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的母亲》教学案例.doc汇编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4篇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4篇《我的母亲》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体会自然朴素的语言风格。
2、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热爱、感激和怀念之情。
3、认识中国妇女的优良传统美德并使之发扬光大。
二、教学重点:学习老舍先生回忆散文的写法和谋篇布局的精巧。
三、教学难点:对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大家知道有名的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月芽儿》《茶馆》《我这一辈子》是谁的作品吗?对了,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20世纪著名的现代作家,他的作品曾被译为二十多国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老舍先生讲述的他的母亲的故事。
请同学们先浏览一遍课文,把生字词找出来,查字典解决,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练习(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能说出其意思):殷勤揣在怀中撮土挨打掂量丧事殷红揣摩一撮子挨家挨户惦念廿位二、整体感知1、读课文,讲出文中叙述了母亲的哪些事,理清思路,学生概括,老师归纳总结。
参考:母亲的身世;母亲的出嫁、生“我”;母亲的勤俭持家;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保护儿女;爱子情深;母对儿的理解、牵挂;儿对母的想念;儿对母的哀悼、感激和怀念。
齐读较后一段一起感受一下作者的感情。
加深对这种感情的理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痛及对母的感激、怀念。
2、文中所叙述的事例体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
参考:反映了母亲的优秀品质:吃苦耐劳、勤俭、爱清洁、热情好客、乐于助人、能忍让、不怕吃亏、坚强、勇敢(软而硬的性格)爱子情深、无私第二课时三、探究研读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对母亲身世的叙述在全文来说有什么作用?母亲既非大家闺秀,又非小家碧玉,而是出生在穷苦农家,所以她从小就能吃苦,她的出生和小时候艰苦的生活也培养了她热爱劳动的习惯,造就了她坚韧、吃苦耐劳的品格,所以这些叙述为下文写母亲的勤劳、“软而硬的性格”埋下了伏笔。
《我的母亲》教学案例(通用13篇)

《我的母亲》教学案例(通用13篇)《我的母亲》篇1教学目标:一、能力目标理解文章,概括母亲的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容,丰富文化素养。
二、德育目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概括。
提炼母亲的形象,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深厚内涵和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和延伸拓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母爱是一个包含温柔深挚情意的永恒的话题,同学们一定还会记得我们小时侯经常唱的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请同学们再唱一遍。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胡适先生的人生经历,再一次去感受母爱的力量。
二、胡适简介三、诵读、整体感知文章: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佃户:佃,租种土地。
轻薄:言语举止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仁慈:慈爱慈祥。
质问:依据事实问清楚是非;责问。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2、学生自由阅读,批注文章中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思考:(1)文中写了母亲哪几件事?(2)勾画出文章中揭示母亲品质的语句,试用“母亲是一个的人”的句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
3、本文是中年胡适对自己人生的一段回顾,除了主体部分写母亲以外,课文的其余部分还提及了什么?4、学生通读全文,体味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四、合作探究,理清文章深层的内涵和写作方法。
1、学生精读课文,深透理解文章,合作探究下列问题:(1)课文前三语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
而其他内容好象与课文内容没有什么关系,作者这样安排行文结构的用意是什么?(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以外,还花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2、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上述问题的答案。
3、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我的母亲管束我很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2)为什么说她是“严父”?(3)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去上学。
《我的母亲》教案(精选11篇)

《我的母亲》教案《我的母亲》教案(精选11篇)《我的母亲》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名人对母爱的描绘: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
——乔治艾略特活动一:悠悠母爱,丝丝缕缕牵扯不断,让我们拾取其中一段,为爱下一个注解,描绘我们的母亲。
二、课文探究1、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
满族人。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
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我的母亲》初中教案

《我的母亲》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我的母亲》这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并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的亲情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学会欣赏和感激母亲的爱。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2. 如何让学生将阅读体验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母亲》的打印稿。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学多媒体设备,播放一首关于母爱的歌曲,如《母亲》。
2.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我的母亲》。
2. 学生阅读结束后,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三、情感体验(15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的故事,感受母亲的关爱。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爱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珍惜母亲的付出。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写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题目为《我的母亲》。
2. 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深入了解母亲的日常生活,记录下母亲的辛勤付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我的母亲》这篇文章,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亲情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并将这种情感体验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母爱的重要性,学会感恩,珍惜母亲的付出。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5篇】-最新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我的母亲》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我的母亲》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并将积累的词语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2、学习作者的选材技巧。
3、学习作者合理的安排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一、导入我们都通过语言文字介绍过我们的母亲,今天我们来学习新闻记者、政治家、出版家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你从中会得到很多启示。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和生字词,弄清字形,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邹()()韬()()查()()瞥()()憧()()惺()()忪()()蹑()()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用词语造句。
睡眼惺忪:蹑手蹑脚:一饱眼福:娓娓动听:热泪盈眶:莫名其妙:循循善诱:泪如泉涌:饮泣吞声:辗转反侧:万籁俱寂:三、理清课文层次。
四、讲述课文内容。
作者深情地回忆关于母亲的哪几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1、一、以小组为单位,反复朗读课文,交流读书心得。
二、风采展示1、自由交流读书情况。
2、展示探究练习1、2、3题三、心灵的诉说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说一段自己体悟母亲的话。
《我的母亲》教案篇二【教学设想】通过具体分析我的母亲在学业上和做人上对我的帮助和影响来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教学设计】一、导入人的一生中最应该感谢的人是母亲,因为母亲给了我们生命,而更重要的是母亲往往用朴实的话语和行动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如何成人。
胡适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二、作者介绍通过作者介绍来激起了解名人的童年教育的兴趣。
三、给作者极大极极深影响的是他的母亲,母亲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他?四、为什么母亲会给他极大极深的影响?通过具体分析课文中写的有关母亲的事情来分析母亲的为人和品质,从而来理解母亲对我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词汇、句型等知识,理解并朗读《我的母亲》这篇文章。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母亲的尊重和关爱,懂得珍惜母爱,传承美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词汇、句型的学习和运用;文章的理解。
2.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意思并进行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母爱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视频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的母亲》。
2.学习词汇与句型(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文章中的生词和常用句型,并进行适当的练习。
3.阅读文章(20分钟)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并根据课前学习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理解和解读,学生可借助词典、课文译文等辅助理解。
4.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各自心目中的母亲形象,包括母亲的特点、习惯、爱好等,鼓励学生用英语描述。
5.听力练习(15分钟)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6.个人表达(10分钟)学生从自身的角度编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母亲,包括母亲的特点、对自己的爱、平时的行为等,并在课堂上互相分享。
7.总结与评价(10分钟)学生对本节课学到的新知识进行总结,并教师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
四、教学活动设计:1.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文章中的对话,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母亲的英语作文,内容可以是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对母亲的赞美等。
3.诗歌朗诵:让学生背诵一首关于母爱的英文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板书设计:1.关于母爱的英文词汇和句型。
2.学生分享的心目中母亲的形象描述。
六、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在语言能力上得到了提高,更在对母亲的理解和关爱上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学生能够珍惜母爱、尊重母亲,并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我的母亲》优秀教案

《我的母亲》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会母亲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 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母亲的关爱,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悟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我的母亲》的内容理解和情感体会。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母亲的形象和关爱。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母亲深沉的爱意,并将这种情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如何通过写作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母亲》的相关资料。
2. 学生作文本。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母亲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母亲的认识和感受,引出本课课题《我的母亲》。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3.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4. 写作指导教师给出写作题目:“我的母亲”,要求学生以细节描写的方式来表现母亲的形象和关爱。
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发现母亲的关爱。
5. 课堂练习学生现场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6. 展示评价学生将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听,大家对其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7.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母亲的伟大和关爱,强调学会感恩。
8.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给母亲送上祝福,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母亲节主题活动,让学生为母亲准备礼物,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2. 开展“母亲故事会”,让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增进学生对母亲的了解和感情。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母亲的关爱,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八、评价建议: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他们对母亲的认识和感受。
我的母亲教案(3篇)

我的母亲教案(3篇)《我的母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揣摩有表现力的语句、细节来体会母爱。
2、学会做批注、学会用截取法表现人物。
3、体会叙议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体会真挚而深沉的母爱、培养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细节,体会母爱。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1、创设情境:有一种爱是无法言表的感动,是伴随一生的感恩——母爱如一股涓涓细流,虽无声,却能够滋润受伤的心灵。
它平凡,却在平凡中孕育惊人的伟大。
2、学生自助:整体感知课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梳理生字词。
(2)思考:写人离不开叙事,本文写了哪几件事?分别在哪些段落?(明确:四件事,分别在3、4、5、6段)概括四个片段的内容。
方法指导:A、抓关键词句概括法,即摘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或重点句(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来概括。
B、给片段加小标题的方法。
3、求助互助: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把握语言特点,在文中做批注。
4、教师补助:方法指导:赏析文本,圈点勾画,做批注。
A欣赏:a、佳句妙语,品味修辞手法的妙用。
b、文中关键词语。
B感悟:有的语句之所以让人感到美妙,是因为表达的意思深刻、精辟,给给人以启迪和警策,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C评价:对文中语句或人物的做法等做出或褒或贬的评价。
D联想: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
示例: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赏析: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限怜惜和疼爱。
5、课堂小结。
6、课堂巩固:朗读感人细节。
7、课后续助:《同步练习》课前思考。
第2课时1、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复习上节课内容:(1)本文写了哪几件事?分别在哪些段落?(明确:四件事,分别在3、4、5、6段)请你概括四个片段的内容。
(2)品读四个片段中动人的话语和细节,体会感情,说说自己的体会。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3、求助互助:(1)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感情和叙议结合的表现手法。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我的母亲》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作者对母亲的回忆和赞美,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母亲的勤劳、善良和智慧。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13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词、短语和句型,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崇敬和怀念之情,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 教学重点:掌握生词、短语和句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母亲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母亲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词、短语,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4. 例题讲解:挑选课文中的典型例句,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情感教育:让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我的母亲》2. 生词、短语:勤劳、善良、智慧、怀念、感激等。
3. 课文结构:总分总4. 情感表达:热爱、崇敬、怀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母亲”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如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表现母亲的品质?”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2.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对母亲形象的理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运用情感体验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母爱的感受,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生词,如“慈祥”、“挚爱”、“坚韧”等,并能正确运用。
2.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描绘母亲的形象,学习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3.领悟文章中修辞手法的作用,如比喻、拟人等,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4.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情感变化,提高朗读技巧。
2.各小组选取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母爱事例进行分析,探讨作者描绘母亲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3.小组间进行交流,分享学习成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回顾文章中所学的语文知识,如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
2.对文章中的母亲形象进行归纳,强调母爱的伟大,引导学生珍惜亲情,懂得感恩。
4.鼓励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如速读、细读、批注等,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母爱的伟大,学会珍惜亲情,懂得感恩。
2.培养孝敬父母的美好品德,使学生认识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引导学生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他们明白家庭和谐、国家繁荣的重要性。
我的母亲教案最新10篇

我的母亲教案最新10篇《我的母亲》语文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进而感知真挚、深沉的母爱。
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活动进一步体验蕴涵在文中的母子深情。
3、学习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2、难点:从内容、语言感受母爱的真挚、深沉。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当堂训练。
教师:激趣引导、智慧点拨、理性分析。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展示目标二、走进文本、概括事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所写“母亲”的四个片段。
三、精读文段、体会情感1、请你结合文章第三个片段,以“母亲”的身份说一段独白,走进人物内心,体会母亲的情感。
2、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位母亲呢?请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来说一说。
四、回顾全文、写作探究1、“母亲”的形象如此感人,作者到底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法来表现呢?2、你还记得自己的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吗?请你忆一忆,写一写。
五、深情小结、沉思回味(以余光中《乡愁》作结)。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概括母亲的形象,体会细腻而饱含感情的语言2、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的写法以及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的写法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的写法以及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的写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的确,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母亲是最慈祥的,母爱是最温馨的无数文人墨客在他们的文章中都会写到他们的母亲,写到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课文就是追忆母亲、赞颂母爱的《我的母亲》(板书课题)二、揭示目标,明确任务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瞥见( ) 妹仔( ) 惺忪( ) 面颊( ) 万籁俱寂( ) 循循善诱( )唏嘘( ) 缝纫( ) 歉疚( ) 盈眶( ) 娓娓动听( ) 人影憧憧( )2、作者简介邹韬奋(1895~1944),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邹韬奋这个名字很特殊“韬奋”是他的笔名,“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的“奋”作者取这个笔名的意思是既要“韬光养晦”,又要“奋斗不息”毛泽东、朱德等人物在邹韬奋去世以后,给予了他高度评价1937年,这位伟大的民主战士为黑暗中的中国奔走呼喊,这也使他因“抗日罪”,被关进了大牢在牢里,他奋笔疾书,完成了他的自传体文本《经历》这时候,他想起,他所有的一切都是他母亲给予的这时候的邹韬奋已经有四十岁,而她的母亲早就与他阴阳两隔,于是他写下了这篇非常感人的散文《我的母亲》在这篇文章收入《经历》的时候,他在《经历》这本书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的话,大家一起读一下——“推母爱以爱我民族与人群”3、阅读课文试概括:全文共写了关于“母亲”的几件事?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试着填空)读了,我看到了一位的母亲明确事件一:母亲元宵夜带我看花灯——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年轻的美事件二:母亲讲述小说情感丰富——情感丰富、才能被埋没事件三:母亲心疼我读书挨打——既慈爱又识大体事件四:母亲深夜为我做鞋——勤劳能干4、哪些段落作者概括性地介绍了母亲,评价了母亲?在这些段落里,你读出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明确第一、二和后面的七、八两小节对母亲的敬佩和思念,也有对那个时代的不满和憎恶(学生齐读感悟情感)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文章没有离奇的情节和华丽的词藻,但字里行间却渗透了真挚深沉的情感,文中哪些话语、事例、细节让你最动情?请找出来并简要说说理由提示:可以从修辞、表达方式、描写手法、生动的词汇等方面品味对人物性格、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参考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小结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母爱是最温馨的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五、合作探究,品评鉴赏1、这感人的一幕幕,充分表现了母爱的光辉,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来表达这些情感?(学生讨论)明确(1)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来写(2)细腻而饱含真情的语言(3)穿插必要的议论2、以下各句中划线的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1)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2)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3)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4)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5)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3、《背影》《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试比较二者有何异同?明确《背影》《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而《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六、课时小结,作业布置本文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母亲形象,她有一定文化和能干的才具,有丰富的情感她把全部的爱和希望倾注在孩子身上,日夜劳碌,为家人作无尽的奉献由于受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的毒害,却只能闭锁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没有机会也没有可能踏上社会施展才干如今,我们的母亲不再仅仅是一个家庭妇女,他们也踏上社会的舞台,所以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呵护孩子,照顾家庭,因此有时我们对母亲有怨言,有不理解《我的母亲》教案篇三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并将积累的词语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我的母亲》教案4篇

学生阅读思考:文中哪些饱含深情的议论抒发了老舍对母亲的崇敬和缅怀。 明确:正如课文第 12 段中写到“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 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第 17 段也有这段话:“生 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 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这就是 文中母亲的形象美。 2、母亲的情感美 母亲对儿女的关爱无须太多的言语,这正是母爱深沉伟大之处。老舍先生能 从母亲无言的表情和举动中体悟到这份真情。 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有关母亲流泪的细节描写。 明确: ①哥哥外出学徒,做工,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 着泪接他回来”。 ②为了让“我”读师范,母亲四处筹来“巨款”后“含泪把 我送出门去”。 ③“我”毕业,“我”说“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 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④当“我”违背了老人望我早日结婚的意愿时,尽管多 有不满和失望,母亲依然尊重儿子的选择,“含泪点了头”。 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以上片段。 让学生在母亲的莹莹泪光中体验到:母亲那宽容的心和无私的爱。 作者的笔深入到母亲的内心世界,不在于为人物寻找惊天动地的壮举,也不 在于对事件进行细腻的描写,而是在叙写时抓住了最能体现人物内心思想情感的 富于表现力的动作、神情和语言。作者在概括性的叙述中间,以简练传神的细节 描写刻画母亲的形象,传达对儿女的关爱。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造就我的,便是我的母亲。” …… (五)总结 母亲的伟大还在于:母亲千辛万苦养育孩子,一旦国家和民族需要时,母亲 又毫不犹豫地献出她们的至亲至爱,放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故事片断,然后 屏幕显示: 是母亲养育了孩子,成就了孩子,而当祖国需要时,母亲又义无反顾地献出 她们的孩子,母亲是崇高的、伟大的、无私的。母亲的人性美、人格美闪烁着永 恒的光辉,照彻天地和宇宙,贯穿远古和未来。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3篇)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3篇)《我的母亲》教案篇一一、前期准备(一)教材分析《我的母亲》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一单元第二课。
原文选自《胡适自传》,标题是编者加的。
它的体裁是传记,堪称文学的传记,传记的文学,既可供胡适研究者参考,具有史料价值,也可供文学爱好者欣赏、阅读,具有文学价值。
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
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做人的训练”,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
从胡适一生的奋斗与追求,从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来看,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
因此,教学本文应该从宏观上确立把握好重点,解决好难点,同时还要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
(二)教学设想鉴于上述思考,本文教学时应从三个角度展开,也就是分三个环节进行:一个环节,远处看课文,读标题,了解作者,对课文及作者作一般性的了解。
第二个环节,立足课文,感知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在,为训练语文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熟读全文,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成为本文的重点。
第三个环节,立足课文向外看,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丰富语文素养。
这三个环节的安排由易到难,由课文向课外拓展,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一个环节的设置,意在让学生从比较中了解本文在内容与写作方面的特点。
第三环节是在第二环节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完成的,由胡适的作品延伸到他的学术成就,由他对母亲的感情延及他的文化观。
(三)教学准备学好本文,需要学生做好如下准备工作:一,搜集自己熟悉的抒写母亲的诗文或歌曲,把握其主要内容;第二,查找资料,初步了解胡适及其他的家庭情况。
教师课前需要阅读《胡适自传》,或者其中的《九年的家乡教育》和《先母行述》两篇,感悟母亲对儿子的深深关爱,以及胡适对母亲那种“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劬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的哀痛之情。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实例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实例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对象:初中生单元:家庭生活教学目标:1.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绘自己的母亲的特点、生活、为人处事等情况,感恩母亲。
2.通过阅读文章,让学生认识到母亲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自己与家庭的关系,增强家庭意识。
3.让学生理解家庭中的合作共赢思想,与家人相互关心、支持和扶持,真正做到家庭和谐。
教学重难点:1.通过阅读让学生描述母亲的特点和生活习惯,增强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
2.配合家庭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家庭中的合作共赢思想,真正做到家庭和谐。
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与展示2.实践操作3.案例分析教学素材:1.教材:《我的母亲》2.视频素材:《舌尖上的中国》太仓版3.家庭故事:母亲养育自己的经历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1.请学生们拿出手机,观看《舌尖上的中国》太仓版中的关于母亲的内容。
2.讨论视频中呈现的母亲形象,并引导学生们从中获取灵感,提取有用素材,帮助学生们构想属于自己的母亲描述文章。
第二步:阅读文章,描述母亲1.将《我的母亲》整体阅读一遍。
2.小组内讨论母亲的形象与主题表达,然后让学生们撰写一份关于母亲的文章,同时可以配合小短诗或文言文。
3.在结束之时,指导学生们一起分享自己的文章,在磨砺中互相学习。
第三步:分享家庭故事,增进家庭意识1.请学生们分享母亲为自己付出的经历,鼓励学生们把满怀感激的情感倾诉出来,给予自己的母亲最深的赞许与回报。
2.可以请一些着名母亲代表,或是学生的家长代表来到教室,分享他们的母亲故事,这样可以更贴切地给学生们带来亲身体验。
第四步:案例分析,悟出合作共赢思想1.从学生们分享的内容中,引导他们讨论家庭生活中的问题,并且通过共同思考的方式,找出问题的根源以及解决方案。
2.学生们可以采用教材或者网络上的案例,帮助他们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合作共赢思想的价值。
3.让学生们分享自己想到的家庭合作方案,同时鼓励他们回家实践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我的母亲》教学案例

《我的母亲》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我的母亲》这首诗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2.学习理解并朗读诗歌中的形象描写和感情表达;3.培养学生对母亲的尊敬和感激之情;4.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并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感情表达;2.分析并模仿诗歌中的描写手法;3.学习如何朗读诗歌并传达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1.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理解;2.诗歌中的形象描写的分析和模仿。
教学准备:投影仪、课件、教科书、字词卡片、朗读示范音频。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他们对母亲珍贵的回忆和感受,并与学生分享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Step 2 欣赏诗歌(10分钟)1.教师播放《我的母亲》的朗读音频,同时投影诗歌全文和图片。
2.学生跟读诗歌,并用直观的方式表达对诗歌的感受。
3.教师提问:“诗歌《我的母亲》通过哪些形象描写和感情表达让你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深情?”,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
Step 3 理解诗歌(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诗歌中的字词和句子。
2.教师提问:“诗人用什么词语描绘了母亲的形象?这些词语给你们的印象是什么?”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描写手法,理解诗人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4.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一道与诗歌相关的创意题。
Step 4 模仿诗歌(25分钟)1.教师给学生分发字词卡片,上面写着不同的形容词和名词。
2.学生结合自己对母亲的了解,自由组合这些字词,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诗歌,形容自己的母亲。
3.学生可以借鉴《我的母亲》的描写手法,但要注意体现出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感受。
4.学生可以与同桌分享自己的创作,并选取一些进行朗读。
Step 5 朗读诗歌(15分钟)1.教师给学生示范朗读《我的母亲》的正确语调和表情。
2.学生跟读示范,并逐句朗读诗歌,尽量传达出诗歌的情感。
3.学生进行小组朗读,互相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4.学生个别或自由选择进行独立朗读,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
《我的母亲》教学教案

《我的母亲》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会母亲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 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母亲》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母亲的伟大。
3. 亲情作文的写作指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母亲形象,培养感恩之心。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关注母亲,关爱家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感受母爱的氛围中学习。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母亲的形象。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母亲》,让学生在温馨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2. 朗读课文《我的母亲》,感受母爱的伟大。
3. 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母亲形象有哪些特点?她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母亲?4. 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母亲的特点和伟大之处。
5. 教师总结: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为我们付出太多,我们要学会感恩和关爱母亲。
6. 布置作业:以“我的母亲”为主题,写一篇亲情作文。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亲情作文的质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定期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母亲的认识和感悟,以及他们在生活中关爱母亲的具体行动。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以“母爱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和母亲的故事,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
2. 开展“母亲节特别活动”,让学生为母亲准备礼物,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3. 推荐学生阅读关于母爱的书籍,如《妈妈我爱你》、《母亲的力量》等,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在课堂外的表现,鼓励他们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我的母亲》语文优秀教案(优秀7篇)

《我的母亲》语文优秀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7篇《我的母亲》语文优秀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我的母亲》优秀教案篇一【内容梳理】事件母亲的形象我的认识主题(朦胧——清晰)(浅显——深入)元宵夜“巡阅”——笑:美丽、慈爱——初识母爱读小说热泪涌流——哭:善良、多情——富有才能和同情心“我”背书挨打——哭:痛苦、无助——感念、理解夏夜劳碌的身影——忙:劳苦、能干——歉疚、感恩可爱的性格努力的精神能干的才具(痛惜和谴责)【精点研究】说说母亲的哭。
课文两次写到母亲的哭,即第二件事母亲读小说和第三件事母亲听我背书。
两次哭的原因、情状、给我的感受、要体现的母亲的精神品质都不相同。
母亲在前件事中哭,是被小说中孤女患难、义妇含冤的凄惨情形所打动;在后件事中是因为我背书不出挨打心疼而哭。
哭时的情状不同,前件事中是“热烈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的“挥泪痛哭”,哭得尽情尽兴;看到我背书不出而挨打,耳中听着竹板打在我手上的声音,是心痛至极而又无助的哭,但因在父亲面前,又不敢放声尽情而哭,所以是“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样的哭是“饮泣吞声”的哭。
母亲的哭给“我“的感受不同,前面”我“看到母亲读小说哭的样子,因年幼不懂,所以“立在旁边瞧着,莫名其妙”;后面“母亲陪着我一同哭”,则使我感念着母亲的慈爱。
体现的母亲的精神品质不同,前面表现的是母亲有才能,情感丰富;后面则重在体现母亲的矛盾心理和慈爱的品质。
全文写了四件事,两件是写母亲的哭,细致而深入地刻画出旧社会女子悲情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旧社会女子凄苦的人生。
以“哭”字上钩下联,上钩出一“笑”,下联出一“忙”。
一“笑”是母亲“微笑着把我抱起来”去客厅“巡阅”。
那时,生了“我”的母亲十七八岁,与祖父一起生活,大家族境况也好,母亲是“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这是她生命之花灿然的一刻,而这样的欢愉对母亲二十九岁的生命是多么的短暂啊!一“忙”是写母亲做女红,万籁俱寂的夏夜里,“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的做着布鞋”,儿女成群的她也还年轻,整日整夜地为家庭的生计忙碌,不但人生的欢愉早已离她远去,连寄托她悲情的旧小说也无暇再读,窘困的生活苦得她失去了笑,也没有了哭的情怀,只留下了盼儿子读书能出人头地的一丝希望。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我的母亲》的主题思想,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家庭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图片,展示母爱的伟大场景,如母亲照顾孩子、母亲送孩子上学等。
2. 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和感悟。
(二)新课讲授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我的母亲》,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 文章中哪些细节描写让你印象深刻?- 你对母爱有什么新的认识?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文章的写作手法有哪些?- 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3. 教师总结课文内容,讲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三)巩固练习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角色的情感。
2.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关于母爱的场景。
(四)拓展延伸1. 学生以“我的母亲”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爱的伟大和写作手法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文,评价其写作水平。
3.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满意度,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
2. 教师关注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以上几个故事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找出来,作批注。
学生根据幻灯片上打出的学习内容,自主学习,在书上做出批注,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相机点拨。
①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抓中心句的能力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人物的品性。③通过品读细节描写,体会母爱,感受真情。
1、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C.0.58元2、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
3、体会母爱,感受真情,懂得感恩。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该事项不应做为调整事项。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
10、系统连续无故障工作时间难点: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格特点的写法
课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
教材分析
胡适的《我的母亲》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原文选择《胡适自传》,它的题材是传记,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增强社会人生的感悟与观察,感受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另外,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在八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继续了解叙事作品的特点,进一步培养语感,体会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本文语言极其自然、质朴,但又含意丰富,值得学生细细品味学习。同时本单元语文综合实践《献给母亲的歌》也是这篇课文向课外的延伸。
过文字关,夯实文字基础。
走近作者
提问:中国谁取得的学位最多?学生回答后出示幻灯片,了解作者。
借:应收账款5600学生可能会众说纷纭,但不会很全面。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以此衬托母爱的伟大。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莫泊桑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我们回忆母亲的时候。”下边就让我们走进文本,了解作者写了母亲哪些美丽的情景。
1、请以作者的口吻,对文中的母亲说一句话。
2、请以自己的口吻,对自己的母亲说一句话。
3、请你对天下所有母亲说一句话。
学生从三个练习中选择一个,写下对母亲的感恩,并在全班进行朗读。
让学生理解母亲,懂得感恩,进行知识迁移。
板书设计
回忆母亲
一、对“我”的教育
①学习上的督促
催我早起
②做人上的训导
a、晨教反省
五、判断题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4)10月22日,甲公司与戊公司合作生产销售N设备,戊公司提供专利技术,甲公司提供厂房及机器设备,N设备研发和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和人工费用由甲公司和戊公司根据合同规定各自承担。甲公司具体负责项目的运作,但N设备研发、制造及销售过程中的重大决策由甲公司和戊公司共同决定。N设备由甲公司统一销售,销售后甲公司需按销售收入的30%支付给戊公司。当年,N设备共实现销售收入2 000万元。甲公司会计处理:20×0年,确认主营业务收入2 000万元,并将支付给戊公司的600万元作为生产成本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教师活动
沉醉于歌声,被画面中的情景感动,进入学习状态。
设置情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提高学习兴趣。
贷:存货跌价准备15检查预习
教师检查学生《课堂练习》预习反馈(一、二、三题),这三道题是关于生字、生词以及本课的主要内容概括。
A.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B.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增多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回答问题,共同纠正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二)再读课文,深入研讨
(1)文中写母亲是我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2)朗读第13段,谈谈母亲对我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有哪些?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
让学生体会母亲对我的教育,除了“言教”之外,还注重“身教”
(三)说说心声,走近亲情
师出示幻灯片:虽然古语有“至亲不谢”的说法,但今天我要对您说……
3、现在的学生大多娇生惯养,不懂得感恩,所以我借用了视频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并让学生在三·八节到来之前为母亲做一件事,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这样也为讲课做了一些情感铺垫。
教学目标
初二的学生由于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逆反心理较重,往往把母亲的嘱咐当成唠叨。借助这篇美文,可以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母亲的爱,明确自己的一切都来自于母亲。鉴于以上两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课前播放满文军的歌曲《懂你》视频,然后语言导入:把爱全给了你,把世界给了你……满文军的一首《懂你》唱出了对母亲的最深情的赞歌。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说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胡适先生回顾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最深切的怀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我的母亲》,感受伟大而又温馨的母爱,同时了解这位学者少年的成长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一)细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快速阅读,自主学习,理清课文结构,列出结构提纲。)
(1)课文哪几个段落写了母亲的事,主要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因为这道题有点难,教师提示:本文写了哪些人物,学生回答出母亲、我、大哥、大嫂、二嫂、五叔后,让学生归纳概括出母亲与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这样一来就降低了问题的难度。)
b、严格管束,尊重人格
c、罚跪重罚,严慈相济
二、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
①除夕夜如何对待大哥的债主
侮辱
母亲(品性):慈母严父、仁慈、温和、气量大、性子好、柔中有刚
预设学生行为
A.人、计算机、程序B.人、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料设计意图
上述管理用固定资产系甲公司于20×1年12月购入,原值为3 600万元,甲公司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税法规定该固定资产的计税年限最低为l5年,甲公司在计税时按照15年计算确定的折旧在所得税前扣除。在20X4年度财务报表中,甲公司对该固定资产按照调整后的折旧年限计算的年折旧额为l60万元,与该固定资产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40万元。导入课文
学情分析
1、初二的学生虽然分析、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我给了学生较长时间的预习,早读时让学生充分朗读教材,并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让结合课后题和课堂练习进行预习,然后找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讲课时有个侧重。
2、学生在考试时不会筛选信息,分析、概括能力差,所以我有意识的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