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精校版)
2015北京高考理综(化学)完整版.doc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化学6、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火药使用B、粮食酿酒C、转轮排字D、铁的冶炼7、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酸性:H2SO4>H3PO4B、非金属性:Cl>BrC、碱性:NaOH>Mg(OH)2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8、下列有关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9、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C 、CO 和O 生成了具有记性共价键的CO 2D 、状态I →状态III 表示CO 与O 2反应的过程10、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PPV 的反应:HCCHH 2C CH 2+n 催化剂n ICHCH H2n+ (2n-1)HI IIPP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合成PPV 的反应为加聚反应B 、PPV 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C 、CH HCCH 2H 2C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D 、通过质谱法测定PPV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11、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 ,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 ,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NaClO 溶液的pH 约为11)A 、该消毒液可用NaOH 溶液吸收Cl 2制备:O H Cl ClO OH 2Cl 22++=+---B 、该消毒液的pH 约为12:ClO -+H 2OHClO+OH -C 、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 )混用,产生有毒2Cl :O H Cl ClO Cl H 222+↑=++--+D 、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 ,可增强漂白作用:--+=+COO CH HClO ClO COOH CH 3312、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步骤Fe稀HNO 3IFe浓HNO 3插入CuFeCu 浓HNO 3II III现象Fe 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Fe 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Fe 、Cu 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I 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2NO 2O NO 2=+B 、II 中的现象说明Fe 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 进一步反应C 、对此I 、II 中现象,说明稀HNO 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 3D 、针对III 中现象,在Fe 、Cu 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 是否被氧化25、(17分)“张-烯炔环异构化反应”被《Name Reactions 》收录,该反应可高效构筑五元环状化合物:CC R COOCH 2HC CR 'C H 2R ''铑催化剂C CH H CCOO CH 2CCHR 'R ''R(R 、R ’、R ’’表示氢、烷基或芳基)合成五元环有机化合物J 的路线如下:C C 7H 6OD C 2H 4OEOF C 9H 8O 2GHA C 3H 4MN C 4H 8OI C 13H 12O 2CH C CH COOCH 2HC CH 2碱试剂a i 试剂bii.H+B加成反应H 2催化剂催化剂酯化反应铑催化剂J已知:CH+H 2C CO HC C H CHO+H 2O碱(1)A 属于炔烃,其结构简式是 。
2015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高考真题
2015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火药使用B.粮食酿酒C.转轮排字D.铁的冶炼A.A B.B C.C D.D2.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酸性:H2SO4>H3PO4B.非金属性:Cl>BrC.碱性:NaOH>Mg(OH)2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3.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4.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5.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PPV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成PPV的反应为加聚反应B.PPV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C.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D.通过质谱法测定PPV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6.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A.该消毒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Cl2+2OH﹣═ClO﹣+Cl‑+H2OB.该消毒液的pH约为12:ClO﹣+H2O⇌HClO+OH﹣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有毒Cl2:2H++Cl﹣+ClO﹣═Cl2↑+H2O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CH3COOH+ClO﹣═HClO+CH3COO ﹣7.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步骤现象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Fe、Cu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2═2NO2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C.对此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二、解答题8.“张﹣烯炔环异构化反应”被《Name Reactions》收录,该反应可高效构筑五元环状化合物:(R、R′、R〞表示氢、烷基或芳基)合成五元环有机化合物J 的路线如下:已知:(1)A属于炔烃,其结构简式是.(2)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是30.B的结构简式是.(3)C、D含有与B相同的官能团,C是芳香族化合物.E中含有的官能团是.(4)F与试剂a反应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是;试剂b是.(5)M和N均为不饱和醇.M的结构简式是.(6)N为顺式结构,写出N和H生成I(顺式结构)的化学方程式:.9.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图1所示:(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Ⅰ得到的产物用I2进行分离.该产物的溶液在过量I2的存在下会分成两层﹣﹣含低浓度I2的H2SO4层和含高浓度I2的HI层.(2)①根据上述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序号).a.两层溶液的密度存在差异b.加I2前,H2SO4溶液和HI溶液不互溶c.I2在HI溶液中比在H2SO4溶液中易溶②辨别两层溶液的方法是.③经检测,H2SO4层中c(H+):c(SO42﹣)=2.06:1.其比值大于2的原因是.(3)反应Ⅱ:2H2SO4(I)=2SO2(g)+O2+2H2O(g)△H=+550kJ▪mo1﹣1.它由两步反应组成:ⅰ.H2SO4(I)=SO3(g)+H2O(g),△H=+177kJ▪mo1﹣1;ⅱ.SO3(g)分解.L (L1,L2),X 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图2表示L一定时,ⅱ中SO3(g)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①X代表的物理量是.②判断L1、L2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10.研究CO2在海洋中的转移和归宿,是当今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1)溶于海水的CO2主要以4种无机碳形式存在.其中HCO3﹣占95%.写出CO2溶于水产生HCO3﹣的方程式:.(2)在海洋碳循环中,通过如图所示的途径固碳.①写出钙化作用的离子方程式:.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将其补充完整:+ (CH2O)x+x18O2+xH2O(3)海水中溶解无机碳占海水总碳的95%以上,其准确测量是研究海洋碳循环的基础.测量溶解无机碳,可采用如下方法:①气提、吸收CO2.用N2从酸化后的海水中吹出CO2并用碱液吸收(装置示意图如下).将虚线框中的装置补充完整并标出所用试剂.②滴定.将吸收液吸收的无机碳转化为NaHCO3,再用x mol▪L﹣1HCl溶液滴定,消耗ymLHCl溶液.海水中溶解无机碳的浓度=mol▪L﹣1.(4)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从海水中提取CO2,有利于减少环境温室气体含量.①结合方程式简述提取CO2的原理:.②用该装置产生的物质处理室排出的海水,合格后排回大海.处理至合格的方法是.11.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3++2I﹣⇌2Fe2++I2”反应中Fe3+和Fe2+的相互转化.实验如图1所示:(1)待实验Ⅰ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Ⅱ目的是使实验Ⅰ的反应到达.(2)ⅲ是ⅱ的对比实验,目的是排除ⅱ中造成的影响.(3)ⅰ和ⅱ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3+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外加Ag+使c(I﹣)降低,导致I﹣的还原性弱于Fe2+.用图2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极.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中滴加0.01mol/L 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ⅱ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①转化的原因是.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6)实验Ⅰ中,还原性:I﹣>Fe2;而实验Ⅱ中,还原性Fe2﹣>I﹣.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2015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火药使用B.粮食酿酒C.转轮排字D.铁的冶炼A.A B.B C.C D.D【分析】化学反应的根本标志是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题中火药使用、粮食酿酒以及铁的冶炼都发生化学变化,而转轮排字不涉及化学反应.【解答】解:A.火药使用涉及反应为2KNO3+S+3C=K2S+N2↑+3CO2↑,发生化学反应,故A不选;B.粮食酿酒为淀粉在酒曲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故B不选;C.转轮排字为印刷操作,没有涉及化学反应,故C选;D.铁的冶炼涉及3CO+Fe2O32Fe+3CO2,发生化学反应,故D不选。
【精校】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化学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化学一、选择题1.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AB.BC.CD.D解析:A、火药使用涉及反应为2KNO3+S+3C=K2S+N2↑+3CO2↑,发生化学反应,故A不选;B、粮食酿酒为淀粉在酒曲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故B不选;C、转轮排字为印刷操作,没有涉及化学反应,故C选;D、铁的冶炼涉及3CO+Fe2O32Fe+3CO2,发生化学反应,故D不选。
答案:C。
2.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酸性:H2SO4>H3PO4B.非金属性:Cl>BrC.碱性:NaOH>Mg(OH)2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解析: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S>P,则酸性:H2SO4>H3PO4,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A不选;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非金属性:Cl>Br,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B不选;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Na>Mg,则碱性:NaOH>Mg(OH)2,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C不选;D、碳酸氢盐易分解,碳酸盐难分解,所以热稳定性:Na2CO3>NaHCO3,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D选。
答案:D。
3.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解析:A、硝酸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被细菌分解变成大气中氮单质,氮元素由+5→0,属于被还原,故A错误;B、工业合成氨是将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属于人工固氮,故B正确;C、氮循环中铵盐和蛋白质可相互转化,铵盐属于无机物,蛋白质属于有机物,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故C正确;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如蛋白质的制造需要碳元素,又如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N2+O22NO,氧元素参与,二氧化氮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03)和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氢元素参加,故D正确。
2015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最新修正版
2015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A B.B C.C D.D2.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酸性:H2SO4>H3PO4B.非金属性:Cl>BrC.碱性:NaOH>Mg(OH)2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3.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4.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5.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PPV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成PPV的反应为加聚反应B.PPV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C.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D.通过质谱法测定PPV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6.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A.该消毒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Cl2+2OH﹣═ClO﹣+Cl‑+H2OB.该消毒液的pH约为12:ClO﹣+H2O⇌HClO+OH﹣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有毒Cl2:2H++Cl﹣+ClO﹣═Cl2↑+H2O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CH3COOH+ClO﹣═HClO+CH3COO ﹣7.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 +O2═2NO2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C.对此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二、解答题8.“张﹣烯炔环异构化反应”被《Name Reactions》收录,该反应可高效构筑五元环状化合物:(R、R′、R〞表示氢、烷基或芳基)合成五元环有机化合物J 的路线如下:已知:(1)A属于炔烃,其结构简式是.(2)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是30.B的结构简式是.(3)C、D含有与B相同的官能团,C是芳香族化合物.E中含有的官能团是.(4)F与试剂a反应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是;试剂b是.(5)M和N均为不饱和醇.M的结构简式是.(6)N为顺式结构,写出N和H生成I(顺式结构)的化学方程式:.9.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图1所示:(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Ⅰ得到的产物用I2进行分离.该产物的溶液在过量I2的存在下会分成两层﹣﹣含低浓度I2的H2SO4层和含高浓度I2的HI层.(2)①根据上述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序号).a.两层溶液的密度存在差异b.加I2前,H2SO4溶液和HI溶液不互溶c.I2在HI溶液中比在H2SO4溶液中易溶②辨别两层溶液的方法是.③经检测,H2SO4层中c(H+):c(SO42﹣)=2.06:1.其比值大于2的原因是.(3)反应Ⅱ:2H2SO4(I)=2SO2(g)+O2+2H2O(g)△H=+550kJ▪mo1﹣1.它由两步反应组成:ⅰ.H2SO4(I)=SO3(g)+H2O(g),△H=+177kJ▪mo1﹣1;ⅱ.SO3(g)分解.L (L1,L2),X 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图2表示L一定时,ⅱ中SO3(g)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①X代表的物理量是.②判断L1、L2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10.研究CO2在海洋中的转移和归宿,是当今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1)溶于海水的CO2主要以4种无机碳形式存在.其中HCO3﹣占95%.写出CO2溶于水产生HCO3﹣的方程式:.(2)在海洋碳循环中,通过如图所示的途径固碳.①写出钙化作用的离子方程式:.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将其补充完整:+ (CH2O)x+x18O2+xH2O(3)海水中溶解无机碳占海水总碳的95%以上,其准确测量是研究海洋碳循环的基础.测量溶解无机碳,可采用如下方法:①气提、吸收CO2.用N2从酸化后的海水中吹出CO2并用碱液吸收(装置示意图如下).将虚线框中的装置补充完整并标出所用试剂.②滴定.将吸收液吸收的无机碳转化为NaHCO3,再用x mol▪L﹣1HCl溶液滴定,消耗ymLHCl溶液.海水中溶解无机碳的浓度=mol▪L﹣1.(4)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从海水中提取CO2,有利于减少环境温室气体含量.①结合方程式简述提取CO2的原理:.②用该装置产生的物质处理室排出的海水,合格后排回大海.处理至合格的方法是.11.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3++2I﹣⇌2Fe2++I2”反应中Fe3+和Fe2+的相互转化.实验如图1所示:(1)待实验Ⅰ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Ⅱ目的是使实验Ⅰ的反应到达.(2)ⅲ是ⅱ的对比实验,目的是排除ⅱ中造成的影响.(3)ⅰ和ⅱ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3+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外加Ag+使c(I﹣)降低,导致I﹣的还原性弱于Fe2+.用图2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极.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中滴加0.01mol/L 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ⅱ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①转化的原因是.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6)实验Ⅰ中,还原性:I﹣>Fe2;而实验Ⅱ中,还原性Fe2﹣>I﹣.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2015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A B.B C.C D.D【分析】化学反应的根本标志是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题中火药使用、粮食酿酒以及铁的冶炼都发生化学变化,而转轮排字不涉及化学反应.【解答】解:A.火药使用涉及反应为2KNO3+S+3C=K2S+N2↑+3CO2↑,发生化学反应,故A不选;B.粮食酿酒为淀粉在酒曲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故B不选;C.转轮排字为印刷操作,没有涉及化学反应,故C选;D.铁的冶炼涉及3CO+Fe2O32Fe+3CO2,发生化学反应,故D不选。
2015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2015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A B.B C.C D.D2.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酸性:H2SO4>H3PO4B.非金属性:Cl>BrC.碱性:NaOH>Mg(OH)2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3.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4.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5.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PPV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成PPV的反应为加聚反应B.PPV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C.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D.通过质谱法测定PPV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6.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A.该消毒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Cl2+2OH﹣═ClO﹣+Cl‑+H2OB.该消毒液的pH约为12:ClO﹣+H2O⇌HClO+OH﹣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有毒Cl2:2H++Cl﹣+ClO﹣═Cl2↑+H2O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CH3COOH+ClO﹣═HClO+CH3COO ﹣7.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2015年高考试题化学(北京卷)解析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市高考理综试题<化学部分>6.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与...化学反应的是: A.火药使用B.粮食酿酒C.转轮排字D.铁的冶炼7.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酸性:H 2SO 4>H 3PO 4 B.非金属性:Cl>BrC.碱性:NaOH>Mg<OH>2D.热稳定性 Na 2CO 3>NaHCO 38.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右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9.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 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 与O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 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 和O 生成CO 2是吸热反应B.在该过程中,CO 断键形成C 和OC.CO 和O 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 CO 2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 CO 与O 2反应的过程 10.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 PPV 的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合成 PPV 的反应为加聚反应B. PPV 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C.CH 2=CH --CH =CH 2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D. 通过质谱法测定 PPV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11.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 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 知:饱和NaClO 溶液的 pH 约为 11〕制造蛋白质动物摄食固氮作用(豆科类植物的根瘤)氨或铵盐亚硝酸盐硝酸盐雷电作用人工固氮被细菌分解植物遗体动物排泄物及遗体大气中的氮A.该消毒液可用NaOH 溶液吸收Cl2制备:Cl2 + 2OH-==Cl-+ClO-+H2OB.该消毒液的pH 约为12:ClO-+ H2O HClO + OH-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有毒Cl2: 2H+ + Cl-+ClO-== Cl2↑+ H2O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CH3COOH + ClO-==HClO + CH3COO-12.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2=2NO2B.Ⅱ中的现象说明Fe 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Fe进一步反应C.对比Ⅰ、Ⅱ中的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D.针对Ⅲ中的现象,在Fe、Cu 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 是否被氧化25. <17分>"X一烯炔环异构化反应〞被《Name Reactions》收录,该反应可高效构筑五元环状化合物:〔R、Rˊ、R〞表示氢、烷基或芳基〕含成五元环有机化合物J的路线如下:已知:-C-HO+ -CH2-C-HO碱-C=C-CHO + H2O<1>A属于炔烃,其结构简式是.<2>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是30. B的结构简式是.<3>C、D含有相同的官能团,C是芳香族化合物.E中含有的官能团是.<4>F与试剂a反应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是;试剂b是.<5> M和N均为不饱和醇.M的结构简式是.<6>N为顺式结构,写出N和H生成I<顺式结构>的化学方程式.26.<12分>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能,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1>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是.<2>反应I得到的产物用I2进行分离.该产物的溶液在过量I2的存在下会分成两层一一含低浓度I2的H2SO4层和含高浓度I 2的HI 层.①根据上述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序号>.a.两层溶液的密度存在差异b.加I 2前,H 2SO 4溶液和HI 溶液不互溶c. I 2在HI 溶液中比在H 2SO 4溶液中易溶 ②辨别两层溶液的方法是③经检测,H 2SO 4层中c<H +>:c<SO 2-4> =2.06:1,其比值大于2的原因.<3>反应Ⅱ:2H 2SO 4<l>=2SO 2<g> + O 2<g> +2H 2O<g> △H=+550kJ•mol -1它由两步反应组成:i. H 2SO 4<l> =SO 3<g> +H 2O<g> , △H=+177kJ•mol -1 ii. SO 3<g>分解.L<L l , L 2>,X 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下图表示L 一定时,ii 中SO 3<g> 的平衡转化率随X 的变化关系. ①X 代表的物理量是.②判断L l ,L 2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 27.<14分>研究CO 2在海洋重工的转移和归宿,是当今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1>溶于海水的CO 2主要以4种无机碳形式存在,其中HCO -3占95%.写出CO 2溶于水产生HCO -3的方程式.<2>在海洋碳循环中,通过右图所示的途径固碳. ①写出钙化作用的离子方程式.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将其补充完整: +光能叶绿体<CH 2O>x +x 18O 2 +xH 2O<3>海水中溶解无机碳占海水总碳的95%以上,其准确测量是研究海洋碳循环的基础.测量溶解无机碳,可采用如下方法:①气提、吸收CO 2.用N 2从酸化后的海水中吹出CO 2并用碱液吸收<装置示意图如下>.将虚线框中的装置补充完整并标出所用试剂.②滴定.将吸收液吸收的无机碳转化为NaHCO 3,再用x mol•L -1 HCl 溶液滴定,消耗y mLHCl 溶液.海水中溶解无机碳的浓度=mol•L -1.<4>利用右图所示装置从海水中提取CO 2,有利于减少环境温室气体含量. ①结合方程式简述提取CO 2的原理:②用该装置产生的物质处理b 室排出的海水合格后排回大海.处理至合格的方法是平衡转化率%332O)x28.<15分>为探讨化学平衡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 3+ +2I 2++I 2〞反应中Fe 3+和Fe 2+的相互转化.实验如下:<1>待实验I 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II,目的是使实验I 的反应达到 <2> iii 是ii 的对比实验,目的是排除ii 中造成的影响.<3>i 和ii 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 2+向Fe 3+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ⅰ中Fe 2+向Fe 3+转化的原因:外加Ag +使c <I ->降低,导致I -的还原性弱于Fe 2+,用右图装置<a,b 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①K 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 作极.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 型管左管中满加0.0lmol/LAgNO 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 <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ii 中Fe 2+向Fe 3+转化的原因.①转化的原因是.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6>实验I 中,还原性:I -> Fe 2+:而实验II 中,还原性Fe 2+ >I -.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结论是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市高考理综试题<化学参考答案>25.<1>CH 3-C≡CH <2>HCHO<3>碳碳双键、醛基<4>-CH =CH -COOH + Br 2-CH -CH -COOH BrBr NaOH 的醇溶液<5>CH 3-C ≡C -CH 2OH<6>CH =CHCH 3HCH 2OHH+-C ≡C -C ≡C -COOCH 2CH =CH H HCH 3+ H 2O26.<1>SO 2 + I 2 +2H 2O == 2HI + H 2SO 4<2> ①a 、c ②观察两层颜色,颜色深的是HI 层,颜色浅的是H 2SO 4③存在少量HIKKI •L -14)溶液1<3>①压强 ②L 2>L 1 2SO 32<g>+O 2<g> △=+196kJ•mol -1 根据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确定X 为压强,再由于反应吸热,所以在压强不变时,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所以L 2>L 1 27.<1>CO 2 + H 2H 2CO 3 H 2CO + + HCO -3<2>①Ca 2+ +2HCO -3==CaCO 3↓+ H 2O +CO 2↑②x CO 2 +2xH 218O 光能叶绿体<CH 2O>n +x 18O 2 +xH 2O<3>①N NaOH 吸收液z ml 海水(未酸化)②错误!<4>①a 室<阳极区>发生如下反应:2H 2O -4e -=O 2↑ +4H +, H+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b 室,与其中的HCO -3发生反应:H + + HCO -3== H 2O + CO 2↑ ,产生CO 2②用c 室产物NaOH 溶液调节b 室流出溶液的pH,至pH≈8 28.<1>平衡状态 <2>溶液稀释,c<Fe 2+>降低 <3>i 中Ag+消耗I -:Ag +<aq>+I -<aq> -浓度下降,使平衡2Fe 3+ + 2I2+ +I 2逆向移动;ⅱ中增大Fe 2+浓度,同样平衡2Fe 3+ + 2I2+ +I 2逆向移动.<4>①正 ②左侧溶液颜色褪色,有黄色沉淀生成,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 <5>①c<Fe 2+>升高,导致Fe 2+的还原性强于I -.②当指针归零后,不向左管滴加AgNO 3溶液,而是向右管加入1mL1mol•L -1FeSO 4溶液. <6>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与浓度有关,提高某种还原剂浓度可增强其还原性. 说明:1.高清试卷制作人:新洲吴秋生2.所有图形由个人制作完成.图形用Visio2007制作,然后在Word2007中"选择性粘贴〞→"图片<增强型图元文件>〞进行粘贴, 图形放大缩小清晰度不变.试卷完成后保存为Word2003版本<鉴于很多老师用Word2003>.3.个人精力有限,制作中可能会出现少量编辑、遗漏、规X 等问题,请专家批评指正〔长期有效〕. : : 6937945<阿笨猫><只讨论试卷上的问题,不聊天!>4.制作目的:为广大高中化学老师免费提供高清试卷,方便出题、组题.5.不搞水印、不设置障碍、不反对##其它赚点或利用本卷制作试卷解析等. 只需留下原卷最后"说明1~4〞就行,这是对我制卷最大的支持.6.已经制作高清化学试卷14套:〔截止2015年6月30日晚完工〕2015年高考化学部分<新课标Ⅰ、新课标Ⅱ、##、、##、##、##、##、##、##、##、##、##含自选、##>。
2015年北京卷高考真题化学试卷
2015年北京卷高考真题化学试卷一、选择题部分1. 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火药使用B.粮食酿酒C.转轮排字D.铁的冶炼2.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酸性:H2SO4 > H3PO4B.非金属性:Cl > BrC.碱性:NaOH > Mg(OH)2D.热稳定性:Na2CO3 > NaHCO33.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4.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 和 O 生成 CO 2 是吸热反应B.在该过程中,CO 断键形成 C 和 OC.CO 和 O 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 CO 2D.状态Ⅰ→ 状态Ⅲ表示 CO 与 O 2 反应的过程5.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 PPV 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成 PPV 的反应为加聚反应B.PPV 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C. 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D.通过质谱法测定 PPV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6.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 NaClO ,还含有一定量的 NaOH 。
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 NaClO 溶液的 pH 约为 11)( )A.该消毒液可用 NaOH 溶液吸收 Cl 2 制备:Cl 2+2OH −=ClO −+Cl −+H 2OB.该消毒液的 pH 约为 12:ClO −+H 2O ⇌HClO +OH −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 HCl )混用,产生有毒 Cl 2:2H ++Cl −+ClO −=Cl 2↑+H 2O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 HClO ,可增强漂白作用:CH 3COOH +ClO −=HClO +CH 3COO −7. 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步骤现象 Fe 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Fe 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 Fe 、Cu 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 2NO +O 2=2NO 2B.Ⅱ中的现象说明 Fe 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 Fe 进一步反应C.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二、非选择题部分8.“张-烯炔环异构化反应”被《Name Reactions》收录,该反应可高效构筑五元环状化合物:(R、R ′、R ″表示氢、烷基或芳基)合成五元环有机化合物J的路线如下:已知( 1 )A属于炔烃,其结构简式是。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北京卷)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6.(2015北京理综,6)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字答案:C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A项,火药使用时,火药发生爆炸,有新物质产生,有化学变化,A错误;B项,粮食酿酒涉及淀粉水解、葡萄糖分解转化为酒精和CO2,有化学变化,B错误;C项,转轮排字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发生物理变化,C正确;D项,铁的冶炼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化学变化,D错误,答案选C。
7.(2015北京理综,7)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酸性:H2SO4>H3PO4B.非金属性:Cl>BrC.碱性:NaOH>Mg(OH)2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答案:D解析:A项,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磷元素的,则硫酸的酸性强于磷酸的;B项,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溴元素的;C项,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钠的金属性强于镁的,则氢氧化钠的碱性强于氢氧化镁,C错误;D项,碳酸钠的稳定性强于碳酸氢钠的,与元素周期律没有关系,D符合,答案选D。
8.(2015北京理综,8)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答案:A解析:A项,人工固氮过程中N2+3H22NH3中氮元素被还原,A错误;B项,游离态的氮元素转化为化合态的过程是氮的固定,工业合成氨是氮气与氢气转化为氨气,属于人工固氮,B正确;C项,利用铵盐合成尿素说明含氮的无机物和含氮的有机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C正确;D项,由于动植物排泄物及遗体也参与在氮的循环中,因此C、H、O在不同阶段参与了氮的循环,D正确,答案选A。
高考试卷-2015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
2015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火药使用B.粮食酿酒C.转轮排字D.铁的冶炼A.A B.B C.C D.D2.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酸性:H2SO4>H3PO4B.非金属性:Cl>BrC.碱性:NaOH>Mg(OH)2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3.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4.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5.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PPV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成PPV的反应为加聚反应B.PPV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C.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D.通过质谱法测定PPV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6.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A.该消毒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Cl2+2OH﹣═ClO﹣+Cl‑+H2OB.该消毒液的pH约为12:ClO﹣+H2O⇌HClO+OH﹣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有毒Cl2:2H++Cl﹣+ClO﹣═Cl2↑+H2O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CH3COOH+ClO﹣═HClO+CH3COO ﹣7.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步骤现象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Fe、Cu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2═2NO2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C.对此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二、解答题8.“张﹣烯炔环异构化反应”被《Name Reactions》收录,该反应可高效构筑五元环状化合物:(R、R′、R〞表示氢、烷基或芳基)合成五元环有机化合物J 的路线如下:已知:(1)A属于炔烃,其结构简式是.(2)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是30.B的结构简式是.(3)C、D含有与B相同的官能团,C是芳香族化合物.E中含有的官能团是.(4)F与试剂a反应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是;试剂b是.(5)M和N均为不饱和醇.M的结构简式是.(6)N为顺式结构,写出N和H生成I(顺式结构)的化学方程式:.9.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图1所示:(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Ⅰ得到的产物用I2进行分离.该产物的溶液在过量I2的存在下会分成两层﹣﹣含低浓度I2的H2SO4层和含高浓度I2的HI层.(2)①根据上述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序号).a.两层溶液的密度存在差异b.加I2前,H2SO4溶液和HI溶液不互溶c.I2在HI溶液中比在H2SO4溶液中易溶②辨别两层溶液的方法是.③经检测,H2SO4层中c(H+):c(SO42﹣)=2.06:1.其比值大于2的原因是.(3)反应Ⅱ:2H2SO4(I)=2SO2(g)+O2+2H2O(g)△H=+550kJ▪mo1﹣1.它由两步反应组成:ⅰ.H2SO4(I)=SO3(g)+H2O(g),△H=+177kJ▪mo1﹣1;ⅱ.SO3(g)分解.L (L1,L2),X 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图2表示L一定时,ⅱ中SO3(g)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①X代表的物理量是.②判断L1、L2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10.研究CO2在海洋中的转移和归宿,是当今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1)溶于海水的CO2主要以4种无机碳形式存在.其中HCO3﹣占95%.写出CO2溶于水产生HCO3﹣的方程式:.(2)在海洋碳循环中,通过如图所示的途径固碳.①写出钙化作用的离子方程式:.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将其补充完整:+ (CH2O)x+x18O2+xH2O(3)海水中溶解无机碳占海水总碳的95%以上,其准确测量是研究海洋碳循环的基础.测量溶解无机碳,可采用如下方法:①气提、吸收CO2.用N2从酸化后的海水中吹出CO2并用碱液吸收(装置示意图如下).将虚线框中的装置补充完整并标出所用试剂.②滴定.将吸收液吸收的无机碳转化为NaHCO3,再用x mol▪L﹣1HCl溶液滴定,消耗ymLHCl溶液.海水中溶解无机碳的浓度=mol▪L﹣1.(4)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从海水中提取CO2,有利于减少环境温室气体含量.①结合方程式简述提取CO2的原理:.②用该装置产生的物质处理室排出的海水,合格后排回大海.处理至合格的方法是.11.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3++2I﹣⇌2Fe2++I2”反应中Fe3+和Fe2+的相互转化.实验如图1所示:(1)待实验Ⅰ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Ⅱ目的是使实验Ⅰ的反应到达.(2)ⅲ是ⅱ的对比实验,目的是排除ⅱ中造成的影响.(3)ⅰ和ⅱ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3+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外加Ag+使c(I﹣)降低,导致I﹣的还原性弱于Fe2+.用图2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极.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中滴加0.01mol/L 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ⅱ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①转化的原因是.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6)实验Ⅰ中,还原性:I﹣>Fe2;而实验Ⅱ中,还原性Fe2﹣>I﹣.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2015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火药使用B.粮食酿酒C.转轮排字D.铁的冶炼A.A B.B C.C D.D【分析】化学反应的根本标志是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题中火药使用、粮食酿酒以及铁的冶炼都发生化学变化,而转轮排字不涉及化学反应.【解答】解:A.火药使用涉及反应为2KNO3+S+3C=K2S+N2↑+3CO2↑,发生化学反应,故A不选;B.粮食酿酒为淀粉在酒曲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故B不选;C.转轮排字为印刷操作,没有涉及化学反应,故C选;D.铁的冶炼涉及3CO+Fe2O32Fe+3CO2,发生化学反应,故D不选。
2015北京高考理综(化学)(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化学6、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火药使用B、粮食酿酒C、转轮排字D、铁的冶炼7、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酸性:H2SO4>H3PO4B、非金属性:Cl>BrC、碱性:NaOH>Mg(OH)2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8、下列有关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9、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O 和O 生成CO 2是吸热反应B 、在该过程中,CO 断键形成C 和OC 、CO 和O 生成了具有记性共价键的CO 2D 、状态I →状态III 表示CO 与O 2反应的过程10、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PPV 的反应:HCCHH 2C CH 2+n 催化剂n ICHCH H2n+ (2n-1)HI IIPP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合成PPV 的反应为加聚反应B 、PPV 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C 、CH HCCH 2H 2C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D 、通过质谱法测定PPV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11、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 ,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 ,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NaClO 溶液的pH 约为11)A 、该消毒液可用NaOH 溶液吸收Cl 2制备:O H Cl ClO OH 2Cl 22++=+---B 、该消毒液的pH 约为12:ClO -+H 2O HClO+OH -C 、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 )混用,产生有毒2Cl :O H Cl ClO Cl H 222+↑=++--+D 、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 ,可增强漂白作用:--+=+COO CH HClO ClO COOH CH 3312、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A 、I 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2NO 2O NO 2=+B 、II 中的现象说明Fe 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 进一步反应C 、对此I 、II 中现象,说明稀HNO 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 3D 、针对III 中现象,在Fe 、Cu 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 是否被氧化25、(17分)“张-烯炔环异构化反应”被《Name Reactions 》收录,该反应可高效构筑五元环状化合物:CC R COCH 2HC CR 'C H 2R ''C CH H CCOO 2CCHR 'R ''R(R 、R ’、R ’’表示氢、烷基或芳基)合成五元环有机化合物J 的路线如下:2CH 2已知:C H+H 2C OC C H CHO+H 2O 碱(1)A 属于炔烃,其结构简式是 。
2015年北京卷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详解精校版.doc
2015年北京卷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详解精校版A.酸性:H 2SO 4>H 3PO4 B.非金属性:Cl>Br C.碱性:NaOH>Mg (OH )2 D.热稳定性:Na 2CO 3〉NaHCO 38、(2015北京)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右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但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9、(2015北京)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 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 与O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屮正确的是 A. CO 和O 生成CO 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 断键形成C 和OC. CO 和O 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 2D.状态I 4状态III 表示CO 与02反应的过程10、(2015北京)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PPV的反应:6、(2015北京)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7、 (2015北京)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状态1 状态II 状态111表示c D 表示o /////表示傕化剤下列说法屮正确的是A. 合成PPV 的反应为加聚反应B. PPV 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C. 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D. 通过质谱法测定PPV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11、 (2015北京)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 T 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 理的是(已知:饱和NaClO 溶液的pH 约为11)A. 该消毒液可用NaOH 溶液吸收Cl 2制备:Cl 2+2OH _=Cr + ClO' + H 2OB. 该消毒液的 pH 约为 12: CIO" + H 2OHC1O + OH'C. 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1)浞用,产生Cl 2: 2H f +Cl _+ClO'=Cl 2T + H 2OD. 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1O,可增强漂白作用:CH 3COOH+C1O_ = HC1O + CH 3COO_12、 (2015北京)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下列说法屮不正确的是A. I 种气体有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 2=2NO 2B. II 中的现象说明Fe 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 进一步反应C. 对比I 、II 中现象,说明稀1^^40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 3D. 针对III 中现象,在Fe 、Cu 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 是否被氧化25、(2015北京)(17分)“张一烯炔环异构反应”被《Name Reactions 》收录。
2015北京及全国高考化学试卷试题及答案解析高中化学高三复习
2015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6.(2015•北京)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火药使用B.粮食酿酒C.转轮排字D.铁的冶炼A.A B.B C.C D.D考点:真题集萃;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分析:化学反应的根本标志是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题中火药使用、粮食酿酒以及铁的冶炼都发生化学变化,而转轮排字不涉及化学反应.解答:解:A.火药使用涉及反应为2KNO3+S+3C=K2S+N2↑+3CO2↑,发生化学反应,故A不选;B.粮食酿酒为淀粉在酒曲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故B不选;C.转轮排字为印刷操作,没有涉及化学反应,故C选;D.铁的冶炼涉及3CO+Fe2O32Fe+3CO2,发生化学反应,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为2015年北京考题,涉及化学反应与生活、生产的考查,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7.(2015•北京)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酸性:H2SO4>H3PO4B.非金属性:Cl>BrC.碱性:NaOH>Mg(OH)2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考点: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分析: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D.碳酸氢盐易分解,碳酸盐难分解.解答: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S>P,则酸性:H2SO4>H3PO4,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A不选;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非金属性:Cl>Br,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B不选;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Na>Mg,则碱性:NaOH>Mg(OH)2,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C不选;D.碳酸氢盐易分解,碳酸盐难分解,所以热稳定性:Na2CO3>NaHCO3,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D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的理解与应用,注意把握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8.(2015•北京)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考点:氮的固定;分析:A.根据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结合各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分析;B.人工固氮是人为的条件下将氮元素的单质转化为化合物的过程;C.根据氮循环中物质的分类进行解答;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如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氮的氧化物,氧元素参与,转化为铵盐,氢元素参加.解答:解:A.硝酸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被细菌分解变成大气中氮单质,氮元素由+5→0,属于被还原,故A错误;B.工业合成氨是将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属于人工固氮,故B正确;C.氮循环中铵盐和蛋白质可相互转化,铵盐属于无机物,蛋白质属于有机物,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故C正确;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如蛋白质的制造需要碳元素,又如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N2+O22NO,氧元素参与,二氧化氮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03)和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氢元素参加,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氮以及化合物的性质,理解还原反应、人工固氮等知识点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9.(2015•北京)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C.C 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状态Ⅰ→状态Ⅰ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考点:分析: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CO2,不存在CO的断键过程,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B.由图可知不存在CO的断键过程,故B错误;C.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CO2,CO2含有极性共价键,故C正确;D.状态Ⅰ→状态Ⅰ表示CO与O反应的过程,而不是与氧气反应,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为2015年考题,侧重于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的考查,题目着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注意把握题给信息,难度不大.10.(2015•北京)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PPV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成PPV的反应为加聚反应B.P PV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C.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D.通过质谱法测定PPV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考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A.缩聚反应,是一类有机化学反应,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相互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产生有简单分子(如H2O、HX、醇等)的化学反应;B.聚苯乙烯的重复结构单元为,不含碳碳双键,而该高聚物的结构单元中含有碳碳双键;C.同系物所含官能团数目相同;D.质谱仪能记录分子离子、碎片离子的相对质量.解答:解:A.合成PPV通过缩聚反应生成,同时有小分子物质HI生成,不属于加聚反应,故A 错误;B.聚苯乙烯的重复结构单元为,不含碳碳双键,而该高聚物的结构单元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不相同,故B错误;C.有两个碳碳双键,而苯乙烯有一个碳碳双键,结构不同,二者不是同系物,故C错误;D.质谱仪能记录分子离子、碎片离子的相对质量,质谱图中数值最大的即是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聚合反应原理、有机物结构与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明确聚合反应原理,选项B为易错点,找准链节是解题的关键.11.(2015•北京)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A.该消毒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Cl2+2OH﹣ⅠClO﹣+ClⅠ+H2OB.该消毒液的pH约为12:ClO﹣+H2O⇌HClO+OH﹣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有毒Cl2:2H++Cl﹣+ClO﹣ⅠCl2↑+H2O 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CH3COOH+ClO﹣ⅠHClO+CH3COO﹣考点:真题集萃;氯气的化学性质.专题:卤族元素.分析: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应为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为84消毒液,含有NaClO,可在酸性条件下与氯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应为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故A正确;B.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而消毒液的pH约为12,因此溶液的pH主要不是由ClO ﹣的水解造成的,氢氧化钠过量,为溶液呈碱性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C.在酸性条件下与氯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发生2H++Cl﹣+ClO﹣ⅠCl2↑+H2O,故C正确;D.由于HClO酸性较弱,则NaClO可与醋酸反应生成HClO,漂白性增强,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为2015年北京考题,以氯气为载体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12.(2015•北京)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步骤现象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Fe、Cu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2Ⅰ2NO2B.Ⅰ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C.对此Ⅰ、Ⅰ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D.针对Ⅰ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考点:真题集萃;氧化还原反应;硝酸的化学性质.分析:A.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Fe反应生成NO,NO遇空气变为二氧化氮;B.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发生钝化现象;C.对比I、Ⅰ的现象,Fe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而Fe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且迅速被钝化,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D.根据Ⅰ中现象,说明构成原电池,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通过电流计指针偏转,可以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解答:解:A.稀硝酸具有酸性与强氧化性,与Fe反应生成NO,NO遇空气变为二氧化氮,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2Ⅰ2NO2,故A正确;B.Ⅰ的现象是因为铁发生了钝化,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故B正确;C.对比I、Ⅰ的现象,Fe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而Fe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且迅速被钝化,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故C错误;D.根据Ⅰ中现象,说明构成原电池,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通过电流计指针偏转,可以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进而判断Fe是否被氧化,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硝酸的化学性质、原电池原理,难度不大,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解答题25.(2015•北京)“张﹣烯炔环异构化反应”被《Name Reactions》收录,该反应可高效构筑五元环状化合物:(R、R′、R〞表示氢、烷基或芳基)合成五元环有机化合物J 的路线如下:已知:(1)A 属于炔烃,其结构简式是 CH 3C ≡CH .(2)B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是30.B 的结构简式是 HCHO .(3)C 、D 含有与B 相同的官能团,C 是芳香族化合物.E 中含有的官能团是 碳碳双键、醛基 .(4)F 与试剂a 反应生成G 的化学方程式是 ;试剂b 是 NaOH 、醇溶液 .(5)M 和N 均为不饱和醇.M 的结构简式是 CH 3C ≡CCH 2OH .(6)N 为顺式结构,写出N 和H 生成I (顺式结构)的化学方程式:.考点:真题集萃;有机物的推断.分析: 由合成流程可知,A 为炔烃,结构为CH 3C ≡CH ,B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是30,B 为HCHO ,A 与B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M 为CH 3C ≡CCH 2OH ,M 和N 均为不饱和醇,则M 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N 为CH 3CH=CHCH 2OH ;C 、D 含有与B 相同的官能团,C 是芳香族化合物,则C 为,D 为CH 3CHO ,由信息可知生成E 为,E 氧化生成F 为,试剂a 为溴水,生成G 为,试剂b 为NaOH/醇溶液,G 发生消去反应生成H ,则H,CH 3CH=CHCH 2OH 与发生酯化反应生成I ,最后I 发生“张﹣烯炔环异构化反应”生成J ,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由合成流程可知,A 为炔烃,结构为CH 3C ≡CH ,B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是30,B 为HCHO ,A 与B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M 为CH 3C ≡CCH 2OH ,M 和N 均为不饱和醇,则M 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N 为CH 3CH=CHCH 2OH ;C 、D 含有与B 相同的官能团,C 是芳香族化合物,则C 为,D 为CH 3CHO ,由信息可知生成E 为,E 氧化生成F 为,试剂a 为溴水,生成G 为,试剂b 为NaOH/醇溶液,G 发生消去反应生成H ,则H 为,(1)A 属于炔烃,其结构简式是CH 3C ≡CH ,故答案为:CH 3C ≡CH ;(2)B 的结构简式是HCHO ,故答案为:HCHO ;(3)E 为,含有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醛基,故答案为:碳碳双键、醛基;(4)F 与试剂a 反应生成G 的化学方程式是;试剂b 是NaOH 、醇溶液,故答案为:;NaOH 、醇溶液;(5)M 的结构简式是CH 3C ≡CCH 2OH ,故答案为:CH 3C ≡CCH 2OH ;(6)N 为顺式结构,N 和H 生成I (顺式结构)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及推断,为高频考点,为2015年高考真题,把握合成流程中官能团的变化、反应条件、碳链变化推断物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26.(2015•北京)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图1所示:(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SO2+2H2O+I2=H2SO4+2HI.反应Ⅰ得到的产物用I2进行分离.该产物的溶液在过量I2的存在下会分成两层﹣﹣含低浓度I2的H2SO4层和含高浓度I2的HI层.(2)①根据上述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选填序号).a.两层溶液的密度存在差异b.加I2前,H2SO4溶液和HI溶液不互溶c.I2在HI溶液中比在H2SO4溶液中易溶②辨别两层溶液的方法是观察颜色,颜色深的为HI层,颜色浅的为硫酸层.③经检测,H2SO4层中c(H+):c(SO42﹣)=2.06:1.其比值大于2的原因是硫酸层中含少量的I,且HI电离出氢离子.(3)反应Ⅰ:2H2SO4(I)+2SO2(g)+O2+2H2O(g)ⅠH=+550kJ▪mo1﹣1.它由两步反应组成:Ⅰ.H2SO4(I)=SO3(g)+H2O(g),ⅠH=+177kJ▪mo1﹣1;Ⅰ.SO3(g)分解.L (L1,L2),X 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图2表示L一定时,Ⅰ中SO3(g)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①X代表的物理量是压强.②判断L1、L2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L1<L2,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高,转化率大.考点:真题集萃;反应热和焓变;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计算.分析:(1)由图可知,反应I为二氧化硫与碘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HI;(2)①分成两层,与溶解性、密度有关;②两层的颜色不同;③H2SO4中c(H+):c(SO42﹣)=2:1,且HI电离出氢离子;(3)①由图可知,X越大,转化率越低;②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高,转化率大.解答:解:(1)由图可知,反应I为二氧化硫与碘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HI,该反应为SO2+2H2O+I2=H2SO4+2HI,故答案为:SO2+2H2O+I2=H2SO4+2HI;(2)①a.两层溶液的密度存在差,才出现上下层,故a正确;b.加I2前,H2SO4溶液和HI溶液互溶,与分层无关,故b错误;c.I2在HI溶液中比在H2SO4溶液中易溶,则碘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类似萃取,与分层有关,故c正确;故答案为:ac;②辨别两层溶液的方法是观察颜色,颜色深的为HI层,颜色浅的为硫酸层,故答案为:观察颜色,颜色深的为HI层,颜色浅的为硫酸层;③H2SO4层中c(H+):c(SO42﹣)=2.06:1.其比值大于2的原因是硫酸层中含少量的I,且HI电离出氢离子,故答案为:硫酸层中含少量的I,且HI电离出氢离子;(3)①由图可知,X越大,转化率越低,升高温度转化率增大,则X表示压强,故答案为:压强;②由SO3(g)=SO2(g)+O2(g)ⅠH>0,温度高,转化率大,图中等压强时L2对应的转化率大,则L1<L2,故答案为:L1<L2,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高,转化率大.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及化学平衡等,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平衡影响因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27.(2015•北京)研究CO2在海洋中的转移和归宿,是当今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1)溶于海水的CO2主要以4种无机碳形式存在.其中HCO3﹣占95%.写出CO2溶于水产生HCO3﹣的方程式:CO2+H2O⇌H2CO3,H2CO3⇌H++HCO3﹣.(2)在海洋碳循环中,通过如图所示的途径固碳.①写出钙化作用的离子方程式:2HCO3﹣+Ca2+=CaCO3↓+CO2↑+H2O.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将其补充完整:xCO2+2xH218O(CH2O)n+x18O2+xH2O(3)海水中溶解无机碳占海水总碳的95%以上,其准确测量是研究海洋碳循环的基础.测量溶解无机碳,可采用如下方法:①气提、吸收CO2.用N2从酸化后的海水中吹出CO2并用碱液吸收(装置示意图如下).将虚线框中的装置补充完整并标出所用试剂.②滴定.将吸收液吸收的无机碳转化为NaHCO3,再用x mol▪L﹣1HCl溶液滴定,消耗ymLHCl溶液.海水中溶解无机碳的浓度=mol▪L﹣1.(4)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从海水中提取CO2,有利于减少环境温室气体含量.①结合方程式简述提取CO2的原理:a室:2H2O﹣4e=4H++O2↑,氢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b室,发生反应:H++HCO3﹣=CO2↑+H2O.②用该装置产生的物质处理室排出的海水,合格后排回大海.处理至合格的方法是c室:2H2O+2e ﹣=2OH﹣+H2↑,用c室排出的碱液将从b室排出的酸性海水调节至装置入口海水的pH.考点:真题集萃;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分析:(1)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为弱酸,部分电离生成碳酸氢根;(2)①由图可知:此过程碳酸氢根转化生成碳酸钙,据此书写方程式;②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与水在太阳光作用下,在叶绿体中反应生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氧气来源于水中的氧,据此解答;(3)①由题意可知,需从酸化后的海水中吹出二氧化碳,那么需要滴加稀酸酸化,且装置中应从长管吹入氮气,从短管吹出二氧化碳,据此解答即可;②依据原理NaHCO3+HCl=NaCl+CO2↑+H2O解答即可;(4)a室接电源的正极,为阳极,水得到电子生成氧气和氢离子,氢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b室,与b室中的碳酸氢根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据此解答即可;②c室连接电源的负极,为阴极,水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和氢氧根,a室中产生氢离子,用c室排除的碱液将从b室排出的酸性海水调节即可,据此解答.解答:解:(1)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的碳酸为弱酸,部分电离生成碳酸氢根,有关方程式为:CO2+H2O⇌H2CO3,H2CO3⇌H++HCO3﹣,故答案为:CO2+H2O⇌H2CO3,H2CO3⇌H++HCO3﹣;(2)①反应物中含有碳酸氢根,生成物为碳酸钙,依据元素守恒以及电荷守恒得出方程式为:2HCO3﹣+Ca2+=CaCO3↓+CO2↑+H2O,故答案为:2HCO3﹣+Ca2+=CaCO3↓+CO2↑+H2O;②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源于水,即水中的氧原子采用示踪法标记为18O,依据元素守恒配平应需要CO2和H218O,故答案为:CO2;H218O;(3)①酸化海水,可以使用试剂:稀硫酸,利用分液漏斗滴加,长管进气,短管出气,故装置为:,故答案为:;②此反应原理为:NaHCO3+HCl=NaCl+CO2↑+H2O,即碳酸氢钠与盐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那么海水中碳酸氢钠的浓度为c,体积均为mL,依据题意有c×z=xy,解c=,故答案为:;(4)a室:2H2O﹣4e﹣=4H++O2↑,氢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b室,发生反应:H++HCO3﹣=CO2↑+H2O,故答案为:a室:2H2O﹣4e=4H++O2↑,氢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b室,发生反应:H++HCO3﹣=CO2↑+H2O;②c室:2H2O+2e﹣=2OH﹣+H2↑,用c室排出的碱液将从b室排出的酸性海水调节至装置入口海水的pH,故答案为:c室:2H2O+2e﹣=2OH﹣+H2↑,用c室排出的碱液将从b室排出的酸性海水调节至装置入口海水的pH.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海水的综合利用以及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充分理解所给信息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难度较大.28.(2015•北京)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3++2I﹣⇌2Fe2++I2”反应中Fe3+和Fe2+的相互转化.实验如图1所示:(1)待实验Ⅰ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Ⅰ目的是使实验Ⅰ的反应到达化学平衡状态.(2)Ⅰ是Ⅰ的对比实验,目的是排除Ⅰ中溶液稀释对颜色的变化造成的影响.(3)Ⅰ和Ⅰ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3+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Ag+与I﹣生成AgI黄色沉淀,I﹣浓度降低,2Fe3++2I﹣⇌2Fe2++I2平衡逆向移动.(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外加Ag+使c(I﹣)降低,导致I﹣的还原性弱于Fe2+.用图2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正极.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中滴加0.01mol/L 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左管出现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Ⅰ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①转化的原因是Fe2+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Fe2+还原性强于I﹣.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向U型管右管中滴加0.01mol/LFeSO4溶液.(6)实验Ⅰ中,还原性:I﹣>Fe2;而实验Ⅰ中,还原性Fe2﹣>I﹣.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该反应为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考点:真题集萃;氧化还原反应.分析:(1)待实验I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II,目的是使实验I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2)根据实验iii和实验ii的对比可以看出是为了排除有ii中水造成溶液中离子浓度改变的影响;(3)i.加入AgNO3,Ag+与I﹣生成AgI黄色沉淀,I﹣浓度降低,2Fe3++2I﹣⇌2Fe2++I2平衡逆向移动;ii.加入FeSO4,Fe2+浓度增大,平衡逆移;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可知b极Fe3+得到电子,作正极;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中滴加0.01mol/L AgNO3溶液,若生成黄色沉淀,可知I﹣浓度降低,2Fe3++2I﹣⇌2Fe2++I2平衡逆向移动;(5)①Fe2+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右管中滴加0.01mol/L FeSO4溶液;(6)将(3)和(4)、(5)作对比,可知氧化性、还原性与浓度有关.解答:解:(1)待实验I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II,目的是使实验I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否则干扰平衡移动的判断,故答案为:化学平衡状态;(2)由实验iii和实验ii的对比可知,对比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有ii中水造成溶液中离子浓度改变的影响,故答案为:溶液稀释对颜色的变化;(3)i.加入AgNO3,Ag+与I﹣生成AgI黄色沉淀,I﹣浓度降低,2Fe3++2I﹣⇌2Fe2++I2平衡逆向移动,可知Fe2+向Fe3+转化,故答案为:Ag+与I﹣生成AgI黄色沉淀,I﹣浓度降低,2Fe3++2I ﹣⇌2Fe2++I2平衡逆向移动;ii.加入FeSO4,Fe2+浓度增大,平衡逆移;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右侧为正极,可知b极Fe3+得到电子,则b作正极,故答案为:正;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中滴加0.01mol/L AgNO3溶液,若生成黄色沉淀,I﹣浓度降低,2Fe3++2I﹣⇌2Fe2++I2平衡逆向移动,指针向左偏转,也可证明推测Fe2+向Fe3+转化,故答案为:左管出现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5)①转化的原因为Fe2+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Fe2+还原性强于I﹣,故答案为:Fe2+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Fe2+还原性强于I﹣;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右管中滴加0.01mol/L FeSO4溶液,Fe2+向Fe3+转化,故答案为:向U型管右管中滴加0.01mol/L FeSO4溶液;(6)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该反应为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故答案为:该反应为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点评:本题为2015年北京高考真题,侧重原电池、氧化还原反应及平衡移动的综合考查,把握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及物质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对分析与实验能力要求较高,题目难度较大.2015年新课标I高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7.(6分)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考点:真题集萃;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硝酸的化学性质.分析:“强水”“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说明“强水”腐蚀性很强,能腐蚀多数金属及岩石,但不能腐蚀玻璃,即和玻璃中成分不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氨水属于弱碱,和金属不反应,不符合条件,故A错误;B.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强酸性,能腐蚀大多数金属,也能和岩石中的CaCO3发生反应,但不能和玻璃中成分硅酸盐反应,所以符合条件,故B正确;C.醋酸是弱电解质,能腐蚀较活泼金属,但不能腐蚀较不活泼金属,如Cu等金属,不符合条件,故C错误;D.卤水其主要成份为氯化镁、氯化钠和一些金属阳离子,和大多数金属不反应,不符合条件,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高频考点,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知道硝酸的强氧化性,题目难度不大.8.(6分)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B.2L0.5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个数为2N A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考点:真题集萃;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一个D2O和H2O分子中质子数都是10,18g的D2O物质的量==0.9mol、18gH2O的物质的量==1mol,根据N=nN A知,其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0.9mol:1mol=0.9:1,结合分子构成计算质子数;B.n(H2SO3)=0.5mol/L×2L=1mol,亚硫酸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且第二步电离程度远远小于第一步电离程度;C.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每生成1mol氧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1mol×2×[0﹣(﹣1)]=2mol,据此计算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C.NO和O2反应方程式为2NO+O2=2NO2,根据方程式知,2molNO与1mol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molNO2,但NO2和N2O4之间存在转化,方程式2NO2⇌N2O4.解答:解:A.一个D2O和H2O分子中质子数都是10,18g的D2O物质的量==0.9mol、18gH2O的物质的量==1mol,根据N=nN A知,其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0.9mol:1mol=0.9:1,二者的分子数分别是0.9N A、N A,结合分子构成知,二者的质子数。
2015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大题部分_纯_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25.(17分)“张—烯炔环异构化反应”被《Name Reactions 》收录,该反应高效构筑五元环状化合物:合成五元环有机化合物J 的路线如下:⑴A 属于炔烃,其结构简式是 。
⑵B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是30。
B 的结构简式是 。
⑶C 、D 含有与B 相同的官能团,C 是芳香族化合物。
E 中含有的官能团是 。
⑷F 与试剂a 反应生成G 的化学方程式是;试剂b 是 。
⑸M 和N 均为不饱和醇。
M 的结构简式是 。
⑹N 为顺式结构,写出N 和H 生成I (顺式结构)的化学方程式 。
26.(12分)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
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 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
其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⑴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⑵反应Ⅰ得到的产物用I 2进行分离。
该产物的溶液在过量I 2的存在下会分成两层——含低浓度I 2的H 2SO 4层和含高浓度I 2的HI 层。
①根据上述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a .两层溶液的密度存在差异b .加I 2前,H 2SO 4溶液和HI 溶液不互溶c .I 2在HI 溶液中比在H 2SO 4溶液中易溶②辨别两层溶液的方法是 。
R —C ≡C —C O —CH 2 H 2C —R ″ HC =C O R ′C —CH R —CH C =CHO OC CH 2 R ′ R ″ 铑催化剂(R 、R ′、R ″表示氢、烷基或芳基) O C —CH HC =CH 2CH 2 CH O C J 已知:—C —H + —CH 2—C —H H —C =C —CHO + H 2O 碱O O O 2③经检测,H 2SO 4层中c (H +) : c (SO -24)=2.06 : 1。
其比值大于2的原因是 。
⑶反应Ⅱ:2H 2SO 4(l)=2SO 2(g)+O 2(g)+2H 2O(g) △H =+550 kJ·mol -1它由两步反应组成:i .H 2SO 4(l)=SO 3(g)+H 2O(g) △H =+177 kJ·mol -1 ii .SO 3(g)分解。
北京市年高考化学试卷纯word解析版
2015 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6.( 2015?北京)以下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波及化学反响的是()A .火药使用 B .粮食酿酒C.转轮排字 D .铁的冶炼A.A B.B C.C D.D7.( 2015?北京)以下有关性质的比较,不可以用元素周期律解说的是()A .酸性: H2SO4> H3PO4B .非金属性: Cl > BrC.碱性: NaOH > Mg (OH )2 D .热稳固性: Na2CO3>NaHCO 38.( 2015?北京)以下对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互相转变D .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9.(2015?北京)最新报导:科学家初次用 X 射线激光技术察看到 CO与 O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响过程的表示图以下: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CO 和 O 生成 CO2是吸热反响B .在该过程中, CO 断键形成C 和 OC. CO 和 O 生成了拥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 .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 与 O2反响的过程10.( 2015?北京)合成导电高分子资料PPV的反响: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合成 PPV 的反响为加聚反响B . PPV 与聚苯乙烯拥有同样的重复构造单元C.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D .经过质谱法测定PPV 的均匀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11.(2015?北京)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必定量的NaOH.以下用来解说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NaClO溶液的 pH 约为 11)()﹣═ClO ﹣?A .该消毒液可用 NaOH 溶液汲取 Cl 2制备: Cl 2+2OH+Cl +H 2OB .﹣2﹣该消毒液的 pH 约为 12: ClO?+H O?HClO+OHC.2+﹣﹣═ Cl 22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 )混用,产生有毒+ClOCl : 2H +Cl↑+H OD .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 HClO ,可加强漂白作用:CH3COOH+ClO ﹣═HClO+CH 3COO﹣ ?12.( 2015?北京)在通风橱中进行以下实验:步骤现象Fe 表面产生大批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 Fe 表面产生少许红棕色气泡后,快速停止Fe、棕色Cu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 2═ 2NO2B .Ⅱ中的现象说明Fe 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挡Fe 进一步反响C.对此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 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 3D .针对Ⅲ中现象,在Fe、 Cu 之间连结电流计,可判断Fe 能否被氧化二、解答题25.( 2015?北京)“张﹣烯炔环异构化反响”被《 NameReactions》收录,该反响可高效修建五元环状化合物:(R、R′、 R〞表示氢、烷基或芳基)合成五元环有机化合物J 的路线以下:已知:(1)A 属于炔烃,其构造简式是.(2)B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相对分子质量是30.B 的构造简式是.(3)C、D 含有与 B 同样的官能团, C 是芬芳族化合物. E 中含有的官能团是.(4)F 与试剂 a 反响生成 G 的化学方程式是;试剂 b 是.(5)M 和 N 均为不饱和醇. M 的构造简式是.(6)N 为顺式构造,写出 N 和 H 生成 I(顺式构造)的化学方程式:.26.( 2015?北京)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洁净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响过程如图 1 所示:(1)反响Ⅰ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响Ⅰ获得的产物用 I 2 进行分别.该产物的溶液在过度 I 2 的存在下会分红两层﹣﹣含低浓度 I 2 的 H 2SO 4 层和含高浓度 I 2 的 HI 层. (2)① 依据上述事实,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选填序号). a .两层溶液的密度存在差别b .加 I 前, H SO 溶液和 HI 溶液不互溶2 2 4c . I 2 在 HI 溶液中比在 H 2SO 4 溶液中易溶② 鉴别两层溶液的方法是 .2 4+2﹣)=:1.其比值大于 2 的原由是.): c (SO 4③ 经检测, H SO 层中 c (H(3)反响Ⅱ:﹣ 12H 2SO 4 (I ) +2SO (g )+O 2+2H 2O (g )△H=+550kJ?mo1.它由两步反响构成:ⅰ. H 2 4( )3()2 ( ),△﹣ 1;SO I =SO g+H OgH=+177kJ?mo1ⅱ. SO 3( )分解.gL ( L 1,L 2), X 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图 2 表示 L 一准时,ⅱ中 SO 3(g )的均衡转变率随 X 的变化关系. ①X 代表的物理量是 . ② 判断 L 1、L 2 的大小关系,并简述原由: .27.( 2015?北京)研究 CO 在海洋中的转移和归宿,是现在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2 种无机碳形式存在.此中占 95%.写出 CO 2 溶于水产(1)溶于海水的 CO 2 主要以4 3 ﹣生 HCO 3﹣的方程式:HCO.(2)在海洋碳循环中,经过以下图的门路固碳.① 写出钙化作用的离子方程式: .② 同位素示踪法证明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以下,将其增补完好:+(CH 2 ) n 182 2O +x O +xH O(3)海水中溶解无机碳占海水总碳的 95%以上,其正确丈量是研究海洋碳循环的基础.测 量溶解无机碳,可采纳以下方法:① 气提、汲取 CO 2.用 N 2 从酸化后的海水中吹出 CO 2 并用碱液汲取 (装置表示图以下) .将 虚线框中的装置增补完好并标出所用试剂.② 滴定.将汲取液汲取的无机碳转变为 NaHCO 3,再用 xmol?L ﹣ 1HCl 溶液滴定,耗费 ymLHCl溶液.海水中溶解无机碳的浓度 =mol?L ﹣ 1. (4)利用以下图装置从海水中提取 CO 2,有益于减少环境温室气体含量. ① 联合方程式简述提取 CO 2 的原理: .② 用该装置产生的物质办理室排出的海水,合格后排回海洋.办理至合格的方法 是 .28.( 2015?北京)为商讨化学均衡挪动原理与氧化复原反响规律的联系,某同学经过改变3+﹣ 2+ 2 ”反响中 3+ 2+ 浓度研究 “2FeFe 和 Fe 的互相转变.实验如图 1 所示:+2I ?2Fe +I (1)待实验Ⅰ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Ⅱ目的是使实验Ⅰ的反响到 达 .(2)ⅲ是ⅱ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清除ⅱ中 造成的影响.(3)ⅰ和ⅱ的颜色变化表示均衡逆向挪动, Fe 2+向 Fe 3+转变.用化学均衡挪动原理解说原因: .﹣(4)依据氧化复原反响的规律,该同学推测 I 中 Fe 2+向 Fe 3+转变的原由:外加 Ag +使 c (I )降低,致使 I ﹣ 的复原性弱于 Fe 2+.用图 2 装置( a 、b 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考证.①K 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 b 作极.② 当指针归零(反响达到均衡)后,向 U 型管左管中滴加 LAgNO 溶液.产生的现象证明了3其推测.该现象是 .(5)依照( 4)的原理,该同学用图 2 装置进行实验,证明了ⅱ中Fe 2+向 Fe 3+转变的原由. ① 转变的原由是 . ② 与( 4)实验对照,不一样的操作是 .(6)实验Ⅰ中,复原性: I ﹣ >Fe 2;而实验Ⅱ中,复原性 Fe 2﹣ >I ﹣ .将( 3)和( 4)、( 5) 作对照,得出的结论是 .2015 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参照答案与试题分析一、选择题6.( 2015?北京)以下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波及化学反响的是()A .火药使用B .粮食酿酒C .转轮排字D .铁的冶炼A . AB . BC . CD .D考点: 真题集萃;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剖析: 化学反响的根本标记是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 题中火药使用、 粮食酿酒以及铁的冶炼都发生化学变化,而转轮排字不波及化学反响.解答: 解: A .火药使用波及反响为2KNO 3 +S+3C=K 2S+N 2↑+3CO 2↑,发生化学反响,故 A 不选;B .粮食酿酒为淀粉在酒曲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发生化学反响,故 B 不选;C .转轮排字为印刷操作,没有波及化学反响,故 C 选;D .铁的冶炼波及 3CO+Fe 2O32Fe+3CO ,发生化学反响,故D 不选.2应选 C .评论: 此题为 2015 年北京考题,波及化学反响与生活、生产的考察,为高频考点,重视于学生的剖析能力的考察,有益于培育学生优秀的科学修养,提升学习的踊跃性,难度不大.7.( 2015?北京)以下有关性质的比较,不可以用元素周期律解说的是()A . 酸性: H 2SO 4>H 3PO 4B . 非金属性: Cl >BrC . 碱性: NaOH > Mg ( OH )2D . 热稳固性: Na CO > NaHCO323考点: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剖析: A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B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挨次减弱;C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D .碳酸氢盐易分解,碳酸盐难分解.解答: 解: A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S > P ,则酸性: H 2SO 4>H 3PO 4,能用元素周期律解说,故 A 不选;B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挨次减弱,则非金属性: Cl > Br ,能用元素周期律解说,故B不选;C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 Na > Mg ,则碱性:NaOH > Mg (OH ) 2,能用元素周期律解说,故 C 不选;> NaHCO ,不可以用元素周期律解说, D .碳酸氢盐易分解, 碳酸盐难分解, 所以热稳固性: Na CO2 3 3故D选.应选 D.评论:此题考察了元素周期律的理解与应用,注意掌握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以及有关知识的累积,难度不大.8.( 2015?北京)以下对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氮元素均被氧化B .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互相转变D .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考点:氮的固定;剖析: A.依据N 元素的化合价高升被氧化,N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复原联合各反响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剖析;B.人工固氮是人为的条件下将氮元素的单质转变为化合物的过程;C.依据氮循环中物质的分类进行解答;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如大气中的氮气转变氮的氧化物,氧元素参加,转变为铵盐,氢元素参加.解答:解: A .硝酸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5价,被细菌分解变为大气中氮单质,氮元素由+5→0,属于被复原,故 A 错误;B.工业合成氨是将N与 H在必定条件下反响生成NH ,属于人工固氮,故 B 正确;223C.氮循环中铵盐和蛋白质可互相转变,铵盐属于无机物,蛋白质属于有机物,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互相转变,故 C 正确;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如蛋白质的制造需要碳元素,又如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N2+O 22NO ,氧元素参加,二氧化氮易与水反响生成硝酸(HN0 3)和一氧化氮, 3NO 223+H O=2HNO+NO ,氢元素参加,故 D 正确.应选 A.评论:此题主要考察了氮以及化合物的性质,理解复原反响、人工固氮等知识点是解答的重点,题目难度不大.9.(2015?北京)最新报导:科学家初次用 X 射线激光技术察看到 CO与 O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响过程的表示图以下: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 CO 和 O 生成 CO2是吸热反响B .在该过程中, CO 断键形成C 和 OC. CO 和 O 生成了拥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 .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 与 O2反响的过程考点:剖析:由图可知反响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响,CO 与 O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CO2,不存在 CO 的断键过程,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 A .由图可知反响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响,故 A 错误;B.由图可知不存在CO 的断键过程,故 B 错误;C. CO 与 O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CO2, CO2含有极性共价键,故 C 正确;D.状态Ⅰ →状态Ⅲ表示CO 与 O 反响的过程,而不是与氧气反响,故 D 错误.应选 C.评论:此题为 2015 年考题,重视于化学反响原理的研究的考察,题目侧重于考察学生的剖析能力和自学能力,注意掌握题给信息,难度不大.10.( 2015?北京)合成导电高分子资料PPV的反响: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合成 PPV 的反响为加聚反响B . PPV 与聚苯乙烯拥有同样的重复构造单元C.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D .经过质谱法测定PPV 的均匀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考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构造和性质.剖析: A .缩聚反响,是一类有机化学反响,是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互相反响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产生有简单分子(如H2O、HX 、醇等)的化学反响;B.聚苯乙烯的重复构造单元为,不含碳碳双键,而该高聚物的构造单元中含有碳碳双键;C.同系物所含官能团数量同样;D.质谱仪能记录分子离子、碎片离子的相对证量.解答:解: A .合成 PPV 经过缩聚反响生成,同时有小分子物质HI生成,不属于加聚反响,故 A 错误;B.聚苯乙烯的重复构造单元为,不含碳碳双键,而该高聚物的构造单元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不同样,故 B 错误;C.有两个碳碳双键,而苯乙烯有一个碳碳双键,构造不一样,两者不是同系物,故 C 错误;D.质谱仪能记录分子离子、碎片离子的相对证量,质谱图中数值最大的即是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故 D 正确.应选 D.评论:此题主要考察聚合反响原理、有机物构造与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明确聚合反响原理,选项B为易错点,找准链节是解题的重点.11.(2015?北京)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必定量的 NaOH.以下用来解说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NaClO溶液的 pH 约为 11)()A .该消毒液可用 NaOH 溶液汲取 Cl 2﹣﹣?O 制备: Cl 2+2OH ═ ClO+Cl +H2﹣O?HClO+OH ﹣B .该消毒液的 pH 约为 12: ClO +H2?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 )混用,产生有毒+﹣﹣═ Cl 2↑+H 2O Cl2:2H +Cl +ClOD .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 HClO ,可加强漂白作用:CH 3COOH+ClO ﹣═ HClO+CH 3COO ﹣?考点:真题集萃;氯气的化学性质.专题:卤族元素.剖析: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 NaClO ,还含有必定量的NaOH ,应为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响生成,为84 消毒液,含有 NaClO ,可在酸性条件下与氯离子发生氧化复原反响生成氯气,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 A .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 ,还含有必定量的NaOH ,应为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响生成,故A正确;B.饱和 NaClO 溶液的 pH 约为 11,而消毒液的pH 约为 12,所以溶液的pH 主要不是由ClO ﹣的水解造成的,氢氧化钠过度,为溶液呈碱性的主要原由,故 B 错误;C.在酸性条件下与氯离子发生氧化复原反响生成氯气,发生2H++Cl﹣ +ClO ﹣═ Cl 2↑+H 2O,故 C 正确;D.因为 HClO 酸性较弱,则NaClO 可与醋酸反响生成HClO ,漂白性加强,故 D 正确.应选 B.评论:此题为 2015 年北京考题,以氯气为载体综合考察元素化合物知识,重视于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考察,有益于培育学生优秀的科学修养,提升学习的踊跃性,难度不大.12.( 2015?北京)在通风橱中进行以下实验:步骤现象Fe 表面产生大批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 Fe 表面产生少许红棕色气泡后,快速停止Fe、棕色Cu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 ═ 2NO22B .Ⅱ中的现象说明 Fe 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挡Fe 进一步反响C.对此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 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 3D .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 之间连结电流计,可判断Fe 能否被氧化考点: 真题集萃;氧化复原反响;硝酸的化学性质.剖析: A .硝酸拥有强氧化性,与Fe 反响生成 NO , NO 遇空气变为二氧化氮; B .浓硝酸拥有强氧化性,Fe 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发生钝化现象;C .对照 I 、Ⅱ的现象, Fe 与稀硝酸反响生成 NO ,而 Fe 与浓硝酸反响生成二氧化氮且快速被钝 化,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D .依据Ⅲ中现象,说明构成原电池,在 Fe 、Cu 之间连结电流计,经过电流计指针偏转,能够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解答: 解: A .稀硝酸拥有酸性与强氧化性,与Fe 反响生成 NO ,NO 遇空气变为二氧化氮,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 2 ═2NO 2,故 A 正确;B .Ⅱ的现象是因为铁发生了钝化,Fe 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挡 Fe 进一步反响,故 B 正确;C .对照 I 、Ⅱ的现象, Fe 与稀硝酸反响生成 NO ,而 Fe 与浓硝酸反响生成二氧化氮且快速被钝化,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故C 错误;D .依据Ⅲ中现象,说明构成原电池,在 Fe 、Cu 之间连结电流计,经过电流计指针偏转,能够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从而判断 Fe 能否被氧化,故 D 正确, 应选: C .评论: 此题考察硝酸的化学性质、原电池原理,难度不大,重视考察学生剖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解答题25.( 2015?北京) “张﹣烯炔环异构化反响 ”被《 NameReactions 》收录,该反响可高效修建 五元环状化合物:(R 、R ′、 R 〞表示氢、烷基或芳基) 合成五元环有机化合物 J 的路线以下:已知:(1)A 属于炔烃,其构造简式是CH ≡CH . 3C(2)B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相对分子质量是 30.B 的构造简式是 HCHO . (3)C 、D 含有与 B 同样的官能团, C 是芬芳族化合物. E 中含有的官能团是 碳碳双键、 醛基 . (4)F 与试剂 a 反响生成 G 的化学方程式是;试剂 b 是 NaOH 、醇溶液 .(5)M 和 N 均为不饱和醇. M 的构造简式是 CH 3C ≡ CCH 2OH . (6)N 为顺式构造,写出 N 和 H 生成 I (顺式构造)的化学方程式:.考点: 真题集萃;有机物的推测.剖析: 由合成流程可知, A 为炔烃,构造为CH 3C ≡CH ,B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相对分子质量是30, B 为 HCHO ,A 与 B 发生加成反响生成 M 为 CH 3C ≡CCH 2OH , M 和 N 均为不饱和醇,则 M 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响生成 N 为 CH 3CH=CHCH 2OH ;C 、D 含有与 B 同样的官能团, C 是芬芳族化合物, 则 C 为 ,D 为 CH 3CHO ,由信息可知生成 E 为 ,E 氧化生成F 为,试剂a为溴水,生成G为,试剂 b 为 NaOH/ 醇溶液,G 发生消去反响生成H ,则 H,CH3CH=CHCH2OH与发生酯化反响生成 I,最后 I 发生“张﹣烯炔环异构化反响”生成 J,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由合成流程可知, A 为炔烃,构造为CH3C≡CH,B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相对分子质量是 30, B 为 HCHO , A 与 B 发生加成反响生成 M 为 CH 3C≡CCH 2OH ,M 和 N 均为不饱和醇,则 M 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响生成N 为 CH 3CH=CHCH 2OH ; C、 D 含有与 B 同样的官能团, C 是芳香族化合物,则 C 为, D为 CH3CHO,由信息可知生成 E为, E 氧化生成 F 为,试剂 a 为溴水,生成G 为,试剂 b为 NaOH/ 醇溶液, G 发生消去反响生成H,则 H为,(1) A 属于炔烃,其构造简式是 CH 3C≡CH,故答案为: CH 3C≡CH;(2) B 的构造简式是 HCHO ,故答案为: HCHO ;( 3)E 为,含有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醛基,故答案为:碳碳双键、醛基;(4)F与试剂a反应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是;试剂 b 是 NaOH 、醇溶液,故答案为:; NaOH 、醇溶液;(5) M 的构造简式是 CH 3C≡CCH 2OH ,故答案为: CH3C≡CCH 2OH;(6)N 为顺式构造,N 和 H 生成 I(顺式构造)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 案 为 :.评论: 此题考察有机物的合成及推测, 为高频考点, 为 2015 年高考真题, 掌握合成流程中官能团的变化、反响条件、碳链变化推测物质为解答的重点,重视剖析与推测能力综合考察,题目难度中等.26.( 2015?北京)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洁净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响过程如图1 所示: (1)反响Ⅰ的化学方程式是 SO.2+2H 2O+I 2=H 2SO 4+2HI反响Ⅰ获得的产物用 I 2 进行分别.该产物的溶液在过度 I 2 的存在下会分红两层﹣﹣含低浓度I 的 H SO 层和含高浓度 I 的 HI 层.2 2 4 2(2)① 依据上述事实,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c(选填序号).a .两层溶液的密度存在差别b .加 I 2 前, H 2SO 4 溶液和 HI 溶液不互溶c . I在 HI 溶液中比在 H SO 溶液中易溶22 4② 鉴别两层溶液的方法是 察看颜色,颜色深的为 HI 层,颜色浅的为硫酸层 .③ 经检测, H 2SO 4 层中 c (H +): c (SO 2﹣ )=:1.其比值大于 2 的原由是 硫酸层中含少4量的 I ,且 HI 电离出氢离子 . (3)反响Ⅱ: ﹣ 12H 2SO 4 (I ) +2SO (g )+O 2+2H 2O (g )△H=+550kJ?mo1.它由两步反响构成:﹣1;ⅰ. H 24()3()2(),△SO I =SO g +H O g H=+177kJ?mo1ⅱ. SO 3( )分解.gL ( L 1,L 2), X 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图 2 表示 L 一准时,ⅱ中 SO 3(g )的均衡转变率随 X 的变化关系.①X 代表的物理量是 压强 .② 判断 L 1、L 2 的大小关系,并简述原由: L 1<L 2,分解反响为吸热反响,温度高,转变率大 .考点: 真题集萃;反响热和焓变;化学均衡的影响要素;化学均衡的计算. 剖析: ( 1)由图可知,反响 I 为二氧化硫与碘发生氧化复原反响生成硫酸和HI ;( 2)① 分红两层,与溶解性、密度有关;② 两层的颜色不一样;+2 ﹣电离出氢离子;③ H 2SO 4中 c ( H): c (SO 4 )=2:1,且 HI( 3)① 由图可知, X 越大,转变率越低;② 分解反响为吸热反响,温度高,转变率大.解答: 解:( 1 )由图可知,反响I 为二氧化硫与碘发生氧化复原反响生成硫酸和HI ,该反响为SO 2+2H 2O+I 2=H 2SO 4+2HI ,故答案为: SO 2+2H 2O+I 2=H 2SO 4+2HI ; ( 2)① a .两层溶液的密度存在差,才出现上基层,故 a 正确;b .加 I 2 前, H 2SO 4 溶液和 HI 溶液互溶,与分层没关,故 b 错误;c . I 2 在 HI 溶液中比在 H 2SO 4 溶液中易溶,则碘在不一样溶剂中溶解性不一样,近似萃取,与分层有关,故 c 正确; 故答案为: ac ;② 鉴别两层溶液的方法是察看颜色,颜色深的为 HI 层,颜色浅的为硫酸层,故答案为:察看颜色,颜色深的为 HI 层,颜色浅的为硫酸层;+2﹣) =:1.其比值大于 2 的原由是硫酸层中含少许的 I ,且 HI 电③ H 2SO 4 层中 c (H ): c ( SO 4离出氢离子,故答案为:硫酸层中含少许的 I ,且 HI 电离出氢离子;( 3)① 由图可知, X 越大,转变率越低,高升温度转变率增大,则强;X 表示压强,故答案为:压② 由SO 3( g ) =SO 2( g ) +O 2( g )△H > 0,温度高,转变率大,图中等压强时 L 2 对应的转变率大,则 L 1< L 2,故答案为: L 1< L 2,分解反响为吸热反响,温度高,转变率大.评论: 此题考察混淆物分别提纯及化学均衡等,为高频考点,掌握发生的反响、均衡影响要素为解答的重点,重视剖析与应用能力的综合考察,题目难度中等.27.( 2015?北京)研究 CO 2 在海洋中的转移和归宿,是现在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1)溶于海水的 CO 2 主要以 4 种无机碳形式存在.此中 HCO 3﹣ 占 95%.写出 CO 2 溶于水产生 HCO 3﹣的方程式: CO 2+H 2O?H 2CO 3,H 2CO 3?H ++HCO 3﹣.(2)在海洋碳循环中,经过以下图的门路固碳.① 写出钙化作用的离子方程式:2HCO 3﹣+Ca 2+=CaCO 3↓ +CO 2↑ +H 2O . ② 同位素示踪法证明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以下,将其增补完好:xCO 2+ 218O 2n18222xH (CH O ) +x O +xH O(3)海水中溶解无机碳占海水总碳的 95%以上,其正确丈量是研究海洋碳循环的基础.丈量溶解无机碳,可采纳以下方法:① 气提、汲取 CO 2.用 N 2 从酸化后的海水中吹出 CO 2 并用碱液汲取 (装置表示图以下) .将虚线框中的装置增补完好并标出所用试剂.② 滴定.将汲取液汲取的无机碳转变为 NaHCO 3,再用 xmol?L ﹣ 1HCl 溶液滴定,耗费ymLHCl溶液.海水中溶解无机碳的浓度 =﹣ 1mol?L .(4)利用以下图装置从海水中提取 CO 2,有益于减少环境温室气体含量.① 联合方程式简述提取 CO 2 的原理: a 室: 2H 2O ﹣4e=4H ++O 2↑,氢离子经过阳离子互换膜进入 b 室,发生反响: H +﹣ 2↑ 2 .3+HCO =CO +H Oc 室: ② 用该装置产生的物质办理室排出的海水,合格后排回海洋.办理至合格的方法是2H 2O+2e ﹣=2OH ﹣+H 2↑,用 c 室排出的碱液将从 b 室排出的酸性海水调理至装置进口海水的 pH .考点: 真题集萃;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剖析: ( 1)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为弱酸,部分电离生成碳酸氢根;( 2)① 由图可知:此过程碳酸氢根转变生成碳酸钙,据此书写方程式;② 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与水在太阳光作用下,在叶绿体中反响生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氧气根源于水中的氧,据此解答;( 3) ① 由题意可知,需从酸化后的海水中吹出二氧化碳,那么需要滴加稀酸酸化,且装置中应从长管吹入氮气,从短管吹出二氧化碳,据此解答即可;② 依照原理 NaHCO 3+HCl=NaCl+CO 2↑ +H 2O 解答即可;( 4) a 室接电源的正极,为阳极,水获得电子生成氧气和氢离子,氢离子经过阳离子互换膜进入 b 室,与 b 室中的碳酸氢根反响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据此解答即可;② c 室连结电源的负极,为阴极, 水获得电子生成氢气和氢氧根,a 室中产生氢离子, 用 c 室清除的碱液将从 b 室排出的酸性海水调理即可,据此解答.解答: 解:( 1 )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的碳酸为弱酸,部分电离生成碳酸氢根,有关方程式为:222323 +3 ﹣,CO+H O?H CO ,H CO ?H +HCO+﹣故答案为:CO 2+H 2O?H 2CO 3, H 2CO 3?H +HCO3;( 2) ① 反响物中含有碳酸氢根,生成物为碳酸钙,依照元素守恒以及电荷守恒得出方程式为:﹣2+2HCO 3 +Ca=CaCO3↓ +CO 2↑+H 2O,故答案为: 2HCO 3﹣+Ca2+=CaCO 3↓+CO 2↑+H 2O ;②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根源于水,即水中的氧原子采纳示踪法标记为需要 CO 2 和 H 218O ,故答案为: CO 2; H 218O ;( 3) ① 酸化海水,能够使用试剂:稀硫酸,利用分液漏斗滴加,长管进气,短管出气,故装置为: ,故答案为:;② 此反响原理为: NaHCO +HCl=NaCl+CO2↑+H 2O ,即碳酸氢钠与盐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3那么海水中碳酸氢钠的浓度为c ,体积均为 mL ,依照题意有 c ×z=xy ,解 c=,故答案为:;﹣﹣( 4)a 室: 2H 2O ﹣ 4e =4H ++O 2↑,氢离子经过阳离子互换膜进入b 室,发生反响: H ++HCO 32 22+ 2b 室,发生=CO ↑+H O ,故答案为: a 室: 2HO ﹣ 4e=4H +O ↑,氢离子经过阳离子互换膜进入﹣反响: H ++HCO 3 =CO 2↑+H 2O ;﹣ ﹣+H 2↑,用 c 室排出的碱液将从b 室排出的酸性海水调理至装置进口海② c 室: 2H 2O+2e =2OH﹣﹣水的 pH ,故答案为: c 室: 2H 2O+2e =2OH +H 2↑,用 c 室排出的碱液将从 b 室排出的酸性海水 调理至装置进口海水的 pH .评论: 此题主要考察的是海水的综合利用以及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充足理解所给信息是解决本题的重点,难度较大.28.( 2015?北京)为商讨化学均衡挪动原理与氧化复原反响规律的联系,某同学经过改变3+ ﹣2+ 2”反响中 3+ 2+浓度研究 “2Fe?2Fe Fe和 Fe 的互相转变.实验如图 1 所示:+2I+I(1)待实验Ⅰ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Ⅱ目的是使实验Ⅰ的反响抵达 化学均衡状态 . (2)ⅲ是ⅱ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清除ⅱ中 溶液稀释对颜色的变化 造成的影响.(3)ⅰ和ⅱ的颜色变化表示均衡逆向挪动, Fe 2+向 Fe 3+转变.用化学均衡挪动原理解说原由:+与 I ﹣生成 AgI 黄色积淀, I ﹣ 浓度降低, 2Fe 3+ ﹣ 2+ 2 均衡逆向挪动 . Ag+2I?2Fe +I(4)依据氧化复原反响的规律,该同学推测 I 中 Fe 2+向 Fe 3+转变的原由:外加 Ag +使 c (I ﹣)降低,致使 I ﹣的复原性弱于 Fe 2+.用图 2 装置( a 、b 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考证. ①K 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 b 作 正 极.② 当指针归零(反响达到均衡)后,向 U 型管左管中滴加 LAgNO 3 溶液.产生的现象证明了 其推测.该现象是 左管出现黄色积淀,指针向左偏转 .(5)依照( 4)的原理,该同学用图 2 装置进行实验,证明了ⅱ中Fe 2+向 Fe 3+转变的原由.18O ,依照元素守恒配平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火药使用B.粮食酿酒C.转轮排字D.铁的冶炼A.A B.B C.C D.D2.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酸性:H2SO4>H3PO4B.非金属性:Cl>BrC.碱性:NaOH>Mg(OH)2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3.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4.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5.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PPV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成PPV的反应为加聚反应B.PPV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C.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D.通过质谱法测定PPV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6.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A.该消毒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Cl2+2OH﹣═ClO﹣+Cl‑+H2OB.该消毒液的pH约为12:ClO﹣+H2O⇌HClO+OH﹣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有毒Cl2:2H++Cl﹣+ClO﹣═Cl2↑+H2O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CH3COOH+ClO﹣═HClO+CH3COO ﹣7.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步骤现象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Fe、Cu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2═2NO2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C.对此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二、解答题8.“张﹣烯炔环异构化反应”被《Name Reactions》收录,该反应可高效构筑五元环状化合物:(R、R′、R〞表示氢、烷基或芳基)合成五元环有机化合物J 的路线如下:已知:(1)A属于炔烃,其结构简式是.(2)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是30.B的结构简式是.(3)C、D含有与B相同的官能团,C是芳香族化合物.E中含有的官能团是.(4)F与试剂a反应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是;试剂b是.(5)M和N均为不饱和醇.M的结构简式是.(6)N为顺式结构,写出N和H生成I(顺式结构)的化学方程式:.9.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图1所示:(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Ⅰ得到的产物用I2进行分离.该产物的溶液在过量I2的存在下会分成两层﹣﹣含低浓度I2的H2SO4层和含高浓度I2的HI层.(2)①根据上述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序号).a.两层溶液的密度存在差异b.加I2前,H2SO4溶液和HI溶液不互溶c.I2在HI溶液中比在H2SO4溶液中易溶②辨别两层溶液的方法是.③经检测,H2SO4层中c(H+):c(SO42﹣)=2.06:1.其比值大于2的原因是.(3)反应Ⅱ:2H2SO4(I)=2SO2(g)+O2+2H2O(g)△H=+550kJ▪mo1﹣1.它由两步反应组成:ⅰ.H2SO4(I)=SO3(g)+H2O(g),△H=+177kJ▪mo1﹣1;ⅱ.SO3(g)分解.L (L1,L2),X 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图2表示L一定时,ⅱ中SO3(g)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①X代表的物理量是.②判断L1、L2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10.研究CO2在海洋中的转移和归宿,是当今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1)溶于海水的CO2主要以4种无机碳形式存在.其中HCO3﹣占95%.写出CO2溶于水产生HCO3﹣的方程式:.(2)在海洋碳循环中,通过如图所示的途径固碳.①写出钙化作用的离子方程式:.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将其补充完整:+ (CH2O)x+x18O2+xH2O(3)海水中溶解无机碳占海水总碳的95%以上,其准确测量是研究海洋碳循环的基础.测量溶解无机碳,可采用如下方法:①气提、吸收CO2.用N2从酸化后的海水中吹出CO2并用碱液吸收(装置示意图如下).将虚线框中的装置补充完整并标出所用试剂.②滴定.将吸收液吸收的无机碳转化为NaHCO3,再用x mol▪L﹣1HCl溶液滴定,消耗ymLHCl溶液.海水中溶解无机碳的浓度=mol▪L﹣1.(4)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从海水中提取CO2,有利于减少环境温室气体含量.①结合方程式简述提取CO2的原理:.②用该装置产生的物质处理室排出的海水,合格后排回大海.处理至合格的方法是.11.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3++2I﹣⇌2Fe2++I2”反应中Fe3+和Fe2+的相互转化.实验如图1所示:(1)待实验Ⅰ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Ⅱ目的是使实验Ⅰ的反应到达.(2)ⅲ是ⅱ的对比实验,目的是排除ⅱ中造成的影响.(3)ⅰ和ⅱ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3+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外加Ag+使c(I﹣)降低,导致I﹣的还原性弱于Fe2+.用图2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极.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中滴加0.01mol/L 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ⅱ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①转化的原因是.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6)实验Ⅰ中,还原性:I﹣>Fe2;而实验Ⅱ中,还原性Fe2﹣>I﹣.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2015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火药使用B.粮食酿酒C.转轮排字D.铁的冶炼A.A B.B C.C D.D【分析】化学反应的根本标志是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题中火药使用、粮食酿酒以及铁的冶炼都发生化学变化,而转轮排字不涉及化学反应.【解答】解:A.火药使用涉及反应为2KNO3+S+3C=K2S+N2↑+3CO2↑,发生化学反应,故A不选;B.粮食酿酒为淀粉在酒曲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故B不选;C.转轮排字为印刷操作,没有涉及化学反应,故C选;D.铁的冶炼涉及3CO+Fe2O32Fe+3CO2,发生化学反应,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为2015年北京考题,涉及化学反应与生活、生产的考查,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2.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酸性:H2SO4>H3PO4B.非金属性:Cl>BrC.碱性:NaOH>Mg(OH)2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分析】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D.碳酸氢盐易分解,碳酸盐难分解.【解答】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S>P,则酸性:H2SO4>H3PO4,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A不选;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非金属性:Cl>Br,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B不选;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Na >Mg,则碱性:NaOH>Mg(OH)2,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C不选;D.碳酸氢盐易分解,碳酸盐难分解,所以热稳定性:Na2CO3>NaHCO3,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D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的理解与应用,注意把握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3.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分析】A.根据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结合各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分析;B.人工固氮是人为的条件下将氮元素的单质转化为化合物的过程;C.根据氮循环中物质的分类进行解答;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如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氮的氧化物,氧元素参与,转化为铵盐,氢元素参加.【解答】解:A.硝酸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被细菌分解变成大气中氮单质,氮元素由+5→0,属于被还原,故A错误;B.工业合成氨是将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属于人工固氮,故B 正确;C.氮循环中铵盐和蛋白质可相互转化,铵盐属于无机物,蛋白质属于有机物,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故C正确;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如蛋白质的制造需要碳元素,又如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N2+O22NO,氧元素参与,二氧化氮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03)和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氢元素参加,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氮以及化合物的性质,理解还原反应、人工固氮等知识点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4.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分析】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CO2,不存在CO的断键过程,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故A 错误;B.由图可知不存在CO的断键过程,故B错误;C.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CO2,CO2含有极性共价键,故C正确;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反应的过程,而不是与氧气反应,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