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9.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教学设计 (4)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理解并掌握“山东、异乡、登高”等词语的意思。
3.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能够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学生能够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对家乡的热爱。
2. 学生能够感悟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学生能够培养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时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 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义,感受作者情感。
3. 诗歌意境体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诗歌文化拓展:介绍重阳节的习俗,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培养对家乡的热爱。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讲述与诗歌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诗歌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王维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3. 诗歌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4. 诗歌解析:逐句解读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5. 诗歌意境体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作者情感。
6. 诗歌文化拓展:介绍重阳节的习俗,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7.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D034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名师授课教案】一、教学内容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夜书所见》《秋思》《秋风引》《乡愁》二、教学目标1.诵读诗词,体会诗词表达的思乡之情。
2.初步了解诗人借助物象表情达意的方式。
3.感受中国独特的思乡文化。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说“乡”议“乡”。
【设计意图:从“家乡”“故乡”二词引入,在对家乡的介绍中激发热情,为后文的学习做情感的铺垫。
】(二)品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介绍背景,猜诗人。
(诗人背景:15岁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在长安谋取功名,两年过去仍一事无成。
9月9日重阳节的这一天,他看到别人都呼朋引伴登高望远,自己却形单影只。
)2.诵读古诗。
齐读、指名读。
相机点评。
3.体会“佳节”衬托下的寂寞。
师引导:王维的心情怎样?为什么?相机点拨并读出心情。
4.配乐读【设计意图:用游戏的方式完成诗作背景的介绍,学生接受度高,又能够自然地引领学生体会诗背后的情感。
】(三)品读《静夜思》1.介绍背景,猜诗人,背古诗。
(诗人背景:20岁起仗剑走遍大唐王国,却从没回去过故乡,只把自己的号取做了故乡的名——“青莲”。
)2.品读“明月”蕴含的深情。
师引导:是什么勾起了李白的思乡之情呢?(预设:明月)他在想些什么?如果你就是李白,会想对明月说些什么吗?3.配乐读【设计意图:引入学生熟悉的《静夜思》,引领学生通过代入情感去思考“明月”的意象,初步建立诗人们会用用物象寄托情感的认识。
】(四)比较阅读《夜书所见》《秋思》《秋风引》1.找相同,口头完成学习单并小组讨论(预设:都提到了“秋风”,都表达了思乡之情)。
你最喜欢哪一首?说说你的感受吧。
找一找,三首诗有什么共同点?你认为是什么事物触动了这些诗人的思乡情怀?为什么?2.汇报:读最喜爱的一首诗,说感受。
3.品读“秋风”蕴含的情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寓意,并通过学习感受家国情怀。
2.掌握生僻字和生词的读音、笔画及意思。
3.能够通过阅读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二、教学内容1.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生僻字:郊、薄、陌、忧、鸿、朔、怅、诧、竿、讯、欣、饵、沐、携、仲、斋、菱。
3.生词:坦克、战俘、虎视眈眈、县城、抚顺、忍不住、祝愿、豁然开朗、估计、无情、永别、浩荡、感受、掩护、汪洋。
三、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课文,深刻理解“九月九日”这一特殊节日,感受祖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理解并记忆生僻字、生词的发音、笔画和意思。
3.进一步加深课文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难点1.如何将阅读感悟转化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2.如何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对生僻字、生词的记忆,提高阅读能力。
五、教学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练习、答疑、对话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采用教师讲课、学生阅读、讨论交流和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六、教学过程1. 预习让学生预习本课文,尝试理解其中的生僻字、生词,并按照教师要求完成预习任务。
2. 导入引导学生回想家中祖辈的过去,介绍中秋节和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3. 阅读与学习1.教师宣读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分段阅读,理解含义,尝试朗读及模仿。
3.检查生僻字、生词的读音、笔画和意思。
4.进行篇章分析,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情感、寓意和人物形象。
4. 思考与讨论1.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2.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阅读感悟,并总结归纳出课文所传达的主题和思想。
5. 课堂展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互相展示自己的阅读笔记、心得体会以及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提高学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下自己最深刻的感受和思考,以纪念这场难忘的文化盛宴。
并着重要求学生记忆生僻字、生词的读音、笔画和意思。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中传递的情感
2.学习诵读古诗,培养语感和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乡情、亲情的体验和感悟
4.了解九月九日重阳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准备
1.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2.课本上的《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录音或视频播放设备
4.黑板、粉笔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九月九日重阳节的传统习俗,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家乡过重阳节的经历和感受。
2.观察引入
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诗歌《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标题和插图,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猜猜这首诗是讲什么的?
学习课文
1.音频导入
播放录音或视频,让学生跟读诗歌。
2.理解诗歌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诗歌,并依次回答问题:诗歌是谁写的?诗歌的题材是什么?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
3.分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阅读诗歌,共同回答以下问题:诗歌中提到的。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背景介绍:作者王之涣,唐代著名诗人,以写景抒怀见长。
2. 古诗的韵律、节奏和意境: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诗中的意象,如“菊花”、“山东兄弟”等,以及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境,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2. 教学难点: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的背景和意境图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学习氛围。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 解读:分析古诗的意境,讲解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 背诵:学生集体背诵古诗,巩固学习成果。
6. 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拓宽知识面。
六、板书设计1.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 作者:王之涣3. 意境:菊花、山东兄弟4. 修辞手法:对偶、排比七、作业设计1. 背诵并默写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思念家乡或亲人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2. 在解读古诗时,是否深入浅出,让学生易于理解?3.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4. 课后作业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能否有效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美,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第二首古诗课时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4、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后两句是从“兄弟”的角度来抒发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重阳节与王维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紧扣诗眼,从“心”出发1、师:读一读诗题,你能得知什么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重阳节和王维的资料。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
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3、师:怎样记住“忆”竖心旁表示什么回忆源于内心,回忆往事,免不了融入个人的情感。
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我们到诗中去发现。
【读诗题,了解创作的来由。
交流资料,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打下基础。
抓住诗眼“忆”,从偏旁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写这首诗时会有着怎样的情感,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理解诗意,以“意”铺陈1、师: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放声读古诗,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给出评价,尤其注意生字的读音。
3、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4、师:小声读,将自己未读懂的字词做上记号。
5、组内交流,讲讲自己已经读懂的,以及还没读懂的。
6、结合生字教学,由字及词,解决“不懂”。
重点引导:(1)“异”——“异乡”“异客”推荐识字方法:与形近字“导”区别学生口头组词:异国、异地……师:什么叫“异国”(其他的国家)那“异乡”“异客”是什么意思(2)“逢”推荐识字方法:换偏旁(峰、蜂、锋)学生口头组词:逢年过节、相逢……师:联系生活实际,想想“逢年过节”是指什么时候师(范写):应先写里面,再写外面,把走之儿写得长一些才美观。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共6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教师设计个人信息沙岭镇中心小学刘洪顺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名称:古诗三首之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的类型:新授课教学媒介:多媒体课件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课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古诗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表达作者背井离乡,在重阳节对故乡亲人的真挚思念的一首诗。
诗人道出了古今游子漂泊天涯的共同情感,编者之所以选入,一方面为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所作,一方面抒发了古人的乡土情感。
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2)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古诗学习经验,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并适时地创设情境,加深对诗词的把握。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借助拼音学习生字,能读准字音,弄清字形,理解字意。
读准“茱萸”的读音,理解“异乡”、“异客”、“倍”的含义。
2、简单了解诗人王维,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读懂诗句的大概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吟诵古诗,理解大意地基础上背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展开想象描述古诗画面,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2)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吟诵古诗,理解大意并背诵。
(3)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能展开想象描述古诗画面,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古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从而更好的理解古诗。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创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创给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诗中的生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诗句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好课件。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组诗,首先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课件出示古诗及背景。
)2.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你知道这天有什么习俗?“忆”是什么意思?教师简述“山东”的意思。
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目的意思?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3.是谁在思念?你对王维有什么了解?师补充简介诗人。
过渡:王维为什么要思念家乡亲人?他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
(从题目入手,让学生的课外知识与所学内容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对全诗有个整体感知,以问题过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诗句。
1.范读,齐读古诗。
2.学生自学,理解诗意:先自由读理解诗句并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再小组交流讨论。
3.检查自学情况:首先指名说说已懂得的诗句意思,并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疑难;再指名说;最后齐读古诗。
4.师述:读诗不是弄懂诗的意思就行了,还要弄懂、体会出诗中的情感。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追问)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又是怎样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的呢?5.学生分组自由讨论。
6.交流发言。
(重点抓住“独、异、倍、遍、少一人”等词语进行体会,相继让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并感情朗读。
)7.感情朗读。
(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要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信任学生,学生是可以读懂诗句意思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01
02
03
04
05
九月九日
山东
异乡
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
指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 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重阳节是祭祖、登高、赏 菊的节日。
指华山以东,即作者王维 的家乡。
指他乡,即王维当时客居 的地方。
倍,加倍。思亲,思念亲 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 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更加深切地思念家乡和 亲人的情感。
课堂互动
总结词
激发思考、促进交流
详细描述
提出问题,组织小组讨论或课堂辩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作业布置
总结词
巩固知识、拓展能力
详细描述
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背诵诗歌,以及写一篇关于重阳节的短文,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拓展学生的写作能 力。
05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评估
THANKS
感谢观看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 主探究,互相交流,培养其合作学习 能力。
教学改进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引入诗人的其他作品,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王维的创作 风格和特点。
可以增加一些与古诗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文化内涵。
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可以更加深入地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语言 表达。
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增强文 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
养。
02
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背景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朝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是一 首描写重阳节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歌。该诗以作者的角度 ,表达了客居他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抒发了身居外地的诗人在重阳节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语言朴素,感情真挚,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亲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展示重阳节的风俗习惯、王维的生平事迹等。
2. 学生预习:查找关于重阳节和王维的资料,初步了解古诗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重阳节是什么时候吗?重阳节有什么习俗呢?2. 学生回答: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
3. 教师补充: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尊老敬老的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登高远眺,思念远方的亲人。
4. 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重阳节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注意诗歌的停顿和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读音和停顿错误。
4. 教师介绍王维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5.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不要求准确,只要能说出大概意思即可。
(三)细读课文品读感悟1. 讲读第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学生自由朗读前半句,思考:这句诗中的“独”和“异”分别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回答)(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含义,体会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寂寞。
(新课标)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难点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句了解古诗描绘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孤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重阳节导入: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2.接下来诗人又描写了什么?
(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想到。
遍:都。
少:缺少。
我在遥远的异乡想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
(2)了解本诗中出现的事物。
茱萸,一种有香气的植物。古代有重阳节佩戴茱萸枝、饮菊花酒、登高的风俗,认为这样可以避灾。
(3)对对这两句诗你是怎样理解?
这两句诗是诗人的想象,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戴了茱萸,却唯独少了我一人。这两句是全诗感情的最高潮,诗人想象着亲人们欢聚重阳节时,一定会想起他这个游子,实际是写他一直在思念家乡,一直在想象着家里的情况。
(三)全文释义:
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四)认读生字
xiōng dú yì jiā
兄 独 异 佳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形近字中识记生字。
通过音序、结构、部首等分步讲解,帮助学生对本课出现的生字掌握和了解。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
二、古诗赏析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3.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古诗。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出示古诗。
2.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家住在华山以东的地方,所以诗中称之为山东。
并不是指今天的山东省。
这一点请大家注意。
写这首诗的时候,王维只有十七岁,当时他一个人离开家乡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
二、解题:1.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诗。
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诗的题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什么意思01.、学生读题,思考问题,然后指明回答问题。
02、教师指导:九月九日指的就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忆:思念,想念。
山东:华山以东,指诗人的家乡。
兄弟:哥哥和弟弟,在诗中指家乡的亲人。
03、那么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问题。
04、教师强调: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独自一人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恰逢重阳节,诗人无比思念家乡的亲人,就写下了这首诗。
2、请大家自读这首诗,注意诗中的生字,在查字表中找到生字的读音,并写到课文里来。
3、教师出示生字卡,指导学生认读生字。
4、教师范读古诗,学生齐读古诗。
三、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情感。
1、齐读诗的第一行。
01.解释词语:独: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故乡以外的地方。
在诗中指的就是长安。
为异客:做他乡的客人。
02、思考这一行诗的意思。
并指名回答。
03、教师指导: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齐读诗的第二行。
01、解释词语意思:每:每逢。
每逢:每次遇到。
佳节:节日。
诗中指重阳节。
倍:加倍,更加。
思:思念,想念。
亲:家乡的亲人。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兄、倍”2个生字,会写“兄、独、异、佳”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理解诗歌大意,能展开想象并描述古诗画面,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感受传统节日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引出诗题1.引导学生背诵已学的两首古诗《元日》《清明》,默写《清明》。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并简要说说对这些节日的了解。
3.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适时出示诗题,引导学生说说对题目的理解,并准确把握诗题朗读节奏。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点明写诗的时间。
忆山东兄弟:忆,想念;山东,指华山以东。
点明了诗歌内容。
朗读节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指导学生交流对诗人王维的了解,教师适时进行补充。
王维(701?—761)字摩诘,河东蒲州(今属山西永济)人,唐代极负盛名的诗人。
王维擅长各种诗体,尤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
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是山水田园诗,多表达流连山水的闲情逸致和闲居生活中的萧散情趣,刻画了宁静幽美的境界。
二、自读古诗,感悟乡思1.出示古诗全文,引导学生初读古诗,注意把生字读准确,语句读通顺。
2.教师适时强调生字读音,播放会写字书写动漫,观察会写字,说说应注意的地方。
3.教师用会写字组词,指名在黑板上书写,其余学生在听写本上书写。
随后集体订正写错的词语。
4.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借助已有古诗朗读经验试着感受古诗的朗读节奏。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学生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结合书中注释或者工具书,试着理解诗句意思,实在不懂的字词可以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教师巡视学生自学情况,并适时进行点拨和指导。
6.交流理解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指名说一说从第一句诗中读到了什么。
(2)你是从哪里看出诗人是独自一人在外地呢?(“独”“异乡”“异客”。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一、教学目标1 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 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3 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
4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学法,导入新课。
1 小黑板出示:了解诗人解诗题目明白诗意体悟诗情吟诵诗文。
2 用自己话说说每一步具体做法及要求。
3 今天,我们就按同样的方法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 板: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二)了解诗人,解诗题目。
1 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你了解他吗?(学生读课外搜集资料中的有关内容)2 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山东"指山东省吗?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在重阳节这天,王维思念家乡的兄弟。
)(三)理解字词,明白诗意。
1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直到正确流利。
("为"这里应读"wéi")2 再读,你有哪些地方读不懂?并在书上作记号。
3 小黑板出示学生不理解的字词:异客逢倍遍4 动动脑子,你如何理解这些字词?5 你能从字面上说说诗句意思吗?6 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
(四)体悟诗情,吟诵诗文。
1 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 学生小小组讨论。
3 交流。
我认为“()”字用得好,从中我体会到了()4 你能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吗?有没有同学比他读得更好?(注意节奏与感情).5 配乐吟诵。
(五)课外延伸。
1 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诗?能谈谈看法吗?能有感情地吟出这句诗吗?2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你在哪儿看到过或听到过?你知道它这时的具体含义吗?3 播放歌曲《七子之歌》(六)作业:1 搜集"思念"主题的诗,歌曲等。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使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含义,感受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阅读和鉴赏古诗的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关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时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 诗歌结构:七言绝句,共四句,每句七个字,押韵严格。
3. 诗歌内容: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含义,感受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描写家乡的古诗,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理解诗意,感受作者情感。
3.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诗句的含义,分享自己的理解。
4. 诗歌解析:教师讲解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朗读与背诵: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进行背诵。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 诗歌背景:唐代诗人王之涣3. 诗歌结构:七言绝句4. 诗歌内容:思念家乡和亲人5.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朗读与背诵6. 教学难点:把握意境,体会情感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背诵古诗,并默写诗句。
部编版三年级(下)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完整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生字“倍”,会写“兄、独、异、佳”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吟诵古诗,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背诵。
3.能展开想象描述古诗画面,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4.反复吟诵,边读边想,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理解诗人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5.感受浓烈的思乡之情,体会古诗的韵律之美,喜爱古诗,积累古诗。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优美和完整的意境,体会蕴含其中的美好情感。
难点:理解诗人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三、知识梳理通过对古诗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诗句的理解,反复的吟诵,一边读一边想象,感受诗歌优美的韵律,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
四、学法指导1.反复朗读,讨论交流诗中的描绘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结合看图,查阅资料在读中体会。
五、学习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兴趣。
1.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每当佳节来临,我们总会和自己的亲朋好友欢聚一堂。
可唐朝著名的诗人王维,却在重阳佳节的时候, 还孤独地在他乡苦读。
此时,看着别人携老扶幼、开开心心地过节时,于是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今天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这首王维的思亲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齐读课题。
(二)出示目标知流程。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认识生字“倍”,会写“兄、独、异、佳”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吟诵古诗,在理解大意地基础上背诵。
3.能展开想象描述古诗画面,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三)自学讨论释疑惑。
1.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正确。
(2)同桌互读,交流识字方法。
(3)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自读,组内合作学习生字。
3.汇报识字方法,重点指导:异,与形近字“导”区别开。
“异”廾“导”寸“巳”字头。
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在纸上书写两遍。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并默写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和家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介绍。
2. 古诗的字词解释、句意理解。
3. 古诗的朗读节奏、韵律及意境体会。
4. 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并默写古诗。
2. 教学难点:把握古诗的朗读节奏、韵律及意境,理解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讲述与古诗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介绍:介绍王维的生平及创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背景。
3. 字词解释、句意理解:逐句解释古诗中的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句意。
4. 朗读节奏、韵律及意境体会: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
5. 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通过讨论、想象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6. 背诵与默写:组织学生背诵古诗,并进行默写练习。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六、板书设计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2. 作者:王维3. 古诗内容:分行书写古诗原文4. 重点字词:解释古诗中的重点字词5. 主题思想:简要概括古诗的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背诵并默写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根据古诗内容,发挥想象,写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第【1】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习目标】1.会认2个字,会写4个字,正确读写“茱萸、佳节”词语。
注意“异”字与“导”字区别。
2.背诵课文3.培养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学习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描述的场景,体会诗人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抒发情感,导入课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知道重阳节吗?它是哪一天?过节时我们都是高高兴兴的,可唐朝有位诗人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
你知道这句诗出自哪里吗?它就是出自我国著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结合注释理解生词的意思。
重阳:我国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
2.准确并流利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正确识记本课的生字,同时,进行生字练习。
xiōnɡ dú yì jiā兄独异佳易错提示:“异”字,上下结构,上边的部分不是已和己。
三、课文研读,突破重难点。
1.理解诗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含义。
2.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大意。
3.长安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为什么诗人还会感到孤独呢?4.说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句诗的大意。
5.理解古人“登高”的意义。
6.诗人远在他乡,是怎样知道家乡的兄弟“登高”“插茱萸”?7.课外拓展:你还记得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明确:①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②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③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⑤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目标:1、学认“忆”“异”“逢”“佳”“倍”“插”等6个生字,会写“忆、异、逢、佳、倍、遥、遍、插”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4、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2、老师准备好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这首古诗吗?1、出示古诗《画》,生齐读(PPT)。
2、还记得他的作者是谁吗?——王维,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王维。
3、走近王维(PPT)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被后世誉为“诗佛”。
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为“王孟”。
过渡:今天,我们跟随王维走进他的另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PPT)二、初读感知1、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诗文,不认识的字借助音节读准确。
(PPT)3、同桌互读,如果有读错的字帮他纠正。
4、指名读古诗,师适时评价。
过渡:古诗不仅要读的准确、流利,还要读出韵味。
5、师范读。
过渡;老师读的好吗?怎么好?请你们像老师这样试着读一读。
节奏、轻重音,声断气连的方法,师适时出示并指导。
6、生练读,评价。
(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7、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请把你看到的画面和大家分享.适时指导理解“九月九日”.“茱萸”“山东”。
三、品读感悟欣赏完美丽的画面,让我们走进古诗文。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一次诵读古诗。
(PPT)1、读:再次诵读古诗。
2、想:你从诗中哪些字能感受到作者当时什么样的心情?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思念自己的家乡呢?3、议:小组合作探究感兴趣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学洲小学
张玲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第二首古诗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4、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后两句是从“兄弟”的角度来抒发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重阳节与王维的资料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的第二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板书课题。
(1)这里的“九月九日”是中国的什么传统节日?你对重阳节有哪些了解。
(课件出示:重阳节资料。
)那中国传统节日中,你都知道哪些节日?(除夕、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这些传统节日,都有哪些传统风俗?(吃饺子、猜灯谜、扫墓、游龙舟、插茱萸)知道茱萸是什么吗?(课件出示:茱萸资料)
(2)这个“忆”是什么意思?(回忆)“山东”呢?(华山以东)
(3)谁能完整地说说题目的意思。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1.指名读。
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关于王维,你了解多少?(课件出示:王维资料)
2.合作读。
3.齐读。
4.古诗我们读了这么多遍,诗句的意思理解了吗?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过渡:我们猜想:此时他的亲人在干什么?可偏偏少了谁?正是时间中的3、4句。
三、精读古诗。
1.学习3、4句。
(1)指名读。
“少一人”,少谁?(王维)王维此时在哪儿?(京城)回得去吗?所以他只能感叹——引读。
(2)他想回去吗?想回去却又回不去,他的心情——引读;想家吗?想家又不能回家,心情——引读;想亲人吗?想亲人又见不到亲人——齐读。
(3)他在外已经三年了,重阳节他想家了,所以他这样写到——引读。
除夕,他想家吗?遍吃“饺子”(指名读:少一人)
元宵节呢?那就该是(指名读:遍吃元宵少一人;遍猜灯谜少一人)
端午节,他想家了(指名说)
中秋节,指名说
……
小结过渡:都少了王维。
(板书:少一人)每到过节,王维都在想家,这就是诗中说的——(板书:倍思亲)如果在家,还会“倍思亲”吗?它的前提是(课件出示:1、2句)
2.学习1、2句。
(1)异乡是指什么?(他乡)他乡做客的人呢?(异客)路熟悉吗?人熟悉吗?所以诗人感叹——引读。
(2)一个人只身在外,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给人最强烈的感受,用诗中的一个字说(独)。
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孤独,所以诗人感叹——引读。
(3)我离家三天就开始想家了,诗人离开家三年了,就会加倍的想,所以诗人这样写——引读。
平时只是一般地想,可一到佳节,团圆的时刻,就会格外的想。
引读。
(4)三年呐,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王维漂泊异乡,成为游子。
有一首歌词诉说了异乡游子的内心。
(5)课件出示《故乡的云》,配乐朗诵。
(6)如果他想用诗句表达心情,他会吟诵——引读1、2句。
同样,在异地求学的学子,每逢佳节,他想吟诵——引读。
在异乡打工的亲人,每逢佳节,他会吟诵——引读。
在异国谋生的海外游子,每逢佳节,他会吟诵——引读。
小结:这诗句诞生了一千多年,道出了多少游子的心声啊!
四、拓展
像这样的思想诗句还有很多,课件出示思乡诗句,学生诵读。
五、总结。
一首诗就是一个心情故事,合上书,背一背。
再次感受诗人那强烈的思乡之情。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倍思亲
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