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准则名词解释简答
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重点
一、名词解释1、内部控制:现代内部控制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过程中,随着企业对内加强经营管理和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自我检查、自我调整和自我制约的系统。
2、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被审计单位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作出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3、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证实审计事项、得出审计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构成财务报表基础的会计记录所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4、重要性水平:重要性就是审计师对财务报表总体能够容忍的最大错报。
5、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所作出的全部记录。
6、业务循环:业务循环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按照业务循环了解、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及其执行情况,从而对其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进行审计的一种方法。
|7、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审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8、管理建议书 :管理建议书,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针对审计过程中已注意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财务报Q生重大错误报告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提出书面建议。
二、简答题1、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⑴岗位分工企业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固定资产的全过程业务。
(2) 授权批准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固定资产业务。
(3) 取得与验收控制外购、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其验收应符合相关规定。
(4) 日常保管控制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制度,确保管理权责明晰、责任到人。
(5) 处置与转移控制企业处置、出售或将固定资产对外投资,须经有关部门授权或批准。
(6) 监督检查企业监督检查机构对固定资产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2、固定资产的实质性测试程序(1) 取得或编制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并进行必要的复核(2) 实施分析程序,验证其总体合理性(3) 检查固定资产增加,验证其真实性和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第四章 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
的。作为经济业务行为规范的各种审计依据,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上层
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各种审计依据就不可能是一成不变 的,必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以修订和变更。
㈣地域性。从空间上看,许多审计依据还要受到地域性的限制。
第 2节
审计依据
四、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
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⒈有法依法。
⒉无法可依从理。 ⒊地方法规与国家法规发生矛盾时要慎重处理。
㈡辩证分析问题的原则
对某项被审计的经济活动,如果几种审计依据均适用,就要认真仔细
地进行研究,辩证地分析问题,分析该项经济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主要影
响因素的主要方面。
第 2节
㈢利益兼顾原则
审计依据
⒈国家、企业和个人利益兼顾。 ⒉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 ⒊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
大,而层次越低的法规和制度等,其具体适用性却越强。如遇低层次的规 定与高层次的规定相抵触时,则应以高层次的规定为准,作出评价和判断。
第 2节
审计依据
三、审计依据的特点
㈡相关性。审计依据的相关性,是指审计依据要与审计结论相关联, 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审计依据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并作出审计结论。审计 依据的相关性是由审计工作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的。 ㈢时效性。各种审计依据都有一定的时效性,不是任何时期都能适用
本次修订使审计准则体现了先进实务经验,增强了注册会计 师发现舞弊的能力,提高了审计的有效性。
第 1节
审计准则
⒋要求注册会计师加强与治理层有效沟通
管理层
分;
一、规范了治理层在监督财务报告方面的职责和作
财务报表
用,对管理层与治理层在财务报告方面的职责做出明确区
二、要求注册会计师就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困难、
审计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审计概论1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2审计的主体:就是审计的执行者,指审计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3审计的授权者: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4审计的主体: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能够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得全部或者一部分经济活动。
5审计依据: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据以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6政府审计:又称为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7部审计:指组织部专职审计机构和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他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8: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9经营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评价10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并依据审计证据形成的结论和一件,从而实现审计目标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
11抽查法:是指从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的全部审计资料中,选择其中某一部分或某段时期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的一种方法。
12核对法:是指被审计单位书面资料按照其在联系相互对照检查,从中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其主要容包括证证核对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和账实核对。
审计 第六章审计准则、依据
• (2).审阅业务准则。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 财务信息审阅业务时,要求注册会计师使用询问 和分析程序等对所审阅信息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提 供有限保证,并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
• 6.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应保持合理的职业谨慎,就是要 求审计人员必须: • • A.严格遵循审计准则各项要求 • • B.保持超然独立的态度 • • C.具备从事审计工作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 • D.谨慎小心地从事审计工作 •
• 7.社会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 现一种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身份和形象,这种独立成为: • • A.实质上独立 • • B.思想上独立 • • C.形式上独立 • • D.经济上独立 •
• 一、单项选择题 • • 1.既能为审计人员提供工作标准,又能作为检查和评价审计工作 质量规则的是: • • A.审计法 • • B.审计法实施条例 • • C.审计准则 • • D.审计工作方案
•
•
• • • • • • • • • •
2.下列对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资格 条件和职业要求进行规范的是: A.国家审计基本准则 B.通用审计准则 C.专业审计准则 D.审计指南
•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94年5月开始起草 独立审计准则,到2005年,先后制定了6批 独立审计准则,然后,经过修订和完善形 成48个准则,于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 发布,2007年1月1日起实施,这一次修订 体现与国际准则趋同;由于审计环境发生 了重大变化,注册会计师协会2009年启动 新的修订工作,2010年11月1日,由财政部 发布修订后的38项准则,自2012年1月1日 起实施。
(完整版)审计名词解释
审计名词解释1、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证明资料。
它是形成审计结论和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也是编制审计报告的基础资料。
2、审计报告:(1)、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2)、审计人员在依法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向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出具的,用于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3、审计准则: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所必须恪守的行为规范,也是判断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准绳。
4、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财产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真实可靠而采取的一系列具有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系统。
5、社会审计:又称“民间审计”,是由依法成立的社会审计机构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所实施的审计。
6、财政财务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和会计资料是否真实、正确、合法和有效所进行的审计。
7、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8、顺查法:是指按济活动发生的顺序依次进行审核检查的一种审计方法。
即从原始凭证的审核开始,进而以原始凭证为依据,核对并检查记账凭证,再根据记账凭证核对检查账簿,然后根据账簿核对会计报表。
9、符合性测试: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初评的基础上,为证实该控制是否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贯彻执行、贯彻执行的实际效果是否符合设立该控制的初衷而进行的测试活动。
10、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由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共同签订的,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事项的书面协议。
11、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获取的能够为审计结论提供合理基础的全部信息,包括会计记录中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12、管理建议书: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审计过程注意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和漏报的内部控制制度重大缺陷提出的书面建议。
审计准则、程序、证据
2、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
⑴签约双方的名称 ⑵委托目的 ⑶审计范围 ⑷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 ⑸签约双方的义务 ⑹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 ⑺审计收费 ⑻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 ⑼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有效期限 ⑽违约责任 ⑾签约双方认为应约定的其他事项
(四)编制审计计划
1、审计计划的概念 审计计划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年度会计 报表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在 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 2、审计计划的分类 审计 计划 总体审计计划 具体审计计划
审计准则、审计依据和 审计程序
第一节 审计准则
一、审计准则的含义和内容
• 审计准则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所 必须恪守的行为规范的专业指南,也是判断 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准绳。 • 审计准则的意义:制约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 指导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南,衡量审计质量的 客观标准,签署审计意见的重要依据。
二、我国审计准则
(一)我国国家审计准则 制定国家审计准则的依据与目标
(二)独立审计准则 独立审计准则又称独立审计标 准,它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 独立审计业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行为 准则,是衡量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质 量的权威性标准。
1、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与目标 2、独立审计准则的体系 1)独立审计基本准则 2)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独立审计实务公告 3)执业规范指南
⑧其他有关内容
二、审计实施阶段 审计人员在实施阶段应做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进驻被审计单位,进一步了解被审 单位的情况 (二)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符合 性测试 (三)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反映 的经济活动进行实质性测试 (四)收集审计证据,形成工作底稿
三、审计终结阶段
审计人员在终结阶段应做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整理、评价审计证据 (二)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三)正确处理期后事项 (四)关注或有负债 (五)撰写审计报告 (六)后续审计
04609审计准则名词解释简答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04609第一章、执业准则体系名词解释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执业准则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质量控制准则2、鉴证业务准则的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称为“中国注册会计师业务基本准则”;第二层的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分别称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业务鉴证业务准则”3、审计准则的六大类别:一般原则与责任、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审计证据、利用其他主体的工作、审计结论与报告、特殊领域简答1、审计准则百位数编号的含?新的审计准则的编号借鉴了会计科目的编号,千位数为1的代表审计准则,其中:百位数为1的代表审计的一般原则与注册会计师的相关责任准则,百位为2的代表风险评估与应对准则,百位数为3的代表审计证据准则百位为4的代表利用其他主体的工作,百位为5的代表审计结论与报告,百位为6的代表特殊领域。
千位为2的代表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千位为3的代表相关服务准则。
千位为4的代表相关服务准则。
千位为5的代表质量控制准则。
2、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1、准则框架体系趋同,2、准则项目和内容趋同,在审计准则内容上,中国准则体系充分采纳了国际审计准则所有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程序,3、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特征1、在考虑中国特色的基础上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2、完善了现有的执业准则体系;3、强化了会计事务所的质量控制;4、引入风险向导审计的理念和方法;5、强调了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6、增加了对新业务事项、高风险事项的审计规定;7、进一步强化并促进了岁注册会计师行业专业人员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要求。
4、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原因1、经济全球化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大趋势,要求我国加速实现准则国际趋同,减少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障碍,改善了我国经济贸易环境;2、注册会计师面临不断变化的审计环境及由此带来的审计风险,迫切要求我们大力改进注册会计师准则,增强审计的有效性。
审计准则名词解释
审计准则名词解释审计准则是指规范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活动中应遵循的原则和规定。
1.专业行为准则:审计师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的准则。
这包括公正、诚实、尽职尽责、保守机密性、避免利益冲突等原则,以确保审计师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职业道德和有效的独立性,以便提供客观和公正的审计意见。
2.审计规范准则:规定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应遵循的审计方法和程序的准则。
这些准则包括审计计划的编制、获得充分的审计证据、进行风险评估、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等,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全面性。
3.审计证据准则:规定了审计师在收集和评估审计证据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师用于支持审计意见的信息,包括财务报表的文件、记录、计算、核查等。
审计师应依据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和可靠性来评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4.审计报告准则:规定了审计师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应遵循的内容和格式要求。
审计报告是审计师向审计对象及其利益相关者提供的正式意见,包括审计发现、审计意见和建议。
审计师应根据审计证据和审计准则的要求,结合审计发现,清晰和准确地表达审计意见。
5.专业判断准则:规定了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应遵循的专业判断原则和方法。
审计师需要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审计对象和其业务进行全面和客观的评估,以作出准确的专业判断。
专业判断准则强调审计师应保持独立性、客观性和谨慎性,避免主观偏见和不可靠的推测。
审计准则的制定和遵循有助于保障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提高审计师的职业水平和公信力,同时也保护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权益。
审计准则的持续改进和完善是审计行业发展和监管的重要方面。
审 计 准 则
审计准则是制约审计人员的行为准则。 审计准则既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要求,同时也对 社会提供审计工作质量保证。 审计准则是通过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程序体现出来的。 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签署最终审计意见时的客观保 证。
→ (一)审计准则的含义
3
任务
审计准则
一、审计准则的含义和作用
审计准则的实施使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工作时有了规范和指南,便于考核审计工作 质量,推动了审计事业的发展。审计准则的作用主要有:
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2.质量控制准则的作用
质量控制准则是指导、监督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指南和依据。质量控制准则是保证 独立审计准则得以遵守和落实的重要手段。审计质量控制关系着会计师事务所的存亡。 质量控制准则是衡量、判断和评价不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有效程度的标准和尺度, 以鉴别谁控制得好,谁控制得差。
合理保证鉴证业务的目标。
合理保证鉴证业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 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低水 平,以此作为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 有限保证鉴证业务的目标。 有限保证鉴证业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 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水平, 以此作为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
→ (一)鉴证业务准则
→ (三)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18
任务
审计准则
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麦克森·罗宾斯药材公司案例
20世纪30年代,美国发生了意见对审计的发展产生重 要影响的麦克森·罗宾斯药材公司案。该公司债权人汤 普森公司在与公司的经济交往中,产生了两个疑点。于 是,证券交易委员会便开始立案调查。 通过罗宾斯药材公司案件暴露了当时审计程序的不足, 即只重视账册凭证而轻视实物的审核。为此,美国的注 册会计师协会所属的审计程序特别委员会于1939年5月 颁布了《审计程序的扩大》,对审计程序做了几个方面 的修改,使它成为公认的审计准则。由此,最早的审计 准则在美国诞生了,并影响到世界各国。
中国国家审计准则主要内容
中国国家审计准则是审计署发布的规范审计工作、保证审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的行为准则。
主要内容如下: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审计机关对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项目、资金进行审计。
审计机关的主要工作目标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审计机关办理审计事项时,应当遵循行为规范,保证审计质量。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时,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和业务能力。
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中的重大事项,应当关注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可以通过专项审计调查等方式进行风险评估。
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审计机关应当加强与其他监督部门的协调配合,实现信息共享、工作协同。
审计机关应当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审计机关应当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对审计人员进行考核评价,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审计事业国际化发展。
以上是中国国家审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对于规范审计工作、保证审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准则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准则导语: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准则是指为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公正和独立性,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在开展审计业务过程中遵循的一系列准则和原则。
它是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审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于提高审计水平、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准则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并就准则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展开论述。
一、审计范围与对象审计范围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审计的对象范围。
在传统意义上,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企业财务报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会计准则的更新,审计的范围也逐渐扩大,例如审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非财务信息披露等。
在审计范围的规定中,应当明确不同类型的企业应当符合的审计要求,确保审计准则的适用性和实施效果。
二、审计程序与方法审计程序与方法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准则的核心内容,它规定了会计师事务所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应当遵循的一系列程序和方法。
在审计程序的设计上,应当确保审计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充分考虑企业的特点和风险,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工作。
在审计方法的选择上,应当不断创新,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数据分析、风险导向等现代审计方法,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审计报告与意见审计报告与意见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也是会计师事务所对外披露审计结果的主要方式。
在审计报告的编制上,应当遵循严谨、客观、真实的原则,对审计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在审计意见的表达上,应当采用准确、简明的语言,确保审计结果能够被经济主体和相关方理解和接受。
四、审计的独立性与公正性审计的独立性与公正性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准则的核心原则,它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和公信力的基础。
在审计的独立性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和维护有效的内外部控制机制,避免利益冲突和利益输送,确保审计师的专业独立性。
在审计的公正性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始终坚持客观、公正、中立的立场,不受外界干扰,依法依规开展审计工作。
审计准则名词解释
审计准则名词解释
审计准则是公认的审计行业指导性准则,包括了审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原则和标准,以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可信度。
以下为常见的审计准则名词解释:
1.审计准则:指导审计工作的规范、原则和标准。
2.控制环境:组织内部控制的总体框架,包括管理层的意见和行为、企业文化等。
3.风险评估:审计人员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
4.相关方:与公司财务报表有关或对公司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的人或组织。
5.重大错报:涉及误导性的会计估计或会计政策的不当应用、会计记录不准确等问题。
6.核实证据:审计人员需要进行独立的、客观的、可信的证据,以支持其对财务报表的审计结论。
7.独立性:审计人员应该独立于被审计企业,不受任何利益冲突以及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
8.适当的审计程序:适用于审计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应采取的一系列流程和程序。
9.质量控制:指导审计工作的监管和管理程序,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0.报告格式:审计人员应该根据审计准则规定的格式和内容撰写审计报告,以向有关方和公众提供合适的信息。
审计准则的含义及作用
审计准则的含义及作用
审计准则的含义及作用
审计准则的产生迎合了来自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来自于审计职业界内部为审计人员提供工作标准和指南,规范审计人员资格条件和工作方式的要求;二是来源于审计职业界外部为审计服务使用者提供审计工作质量评价依据的要求。
(一)审计准则的含义
审计准则是对审计业务中一般公认的惯例加以归纳而形成的,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评价审计质量的依据。
(二)审计准则的结构
1.不同的审计主体应有不同的审计准则
2.不同性质的审计业务应有不同的.审计准则
3.不同层次的审计行为应有不同层次形式的审计准则
(三)审计准则的作用
制定、颁布审计准则,公开、明确审计的基本规范要求,是充分、有效地发挥审计作用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
1.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尺度
2.审计准则是确定和解脱审计责任的依据
3.审计准则是审计组织与社会进行沟通的媒介
4.审计准则是完善审计组织内部管理的基础
另外,审计准则的颁布也为解决审计争议提供了仲裁标准,为审计教育明确了方向和目标。
【审计准则的含义及作用】。
中国审计准则
中国审计准则
《中国审计准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推动审计改革取得重大成效,实现科学检查和严格治理的重要基础。
审计准则是审计活动指导和规范的重要文件,为维护审计工作有效率,准确、可靠和完善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中国审计准则》的目标是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审计活动指导和规范,发挥审计在促进政府审计职能的有效实施、保护国家财政和公共财政利益、促进公共资金正确使用以及维护社会经济公平正义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中国审计准则》具体实施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一是审计责任,明确了审计机构及其审计人员的责任、权利,以及各方权利义务,确定审计范围、分配审计人员等;二是审计内容,明确审计内容及标准,明确工作模式、审计手段等;三是审计质量,明确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审计质量要求;四是审计价格,明确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审计价格标准;五是审计检查,明确审计活动的安全性、公平性要求,以及检查具体程序和控制措施;六是审计报告,明确审计报告内容及报告格式等要求,以及审计报告的处理流程;七是审计监督,明确审计活动的监督职责、报告程序及其他要求等。
《中国审计准则》的出台,为公共财政资金正确使用、政府审计职能28有效实施、审计工作的科学管理、加强审计在国家财政和公共财政利益保护方面的作用和社会经济公平正义的维护等方面,提供了坚实的有效的技术支撑和审计制度保障。
审计准则的有效实施,既
有助于加强审计职能执行和审计工作规范,又促进审计活动的深度发展。
《中国审计准则》的实施,必须坚持以中央政府的政策和指令为行动准则,重视审计机关的专业机构建设,以及政务、科技、信息、组织规范化等多方面措施的实施,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审计规范体系和审计操作机制,从而有效地发挥审计的作用。
请简述审计准则的定义
请简述审计准则的定义
审计准则是为了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独立性和专业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审计准则是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它们对审计师的职业道德、工作程序和报告要求进行了规范。
审计准则要求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必须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
审计师需要保持独立的立场,不受任何利益冲突的影响,并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审计准则要求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必须遵循适当的工作程序。
审计师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和核实,获取足够的审计证据,并根据证据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判断。
审计准则要求审计师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必须遵循一定的要求。
审计报告应包括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意见,以及对审计工作的范围和程序的说明。
审计报告应准确、清晰地表达审计师的意见,并且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
总体来说,审计准则是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必须遵循这些准则,以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和专业性。
通过遵守审计准则,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会计审计准则
会计审计准则会计审计准则(Accounting Auditing Standards)是为了保证会计审计工作准确、公正、透明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它对会计师事务所和从业人员在进行会计审计时应遵循的原则、方法和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一、概述会计审计准则是指在会计审计过程中,为确保审计工作的可靠性和质量,使得审计意见有充分的证据的基础,根据国家法律及行业规定所制定的准则。
准则的遵守,是体现审计工作可靠性和专业性的基本前提。
二、会计审计准则的类别1.一般准则一般准则是所有审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包括独立性、审计人员素质、审计计划和工作程序等方面。
2.审计组织和管理准则审计组织和管理准则主要涉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包括组织架构、人员配备、审计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
3.审计程序和方法准则审计程序和方法准则规定了在会计审计过程中应当使用的方法、程序和技术工具,以确保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专业准则专业准则是对特定领域会计审计的要求和技术规范,如金融机构审计准则、工程项目审计准则等。
三、会计审计准则的重要性1.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会计审计准则的制定和遵守,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广大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保障。
审计人员依据准则进行审计工作,能够发现和纠正会计违规、造假等行为,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2.提升会计审计的专业性和规范性会计审计准则为会计师事务所和从业人员提供了广泛而详细的规范,使其在审计过程中更加专业和规范。
准则的遵守可以使审计过程更加科学、透明,保证审计工作的一致性和公正性。
3.促进国内外经济交流和合作会计审计准则的制定与国际接轨,有利于促进国内外经济交流和合作。
准则的统一使得国际间的审计工作更加互通有无,提高了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四、会计审计准则的应用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企业应该建立自己的内部审计机构,负责对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内部审计应当按照会计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会计违规行为。
审计准则的定义
审计准则的定义
审计准则是指在进行审计工作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范和原则。
它们是由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IAASB)制定的,旨在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一致性。
审计准则包括以下方面:
1. 目标导向:审计准则明确了审计的目标,即为了评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正性,以便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信息。
2. 适用性:审计准则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审计工作,无论是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还是对特定方面的审计,如内部控制或合规性。
3. 独立性和职业道德:审计准则强调审计师必须保持独立性和职业道德,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 审计工作程序:审计准则规定了进行审计的必要程序和方法,包括收集证据、进行风险评估、测试内部控制等。
5. 报告要求:审计准则规定了审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包括对财务报表的意见、审计师的责任和限制等。
通过遵循审计准则,审计师能够提供可靠的审计意见,增强对财务报表的信任和透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04609自考执业准则第一章、执业准则体系名词解释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执业准则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质量控制准则2、鉴证业务准则的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称为“中国注册会计师业务基本准则”;第二层的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分别称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业务鉴证业务准则”3、审计准则的六大类别:一般原则与责任、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审计证据、利用其他主体的工作、审计结论与报告、特殊领域简答1、审计准则百位数编号的含?新的审计准则的编号借鉴了会计科目的编号,千位数为1的代表审计准则,其中:百位数为1的代表审计的一般原则与注册会计师的相关责任准则,百位为2的代表风险评估与应对准则,百位数为3的代表审计证据准则百位为4的代表利用其他主体的工作,百位为5的代表审计结论与报告,百位为6的代表特殊领域。
千位为2的代表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千位为3的代表相关服务准则。
千位为4的代表相关服务准则。
千位为5的代表质量控制准则。
2、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1、准则框架体系趋同,2、准则项目和内容趋同,在审计准则内容上,中国准则体系充分采纳了国际审计准则所有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程序,3、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特征1、在考虑中国特色的基础上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2、完善了现有的执业准则体系;3、强化了会计事务所的质量控制;4、引入风险向导审计的理念和方法;5、强调了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6、增加了对新业务事项、高风险事项的审计规定;7、进一步强化并促进了岁注册会计师行业专业人员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要求。
4、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原因1、经济全球化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大趋势,要求我国加速实现准则国际趋同,减少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障碍,改善了我国经济贸易环境;2、注册会计师面临不断变化的审计环境及由此带来的审计风险,迫切要求我们大力改进注册会计师准则,增强审计的有效性。
增进社会公从对行业的信心,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有序运行,保护社会公从利益。
第二章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名词解释1、鉴证业务: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2、基于责任方认定的鉴证业务:责任方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信息以责任方认定的形式为预期使用者获取。
3、直接报告的鉴证业务:注册会计师直接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或计量,或者从责任方获取对鉴证对象评价或计量的认定。
4、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水平,以此作为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
5、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以此作为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
6、鉴证业务的要素,即鉴证业务三方关系、鉴证对象、标准、证据与鉴证报告简答1、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拓展的原因。
1、受托责任要求的增强,拓展了注册会计师执业鉴证业务的内涵。
2、公司组织结构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为注册会计师提供鉴证服务提供了更多机会。
3、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鉴证业务拓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4、注册会计师行业竞争的加剧,推动了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的发展。
2基于责任方认定的鉴证业务与直接报告鉴证业务的联系与区别;1、注册会计师提出结论的对象不同,2、预期使用者能否获取责任方认定;3、责任方的责任不同;4、鉴证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存在差异。
第三章审计准则------一般原则与责任,名词解释1、财务报表的审计范围:是指为实现财务报表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实施的恰当的审计程序的总和。
2、职业怀疑态度:是指注册会计师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并对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以及引起对文件记录或管理层和治理层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审计证据保持警觉。
3、合理保证与绝对保证:是一对相应概念。
绝对保证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百分之百的保证。
合理保证要求注册会计师通过不断修正的、系统的执业过程,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它提供的是一种高手平但非百分之百的保证。
4、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的含义。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5、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6、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7、合法性:是指财务报表的编制要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这既符合我国国情,同时也符合国际惯例。
8、公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在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的前提下,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简答9、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定审计业务的委托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10,项目负责人: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中负责某项审计业务及其执行,并代表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报告上签字的主任会计师或经授权签字的注册会计师。
11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的最终责任人,即主任会计师12历史性财务信息审计质量控制的六要素,即对审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规范,客户关系与具体审计业务的接受与保持,项目组的工作委派,业务执行,监控。
13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简称CPA)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
归档期限:在审计报告后(对于未能完成的业务,为审计中止后)60天内。
审计工作底稿至少要保存10年14 ,永久性档案:是指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如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设立的批准证书、土地使用权证15当期档案是指记录内容经常变化,主要供当期和下期审计使用的审计档案,如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16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对其所作的审计工作的完整记录.17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要求:内容完整、标识一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18违反法规行为:是指被审计单位有意或无意的违反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之外的法律法规的行为。
19被审计单位违反法规行为的必救措施:包括被审计单位停止并纠正违反法规行为,向社会公众或主管部门报告等。
20被审计单位违反法规行为而解除业务约定的条件: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违反法规行为,且没有采取注册会计师认为必要的补救措施,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解除业务约定。
21,治理层与管理层的概念;答:治理层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战略方向以及管理层履行经营管理责任负有监督责任的人员或组织,治理层的责任包括对财务报告过程的监督。
管理层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执行负有管理责任的人员或组织,管理层负责编制财务报表,并受到治理层的监督。
22,治理结构的概念;答:主要是指为了实现治理目标而在企业的法律边界之内组建的一系列机构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23,所谓前任会计师,是指对最近期间财务报表出具了审计报告或接受委托但尚未完成审计工作,已经或可能与委托人解除业务约定的会计师事务所。
二:所谓后任会计师,是指正在考虑接受委托或已经接受委托,接替前任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
24前后任注册会计师沟通的原则:后任注册会计师应当征得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同意,主动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沟通。
2、这里沟通主动权在后任注册会计师。
25前后任注册会计师沟通过程中的保密责任:前任与后任均应遵循保密原则,前后任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沟通过程中获得的信息予以保密。
即使未接受委托,后任注册会计师仍应履行保密业务。
一,通用目的审计业务与特殊目的审计业务目的的不同,财务报表可分为通用目的和特殊目的两种报表。
通用目的是为了满足广泛的使用者的共同信息需要,如为公布目的而编制的财务报表而特殊目的是为了满足特定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
相应的,编制和列报财务报表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也不同。
业务:注册会计师必须严格遵循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报告中清楚地表达对财务报表整体意见,并对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特殊目的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按照特殊编制基础(如收付实现制)编制的财务报告或其他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二,特殊目的的审计业务通常包括;1.对按照特殊编制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2.对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包括对财务报表特定项目,特定账户或特定账户的特定内容进行审计3.对法规、合同所涉及的财务会计规定的遵循情况进行审计4.对简要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等。
四,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审计程序的性质是指审计程序的目的和类型。
审计程序的目的包括:1.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评估重大错报风险;2.通过实施控制测试,确定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五.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审计的类型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
审计的时间是指注册会计师何时实施审计程序,或指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
审计的范围是指实施审计程序的数量,包括抽取的样本量,对某项控制活动的观察次数等。
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原因及要求职业怀疑态度指审计主体在审计过程中对客户及其所提供信息均保持必要质疑的思想状态。
这里的审计主体不仅包括注册师,还包括政府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等一切具有审计资格的机构或人员。
并不要求注册会计师假设管理层是不诚信的,但也不能假设管理层的诚信毫无疑问。
职业怀疑态度要求注册会计师凭证据“说话”。
职业怀疑态度意味着,在进行询问和实施其他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不能因轻信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诚信而满足于说服力不够的审计证据。
相应的,为得出审计结论,注册会计师不应使用管理层声明替代应当获取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要求:1. 注册会计师不应将审计中发现的舞弊视为孤立发生的事项。
2. 如果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或获取的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不一致,可能表明其中某项审计证据不可靠,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
3. 如果管理层的某项证明与其他审计证据相矛盾,注册会计师应当调查这种情况,必要时,注册会计师应重新考虑管理层作出的其他声明的可靠性。
4. 如果在审计过程中识别异常情况,注册会计师应当做进一步的调查。
七,审计风险固有局限性与合理保证由于审计中存在的固有限制影响注册会计师发现重大错报的能力,注册会计师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存在重大错报获取绝对保证。
导致固有限制的因素主要包括:1.选择性测试方法的运用2.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无论如何设计和执行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只能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供合理的保证,还因为内部控制存在下列固有局限性: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或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进行串通,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使内部控制被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