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成长依托教研文化的生成——省教研室主任专题研讨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成长依托教研文化的生成
——淮安市清河区中小学教研员专业成长的思考与实践
淮安市清河区教学研究室徐万田
中小学教研员是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他们承担着中小学教学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新世纪的到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会教与会研上拷问教研员自身的素质,教研人员不能是岸上的游泳教练,也不能仅仅是水下的运动员。县(区)级教研人员如何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通过自身的教研行为将之摆渡到课堂,传递到教师。我们必须冷静下来,思考一下我们的教研质量,研究一下教研队伍的现状,分析一下我们具体的教研行为,做好教研室建设和教研员的专业成长工作,努力促进地域性教研文化的生成。
1.厘清教研员法定的角色和工作的职能
尽管当前教研员队伍自身存在着不足,但经济地位等因素对教研员角色的影响仍是教研员专业成长阻滞的重要因素,也是当前教研员队伍思想不稳定、工作不作为、业务不进取的主要原因。基于教研员的工作岗位和性质,我们把教研员角色认定作为专业成长的前提,在我室举办“今天怎样做教研员”的专题研讨中,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法律和制度的学习,让教研员认清自己承担的角色和责任,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
一是《教师法》中教研员性质认定,给自己一个合法的身份。学习1993年10月《教师法》中第九章附则第四十条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第二条中其他教育机构,是指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机构等。第三条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成人初等中等教育机构、职业中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法律条款让教研员认清了自己的合法身份。
二是国家教委改进和加强教研意见,给自己一个职业的规范。学习1990年6月6日国家教委《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了解教研员的职业规范。其中第四条规定教研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努力使自己达到下列要求: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教育事业,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学习,勇于创新,注重师德,做中小学教师的表率。②有系统、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和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掌握教学工作的一般规律,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开展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水平和组织管理工作的能力。③具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科学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教学第一线服务。专职教研员要定期轮流到学校上课,使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三是形成教研员职能定位的概括,给自己一个工作的范畴。教研员工作的职能是研究、管理、指导、服务。研究是核心,管理是手段,指导和服务是研究和管理的指向。教研员专业发展是在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思考建议和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的过程。教研员通过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研理论走向成熟,教研方式走向多元,教研行为走向民主,教研成果走向实践,从而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
四是教研员岗位对专业身份的要求,给自己一个成长的方向。“上得了讲台,登得上前台,把得牢擂台,坐得住后台”是我们对教研员专业身份的一个概括,也表明了什么样的人才能当教研员?教研员必须是学科教学的研究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导者,课程教材的建设者,教学质量的评价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储备,深厚的实践积淀。要学生有一杯水,老师必须要有涓涓的活水,而教研员必须学会培养能挖井会找水源的教师,教师才能形成自己的涓涓细流,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轻松获得一杯水。
2.探寻中小学教研员自己专业成长的句子
课程改革成在教师、败也在教师。教师是教育实践者的代表,专家是教育理论的代表,教研员则必须做实践和理论的中间人。因此,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是才是属于教研员自己专业成长的句子,而县(区)级教研员则应该是实践的理论者,基于实践唤醒理论的价值,源于理论验证的实践思考。因此,我们推进教研员专业成长的工作,坚持从唤醒到自觉、从路径到层次、从问题到课题、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课程、从操作到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一是教研员专业成长的唤醒。很多优秀的教师被调到教研员岗位上,经过先期的职业热情后很快走向平淡,结果成了平庸的教研员,都是因为丢失了专业成长的激情,丧失了成长的欲望,结果工作一般化,生活没色彩,成了一个“教管员”。面对研究性质正在失去的教研员,我们开展“做一个有梦想的教研员”的专题研讨,引发了全室教研员对自己职业人生的重新思考和定位,采取了有效的措施给予教研员更多的专业成长的自主权,制定了教研员专业成长的个性化评价标准,优化了教研员专业发展的氛围。
二是教研员专业成长的自觉。教研员的专业发展一直以来多被理解为外部力量作用下的必然结果,所以我们更多的关注了外部培训的规划、设计、实施和影响,而忽视了教研员在自我发展中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我们通过唤醒教研员的职业梦想,着重于教研员自觉的专业成长的引导,组织全室人员进行个人职业人生的规划,制定个人的成长计划,确立自己的职业导师。中学语文教研员和省、市两级教研室的学科专家结成师徒,思品学科教研员和陕西师大出版社《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的主编黄建炜结成师徒,小学语文教研员和于永正先生结成师徒……。这些工作的开展极大地引发了教研员专业成长的自觉性。
三是教研员专业成长的路径。教研员的专业成长已基本被唤醒并向专业自觉迈近,紧跟着要做的便是为教研员专业成长提供条件和路径。经费支撑是专业成长的基础。多年来,我室经费奇缺,教研员外出学习费用紧张,没有专门的科研经费,虽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但政府从未拨付寸金给我们,2010年我们通过和教育局领导和政府领导的沟通,实现了每年拨付一定额度的办公学习经费,到2012年政府预算已开始达到近40万元,基本上解决了学习、科研、培训和办公的经费。搭建平台是专业成长的路径。大多数教研员不知如何规划自己的专业成长,我们组织教研员讨论时,大家大胆地说了出来。要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搭建专业成长的舞台问题。通过讨论我们把学习放在专业成长的核心位置上,引导教研员从自己学科的核心期刊上和专业书籍中汲取营养,形成研究课题,让学习成为教研员的生活方式,构建目标体系,转变学习方式。让写作成为教研员的幸福生活,注重日常积累,集中整理,提炼梳理,成果输出。举办每两周一次的学科学术报告,全体教研员参与研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要求教研员每学期就学科热点和难题问题在学科全体教师中开设四次专题学校报告。还通过网络教研等多种形式,为教研人员的专业成长提供机会。
四是教研员专业成长的层次。如何让我们县(区)级的教研员的教研上层次,最关键的是教研员自身学力水平、学习指导力水平、教学实践水平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只有在这几个方面提升自己,才有可能提升我们的专业层次。为此,我们要求各学科教研关注自身的学力进步,研究本学科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对本学科学习习惯的形成做系统的研究和思考,形成本学科的学习指导力,鼓励和支持教研员到一线兼课和经常在本学科的各种活动中开设示范课和研究课,以此增加实践的机会,提高实践的水平,让教研员通过学科核心理论和基础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3.专业自觉是教研文化文化生成的可能
建设良好的教研文化生态,需要专业成长的自觉。我们通过两年的时间从定位到职能、从唤醒到自觉、从学习到实践、从活动到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正在努力生成以学习文化、研究文化、协作文化和奉献文化为特点的教研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