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

合集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调查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调查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调查引言: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地务工,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农村老家由其他家庭成员或亲戚照顾的一类儿童。

他们由于长期分离和缺乏家庭陪伴,容易面临家庭教育不足、孤独感强以及社会适应问题等多种困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家庭教育不足和心理健康问题。

1.1 家庭教育不足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

他们缺乏父母的教育指导和关注,容易受到亲情和家庭温暖的缺失影响。

很多留守儿童缺乏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容易陷入道德困境。

1.2 心理健康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部分留守儿童表现出自卑、孤僻、焦虑等问题,甚至出现辍学、逃家和自残等严重行为。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因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2.1 经济压力父母在外打工是为了解决家庭的经济问题。

农村家庭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生活条件,所以选择将子女留在农村老家。

2.2 学历素质部分农村家长由于学历低下或职业技能不足,很难在城市找到高薪工作。

为了增加家庭收入,他们选择到城市打工,而将子女留在农村老家。

三、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建议为了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以下是一些建议,包括家庭教育的改进和社会支持的加强。

3.1 家庭教育的改进农村家长应重视子女的教育和身心健康,并尽可能地在农忙期间与子女保持联系。

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困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

3.2 社会支持的加强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扶持力度,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和心理辅导。

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应加入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指导。

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

家庭教育的改进以及社会支持的加强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途径。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时间在农村家乡和父母分离生活的未成年人。

他们通常由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顾,经常面临许多教育和成长方面的困难。

家庭教育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下面将讨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父母陪伴和情感关怀:父母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长期面临家庭的分离,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情感关怀,容易产生孤独和焦虑的心理问题。

2.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教育资源不足,尤其是在培养孩子兴趣和爱好方面的引导和帮助不够。

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的需求。

3. 传统观念影响:农村地区存在着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习俗,例如男尊女卑、家务劳动重于学习等观念,这些观念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1. 政府支持和资助: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供给,提供更多的补习班、兴趣班等学习机会。

加大对留守儿童的资助力度,提供资金补贴和奖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和发展。

2.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构: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构,提供心理咨询、辅导和感情陪伴等服务。

这些机构可以与学校、社区和亲戚共同合作,共同关心和照顾留守儿童的成长。

3. 提高家庭教育能力: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和讲座,提高父母和其他亲属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帮助他们了解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供具体的教育指导,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子女的成长和教育。

4. 增加父母探亲机会:政府和企业应鼓励和支持父母回乡探亲,增加与孩子的亲密接触时间。

这对于加强亲子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理解和信任非常重要。

5. 加强社区教育支持:建立健全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设立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设施,组织各类学习和娱乐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多元化的发展机会。

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农村家庭选择了在城市打工谋生,留守儿童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或监护人由于工作等原因长期离开家乡,孩子在农村留守,与父母相隔千里。

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面临许多问题,这不仅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严重影响,也对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1. 教育资源匮乏。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较少,教育条件相对滞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留守儿童由于经济条件所限,通常无法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对他们的学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2. 缺乏家庭关爱。

父母在外务工,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长期处于独自生活的状态。

缺少父母的关怀和教育引导,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容易受到损害。

3. 心理问题突出。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指导,易出现孤独、沉默、自卑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

4. 社会适应困难。

由于长期缺乏家庭和社会的熏陶,留守儿童社交能力和生活能力相对较弱,从而导致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薄弱,难以融入社会。

1. 完善教育资源。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建设更多的优质学校和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水平,让留守儿童也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条件。

2. 增加家庭关爱。

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外,父母也应该尽量减少外出务工时间,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教育指导。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加强对他们心理问题的关注和干预,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

4. 加强社会照料。

社会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照顾,组织相关机构和志愿者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5. 建立公益机构。

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合作,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为他们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是一个涉及教育、家庭和社会的综合性问题,需要政府、家庭和社会共同合作才能有效解决。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务工,留下子女在农村寄宿亲友家中照顾的儿童。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教育方面的困境,其教育现状十分严峻。

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基础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无法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他们通常只能在农村的小学或村办的教学点接受教育。

这些学校往往师资力量较弱,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教育资源匮乏,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习质量较低。

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的关爱和指导。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教育指导,导致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自理能力等方面存在困难。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

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安全感和亲密感,使得留守儿童容易产生焦虑、孤独、自卑等心理问题。

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条件,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可以鼓励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

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指导。

建立农村寄宿亲友家庭与学校的沟通机制,确保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得到关注和指导。

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支持,提供家庭教育培训和心理辅导,帮助父母更好地照顾孩子。

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该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树立积极的心态,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可以引入心理咨询师到农村学校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及时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要加强社会关爱力量的参与。

社会各界应积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提供帮助和支持。

可以成立志愿者组织,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和心理支持,建立留守儿童的家教辅导团队,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但通过加大投入,加强关爱和指导,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社会关爱的参与等多方面的对策,可以改善其教育现状,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保障。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而留在农村的儿童。

他们经常面临父母的缺席和照顾不周等问题,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针对性的对策来解决。

农村留守儿童普遍面临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他们往往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学校设施简陋,教师水平相对较低。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之一是加大教育投入。

政府可以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改善学校设施,培养更多的优秀教育人才。

可以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地域限制,为留守儿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的陪伴和指导。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往往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和家庭关爱。

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策之一是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支持。

可以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提供教育信息和技能培训,帮助父母更好地履行教育责任。

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家庭联系和互助网络,让他们感受到亲人和社区的温暖。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

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关爱容易导致他们产生焦虑、孤独等心理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之一是建立心理咨询和疏导机制。

可以招募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

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儿童和父母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培养他们应对压力的能力。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支持力度;学校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育质量;家庭要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需求,与学校积极沟通合作;社会各界可以积极参与志愿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和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相对落后,需要采取多方面的对策来改善。

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生活环境,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权利,培养成为有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情感分析及对策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情感分析及对策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情感分析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或家长因工作、生活等原因长期外出,留下未成年子女独自在农村居住和生活。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在心理、情感、教育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情感状态以及对策,探讨如何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1.数量庞大随着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加。

据统计,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经超过6000万,占农村儿童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2.缺乏家庭关爱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照顾,无法享受到家庭温暖和教育指导。

这种缺失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3.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留守儿童常常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学习条件艰苦的情况。

这也给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困难。

4.心理问题增多长期离开父母、家庭的环境,使得留守儿童心理和情感上更容易出现问题,例如情感缺失、自卑、焦虑等。

1.孤独感留守儿童长期缺少家庭关爱和照顾,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觉得生活无助、无望,情感上孤独空虚。

2.自卑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与其他孩子有着巨大的差距,缺乏自信。

3.焦虑感长期生活在不稳定的家庭环境中,留守儿童容易产生焦虑感,对未来充满担忧,不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挑战。

4.逆反心理由于长期得不到家庭关爱和教育指导,留守儿童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对家庭、社会产生抗拒情绪。

1.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政府部门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提供心理咨询、教育指导、生活帮助等服务,帮助留守儿童度过难关。

2.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3.社区关爱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社区关爱工作,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帮助。

4.加强家庭教育鼓励父母关注和参与留守儿童的成长,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和育儿能力。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留守儿童是因为父母到城市打工、务农等原因,长期留在农村由其他亲属或老人照看的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长期处于家庭教育缺失、心理疏离、社会融入不足的状态下,他们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学习成绩低、性格内向、行为问题等。

本文将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出发,探讨针对这一问题的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教育资源配置普遍不足,学校教育质量较低。

由于城乡差距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留守儿童面临较差的教育资源,学校常常缺乏师资、教材和教育设施,导致他们的学习环境恶劣,学习动力低下。

2. 管教不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留守儿童通常由老人或其他家长照料,对儿童的管教不够严格和规范,导致他们自律能力较差,缺乏对自己行为的正确判断和纠正能力。

3. 心理问题突出长期和父母分离,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心理上容易产生焦虑、孤独和自卑等问题。

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对未来的期待,对生活充满迷茫和不安。

4. 家庭教育水准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水准普遍较低,父母工作忙碌、缺乏教育意识,无法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教育指导和关心照顾。

二、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1. 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增加教育资源和教学设施,提高教育质量,确保每个留守儿童都能接受优质的教育。

2.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育儿能力,让他们明白正确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和良好习惯。

3. 建设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在农村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心理咨询、日常照料等服务,让孩子在关爱和关注中健康成长。

4. 父母回乡创业政府应鼓励父母回乡创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实现家庭团聚。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分离于父母身边,寄居在亲戚、祖父母、邻居或专门的托管机构中,接受家庭教育较少的儿童。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具有以下特点:缺乏亲子沟通、缺乏父母陪伴、缺乏家庭教育指导。

在这种环境下,留守儿童面临许多问题和困境,比如情感孤独、学习压力、行为问题等。

为了帮助留守儿童获得更好的教育,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留守儿童获得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宣传和支持力度,通过举办家庭教育培训班、开展家长学校等活动,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和能力。

另外,建立留守儿童服务机构。

这些机构可以提供留守儿童的看护、教育和培训服务,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扶持和经济支持,鼓励社会力建设这样的机构。

最后,加强社区帮扶力度。

社区是留守儿童生活的重要环境,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应发挥积极作用,关注和照顾留守儿童的成长。

可以组织志愿者团队定期探访留守儿童家庭,提供帮助和支持。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值得关注和改善。

我们应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加强亲子沟通,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建立服务机构,加强社区帮扶力度。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帮助留守儿童获得更好的家庭教育,在成长过程中得到适当的关爱和引导。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与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与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与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在农村地区务工或迁移至城市工作,留下未成年子女在家独自生活。

这样的家庭状况给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带来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现状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城市匮乏。

留守儿童所处的地区教育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学校条件差,师资力量弱,教学条件不好。

2. 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独自生活,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诲。

长期的孤独、寂寞和无人照顾的状态,容易导致孩子情感不稳定和行为问题,对其成长和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3. 学校教育滞后由于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的限制,农村学校在教学质量和水平上很难与城市学校相比。

留守儿童缺少优质的教育环境和平台,学习成绩和思维能力都难以得到全面的提高。

4. 心理健康问题由于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同时,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化也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导致他们产生迷失自我的情况。

对策应加强针对农村家庭的家庭教育宣传和服务,提高家长关注和支持子女教育的意识。

同时,还应该鼓励和支持农村家长参加子女学习和生活的相关活动。

2. 提高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强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提高学校的学科设置和师资水平。

这样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环境和平台。

3. 联合社区组织留守儿童需要得到关注和照顾,因此可以通过社区组织、志愿者服务和家长委员会等途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帮助和服务。

这样可以从多方面保护儿童的生命和健康。

4. 加强社会保障为了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和家庭的困境,社会应该增加对他们的保障,像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食品安全等,保障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还可以为他们提供恰当的心理咨询及治疗,让孩子产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结语留守儿童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政府、教育机构和家长共同协作,寻求解决之道。

只有在全社会的努力之下,留守儿童才有机会享受到 proper 的教育和生活质量。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到城市工作,将孩子留在农村的现象。

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庞大,他们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并提出相关教育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父母关爱: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温暖和父母关爱。

他们面临着情感上的空虚与孤独感。

2. 生活条件艰苦: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生活水平低下。

他们可能缺乏基本的营养和生活保障,生活环境也可能不够良好。

3.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条件差。

农村留守儿童可能面临上学困难、接受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

1. 家庭教育支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支持,提醒父母对孩子的重视和关爱。

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2. 心理疏导和关爱: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和关爱,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缓解孤独和焦虑感。

可以开展心理援助活动,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

3. 提供良好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改善学校设施和师资力量。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确保农村留守儿童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4. 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提高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培训水平。

加大对农村教师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激励优秀教师在农村地区执教。

5. 社区支持和志愿者服务:组织社区志愿者,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和生活帮助。

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怀中心,提供儿童保护和救助服务。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诸多挑战,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关爱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通过改善教育资源、加强心理疏导和关爱以及提供家庭教育支持,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更为良好的成长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城市。

这种趋势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工作而留守在农村的儿童。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他们需要自理生活和学习,家庭教育难免存在问题。

经过实地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关注和照顾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关注和照顾。

他们可能需要自己做饭、洗衣、看病等,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2.情感上的孤独和缺失留守儿童很难获得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孤独和缺失。

他们缺乏良好的家庭氛围,缺乏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

3.学习难度大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留守儿童的学习条件差。

而且,由于缺乏家长的监督,他们容易产生旷课和逃学的问题,学习成绩受到了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1.政策上给予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增加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

同时,政策上应该鼓励父母尽量减少工作时间,更多地和儿童在一起,以解决缺乏关注和照顾的问题。

2.社区资源共享社区应该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供儿童家庭教育服务和关怀。

例如,开设家庭教育辅导班、儿童俱乐部等。

3.家庭习惯养成父母应该在家庭教育中注重习惯的养成。

例如,规律的生活作息、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的娱乐方式等。

这有助于培养留守儿童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4.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应该给予关注和介入。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导他们学习如何处理情感问题,缓解孤独和缺失的情感状况。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

政府、社区、家庭等各方应该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逐渐拉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

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期无人照顾的农村孩子。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进行探讨。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父母关爱:因为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怀和教导,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2. 教育资源匮乏:许多农村留守儿童所在的地方教育资源匮乏,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3. 家庭教育缺位:由于父母不在家,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导致他们的学业和品德修养受到影响。

4. 社会适应能力差:缺乏家庭教育的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在社会交往、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适应能力较差。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对策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改善现状:1. 完善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2. 提高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和教育教学质量,使农村留守儿童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3.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帮助留守儿童的父母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增强他们的家庭教育意识和能力。

4. 增加心理辅导资源: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高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5. 加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组织志愿者和专业机构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关爱和帮助,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且需要引起关注的社会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组织等都应积极参与,采取有效对策,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选择到城市谋生,留守儿童问题在近年来逐渐凸显出来。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亲属因工作原因长期在外打工,导致儿童长时间无人照顾,居住在农村地区的一类特殊群体。

他们处于家庭、学校、社区和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心理健康问题、学业困难等困境。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城市有所不足,学校教学条件较差,教师素质不高,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很难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2. 心理健康问题凸显长期与父母分离会给留守儿童造成心理上的伤害,焦虑、情绪不稳定、性格孤僻等问题较为普遍,这对他们的学习乃至整个人生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3. 学业成绩滑坡缺乏家庭关爱和监督的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学习上的问题,课业成绩较差、习惯不良等情况比较常见。

长期下去,留守儿童的未来就业和发展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困难。

1. 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2. 建立关爱留守儿童机制建立健全涵盖学校、社区、家庭等多方面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提高留守儿童的福利保障水平,保障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家长应该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

4. 家长亲子交流鼓励父母与留守儿童进行深入交流,建立亲子关系,保持家庭温暖,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5. 建立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服务站建立家庭教育服务站,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支持,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孩子,使留守儿童在家庭中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教育。

6. 加强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应该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融入社会,解决困难,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务工而无人照顾的儿童。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相比,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十分严峻。

本文将从教育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 缺少家庭教育资源: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长期处于家庭缺乏教育资源的状况下,缺乏父母的爱和教育指导,对于留守儿童的智力和情感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2. 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学校条件相对较差,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不高。

由于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很少有家长愿意为孩子的教育投入较多的经济资源,导致孩子在学校的学习资源也十分有限。

3.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例如孤独、焦虑、逆反等。

这种心理问题进一步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1. 政府支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经费,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提升教学质量。

2. 学校教育改革:农村学校应加强教育改革,推动教育模式的转变,引入更多的创新教育方法,例如翻转课堂、多媒体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3. 志愿者支持:鼓励城市大学生和教育志愿者到农村进行支教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教育帮助,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4. 家校合作:学校应积极与父母合作,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加强家庭教育,提供家长培训,增强家庭对孩子教育的积极参与。

5. 心理辅导:学校应成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团队,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关爱,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时间不在家,留守在农村老人或亲戚家中的儿童。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正确的引导,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较大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忽视。

由于父母不在家,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孤独感和寂寞感。

他们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容易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普遍偏低,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普遍较差。

1. 政府加大关注和投入力度。

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支持和关注。

增加留守儿童的学习机会,提供免费的学习资源和教育培训,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

2.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

在农村地区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安全、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中心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提供心理咨询和教育指导,帮助留守儿童克服情感上的困扰和学习上的困难。

3. 鼓励父母与孩子保持联系。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电话、网络等通讯设施,方便父母与留守儿童保持联系。

鼓励父母在空闲时间回家探望孩子,增加亲子关系,弥补长期分离带来的缺失。

4. 加强社会监督和支持。

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关注和支持。

组织志愿者走进农村,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提供帮助和指导。

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确实存在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和家庭等多方合力来改善。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儿童成为了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的长期外出工作,面临着家庭教育问题。

他们缺乏家庭关爱,身心健康、学业进步受到了严重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亟待得到解决。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问题的现状入手,探讨对策建议,以期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1. 缺乏家庭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长期外出工作,很少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

他们缺乏家庭温暖,感到孤独和无助,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对社会缺乏安全感。

2. 学业成绩下降由于缺乏父母的关心和教导,留守儿童在学校学习的动力不足,缺乏监督,学习成绩常常处于较差的状态,甚至产生辍学的现象。

3. 生活习惯不规范在父母的缺席下,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相对不规范。

饮食、起居、卫生等方面存在问题,长期下来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状况,并努力寻求解决的对策。

下面,笔者将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1. 加强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应当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怀,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关爱。

政府应建立专门机构,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力度,积极推动相关的政策法规出台。

2. 父母亲居家务工对於农村外出务工的父母来说,应当尽量减少离乡求职的时间,选择更偏向与家庭教育方面的工作,尽可能的和孩子一起生活。

农村亦应加快产业升级和就业开发,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减少外出务工。

3. 加强儿童心理辅导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应当加强心理辅导工作,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决心理困扰。

4. 完善监护机制对于留守儿童,社区和学校应当建立更为完善的监护机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教师和社工应当定期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 开展教育活动举办相关的家庭教育宣传活动,使留守儿童的父母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的家庭教育指南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关爱子女。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与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与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与对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家庭的父母迁往城镇或外地务工,留守下来的孩子便成为了“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常常面临精神贫乏、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这对于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以期改善他们的教育境况。

要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通常生活在乡村或偏远地区,学校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条件较差。

他们的家庭环境也相对贫困,缺乏生活、情感上的关怀。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亲子交流,增加了留守儿童的心理负担。

综合以上因素,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往往较差,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改善他们的教育境况。

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建设更多的教育设施,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在乡村地区建设学校,配备足够的教师和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提倡校长、教师和家长互相配合,共同关心和扶持留守儿童,共同参与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怀。

建立由心理咨询师、社工、教师、医生等组成的专业团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缓解家庭离异的心理压力,建立积极阳光的心态。

还可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

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建立健全的家校合作机制,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联系,让他们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与学习中来。

教育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活动,让留守儿童的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态,引导他们更多地关心和支持孩子的成长。

社会各界应当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水平,保障留守儿童的教育权益。

社会组织、公益机构、企业等也应该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帮助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生活帮助,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一个孩子从出生到走入社会,家庭是孩子重要的生活空间,是培养和教育孩子的重要园地。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延伸和必要补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1、我们农村留守学生的学习较差。

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许多外出打工的家长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缺乏硬性约束,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

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

留守儿童大多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而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本身受教育程度有限,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

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有的要同时监管几个家庭的孩子,可谓身心疲惫,力不从心,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并且爷爷奶奶对孩子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教育上往往充满顾虑,深不是,浅不是,无从下手,因而只顾吃、穿,而不管学习和思想教育,从而导致一些留守学生生活散慢,纪律观念淡薄,学习、生活习惯差,时有旷课逃学现象发生。

2、留守儿童缺乏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了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的养成,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

我们调查发现,我们农村有许多留守儿童只能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甚至有一部分留守儿童一整年都没有和父母直接联系过,他们强烈渴望与亲人的情感交流,但是父母难以企及,因而大多数留守儿童变得性格内向,不善于交流,也不大愿意寻求帮助。

而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直接、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而由于种种原因,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是空白。

3、留守儿童缺少了应有的亲情,导致性格出现了许多缺陷。

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非常复杂,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因为父母外出务工而留在农村老家由亲戚或祖辈照顾的儿童。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注,面临教育资源匮乏、心理问题等诸多困扰。

如何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支持和帮助,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

一、家庭教育现状1、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亲属和其它照看者往往缺少足够的爱心和教育经验,难以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宽松的家庭氛围。

2、教育资源匮乏。

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农村中,教育资源较为匮乏,受教育机会较少。

教育水平和文化素养也与城市儿童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3、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长期与父母分离生活的留守儿童,往往存在心理问题,如缺乏安全感、情感冷漠等。

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青少年心理问题。

二、对策措施1、强化家庭教育。

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不足问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亲属和照看者的教育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2、完善教育资源。

针对教育资源匮乏问题,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并建立起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学校或中心,加快留守儿童接受城市化教育的步伐。

3、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需要对留守儿童进行情感抚慰,加强青少年心理教育,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关爱,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4、建立留守儿童服务机构。

针对留守儿童的实际需要,应建立一体化服务机构,提供日托、晚托、暑期营地等多种形式的服务,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

三、结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支持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都想涌入大城市赚钱养家。

因此,许多农村家庭中的“顶梁柱”都进城打工,把老人、孩子留在家中。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我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大致存在着三种结构类型:一是“单亲教育”型;二是“隔代教育”型;三是“寄养教育”型。

“留守儿童”在三种新型家庭中所受的家庭教育是粗放的、残缺不全的,主要存在两大缺失:1、父母亲长年在外,亲情关怀缺失;2、监护人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失,一方面是监管人监管不力。

表现在:(1)祖辈监管力不从心;(2)亲戚监管责任不到位;(3)单亲教育精力不到位。

结果导致“留守儿童”不仅是学习上的“后进生”,而且是心理、行为上的“问题生”,情况令人担忧。

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对策:1、搭建心连心的桥梁,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2、转变“隔代教育”形式,让亲情伴随“留守儿童”成长;3、将师爱成为孩子亲情的寄托,使学生感受师爱的伟大。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当今社会,党和国家对农民工制定的政策越来越好。

农民工进城打工不仅可以享受同等的待遇,而且明文规定不能拖欠农民工工资。

因此,数以万计的农民远离家乡,涌入城市打工。

而留下的却是无力支撑的“空巢”家庭。

他们把子女留在家里,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抚养。

这些被留在家里的孩子,就是我们所说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失去亲情,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他们的综合素质、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等方面都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情况令人担忧。

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在建设“和谐社会”和提倡“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在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时候,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深思。

以下是我们对本地区做出的基本调查。

1.对田坝乡做出调查并做好情况分析
1.1调查方法及对象
1.1.1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和个别访谈的方法进行,从以下三个方面了解和把握农村“留守儿童”的亲情及家庭教育状况:(1)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结构类型和基本情况。

(2)农村“留守儿童”亲情及家庭教育缺失情况。

(3)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心理、品行表现情况。

1.1.2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我们通过随机、整群抽样确定了我们田坝地区的五个片区(紫河、磨河、木杉、上松、下松)的“留守儿童”开展问卷抽样调查及个别访谈。

1.2调查结果与分析
据调查,我们乡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大致有这样几种结构类型:
一是“单亲教育”型。

只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我们称之为“单亲教育”型。

通常,每个家庭都有角色分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父亲和母亲常常担负不同的角色。

但在单亲家庭中,父亲和母亲的角色由一个人承担起来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那是无可厚非的。

二是“隔代教育”型。

父母双方都外出、孩子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只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这种类型的家庭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型。

这些“留守儿童”绝大部分娇生惯养,不尊重老人,成长环境较差,着实令人担忧。

三是“寄养教育”型,即父母双方都外出,把孩子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的,称之为“寄养教育”型。

这类孩子相对于有父母在身边的来说少了安全感,甚至有的会觉得有寄人篱下的感觉,对成长很不利。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及其影响情况分析
2.父母常年在外,亲情关怀缺失
“留守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许多的烦恼和问题需要有倾诉的渠道和正确的引导。

但由于父母在外,长期不在身边,不能满足孩子情感交流的需要,即使父母一方在家,也因为忙于家务和其他劳动,无暇顾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影响他们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对于成长中的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的关爱是极其重要的。

3.监护人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

儿童、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

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所受的家庭教育是粗放型的、残缺不全的。

主要原因是:
3.1监管人监管不力
3.1.1祖辈监管力不从心。

农村里的祖父辈老人,不是年老体弱,就是文化很低甚至是文盲或半文盲,根本无法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

教育方法也有局限性,缺少教育孙辈的能力,并且与孩子存在较大的代沟,难于沟通与交流。

对孩子他们往往只能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上,而没有心理方面、学习方面、品德方面深层次的关心与教育。

②亲戚监管责任不到位。

作为亲戚,往往对孩子的不良表现也不敢多作批评:父母不在,万一批评后,出了事情责任谁来承担?
也有的认为反正不是自己亲生孩子,管严了孩子会记恨的。

所以通常只能解决他们的起居和温饱问题,不能严格管教及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

作为“留守儿童”,在情感上总感到与亲戚隔着一层膜,有寄人篱下的压抑感,内心感到拘束和不自在。

(这是我们在对孩子的问卷调查中所了解到的。

)③单亲教育精力不到位。

留在家里的母亲或父亲既当爹又当妈,上有老,下有小,农活家务一大堆,常常自己忙得不可开交,很难再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同时由于家里劳动力短缺,不少家长要求孩子放学回家后,帮助自己干一些喂猪、打猪草之类的家务和农活,对孩子的学习教育尤其是思想教育自然放松了许多。

有的则是夫妻离婚,并同时再组合家庭。

这样,孩子就觉得自己在新家庭中是多余的,并且不愿生活在新组合的家庭中。

3.2父母思想认识有偏差。

我们在电话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家长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挣更多的钱,为家庭生活和孩子成长提供经济和物质保障,认为有钱了,可以用钱为孩子买好的学校读。

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关注和考虑得较少,往往停留在学习有没有进步、作业能否完成以及在家听话否、在学校挨没挨批评等浅层问题,没有全方位地、深层次地思考家庭教育和品行发展问题。

有的家长则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文化照样能挣钱,大学生照样找不到工作,照样打工,孩子读书好坏无所谓。

他们寄给或给予孩子的也往往都是物质的东西,缺少精神和情感方面的关怀,没有从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去教育孩子。

这种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很容易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子女的情感的饥饿,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3.3“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品行情况分析。

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品行、心理和安全方面的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他们不仅是学习上的“后进生”,而且往往是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生”。

许多“留守儿童”受父母的影响产生“读书无用,打工有钱”思想,认为自己父母也没读什么书,同样打工挣钱,自己长大了也一样可以外出挣钱,至于书读得好坏无所谓;再者,这些孩子没有了父母的约束,学习无人过问,渐渐养成厌学和惰性的习气,导致学习成绩不断下降。

由于亲情的缺失,无助感,被遗弃感,失落感的逐渐产生,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他们在校表现为不遵守纪律,说谎,打架,欺负同学。

轻者经常逃学、逃课,重者小偷小摸、打架斗殴。

3.4我们的几点浅薄建议与对策
对策之一:搭建心连心的桥梁,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

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全身心地泡在孩子身上,也无法取代父母之爱。

我们的家长恰恰忽视了这一点,造成孩子情感饥饿。

学校、老师要牵线搭桥,动员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问题,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并为亲子沟通提供条件。

3.4.1电话传情。

让亲子间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交流,以解决他们通话难的问题。

3.4.2书信传情。

学校可组织学生“与远方的家长说说心里话”和“写思念日记”等活动,让他们把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宣泄出来。

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又解决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对策之二:转变“隔代教育”形式,让亲情伴随“留守儿童”成长
祖辈家长这一特殊的群体,文化普遍偏低、年龄大、观念旧。

根据这些特点,学校可组织举办“家长学校”利用学校资源、教师资源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建议;并且为祖辈家长提出要求:“试着与孙辈沟通了解孩子真正所需”,“通过了解思考怎样做才算对孩子真的好”,以及“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等内容。

对策之三:将师爱成为学生亲情的寄托,让学生感受另一种亲情
教师——作为最光辉的职业,我们不该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应爱自己的职业,爱自己的学生。

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教会他们辨别是非黑白。

使学生认识到在学校不仅是学习课本知识的地方,还是自己与老师、同学的大家庭。

我们坚信,只要全社会都来关注和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办法一定会比问题多,“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一定能得到改变。

参考文献
[1]《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辽宁大学出版社
[2]《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育一个有实力的孩子》浙江家长学校教材长江出版社出版2004年9月版
[4]《教师的情感与智慧》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