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 第1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第5课 书愤同步教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寒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高贵品质。
2.融入体验 体会情趣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路远、气寒、山险、时晚,诗人行色 匆匆
凸显霜染枫叶之美、诗人爱赏之深。
• 陆游《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3)在表现手法上
《蜀相》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 感慨,全诗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 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 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而《 书愤》则先忆过去,再写现在,最后以诸葛 亮自况,全诗找中写自己的“愤”,写得大气 磅礴,笔力雄健。
知 人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鲍
照家世贫贱,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 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 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诗、赋、骈 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 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 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 《拟行路难》18首。鲍照擅长诗赋和骈 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豪放,奇 矫凌厉,直接继承了建安传统, 对唐代 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
用
自己的
切身体会
推测
作者写作 诗歌的本意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 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 的本意。
如何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 具体的诗歌鉴赏中呢?
1.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一单元第5课书愤教案(系列一)
书愤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体会诗歌中陆游所抒发的情感,积极与之共鸣。
2、增强爱国观念和责任意识,牢记时代使命。
教学重点:1、《书愤》诗中所体现出来的爱国情感和高贵的人生价值观。
2、诗歌鉴赏从意象到情感、从形式到内容的赏析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师引导、自主探讨、交流讨论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清代的国学大师王国维说过“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其内涵说的是文学作品有时代特征,反映着时代内容,体现着时代价值。
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经靖康之变,中原沦陷、偏安江南、不思北伐收复之事。
然而,南宋并不缺乏英雄人物,精忠报国的岳飞,气吞山河的辛弃疾,只不过,他们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的名篇《书愤》。
知识积累:文本赏析:诗歌解题:《书愤》,即抒发悲愤。
问:作者因何而愤呢?诗歌范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明确:诗歌的二二三节奏;颔联的高昂情感,读法语调宜重;颔、尾两联情感沉郁,读法宜慢而稍低沉。
诗歌鉴赏:首联:“世事艰”,世道艰难,山河沦丧。
“那知”说的是自己早年涉世未深,不能洞察凶险复杂的社会。
“气如山”,指自己早年收复河山壮心豪气。
首联一自问,“世事艰”——“气如山”的强烈对比,“那知”二字的未曾料到,郁愤之基调已奠定。
颔联:问,颔联在意象的运用上有什么特别之处?明确:意象典型、开阔、壮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两句大气磅礴,笔力雄健,完全由意象组成,却毫无堆砌之感,当年策马扬鞭、夜雪鏖战的场景如在目前。
这也足见其诗才浩荡。
颈联:颈联的抒情有何特色?明确:用典抒情。
“空”,往昔的奋斗落空,梦想落空,舍我其谁的壮志无人赏识。
“衰鬓先斑”把郁愤之情更加推进一步,而至悲怆的境地。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尾联:用典明志。
问:诗人为何要用诸葛亮的典故?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北伐之志至老不移,渴望效仿诸葛亮,施展抱负。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一单元第5课书愤教案
析手法
明确表现手法
讨论主旨主要通过什么表现手法表现出来的?
PPT4映出参考
课堂检测
五分钟完成《课堂检测》
自评(PPT映出答案)
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相关链接”;2、背诵本诗
2、运用“以意逆志”之法探究此诗主旨。
难点:理解词句,读懂每首诗内容,明了每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
本节课题
《书愤》
本节课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披文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能初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
情感目标:学习
重点:1、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确主旨。
2、体会陆游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
难点:比较此诗与杜甫《蜀相》抒发感情和表现手法上的不同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PPT、学案
教学过程
环节
任务·目标
实施方法
备注
课前预习
了解陆游的生平,理想。
阅读《导学案》“知识链接”及课本注释①,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诵读
体会感情
多人诵读,看谁读得最好。教师指导诵读节奏。
PPT1
理解诗句
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阅读注释理解诗句,并试述诗歌内容
PPT2
复述内容
清楚诗歌内容,理清思路结构
抽人展示复述内容(三人)
提醒注意使用衔接语
背诵
背诵全诗
教师从语气、节奏方面予以指导
朗诵展示
自愿上台朗诵展示(三人)
分析主旨
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
先小组讨论,然后抽人展示。教师根据情况点拨、补充。
科目:语文授课时间:第2周星期四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课标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书愤》
教学主题
书愤
一、教材分析
《书愤》为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第一单元第五篇课文,即自主赏析篇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即以己之意迎受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知人论世”即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的挚爱和对理想的执着蕴涵着无穷的悲愤之情,诗意理解难度不大,重点在于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齐背诵陆游的《示儿》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多媒体,mp3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
学生个读再齐读,读准字音。(正音),指名学生配乐读。
音频、多媒体ppt、图片、微课、《
细读诗歌,深入理解
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
学生结合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再次体会诗歌
幻灯片
再度诗歌,小组讨论,探究主旨
思考与讨论:你觉得四联中哪联最能读出题中的“愤”字?为什么?“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此句的妙处到底在哪?
特色三、学生自主、互助学习为主。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讨论后的结果展示出来后进行评价,再归纳总结,在思索中不断的提升鉴赏能力。
特色四、运用云教学平台对作业进行即时评价,增加师生的交流,并扩展了学习的空间。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陆游及诗歌创作,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中能初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和高尚人格。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书愤》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书愤》教学设计【课型】自主赏析+教师引领课【教学内容】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学情分析】在《书愤》之前,高二学生已经学习过大量的名家名篇,学生已经能够初步通过自己的鉴赏探究,感受诗歌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对古代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由于古代诗歌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还未系统地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还需要教师必要的引导、点拨。
【设计思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着重从文学鉴赏角度引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文。
孟子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而陆游的《书愤》正是被设置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这一板块,也就是说,在欣赏《书愤》的时候,尤其注意应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这也正切合2017年教育部最新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即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基于此,我设定了以诵读为基础,从解题出发,以知人论世,抓取意象或关键词的方法分析诗歌内容为主线,重点把握诗歌蕴含的诗人的情感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2、以知人论世,抓取意象或关键词的方法把握本诗蕴含的诗人的情感,感受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
【教学方式】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课堂教学】导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时写下的诗,强烈的要求收复失地,驱逐金人,雪洗国耻。
这是陆游一生歌唱的理想,也是他永不衰竭的灵感。
《示儿》是这样,《书愤》也是这样。
本节课我们就以《书愤》为例,解析陆游诗歌中的爱国情韵。
(设计意图:学生曾学过陆游的《示儿》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对陆游也很熟悉,这段话作为本节课的开场白,可以调动学生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说课标 说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4.学会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 世的方法鉴赏诗歌,初步把握 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性,注 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 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鉴赏方法】 5.尝试诗歌创作,组织文 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 体会。【创作实践活动】
二、说教材
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体系
人 教 版 高 中 语 文 教 材 体 系
1.树立单元意识,以整个单元作为教学任务。 2.上挂下联,处理好本单元与必修部分、本 单元和高考的联系。 3.深入研究学情,正确处理教学的深度与广 度,根据学情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进 度。 4.教学中,应以教会方法为中心,选取重点 篇目做好示范教学,敢于大胆取舍。
《蜀道难》 《醉翁亭记》
2011
体裁 散文 散文 诗歌 散文
考纲要求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李白 诗歌 欧阳修 散文
2012 《孟子· 告子上》 孟子 散文 《师说》 韩愈 散文 《遇永乐》 辛弃疾 诗歌
五、说建议
抄写背诵、归类整理、尝 试创作。
写鉴赏随笔,质疑探幽, 扬个人所长。
积累
积累 整合
发现 创新
感受
鉴赏
应用 拓展
思考 领悟
高中阶段的核心任务:让学生经历5组10个动词 的语文学习活动,形成语文学习的能力,培养语 文学习的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的总体课程目标
1.培养鉴赏古代诗歌作品的浓厚 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 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 学修养。【总要求】
3.自主赏析 2.赏析示例 4.推荐作品 1.赏析指导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越中览古》(李白)、《一剪梅》 (李清照)、《今别离(其一)》(黄 遵宪)课外拓展,验证课内所学,以获 得对作品形象 志”、“知人论 世”的诗歌鉴赏 方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一、单元整体分析(一)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定位分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单元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科书中“诗歌之部”部分中的第一部分。
本册书从高中生实际水平出发,对于诗歌,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体会声韵)三方面入手,从大处抓住诗歌这种文体的本质属性的主要之点,避免过繁过细,这样有助于高中学生掌握运用。
(二)课程目标在单元教学中的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选修课程古代诗歌的阅读教学,有以下要求:1 .在必修课程诗歌部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 .阅读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优秀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歌,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名篇。
4 .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5 .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单元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目标对选修教学的几个维度(文字、文学、文化)的要求,我们将本单元教学目标设定为:1 .强化梳理归纳与积累整合,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良好习惯,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2 .引导学生运用“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的鉴赏方法探究诗歌的旨意,感受诗歌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三)学情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的几种主要文体中,诗歌产生和成熟最早,历史最长,最受重视,发展也最为充分。
从先秦到近代,产生了大量的名作、名家和诗文流派。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赏析示例长恨歌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单元概述〔目标导航〕1.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2.深切感受诗歌中所包孕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3.通读诗歌,朗读背诵,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内容概说〕这个单元有“赏析示例”一首,“自主赏析”诗歌四首,“推荐作品”诗歌五首。
要求通过对《长恨歌》的学习,自主赏析其他诗歌,重点学习“自主赏析”的四首。
《长恨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语言精练,形象优美,抒情极有特点,中间又有不少名句,我们可以在诵读中体悟其意蕴美和情感美,探讨其主题思想。
《湘夫人》是一首祭神曲,用楚辞的形式写成,表达的是湘君对湘夫人的思慕之情,诗歌的形式和艺术都独具特色。
《拟行路难》是乐府杂曲,表达的是诗人的一股不平之气,一种悲愤之情。
学习时要简要鉴赏其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蜀相》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应该学习这首诗借古抒情的写法,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从作者的身世、思想中加深领会。
《书愤》抒发的是诗人爱国之心不能实现的悲愤,是陆游的名篇之一,激昂中透着悲怆。
其他五首“推荐作品”可根据同学们自己的喜好和时间,有选择地学习,此不赘述。
〔赏析指导〕1.以意逆志。
我们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只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而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这就是以意逆志。
(1)正确解读字义、词义。
古典诗歌中所蕴藏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文辞表达出来的,然而这些语辞是历史的产物,与今天相隔较远,所以欣赏古典诗歌,首先要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
在解读字词诗句的过程中,我们要“识字”,正确理解字义、词义,更要注意对古典诗歌中常用词语的特定含义的理解。
这些语汇,大多是前人留下的语言材料。
由于历史的积淀,往往具有特定的内涵,形成了某一特定的意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感情基调。
高中语文第1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5课 书愤同步教学案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5课 书 愤学习目标 1.了解陆游及其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2.体会诗人岁月蹉跎、壮志未酬而又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情感。
3.体会陆诗“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的特点。
【诗海拾贝】临安春雨初霁陆 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赏析 如今的世态人情薄如绸纱,可是谁让我骑着马来客居京华呢?住在小客楼上,一夜里听到春雨的声音,明天一早,深幽的小巷中便会有人卖杏花了。
短小的纸张,我斜着运笔无聊地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看着沏茶时水面呈现的白色小泡沫,游戏般分辨茶的等级。
作为一介素衣,不要因为风尘仆仆而感叹,一到清明,我就可以回到家中了。
诗中主要反映他旅居京城的孤独心情,诗风清淡、婉丽。
【文本卡片】一、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南宋爱国诗人。
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
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
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
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是我国诗人当中创作数量最多的一个,存诗9 300多首。
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
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
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
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
二、背景简介赏析这首诗一定要了解诗人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并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当时诗人62岁。
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因而悲愤异常,这首诗是他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再现。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5课书愤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诗歌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提示:结合第五、七句内容和用典的作用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塞上长 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出师一表” 出自《三 国志》。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表达了作者对诸葛 亮的推崇,诸葛亮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统一 中原”为其终身大业,尽管蜀汉地狭人少,他仍毅然上表北 伐。颂古为了抒发作者自负为卫国良将,却“报国欲死无战 场”。揭示全诗“愤”的由来,将全诗批判的矛头集中到南宗 的投降派。用“千载”句反诘,显得委婉含蓄,愤慨之情溢于 言表。
【解析】就本题来说,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注意诗 下的注释,根据“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我们可初步判 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然后抓住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形 象的特征。诗中描写“陈居士”动作、神态的具体诗句主要有 “楚酒困人三日醉”“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 侬”“醒来推户寻诗去”,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断出“陈居 士”的形象特点。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 兴)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 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 生平 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 他还学剑,钻研兵书。25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 曾几学诗,受益匪浅,从此奠定了他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 基调。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一单元第5课书愤教案(系列三)
《书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准确背诵并默写这首诗②赏析《书愤》,掌握从语言和意象等方面赏析古诗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③通过对内容、语言等方面的赏析,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④通过诵读、讲析、问答与探究等方法,开展有关的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⑤继承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颔联的分析,赏析诗歌意象。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语言,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准备本课将制作简单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亘古男儿一放翁”,这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对陆游的赞美。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陆游的诗歌《书愤》。
并以《书愤》为例,学习鉴赏古诗语言和意象等基本方法。
第一模块(知识梳理)一、知人论世(学生查资料,教师补充并梳理)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时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陆游出身于一个爱国家庭,父亲陆宰,有坚定的民族立场,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常常谈论国难国耻以至痛哭流泪,饭都吃不下。
由于家庭的关系,陆游从小接触的都是爱国人士,他的老师也都是有骨气的人。
(家庭环境的熏陶)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他出生的第二年就碰上靖康之变,跟随家人颠沛流离,从小饱受战乱的苦难,他在国难中诞生、成长直至逝世。
(国难伴其一生)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
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
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
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
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
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
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
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
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5书愤教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书愤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
2、披文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3、通过通过对诗歌的分析,掌握中本诗的写作手法能力目标:掌握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情感目标: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教学步骤一导入由讲述陆游的故事情景,配音乐朗读《示儿》导入诗歌。
二.知人论世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
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被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
他的诗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抗金救国的理想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形成无法统一的矛盾,由此迸发出的火一般的激情和难以压抑的愤懑构成他诗歌的基调。
风格雄浑豪放,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
三.写作背景介绍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四.问题导读与点拨(此部分由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点拨完成)1.诗歌的题目是“书愤”,如何理解“书愤”二字?明确:报国无门,功业无成。
对比2、诗人在诗中书写的“愤”,包含哪些感情3. 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3、诗人又是怎样书写“愤”的?五.拓展检测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问题探讨: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有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学生先探讨,教师明确)明确: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词句抒发了自己不被理解的感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高中语文2019-2020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5课书愤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新人教版选修]
第5课书愤导学目标理解陆游爱国壮志难酬、年华空老的悲愤情怀。
课内自主学习一文化常识1.背景解读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当时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
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多次被罢官。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两重感情。
2.古文知识积累(考点)(1)“殓”又叫“入殓”,指把尸体装入棺材,“殡”指停放灵柩或把灵柩送到墓地,“葬”指安葬死者。
(2)“省闼”又叫“宫中”“禁中”“禁闼”,因古代中央政府诸省设于禁中,后以其作中央政府的代称。
(3)“学田”指古时朝廷或地方政府拨给学校的公田,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经济支柱。
(4)古文中的“教授”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是讲解经义、掌管学校课试的文职官员。
(5)“榷茶”指政府对茶叶所实施的课税、管制等措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茶叶专卖制度。
二古诗文基础1.字音识记①大散.关(sǎn) ②塞.上长城(sài)③千载.(zǎi) ④伯仲.(zhòng)2.词语解释(1)中原北.望气.如山北:名词,用作状语,向北气:豪情(2)楼船夜雪瓜洲渡.渡:渡口(3)出师一表真名世..名世:名传后世(4)千载谁堪伯仲..间伯仲:原是兄弟长幼的次序,引申为才能相当,不相上下3.词类活用(1)中原北.望气如山(名词作状语,向北)(2)出师一表真名.世(名词作动词,有名,著名)4.特殊句式(1)倒装句塞上长城空自许(宾语前置,应为“空自许塞上长城”)(2)省略句楼船夜雪瓜洲渡(“楼船”前省略动词“乘”,“夜雪”和“瓜洲”前都省略介词“于”)5.默写填空(1)《书愤》中杜甫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 。
高中语文第1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5书愤教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书愤[知识梳理]一、读准字音衰鬓..(shuāi)(bìn)千载.(zǎi)伯仲.间(zhònɡ)二、词语释义(1)中原北望气.如山(豪情壮志)(2)铁马..秋风大散关(配有铁甲的战马)(3)塞上长城....空自许(比喻守边御敌的将领)(4)出师一表真名世..(名传后世)(5)千载谁堪伯仲..间(原是兄弟长幼的次序,引申为衡量人物差等之意)三、名句默写(1)《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2)《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3)《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资料链接]错误!错误!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被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文本鉴赏]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生动概括。
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
并由此俯仰千载,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1.这首诗是如何体现“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答案]这首诗以“愤"为意脉,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第三、四句尤其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是广为传诵的名句.全诗虽无一“愤”字,却句句皆“愤”,愤然之情力透纸背。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5书愤教案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例如,可以准备一些与《书愤》相关的古代书法作品,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此外,还可以准备一些古代诗人的人物画像和生平简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验,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能够认识到诗歌与社会、历史的联系,增强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认同。
5.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书愤》等古代诗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美,激发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
当堂检测:
1.请学生结合“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分析《书愤》中的情感与意象,并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的理解。
3.授课时间:两课时(每课时45分钟)
4.教学时数:共计90分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文学鉴赏方法。
2.通过课文《书愤》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理解作者的情感与志向,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
1.课文《书愤》的细致阅读与分析。
5.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能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分析《书愤》等古代诗歌的情感与意象。
2.学生能够通过对比不同诗人的表达方式,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提升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教学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 书 愤学习目标 1.了解陆游及其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2.体会诗人岁月蹉跎、壮志未酬而又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情感。
3.体会陆诗“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的特点。
【诗海拾贝】临安春雨初霁陆 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赏析 如今的世态人情薄如绸纱,可是谁让我骑着马来客居京华呢?住在小客楼上,一夜里听到春雨的声音,明天一早,深幽的小巷中便会有人卖杏花了。
短小的纸张,我斜着运笔无聊地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看着沏茶时水面呈现的白色小泡沫,游戏般分辨茶的等级。
作为一介素衣,不要因为风尘仆仆而感叹,一到清明,我就可以回到家中了。
诗中主要反映他旅居京城的孤独心情,诗风清淡、婉丽。
【文本卡片】一、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南宋爱国诗人。
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
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
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
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是我国诗人当中创作数量最多的一个,存诗9 300多首。
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
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
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
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
二、背景简介赏析这首诗一定要了解诗人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并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当时诗人62岁。
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因而悲愤异常,这首诗是他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再现。
【基础荟萃】1.给加点字注音。
①大散.关( ) ②伯仲..( ) ③衰鬓.( ) ④塞.上( ) 2.辨形组词。
①⎩⎪⎨⎪⎧ 洲 州 ②⎩⎪⎨⎪⎧ 斑班 ③⎩⎪⎨⎪⎧ 衰 哀④⎩⎪⎨⎪⎧仲 忡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中原北望气如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千载谁堪.伯仲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2)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4)小楼一夜听春雨,________________。
【要点突破】一、整体把握1.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
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细部探微2.关于“中原北望气如山”中的“气”的理解,有两种观点:其一,“气如山”即“积愤如山之重”。
“气”即悲愤;其二,“气”为“豪壮之气”。
你赞同哪个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悟总结】一、中心主旨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发他的抗敌抱负;后两联说现在,抒发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
最后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表明了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二、写作特色1.感情复杂,起伏跌宕。
这首诗紧紧扣住一个“愤”字,抒写出起伏跌宕的复杂感情,首联在激愤中又满怀豪情,颔联沉痛感伤,尾联在悲怆中又抱有期待。
2.对比手法,彰显主旨。
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富有表现力,如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
3.用典明志,抒发情怀。
这首诗在颈联尾联中化用“塞上长城”“出师表”的典故,分别点明了诗人志向,表明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愿望。
【文白对照】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气如山。
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曾记得在瓜洲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铁马秋风大散关。
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塞上长城空自许,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镜中衰鬓已先斑。
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却成空谈。
出师一表真名世,不由使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
千载谁堪伯仲间!有谁能像孔明那样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素材积累】一、名家评价①南宋后期诗人刘克庄评价陆游“近岁诗人,杂博者堆队仗,空疏者窘材料,出奇者费搜索,缚律者少变化。
惟放翁记问足以贯通,力量足以驱使,才思足以发越,气魄足以凌暴。
南渡而后,故当为一大宗。
”②梁启超在《读陆放翁诗》中写道:“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二、作家故事少年壮志陆游出身于官宦。
父亲陆宰是一个具有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的官员。
同他交往的也都是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
这些人经常在陆家谈论国家兴衰、民族灭亡的大事。
当他们谈到悲愤之处,有的拍案大骂,怒发冲冠,有的义愤填膺,怆然涕下。
少年陆游看到这景象,深深地为父辈们的爱国激情所感动。
陆游自小勤奋好学,特别注意攻读兵书,学练剑术。
每当父亲同那些友人学者秉烛夜谈时,正是小陆游增长见识的好机会。
他总是不声不响地坐在一旁,凝神倾听,铭记心坎。
这种家庭、亲友间的爱国思想和高尚情操,对他耳濡目染,熏陶默化。
因此,陆游很早就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
应用话题“影响”“立志”“爱国”。
三、陆游爱国名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位卑未敢忘忧国。
——《病起书怀》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
——《太息·宿青山铺作》【美文珍藏】论生活①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埋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
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
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②生活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③苏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壮阔的滔滔江水让苏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篱之下悠然采菊。
面对南山,陶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散.关(sàn) 谮.言(zân)跛.脚(bǒ) 无耻谰.言(lán)B.伯.仲(bï) 薄.似纱(bï)杜撰.(zhuàn) 寡廉鲜.耻(xiǎn)C.斜行.(hánɡ) 蕴藉.(jí)冠.冕(ɡuān) 锃.光瓦亮(chãnɡ)D.塞.上(sài) 商榷.(quâ)形骸.(hái) 游目骋.怀(chěnɡ)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中原北望气.如山气:气概,气势B.塞上长城空自许.许:答应C.出师一表真名.世名:闻名D.千载谁堪.伯仲间堪:能够3.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 ) 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