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1.老师结合学生提出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1)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
(2)怎样理解“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
八、课堂小结
本文亮点:观点明确,语言精练。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旁征博引,印证有利。
九、赏名画与名诗,品意境
师生欣赏李可染画与王维诗,老师适当点拨。
(4)怎样表现意境?
2.老师出示答案,师生明确。
3.老师结合文章帮助学生理清本文思路。
4.老师点拨“意匠”。
六、精读课文,探究品味
1.出示问题,学生思考:结合中心句理解,三四段,为何列举李白和毛泽东的诗?
2.学生读第六、八段,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老师结合这两段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七、疑义相与析
2.朗读欣赏,要求:拿出笔,认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主要信息。
3.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结合学习目标和读书要求,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4.我用心,我收获:(1)积累新词(2)积累佳句
五、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1)什么是“山水画的意境”?
(2)为什么说“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第页
(3)怎样才能获得意境?
教学方法
启发点拨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
教学环节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1.图片导入:《江山如此多娇》。
2.老师结合山水画,简介内容,引出课题。
二、作者简介
1.学生快速阅读,掌握主要信息。
2.老师强调常识要点。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了解。
三、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了解。
四、朗读美文,学习收获
1.好习惯助力读书:(1)标出段落序号(2)积累字词佳句(3)标画“中心句”“过渡句”等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了解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学生能够掌握山水画的构图、笔墨、色彩等基本技法。
- 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山水画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山水画的构图、笔墨、色彩等基本技法。
- 山水画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2.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山水画的意境。
-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 讲解山水画的基本概念、特点、发展历程等。
- 讲解山水画的构图、笔墨、色彩等基本技法。
- 讲解山水画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方法。
2. 演示法 - 教师现场示范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如构图、笔墨、色彩等。
- 教师展示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3. 讨论法 - 组织学生讨论山水画的意境,引导学生理解山水画的内涵。
- 组织学生讨论山水画作品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4. 实践法 - 安排学生进行山水画的实践创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部分 - 播放一段山水画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山水画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 提问学生对山水画的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部分 - 讲解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山水画是以自然山水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笔墨、色彩等表现手法,营造出一种意境和氛围的绘画形式。
《山水画的意境》课堂教学教案-详细版本
(3)创作山水画需要画家注意构图的平衡和色彩的运用,同时注重笔墨的运用。
6.结课(5分钟)
通过展示几幅山水画,并引导学生分析其意境和情感表现,以及思想表达和审美意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山水画的理解和认。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几幅山水画,引导学生认识山水画,了解山水画的基本构成和特点,并引导学生想象山水画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思想。
2.讲解山水画的意境(20分钟)
(1)山水画的意境是指通过画家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将山水自然景观所具有的神韵和灵气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观者在欣赏山水画时,可以体会到山水自然景观所传达出来的深刻的精神内涵和情感力量。
《山水画的意境》课堂教学教案-详细版本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山水画的意境; 2.学生能够通过山水画展现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学生能够通过创作山水画表达自己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内容
1.山水画的意境概述; 2.山水画的情感表现; 3.山水画的思想表达; 4.山水画创作的审美意识。
三、教学过程
(2)思想表达需要画家从自然景观中找到相应的哲理思考,比如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然后将其表现在画面中。
(3)思想表达需要画家对于哲理思考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于不同哲理思考的结合和巧妙运用。
5.讲解山水画创作的审美意识(20分钟)
(1)山水画创作的审美意识是指画家在创作山水画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审美预设和审美追求。
四、教学方法
1.讲解法; 2.分组讨论法; 3.课堂展示法。
五、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对于山水画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价学生对于山水画的审美意识的掌握和运用。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教学意图一、教学目标:1. 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3.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二、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3.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三、教学难点: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四、教学课时:2 课时五、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第四单元单元整体架构人文主题:本单元的主题是读书与鉴赏,选取了《短文两篇》《山水画的意境》《无言之美》《驱遣我们的想象》这4篇文章进行编排。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内涵深刻,警句迭出。
通过学习,从读书求知、艺术鉴赏方面,感受作家对精神生活层面的思考,为丰富精神生活打下基础。
语文要素:阅读浅显的文艺论文,把握核心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学习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提升思维品质。
发现疑难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拓展阅读相关资料,有自己的见解。
《山水画的意境》解析人文主题: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对意境的认识和看法。
语文要素: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教学过程单元整体架构参见上方。
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教师语言: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以描绘祖国的山川景色为主,课下已经布置同学们找一些山水名画欣赏一下,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山水画的认识。
学生活动:和同桌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
作者介绍教师语言:刚才同学们谈到了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说的都很好。
山水画具有独特的审美追求,比如留白、注重神似、以墨色浓淡表现画面层次等。
九年级语文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教案3篇九年级语文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教案一一、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节选自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的《漫谈山水画》一文。
文章探讨了山水画的历史、山水画创作中的意境和意匠问题,课文节选的是作者集中探讨意境的部分。
本文处于统编教材9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课文是一篇较为标准的文艺论文,从语文素养的培育上看,这篇文章有四个方面的学习价值:其一,把握“意境”的内涵。
学以致用。
其二,学习、借鉴作者的论述思路。
其三,构建文艺论文的阅读策略。
其四,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见解。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圈点勾画出关键词句,引导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结合的方式,用图表形式梳理出文章的论述思路,还要引导学生分析体会作者论述观点所用的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契合性,以及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并从中借鉴学习作者分析实例的方式。
另外还要引导学生适当拓展阅读,提升对意境的认识,形成自己具有批判性的看法。
二、学情分析初中生首次接触文艺论文,文章内容涉及一定的专业知识,学生阅读时有较大难度,尤其对于基础较差及艺术审美能力不足的学生会觉得晦涩难懂,甚至难以产生兴趣进行深入阅读。
因此教学应该把理解性阅读放在首位,教师要将之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三、教学目标1、识记并积累生字、生词,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2、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3、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4、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5、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四、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3、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4、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山水画的意境》教案一、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是人美版教材15册第2单元的教学内容,课业类型为造型·表现课,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山水画中的笔墨情趣、构图经营和诗书画印来了解山水画情思俊永、耐人寻味、情景交融的意境。
并通过完成一幅山水小品画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本单元共分三课时。
第一、第二课时:山水画的笔墨常识,临摹树石的画法,为山水画创作作铺垫。
第三课时:感悟山水画的意境美,尝试创作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
本教案是第三课时。
二、教学目标㈠识目标:感悟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初步掌握山水画的创作方法。
㈡力目标:提高对山水画的欣赏能力、构思创作能力。
㈢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国画的浓厚兴趣,以及对传统艺术的珍视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㈠教学重点:感悟山水画的意境美,学习山水画创作的基本方法。
㈡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学过的笔墨技法创作一幅有意境的山水小品画。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㈠教学手段:本课采用传统教学与现代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这里既有课堂讲授和演示,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声音、文字、图像集于一体,使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都充分地调动起来。
将讲述式、提问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相结合,促进学生自主观察、自主探究来理解山水画意境的含义。
使学生在欣赏、交流、实践等一系列体验中,感悟山水画的意境美。
㈡教学方法:欣赏、讨论、讲授、示范、实践等。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课题:山水画的意境㈠意境的含义:有情感的画境。
㈡品味山水,感悟意境。
㈢意境的由来:师法自然,经营位置笔墨情趣,诗情画意融情入境。
㈣创作步骤:⒈确定主题⒉铅笔构图⒊墨笔刻画⒋点染色彩⒌题字压章㈤课堂实践:根据你喜爱的一句诗,创作一幅山水画。
范画(步骤图)。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目标:1.了解山水画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山水画的构图和基本技法;3.培养学生对山水画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山水画的定义和特点;2.山水画的构图要素;3.山水画的绘制技法;4.山水画的名家作品欣赏。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介绍山水画的定义和基本特点,并观赏几幅经典的山水画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山水画的魅力和意境。
2.讲解山水画的构图要素(15分钟)分析山水画中的物象、组合、平衡和整体气象等构图要素,解释它们对山水画意境的影响。
同时,以示范作品为例,详细解说构图要素的具体应用方法。
3.山水画的绘制技法(30分钟)介绍山水画的常用绘画技法,如线条运用、墨色运用、创造亮点等。
并结合实例示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技法的运用方法。
4.学生练习绘制山水画(4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到的山水画绘制技法,自主选择山水画题材,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在学生绘画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点评。
5.作品欣赏和评价(15分钟)学生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同学们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教学评估:1.综合评价学生的作品:根据作品的构图、技法运用和整体效果进行评价;2.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3.以小组形式进行同学之间的评价。
选取几组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五、教学延伸:1.拓展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欣赏更多的山水画名家作品,培养对不同风格山水画的鉴赏能力;2.参观画展或美术馆:组织学生参观山水画专题展览或美术馆,亲身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和艺术魅力;3.继续练习和创作: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和创作,通过多次实践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
六、教学资源:1.山水画名家作品图片;2.绘画工具和材料(纸张、墨、颜料、画刷等);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山水画相关图片和资料。
教学设计结束。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山水画的意境适用年级:初中课时数:2课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含义和意境,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想象能力;2.通过学习山水画的技巧,培养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和意境;2.山水画的技巧和要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画作为导入,引起学生对于山水画的兴趣和好奇心。
让学生观察画面中的自然景物,思考画家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知识讲解(40分钟)教师介绍山水画的基本定义和意境,解释画家在山水画创作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通过展示多幅优秀的山水画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画家对于意境的追求和表现手法。
讲解山水画常用的笔法和线条结构,教授如何描绘山、水、云、树等自然景物。
3.实践操作(40分钟)给学生准备纸张、颜料和画笔,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绘制山水画。
教师提供一些山水画的范例,供学生参考。
同时,教师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让学生运用画家所学的技巧和要点,去描绘自己所感受到的美。
4.艺术交流(20分钟)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
通过学生之间的艺术交流,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反思。
同时,教师也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指导和建议,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5.总结和展示(15分钟)教师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山水画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
展示学生的作品,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信心。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和意境有一定的理解;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技巧和要点完成山水画作品;3.学生在艺术交流中能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
五、教学资源:1.展示多幅山水画作品(可通过图片或幻灯片展示);2.学生个人用纸、颜料和画笔;3.展示学生的作品。
六、教学延伸活动:。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的是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9课《山水画的意境》。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意境,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水墨画的表现方法,创作出富有意境的山水画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意境。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水墨画的表现方法,创作出富有意境的山水画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山水画作品、视频资料、PPT、毛笔、墨、颜料、画纸等。
学生准备:画纸、毛笔、墨、颜料、水杯、抹布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
2. 基本技法讲解:教师通过PPT和视频资料,讲解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如构图、皴法、泼墨等。
3. 意境讲解:教师讲解山水画的意境,使学生了解山水画不仅仅是模仿自然,更重要的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和理念。
4. 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水墨画的表现方法,创作富有意境的山水画作品。
5. 作品展示: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山水画的意境基本技法:构图、皴法、泼墨等。
意境:模仿自然,表达情感和理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技法,创作一幅富有意境的山水画作品。
2. 作业要求:构图合理,用墨恰当,富有意境。
3. 作业答案:学生作业答案因个体差异而异,主要以富有创意和意境为评价标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欣赏不同风格的山水画作品,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14、部编九下《山水画的意境》精品教案
14、部编九下《⼭⽔画的意境》精品教案14 ⼭⽔画的意境教学⽬标知识与能⼒1.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能够感受⼭⽔画的意境之美,初步理解⼭⽔画的意境营造;2.初步掌握⼭⽯树⽊的画法,学习画⼭⽔画的⽅法步骤,学⽣能创作或临摹⼀幅⼭⽔画作品,来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法1.通过听课讨论等途径,学习欣赏中国⼭⽔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如何借⼭川之情,抒发感情描写意境。
2.通过⽰范教学法,让学⽣领会⼭⽔画的基础知识和⼭⽔画的表现⽅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引导学⽣感受传统绘画的魅⼒,乐于学习与传承传统绘画,从⽽更加热爱中国传统⽂化。
2.体会艺术与⾃然的关系,学习⽤艺术和⾃然愉悦⼼灵丰富情感,陶冶⾼尚的情操。
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对⼭⽔画构图、留⽩、墨⾊的分析,使学⽣了解中国⼭⽔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美。
2.对笔墨和勾、皴、擦、染、点等技法的学习。
难点:让学⽣在⼭⽔画的树⽯绘画中体会笔情墨趣。
课时安排 2第⼀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李可染说:画⼭⽔,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画的灵魂。
那到底什么是意境?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他所写的《⼭⽔画的意境》⼀⽂将给你提供满意的答案。
预习展⽰1.⾛近作者⑴提问:有谁能把预习中搜集到本课作者的信息介绍下?⑵学⽣回答后多媒体展⽰: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画家齐⽩⽯的弟⼦。
李可染⾃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
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画,⾏程数万⾥旅⾏写⽣。
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擅长画⼭⽔、⼈物,尤其擅长画⽜。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红遍》《井冈⼭》等。
代表画集有《李可染⽔墨写⽣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等。
2.字词识记(多媒体展⽰)⑴正⾳灵魂.(hún)熟.悉(shú)黄鹤.(hè)遥.望(yáo)真挚.(zhì)赋.予(fù)暮霭.(ǎi)礼拜.(bài)渲.染(xuàn)惆怅.(chàng)情趣.(qù)夔.门(kuí)⑵补充注释。
《山水画的意境》教案教学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议论文的学习在初中阶段特别初三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课标对议论文的要求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议论文阅读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能力,对生活现象、社会问题,具有独立思考和分析鉴别能力。
议论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议论能力既能衡量一名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又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通过议论文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和提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认识水平。
我们教材安排的议论文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都是经典名篇,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教育的好教材。
(二)教材地位:《山水画的意境》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
中国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历朝各代绘制的宏篇巨幅的山水画,还是充满了文人气息的隽秀小品。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充满了诗情画意,显现出或空灵、隽永、含蓄、蕴藉,或迷远飘渺、奇妙幻境,或雄浑幽深、气势如宏的意境之美。
本课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
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
对于山水画的学习,力求改变过于注重技巧、过于强调技法而无暇顾及在画中表现意境的现象。
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教学目标1.阅读时,要注意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思辨的方法。
2.发现疑难问题,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
3·学习文中介绍文艺欣赏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欣赏实践中。
教学重难点1.把握本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内容。
2.品味山水画的意境,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几幅画作,猜猜是哪句诗?问:是根据什么猜到的?(诗的意境)展示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联想一幅画面,这就是意境的魅力今天我们就跟随画家李可染老先生去看看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山水画的意境》名师教案教学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核心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观点。
2.理清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论证方法,体会本文说理语言的艺术。
3.能够体会“意境”的本质,提升传统审美情趣,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4.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作者的观点。
2.教学难点:明确什么是意境和获得意境的方法,提升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知识。
2.把握文章核心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观点。
3.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学习议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请同学们观看下面三幅画同学们,你们从这三幅画感受到这三幅画的意境吗?下面请你们跟随我一起走进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的意境》去体会。
教师板书课题:14 山水画的意境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以课件形式展示作者的相关资料,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以山水画艺术成就最高,开创中国山水画黑、满、重、亮的新画风。
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代表画作:《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
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1954年,已成为美院教授的李可染,为求创新,镌“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两方印章。
长途写生,历时三月余。
1956年,他再次长途写生,历时八个月,行程数万里,作画近二百幅,探索以西方的观察方法,运用中国传统工具创作山水画。
历尽艰辛,终有所成,本文就是他对自己的探索之路所做的总结。
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教案第1 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本文的写作脉络,理清文本思路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诗词和山水画作品的欣赏,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初步理解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重点:过程与方法目标;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讨论法、演示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
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在阅读众多文人雅士的诗赋佳作时,不难发现写山水之情、归隐之乐的诗词数不胜数,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山水诗与山水画的意境。
让我们跟着李可染一起,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齐白石的*。
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
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
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晚年用笔趋于老辣。
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2.生难字词(1)字音惆怅(chang)真挚(zhi)渲染(xuan)胸有成竹(xiōng)朝朝暮暮(mu)浮光掠影(yǐng)(2)词义【胸有成竹】强调画家作画前,对于所画的对象已经有了整体把握,非常熟悉。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
反复诵读,仔细揣摩诗词意境,使自己能进入语境,仔细体会山水画的意境并得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4):提出“意境”这一概念,并解释“什么是意境”;第二部分(5~10):论述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作品之中。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和特点;2.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构图、运笔技巧和表现手法;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能力;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2.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画法;3.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及意境的创造;4.实践训练与展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简单介绍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知识介绍(20分钟)1.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始于中国,经过不断发展和演化,成为中国绘画的一项重要艺术形式。
-追求“写生”的真实感,强调墨色之美和笔墨的表现力,同时注重意境的营造。
2.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画法-基本构图:三分法、幅线法、点线面法。
-运笔技巧:重墨、破墨、点染、掣笔等。
3.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及意境的创造-山水画通过构图、运笔和色彩的运用来表现场景和意境。
-运用线条、墨色和色彩的变化描绘山水的景观、气氛和表情。
-总结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如淡墨山水、虚实结合、水墨渲染等。
三、学习实践(60分钟)1.观察分析学生观察一幅山水画,分析构图、线条和色彩的运用,并讨论画家的意图和表现手法。
2.实践训练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山水画题材,运用所学构图和画法进行创作。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来创造独特的意境。
3.互评和展示学生在课堂结束前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同时作品也可以展示在教室内或学校展览中,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四、总结与延伸(10分钟)教师对本堂课进行总结,概括山水画的基本特点和意境的创造,并展示一些著名山水画作品以启发学生的延伸思考。
教学资源:1.山水画书籍、图片和视频;2.画笔、画纸和水墨颜料;3.展示板和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2.学生的画作和创造力;3.学生对山水画意境的理解和表达。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幅简单的山水画作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山水画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让学生对山水画有初步的了解。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山水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评价法: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同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山水画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山水画的画面和表现形式。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画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喜欢山水画吗?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山水画的意境。
讲授新课教师讲解山水画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
山水画的艺术特点主要包括:意境深远、笔墨精妙、构图巧妙等。
教师讲解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包括:勾、皴、擦、染、点等。
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包括:写实、写意、工笔等。
教师强调山水画的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画家通过笔墨、构图等手段表达出来的一种情感和思想。
1. 2. 3. 1. 2. 1. 2. 3. 4. 5. 1. ◦ ◦ ◦ 2. ◦ ▪ ▪ ◦ ▪ ▪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课堂练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创作一幅简单的山水画作品。
14部编九下《山水画的意境》精品教案
14部编九下《山水画的意境》精品教案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部编九年级下册的美术教材中,有一篇关于山水画的文章《山水画的意境》,通过对这篇文章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特点、意义以及传统文化的价值,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山水画的特点和意境,掌握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和构图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山水画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山水画的特点和意境。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感受和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在欣赏山水画时能深入体会其意境。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呈现题图,引起学生的兴趣。
并进行讨论,了解学生对山水画的认识。
2.阅读指导:(1)师生共同阅读文章,注意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2)师生一起讨论以下问题:a.什么是山水画?它具有哪些特点?b.为什么山水画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c.山水画有哪些意境?如何表现这些意境?3.听音指导:(1)播放一段山水画的背景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山水画的意境。
(2)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完背景音乐后,让他们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4.观察指导:(1)呈现几幅山水画作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品味其中的意境。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描述其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5.体验指导:(1)分小组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假设自己是一位山水画家,用画笔表现出自己心中的山水意境。
(2)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创作,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6.总结指导:(1)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a.山水画的特点是什么?b.山水画的意境有哪些?如何表现这些意境?(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和传统文化的价值。
四、课堂延伸:1.展示名家山水画作品,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山水画的魅力。
14《山水画的意境》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
目标
本课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重点
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
难点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学生讨论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从透视、是否真实再现等方面来考虑)《渔庄秋霁图》和《干草车》相比较
(3)、学生回答
4学会表现
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画,播放《渔歌唱晚》音乐,画一幅表现山水意境的中国画。
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参考诗句:课前我让同学们搜集了关于表现山水的古诗词。请同学们拿起毛笔来表达诗句中所表现的意境。参考的诗句:
崇高气韵生动追求光色变化(看画面)
讲究笔墨情趣(画面帮助)遵循自然真实
投入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 物我两分,忠实再现.
中国山水画讲究人在画中游,在一幅画中同时表现可以行走,可以居住,可以浏览,可以仰望的多种时间和空间。中国山水画有多个视点。看图黄宾虹的《山水》讲解。西方风景画是焦点透视。
气韵生动注重表观内在的精神气质,画面才能有生动感人的艺术魅力,(提问学生:看到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忍不拔的性格。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整个画面寒冷、寂静。西方风景画追求光照射到景物上的亮和暗变化。《干草车》
(二)、学会欣赏
多媒体画面出现《渔庄秋霁图》
九年级下册14《山水画的意境》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14《⼭⽔画的意境》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课题:⼭⽔画的意境⼀、教学⽬标知识与技能:学⽣初步了解⼭⽔画情景交融的意境,掌握画⼭⽔画的⼀般⽅法。
过程与⽅法:通过讲授和欣赏,使学⽣了解和欣赏⼭⽔画的意境之美,并能主动参与实践,展⽰⾃⼰的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和完成⼭⽔画的过程中,达到了丰富学⽣想象⼒,加强了对传统⽂化的认知和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欣赏⼭⽔画的意境美,画出有⼀定意境美的⼭⽔画。
教学难点:对笔墨的控制⼒和对意境的理解程度。
三、教具准备:⽑笔,墨汁,⽣宣纸,笔洗,瓷盘,画毡四、课时安排:⼀课时五、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新课(5分钟)教师活动:讲述齐⽩⽯和⽼舍的故事,引出《蛙声⼗⾥出⼭泉》。
提问:如果是你,将如何画呢?画⾯⾥会安排哪些景物呢?学⽣活动:青蛙,⼭泉,⾼⼭教师活动:展⽰《蛙声⼗⾥出⼭泉》,⽩⽯⽼⼈以诗⼈的素养、画家的天才、⽂⼈的⽓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板书:⼭⽔画的意境(⼆)讲授新课,初步体验1、欣赏名作,理解意境教师活动:意境理论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的⽂学创作上,北宋画家郭熙最早在⼭⽔画上提出。
北宋郭熙《窠⽯平远图》画⾯近景,溪⽔曲折,岸边岩⽯裸露,⽯上杂树⼀丛,枝⼲蟠曲,有的叶落殆尽,有的画出⽼叶,⽤淡墨渲染。
远处,寒烟苍翠,荒原莽莽,群⼭横列如屏障,天空清旷⽆尘,是⼀派深秋的景象。
范宽《溪⼭⾏旅图》巍峨的⼭峰,葱茏的林⽊,突兀的巨⽯,描绘出雄伟的⾃然景⾊;⼭路间⾏商的⼩⼩驮队⼜显出了⼈世间⽣活的脉搏,⾃然与⼈世的⽣命活动处于和谐之中。
齐⽩⽯《古树归鸦》取仰视的⾓度描绘乌鸦归巢的情景,画⾯构图简洁⽽富有诗意。
作品底部以简笔画出⼩桥栏杆,房屋仅画出屋顶,给⼈以天⾼⽆尽之感。
占据画⾯半幅的树枝与⼭峦则以淡墨出之,其间以重墨点出疏密有序的乌鸦。
作品⽤笔简练,墨⾊讲究,笔墨⼲湿。
初中语文14课《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观评记录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一幅李可染的《万山红遍》。
同学们请欣赏。
李可染是中国山水画大家,谙熟山水画艺术,那么在他看来,山水画创作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呢?今天我们进入《山水画的意境》的学习,从中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二、学习目标首先,同学们明确今天的学习任务。
展示1.了解作者的观点,把握文章内容。
2.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层层深入结构方式。
3.明确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4、体会山水画意境之美,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我们一起读一下。
三、知识冲浪,夯实基础在学习正文之前,我们先积累相关基础知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作者简介(教师解读)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齐白石的弟子。
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
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
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晚年用笔趋于老辣。
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
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作品,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2、读准下列蓝色字的读音。
投影展示,学生齐读。
惆怅(chóu chànɡ)暮霭(ǎi)朝朝暮暮(zhāo)浮光掠影(lüè)夔门(kuí)真挚(zhì)渲染(xuàn)请大家特别注意“掠”字的读音。
3、词语释义惆怅:伤感,失意。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临,到;境,境界,地方。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朝朝暮暮:意思是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比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学生齐读学生看屏幕学生识记重点知识学生齐读学生识记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木然:形容一动不动或面无表情、反应迟缓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山水画的意境
【教材分析】
山水画是以描绘山川景色为主的一种国画,山水画的意境就是山水画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作者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提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论点,然后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并指出获得意境的方法。
作者虽然是画家,但是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种能力首先表现在文章结构布局上,即他采用了层进式结构。
本文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作者先点出“意境”这一概念,并做出解答;继而过渡到第二层,作者谈及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创造出有意境的作品。
在此基础上,还指出,绘画时不仅要站得高于现实,还要讲究匠意。
论证层次分明。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内容,把握写作思路。
2. 品味山水画的意境。
3. 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我搜集的资料(课文和作者)
(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
2.思悟发现
(1)上网查一查,什么是山水画,你能列举一些著名的山水画的画家和著名的山水画吗?
(2)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
3.学贵有疑
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中国古典诗词,也屡次提到了“意境”一词,同学们能结合我们所学过的诗词解释一下什么是意境吗?
提示: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构成了一种融合人情的雄浑意境。
可以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不离画,画不离诗,苏轼就曾说过“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
所以欣赏一幅中国山水画自然也离不开“意境”一词。
我国有一位著名的画家李可染就曾在他书中讲到:“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达出的艺术的境界、诗的境界,就叫意境。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先生的《山水画的意境》,具体看看他对山水画的意境有怎样的理解。
二、文章初探,把握思路
1.在文中找出作者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
明确: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
明确: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然后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做简要说明。
明确: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
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
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4.结合上述分析,请简述本文行文思路,并为本文划分结构。
明确:全文可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先点出“意境”一概念,并做出解答;
第二部分,作者谈及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画作之中才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
此外,还指出绘画时要站得高于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最后还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有与其相辅相成的山水画要素,即意匠。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课文第3、4自然段,作者列举了李白和毛主席的诗,目的是什么?
列举《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说明诗歌的意境是怎样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去的。
列举毛主席的《十六字令三首》,进一步说明“写景就是写情。
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2.结合上下文,分析第5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第5自然段是过渡段。
一问一答,引出下文对“意境”产生原因的论述。
3.第6自然段列举齐白石画虾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
作者列举齐白石画虾的例子,其目的是为了说明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则有赖于长期的观察;证明只有身临其境,长期观察,才会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
4.简述第8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8自然段主要是通过列举画松树和苏州四棵古老的柏树的例子,论述了山水画的意境是靠长期观察,并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渲染而最终创造出来的。
5. 通读课文,作者认为获得“意境”主要渠道有哪些?
深刻认识客观对象,这需要创作者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要有强烈真挚的情感。
6.作者引用杜甫诗句“意匠惨淡经营中”“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为了说明什么?
引述杜甫的话说明了意境和意匠是相互补充的。
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的营造需要画家身临其境,对客观对象长期观察。
表达这种情感的强烈愿望。
四、探究生趣,个性理解
三个选题,小组任选其一进行探究讨论。
1.展示山水画图片与山水摄影图片。
请同学们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说说,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
明确: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其更重要的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
可见,山水画具有其精神实质,这也就意味着它永不会为山水摄影所取代。
2.运用课文中有关意境的论述对《滁州西涧》进行赏析
作者任滁州刺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画意浓郁的小诗。
此时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幽草、黄鹂、潮水、春雨、小舟等,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
全诗没有一句写情,但情寓于景,意境深远。
3.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
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
(1)、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2)、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
明:木然的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3)、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
(4)、有的画家,没有深刻地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五、课堂小结
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意境的营造。
而意境的营造离不开创作者身临其境,对客观对象的长期观察。
要想作品呈现出独一无二的风格,离不开个人情感的倾注。
由此可见,文艺作品不能简单重复别人,要有自己的深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