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2018
课件1: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封建社会初期和中期积极作
用为主,封建社会晚期越来越起消极作用。明清
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出现了“工商皆
本”的思想,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
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 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 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答案:在坚持农业为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 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 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奴隶社会 (商周)
奴隶社会土地国 封建社会 有制 (战国以来) 封建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其中,地主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主要表现形式。
1.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是怎样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的?它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
材料二 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包括:货币官铸、 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
材料三 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 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材料四 清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实行的经济政策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 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 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 “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 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 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而闭关政策则更主要 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 专题七 古代中国的经济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七古代中国的经济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过春节”又称为“过年”。
“年”的甲骨文写法是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
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人们祈求谷物生产大丰收B.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一直占主导地位C.为了纪念神农氏D.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立国的根本2.下图(二牛一人、犁)所示的耕作方式,应该是( )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集体耕作3.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称“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有了它,旱涝无常的某某平原成了天府之国”。
这一“工程”是指( )A.隋唐大运河B.都江堰C.X国渠D.灵渠4.(2016·某某会考)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它最早出现于( )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5.“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商品经济发达C.自耕农经济脆弱D.农家生活自然祥和6.(2018·某某学考)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发生了改变,最明显的是( )A.使用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B.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C.开始刀耕火种D.出现了曲辕犁7.(2017·学考)如图所示的古代农业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A.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曹魏时期D.隋唐时期8.(2018·某某学考)“雩祀(yu si)”最初为中国古代人们为求雨而举行的仪式。
每年农历四月,万物生长旺盛,急需雨水浇灌之时,举行求雨礼。
随着时代的发展,“雩祀”由民间祈祷活动逐渐上升为国家祀典。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从老百姓到统治者都非常重视( )A.农业B.手工业C.商业D.渔业9.(2018·学考)南宋诗人X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写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讲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课件
核心要点•重难突破
要点一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四大特点
2.古代经 济重心南 移的历史 因素
探规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 南移也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对点训练]
题组一 经典对练——拿高分 1.(2021·全国乙卷,25)
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 单位:户
答案 B 解析 秦汉时期制定了保护牛、马等畜力的法律,体现了政府对农业生产的 重视,B项正确;题干材料主旨是对牛、马的保护,既有惩罚,也有奖励,排除 A项;题干材料与社会治安状况无关,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牛耕技术 更加成熟,排除D项。
易错点拨 铁犁牛耕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牛和马是中国古代 主要的农业畜力,保护牛、马就是保护农业生产力。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可知这是南方 深入开发的表现,C项正确;美洲农作物传入中国始于明清时期,A项错误;开 垦丘陵山区增加了土地供给,缓解了土地兼并,B项错误;人口南迁是开垦丘 陵山区的原因,而非结果,D项错误。
素养提升
题组二 易错防范——不失分 ▶易错点1 牛、马等畜力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5.(2021·安徽淮北一模)秦朝《厩苑律》规定官府定期对饲养的牛进行评 比,优秀者奖励,低劣者处罚;汉朝有盗马盗牛律,“杀伤马牛,与盗同法”,处罚 重至死刑。这反映了秦汉时期( ) A.法律规定较为严酷 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C.社会治安状况较差 D.牛耕技术更加成熟
素养提升
2.(2021·湖南卷,3)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 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至隋 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 ) 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 B.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 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 D.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
2021广东省历史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总复习讲义学案:专题9 古代中国的经济 (含答案)
考纲展示考情回顾备考指南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020年:统治者注视农业生产;2019年:土地兼并;2018年:中国培植水稻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农耕文明社会,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从而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本专题以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为主题,主要讲述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其基本结构是以农耕经济为主体,工商业经济为补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征手工业的发展2019年:景德镇瓷器;2018年:手工业发展商业的发展2020年:唐代的坊市制度;2018年:广州对外通商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2020年: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2019年:资本主义萌芽;2018年:闭关锁国政策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一、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进步(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商周:石器锄耕(耜耕)。
(3)春秋战国:铁犁牛耕(牛耕)。
2.传统农业技术的进步(1)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和垄作法。
(2)西汉:耦耕和犁壁出现,有了播种工具——耧车。
(3)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形成;发明灌溉工具翻车(利用人力)。
(4)隋唐:出现曲辕犁,标志传统步犁定型;创制灌溉工具筒车(利用水力)。
(5)南宋: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6)明清:多熟种植;出现风力水车。
3.土地所有制的演变(1)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
(2)井田制①性质: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②出现:商周时期。
③瓦解:春秋时期。
④废除: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
(3)土地私有制①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②形式a.君主私有土地:由宫廷控制,主要用于君主私人开支。
b.自耕农私有土地:只限于一家人自己耕种。
c.地主私有土地:土地兼并是其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③后果: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0讲古代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Word版含解析
第20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 江苏考试说明 主要经济政策:(1)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重农抑商;(3)“海禁”与“闭关锁国”。
知识点一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1.原因: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
2.确立(1)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问题:土地兼并和集中,政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知识点二 “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1)战国: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发展。
(2)西汉: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4.评价(1)积极⎩⎨⎧①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②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③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2)消极:强化了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中国的落后。
知识点三 “海禁”与“闭关锁国”考向一“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形成及影响[史料研读]史料一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史料二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
《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史料三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商,后之禁寇。
最新古代中国小农经济及商品经济的发展 含解析
最新历史备考资料秘籍03 古代中国小农经济及商品经济的发展(2018年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高三第六次质量考评)下表是摘引自古代史书中有关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些历史叙述。
据此可得出的共同结论是A.汉代政府推行轻徭薄赋B.汉代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C.汉代政府实施重农政策D.汉代手工业技术获得发展【参考答案】C(2018年辽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南宋时杭州在“夜市于大街有车担设浮铺,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巷陌街坊,自有提茶瓶沿门点茶,或朔望日,如遇吉凶二事,点送邻里茶水,倩其往来传语”。
这可用来说明当时A.政治与经济中心合一B.城市商业比较发达C.官府加强了经济监管D.理学思想压倒迷信观念【参考答案】B多种史观看待古代中国经济1.以文明史观把握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演进的特点(1)从制作材料上看:经历了由骨、木、石等直接源于自然的材料到青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的变化。
(2)从制作方法上看:经历了从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的变化。
(3)从使用的动力上看:经历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的变化。
(4)从农具种类上看:经历了由单一性到多样性的变化。
2.以生态史观看农耕文明时代的环境问题(1)古代中国重农抑商,长期对土地过度开发,带来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气候恶化等环境问题。
(2)古代中国历代王朝建造宫殿、陵墓、寺院,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3)在“人定胜天”的理念下,大面积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产生了一定的后患。
3.以文明史观分析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后打破限制。
(2)交易物品的变化:先以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转向市场。
(3)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后来出现一般等价物——贝、铜钱等货币。
北宋时还出现纸币——“交子”。
(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
(5)流通领域的变化:由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过程相结合。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网络(经典)
思想:黄、顾、王三大民主思想家,批判继承儒家思想。
文化科技:《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文人写意画(郑板桥《墨竹图》);徽汉合流,形成京剧。
2016届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网络(近代中国)
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网络
(古代中国)
政治(含政治制度、政治局面、各种变法改革等)见必修一
经济(农、工、商、土地制度、经济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等)
思想、文化、科技见必修三
夏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见必修二)
商
分封制出现,继承制度为父;商业:商人出现。
洋纱、洋布输入→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资本主义萌芽结束→中国商品经济发展→西方文化渗入,衣食往行和风俗习惯变化
外国资本(船坞等)在中国出现→中国无产阶级诞生
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师夷长技)→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启蒙作用
农民阶级:洪仁干(《资政新篇》第一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缺乏社会条件而不能实行。
地方政制:前期郡国并行二制→郡县制;地方设十三州;刺史制度(监察地方)
农业:赵过的耦犁和代耕法;犁壁、耧车、一年一熟,漕渠等
手工业:长安织室数千人、商业:海陆丝绸之路、抑制工商大贾
思想:黄老无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统)
文化科技:氾胜之书、黄帝内经、、赋
东汉
农业:在珠江流域推广耦犁牛耕法
工商业:水力鼓风冶铁(水排);
文化科技:《九章算术》(十进位值制);《伤寒杂病论》(医圣张仲景);蔡伦改进造纸术;赋
魏晋南北朝
山东省2018年夏季普通高中合格考试
山东省 2018 年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供 2017 级学生使用)
本试卷共 6 页。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考试结東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 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 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秦朝中央官职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廷尉
2.唐朝王维有诗云:“展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该诗体现出
当时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刀耕火种
B.集体耕作
C.男耕女织
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 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七年战争(1756-1763年)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英法之间的商业竟争。双方都力求 在海外贸易和殖民帝国的发展方面取得优势。英国在争夺殖民地的霸权中取得了惊人的胜利。 英国在七年战争中的胜利是它争夺海上霸权的里程碑。但是更重要的也许是它在独民争夺中所 取得的胜利为它提供了大量原料,使它在工业草命中领先。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2019年题组1.(2019·北京文综·14)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
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考点】古代重农抑商经济思想的相关内容【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知县张咏下令毁百姓茶树、改种桑麻,以及要求百姓自己种菜可知,作为地方官员的知县反对百姓从事商业活动而要求其致力于农桑,这是宋代地方官员固守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表现,故C项正确。
材料反映了知县反对百姓种茶获利,但并没有说明政府对茶叶实行垄断经营,故A项错误。
材料中从事商业活动的并非商人,而是经营商品性农业生产的农民,不能说明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9·江苏单科·1)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 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考点】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根据材料“用13块耕地……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可知,土地成为可以交换的私有物品,这说明土地私有制出现,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度松动,故选A项。
材料主要反映了矩和裘卫之间的交易,没有涉及世袭制度的变化,也没有体现对商业的抑制,故排除B、C项;矩和裘卫之间的交易和礼乐制度无直接关系,故排除D项。
【答案】A2018年题组(2018·全国卷Ⅱ·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教师用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教师用书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教师用书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教师用书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考点1|古代商业的发展NO。
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古代商业1.先秦时期:商朝人善于经商;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2.秦汉以来: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3.隋唐时期: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4.两宋: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迅速增加;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5.元朝: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6.明清时期: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商帮”出现。
[轻巧识记]古代商业发展的“三先”“三后"阶段位置、时间政府监管设市表现宋朝以前①在特定的位置设市,与民居严格分开②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①西汉长安设东、西“市”九处②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宋朝时期①城中市坊的界限打破,市分散在城中②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市场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至明清,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及朱仙镇成为四大夜市昼夜相接商业名镇[易误辨析]古代“市”的基本形态(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前期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2014-2018年全国课标卷文综25题
9.(2016·全国卷Ⅲ文综·25)东汉王充在《论衡》
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 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 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答案】B【解析】
再小的努力,乘以365都很明显;再大的困难,除 以365都变得微不C
11.(2015·全国卷Ⅱ文综·25)汉宣帝曾称:“与
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 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西汉郡国并行制 易错点:学生缺乏对材料的归纳、概括和理解与分析能力,不能对表 格中的信息进行提炼,同时也不知道汉朝这一时期面临的问题导致 错选。
5.(2017·全国卷Ⅱ文综·25)《史记》《汉书》 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 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 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做此题要抓住对文书的补充说明 “国家档案文献”的含义,即再现历史真实面狼的原 始文献。重视秦朝的文书(国家档案文献),实际上继承 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汉承秦制,B项正确。汉初实行 的黄老学说,道家思想,排除A。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 能,与材料表述意思相反,排除C;官吏熟知秦朝的典章 制度只是表面现象,排除D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C.
B.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4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含解析)
第24讲古代的经济政策1.土地制度(1)商周的井田制①夏、商、西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②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并向国王交纳贡赋。
(2)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①井田制的瓦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大量,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
②税制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③法律确认: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
(3)土地兼并问题①出现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②抑制兼并:北魏到唐朝前期,政府实行。
明朝政府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构图解史】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2.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商周及之后出现了商业与农业争夺、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2)目的:封建统治者以此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①战国:商鞅变法时首倡“”,提出农本商末。
②西汉:实行货币官铸、、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经济政策。
【教材补遗】“盐铁官营”政策“盐铁官营”政策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
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汉武帝时加强,此后历朝历代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盐铁专卖制度。
③明清时期:明太祖强调“厚本抑末”;清雍正帝强调“”。
(4)影响: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以致影响到的发展。
【史论拓展】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工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主流价值取向。
(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家垄断经营等方式打击商人。
3.“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原因表现影响明朝“海禁”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危及统治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1)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的滋长清代“闭关锁国”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厉行,禁止官民私自出海(2)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易错提醒】“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区别(1)“海禁”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朝贡贸易”。
2019年高考历史专项训练: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含答案)
考点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的发展)01.(2018年北京卷文综历史2)2. 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③【答案】B【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常见方法之一是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但是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
如本题,如果学生对古代中国经济的知识掌握扎实,判断出②④存在史实错误,即可迎刃而解。
02.(2018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2)2.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答案】B【解析】西汉文景时期,百姓的田租很轻,但是人头税重,而且在粮价极低的情况下,还要把粮食换做钱币来交税,富商大贾再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这就意味着百姓负担沉重,有可能因此而倾家荡产,再结合题干信息“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自耕农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故选B;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材料主旨是农民负担沉重,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税收多少及其形式是由政府确定的,且材料信息说的是“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故排除D。
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和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题目主要涉及到了西汉经济领域的诸多概念,如实物田租和货币人头税、土地兼并、重农抑商、自耕农经济等,考生需要准确理解这些重要概念,才可以由题干信息推论出答案,思维含量较高。
2020年高考浙江版高考历史 专题十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必修2专题十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挖命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本专题为高考必考专题,从考查内容的角度来看,着重考查古代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形成原因,如古代水利工程、农业生产工具的变化、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海禁政策的影响、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对人们观念的影响等;从考查题型来看,多以选择题呈现,偶有主观题;从考查的试题形式来看,多以史料为主,考查学生史料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从学科素养考查方向来看,多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为主。
复习备考本专题,一是要从感性、直观的角度感知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二是要从理性、抽象的角度来思考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影响。
【真题典例】破考点【专题概览】一、时空定位二、阶段特征本专题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方面介绍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程,还从制度建设的角度,介绍了古代土地制度的变迁以及商业贸易政策的变化,使我们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考点集训】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2013重庆文综,2,4分)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
”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答案D2.(2018浙江丽水、衢州、湖州三市高三期末,2)战国时代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4—6亩土地只能维持一个人的生活。
到了宋代,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两浙地区,大约1亩土地即可养活一个人。
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 )①牛耕的普及②曲辕犁的推广③水排的使用④铁锄的出现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A3.(2018浙江台州高三期末,3)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
秦律还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达不到的需接受处罚。
这些规定( )A.反映出秦律的严苛残暴B.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C.推动秦代冶金业的发展D.说明铁犁牛耕逐渐普及答案B4.(2017浙江宁波十校9月联考,3)水利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下列属于汉代关中地区修建的水利工程的有( )①郑国渠②井渠③都江堰④白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考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2018浙江暨阳联谊学校3月联考,5)《夷坚志》是记载宋人洪迈所经历的社会生活、宗教文化、伦理道德、民情风俗的一部作品,为后世提供了宋代社会丰富的历史资料。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5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主要的经济政策
第15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主要的经济政策考点一 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一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知识拓展】 明清商帮出现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重土亲乡观念的影响;商人借助群体的力量维护商业利益和自身安全。
(2)影响: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知识点二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易错提醒】 古代“市”的基本形态(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前期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2.城市的发展(1)原因⎩⎪⎨⎪⎧①传统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发展成为商业中心。
②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 催生一批新兴城市等。
(2)表现⎩⎪⎨⎪⎧①北方: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既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南方:扬州、成都等城市逐渐繁荣,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知识点三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表现(1)西汉:由于开通陆海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
(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
(3)两宋⎩⎪⎨⎪⎧①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国家进行贸易。
②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4)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5)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外贸易萎缩。
2.特点(1)以朝贡贸易为主。
(2)以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为目的。
【图示记忆】 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考法1 古代商业发展的变化及特点[史料研读]史料一 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摘自《唐六典》史料二 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
2020届高考历史江苏省二轮复习训练题:高频考点第2练 古代中国的经济
第2练古代中国的经济1.(2019江苏南京、盐城3月)“子赣(贡)既学于仲尼(孔子),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即子贡)最为饶益。
……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这反映出当时( )A.商人地位遭到了一定抑制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盛行C.商业发展冲击了等级制度D.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答案 C 材料“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表明子贡经商致富,与国君平起平坐,商人地位明显得到提高,C项正确,A项错误。
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B项错误;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
2.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出处记载《通典》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全唐诗续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补遗》《唐大诏令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集》《全唐史》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A.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B.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D.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答案 B 材料“听卖永业田”“寺观广占田地”“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反映了土地兼并的现象,说明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故选B项。
根据材料“听卖永业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等信息可知,当时唐代法律尚不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排除A项。
题干只是反映土地的占田情况,而非社会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
材料中“恣行吞并,莫惧章程”说明政府是限制土地兼并的,排除D项。
3.(2018江苏徐州考前模拟)《秦律·工律》规定:县及工室听官为正衡石羸、斗用(桶)、升,毋过岁壶(壹)。
秦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运用法律手段,抑制商业发展B.加强经济控制,巩固中央集权C.重视制度建设,规范手工生产D.统一生产标准,实现政府垄断答案 B 材料中“听官为正衡石羸、斗用(桶)、升,毋过岁壶(壹)”反映了秦朝加强工商业规范,统一度量衡,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故B正确。
【一题一课】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精练——城市化和经济政策
【一题一课】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精练——城市化和经济政策商业环境改善例(2018海南卷)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
这表明当时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1(2017年海南卷)“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
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
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2(2019德阳一模)据考古发现,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
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
这反映出当时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B.商业发展削弱了专制皇权C.工商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D.传统坊市格局已经被打破3(2019雅礼中学)《东京梦华录》中描述当年的开封城,天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举目望去,开封城里,到处是“青楼画阁,綉户珠簾”,管弦之音与歌唱之声交响于酒店茶楼。
四面八方的使者前来朝贡,世界各国商人互通有无。
这主要反映了宋朝A. 对外交往的空前兴盛B. 商业环境的相对宽松C. 城市职能的发展完善D. 坊市制下的商业发展答案:DACC市坊分界打破例(2019重庆八中)宋徽宗时期,城市街道两旁的居民不断地扩大商业用地,导致城市街道越来越狭窄。
宋朝政府下令征收“侵街房廊钱”。
据此可以看出A.政府重视商业税的征收B.坊市制度已被打破C.城市商业管理日益混乱D.宋代实行抑商政策答案:B工商业市镇发展例(2019江苏卷)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答案D市民阶层例(2019成都七中)《全唐文》中共计出现22 条“罢市”记载,有21条表示重要人物逝世,百姓悲痛,仅1条与经济利益有关。
(浙江选考)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专题八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1讲 古代
专题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知考纲·明考情]第21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考点1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商业活动(1)远古: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3)西周:货币需求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
(4)春秋战国: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5)汉代: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6)唐代:商船以规模宏大著称;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场所生意兴隆。
(7)宋元:①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②随着商业的发展,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8)明清: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在按地域结成的商帮中,晋商和徽商势力最强。
2.“市”的发展3.商业城市(1)战国:有的城市已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唐代:①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还有扬州。
②作为地区经济中心的杭州、湖州也成为商业发达的都会。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有夜市、晓市及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5)清代:①乾隆时期的苏州,财富“甲于天下”。
②名镇有:盛泽镇、汉口镇及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
[知识链接]古代“市”的基本形态(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前期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3)“夜市”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4)“晓市”即早市,也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4.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市场类型多样:城市中有市、庙会等,乡村中有草市。
(2)商业城市发达:历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明清时期更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3)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A. 统治者的重视B. 中央集权的作用C. 工匠积极性高D. 市场需求2.宋朝规定: “应典、卖、倚当物业, 先问房亲, 房亲不要, 次问四邻, 四邻不要, 他人并得交易。
房亲着价不尽, 亦任就得价高处交易。
”(《宋刑统》卷13)这说明宋朝( )A. 田业买卖还会受到家族宗族势力的干预B. 执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C. 买方完全可以根据个人自由意志买田业D. 朝廷对民间土地买卖管理较弱3.北魏与唐前期实行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 )A. 发展小农经济, 抑制土地兼并B. 实行土地国有, 促进经济恢复C. 打击地主势力, 促进生产发展D. 改革基层行政, 加强中央集权4.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 该局产品( )A. 全部投放市场, 收入归皇室B. 全部供皇室使用, 不投放市场C. 部分用于纳税, 部分投放市场D. 部分供皇室使用, 部分投放市场5.《通典·田制》对授永业田规定如下: “其永业田, 亲王百顷, 职事官正一品六十顷, 郡王及职事官从一品各五十顷, 国公若职事官正二品各四十顷……石骑尉、武骑尉各六十亩”“丁男给永业田二十亩”。
这反映出唐朝的均田制( )A. 助长了土地兼并的风气B. 是一种地主土地私有制C. 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D. 对特权阶层存在两面性6.有学者认为, 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 中国“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 忽视海防的重要性B. 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 加强发展陆路交通D.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7.下列材料不能体现中国古代重农抑商主张的是( )A. “戮力本业, 耕织致粟帛多者, 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 举以为收孥(官奴)。
”B. “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 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 则商病。
”C. “凡士工商贾, 皆赖食于农, 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 而工贾皆其末也。
2018暑期网测试卷3:郑志成 古代中国经济A卷精品公开课
试卷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专题检测(A卷)命题柴桥中学郑志成说明:1.本试卷命题范围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试卷整体要求为“A层次”,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适用于学考生使用;2.试卷作答时间为60分钟(综合试卷为90分钟):3.在每卷后面附有自主评价栏目,请根据预设的分数自主测评,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强化矫正。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是某史书对中国古代一灌溉工具的记载。
这一灌溉工具指的是()2.农业史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两汉时期农业就达到精耕细作水平,在此起关键作用的农业工具的发明和改进。
这些“发明的改进”包括()①出现曲柄锄和楼车②发明了铁铲和铁锄③从耦犁到一牛挽犁④从直辕犁到曲辕犁A.①®@B.①③C.③④D. ®@®3.《华阳国志》载:“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河渠书》载:“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以上史籍记载的两大水利工程()A.皆位于灌溉发达的关中地区B.都是春秋时期水利工程的典范C.沟通了长江与黄河两大水系D.为秦完成统一大业创造了条件4.古代中国有很多水利工程福泽久远。
古人有诗云:分为两道开,南漓北湘水。
至今舟楫不∣J,楚粤径万里。
此诗描述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 C.坎儿井D.灵渠5.水利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下列选项中属于黄河流域地区修建的水利工程有①郑国渠②“井渠”③都江堰④灵渠A.①③B.①④C.②③D. ©@6.《汉书•食货志》记载:“民或苦少牛,亡以趋泽。
故平都令光教过以人挽犁。
过奏光为丞,教民相与庸挽犁。
率多人者田日三十亩,少者十三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雍正帝说)市肆(商业)之中多一工作之人 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即田亩(农业)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商贾……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执(其 大商人以财力同朝廷抗衡,又侵夺农人的财产,致使农 势力超过了朝廷委派的官吏。执,同“势”),以利 人流亡他乡,危及封建政权。 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汉)晁错:《论贵粟疏》 商业阻碍农业发展,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重农: 奖励耕织,轻徭薄赋,兴修水利,抑制土地兼并等;
抑制商人: 在社会上、政治上和法律上歧视商人。
A.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社会地位低下不得奢华) B.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不得为官的制度(汉到宋) (政治上不得为官) C.法律上歧视商人
D.禁奢侈
抑制商业:
加强工商业的管理、发展官营商业
重农
相辅相存
抑商
维护专制统治
问题探究化 1.含义
㈠ 重 农 抑 商
重视农业,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开始 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专制王朝沿用;
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根本原因:
2.原因 具体原因:
农业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安定人心、便于管理、 保证财政收入、中央集权、保障国家安全。
工商业的管理
时期 政 策 秦朝 统一度量衡、货币(秦半两);《秦律》 汉代
唐代 明清
历朝
度——计量长短的器具称为度 量——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称为量 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称为衡
工商业的管理
时期 政 策 秦朝 统一度量衡、货币(秦半两);《秦律》 汉代
为经济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条件 汉初:加征商税 汉武帝:盐铁官营 专卖制度是指国家对某种产品的买卖
问题探究化
㈠ 重 农 抑 商
1.含义
重视农业,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开始 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专制王朝沿用;
根本原因: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2.原因 具体原因:
农业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安定人心、便于管理、 保证财政收入、中央集权、保障国家安全。 商业阻碍农业发展,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考点问题化 1.含义(是什么?) 2.原因(为什么?) 3.措施(如何做?) 4.评价(怎么样?)
(一)重农抑商
(二)“海禁”与 “闭关锁国”
雍正皇帝的一亩三分地
朕观四民 (指士、农、工、 商)之业, 士之外, 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 皆赖食于农, 以故农为天下之 本务,而工贾皆 其末也。
《雍正祭农亲耕图》
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根本原因:
2.原因 具体原因:
农业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安定人心、便于管理、 保证财政收入、中央集权、保障国家安全。
商业阻碍农业发展,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3.目的: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重农: 对商人: 4、措施: 抑商: 对商业: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抑商 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 ——吴慧《中国古代商业》
材料一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 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 ,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 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 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
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 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6分)
商业阻碍农业发展,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3.目的: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重农: 对商人: 4、措施: 抑商: 对商业:
重农: 奖励耕织,轻徭薄赋,兴修水利,抑制土地兼并等;
抑制商人: 在社会上、政治上和法律上歧视商人。
A.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社会地位低下,不得奢华) B.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不得为官的制度(汉到宋) (政治上不得为官) C.法律上歧视商人
“……工商杂流,假使技出等夷(等夷意指同行),正当厚 给以财,不可假以官,与贤者比肩立、同坐食也。”这反映 唐太宗的主张是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严禁工商业者的技术发明 C.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 D.遏制商人对高利润的追求
A
.(2015•海南单科•8)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
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 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 意在( ) A.强调重农意识 B.关心百姓疾苦 C.申饬官员无能 D.关注地方稳定
“㈡ 闭“ 关海 锁禁 国” ”与
1.含义 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严格限制”不等于“绝对禁止”)
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
2.原因
材料1: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 外诸国。 ——《明太祖实录》 倭寇的侵扰 材料2:严禁商民船与逆贼(指郑成功等抗清势力) 贸 易,……俱行奏闻正法。 ——《清世祖实录》 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材料3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大肆向亚、非、拉地区 进行殖民扩张,1553年葡萄牙强行租占澳门, 1624年荷 兰殖民者占领台湾,并以此为基地,不断到东南沿海一 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带侵扰。
⑴做法:取消关卡和禁令(允许自由经商)。 ⑵成效:①商业(经济)快速发展; ②民众生活得到改善。 ⑶目的:①巩固小农经济; ②维护封建统治 ⑷后果: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压抑经济活力)。
主干框架化--课时框架
四 、 主 要 经 济 政 策
考点问题化 1.含义 2.原因 3.措施 4.评价 1.含义 2.原因 3.表现及短暂的开放 4.评价
好处
危害 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听从号令), 不令则不可以守(守卫国土),不可以战。不利于国家安全 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少), 其产约则轻(轻易)迁徙,轻迁徙,则国 家有患,皆有远志(向远方去),无有居 没有安居之心 (安居)心。 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小聪明),好 智则多诈,多诈则巧(钻空子)法令,以 不利于加强管理 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上农》
--《人民教材· 必修二》p7
农业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是封建政 权的经济基础。
汉景帝: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民农则朴,朴则易用(容易驱 巩固国防 使),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 加强皇权 民农则重(稳定),重则少私 重公轻私 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 中央集权 民农则其产复(财产丰富), 安土重迁 其产复则重(不轻易)徙,重徙则 便于管理 死处而无二虑。 2.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安定人心,保障国家的 ——《吕氏春秋·上农》 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
、生产进行垄断的一种制度。明清两 束缚了商业的自由发展 市的设、废取决于朝廷 唐代 代由官府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 官市;市的交易时间、空间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
明清
历朝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营,限制了民营商业的经营范围,从 而阻碍了工商业发展。
小故事:
(明朝)陆二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 灯草总共只值八两银子,可过了几个税关,商 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又遇上了税关, 陆二无奈之下只好一把火烧了灯草。
唐代 明清
历朝
束缚了商业的自由发展 市的设、废取决于朝廷 官市;市的交易时间、空间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市肆之税(营业税)和关津之税(流通税)
从长远看会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和成长,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问题探究化 1.含义
㈠ 重 农 抑 商
重视农业,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开始于 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专制王朝沿用;
问题:说明了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限 制商业?
工商业的管理
时期 政 策 争鸣: “中国历代统治者实际上大多 重商,搞官 秦朝 统一度量衡、货币(秦半两);《秦律》 商结合 ,与其说是抑商,倒不如说是重商。” 汉代
汉初:加征商税 加强“市”的管理 汉武帝:盐铁官营
——陈长华《抑商质疑》 为经济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条件
重农: 奖励耕织,轻徭薄赋,兴修水利,抑制土地兼并等;
抑制商人: 在社会上、政治上和法律上歧视商人。
A.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社会地位低下不得奢华) B.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不得为官的制度(汉到宋) (政治上不得为官) C.法律上歧视商人
D.禁奢侈
禁奢侈 抑制奢侈、提倡节俭是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政策的基 本原则之一。禁奢侈在某种意义上是抑商政策的辅助政 策,也是抑商政策的具体步骤。 效果不佳的原因:奢侈之风往往自上而下蔓延,由 于贵族高官崇尚奢侈,民众效仿,而形成社会风气。所 以对奢侈世风 的纠治,应当先“上行”而“下效,而要 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
问题探究化
㈠ 重 农 抑 商
重视农业,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含义 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专 制王朝沿用;
农业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根本原因: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2.原因 具体原因:
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安定人心、便于管理、 保证财政收入、中央集权、保障国家安全。 商业阻碍农业发展,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问题探究化
㈠ 重 农 抑 商
1.含义
2.原因
3.措施 4.评价
积极: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 ;(封建社会前期(明中后期以前)以积 极为主)
消极: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的成长,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后期 以消极为主) 农工商应该协调发展; 经济政策应该因时而变,不断改革。
(2014江苏小高考)《新唐书》载(太宗)谓房玄龄曰:
一、“重农抑商”
(一)含义
重 视 农 业
抑制商业和手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