实 践性 很 强 的 学 科 , 医 基 础 理 论 的 中
佳。 四是 对 中医临 床课 不够 重 视 , 以往 选课 极少 涉
及 。 是 对 相关 外 围 知识 学 习缺 乏 。 五
其 对 策 是 : 程 的 选 择 既 要 突 出专 业 的特 色 , 课 又 要 体 现 培 养 目标 。 照制 定 的 培 养 目标 , 者 认 为 中 按 笔 医 基 础 理 论 专 业 研 究 生 的课 程 设 置 可 参 考 下 表 :
及培养制度 等方面 对其 培养模 拄 探讨 , 行 并希 望 在今 后的具体实葩过程中与 同道 们一 同论证 。 1 培 养 目标 研 究 生 教 育 的 目标 是 培 养 具 有 扎 实 的 基 础 、 合 理 的 知 识 结 构 、 强 的 研 究 能 力 以 及 社 会 适 应 能 力 较 的高级专 门人才 , 这是一个大 的方 向 。 中医基础理 但 论 专业的研 究生培养 除 了要 满足这 一大 方 向外 , 还
要 从事 中医文献研 究 。
f - ~5j D
中 医基 础 理 论 专业 研 究生 培 养 模 式 探 讨
严 灿邓 潘 毅 ,中
( 广州 中医 药太 学基础 医 学院 中医基 础 理论 蓑研 室 , 末 广 州 5 0 0 ) 广 145
A 2一


从 培 养 目标 、 养 方 案 以及 培 养 制 度 等 方 面 对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专 业研 究 生 的 培 养 模 式进 行 初 步 培
知盈医学课堂 /
维普资讯
知 盈 医 学 课 堂
5 2
中 国 中 医 基 础 医学 杂 志
1 9年 9 第 5 第 9 99 月 卷 期
培 养 使 研 究 生 具 备 5 知 识 和 5 能 力 。 种 知 识 包 种 项 5 括 : 医学 知识 、 医学 知 识 、 国传 统 文 化 知 识 、 中 西 中 现 代 科 学 技 术 知 识 以 及 外 语 知 识 ;项 能 力 是 指 开 拓 创 5 新能 力 、 强 的动手能 力 、 为 熟练 的表达 能力 、 较 较 一
1463 .
[ ] 宋 ・ 熹. 易 本 义 - 薛 . 京 : 务 印 书 馆 影 印 . 3 朱 周 系 北 商
19 22.4 .
机 制 , 自行 趋 于 稳 态 外 在 因 素作 用过 强 或过 而 若 久 , 体 偏 离 稳 态轴 , 能 白行 恢 复 , 必 须 通 过 治 机 不 则 疗 , 之恢 复稳态 。 《 使 如 伤寒论 》 由于营卫不和而导 中 致 的 自汗 , 给 予 桂 枝 汤 , 发 其 汗 , 。 卫 和 则 则 复 使 营
研 究 生 培 养 模 式 的 主 要 内容 , 实 现 培 养 目标 的关 是 键 。 者 拟 从 以 下几 方 面 具 体 论 述 培 养 方 案 的 制 定 笔
和实施 。
力和知 识就 必须首 先制 定相应 的培养 方案 和计划 。 对 于培 养 目标这 一 问题 , 们 不 主 张 唱 高 调 和 不 切 我
形成 也是 建立 在临床反复 实践基础上 的 。 因此 , 我们 认为, 现今 中医基础理 论专业 的研 究生培 养应 当是 教 学、 科研 和 I 床 并 重 , l 缶 目标 是 通过 三年 的系 统 培
主义
I 专业课l 中医基础理论及 其研 究进 展 一 l =二 . 厂 内经 、 难经 一 专业基础课l L
愈 ” 。 3 结 语 稳 态 一 词 虽 然 出现 较 晚 , 中 医 稳 态 内 容 及 思 但
[ ] 黄帝 内经 索 问 . 京 t 民卫 生 出版 杜影 印 , 9 6 1 . 4 北 人 1 5. 2
38 .
[ ] 朱 佑武 . 本《 5 宋 伤寒 论 ) 注. 校 长抄 ; 湖南 科 学 技术 出版
定 的社 会 交 际 能 力 和 组 织 领 导 能 力 。 获 得 这 些 能 要
养 , 研 究 生 真 正 成 为 具 有 良好 的 教 学 能力 、 研 素 使 科 质 以及 临 床 技 能 的 应 用型 人 才 。 2 培 养 方 案
制定合 理的培养方案是改革 中医基础 理论专 业
就一般情况 而言 , 究生的课程 分为公共课 、 研 专 业 课 、 业 基 础 课 、 修 课 和 任 选 课 。 究 生 的 选 课 专 选 研 往往以导师 的意 见为主 , 并结合 自身的状况 。 以往 的 情 况 显 示 出 以 下 几 方 面 问 题 : 是 选 课 不 能 体 现 全 一 面综合培养 的 目标 , 虽然专业知识得到巩 固和 加强 , 但 相关 外围知识 则缺乏 。 二是受学分要求影 响, 目 盲
社 会 适 应 性 和服 务 面 。
关键 词 中 医基 础 理 论 ; 究 生教 育 ; 养 模 式 研 培 中 医基 础 理 论 是 中 医人 才 教 育 的 首 要 课 程 , 基 础 理 论 掌 握 的 扎 实 与 否 直 接 影 响到 中 医 其 他课 程 的 学 习 以 及 今 后 的 临 床 实 践 , 对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的 深 而 入 研 究 则 又 成 为 发 展 和 剖 新 中 医 学 的关 键 所 在 。 因 此 , 医基 础 理 论 专 业 研 究 生 的 培 养 成 为 中 医 研 究 中
研 究生 课
捕 理 生理 学 、 物化 学 、 生 免疫 学 等 ( 可选 1~ 2门 )
I 临床课程l 中医诊断 、 一 内科学 ; 医诊断 、 西 内科学
中 医文 化 学 课 程
现代 医学前沿学科课 程 ( 分子生物学 、 细胞生物学等 , 可选 1 2 ) ~ 门 其他学科课程 ( 用数学 、 用物理等 ) 应 应
实际 , 随着 医疗 制度 改革 的深 入和社会需求的转变 , 我们也必须 充分正视和考虑 中医基础理论专 业研 究 生 的社 会 适 应 能 力 。 以往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专 业 毕 业 的
研 究生 多 数 集 中于 高 校 教 学 部 门 或 科 研 机 构 , 入 走
2 1 课 程 的 设 置及 学 习 .
亡 血 、 津 液 , 阳 自和 者 , 自愈 o 3阴 阳 自和 , 亡 阴 必 C- S 即 阴 阳 的 交 感 既 济 , 通 过 阴 阳相 互 滋 生 的 自我 调 节 是
[ ] 宋 ・ 熹. 1 朱 四书 集 注. 长抄 麓 书杜 出版 .9 5 3 . 9 岳 18. 05 . [ ] 春 秋左 传集 解 ・ 四册 . 海 : 海 人 民 出版 社 , 9 7 2 第 上 上 17.
专 业 研 究 生 带 来 了 新 的课 题 。 者 通 过 对 以 往 培 养 笔 中 医基 础 理 论 专 业 研 究 生 实 际 经 验 的 回顾 与 反 思 , 结 合新 的历 史 时期 的要 求 , 培 养 目标 、 养 方 案 以 从 培
和 哪 些 能 力 们 认 为 , 医 基 础理 论 专 业 的 研 究 生 我 中 在 除 了达 到 国务 院 学 位 委 员 会 、 家 教 育 部 、 生 部 国 卫 下 达 的培 养 医学 研 究 生 的 要 求 外 , 应 着 重 于 通 过 还
维普资讯
知 盈 医 学 课 堂
1 9年9 9 9 月第5 卷第9 期
中国中 医基础 医学 杂志

31 8. .3
5 1
考 文 献
动 态轴 , 到 一种 最佳 动 态 。 果 外在 因素作 用 不 达 如 强 , 体能 自行达到阴平 阳秘 的有序状态 , 机 则不 必进 行 治疗 。 《 如 伤寒 论 》 :凡 病 若发 汗 、 吐 、 下 、 中 “ 若 若 若
选 择 一 些 学 分 较 高 的 课 程 或 加 多 学 习 的 课 程 , 得 使
临床和 走入社会 的机会 很 少 这种现 象 的发生不 能 不说 与其本 身的培养模 式 有关 。 我们提 出“ 实化 ” 现 就是要 通过对 培养模 式 的改革 , 中医基 础理论专 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