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组织快繁的研究进展
牡丹组织培养繁殖技术初探
I n rMo g la Ag i u t r lS in e An e h o o y n e n o i rc lu a ce c d T c n l g
牡 丹组织培养繁殖 技术初探
高 凯 . 潘 永
d a a tra 0o e f e t3 C, d S
Ke r s: r e p o yT s u u t r ;u c l r y wo d T e e n ; is e c l eS b u t e u u
牡 丹 是 我 国 的 传 统 名 花 。 其 花 朵 硕 大 , 容 华 贵 . 为 文 雍 作 明 、 谐 、 荣 、 强 的 象 征 . 国 内 外 有 广 阔 的 文 化 市 场 需 和 繁 富 在 求 。牡 丹 不 仅 有 极 高 的 观 赏 价 值 。 有 相 当重 要 的 药 用 价 值 。 还 牡 丹 传 统 的繁 殖 方 式 有 种 子 繁 殖 、 株 繁 殖 、 条 繁 殖 和 嫁 接 分 压
Ab t a t T e e n u t r d i i o Wa td e o f c fb i d ac mb n t n o ln r w h r g ltr , c b o s r c : r e p o y c l e n vt S su id f r ee to a c me i ,o ia i f p a tg o t e u ao si u min u r S o n c n i o n s b u tr tt s h e u t h w d t a o d t n o u c l e s u . e r s l s o e h t i u a T s DKW d u a d W P me i m n M me i m r s i b e b sc me i m o r e du we e u t l a i d u f r r e a
牡丹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2 结果 与分 析
2 1 激素配比对牡丹簇生芽分化 的影响 . 衰 1 不 同激素 配比对牡 丹簇生芽3s 0 o一无菌水冲洗 1 一 5g 次氯酸钠液浸泡 1mn或 2g 次 氯酸钠溶 液浸 泡 2 0/ L 5i ( 5/ L 5
—
3mn-无菌水 漂洗 3 ( 0 i) - * 次 每次 l i 。 mn )
试验材料为采 自莱 阳农 学 院苗 圃 , 品种为 ‘ 胡红 ’其 大 , 生长 良好 , 且无病虫 害。
12 外植体 的选 用 .
种基质栽植小苗 1 0 0 株。 0
试验采用牡丹茎尖 为初始培养 的外植 体。
13 外植体 的灭菌处理 . 灭菌流程 为 : 洗衣 粉液浸 泡 2r n 流水 冲洗 至清一 剥 0n 一 i
维普资讯
山东林业科技
20 O6年第 3 期
总 14期 6
S A D N O ̄ H N O GF I
Y S IN E A DT C N L G CE C N E H O O Y
21 . o3 O6 N . 3
文章编号 :02— 7 42 o )3 0 3 —0 10 2 2 (o 60 — 0 9 2
14 试验方法 .
141 不同激素配比对牡丹簇生芽分化的影响 基本培养 ..
基为 MS +蔗糖 3 gL+琼脂 6/ 0/ gL+v2 5/ 0 r 水 解乳 c .g L+20 g a
蛋 白。H ., 中再 加 入不 同 质 量浓 度 的 6 A 设 1O p 58 其 一B ( ., 2O3 0 4 0  ̄L ... , .m 4个 质量 浓 度 梯 度 ) N A( 0 0 0 1 和 A 设 . ,. ,
的嫩芽 切下 转入 生根培养基中培养 ,0 2d后观察 。
牡丹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
牡丹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牡丹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植物组培技术是一种在人工条件下培养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方法,可以用于研究植物生长发育、病虫害防治、育种改良等方面。
牡丹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花卉之一,其花形优美、花色丰富,被誉为“花中之王”。
然而,牡丹的繁殖速度较慢,而且传统的繁殖方法如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的成功率较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开始探索牡丹组培快繁技术,以提高牡丹的繁殖速度和繁殖成功率。
牡丹组培快繁技术主要包括组织培养、激素诱导和快繁周期的调控。
首先,研究人员采集牡丹的茎尖、叶片等组织,将其切割成小块,并培养在含有富含营养元素的基本培养基中。
培养基中的营养元素和激素成分可以通过调节来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
其次,研究人员使用培养基中含有的激素,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来诱导牡丹细胞的分化和再生。
通过对组织培养条件和激素浓度的优化,可以促进牡丹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加快牡丹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
除了组织培养和激素诱导外,快繁周期的调控也是牡丹组培快繁技术的重要环节。
牡丹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受到光周期和温度的影响较大,因此控制环境条件可以加快牡丹的生长和发育。
研究人员通过调节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和温度等因素,使牡丹处于适宜的生长环境中。
在高温和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牡丹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繁殖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牡丹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在牡丹繁殖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通过组织培养和激素诱导等方法,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培养出了大量的牡丹幼苗。
在控制生长环境的条件下,这些幼苗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生长,并具备较高的成活率。
此外,牡丹组培快繁技术还可以用于牡丹的育种改良。
通过选择生长快、抗病虫害的牡丹幼苗进行繁殖,可以加快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
然而,牡丹组培快繁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组培过程中容易出现细菌和真菌的感染,导致牡丹组织的腐烂和死亡。
因此,如何控制组培过程中的病原微生物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其次,牡丹组织培养和激素诱导需要大量的实验设备和培养基材料,成本较高。
牡丹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化和产业化的必然 趋 势/"0 + 也 是 加 速 其 繁殖 和 育 种的有效措施-
牡丹组织培养可在较短时期内扩繁大量优良品 种+ 并能利用遗传转化技术在短期内培育牡丹新品 种/!$0 + 可以在一定程 度 上 打 破 传 统 育 种 技 术 固 有 的局限性- 时至今日+ 关于牡丹组织培养的研究主 要集中在愈伤组织诱导* 适宜生长调节剂配比* 外 植体选择以及培养基完善等方面+ 但是牡丹快速繁 殖 #即微繁殖$ 体系尚未被确定+ 因此仍然无法 满足牡丹新品种培育和优良品种推广栽培的要求此外+ 组织培养过程中仍存在污染严重* 继代培养 中易出现褐化以及玻璃化现象* 生根困难* 移栽成 活率低等问题亟 待 解 决/!!0 - 本 文 从 外 植 体 选 择 及 分化途径+ 影响增殖和生根的主要因素等几个方面 概述了近年来牡丹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同时论述 了组织培养过程中污染* 褐化以及玻璃化等问题出 现的原因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法+ 以期为今后开展牡 丹组织培养新技术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牡丹. 组织培养. 增殖. 生根 中图分类号’ <#%(@!!KKK文献标志码’ DKKK文章编号’ $(’%>"$!)#’$!%$$">!#*#>!$
KK牡丹 # A(&#/*( 8,11’,%*0#8($ 属 芍 药 科 芍 药 属+ 多年生落叶 亚 灌 木+ 是 我 国 特 有 的 植 物/!0 + 主 要 分布于 我 国 中 部* 西 南 部 至 西 北 部 /’>&0 - 自 古 以 来+ 牡丹象征着国家繁荣兴盛+ 民族幸福吉祥- 具 有很高的观赏* 食用+ 以及药用价值- 国家卫生部 监督局于 ’$!! 年 & 月指出可将油用牡丹凤丹和紫 斑作为新型木本粮油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0 牡丹籽油已逐步发展成我国重要的食用油+ 与其他 油料作物 相 比+ 具 有 高 产 出 # ##) 5’ 综 合 效 益 达 万元 $ * 高 含 油 率 # 籽 含 油 率 & ’’h$ * 高 品 质 # 不 饱 和 脂 肪 酸 含 量 高 于 "$h+ *>亚 麻 酸 高 达 *’@%h+ 脂肪酸比例均衡$ * 低成本 # 耐旱耐寒耐贫 瘠$ 等特点- 因此+ 大力推广油用牡丹的种植对促 进我国粮油生产* 改变食用油消费结构以及保障国 家粮油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 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牡丹传统繁殖与离体再生的研究进展
育天 然 杂种 、 药用 栽 培 与定 向栽 培 以及 子在 成 熟 过 程 中最 初 为 白色 , 接 近成 熟 时为 咖啡 色 , 老 熟 时 呈 黑 色 。种 子 的 收 获一 般
前 可将 种 子用 5 0 ℃温水 浸泡 2 4  ̄4 8 h , 或用 9 5 酒 精浸 泡 3 0 mi n [ 。牡 丹 种 子 播 种 一 般 在 8月 下 旬 至 9月 上 旬进 行 , 过早 或过 迟 都 影 响 种 子 的
系数 , 加 大 牡丹 苗 木 的 规模 生 产 成 为 当今 牡 丹研
黑 龙 江农 业 科 学 2 0 1 4 ( 4 ) : 7 7 ~8 O He i l o n g j i a n g A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牡 丹 传 统 繁 殖 与离 体 再 生 的研 究 进展
韩 继 刚 , 秦 俊 , 胡永 红 , 朱木 兰。
牡丹 ( Pa e o n i a S U f f r u t i c o s a ) , 别 名 富贵 花 、 百 两金 、 木 芍药 、 鼠姑 、 鹿 韭及 洛 阳花 , 为芍 药科 芍 药 属 木本 植 物 [ 1 ] , 落 叶灌 木 , 素有“ 国 色天 香 ” “ 花 中之王 ” 的美誉 。牡 丹不 仅有 较 高的观 赏 价值 , 还 具 备很 好 的药 用 价 值 。早 在 汉 代 , 药 用 植 物 典 籍 《 神农本 草 经 》 就 有牡 丹 被驯化 人 药 的记 载 。随着 牡 丹在 园林 绿化 、 药 材储 备 中市场 价值 的增 加 , 推 动 了牡 丹 的经济 市场 , 因此 , 提 高 牡丹 苗木 的繁 殖
牡丹快速繁殖技术
牡丹快速繁殖技术牡丹是我国传统园林植物,也是花卉园艺中极为重要的观赏花卉之一,具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牡丹繁殖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是嫁接、分株、种子繁殖等。
但是,这些方法要么繁琐、费时,要么效率低,不适合大量快速繁殖。
本文介绍一种牡丹快速繁殖技术:植物激素复配法,使您轻松、快速地实现牡丹的大规模快速繁殖。
植物激素的作用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植物激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激素会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包括茎长、开花、落叶、果实生长等。
根据具体的生长阶段和需要,可以通过适当激素浓度的调节来实现对植物的控制和引导。
牡丹快速繁殖技术的原理将含有细胞分裂素和激动素的培养基放在相应的组织部位上,能够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从而提高牡丹快速繁殖的效率。
具体实现方法为:将牡丹茎尖或叶片细胞培养在含有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上,让其分化成芽和根,形成愈伤组织;接着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含有激动素的培养基上,让其继续分化成植株。
这样循环下去,就可以实现快速繁殖。
快速繁殖技术的具体步骤材料准备:鲜嫩牡丹生长点,生殖体、培养基解决秃斑问题、撑挺芯盘,可重复使用的培养瓶等。
步骤1:将选好的鲜嫩牡丹茎尖或叶片切下,清洗后用医用酒精消毒,下一步操作前必须将酒精挥发干净,避免酒精影响培养结果。
步骤2:将处理好的牡丹茎尖或叶片接种到含有不同配比的细胞分裂素和激动素的培养基上,避免愈伤组织异常生长。
步骤3: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情况会不断观察,发现有问题应及时调整培养基的组分和培养条件,保证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在正常水平上进行。
步骤4:繁殖成功后,将愈伤组织移植到撑挺芯盘上培育区形成植株,最终将牡丹株移植到外部环境中进行生长。
牡丹快速繁殖技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选定适宜的牡丹品种和培养基在选择牡丹品种和使用培养基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品种对应不同的培养基,不合适的培养基会影响愈伤组织的发育,从而影响繁殖效果。
需要注意消毒和培养条件牡丹快速繁殖技术中,消毒步骤和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需要仔细掌握。
紫毛野牡丹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 1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福建 福州 300 ;. 5022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 学院, 北京 10 8 ) 00 3
摘要:以紫毛野牡丹茎段为外植体 , MS 以 为基本培养基 , 通过不 同的激素种类和浓度配 比, 对紫毛野牡丹组 培快 繁体系建 立进行 了研究。结果表明 , 外植体表面消毒用 7 % 乙醇浸泡 3 , 0 0S无菌水冲洗 2遍 ,.%升汞浸泡 5—7ri, 01 n 无菌水冲洗 5 a 遍消毒效果最好 , 污染 率仅为 2 % ; 1 最佳初代培养基配方是 MS+ -A 10m ・ +N A05 r ・ ~; 代培养最佳 配方 6B . g L K . a L 继 g
t du W i me m a MS+6 B . ・ +NAA 0 5 mg・ .te o t m r p g t n me u w l a i s 一 A 1 0 mg L一 . L h pi mu p o a ai d m a MS+6 B . a ・ o i s 一 A 1 0 ng L一 +NA A
01m ・ 一, eaeaep lea o t w s .. e pi m m du r ot gw s / S+N A (B . g L t vrg r i rtnr e a 4 T t h o f i a 3 h o mu eim f o n a 2M or i 1 A IA)01 02mgL~. .— . ・
牡丹组织培养的兴起、发展、消退的探讨
牡丹组织培养的兴起、发展、消退的探讨魏春梅1,孙建州2(1洛阳市牡丹研究院,河南洛阳471000;2原洛阳国家牡丹基因库)牡丹是原产中国的传统名花,千百年来被中华民族视为富贵吉祥的象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阐述了中国牡丹园艺品种群的形成及生长发育的特点,分析了社会需求促使牡丹组织培养繁殖技术研究的出现,探讨了牡丹组织培养、繁殖、衰落的原因。
牡丹;组织培养;生态环境生长势强弱与栽植时期有关。
一般年份,在洛阳10月下旬~11月上旬(个别年份可延长至11月下旬),栽植成活率和次年的生长势表现最好。
笔者对这种表现也做了10余年的观察:每年10月下旬~11月上中旬栽植的牡丹产生的新根很多,11月中旬后栽植的牡丹新生根较少,甚至没有产生新根,可一直延续到次年10月份后,才开始产生新根。
这种现象说明牡丹新根产生高峰1年基本也只有1次即10月下旬~11月上中旬;距这个时期愈远(过晚),新根的产生率越低,次年的成活率和生长势越差。
由此说明,牡丹的主要生长发育阶段是受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季节气候的影响,不同组织器官(形成层、愈伤组织、根)的形成、产生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条件(温度、温差、光周期等)密切相关。
2社会需求促使了牡丹组织培养繁殖技术研究牡丹作为原产我国的名花,在我国历史上曾是国花,其观赏经济价值较高,曾有“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即一株深红色的牡丹花,价值相当于当时十户中等人家的一年税赋。
由此可见,牡丹的盛衰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吻合;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也是牡丹发展的鼎盛期。
花型硕大、花色靓丽的优良牡丹品种更是达到“千金难求”的地步。
面对如此商机,很多有识之士、海归学子及有快速繁殖苗木技术设施的研究机构,组织人力、物力在实验室内进行牡丹组织(茎、叶、芽等切片)培养,探讨取得快速大量以工厂化生产规模繁殖牡丹优良品种的途径,以求快速繁育牡丹种苗,来满足社会的需要。
3牡丹组织培养、繁殖、衰落的原因探讨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随着季节、气候、温度、光照时数的变化,产生不同的内源激素。
我国牡丹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牡丹 ( a n f uc a n ) J 名 富贵 花 、 两 金 、 P e i sf to d _ , o a ur is A 任何激素的培养基上, 离 体胚生长类似种子萌发时胚的生长模式 , 子叶扩大伸长, 约 到达种子大小时停顿 , 根伸长生长极其显著 , 进一步得出:A B
李子 . 胡永红 , 庆华 , 峰 , 一 2 刘 王佳2 ,
(. 1莱阳农学院环境艺术学 院, 山东青岛 2 192 上海植物园 , 6 0;. 6 上海 20 3 ; . 02 13 北京林 业大学园林学院 , 北京 1 03 0 8) 0
摘要 综述我 国牡 丹组 织培养研 究现 状及进展 , 着重介 绍 以种 子 、 茎尖 、 幼叶 、 芽、 叶柄 、 根等 作 为 外植 体 进行 培 养的研 究成果 。牡丹 组 织培养 的技 术 已经 逐渐趋 于完善 , 对于 大规模 生产 还存在 困难 , 在 组培 品种 少 , 养物 褐化 、 但 主要 培 玻璃 化 、 生根难 以及 培 养基 的 筛选 、 合 适的 外植 体等 问题 需要进 一 步研 究。 关 键词 牡 丹 ; 织培养 ; 组 外植体 ; 养基 培 中图分类号 Q 4 . 931 文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01 — 6120)3 29 一 57 61( 61 — 98 0
t cnq eo poytsecl r l ayP II o ol t ddt ecnu mao ,bt l a edfc t i tel g clpou tn fw r h t hiu f en su ut ea ed ee i u r 阳dll nt n ne t osm tn u s hdt i u yn h resae rdci , ee av y e oh i ao h il a o
牡丹繁育及催花技术研究
月 上 旬 ) 间 均 可进 行 嫁 接 , 适 宜 的嫁 接 时 间 以 白露 ( 期 最 9
月 上旬 ) 至秋 分 ( 9月下 旬 ) 为宜 。 早地 进行 嫁接 易 导 致 秋 过
牡 丹 资源 , 构建 菏 泽特 色牡 丹 产业 化体 系 , 造 出菏 泽特 有 打 的牡 丹 特 色 , 是摆 在 每 一 个科 研 人 员 面 前 必须 思 考 而 又 亟 待 研 究 的 课 题 。 过 研 究 总结 出了 牡 丹 快繁 及 催 花新 技 术 通 新 经 验 , 汰 劣势 生 产 管理 模 式 , 高管 理 经 验 , 育优 良 淘 提 培 新 品 种 的特性 , 生产 出 高标 准 、 质量 、 高 高规 格 牡丹 品种 , 提
林 业科学
现 代农 业科技
21 年第 1 01 5期
牡丹繁育及催花技术研究
袁全国 郑亚军 李艳 玲
( 山东 省 菏 泽 市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所 , 东 菏 泽 2 4 0 ) 山 7 0 0
摘 要 通过 嫁接 试 验 . 成功 研 究 了一 整套 牡 丹 的繁 育 新技 术 。 究 结果表 明 , 研 以吲 哚 丁酸 1 0 g + . 0 / 01 0 m L %磷 酸二 氢钾 和 泥 涂抹 嫁接 成 活 率 可达 1 0 在 催 花技 术上 。 0 %。 生成 大量 新根 , 生 的花质 量与 大 田生产接 近。 索 出不 需要 晾 晒牡 丹根 系, 产 探 直接入 盆 的繁 殖技 术 , 可 促使 花 芽分 化及 新根 的生 成 。 用赤 霉 素 、 哚 丁酸 浸 泡牡 丹根 , 打破 其休 眠 , 生大 量 的新根 系, 吲 可 产 为牡 丹 复壮栽 培 、 护种 资创 造 了有 保
细叶野牡丹的组培快繁
表 2 激 素 质 量 浓 度 配 比对 细 叶 野 牡 丹 继 代 增 殖 的影 响
能与该 种细 根 中内含 物种类 与分 布有关 。
在 一定 时 问内扩 繁 出健 康正 常芽 的数量 是衡量
第4 o卷 第 9期 21 0 2年 9月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Vo . . 140 NO 9 S p. 2 2 e 01
J 0UR NAL OF NO HEA T F ES RY I RT S OR T UN VERS nY
细 叶野 牡丹 的 组 培快 繁
杨利 平 刘桂 芳 刘雪凝
第 9期
杨 利 平 等 : 叶 野 牡 丹 的 组 培 快 繁 细
பைடு நூலகம்
2 7
( 珍珠岩 ): ( V 腐叶土) =1: l 1: 的栽培基质中 , 并 在温 室 中生 长 , 意 遮 阴 , 月 后 统 计 成 活 率 , 注 3个 8 % 以上 的 移 栽 植株 能够 成 活 ( 1 E) 7 图 一 。第 二 年
组培快 繁体 系 的重 要 指 标 。继 代 培 养半 年 后统 计 , 细 叶野 牡丹 平均 每 月芽 增 殖 可 达 到 32倍 , 高 于 . 略 印度野 牡丹 ( l t am lbtru I 、 毛野牡 Me s m aaahi m)S 紫 ao c ]
1 )重庆市 自然科学基金( S C 2 1 B IO ) 长江师范学 院科 C T ,0 1 B O I 、 研启动基金 。 第一作者 简介 : 杨利平 , , 6 男 1 2年 2 生 , 9 月 长江师 范学院生命 科学与技术学院 , 教授 。 收稿 日期 :0 1 ¨ 月 3 21年 0日。 责任编辑 : 俐 。 任
牡丹离体快繁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牡丹离体快繁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牡丹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花卉,拥有世界上最美丽、最丰富的品种资源,被誉为“国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牡丹作为具有重要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的花卉,在国内外市场上极具市场价值,但由于传统的繁殖方法存在缺陷,导致繁殖效率低、品质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牡丹的生产和发展。
离体快繁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植物育种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量生产优质种苗,为解决传统繁殖方法的缺陷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近年来,离体快繁技术在牡丹的繁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由于牡丹的离体快繁技术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植物生长调控、培养基配方、外植体处理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因此,在科学的指导下,开展牡丹离体快繁技术的研究,对推进牡丹的生产、发展和产业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 牡丹外植体培养和适宜培养基的筛选;2. 牡丹植株生长调控及外植体发芽生长的研究;3. 牡丹离体快繁技术的优化和改良;4. 牡丹移栽后的适应性及其繁殖潜力的研究。
研究的主要目标为:建立适用于牡丹离体快繁技术的培养体系,并实现高效、稳定的牡丹离体快繁方法,为牡丹的生产、发展和产业化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
三、研究方法和进度安排1. 外植体筛选:从不同品种或类型的牡丹中筛选出适合离体快繁的外植体;2. 适宜培养基筛选:尝试不同配方的培养基,筛选出最适合牡丹生长的培养基;3. 植物生长调控及外植体发芽生长的研究:尝试利用生长调节剂等方法对牡丹的生长进行控制,并研究其对外植体的发芽生长的影响;4. 离体快繁方法的优化和改良:通过改变培养基、生长方案等方法,优化和改良牡丹的离体快繁方法;5. 适应性研究:对离体快繁后的牡丹进行移栽和养护,并研究其适应性和繁殖潜力。
本次研究计划从2021年9月开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阶段一:外植体筛选和培养基试验(2021年9月-2022年2月);2. 阶段二:植物生长调控和外植体发芽生长的研究(2022年3月-2022年8月);3. 阶段三:离体快繁方法的优化和改良(2022年9月-2023年2月);4. 阶段四:适应性研究和期望成果的实现(2023年3月-2023年8月)。
牡丹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论文题目:牡丹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姓名:学院: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20 年月日牡丹组织培养及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从牡丹的种子培养、茎尖培养、叶及叶柄培养、芽培养和根培养几个组织培养方式,及不同组织培养方式对培养基的选择等方面来综述牡丹现阶段组织培养取得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牡丹组织培养在园艺方面所起的作用。
组织培养技术作为植物繁殖的新手段已日益普及,这种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无性繁殖和常规方法相比,最显著的优点是可以用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空间,而且不受季节、气候的影响,由个体开始,从而产生大量植株。
关键词:牡丹;组织培养;外植体;培养基引言: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现在这一地区尚有野生单瓣品种存在。
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间;根肉质,粗而长,中心木质化,长度一般在0.5~0.8米,极少数根长度可达2米。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摘自:百度百科)1.植物组织培养快繁的定义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的植株。
由于培养物是脱离植物母体,在玻璃瓶中进行培养,所以也叫做离体培养。
2.植物组织培养外植体的选择2.1 种子牡丹种子组织培养中,主要以种胚作为外植体,培养基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激素。
胚培养技术可以用来克服胚败育和发育不良,同时也可以缩短种子休眠期,提高萌发率和提早萌发。
2.2 茎尖目前,牡丹茎尖培养主要是针对芽的茎尖,并且取得了进展。
牡丹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牡丹组织培养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系统的介绍牡丹组培的发展历程及其研究现状,探讨了牡丹组织培养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牡丹;组织培养;问题;生根Research Development of Paeonia spp. Tissue Culture Abstrac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issue paeonia and its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discussed the peony tissue culture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researc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uture direction. Keywords: Paeonia; Tissue culture; Problem; root引言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环境下,将离体的根、茎、叶、果实等植物器官,花药组织、形成层、胚珠、皮层等植物组织,体细胞、生殖细胞花粉等植物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固体培养基上,并给予其适当的培养条件(含有营养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使其长成完整的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且随着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提高,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地位[1]。
近几十年来,这一技术己广泛运用于快速繁殖、植株脱毒、人工种子生产、新品种的获得和药用成分等生产中,并为植物基因工程创造了前提条件,特别是在快速繁育名贵花木、果树、树木、蔬菜、药用植物和农作物等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牡丹组培的发展历程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为芍药科芍药属植物[2,3],别名富贵花、木芍药、鼠姑,是我国著名的观赏、药用植物,野生种分布于陕西、河南、四川、西藏等地。
牡丹快速繁殖技术
选用适应性强的品种,提高牡丹的繁殖系数。
病毒检测与防治
病毒检测技术
采用高效、快速的病毒检测技术,及时发现并控制病毒传播。
建立无病毒种苗繁育体系
通过建立无病毒种苗繁育体系,保证种苗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防治措施
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措施,防止病毒病的 传播和蔓延。
06
结论与展望
02
选择合适的碳源和氮源,如糖、有机氮等,以满足牡丹生长的
能量需求。
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
03
根据培养目的和植物生长阶段,适当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以
促进细胞分裂和增殖。
提高繁殖系数
改进繁殖方法
采用组织培养、扦插、嫁接等方法,提高牡丹的繁殖系数。
优化光照和温度
控制光照和温度条件,以满足牡丹生长的最适条件,提高繁殖效 率。
组培繁殖
外植体消毒
选择健康的组织或器官,进行表面 消毒和内部消毒,去除细菌和病毒 。
培养基选择
选择适合牡丹生长的培养基,促进 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培养条件控制
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培养条件 ,促进组织生长和分化。
移栽管理
将组培苗移栽到温室或室外环境, 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促 进生长和发育。
实验结果
扦插实验中,采用适宜的扦插 时间和方法,可以提高牡丹的 生根率和成活率。
嫁接实验
嫁接时间
在春季和秋季进行嫁接,此时砧木和 接穗的活跃度高,有利于嫁接成活。
02
砧木选择
选择健康、抗病性强、生长旺盛的牡 丹品种作为砧木。
01
03
接穗选择
选择优良品种的牡丹枝条作为接穗, 要求无病虫害、生长健壮。
茎干
牡丹的研究报告
牡丹的研究报告牡丹的研究报告牡丹是一种古老而美丽的花卉,被誉为“国花”。
它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被人们种植和欣赏。
本报告将对牡丹进行综合研究,包括其形态特征、生命周期、繁殖方式以及重要价值等方面内容。
首先,牡丹植株高大而粗壮,一般高度在1-2米之间,但也有超过2米的巨型品种。
花朵多为豪华的重瓣形状,花瓣丰满而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多样,包括红色、白色、粉色、黄色等多种颜色。
牡丹的花朵芳香扑鼻,让人陶醉其中。
其次,牡丹的生命周期包括生长期、开花期和休眠期。
牡丹的生长期从春季开始,当气温逐渐回暖时,牡丹会迅速生长,并在夏季进入开花期。
牡丹的开花期一般为5-6月份,花期较长,可达数周之久。
开花期结束后,牡丹会进入休眠期,此时需要保持较低的温度和湿度。
第三,牡丹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播种、分株和嫁接等。
播种是最常见的繁殖方式,适合于野生牡丹和部分品种。
分株繁殖是将牡丹株分割成若干个小苗,再进行单独培养。
嫁接是将牡丹的芽嫁接到其他花卉或野生牡丹上,以实现新的繁殖组合。
最后,牡丹在花卉园艺中具有重要价值。
首先,牡丹作为观赏植物,其美丽的花朵吸引了众多人们的目光,成为花展和花艺设计的重要素材。
其次,牡丹的根、茎叶和花瓣等部分具有药用价值,可以用于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等功效。
此外,牡丹还被用于园林景观的绿化、气候调节等方面。
综上所述,牡丹是一种古老而美丽的花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
通过对其形态特征、生命周期、繁殖和价值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利用牡丹,为其保护和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牡丹的繁殖与栽培技术研究,推动牡丹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1. 李景林, 等. 牡丹学[M].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6.2. 蔡重勤. 牡丹之美[M].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3. 刘琪, 等. 牡丹栽培技术[M].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3.4. 牡丹[M]. 中国花卉协会, 2017.。
牡丹快速繁育和花期促控
牡丹快速繁育和花期促控洛阳牡丹甲天下,但在洛阳,人们说老城区邙山镇土桥村的牡丹最有名。
2月14日,记者在土桥村了解到,该村有400多户农民、2700亩土地,80%的人家栽培牡丹,户年均收入5万~10万元。
土桥村有着多年栽培牡丹的历史。
1997年前后,土桥村的李龙章等人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找到了一条快速繁育牡丹的好途径,而且可以使牡丹四季开花。
就是这两项技术的运用,使土桥村的农民一下子翻了身。
目前,全村年可向社会供牡丹种苗400万株,其中李龙章等人组建的洛阳土桥花木种苗公司每年供牡丹种苗150万株。
该村牡丹的栽培品种之多、栽培规模之大,在国内外都处于领先水平,2000年被中国花协等单位命名为“中国牡丹之乡”。
其实,这两项技术说起来也很简单,那就是嫁接和反季节栽培。
嫁接是用来快速育苗的,反季节栽培是用来提早或推迟牡丹开花的,它又分为促成栽培和抑制栽培。
牡丹的自然繁育靠分株,速度非常慢。
采用嫁接的方法繁育牡丹,不仅操作技术简单,而且可以大大提高牡丹的繁育速度。
嫁接材料一般选用芍药根和牡丹接穗。
芍药根是用来做砧木的,要选用2~3年生的芍药根,要求表皮光滑,无病虫害,无创伤、灼伤、过分失水、断面变色或菊花心斑等,长10~15厘米,粗1~3厘米。
牡丹接穗的采集要有专门栽培的牡丹品种。
以洛阳红这个品种为例,选3~4年生的牡丹,2~3枝为一株,将根部向下、枝条倾向水平方向进行压埋,行距为60厘米,株距为70厘米,植株根梢朝向应与灌水方向一致,两株根梢相距10厘米左右,每亩地可栽1580株左右。
秋季,对萌发出地表的枝条进行平茬。
两年后,每株可采穗15~20个。
嫁接方法过去使用的是偏楔型嵌合接法,就是将芍药根切个马蹄形的口,把事先削好的偏楔型牡丹接穗嵌合进去,然后用麻筋绑缚并抹泥。
目前,一般是使用一刀削的嫁接方法,就是把芍药根和牡丹接穗各削一刀,然后对接到一块儿绑缚并抹泥。
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更容易,效率也高,一个人一天可以嫁接1000株牡丹苗,花农们把其称之为“工厂化快速育苗技术”。
牡丹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北方园艺2007(1):153~154#生物技术#牡丹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孟军,韩杰,祖恩普(河南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471022)摘要:从品种、外植体的选择、培养基配置、培养条件控制及生根移栽等几个方面对牡丹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总结。
认为目前的研究水平处于应用基础研究的初级阶段,应通过加强协作、细化分工来拓展研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加强研究的系统性。
关键词:牡丹;组织培养;进展中图分类号:S685.1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009(2007)01-0153-02牡丹(Paeonia suf f ruticosa)为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多年生灌木花卉。
由于传统繁殖方法存在结实能力低下、种子变异性强、无性繁殖系数低等问题,目前我国的牡丹生产还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同时,繁殖方法的滞后也限制了牡丹种质资源保存及新品种选育工作的开展。
近年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者尝试使用这一技术进行牡丹快速繁殖及种质保存与创新研究。
现对近年来牡丹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作出综述,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1品种我国是牡丹第一资源大国[1],现有四大品种群近千个品种,但真正用于组培研究的却非常少,与我国丰富的牡丹资源极不相称。
常见的有凤凰山牡丹[2~3]、紫斑牡丹[4~7]、青龙卧墨池、十八号牡丹、黑花魁、豆绿、金星雪浪、大胡红[8]、荷花紫[9]、洛阳红、姚黄[10]、枯枝牡丹、古班同春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的牡丹组培研究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研究的广度有待加强。
同时也可以看出,以获取丹皮酚等药用成分为目的的/凤丹0组培研究较少,而观赏牡丹组培研究相对较多。
2外植体的选择在凤丹组培中,张子学等[2]采用种子、种胚以及由此产生的子叶、叶柄、叶片和愈伤组织等作为外植体进行芽的诱导,发现采用胚培养可以打破上胚轴休眠,大大缩短初代培养周期。
时侠清等[3]则采用主根韧皮部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并提取丹皮酚也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牡丹组培
我国牡丹组织培养研究进展摘要综述我国牡丹组织培养研究现状及进展,着重介绍以种子、茎尖、芽、幼叶、叶柄、根等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的研究成果。
牡丹组织培养的技术已经逐渐趋于完善,但对于大规模生产还存在困难,主要在组培品种少,培养物褐化、玻璃化、生根难以及培养基的筛选、合适的外植体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牡丹;组织培养;外植体;培养基Research Advance in Chinese Peony Tissue CultureLI Zi-feng et al(Laiyang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Art,Qingdao,Shandong 266109) .Abstract The tissue culture isthetechnical systemofplantfastreproduction. Inthisarticlethepresentresearchprogress inChinesepeonytissue culturewas summarized, includingseed culture, stem-tip culture, bud culture, young leaf culture, petiole culture, root culture and soon.The results indicated:the technique of peony tissue culture alreadygraduallynotonlytendedtothe consummation, butalsohadthe difficulty inthe large scaleproduction, fewerspecies cultured, the culturingmaterial brownandvitrification, rootgrowthandsuitablemedium, appropriate explantsandsoon.Thetechnical objective,future direc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Peony breeding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Paeonia suffruticosa;Tissue culture;Explants;Mediu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1],别名富贵花、百两金、木芍药、鼠姑、鹿韭,为芍药科芍药属植物,牡丹传统的繁殖方法有有性繁殖中的种子繁殖,无性繁殖中的分株、压条、嫁接繁殖[2]等。
牡丹育种工作进展
四 川 牡 丹 狭 叶 牡 丹 矮 牡 丹
紫 牡 丹
大 花 黄 牡 丹 黄牡丹 卵 叶 牡 丹
四、引种驯化
引种驯化是丰富各地牡丹和育种原始材料的捷径, 也是品种改良的基础工作。各地对中原牡丹品种类群 的引种所做的工作最多, 时间最长。 洛阳的状元红、 胡红、赵粉等品种在亳州地区引种都能正常生长开花。 但引种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注意原产地与引种地气候、土壤条件的差异, 引种 与逐步驯化相结合,循序渐进。 ②苗木引进与采集种子播种相结合。 ③注意小气候条件的应用。
六、杂交育种和远缘杂交育种
一般较常用的方法有: (1)注意亲本的选择 大量事实证明,当两个物种间进行杂交时,利用两 个物种的不同变种或品种测交,并进行正反交,确 定适当母本是克服远缘杂交难交配性的一顶有效措 施。 (2)采用特殊的授粉方法 ①混合授粉法:利用不同种类花粉间的相互影响改变 授粉的生理环境,可以解除母本柱头上分泌妨碍异 种花粉萌发特殊物质的影响。混合花粉可以是若干
三、牡丹种质资源的研究
7、紫牡丹 花红色至紫红色,花丝深紫色。分布于云南丽江玉 龙雪山、永宁、鹤庆、大理、德钦、中甸等地,四川 西南部木里及西藏东南部扎囊地区。 8、黄牡丹 花瓣黄色、有时边缘红色或基部有紫色斑块;花丝 淡黄色。分布于云南中部昆明、嵩山、禄功;西北部 大理、洱源、德钦、中甸、丽江、维西及东、西部景 东一带。此外,还分布于西藏东部波密、林芝、工布 江达、隆子一带,以及四川西南部木里等地。
六、杂交育种和远缘杂交育种
(3)生理接近法 常用的方法是在杂交前,将亲本双方先嫁接成一体, 通过接穗和砧木间的营养交流,使差异 得到缓和,开花后再进行有性杂交。 (4)媒介法 利用亲缘关系与两亲本都较近的第三个种作为桥梁, 先与某一亲本杂交产生杂种,然后用这个杂种再与 另一亲本杂交。“桥梁种”起到有性媒介的作用, 从而改善结实情况。 (5)匀柱头移植和花柱短截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学院毕业论文题目:牡丹组织快繁的研究进展系别:食品工程系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姓名:指导老师职称:2011年10月16日星期日目录一.植物组织培养快繁的定义二.牡丹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2.1外植体的选择2.2培养基的选择2.3激素配方的选择三.褐化的控制3.1外植体的影响3.2培养基离子3.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影响3.4培养基状态的影响3.5培养条件的影响四.培养条件4.1温度4.2光照4.3 CO2五.炼苗、移栽六.问题及展望七.参考文献牡丹组织快繁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介绍了牡丹快繁的研究进展以及影响牡丹快繁的因素和褐化的控制。
同时罗列出了现阶段牡丹快繁中出现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对未来牡丹快繁的展望关键词:牡丹组织快繁影响因素褐化1. 植物组织培养快繁的定义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的植株。
由于培养物是脱离植物母体,在玻璃瓶中进行培养,所以也叫做离体培养。
其完整过程是:脱分化再分化生长根茎叶外植体愈伤组织生长点或完整植株发生胚状体在有些情况下,再分化也可不经愈伤组织阶段,而直接发生于脱分化的细胞。
【1】2.牡丹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2.1外植体的选择在牡丹快繁中做为外植体的有根、叶及叶柄、芽、茎尖。
其中不同的外植体在不同的培养基中的发芽、生根率不同。
比如:李玉龙等【2】运用“青龙卧墨池”和“杂种18号”的腋芽茎尖进行培养,在培养基1/2MS+BA0.5-1.0mg/L+GA30.1-0.5mg/L+KT0.2-1.0mg/L得到愈伤组织,在培养基MS+BA0.2-2.0mg/L+GA30.2-0.5mg/L使芽伸长,在培养基1/2MS+IBA/IAA0.1~2.0mg/L+2%蔗糖+0.5%活性炭诱导生根。
谢静萱【3】运用牡丹(枯枝牡丹)的腋芽茎尖在培养基MS+BA2.0mg/L+NAA0.2mg/L+LH500mg/L+蔗糖5%获得愈伤组织及分化出芽。
张龙勃等运用“胡红”的休眠芽茎尖,在培养基MS+BA1.5mg/L+KT0.5mg/L获得幼苗。
孔祥生等【4】运用“姚黄”、“洛阳红”的休眠芽茎尖,在培养基1/2MS(大量减半)+BA1.0mg/L+GA30.5mg/L获得愈伤组织、丛生芽。
陈怡平等先后分别用紫斑牡丹的土芽、叶柄、叶片、幼芽、心皮、雄蕊及经一段时间组织培养的试管苗等作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得出:配方MS+BA15 mg/L+NAA2 mg/L最为理想;不同外植体中,试管苗的幼芽和土芽诱导率最高,叶柄和叶片次之,其诱导率分别为100%、60%、30.8%,而生殖器官雄蕊和心皮未能诱导成功。
目前,已报道的牡丹芽培养中,多数以鳞芽为外植体进行研究,包括腋芽【5】、花芽、顶芽、休眠芽【6】等,在所有鳞芽中,以休眠芽的分化表现最好,分化率可达94%,花芽最差仅16%。
不同取材时期对芽培养也有影响,12月至翌年2月取材,经过低温休眠,芽充分分化,营养物质累积丰富,苞片紧密,污染率低,成活率高,萌发时间早,因此,此时期取材最好2.2培养基的选择目前牡丹试管苗组织培养中采用的基本培养基多为MS、1/ 2MS ,有时也采用 WPM培养基,并添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牡丹试管苗生根培养使用的生长素多为IBA,也有将生长素 IBA和 IAA同时使用,不同的外植体诱导生根时用的培养基不尽相同。
张桂花【7】等在牡丹芽萌发期和休眠期分别进行腋芽和顶芽组织培养,结果表明:自芽萌动至开始休眠为适宜培养期,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6-BA0.5-1mg/L+NAA0.1-0.2mg/L,MS为最佳壮苗培养基,牡丹试管苗培养的适宜光照强度为2000 lx,光照时数为10 h/d,适宜温度(25±1)℃。
刘淑敏【8】运用“古班同春”的花芽,在培养基MS+VC+BA获得幼苗。
陈怡平等以紫斑牡丹休眠地下芽为材料,对同一时间打破休眠的地下芽在3种不同培养基上的发育状况、不同时期低温处理后在同一培养基上的发育以及不同时期休眠地下芽在同一培养条件下的发育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MS+BA1mg/L+NAA0.5mg/L+2,4-D0.5mg/L 最有利于打破休眠的地下芽发育,720 h的低温处理对于地下芽的萌发率及发育速率最好,彻底打破休眠的不同时期地下芽在同一培养条件下发育速率基本一致。
陈笑蕾【7】采用“洛阳红”、“胡红”、“肉芙蓉”、“鲁荷红”、“乌龙捧盛”和“朱砂垒”牡丹品种的鳞芽诱导培养,结果表明:品种之间的增殖率、综合萌芽率和增殖系数,“乌龙捧盛”品种表现较好。
以“乌龙捧盛”鳞芽为材料,对鳞芽增殖系数的影响依次为:NAA>基本培养基类型>6-BA>IAA;培养基MS+Ca2+(WPM)+6-BA 2.0mg/L+IAA0.3mg/L和MS+Ca2++6-BA1.0mg/L+IAA0.1mg/L 有利于试管苗的增殖,继代培养时间应低于35 d。
在生根培养过程中,IBA和基本培养基类型是影响牡丹试管苗生根率的主要因素,培养基1/2MS+IBA 1.0mg/L+IAA 1.0mg/L+蔗糖20mg/L有利于根的诱导;基本培养基类型和蔗糖浓度是影响牡丹试管苗平均根长的重要因素,培养基WPM+IBA1.0mg/L+IAA1.0mg/L+蔗糖40mg/L有利于根的生长;IAA浓度和蔗糖浓度是影响牡丹试管苗根数的重要因素培养基1/4MS+IBA3.0mg/L+IAA3.0mg/L+蔗糖30mg/L和培养基1/2MS+Ca2+(WPM)+IAA3.0mg/L何松林【7】等以“洛阳红”叶柄为试验材料,探讨离体培养中褐化的防止,得出:WPM为基本培养基时褐化现象最轻,1/2MS次之,MS褐化现象最为严重;3种抗氧化剂和吸附剂对褐化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其中以PVP最好,VC较次之,Na2S 2 O3最差;外植体采取前对母株进行遮光处理以及在培养过程中对材料进行暗处理有利于抑制褐化;培养基中生长调节物质(BA、NAA)的浓度变化对褐化没有明显的影响2.3激素配方的选择生长调节剂配响以 DKW为基本培养基,在16 种不同激素配比水平下对牡丹组培苗继代增殖培养。
结果如表 2 所示。
细胞分裂素 ZT 不比牡丹继代增殖的影适合牡丹继代增殖,无论ZT单用还是与BA组合,对继代增殖的效果都不好,生长势不整齐,试管苗老化;BA浓度高于4.0mg/L分化苗数少,且过早停长,不利于牡丹的繁殖,附加2.0-3.0mg/L BA时, 牡丹分化苗数和有效苗数都较高,增殖效果好;生长素种类对牡丹继代增殖的影响不大,IAA0.5mg/L 或NAA0.05mg/L处理没有明显差别。
生长素配比牡丹试管苗不定根诱导的影响在附加不同生长素配比的1/2DKW 培养基中接种牡丹生根苗,结果表明,各处理生根率低于10%甚至不生根,说明 1/2DKW 基本培养基不适宜做牡丹组培苗生根培养。
以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IAA与IBA或 NAA 与 IBA,预备试验时发现,3 种生长素单独使用或配合使用浓度较低时 (0.5-1.0mg/L IAA,0.3-1.0mg/L IBA,参考多数植物生根培养所用浓度)生根率很低,加大生长素浓度后,牡丹试管苗获得了较高的生根率 (表2),其中 IBA 促进生根效果明显,随浓度升高,生根率明显增加;IAA 和 NAA 也有随浓度升高,生根率提高的趋势,不过 NAA 浓度达到 0.3mg/L 时开始抑制不定根发生,IAA3.0mg/L 和IBA2.0mg/L配合时也有此现象发生。
生长素对发根条数的影响趋势与生根率相同。
综合以上结果牡丹不定根诱导以 IAA2.0 或 NAA0.2 与 IBA2.0 配合使用效果较好。
李丽霞等【8】以牡丹“荷花紫”、“大胡红”品种的幼叶作外植体,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6-BA、2,4-D、KT、NAA 4种激素及酪蛋白对牡丹愈伤组织产生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激素种类及水平,优化筛选出适宜于两个牡丹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得出:激素2,4-D是幼叶愈伤诱导的关键因素,适宜于牡丹“荷花紫”及“大胡红”培养的培养基配方均为1/2MS+2,4-D4mg/L+KT0.2mg/L+NAA0.4mg/L+酪蛋白200mg/L。
3.褐化的控制3.1外植体的影响牡丹的取材时期和部位对于降低褐化非常关键。
如夏季材料比其他季节材料更易氧化褐变,因而取材应选在早春特别是花期以前一周左右进行。
陈笑蕾【7】研究取材时期对褐化程度的影响上也认为,5月份取材较6月份褐化程度低。
即低温处理对降低褐化率有一定作用。
安佰义研究不同外植体发现叶柄比叶片褐化程度轻,子叶和幼茎的接种褐化率最低,更适合做外植体。
培养基的影响3.2培养基离子1/2 MS、WPM、MS三种基本培养基处理中均有褐化现象的发生。
但从褐化程度上看,以MS培养基褐化最严重,1/2 MS 次之,WPM 褐化程度最轻。
所以降低无机盐浓度可以减轻牡丹外体褐变程度3.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影响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培养基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物质,其用量虽然极少,但对外植体的诱导和分化起着重要和明显的调节作用,常用的是生长素类和细胞分裂素类。
BA (6-苄氨基腺嘌呤)和2iP(细胞分裂素)、GA3(赤霉素)细胞分裂能力较强,随浓度增加,褐化程度加剧,可能是由于分裂素类能促近酚类化合物的合成或者是刺激多酚氧化酶活性提高。
陈笑蕾认为BA和NAA浓度的变化对褐化现象影响不明显3.4培养条件的影响正常光照和黑暗两种处理,都有褐化现象的发生,但就褐化程度来看,暗培养较轻,而光下培养褐变指数较高【10】。
较强的光照条件可以加剧褐变发生。
有报道认为光是多酚氧化酶酶促因子,即增加光照可以提高多酚氧化酶活性,因而导致褐变加剧。
张俊琦认为经过暗培养的外植体褐化有所缓解,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褐化程度也随之加重。
这可能是因为暗培养只是暂时降低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一旦恢复正常培养,其活性也马上活跃起来。
以牡丹根韧皮部为材料在29 ℃黑暗条件下继代培养,能使牡丹愈伤组织处于旺盛的生长状态,并有效地控制褐变。
温度对愈伤褐化的影响非常明显。
低温对控制褐变效果显著,但是温度过低,不利于外植体的生长分化,转入正常条件下,褐变加剧。
据推测是低温抑制外植体内酚类化合物的合成,降低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减少酚类氧化,从而减轻褐变。
3.5培养基状态的影响培养基的状态因固化剂量的多少而有所不同。
琼脂是植物离体培养的首选固化剂。
它是从红藻等海藻中提取的一种高分子糖类,不参与代谢、不提供营养,使培养基在常温下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