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学案 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教案(13篇)
《沁园春雪》教案《沁园春雪》教案(13篇)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沁园春雪》教案1【教材依据】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一课《沁园春·雪》第一课时【设计思想】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动性。
【课时任务】1、指导学生诵读,整体感知全词;2、引导学生理解、赏析上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读准“分外、妖娆、折腰、……”等字音;2、理解“妖娆、风骚、红装素裹……”等词语的意思;3、体会上片融情于景的写法。
(能力目标)1、大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词;2、联想想象,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诗人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激发学生共鸣。
【教学重点】诵读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
【教学难点】联想想象,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
【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2、诵读教学法: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语言美,韵律美和意境美,感受诗歌情感。
【教学准备】制作“演示文稿”19张配合教学。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简介背景(6分钟)(一)情景导入1、出示两张雪景图片,启发学生:谁能用几个词语来描述或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雪景?(如:粉妆玉砌、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等)2、启发:你还联想到哪些写雪的诗句?(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下诗句,老师予以肯定和表扬)①千山鸟飞绝,万经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②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3、导入语: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伟人毛泽东笔下的雪景(出示“演示文稿”——写有《沁园春·雪》,背景为毛泽东的照片及毛体的书法《沁园春·雪》的图片)(二)背景介绍(以“演示文稿”的形式介绍。
《沁园春·雪》导学案(通用16篇)
《沁园春·雪》导学案(通用16篇)《沁园春·雪》导学案篇1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素质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题解与背景: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和人民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一次,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之后,写下了这首诗词。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上阕:描写北国雪景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三、研究下列问题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4、哪几句是虚景?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6、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全文、评价历史人物,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惋惜、委婉批评不足)7、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四、反复朗诵课文并能达到熟练成诵五、作业:1、查找资料。
抄录一首毛泽东的诗词并谈谈你的理解2、背诵抄录《沁园春雪》第二课时一、复习上内容1、背诵默写这首诗词2、交流所抄录的另一首毛泽东诗词并谈谈自己的理解3、学生评价二、阅读课后诗《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这两首诗共同点都是写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
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沁园春雪》优秀教学设计 3篇
《沁园春雪》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诗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学习这首词语言精确的特点。
3、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
【教学重点、难点】1、这首词的创作和发表的重大意义。
2、这首词的意境博大深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伟大的祖国风景秀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
3000多年来,有过不少的英雄好汉、帝王将相,试问: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是谁?──是无产阶级人民大众。
毛泽东同志在《沁园春·雪》一词中形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历史证明了这一点,红军长征的胜利更证明了这一点。
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宣布:“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黄河东征。
视察地形时,他看到雪后的壮丽河山,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满怀战胜敌人的信心,挥笔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形象地指出:中国的命运只有掌握在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手里才能走上“光明的路”。
未来是属于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
二、指导预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分外()娆()思汗()今朝()数风流人物()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惟须上下俱文采、风骚顿素妖娆输、逊风流人物蜡竞折腰数今朝3、思考下列问题:⑴这首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但上、下两阕各有侧重,上阕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下阕又侧重于哪两种表达方式?⑵上阕写的什么地什么景?试按对景色的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的脉络,把它分为三个层次。
⑶下阕如何引入对人物的评论,评论了哪些古人?又评论了哪些今人?试按此线索也将它分为三个层次。
三、研习新课1、指名板书注音:分外(fèn)娆(ráo)数风流人物(shǔ)今朝(zhāo)思汗(hán)2、指名口头解释:惟:只。
《沁园春雪》教案(精选13篇)
《沁园春雪》教案《沁园春雪》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沁园春雪》教案1一、导学目标1、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能有感情的背诵全词;2、掌握上下阕所写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重点)3、学会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揣摩,并能体会其作用。
(难点)二、导学引领,自主学习(一)基本知识学习1、识记文常,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2、识记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以及文章注释中注音的字词。
3、反复朗读全词,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思路:(1)词的上下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主要采用那些表达方式?(2)作者欣赏这幅图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从词的上阙中哪个字能看出来?(3)上阙中的有虚写的景色也有实写的景色,请你把它在文中勾画出来。
(4)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图?(5)下阕中哪句话是过渡句?下阕由景到人,写了哪些英雄人物?作者用哪一个字概括他对五位历史英雄的评价?作者这样评价的目的是什么?(6)本词的主旨句是那句?抒发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二)重难点突破词的下阙部分作者评论历代的帝王,分别用了“略输”、“稍逊”和“只识”三个词语,请问它们有什么含义?点拨:“略输”、“稍逊”两个词语一方面表明了毛泽东对秦皇汉武的惋惜之情,同时又对他们在历史上的贡献;而“只识”一词则表现了毛泽东对成吉思汗只重武功忽视文治的之情。
(三)学法指导学习本词,应该先弄清它的创作背景,在掌握上下阕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困惑所在:三、组内合作,收获共享(1)我们组讲解的问题是:(2)我们组讲解的思路是:(3)讲解中需要强调的关键点和重难点是:四、课前热身,自我完善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沁()分()外妖娆()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2、“沁园春雪”中的“沁园春”是词的()“雪”是词的()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雪》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沁园春·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沁园春·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及其作品背景;(2)通过学习《沁园春·雪》,达到对汉宋文学的初步了解,了解宋代的文学特点和辛弃疾与其他诗人的不同之处;(3)通过学习领会诗歌的意境和内涵,了解沁园春的历史背景和风土人情。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能够理解与把握辛弃疾的文化意识,提高文化素养,又可启发自身的情感与思考;(2)通过学习,能够识别文学作品的基本元素,提高文学素养,培养阅读兴趣,抒发自身情感。
二、教学内容辛弃疾的《沁园春·雪》三、教学方法1. 课堂问答首先,利用课件介绍辛弃疾,包括生平事迹、艺术成就等等。
然后,针对课件所介绍的内容,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例如:“辛弃疾是哪个朝代的诗人?”“他有什么的文学成就?”“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学习过他的作品?”等等。
2. 文学赏析2.1核心目标:以课堂讲授及配合手抄报解读,理解《沁园春·雪》的主旨思想,抒发个人感悟。
2.2教学方法:1. 教师要求学生先阅读全文,表明感受,探索思考,然后以梳理篇章主题、破解字句难度为导向,渐次进阶。
2. 教师可以逐句逐句进行解读,引导学生了解辛弃疾的思想和文化意涵。
例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对诗歌整体的感受,帮助学生感受到雪和春的强烈对比,神秘和静谧的反差,体验到雪童话般的光辉和高贵。
3. 在解读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语言表述诗歌意义;并强调教育价值,及时阐发琢磨到的人生哲学。
4. 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想象,并要求撰写文本说明文中的隐喻、类比等修辞手法及其合理运用,来表达主题思想。
3. 朗诵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诵,可以提高他们的朗诵能力和语音表达能力,也有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沁园春·雪》的意境和内涵。
四、教学过程1. 教师介绍辛弃疾及生平和文学成就。
九上1、《沁园春·雪》学案(含答案)
1、《沁园春〃雪》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内涵。
2、领会词人的伟大胸襟、坚定的信念,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一、检查字音。
沁园春()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折腰()风骚()成吉思汗()今朝()二、整体感知。
1、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从表达方式看,上阕侧重__________,以“______”统领下文,下阕侧重___________,以“______”领起下文。
词中点明全文主题,抒发词人豪情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阕中概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阕中描写作者想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阕中化静为动,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词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研读课文。
1、概括上阕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_______”字。
3、上阕的结构方式是:____________,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写景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方法。
4、作者是怎样将上阕的写景与下阕的议论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从文中找出)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
5、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案1:第1课 沁园春 雪
沁园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是一种能够令人产生多种情绪的精灵…… 当窗外那像柳絮、像芦花般的雪花,正在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的时候,当郊野大地被雪花装饰得像铺上白色的地毯一样的时候,望望它们,会有许许多多的感觉……….当一代伟人毛泽东看到北国茫茫的冰雪时,他的感受怎样,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的基本特点。
2.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革命领袖所具有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3.品味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艺术特色。
4.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鲁迅认为北国的雪“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那一代领袖心中北国的雪又是何种景象呢?这一节课,就先让我们一同去领略北国雪的风姿,同时也体会诗人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师范读课文,学生找出诗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分.外妖娆. ( )( ) 成吉思汗.( ) 数.风流人物( ) 还.看今朝( )稍逊.风骚( )(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莽莽:妖娆:折腰: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数风流人物:风流人物:2.了解有关文体知识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背景知识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像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分组读,再全班齐读一遍。
3.学生自由朗诵后,请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朗读全诗,师生共评。
4.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问题探究:(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2)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二)文本探究(学生积极展开思考,分组讨论问题。
)1.词的上阕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2.作者对雪景的具体描写由哪个词领起?它统摄的宾语包括哪些句子?3.上阕末尾三句诗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诗写出了怎样的意境?4.下阕开头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5.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惜”字包含着作者的什么感情?6.词的下阕又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表达了词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三)检查背诵背诵、默写全诗。
《沁园春·雪》学案(通用13篇)
《沁园春·雪》学案(通用13篇)《沁园春·雪》学案篇1学习步骤与要点一、了解词及词牌的知识二、熟悉写作背景三、掌握字形词义(先自己做,再对照答案订正)1.准确读出字音。
稍逊风骚莽莽滔滔分外妖娆沁园春成吉思汗今朝多娇原驰蜡象素裹略输数风流人物(答案:xùn sāo mǎng tāo fèn ráo qìn hán zhāo jiāo chílàguǒluèshǔ)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②惟余莽莽③顿失滔滔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⑤红装素裹⑥折腰⑦略输文采⑧风骚⑨风流人物(答案见课文注解)3.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诵这首词,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初步体会词的意境。
四、词句的理解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北国风光”是上阕内容的总领句。
这三句是上阕第一层,总写北国壮丽的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玉砌银裹、广袤无垠的冰雪世界。
“千里”、“万里”两句采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
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统领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这是上阕第二层,具体描写北国风光。
“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加入想象成分。
它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和豪迈的意兴。
“长城内外”,指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指自西向东,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
“顿失”二字,则写出黄河变化之快,寒威之烈,使人联想到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舞”和“驰”两字,化静为动,写出“山”、“原”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须晴日”这三句是上阕第三层,是虚写,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
“看”字与“望”字照应。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精选5篇)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精选5篇)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精选5篇)《沁园春雪》优秀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理解诗词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2、学习这首词语言精确的特点;3、朗诵诗歌。
过程和方法: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深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伙伴的交流,对诗歌语言、内容和形象进行赏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的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感受诗歌的内容、意境和想象,领会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教学难点: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沁园春雪》2、学生准备:扫清文字障碍,有感情朗诵诗歌教学过程:教学预设教学调整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板书课题)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指导学生朗诵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1.正音:分娆逊数汗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二)整体感知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沁园春·雪》学案1
《沁园春·雪》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学习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方法的用法。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二、自主学习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有哪些具体句子体现?2.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3.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4.结合课文,你认为谁是真正的英雄?你的理由是什么?三、整理归纳《沁园春·雪》是一首古典词。
词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又别称乐府、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实际上是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
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本词围绕一个“雪”字写景抒情,上阕写的是我国北方的壮丽雪景,抓住“望、欲、看”三个动作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融情于景。
下阕重在抒情、议论,以一个“引”字过渡到对古今人物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毛泽东同志既是革命家又是诗人,他的诗词已公开发表的有四十三首。
题材广泛,形式上以抒情为主,善于在丰富的联想和情景交融之中,鲜明地表达主题思想,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
诗人寄情于景,托物言志,运用比兴,塑造形象,联想丰富。
首先,他常常是把自然景物描写与当时人民所处的环境和心情联系起来。
其次,写历史总是和现代生活联系起来,像《沁园春·雪》就是如此。
四、互动探究毛泽东在这首词中“惜”的是什么?然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五、基础练习1.给下列词中加粗字注音。
分外妖娆()惟余莽莽()稍逊风骚()成吉思汗()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红zhuāng素裹()顿失tāotāo()江山多jiāo()一代天jiāo()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惟余莽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素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外妖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导学案
沁园春·雪导学案一、背景知识1.1 沁园春《沁园春·雪》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诗,收录于《毛泽东选集》中。
在诗中,毛泽东借雪景来表达自己对祖国未来的希望和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沁园春”是毛泽东的诗名,也是他生前居住的地方。
毛泽东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文字作品,其中不乏一些流传甚广的名篇。
1.2 雪雪,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文学意象。
在文学中,雪往往被用来描绘自然的美景,同时也可以抒发作者的喜怒哀乐,表达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雪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它常被用来表达寂静、纯洁、深情等情感。
二、诗歌分析2.1 诗歌背景本篇诗歌创作于1960年代初期的冬天,当时正值中国大陆政治风云变幻、经济困难的时期。
2.2 诗歌结构《沁园春·雪》全诗共有三十二个字,共七句,属于七绝体。
2.3 诗歌意义一、第一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绘出北方严寒的自然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北方地区客观环境的敬畏。
通过描写自然风光,诗歌表达出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二、第二、三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描写了中国古代名胜长城及昊起的黄河江山,写出了一种历史失落和心灵的不安,反对对古老文化的颓废、消失不见和自然生态的破坏。
这几句诗中所表现的态度,可看出作者寄予诗中情感的厚度和人格苍劲挺拔的个性。
三、第四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描绘出声势磅礴的自然景象,表现出作者对天地自然的豪放感和激烈的情感。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未来革命的信心和决心,展现出大无畏的个性和革命精神,具有郑重的感召力。
四、第五句“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用“红”和“素”两个词,表现出白雪覆盖之后的明媚景象,同时由此引出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这句诗是作者对美好希望的展现,具有积极向上的思想性。
五、第六、七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第1课《沁园春 雪》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 沁园春·雪学习目标1.有感情、节律地朗读这首词,掌握本文生字词。
2.借助各种手法,欣赏词所描绘出的画面,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3.进一步体会这首词所表现出的一代伟人的革命气概和博大胸怀。
【了解文学文化常识】1.作者作品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诗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著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等。
2.写作背景《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
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3.知识链接词:又叫曲子词、诗余、长短句等。
句式长短不一,用来配乐歌唱。
用来演唱词的调子,叫做词牌,规定词的格式。
包括词的段数、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
这首词,《沁园春》就是词牌名,“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沁园春》词牌因此而得名,它规定了词有114个字,分上下两阕,上阕13句,下阕12句,句号处必须压韵。
雪,是题目,表明词的内容是“咏雪”,与词牌没有关系。
【掌握基础知识】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并规范书写。
惟余莽莽..( tāo )..( mǎng )顿失滔滔稍逊.风骚.( xùn sāo )成吉思汗.( hán )数.风流人物( shǔ)今朝.( zhāo )2.词语解释。
北国:指我国北方。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一片。
滔滔:指黄河波涛滚滚的样子。
须:等到。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弯腰行礼,这里指倾倒的意思。
天骄:天之骄子。
3.文学文化常识填空《沁园春雪》这首词写于年月,其中沁园春是,雪是。
《沁园春.雪》教案(通用15篇)
《沁园春.雪》教案(通用15篇)《沁园春.雪》教案(通用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沁园春.雪》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3、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意义。
教学教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雪景。
像唐朝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又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雪,纷纷吹落轩辕台”。
还有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高骈的“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还有宋朝胡仔的“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元朝黄庚的“江天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等等,决不胜举。
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二、初读课文1、了解背景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2、学习字词莽(mang)素(su)成吉思汗(han)单于(chanyu)妖娆:妖艳美好。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3、齐读。
三、再读课文(一)学习上阕1、从词的哪些句子可知描写的是北方冬季的景色?(第1—3句。
)2、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来描写景色的?(夸张、拟人、比喻等。
)3、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2023最新-《沁园春雪》教案(优秀6篇)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6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下面是美丽的编辑为家人们收集的《沁园春雪》教案(优秀6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沁园春·雪》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
【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设计理念】立足教材、立足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教学媒介,通过具体、直观材料,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成长。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简介作者毛泽东的主要事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⑴读准“莽”、“逊”、“娆”、“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
⑴掌握课下注释中列出的重点词语的字形及含义。
2、能力目标:⑴能够准确熟练地背诵全诗。
⑴揣摩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
3、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想像,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法、阅读理解法、自主评价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课外资料。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活动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8篇)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8篇)沁园春·雪篇一《沁园春雪》学习目标:1、积累《沁园春雪》中重点字词2、抓住关键词语,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精神和革命壮志。
课前学习:1、查工具书,初步理解这首词的大意。
2、以“我所了解的毛泽东”为题,收集资料,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课堂学习:一块:诵读欣赏,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明确要求,播放《沁园春雪》的朗诵看课文,听朗读2谈听后的体会,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交流体会3组织朗读。
请2-3位同学进行朗读交流4、组织评价学生评价5初步理解大意,准备质疑。
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记录疑问。
6组织交流、评价;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总结。
交流,互评7组织朗读。
全班齐读第二块:小组合作探究,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我所了解的毛泽东” 交流、补充2问题情境:这首词问世之初,就备受推崇,人们盛赞这首词“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它的发表也使蒋介石集团惊恐万分,蒋介石立即唆使其御用文人进行反扑。
学生听讲3、小组合作探究:这首词为何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要求从词的内容、主题及其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探究)参与到各小组中进行指导。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4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5组织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学习其他小组的长处6、对小组发言进行补充并板书。
听讲、记笔记第三块:语文活动:学唱歌曲《沁园春雪》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播放歌曲《沁园春雪》听歌曲学唱课后学习:收集描写雪的诗词、散文,选择其中一篇与《沁园春雪》中的雪景比较、分析,写200字左右的心得。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篇二云南省泸县第四中学张开芳一、导入:四大文明的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幅员辽阔;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有汹涌澎湃的长江黄河;有“甲天下”之称的桂林山水;有动物王国之称的云南;有肥沃辽阔的四大平原……这一切,无不如磁铁般的吸引着每个炎黄子孙的衷肠,无不使多少巾帼英雄为之倾倒;也无不使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在这块黄土地上争名夺利;也曾引来了如豺狼虎豹的帝国者……那么,究竟是什么人才是这片黄土地的建设者呢?(揭示课文并板书标题)二、整体感知:(注: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1、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导语中所提出的问题。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通用12篇)《沁园春·雪》教学设计(通用12篇)《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多样朗读加深理解词所描写的意境;2、通过朗读更好的传递词的磅礴大气;3、比较中理解词的知识并试着填词;教学过程:一、导入:问:“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这句话同学们熟悉吗?学生:不熟悉!解说:这是一首歌的歌词,老师只是知道,但我的父辈们却是非常熟悉,而且人人会唱,不信就请某老师唱一段。
问:歌词中有一句——“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是对毛泽东的赞美,何以对毛泽东给以这么高的评价?你能介绍一些毛泽东的革命事迹吗?(学生介绍毛泽东的光辉业绩)小结:毛泽东不光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
毛泽东还是一个文人,而且绝对是一个大气十足的文人。
不信,就让我们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亲自感受一下他的词风。
(板书课题)老师介绍写作背景二、自由朗读全文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词所描写的内容。
(思考:词的上下阕各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读文,并能结合文章谈自己的理解。
画面一:绘北国壮丽雪景。
画面二:评历史人物,赞当代英雄。
师:刚才同学们能够结合文章,介绍画面,谈得都很好,但是却未能通过你的朗读展示词的魅力,将这首词的磅礴大气传递出来。
三、观察画面,揣摩意境,再次朗读文章要想把握词的精髓,朗读很重要。
朗读要收到成效,标准的普通话必不可少,但把握感情,做到适当的停顿、重读则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请同学们静心看下面的片断,酝酿感情,再次朗读全文。
1、放片断2、学生自由朗读并对需处理的字、词做好标记3、个别示范朗读,自评(你是如何处理重读、停顿的);同学点评,穿插老师点拨。
(把握关键处:如“冰封”和“雪飘”动静结合;望领起七句写景;山舞的“舞”、原驰的“驰”;竞折腰的“竞”;“惜”等)四、个性创作(大组诵读)看!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和词人溶为一体,也变的气宇轩昂,意气风发。
《沁园春·雪》教学案例(精选14篇)
《沁园春·雪》教学案例(精选14篇)《沁园春·雪》篇1《沁园春·雪》教学案例(语文)教材分析:这首词写于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初。
当时红军正处在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夹击的困难境地。
全词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抱负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读这首词,应着重体会作者的博大胸怀和深刻的思想。
教学设想:1、《沁园春·雪》是一首词,学习课文前要对“诗词”的有关知识预习、了解。
2、朗读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在领悟、品评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新教材语文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无不与以课文为载体的情感体验有关。
设计好授课的导语、结语以及授课的过渡语,对于调动学生体验感受、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诵读、领悟、品评、鉴赏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说:“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就能欣赏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
”同学们同意这种观点吗?(生答)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伟大诗人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雪》教学设想:用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课题。
二、简介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抗日战争前夜。
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东渡黄河,开赴抗日的最前线。
渡河前,恰逢大雪。
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强信念,毛泽东豪情激荡的写下了这首以"“雪”为题的壮丽诗篇。
请听课文录音。
(放课文背景简介VCD、大屏幕)三、明确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诵读、领会、品评、鉴赏四、课文内容学习:(一)请欣赏课文朗诵(微机、大屏幕、课件)(二)上阕:1)课文前三句诗人用哪两个词点出了北国风光的特征?修饰限制“冰封、雪飘”的是哪两个词?这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应怎样理解?在古诗文中,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现的写法叫什么?试举以前学过的课文中“互文”的例子?2)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
语文版九下《沁园春·雪》教案学案6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贵州都匀市墨冲中学王有莲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依据以上理论,再结合单元教学目标,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知识目标:读懂诗歌内容,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理解关键词语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来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通过理解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感情,体会最后三句的含义难点:上阕写景是为下阕评古论今,抒发情怀作铺垫的,这是作者的立意所在,这点初中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是教学的难点。
教法与学法第一、诵读法,诗歌的理解在于朗读,常说“三分诗,七分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将诵读作为主线贯穿全过程采用初读、听读、分组朗诵、全班朗诵、个读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诗的内涵,感受意境之美,体会作者的感情。
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第二、提问法,提问是教学中永远不会过时的教学方法。
按照“切入-顺承-深化-引伸”的顺序,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受到启示,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第三,练习法。
设计两道反馈检测题,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的。
第四、分组讨论法。
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参与活动。
采用自由讨论指定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全班分为若干组,确定发言代表,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投影仪课时分配: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教材○导入新课先在投影仪上播放《我爱你,塞北的雪》,再播放音频《沁园春•雪》,由“滋润着春天的麦苗,迎春的花叶”的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雪
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涵的深刻性。
【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
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知识链接】
1.词的知识
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2.创作背景与发表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1945年10月,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
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一时轰动山城。
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1.注音。
分.(fèn)外妖娆.(ráo) 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今朝.(zhāo)
2.解释下列词语。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折腰:鞠躬,倾倒。
词中有称颂、赞美之意。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词中指广义的文化。
红装素裹:也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3.课文解读。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写出来。
答案:词的上片是描写雪景的。
动景:冰封、雪飘、舞银蛇、驰蜡象。
静景:莽、晴日、红装素裹。
(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答案:望
(3)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答案:白茫茫的长城、大河、高山,红日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答案:“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
这给人以生动、形象、活灵活现的感受。
5.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词的意境。
答案:虚景。
“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的皑皑白雪。
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
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6.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答案: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
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7.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答案: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由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由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词人
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8.这首词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这首词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精读诗歌下阕
9.“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承上启下。
“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10.对于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答案:“惜”。
(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
第一,惜中含褒。
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地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
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的;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
11.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答案: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词人的自况。
这是词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
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12.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答案:“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主题阅读】
品读下面内容,回答问题。
【甲】我爱你,塞北的雪
王德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
你的舞姿是那样的轻盈,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
你是春雨的亲姐妹哟,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春天的使节。
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
你用白玉般的身躯,装扮银光闪闪的世界,你把生命溶进土地哟,滋润着返青的麦苗,迎春的花叶。
【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3.毛泽东一生对雪情有独钟,甚至不允许扫除院子中的雪。
你认为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三位作者对雪的喜爱?试各写出一句。
(答案不唯一)
答案:毛泽东: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王德: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
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4.【甲】歌颂的仅仅是雪花吗?谈谈自己的理解。
由“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你联想起哪位诗人的绝唱?又联想到春天的哪一位使者?
答案:歌颂的不仅仅是雪,还应该包括具有雪的精神品质的人们。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梅花。
1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咏雪的千古绝唱,你能说说好在哪里吗?由“梨花开”你又联想到哪位文人墨客的名句?
答案:严酷的风雪是一种逆境意象,但这里诗人把它当作一种美好感情的寄托,感情的豪迈变酷寒为美,没有逆境的感觉。
从修辞的角度来看,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动人。
一片银白世界,在诗人眼里,变幻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朱自清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16.【乙】诗的内容兼及咏雪和送别两个方面。
描写雪景,既有大笔挥洒,又有细致描画,鲜明地再现了边塞的自然风光,又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大笔挥洒的诗句如:“瀚海阑干百丈冰”等,细致描画的诗句如:“狐裘不暖锦衾薄”等。
写送别,以结尾两句最妙,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
如果你是诗人,看着雪地上的马蹄印,会想些什么呢?
答案:略。
(答案不唯一,能答出下列几种情况之一即可:①为“别时容易见时难”而感叹;②为“长路关山何时尽”而愁虑;③因朋友归京而羡慕;
④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
)
17.找几句古诗词中表达作者的抱负的诗句。
答案:(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