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浅析声乐教学中的心理学运用_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到浅析声乐教学中的心理学运用
【摘要】:声乐教学不仅仅是人的生理活动过程,更重要的是心理支配与调控的艺术活动过程,把心理学运用到声乐教学活动之中,使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教学活动就会事半功倍,声乐演唱是一门表演艺术,与文学、美术等艺术门类有所不同,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教学能够保证声乐教学的进度和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自信心。

【关键词】:声乐;教学;心理学
声乐教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应用性科学。

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声乐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是将人体的发声器官训练成为优美”乐器”的过程,即将自然嗓音训练成歌唱的嗓音过程。

由于学生本身生理条件与心理状态的差异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致使声乐教学成为一个复杂的工作过程,它所要求的是一种富于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劳动。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心理学便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文章将从声乐教学中心理学的运用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常有学生对于学习练声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导致了学习上的误区,认为练声曲枯燥单调,不如歌曲那么优美动听。

从一种纯兴趣的角度来看待学习,不清楚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因此,有些学生学习质量不高,进步不明显,演唱作品时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达不到预期效果。

还有些声乐专业学生已具备一定歌唱能力,往往过于注重发声技能,一味追求声音的响度,而忽视了对于作品艺术风格与演唱特点的理解和表现,不明确发声方法的训练只是表现音乐作品内容的手段。

心理学方认为”当一个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

”因此,明确声乐学习的目的意义是学生在学习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仅凭兴趣学习是不行的,必须端正学习动机,真正认识到学习声乐的过程是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练声曲与歌曲二者的关系相辅相成,前者是学唱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逐步提高演唱水平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其次,发声技巧不是学习声乐的目的,它最终应作为一种手段来为表现歌曲的内容服务,若忽视动机因素,将不可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为教师,在研究学生学习动机方面还要懂得运用动机的内外合力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自信与自知意识的培养
心理是指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反应,这种反应的过程复杂而微妙,不同的意识反应引发不同的效果。

对于学习声乐的学生来讲,培养良好的学习意识
是学习进步的保证。

反之,不良的学习意识则会成为学习上的障碍。

教学中有时会遇到两种情况。

一种是有的学生由于自然嗓音条件不错,而产生一种自负心理,主观上忽视自身歌唱中的其它问题。

另一种学生嗓音条件一般(甚至稍差),自视学习上不如他人,在自卑意识的驱使下,练唱时心理紧张。

针对上述情况,运用心理调节法、暗示法分别对待出现的不同问题。

对自负的学生必要时给以严厉地指责与批评,让其在学习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时时看到自己不足的一面。

对于自卑心理较重的学生,教师应积极给予爱护与帮助,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处于一种被信任的学习氛围。

这种宽松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克服紧张的心理压力。

声乐教学活动的基础是音准,有的学生音不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信心不足,在教学中,当判断某位自卑感较强的学生音不准是由于情绪引起的时候,切不能用有损于学生自信心的方式来指出其不足,在没有更为积极的方式来处理的情况下,最好不直接指出这一毛病。

学生若是将音唱低了,通常只需让其歌唱时情绪愉快些,而不是指出音唱低了,如学生将音唱高了,只要告诉其唱得不错,只是不必使过大的劲,便能使音降下来。

采取上述方法,那些自卑感较强学生的音准问题便不难解决。

三、心理素质在艺术实践中的作用
心理素质是指人在先天因素(包括后天环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所具备的所有心理特点。

它支配着人的行为,包括歌唱活动和艺术实践。

学生的音乐心理素质通常分为两类:一类人具备强烈的自信心,且对自己能够作出正确的评价,认真对待在学习和演出中出现的不足之处,对成功充满自信,乐于接受挑战,无论是上课或是演出均能保持康的心态。

这类学生往往成功率较高。

另一类学生在心理上常常将自身能力降低至可以达到的程度以下,对高难度的技能学习望而生畏,不敢尝试,却又想追求完美,由此而严重挫伤了自身的心理,并影响了以后的学习和实践。

所以,使学生正确地评价自我,注重培养健康良好的心态,学做一名强者是至关重要的。

实践过程中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学生通过声乐课的学习已掌握了一定的歌唱技能且具备了较强的歌唱能力,但在实际演唱中表现失常、怯场,由于不良的心态常使得原先准备好的演唱在舞台上毁于瞬间,使演出效果大打折扣。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多种,过强的虚荣心、患得患失的心理较重,由于缺乏实践的锻炼,对舞台环境不适应,以及演唱者本人的气质、性格等先天差异等等。

这些主观和客观因素均对歌唱心理的形成与变化产生直接影响。

例如,不同气质与性格的人对同一事物所持的情绪和行为方式便有所差异。

在艺术实践中,结合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对学生心理进行疏导,避免出现盲目冲动、过度激动或胆怯等紧张心理的反应。

尤其是对极少数意志薄弱的学生,通过艺术实践找出失败的原因,”对症下药”制定合理可行的学习、训练计划,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生的素质不同,其内在气质、性格及个性心理也会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声乐教学活动及艺术实践中因才施教,要善于调整学生心理,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努力克服弱点。

其方法:一是培养正确的演唱态度,排除自卑心
理,特别是患得患失;二是加强基本功练习,不要只唱歌曲不练声;三是合理安排曲目的难度,不超出学生的能力水平;四是经常性地开展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熟悉并适应舞台环境,以增强胆量,鼓励学生只要有机会在人前演唱就唱,不要有顾虑和心理负担。

这样不但可以锻炼胆量增加演唱经验,更对排除学生的演唱心理障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结束语
音乐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在声乐教学活动中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学生的对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想象力,使学生的音乐才能以及声乐技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