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周易_与古代经济政策
2020年士兵提干考试综合能力——基本常识每日练习二十道题(7)
2020年士兵提干考试综合能力|基本常识每日练习二十道题(7)关键词:士兵提干张为臻大学生士兵提干提干考试辅导基本常识提干练习【基本常识】考核考生对历史、管理、经济、文学、艺术、自然、地理、环境和科技等内容的了解。
2020年大学生士兵提干•优秀士兵提干考试《基本常识》大纲所涉及的考点包括:历史部分主要了解我国古代史、近现代史和世界古代史、近现代史等内容;管理部分主要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原理;经济部分主要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际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文学部分主要了解中外有重要影响的作家作品;艺术部分主要了解音乐、绘画、舞蹈、影视等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和重要作品;自然部分主要了解生物学、天文学、气象、水文等与生活和军事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然界相关知识;地理部分主要了解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相关知识;环境部分主要了解环境与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科学技术部分主要了解科技发展史以及与生活和军事活动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
准维教育军队考试网1、下列作家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是( )。
A.闻一多B.郭沫若C.沈雁冰D.郁达夫2、下列和宪法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在我国,矿藏、水流和森林属于国家所有B.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国家成文的宪法是1791年通过的法国宪法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D.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员会负责3、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才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蔡文姬作的五言《悲愤诗》是带有自传性质的诗歌B.上官婉儿是武则天时期的女官和诗人C.李清照和其夫赵明诚共同完成《金石录》D.班昭帮助其兄班固整理续写《后汉书》4、以下适合于建设防火林带的树种是( )。
A.木荷B.松树C.樟树D.杉木5、人口政策与公共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政府会运用公共权力,依据人口发展规律制定符合国情的人口政策,用政策手段调控人口的增减,并通过相应的职能机构推行实施。
人口政策可以归于政府职能中的( )。
经学“时中”思想与西汉帝国的经济政策
经学 不仅 是 中国儒学 的学术 形 态 , 还是 中华 文 明 经》、论 语》、孟 子》 为 经 济 政 策制 定 的纲 维 。西 《 《 成
的大 经 大法 。儒 家 经学通 过朝 纲制 度 的建 构 , 刻地 汉末 东 汉初 年 的 史 学 家班 固看 到 : 尚书 ・ 范 》 深 《 洪 确
关键 词 : 汉代 经学; 时中 ; 经济政策 ; 民本 主义
中图 分 类 号 : 24 1 K 3 .
收 稿 日期 :0 2— 4— 5 2 1 0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4— 9 5 2 1 )4— 0 8— 4 10 9 7 (0 2 0 0 8 0
基金项 目:0 9年陕西省社会 科学 基金项 目(9 0 5 成果 之一 20 0 C0 ) 作者简介 : 张 勇 (9 1 , , 17 一) 男 陕西汉 中人 , 西安财经学 院文法学 院文学艺术系讲师 , 历史学博士。
①陈寅恪说 “ 二千年来 华夏民族所受儒家 学说之 影响最深 且巨者 , 实在制 度法律公 私生 活之方 面 ; 关于学说 思想 之方 而
面, 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见 陈寅恪 为冯友 兰《 ” 中国哲学史 》 写的《 审查报告三》 。 ②《 汉书食货志》 :《 日 “ 洪范》 八政 , 日食 , 日货 。食谓农殖嘉 谷可食之 物 , 一 二 货谓 布 帛可 衣 , 及金刀龟 贝, 以分 财布利 所
影 响 了 中 国 古 代 社 会 的 政 治 、经 济 与 礼 俗 发 立食 、 二政 的用 意在 于 : 货 生产 与 流 通 并 举 的 经济 原 展。 [f汉代是 中国“ ①1 o i 经学 ” 最为发达 的时代 , 汉代 则 乃“ 民之本 ” 3“ ; 家确立 的经济 发展 目标是 生 ②_ 1 儒 j 也是 中华 古代帝 国政 治 、 济走 向成 熟 的 重要 时期 , “ 足 货 通 , 后 国实 民 富 , 经 食 然 而教 化 成 。 _ 】 这 个 目 ”3 “ l 经学 对汉 代 制 度 的 影 响 “ 日依 经 立 制 … …二 日 引 一 标 体现 着儒家 的 民本 主义思 想 , 即经济 发展 的终 极 目 经 决事 。 [1 因此 , 代制 度可 谓是 经学 观念 的经 ”21 1 汉 标 在于 国家 安全 、 民富裕 , 为精 神 文 明 的实 现 奠 人 并 验 展开 。本文 以《 书 ・ 货 志》 对 象 , 过对 汉 汉 食 为 通 定 基础 。同时班 固看 到 , 济与政 治具 有 天然 的辩证 经 代 经济 制度 与决策 的考察 , 方面 揭示古 代 中华帝 国 一 关系 , 一方 面 , 济具 有 “ 成 群 生 , 顺 天 德 ”3I 经 养 奉 lJ _” _ 经 济决 策 中伦 理 特质 及 实 践 原则 。另一 方 面 评 价儒 的伦理 任务 , 另一 方 面 , 治又 有 保证 “ 无敖 民 , 政 邑 地 家经 学 思想在 中国古 代 经济 制 度 建 构 中 的意 义 与 当 亡 旷土 ”3 的经 济 效 率 功 能 。这 使 得 汉 代 政 府 的 l … 代启 示 。 经 , 儒 家“ 中” 时 价值 观与 中国古代 的经济 政策 经济政 策 不 只 是 “ 济 工 程 学 ” 而 是 循 先 王 之 制 ,
周易八卦学说
周易八卦学说周易八卦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理论体系之一,被视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它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一种预测和解释现象的方法。
本文将以周易八卦学说为主题,探讨其起源、基本概念和应用,以及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一部分:起源与发展周易八卦学说起源于古代中国,最早出现在《周易》一书中。
《周易》是一部以六十四卦为基础的经典著作,通过对八卦的排列组合以及卦象的变化来解释自然现象和人事变迁。
古代的先贤们在长期的观察和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了周易八卦学说,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第二部分:基本概念1. 八卦:八卦是周易八卦学说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由三个阳爻和三个阴爻组成,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和泽八个自然现象。
八卦的排列组合形成了六十四卦,每个卦都代表着不同的自然和人事现象。
2. 变卦:变卦是指八卦在卦象变化中的演变。
根据《周易》中的理论,卦象的变化代表着自然和人事的发展过程。
通过观察卦象的变化,人们可以洞察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
3. 乾坤:乾和坤是八卦中的两个最基本的卦象。
乾代表着天,坤代表着地。
乾和坤之间的关系象征着宇宙的运行和万物的生成。
在周易八卦学说中,乾和坤被视为最高的哲学原则和价值观念。
第三部分:应用与影响周易八卦学说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思想,还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1. 经济:在古代,商人和政府官员常常使用周易八卦学说来预测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的变化。
通过观察卦象的变化,人们可以做出更明智的商业决策,以及调整经济政策来促进国家的繁荣。
2. 政治:古代的君主常常借助于周易八卦学说来制定政治决策和谋划国家的发展。
通过观察卦象的变化,君主可以预测国家的兴衰和政权的更替,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个人发展:周易八卦学说也被视为一种个人发展的指南。
根据卦象的解读,人们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修炼自身的品德和修养,人们可以实现自我完善和达到更高的境界。
中国古代哲学名著
中国古代哲学名著1、《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周易的作者相传为三圣,即伏羲,文王和孔子。
2、《论语》《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20篇492章,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作品多为语录,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论语》一书有孔子弟子的笔墨,也有孔子再传弟子的笔墨,其著作年代有先有后。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3、《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4、《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
《庄子》进一步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
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
中国古代富民思想
中国古代富民思想中国富民思想的渊源极早,《尚书》中有“裕民”、“惠民”的观点,《周易·益》有“损上益下,民说无疆”,都把重视人民的利益视为统治者的德政。
至春秋战国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出现了儒、墨、道、法各学派思想家,他们从各自的政治需要出发,从不同角度阐发了富民思想。
儒家富民思想儒家把传统的富民观点,丰富发展成为一种安邦治国的经济理论。
孔丘提出“足食”、“富而后教”的论点,把充裕人民的物质财富作为实施礼乐教化的基础。
他的富民措施主要是“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尧曰》,即实行宽惠的经济政策,允许人民牟利取财,同时要求统治者节用薄敛。
他把人民的富足看作是政府获得充足财源的基础,主张民富先于国富,国富建立在民富的基础上,这就是著名的“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颜渊》的财政思想。
孔丘的富民思想在中国长期成为传统的教条,具有深远的影响。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继承者孟轲与荀况对富民思想作了进一步阐发。
孟轲的富民政策主要是发展生产和减轻赋税,“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孟子·尽心上》。
他的发展生产的具体措施是制恒产、兴井田、给每农户五亩宅、百亩田,使民“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
他的薄税敛主张是:商舍不税,也不征货物税、房地税和无职业者的人头税,只征单一的农业税,即相当农民收获九分之一的劳动地租。
孟轲认为实行了这些富民措施,就能使“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梁惠王上》,达到家给人足,天下大治。
荀况继承了早期儒家不与民争利的观点,进一步阐发了治国必先富民的意义。
他批评统治者好利聚敛是“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并分析了财富分配与国家兴亡的关系:“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荀子·王制》。
他从治国必先富民的理论出发,要求统治者“以政裕民”《富国》,即采取节用薄敛和倡导发展生产等措施,使民富裕。
《周易》经济伦理思想研究
《 周易》 中国文化的原典 , 经、 中包含 了 是 其 传 历史 资源 的借鉴 意义 。
很 多经 济伦理 思想 的萌芽 , 因其文 辞古奥 难懂 , 管 尽
一
、
学 界也偶 有 阐发其 经 济伦 理 思 想 的文 章 , 系 统 论 但
述 的并不 多见 。本 文拟 通过梳 理文 献 , 随顺 天时 、 从
随 顺 天 时
由于地理 条件 的原 因 , 夏 自古 就 重视 农 业 生 华
( a ca gH nkn n e i , a ca g J nx 3 06 ,hn ) N nh n a gog U i mt N nh n , i gi 30 3 C i v y a a
K e r s:Z u Yi c o c e hc y wo d ho ;e on mi t is;e oo y clg
[ 中图分类号 ]B 2 8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 编号]10 0 9—1 1 (0 0 0 0 5 0 92 2 1 )2— 0 7— 6
Re e r h o o m i h c n o s a c n Ec no c Et i s i Zh u Yi
Z A G We jn H N n— u
5 8
第 2
01  ̄ 0 1 卷 2
6 第 2期
《 周易》 经济伦理思想研究
b fn h eeie va sm r ia tog t aot cl c am n dsc a oy w i y e o et r i o e u o .T s a r elo eo g lhu s b u eo g a hr oya oi hr n , hc ma l sl ec s - i ds e i n h o l i n l a m h w l v h i sf
中国经学中的经发展轨迹
中国经学中的经发展轨迹中国经学是中国古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发展轨迹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个阶段。
1.先秦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先秦时期的经学主要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等经典文献。
在这个时期,经学主要关注社会的稳定和治理,强调君王的德行和礼仪的重要性。
例如,《礼记》中提倡以礼来调节社会关系,倡导君主要以身作则,以仁德来统治国家。
2.西汉时期(前206年-公元9年)至唐代(618年-907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经学发展的高峰期。
西汉时期的汉朝学派注意到经济发展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性,出现了一些经济理论和政策。
例如,董仲舒提出“天下为公”的思想,主张以中庸之道来治理社会,保障人民的生计。
而唐代的经学研究更加深入,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学著作。
例如,司马迁的《史记》中收录了一些经济学的内容,批判了财政税制的弊端,并提出了和发展经济的建议。
3.宋代(960年-1279年)至明清时期(明代1368年-1644年,清代1644年-1912年):宋代是中国古代经学的转折点,经济学开始独立成为一门学问。
程颐、程颢兄弟是宋代经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强调研究物质生产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提出了“充天监物”、“皇天之理”的观点,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明清时期,经学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些经济学经典著作。
例如,明代的王守仁提出了“庶物至大者物生,庶物至多者物困”等规律,强调经济的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中国经学的发展轨迹从关注社会治理和君主德行开始,逐渐研究经济的规律和经济发展的问题。
经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朝代中产生了不同的学派和观点,但都试图探索经济发展的规律,指导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实践。
近代以来,中国经学受到了西方经济学的影响,开始研究中国特色的经济问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和理论支持。
中国经济学名著
中国经济学名著摘要:一、前言二、中国经济学名著的概述1.古代经济思想2.近现代经济学的发展3.当代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三、古代经济思想名著1.《周易》2.《道德经》3.《管子》四、近现代经济学名著1.《资本论》2.《新民主主义论》3.《论持久战》五、当代经济学名著1.《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2.《发展经济学》3.《中国经济的奇迹》六、结语正文:一、前言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贤们就在各种经典著作中阐述了丰富的经济思想。
本文将对中国经济学名著进行概述,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我国经济学的演进历程。
二、中国经济学名著的概述1.古代经济思想古代中国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诸子百家的学说中,如儒家的“民本”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理念和法家的“法治”观念等。
这些思想为后世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近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近现代,西方经济学传入我国,影响了一批中国学者。
例如,《资本论》的翻译出版,对我国经济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我国学者也开始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本土化研究,如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和《论持久战》等。
3.当代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再到全面深化改革,我国经济学界不断探索、创新,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三、古代经济思想名著1.《周易》《周易》是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经济思想。
如“天地之大德生而无有”,强调了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富有之谓大业”,阐述了财富积累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道德经》《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中蕴含了道家对经济问题的看法。
如“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反映了老子对贫富差距问题的关注。
3.《管子》《管子》是法家学派的经典之一,其中论述了许多经济政策。
如“国无盐铁,则国家不富”,强调了盐铁等重要商品的专卖制度对于国家财富积累的重要性。
四、近现代经济学名著1.《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的经济学巨著,对我国经济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综合测试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综合测试注:以下为高中课本《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内容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俭约自首、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
这些都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A.传统美德B.核心思想C.人文精神D.教育理念2.17、18世纪,一些西方传教士将儒家经典如《大学》、《礼记》、《中庸》、《论语》、《孟子》、《周易》、《书经》、《孝经》、《诗经》、《春秋》、《礼记》等翻译为西文出版。
这些书籍的出版()A.推动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B.促进了儒学在西方的传播C.使18世纪的欧洲成为“中国之欧洲”D.催生了大批的启蒙思想家3.西周时期,“和”与“序”是两种重要的价值追求,《礼记》中说:“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由此可见,西周时期对“和”“序”的追求A.推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B.促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架构C.有助于秩序构建和社会和谐D.反映出官僚政治的基本特点4.妈祖信仰原本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海神信仰,1405年琉球国建立妈祖庙,17世纪日本长崎建立妈祖庙,而后泰国、缅甸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相继出现规模不同的妈祖庙。
据此可知,妈祖信仰的传播A.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联系B.扩大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力C.源于海上丝路的不断拓展D.巩固了“朝贡贸易”体系5.人类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这些文明的共同特点是()A.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B.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C.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帝国D.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体制6.下表是地理自然环境与对应区域文明发展的表现,据此分析,早期人类文明地理自然环境区域文明发展的表现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需要精确计算泛滥日期,埃及进行天文学研究,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周易运行经济学理论
周易运行经济学理论周易运行经济学理论是一种应用道家经典《周易》在经济学中的理论,将周易的卦象和理论思想与经济学理论相结合,使其成为一种经济学理论。
它通过掌握卦象变化的规律,结合实际,来预测经济走势,从而提供决策依据,从而调节市场经济运行。
正如古代智者所说:“变化万物,有变者,无不变者”。
运用周易经济学理论,新旧变化互动,动态变化发展,以更好地把握经济走向,把握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周易中的卦象及其演变具有很强的可预测性。
它从外界的时间、变化、性质等多个方面来解读,从而可以对未来的发展加以把握,用于研究经济现状的总趋势及个体的微观政策展开。
首先,周易中将卦象理解为动态的变化序列,它通过掌握卦象变化的规律,从多个侧面来审视经济发展,从而更好地把握经济发展趋势。
其次,卦象是一种形态,而不是一种行为或动作,它负责传递意义,以满足信息传播的需要,从而达到调节经济行为的目标。
最后,从变化的规律及其具体表现出经济信息,从而提供更多的信息,从而有效控制经济的运行。
周易运行经济学理论可以指导企业、政府和个人如何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它可以帮助分析市场供求结构,预测供求变化趋势,并加以调节以实现稳定release,从而调节市场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发展。
周易运行经济学认为,企业经营及其运行状况受影响的原因是卦象的变动,并且企业的运行变化会进一步影响大环境的变化,反过来又能影响企业的运行方向。
因此,企业要做的就是把握当前环境的变化,从而调整其自身经营方向,把握经济变化的苗头,及早做出决策,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另外,政府和个人也可以利用周易运行经济学理论,不仅可以引导未来经济发展,而且也可以为人们提供正确而可行的经济投资方向。
综上所述,周易运行经济学理论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经济学理论,它通过把握卦象变化的规律来分析市场形势,治理经济气候,把握发展趋势,通过改变经济行为来实现经济繁荣发展。
高一历史西周的知识点
高一历史西周的知识点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贡献。
本文将从西周的建立、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以及衰落等方面,介绍西周的知识点。
一、西周的建立西周建立于公元前11世纪中叶,由姬姓商朝王室后裔周武王建立。
周武王在商王朝的统治下,发起了反抗战争,最终推翻商朝并建立了西周。
西周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诞生。
二、政治制度1. 分封制:西周采用了封建制度,周武王将国土分为多个封地,分封诸侯,以此巩固自己的统治。
2. 诸侯领土:周王将诸侯分封在全国范围内。
这些封地相对独立,有权处理地方事务,但仍需向周王朝臣服,接受朝贡。
3. 天子至尊:尽管有众多的诸侯,但周天子位于封建社会的最高地位,掌握着最高权力。
周天子扮演着祖先祭祀的角色,宣扬礼乐文化。
三、社会经济1. 农业发展:西周时期农业生产逐渐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繁荣。
周朝实行了统一的农业政策,提倡农业生产,加强灌溉工程建设。
2. 青铜器文化: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达到了一个高峰,青铜礼器成为了贵族阶层身份和权力的象征。
3. 贸易与商业: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商业活动也逐渐兴起。
人们通过水路和陆路进行商品交流和贸易活动,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文化艺术1. 周礼:西周时期,周天子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礼仪制度,为政治和社会生活提供了规范。
尊奉祖先、重视礼仪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2. 诗经:西周时期,收集整理了一批民间的歌谣诗歌,成为后世《诗经》的基础。
《诗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3. 周易:周朝时期形成了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理论。
《易经》则是根据这一理论制定的,对于后世的哲学和神秘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西周的衰落1. 内部矛盾:西周时期,诸侯的分封制度导致权力分散,加剧了周王朝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这使得周天子的统治逐渐失去了中央集权的威信。
2. 外来侵袭:西周后期,西戎、东夷等外族不断侵袭周边边境,造成了社会的动荡和秩序的混乱,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中国教育史 自考
一,名词解释1,六艺:是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
2,乡三物:所谓“乡三物”,语出《周礼·地官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
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六经:六经,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藉,曰:《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
4,有教无类:孔子的“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是指教育不要分对象种类,不仅贵族子弟有受教育权,贫民子弟也可以。
这就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5,教学相长: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
太学始设于汉代。
太学作为汉后国学,与之前的国学不同的是确立儒学为正统学问。
6,帖经: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
7,《千字文》:《千字文》是南北朝梁周兴嗣所撰,是用来教授儿童基本汉字的一首长韵文,主要供儿童识字,同时也介绍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8,《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
9,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星子县北(今江西九江市)庐山五老峰下。
南唐开元年间,在白鹿洞见书院,称庐山国学,亦称白鹿洞国庠。
宋仁宗五年,改成白鹿洞之书堂,与当时的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并为四大书院,并誉为我国四大书院之首。
10,八股文: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又称“制艺”、“制义”、“时艺”、“时文”、“八比文”,始于明成化以后。
其特点是:题目一律采用《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内容诠释必须以程朱理学家的注释为准,不能丝毫阐发己意;采用固定格式的排偶文体,每篇文章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11,京师同文馆: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新式学堂。
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与物价波动
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与物价波动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和物价波动是两个密切相关的领域。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和波动,其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在中国古代的经济生活中,物价波动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而在宏观上,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有着一套完整的经济思想和理论,这也决定了其经济状况和物价波动的发生、变化及其规律。
一、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儒家经典中,如《礼记》、《尚书》、《诗经》、《周易》、《论语》等。
儒家经典中,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分析和思考。
他们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创新需要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的提升,以适应生产要求。
同时,儒家经典中也提倡一种和谐共处的社会关系,主张以爱民为本的治国方针。
在经济领域中,儒家经典提出“凡民足所短,而法为治之,则民难矣。
”这一论断建议政府采取具体措施帮助民众提高生产力、满足基本需求。
在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中,认为经济的繁荣应该建立在人民的体面生活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逐利之上。
他们认为,人民的生产技术要与当时的需要相适应,从而提高生产力和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
此外,在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中,还强调要保护生态环境,强化环保意识,适当创新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二、中国古代物价波动中国古代的物价波动过程非常复杂,涉及诸多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
从宏观层面来说,中国的物价波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隆盛的贸易、政策措施、政治因素、粮食存储等方面。
以汉朝为例,经济繁荣与粮食稳定相应,当时政府在粮食收购上投入巨资,保障供应,从而使得物价保持相对稳定。
而随着战争和政治动乱的发生,物价波动便十分明显。
此外,物价波动也与季节因素、自然灾害、外部因素等有关。
在中国古代,农业是支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农业又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旱涝灾害等。
这些因素会让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加剧。
同时,其他国家的影响因素也不可忽视。
在古代,中国有着独特的贸易体系和商业活动,当外部因素的变化引起进出口贸易变化时,导致物价波动。
卜算之道解读卜算在古代决策中的实际应用
卜算之道解读卜算在古代决策中的实际应用卜算,作为古代决策中的一种常见方式,是通过对占卜结果的解读和分析来预测未来,并基于这些预测进行决策的一种方法。
在古代,卜算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军事、经济以及个人生活等各个领域,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揭示未来、指导决策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卜算的起源和基本原理,并探究其在古代决策中的实际应用。
一、卜算的起源与基本原理卜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中国,最早出现在古代神话故事和传说中。
传说中的神仙或先知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使用特殊的卜筮工具来预测未来,这些预测结果成为决策的参考依据。
卜筮工具常见的有龟壳、龟甲、卜箸等,卜筮者会根据这些工具的摆放位置、破绽和纹理等来对未来进行预测。
卜算的基本原理是认为世间万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通过观察和解读这些关系可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根据古代人们的观念,天地万物是相互关联的,人类的命运也与宇宙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因此,通过观察天象、自然现象以及某些特定的占卜工具,可以得出关于未来的信息。
二、卜算在政治与军事决策中的应用卜算在政治与军事决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视为君主和统治者决策的参考依据。
例如,在古代中国,《周易》作为一部重要的卜筮典籍,被列为君主及其官员必修的经书,用来指导国家政策的决策。
根据《周易》的卦辞和爻辞,君主可以预测国家的兴衰、灾害的发生以及战争的胜负,从而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决策。
同样,在军事决策中,卜算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统帅会根据军事占卜的结果来判断战争的胜负和军队的行动方针。
例如,中国古代的兵法书籍《孙子兵法》中就提到了利用卜算的方法来预测战争的胜利与失败,并据此安排兵力和行动计划。
三、卜算在经济和商业决策中的应用在经济和商业领域,卜算被用来预测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商业决策的结果。
古代商人常常会请卜筮师为自己进行卜算,以确定经商的时机、商业伙伴以及投资方向。
卜算结果会影响商人们的决策,从而影响他们的商业成功。
此外,卜算还广泛应用于婚姻、生育和个人命运等方面。
五经指的是
五经指的是五经指的是指儒家经典中的五部书籍,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这五部经典在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内容和意义三个方面来探讨五经的重要性。
历史上,五经的形成与儒家学说的兴起密切相关。
儒家学派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由孔子及其学生所创立。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政治伦理和社会治理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
为了宣传和传承孔子的思想,后来的儒家学者们将孔子及其学生的讲述记录整理成书,形成了五经。
这些经典不仅体现了孔子的思想,也承载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理想与追求。
五经的内容可以分为诗歌、历史、礼仪、易经和春秋五个方面。
首先是《诗经》,它收录了中国古代的民歌和篇章,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王朝的政治形势。
这些诗歌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是研究古代文化和社会风貌的重要资料。
其次是《尚书》,它记载了中国古代历代君王的政治命令、国家政策和历史事件。
通过阅读《尚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政治的演变和各个朝代的政治理念。
再次是《礼记》,它是关于礼仪制度的论述,包括官员的举止、社会的礼仪和家庭的礼仪等。
通过《礼记》,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伦理和文化传统。
此外,还有《周易》,它是古代预测和卜筮的经典,包括了八卦和六十四卦等内容,被用来研究自然现象和预测未来。
最后是《春秋》,它是孔子及其学生对于春秋时期历史的记录和评论,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先驱。
五经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五经的思想和价值观对于中国古代政治的形成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儒家学说强调了君臣之间的道德关系、天人合一的观念以及民主和仁义的理想。
这些思想和观念对于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后来的封建社会构建了道德伦理的框架。
其次,五经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规范和秩序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五经普工作成绩-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五经普工作成绩-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五经普工作是指对五部经典文化经典的普及和推广工作。
这五部经典分别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五经普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使命,它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研究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通过对五经普工作的深入推进,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价值观。
五经普及工作不仅关乎个人的文化素养,更关乎国家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的凝聚力。
在五经普工作中,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首先,可以通过广泛开展相关的学术活动,例如举办学术研讨会、讲座和展览等,来增加人们对五经的了解和兴趣。
其次,可以通过加强教育系统中对五经的教学,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和学习五经,从小培养起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的力量,普及五经的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五经的认知度。
五经普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更在于其对于人们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影响。
五经所呈现的以天地人和为一体的思想观念,以及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价值观,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了更好地进行五经普工作,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创新的普及方法和手段,结合现代科技的力量,让五经的普及工作更符合时代的需求,更贴近人们的生活。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于五经研究的深入,挖掘出更多的有益于现代社会的智慧和思想。
通过五经普工作的不断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将继续在中华大地上焕发出瑰丽的光芒,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注入更多的力量和温度。
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传承和弘扬五经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介绍本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在这一部分,我会详细说明文章的各个章节和部分的内容。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会概述五经普工作的背景和意义。
这部分内容会介绍五经普工作的目标、范围以及其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周易解读古代经济制度
周易解读古代经济制度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经典,被誉为“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周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从中发现了一些关于古代经济制度的解读。
本文将从易经的基本概念、经济观念以及古代经济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首先,易经是古代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六十四卦和爻辞等内容。
易经中的卦象和爻辞代表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中,六十四卦象往往被用来解释和预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变化。
在古代,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来预测天气、农作物的丰收等,进而指导农耕生产和社会发展。
这种观察和预测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经济制度的特点。
其次,易经中的经济观念对古代经济制度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启示。
易经中强调了“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这一观念对古代经济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主要以农耕为基础,人们通过劳动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得生存所需的物质财富。
同时,易经中还强调了“和为贵”的思想,认为和谐的社会关系和合作是实现经济繁荣的重要条件。
这一观念对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制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易经中的卦象和爻辞也可以为我们解读古代经济制度提供一些线索。
比如,在易经中,有一卦叫做“需”,象征着需求和消费。
这一卦象中的爻辞描述了人们的需求和消费行为,强调了消费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中,人们通过农耕生产获得物质财富,然后通过需求和消费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这一观念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另外,易经中的卦象和爻辞还可以为我们解读古代中国的商业和贸易制度提供一些线索。
比如,在易经中,有一卦叫做“贲”,象征着贸易和商业。
这一卦象中的爻辞描述了商业和贸易的过程和原则,强调了公平交换和互利互惠的原则。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贸易制度中,人们通过交换和贸易来获取所需的物质财富,同时也要遵循公平交换和互利互惠的原则。
十四经名词解释
十四经名词解释一、《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包含了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诗经》记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历史、政治、社会、伦理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丰富多样的表达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尚书》《尚书》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它共分为十四篇,记载了从黄帝到周公的历史事件和君主治理国家的原则。
《尚书》内容丰富,包括历代君王制定政策、处理政务和外交事务等方面的内容,被认为是古代君主治国理政的重要参考。
三、《礼记》《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也称为《仪礼》,记录了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和仪式活动。
它由杂录成篇,共有五十篇。
《礼记》内容包括了婚丧嫁娶、宴会礼仪、朝拜祭祀等方面的规范和仪式,是古代社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来源。
四、《周易》《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也是道家思想的重要篇章。
它由六十四卦组成,每一卦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解释。
《周易》通过解读六十四卦,探讨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提出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重要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
五、《春秋》《春秋》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之一,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间鲁国(春秋时期一个小国)的历史事件。
《春秋》以简洁明快的文字风格记录了各国间的战争、政治斗争以及君臣之间的关系变化,被后世视为一部重要的历史参考资料。
六、《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最早的注释性编年体史书,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它是对《春秋》的注解和补充,详细记录了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间鲁国的历史事件。
《左传》以丰富的细节描写和深入的分析,展现了当时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七、《国语》《国语》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最早的地方志体史书之一,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它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包括齐、晋、楚等)的历史事件和君臣之间的言行。
【学渣君高考历史复习系列】“理脉络、剖考点”(通用版):中华文明逐走向衰落(明清时期)
中华文明逐步走衰落(明清时期)【理脉络】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阶段。
与世界相比,中国未能与时俱进、与世界同步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逐渐落伍。
从政治上看,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如明代内阁制、清代军机处的设立,特别是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空前强化,既是这一制度发展的表现,同时也意味封建制度正走衰落。
不再适应经济的发展需求,反而是新经济和新思想发展的重要障碍。
从经济上看,这一时期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出现了“康乾”盛世,而且在少数行业部门中出现新的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萌芽。
与世界经济总量相比较,中国的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
然而这一样样优异的成绩下,我国并没有出现社会的转型,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已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
从文化上看,这一段具有承古萌新的特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上都出现了新的成就,如对君主专制进行猛烈抨击的早期启蒙思想。
然而,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
封闭、保守和落后。
由于重人文轻科技等思想的影响,明清时期的科技也开始落后于西方。
【高考解读】明清时期知识点高考命题率较高,是复习的重点。
重点掌握君主专制的加强并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强化进行比较。
对科举制的发展变化进行归纳总结,并做出正确的评价和认识。
经济上侧重于考查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的发展,如资本主义萌芽、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出现的,思想文化主要是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
此外,这一时期的考查知识点须注意中外历史的比较分析。
如东西方科技思想的差异、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或者明清时期为什么会开始落后于西方,理解这一阶段由盛转衰的时代特征。
【主干知识】一、明清经济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商品经济的繁荣(商帮的形成),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
1、农业经济(1)农耕技术:一年多熟制,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用。
(2)农业著作:徐光启《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