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中考语文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掌握其用法;(3)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3)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湖心亭看雪》的朗读与背诵;(2)课文中的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的理解与欣赏;(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汉语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3)将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内化为自己的审美体验。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湖心亭看雪》的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3)让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背诵;(2)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文学鉴赏练习;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湖心亭看雪》;2. 积累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并进行运用练习;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篇赏析短文;4. 结合课文,进行文学创作练习。

1. 学生对课文《湖心亭看雪》的朗读和背诵情况;2. 学生对课文中的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及成果;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湖心亭的图片和相关诗词,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2. 引导发现:鼓励学生发现课文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3. 启发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思想感情;4.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湖心亭看雪教案通用15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通用15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通用15篇湖心亭看雪教案通用1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湖心亭看雪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湖心亭看雪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并背诵全文。

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并了解白描手法。

3、赏析作者独特的情感,了解其熔叙事、写景、抒情与一炉的特色。

4、感受作者遗失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态度。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我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课题安排】一课时【教学要点】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引导学生把握“白描”这一描写手法;分析作品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一、导语:说到西湖,大家一定会信手拈来很多诗文,今天我要考考大家(抢答):春天的西湖?夏天的?晴天雨天的?(分别为《钱塘湖春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今天,我们再欣赏冬天的西湖。

二、朗读,整体感知自由诵读,找出难读的字,疏通文意。

崇祯(chóng zhēn) 毳(cuì)衣雾凇(sōng)沆(hàng) 砀(dàng) 铺毡(zhān)喃喃(nán) 更(gēng)定更(gèng)有此人强(qiǎng)饮师配乐朗读。

生模仿,自选对手,PK朗读。

生点评后在齐读。

三、景物欣赏1、既然是“湖心亭看雪”,作者看到怎样的雪景?(找出文中语言并赏析)--> “雾凇……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以景生,景以情存。

先从大处落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营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接着,作者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情绪。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一、明确复习目标:1、背默课文,会解释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二、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课文的背诵、默写和翻译1结合全品,学生自主复习课文的背诵、默写和翻译(二)识记重点字词。

1.重点字词余拏一小舟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一词多义上下一白是日更定矣余强饮三大白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三)重点语句翻译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为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四)达标检测1.默写用白描的手法营造了一个浑然一体的世界: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运用集合式描写的方法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句子: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为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解释重点字词余拏一小舟()雾凇沆砀()上下一白()焉得更有此人()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风烟俱净B.惟长堤一痕/惟吾德馨C.及下船/及郡下D.更有痴似相公者/是日更定矣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赏赐百千强C. 有两人铺毡对坐/对答如流D. 余住西湖/邹忌修八尺有余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腰白玉之环C. 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 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6.解释重点句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第二课时复习目标:1.结合第一自然段,分析描写雪景的方法2.结合具体语句,理解“痴”的内涵。

3.结合相关试题,灵活运用知识。

(一)梳理文章内容:老师带领学生明确以下问题的答案1.结合第一自然段,分析描写雪景的方法。

(1)多角度写雪景:侧面描写,“湖中人鸟声俱绝”没有”直接写雪,写出了雪后的万籁俱寂,天寒地冻;整体概写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营造了天地苍茫,浑然一体的世界;全景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为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集中写雪覆盖下的景物。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揣摩文中借助白描手法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叙事、写景、抒情交融的写作特色。

3.体会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复习重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运用白描来写景的手法。

【复习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复习过程文言文知识积累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大约八点以后),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

湖心湖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便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比相公您更痴的人!”内容分析:1、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记叙文要素—看雪时间、目的地、人物、事件?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目的地——西湖湖心亭人物——作者、两个金陵人(舟子、童子)事件——看雪、遇人2、文中交代中心事件的句子是:独往湖心亭看雪。

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诵读、美读,领会湖山空灵之意,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与反思。

2、游湖、看雪,揣摩文章写景之笔。

3、说人、话情,见识人物闲雅之趣。

[教学重点]:诵读、美读,疏通文意,体验西湖夜雪的空灵境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真切地走入奇景中,感知人物的精神品性。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一、创设情境:由西湖湖心岛的乾隆题字碑——风月无边设疑导入,请学生欣赏杭州西湖风光四季代表景观图片---春:苏堤春晓夏:曲院风荷秋:平湖秋月冬:断桥残雪学生吟诵关于西湖的诗句,师配乐朗诵: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

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走近作者、了解湖心亭多媒体摘要显示: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文学家。

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

教师补充介绍其著作。

多媒体摘要显示湖心亭介绍: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

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中考语文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29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1.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情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和闲情雅趣。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型:赏读课教学方法:读读,说说,议议。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

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出哪些?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

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随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欣赏雪景并体会作者情感。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作者简介: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1.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注音:崇祯(chóng zhēn) 更(gēng)定毳(cuì)衣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毡(zhān)更(gèng)有此人喃喃(nán)2.学生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

(2)教师提示下列词语,学生试译,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

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优秀10篇)湖心亭看雪教案篇一【教学目标】2.能力目标: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教学要点】重点: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

【教学设想】带领学生赏析文章是本堂课的重要方法。

【导入新课】冬季最令人高兴的莫过于下雪了,那飘扬着的雪花,凝聚着对大地的热爱,从无垠的天幕洒落,在我们头顶飞舞,抚摸着我们,感化着我们,让我们享受热烈、静穆、自由。

下雪啦,多好!雪带给我们的感受?,静穆、纯洁、纯净、阔大而辽远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末张岱的小品《湖心亭看雪》。

阅读课文,动脑思考,看看张岱是如何抓住“看”字写雪的。

【新课探究】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侨寓杭州。

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

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

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

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

著有《石匮书》《史阙》《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yuan集》《快园道古》《夜航船》等。

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

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

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

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

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

文体:《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小品文。

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老师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朗读。

要求: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语句流畅,注意音韵铿锵。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更(ɡēnɡ)定毳(cuì)衣雾凇(sōnɡ)沆砀(hànɡdànɡ)一芥(jiè)2.读课文,读清句读。

读清句读是理解文章的前提。

此次朗读,完全可以借助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把握句意。

这样在重新朗读时,就能体味出语句的停顿,读得韵味十足。

3.学生有感情的自读,并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可逐段讲解)。

4.熟读课文,对照注释,翻译并理解课文。

《湖心亭看雪》复习课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复习课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复习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湖心亭看雪》复习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3、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雪后奇景的赏析。

2、描写手法──白描。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程序】一、导入1、课前多媒体循环播放西湖雪景。

2、导入语。

冬季,最浪漫的无疑是下雪,最美丽的无疑是银妆素裹的雪世界,让我们随张岱一同去湖心亭看雪。

二、介绍湖心亭与作者1、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

湖心亭四面环水,花柳相映,绿水盈盈环抱,青山苍苍遥峙,水色山光一片,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2、张岱:学生齐读注释①,提示要注意的三个地方:⑴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

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

⑵作者的家乡是哪里?──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

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

这说明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

⑶“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

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教师补充: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三、整体把握课文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与多音字的朗读:崇祯(chóng zhēn)毳(cuì)衣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铺毡(zhān)喃喃(nán)更(gēng)定更(gèng)有此人强(qiǎng)饮2、自读课文质疑问难:疏通文句,可同桌间讨论交流,然后圈画出还不解的文句,进行质疑问难。

(同学们对课文的字句还有不解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3、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湖心亭看雪》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3)了解作者张岱及其作品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好,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湖心亭看雪》全文的背诵与理解;2. 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3. 作者张岱及其作品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文中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的分析;2. 古典文学的欣赏和阅读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作者张岱及其作品背景;(2)激发学生对《湖心亭看雪》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湖心亭看雪》,理解文意;(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3)教师辅导学生理解文中难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景;(2)感悟作者对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引导学生将美好情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3)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湖心亭看雪》;2. 整理并总结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拓展阅读,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七、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并理解《湖心亭看雪》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3)了解作者张岱及其创作背景;(4)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意境、情感表达的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评价文章;(3)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湖心亭雪景的热爱与赞美;(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升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湖心亭看雪》全文的背诵与理解;2. 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3. 作者张岱及其创作背景;4. 文中意境、情感表达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2. 作者创作背景对文本的影响;3. 意境、情感表达技巧的欣赏。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理解《湖心亭看雪》;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实例,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4. 启发引导: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揭示文本内涵。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湖心亭看雪》,了解作者张岱及其创作背景;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张岱及《湖心亭看雪》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3. 自主学习:让学生朗读并背诵全文,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书写;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5. 案例分析:选取文中典型实例,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湖心亭看雪》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背诵检查:课终检查学生对全文的背诵情况;3. 读后感评价:课后收集学生的读后感,对其内容、观点、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4. 小组讨论评价:对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其参与程度、合作态度等。

七、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并默写《湖心亭看雪》全文。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

(3)分析并欣赏文中描绘的雪景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背诵并默写《湖心亭看雪》。

2.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

3. 分析并欣赏文中描绘的雪景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理解与运用。

2. 欣赏文中描绘的雪景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湖心亭看雪》,理解课文内容,勾画出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并欣赏文中描绘的雪景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4. 背诵与默写:检查学生对《湖心亭看雪》的背诵和默写情况。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湖心亭看雪》。

2. 默写《湖心亭看雪》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

3. 写一篇关于《湖心亭看雪》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

2. 背诵与默写评估:检查学生对《湖心亭看雪》的背诵和默写情况,评估其掌握程度。

3. 读后感评估:阅读学生提交的读后感,评估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

3. 反思教学评估:根据学生的评估结果,分析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八、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以《湖心亭看雪》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诵表达对雪景的赞美之情。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湖心亭看雪》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湖心亭看雪》的原文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汇。

3. 翻译文中的重要段落和句子。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汇。

4. 学生翻译文中的重要段落和句子。

5. 讨论和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汇。

2. 翻译法:学生翻译文中的重要段落和句子。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对课文《湖心亭看雪》的翻译和心得体会。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湖心亭看雪》的原文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作者张岱的生平介绍,湖心亭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3. 参考译文和解释:用于对照和参考。

4. 多媒体教学材料: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课文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重点句子和难点词汇。

3. 准备翻译练习题和讨论问题。

八、教学拓展1. 介绍张岱的其他作品,如《陶庵梦忆》等,供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阅读。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古典园林或景点,体验文中描绘的意境。

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观念。

九、教学安全1. 确保教室内的设备安全,如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2. 注意学生的安全,避免在课堂上进行剧烈的活动。

3. 提醒学生注意保护个人的财物,避免遗失或损坏。

十、教学反思1. 课后及时总结教学效果,观察学生的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

2.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湖心亭看雪》;(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3)分析并欣赏文中描绘的雪景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2)通过合作学习,分析并讨论文中的意境和情感;(3)通过实践练习,提高自己的古文翻译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培养自己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3)学会欣赏和品味古典文学之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湖心亭看雪》的背景知识及作者张岱;2. 文中的生僻词语和特殊句式;3. 分析并欣赏文中描绘的雪景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的生僻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理解与运用;2. 体会作者通过描绘雪景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湖心亭看雪》的背景知识及作者张岱;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生僻词语和特殊句式;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并讨论文中的意境和情感;4. 实践练习:翻译课文,提高自己的古文翻译能力;五、课后作业:1. 背诵《湖心亭看雪》;2. 收集有关张岱的资料,了解其生平及创作风格;3. 写一篇关于《湖心亭看雪》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中的雪景描绘和作者情感;3.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湖心亭看雪》的艺术特色;4.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古文的美感。

七、教学准备:1. 准备《湖心亭看雪》的原文及其注释;2. 收集有关张岱的资料;3. 准备多媒体教学素材,如图片、音频等;4. 准备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背诵《湖心亭看雪》的情况;2. 学生对生僻词语和特殊句式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文中雪景描绘和作者情感的分析能力;4. 学生翻译古文的能力;5. 学生写读后感的情况。

【必备】《湖心亭看雪》教案3篇

【必备】《湖心亭看雪》教案3篇

【必备】《湖心亭看雪》教案3篇【必备】《湖心亭看雪》教案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湖心亭看雪》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

教学关键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质疑点拨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具多媒体课时两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老师昨天布置同学们去查找有关描写西湖的诗句,能背多少?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

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呢,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走进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二、检查预习1、注音更定毳衣雾凇沆砀一芥2、解词更定拿拥毳衣雾凇沆砀一白长堤一痕一芥焉得更大白客此者三、初读课文1、请一男一女同学初读课文,看看他读音和停顿正不正确(音乐、幻灯)2、再请以同学读课文或老师范读或放音频。

学生活动,可分成两组,每组一段,疏通课文,提出疑问。

3、疏通文意。

四、齐读课文思考:①、找出课文颇为严重的前后矛盾的错误。

明确:“独往湖心亭看雪”之“独”与“舟中两三粒而已”“及下船,舟子喃喃曰”名篇名作怎么可以前后矛盾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和张岱商量一下让他改改?我建议先不急,等咱们深入钻研了课文再作定夺,说不定这其中另有奥妙呢!思考:②、课文中那个词形象的概括出张岱的形象?朗读: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Word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Word版

2016年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10.《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总第67—68课时)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语文常识1、语音文字崇祯..(Chóng zhēn) 更.(gēng)定挐.(ráo)毳.( cuì)衣长堤.(dī)一芥.(jiè)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更.( gèng )有此人2、作家作品《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人。

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二、常见考点(一)词语理解1、重点实词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余挐.(通“桡ráo”,撑,划)一小舟雾凇..(哪能)更..(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湖中焉得有此人余强.(竭力,尽力)饮三大白.(指酒杯)而别及.(等到)下船2、古今异义余强.(古义:竭力,尽力。

今义:勉强)饮三大白.(古义:指酒杯。

今义:形容颜色,与“黑”相对)而别3、一次多义一:余拿一.(数词,一)小船上下一.(副词,全)白更:是日更.(古时计时单位,初更)定湖中焉锝更.(还)有此人是:是.(这,代词)日更定是.(表判断)金陵人4、词类活用大雪..(名词作动词,下大雪)三日是金陵人,客.(名词作动词,客居)此与余舟一芥.(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二)翻译句子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 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 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 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 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 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 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总结一词多义
1.是 是日更定: 代词,这
是金陵人: 判断动词
2.白 上下一白: 白色
3.一
强饮三大白:酒杯 上下一白: 全 惟长堤一痕:数量词
Gēng,古代夜间计量单位,一夜分为五 是日更定:
4.更
更有痴似相公者: Gèng,还

理解课文内容及艺术手法
课文内容:
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
复习目标
1.掌握本课文言重点实词和虚词(重点)
2.理解课文内容
3.灵活运用已掌握文言实词与虚词
熟悉课文齐读课文,注意易错字音、字形:
张岱 dài
毳衣 cuì
更定 gēng
芥 jiè

崇祯 chóng ,zhēn 挐 ná
雾凇沆砀 Sōng,hàng,dàng
强饮
qiăng 喃喃 nán
小组合作探讨重点文言实词与虚词
看雪 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 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 孤独寂寞、清高自赏的
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艺术手法: 白描手法:文字 简练朴素 ,不加 渲染 。
达标训练
《西湖一》: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 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 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 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 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棹:船桨,这里 西:动词,向西走 1.解释红色字体词语 酣:尽兴,痛快 作动词,指划船 2.这段文字与《湖心亭看雪》相比,在写景上有何不 同? ①本文写的是春天的西湖;《湖》写的是雪后的西湖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教案:《湖心亭看雪》复习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1.了解《湖心亭看雪》的背景和内容;2.理解文章中的主旨和意义;3.学习运用修辞手法分析文学作品;4.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1.《湖心亭看雪》的背景和内容;2.文章中的主旨和意义;3.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引起学生兴趣;2.讲授法:通过讲授、解读和讲解例句等形式进行教学;3.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归纳法:通过让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近期的天气变冷了,你有没有见过大雪纷飞的景象?2.展示插图:放映一些雪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a.雪有什么特点?什么样的场景让你印象深刻?b.雪让你有什么感触和想法?3.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听过或读过与雪相关的诗歌或散文?步骤二:讲解背景和内容(10分钟)1.讲解《湖心亭看雪》的背景和作者袁枚的经历;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a.第一段:描绘湖心亭的位置和景色;b.第二段:描写大雪纷飞的景象;步骤三:分析主旨和意义(15分钟)1.阐述文章的主旨: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分析文章的意义:b.雪景的变幻迷离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步骤四:运用修辞手法分析(20分钟)1.介绍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2.挑选几个例句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3.小组讨论: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分析文中其他的修辞手法。

步骤五:阅读理解训练(15分钟)1.布置阅读任务:学生独立阅读《湖心亭看雪》并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2.批改讲评:老师检查学生的答案并进行讲评,解答学生的疑惑。

步骤六:总结归纳(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2.总结学习要点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导入:近期的天气变冷了,你有没有见过大雪纷飞的景象?主旨和意义分析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七、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赏雪的文章,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经历;2.选择一篇你喜欢的诗歌或散文,阅读并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3.阅读《湖心亭看雪》并回答相关问题。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湖心亭看雪》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理解《湖心亭看雪》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3.分析《湖心亭看雪》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湖心亭看雪》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分析《湖心亭看雪》中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湖心亭看雪》的原文及译文。

2.相关的课件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画面或者图片,引起学生对《湖心亭看雪》的兴趣。

同时,让学生回顾一下已学过的关于唐宋词的知识。

Step 2: 欣赏原文(10分钟)让学生跟读《湖心亭看雪》的原文,并配合课件展示相关图片。

教师讲解词句的含义和背后的情感表达。

Step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湖心亭看雪》被誉为唐宋词的巅峰之作?2.你认为《湖心亭看雪》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3.分析《湖心亭看雪》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Step 4: 分组汇报(10分钟)要求每个小组挑选一名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并由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论。

Step 5: 诗词鉴赏(15分钟)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古代诗词,让学生分析其主题、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并与《湖心亭看雪》进行对比。

Step 6: 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和分析,并结合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展示《湖心亭看雪》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篇作文,题目为《我眼中的湖心亭》。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与《湖心亭看雪》相关的作文。

教学延伸:1.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音乐或者影像作品,增加学生对《湖心亭看雪》的情感体验。

2.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唐宋词作品,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对《湖心亭看雪》的内容以及其文学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作品,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湖心亭看雪》全文。

(2)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

(3)了解作者张岱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感受作者的孤独与追求,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教学重点1. 《湖心亭看雪》全文的背诵与理解。

2. 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

3. 作者张岱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2. 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作者背景等。

2. 学生准备《湖心亭看雪》全文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张岱的生活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湖心亭看雪》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及时查阅字典,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意境,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 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意象和意境,以及作者的创作风格。

5. 背诵与欣赏(10分钟)学生集体背诵课文,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背诵《湖心亭看雪》。

(2)写一篇关于《湖心亭看雪》的读后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典型意象和意境。

3.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其他作家创作的相关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七、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发言等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背诵课文和完成读后感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湖心亭看雪》的文章内容;(2)能够分析并欣赏张岱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3)能够运用文中意境,创作一幅描绘雪景的画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分析比较,掌握作者的写作特色;(3)通过绘画实践,提升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湖心亭看雪》的文章内容及其意境;2. 张岱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3. 创作一幅描绘雪景的画作。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2. 作者写作风格的深入剖析;3. 绘画技巧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写作风格;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意境;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4. 实践操作法:绘画实践,提升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湖心亭看雪》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回忆作者及作品背景;2.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分析字词句式,剖析作者写作风格;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4. 绘画实践:根据文中的意境,学生动手创作一幅雪景画作;5. 作品展示: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2. 作业布置:课后布置相关作文,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3.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其在构图、色彩、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运用;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八、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张岱的其他作品,如《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以拓宽视野,加深对作者的了解;2. 参观欣赏:组织学生参观绘画展览或实地欣赏雪景,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3. 文学创作: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一篇以“雪”为主题的作文,培养写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1.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情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和闲情雅趣。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型:赏读课教学方法:读读,说说,议议。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

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出哪些?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

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随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欣赏雪景并体会作者情感。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作者简介: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1.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注音:崇祯(chóng zhēn) 更(gēng)定毳(cuì)衣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毡(zhān)更(gèng)有此人喃喃(nán)2.学生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

(2)教师提示下列词语,学生试译,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

是日更定:是,这。

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从晚上八算起。

定,开始.余挐一小舟:撑,划。

拥毳衣炉火:毳,鸟兽的细毛。

毳衣,毛皮衣。

雾凇沆砀: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冰花一片弥漫。

上下一白:全白。

(比较这里的“一”和“湖心亭一点”的“一”的区别。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痕:指斑迹,迹印。

一芥(jiè):一棵小草。

芥:小草,形容船小。

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

更,还。

客此:在此地客居。

客,客居,作动词用。

及下船:等到。

(3)试译下列文句,突破难点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B、拥毳衣炉火C、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D、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有两三粒而已。

E、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F、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学生齐读课文,加深理解。

(5)请同学试译课文,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可举手提问或同学讨论;如无太多疑问,则请同学试译段落(可直译,可意译),其他同学评价。

(屏幕显示课文的译文,供学生参考。

)四、整体感知文意1、本文写谁做什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能根据课文大意来评价一下吗?(张岱,半夜到湖心亭看雪。

他是个“痴人”。

)2、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是个“痴人”?(学生讨论并明确课文所写“痴人”的“痴行,痴景,痴情”。

)痴行:大雪独行痴景(奇景)(白描):上下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痴情(雅趣):知己之乐醉情自然3、“痴”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内心世界?(“痴人”就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五、合作探究:1、说说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有什么特色?(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2、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会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补: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

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黑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数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3、白描的例子: (抽象、概括)A、《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B、“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的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唐韬《琐忆》中的鲁迅先生4、渲染的例子: (形象,具体)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风……《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六、 比较阅读:江 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赏析《湖心亭看雪》和《江雪》写作手法上的不同?(在描写手法上,《湖》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

《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2、二文表达感情上的不同?(在表达的情感上,《湖》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七、 结束课文:《红楼梦》中有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却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作者用“痴笔”叙“痴事”,绘“痴景”,抒“痴情”,融叙述、描写、抒情于一炉,借以表达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与众不同的闲情雅趣。

八、 布置作业:1、背诵和默写课文。

2、利用白描手法写人或物片段。

3、收集有关“西湖”“冬雪”的诗歌。

(附有关诗词)板书: 湖心亭看雪张岱 痴行:大雪独行上下一白 痴景(奇景): 一痕、一点、 一芥、两三粒 痴情(雅趣):知己之乐痴人就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白描:抽象、概括渲染: 形象,具体湖 心 亭 看 雪湖心亭看雪芜湖县二中杨勤长教学目标:1.欣赏西湖美景,反复诵读课文,培养鉴赏美的能力和诵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热情。

3.品味文章语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欣赏一组杭州西湖风光图片。

第一组:(春夏秋冬)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第二组:(朝暮)苏堤春晓花港观鱼雷锋夕照三潭印月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诵多少?学生吟诵:“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配乐朗诵: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

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走近作者、了解湖心亭多媒体摘要显示:张岱,字宗子,号陶庵、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末清初文学家。

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

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或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2.学生齐读课文,师生互助完成朗读节奏的划分;(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并对文句、内容等大胆提出质疑。

(2)小组讨论交流、质疑解难,教师与学生互动感知课文内容。

四、细读品读探究课文一读课文同学们提出难懂或不懂的问题;对课文中的内容可以提出质疑;教师预设:“更定”是晚上八点左右还是凌晨五、六点?“独往湖心亭”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语是否矛盾?(师生互动,自主、合作、探究)。

二读课文找出文中景物描写雪景的词句。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教师点拨: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

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

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

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1、作者叠用三个“与”字,把天空、云层、湖水之间浑茫莫辨的壮阔雪景表现了出来。

这是对湖心亭雪景的总体描绘。

2、“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作者通过这些高度准确而形象的数量词,暗写出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

这是简约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的、依稀恍惚之感。

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

三读课文湖心亭巧遇是叙事、是抒情?如此安静的环境,后文却又写喝酒聊天,是否意境全然被破坏了?1、读“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以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作者之所以选择更定后独往观雪,是因为不愿见人,也不愿被人看见,也因为此时雪景更妙。

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

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

四读课文品味舟子的话: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所谓“痴”正是一般俗人所不能理解的清高、超逸的情怀。

学生由此生发开去,大胆提出自己的理解。

五读课文背诵课文五、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课文及相关诗文投影:《春题湖上》(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饮湖上初晴雨后》(苏轼)《秋山》(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附:板书设计湖心亭看雪张岱景事情天与云与山与水,大喜自矜上下一白. 强饮自得一痕、一点、问姓氏“痴”一芥、两三粒.有感于西湖的诗1、【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贸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