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案】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春望》

合集下载

春望语文教学教案优秀5篇

春望语文教学教案优秀5篇

春望语文教学教案优秀5篇春望语文教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

2、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

3、领略古诗词的凝练姜、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4、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难点:1、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2、作者作诗的背景或心境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杜甫诗之沉郁,无不令我们爱不释手,浮想联翩,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诗。

二、整体感知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扫除文字、词语障碍。

抵,值,相当;浑,简直;簪,古人用来别发连冠的首饰。

2、了解作者写作时的背景或心境。

杜甫《春望》背景《新唐书?肃宗纪》载:这年正月,“安庆绪将伊子奇寇睢阳郡,张巡败之”。

二月,“李光粥及安庆绪之众战于太原,败之”,“关西节度兵马使郭英X()及安庆绪战于武功,败缕。

庆绪陷冯翊郡,太守萧贲死亡”,“庆绪将蔡希德寇太原”,“郭子仪及安庆绪战于永丰仓,败之”。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载,这年三月,“尹子奇复引大兵攻睢阳”,”安守忠将骑二万寇河东,郭子仪击走之”。

整个春季三个月,战争不息。

三、理解诗的意境、内容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三月,杜甫在长安时所作。

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

诗人触景生情,抒写了伤乱的感慨。

诗的前四句写春天的长安城的败象,包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高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触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

前四句诗人俯仰瞻观,由近而远,由远而近,从城到山河,由满城草木到花鸟。

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春望》的朗读与理解,对课文中重要词语的解析,分析诗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表达,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技巧,以及通过《春望》的学习,体会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深切关注。
2.增强文化理解与传承: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理解诗歌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3.促进语言建构与应用:通过解读、赏析《春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诗词表达个人情感和观点。
4.培养思维发展与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激发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3)意境分析:分析诗中描绘的春天景象与诗人情感之间的关系,理解诗人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情感。
-举例:从“草木深”中体会诗人对春天生机与国家破败的对比,感受诗人的悲凉之情。
(4)情感表达:探讨诗人通过《春望》表达的对国家兴衰的关切和忧患意识。
-举例:分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一句,理解诗人因国事家愁而愁白了头发,表达出对时局的深深忧虑。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春望》这首诗的基本背景和意境。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象与国家兴衰的诗歌,诗人杜甫通过对比春天生机与国破家亡的景象,表达了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详细分析诗中的每一句,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看诗人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将春天景象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
1.朗读与理解:《春望》全诗的准确朗读,把握诗的节奏和韵律,理解诗的基本内容。
2.重要词语解析: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国破”、“山河在”等词语的含义。

《春望》教学设计(优秀9篇)

《春望》教学设计(优秀9篇)

《春望》教学设计(优秀9篇)春望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内涵,熟读背诵。

2、深入理解名句,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3、领略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

学习重点:理解诗歌内涵,有感情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

学习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品味、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学习方法:诵读教学环节:一、激情导入二、出示目标三、知人论诗四、初读感知五、复读解意六、品读悟情七、拓读识人八、课外练习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知人论诗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代,在盛唐的诗坛,矗立着两座不朽的丰碑,分别是浪漫主义的大师李白和现实主义的大师杜甫。

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杜甫,从他的名诗《春望》中,去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屏幕上展示课题,板书课题)一起来看一下学习目标(出示目标,齐读目标)过渡语:学习诗歌首先要了解作者,了解他生活的时代,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诗,这是鉴赏诗歌的前提条件。

1、请学生介绍杜甫,教师补充。

(课件显示)杜甫,字子美。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故被誉为诗史(李白诗仙),著有《杜工部集》。

我们曾学过他的《登高》(学生回忆),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创作背景过渡语:大家知道,唐朝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昌盛的朝代,可是,到了公元755年,唐朝的历史上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安史之乱。

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军攻入了长安城,在长安城烧杀抢掠,把繁华的长安城糟蹋得几乎成了一片废墟。

安史之乱使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作者带着报国之心投奔唐肃宗,不幸在路上被安史叛军所俘,最终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长安,他孤身一人远离亲人。

757年,诗人在春天来到长安的街头,目睹长安城满目荒凉的景象,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春望》这首千古绝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春望》这一课。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春天的时候,有没有观察过周围的自然变化,感受到过春天的美好与哀愁?”这个问题与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杜甫如何在他的诗中描绘春天的。
(3)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在分析诗句时,可能难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解决方案: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表达自己对诗意的理解时,可能存在语言表述不清、不准确的问题。
解决方案:教师通过范例、指导等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诗意解读更加精确。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对于《春望》中的爱国情怀与现实意义的探讨让我感到惊喜。他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提出不少独到的见解。但同时,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语言组织和逻辑思维能力仍有待提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
整体来看,今天的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和鉴赏《春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我认识到,作为教师,我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我也深感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以期让学生们在学习古典诗词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杜甫的《春望》。我注意到,在讲解诗歌背景时,学生们对于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但同时也暴露出他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不足。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有效地结合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古典诗词的深刻理解。

2023最新-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3篇)

2023最新-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3篇)

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3篇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春望》教学设计篇一学习内容:人教版八上第五单元第25课第2篇教学设想:《春望》是一首千古传诵的爱国诗篇。

杜诗立足于现实,他的诗因此赢得了“诗史”的美称,《春望》所记载的正是战争给大唐国民带来沉重灾难的一段历史。

八年级的学生,对唐朝历史,特别是安使之乱,十分熟悉,对杜甫及其诗作也有所了解。

学习时可把唐朝历史和诗人的遭遇作为参考。

鉴于这首诗有着婉转谐美的节奏韵律,鉴赏过程中,将以朗读为重点,以朗读带动其他环节,鉴赏诗的手法,理解诗人的情感,进入诗的意境,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习目标:1、准确理解“国、深、溅、短、浑”等字词的意思,感受诗的语言美。

2、学习“拟人、对偶、借代、对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提高感悟、鉴赏的能力。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味诗人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习重点:诗人所运用的意象和刻画的形象。

学习难点:作者如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传情达意。

课前预习: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此基础上选出你最喜欢的诗句进行赏析。

课堂学习:(一)激兴导入(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下面文字)美国遭遇“9·11”恐怖袭击之后,以反恐为由,先后发动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快十年过去了,战争还没有结束。

最近,由法国挑头,以美国为主力的“北约”,又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对利比亚进行狂轰滥炸。

你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某些国家,他们用战争换来的是什么?(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反恐战争越反越恐,恐怖袭击年年不断,反而给当地人民带来真正的恐怖;“北约”在利比亚实行禁飞区,非但没有制止那里的人道灾难,反而给非洲带来了更多的难民。

《春望》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精选9篇)

《春望》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精选9篇)

•••••••••••••••••《春望》教案 (八年级上册)《春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望》教案 (八年级上册),欢迎大家分享。

《春望》教案 (八年级上册) 篇1一、导入提到中国的古典文学,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唐诗宋词元曲。

提到唐诗,人们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两个人物,一个就是李白、一个就是杜甫。

李白生活在盛唐,诗歌潇洒飘逸,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时期,诗歌沉郁顿挫。

有人说,读杜甫的诗就犹如读一部唐代的历史,所以,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与唐代的那一段历史有关呢?请同学们看注释一,读一读背景介绍。

二、写作背景补充: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

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

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

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

《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

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三、学习诗歌1 、初读诗歌(1)读准字音。

同桌间相互朗读,老师巡视指导。

注意搔、胜、簪等字。

(2)读准节奏。

老师指导、回顾诗体。

近体诗是指在唐代形成的格律诗。

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

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

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

七言律诗的朗读节奏通常为二二一或二一二。

组长指导大家朗读,示范读,其他同学划节奏,老师巡视检查。

(3)读懂感情。

多读几遍,看看能从诗中读到什么样的情感来?在小组内发言,要求每个人都要说,最后组织归纳答案。

2.品读诗歌老师引导大家品析诗歌(1)品析诗题:读----品从诗歌的题目可以提取哪些信息?写的是春天诗人望到的长安城的景象。

第26课《春望》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春望》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春望》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基本情况。《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在战乱年代创作的诗篇,表达了作者对家国的眷恋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体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和深刻的时代感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春望》的诗句,探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例如,“国破山河在”这一句,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自然永恒的感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春望》的背景、诗句解析、诗歌主题和创作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歌意象、情感和家国情怀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阅读和创作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感知和鉴赏能力。
4.强化语言运用:通过学习《春望》,使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5.塑造良好品格:从诗人的家国情怀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珍惜生活的道德品学生们的表现让我感到惊喜。他们积极发挥想象,创作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诗句。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存在语言表达不熟练、诗词格律不熟悉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诗词创作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创作能力。
最后,关于课堂总结环节,我觉得自己在引导学生总结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让他们在总结中巩固所学,提高语文素养。
-诗词创作背景的了解: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春望》的创作动机和时代背景。

初中古诗春望教案

初中古诗春望教案

教案:初中古诗《春望》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春望》。

2. 理解古诗《春望》的主题和意境,领会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3.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朗读和背诵古诗《春望》。

2. 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3.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古诗《春望》的文本和注释。

2. 教师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2. 教师出示古诗《春望》的题目,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景象与古诗中的情感之间的关系。

二、朗读和背诵(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春望》,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

2. 教师引导学生跟读和背诵古诗《春望》,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三、理解内容和主题(10分钟)1. 教师逐句解析古诗《春望》,解释生词和难点。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领会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四、分析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2.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应用和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诗《春望》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意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诗《春望》的主题和意境。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2. 教师通过学生在分析和应用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思维和鉴赏能力。

3. 教师通过学生在讨论和总结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表达和反思能力。

《春望》教师课堂教案(10篇)

《春望》教师课堂教案(10篇)

《春望》教师课堂教案(10篇)《春望》教师课堂教案 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及其中所蕴涵的诗情,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2、学会诗歌赏析的方法,培养读诗兴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美点。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的思想内容。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时伤国、忧国思亲的感情。

3、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感情,品味诗歌的美点。

【教学难点】1、解诗的思想内容及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时伤国、忧国思亲的感情。

2、品味诗歌的美点。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加强朗读教学,以读激情,让学生进入诗歌氛围,体会诗歌的意境。

2、问题探索法。

在整体感知诗歌的基础上,重在品味诗歌的精妙之处。

3、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归纳要点,抒发感想。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文学中,诗歌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从《诗经》到现在,诗歌一刻也没停止它前进的脚步。

从小我们就会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还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可以说,诗歌是伴着我们成长的。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抽背),领略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那么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另一种风格:杜甫《春望》。

二、学习《春望》(一)请学生介绍杜甫,教师补充。

(课件显示)杜甫,字子美。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故被誉为诗史(李白诗仙),著有《杜工部集》。

我们曾学过他的《登高》(学生回忆),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二)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史叛军攻下当时的都城长安。

作者带着报国之心投奔唐肃宗,不幸在路上被安史叛军所俘,最终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长安。

此诗就是杜甫在长安时所作,诗人目睹祖国如此破碎衰败的景象,黯然神伤,这首诗是他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八年级春望教学设计(优秀8篇)

八年级春望教学设计(优秀8篇)

八年级春望教学设计(优秀8篇)杜甫《春望》教案篇一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了,课后听取了各位老师的听课意见和建议,自己也认真分析了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于永正先生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就是钻研教材。

对于一篇课文,只有通过仔细地阅读,从容地咀嚼,才能探其精微,对文章的一词、一句、一字甚至一个标点都要细加揣摩,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听了很多的课,以及自己上了很多节课后,我深深地意识到钻研教材的重要性。

特别是最近,钻研教材似乎是深入到了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我想每位教师都在考虑着如何去钻研教材,我也不例外。

可对于应该怎样才能更好地去钻研教材,心中的疑惑也还有很多。

我在准备教学古诗《春望》时,为了备好这节课,我查阅了很多教学书籍,阅读了大量诗人的生平事迹的材料,还在《唐诗鉴赏辞典》中查找了《春望》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深入研究了这首诗的相关分析文章,更深刻地理解了诗人因“国破”而见花落泪,闻鸟心惊的心情,被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所感动。

我想,这是我能够上好这节课的首要因素,我想要让学生们被杜甫的这首诗,被杜甫的伟大情怀所感动,那么我首先被他所征服,所感动是很重要的,读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我都落泪了,我要将这种情感带入我的课堂只中去,用我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师生共同感悟。

课前,我们都有一种渴求感。

希望尽快进入课堂,希望学生好好和你配合,渴求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可你如果不钻研教材,不钻研你的学生,学生想到的,你没有想到,你又怎么能和你的共同研读文本呢?所以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并根据教学的特定目的和要求,以及学生知识水平的高低,将教材的内容进行再组织、再创造。

才能有效准确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也才能选择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增强能力。

有几个学生的发言让我难忘。

“泪”字激起的共鸣最多。

学生们说此字颇奇,说人心中悲痛,至多说到“ 泪流满面”已是极度夸张了,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泪水呢?这样的泪水究竟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不仅是泪多如倾盆之雨,更是心中有万千激愤,泪来的突然而猛烈,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感悟到了诗人的悲愤,有的说感悟到了诗人的思亲,还有的说是诗人面对此情此景无限伤感的泪水,不同的孩子,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的,但是这每一次的感悟都会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诗人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春望》《雁门太守行》教案

《春望》《雁门太守行》教案
-教学难点中的历史背景感知,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故事或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构建起两首诗的历史语境。
-针对文言文阅读理解难点,教师应通过逐句解析、词义讲解和句式分析,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
-在对比分析方面,教师可以设计具体的比较点,如“战争与和平”、“孤独与团结”等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写作的形式,深入分析两首诗的异同,从而突破难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活动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歌意象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历史,形成独立见解。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诗歌欣赏,提升审美水平。
-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象美,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春望》中意象的把握与情感的理解:诗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意象如何传达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雁门太守行》的历史背景与作者情感:理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所反映的历史场景及诗人的孤独与坚定。
《春望》《雁门太守行》教案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领会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及历史价值。
2.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必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结构,提升文言文素养。
-利用课文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古汉语知识。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对历史与文化的探究兴趣。

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春望》这首诗的基本内容、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典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逐句讲解和举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春望》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诗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活动。这个活动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创作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歌。
3.诗词解析:详细讲解《春望》的诗意,分析诗中描绘的景物特点,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4.诗词赏析: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赏析《春望》,如对比、拟人等,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5.诗词创作:鼓励学生借鉴《春望》的表现手法,创作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其次,在诗词解析环节,学生对古文诗词的解读能力有限,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尝试通过逐句讲解和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这可能是因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诗词创作活动的开展,使我看到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展示出自己对《春望》的理解。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存在思路不畅、表达不准确的问题,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八年级语文《春望》教案

八年级语文《春望》教案

八年级语文《春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望》全诗。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诗中的典故和意象。

(3)分析诗的结构特点,了解唐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理解诗人在困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学生的乐观精神。

(3)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中的典故和意象。

2. 分析诗的结构特点,掌握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春望》的原文和相关注释、译文。

2. 学生准备:预习《春望》,了解诗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的题目《春望》,提问学生对“春望”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韵律和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 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分析诗的结构特点和艺术特色。

(2)学生结合诗歌内容,思考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要求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创作。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6. 总结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春望》。

(2)选择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鉴赏和分析。

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优秀3篇)

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优秀3篇)

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优秀3篇)春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背诵课文;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结合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感知法,情境品味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以爱国名言,人民苦难等相关内容导入二、简介背景(安史之乱)、作者杜甫三、朗读感知1、反复朗读。

要求:读准正音、节奏、语气语调。

2、检查朗读情况,引导学生正确译读。

3、引导学生背诵。

四、研读赏析1、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再现形象,把握物境。

①诗歌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明确: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

这是一幅论陷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论陷,城池残破,山河依旧,乱草丛生,满目凄然。

②颔联写了几个形象,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明确:写了花、鸟。

春花盛开,鸟儿和鸣,但诗人在视听上并没有愉悦之情,因他与家人的别离感伤所致。

③让学生想象颈联、尾联的形象及画面。

明确:烽火连天,兵荒马乱,诗人盼望得到家书,可一直都大失所望,由此而焦虑忧愁,满头白头,头发稀疏得不能插簪。

2、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把握情境。

提问①: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明确: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思亲的情感。

提问②:全诗抓住哪些词语和意象来表达心情?明确:国破--国家支离破碎草木深--更令人满目凄凉、花溅泪,鸟惊心--衬托诗人因国破家亡而产生强烈伤痛的感情。

抵万金--表达诗人对妻子儿女及家中亲人的思念。

搔--不胜簪:头发稀疏不能插针簪,衰老得快,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五、课堂小结并美读课文春望教案篇二春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

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欣赏他们为创设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趣味。

八年级上册《春望》教案

八年级上册《春望》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望》。

(2)理解《春望》的创作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3)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春望》。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春望》。

(2)理解《春望》的意象、情感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人的思想感情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春望》。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以提问、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春望》的诗歌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春望》,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现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通过品读、背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望》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春望》。

2. 结合课内学习,课后搜集有关杜甫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

六、教学反思: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春望》的情况,考察其对诗歌的熟悉程度。

2. 学生对《春望》意象、情感和表现手法的理解,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反映出来。

3. 学生对诗人杜甫的了解,以及对其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的掌握。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杜甫草堂,了解诗人的生活环境。

春望教案甘肃省高台县城关初级中学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春望教案甘肃省高台县城关初级中学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春望》中的爱国情怀及其在当代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诗人在诗中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来启发学生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词语意象理解: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理解其象征意义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课文结构与意境分析:掌握起承转合的诗歌结构,以及诗人在诗中构建的意境,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文化背景与爱国主义情怀:了解杜甫及其创作背景,体会诗人在国难时期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举例解释:例如,“国破山河在”中的“国破”象征着国家的破败,而“山河在”则暗示了国家的根基犹在,通过对比突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4.提升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解读诗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描绘事物和情感;
6.增进合作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与互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沟通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朗读技巧:通过正确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培养学生朗读诗词的能力,使学生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读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春望》的背景、诗歌结构、意象分析以及诗人的爱国情怀。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首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体会古典诗词的魅力。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春望》这首诗时,我发现学生们对诗歌的节奏和意象分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春天大自然的变化,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八年级春望教学设计

八年级春望教学设计

八年级春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背诵《春望》这首诗。

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把握诗歌的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把握诗歌的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用典等。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和作者的生平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安史之乱时期的历史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提问学生:“在这样的战乱年代,人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杜甫的生平经历和诗歌成就。

详细讲解《春望》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个人遭遇,为理解诗歌的情感奠定基础。

3、初读诗歌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朗读错误。

全班齐读诗歌,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

4、诗歌解读结合注释,让学生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补充。

重点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如“国破”“烽火”“家书”“白头”等,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诗句的含义。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如“山河”“草木”“花鸟”等,体会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

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三篇

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三篇

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三篇《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优秀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语文《春望》教案一教学要点:①朗读②赏析③探究④拓展教学难点:①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内容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情感教学方法:活动性阅读教学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1、作者简介;2、回忆以前学过的杜甫的诗歌;3、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

第二年(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长安城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

而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伤感。

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二、赏析活动(读懂诗意、品味诗情)1、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2、学生质疑,领悟全诗内容(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

三、探究活动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

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

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2、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意思?课本的注解是:“感时花溅泪”--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

“恨别鸟惊心”--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其实在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春望杜甫教案初中

春望杜甫教案初中

春望杜甫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文内容:通过反复阅读和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春望》的诗意,掌握诗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2. 品味诗歌语言:通过朗读和文本分析,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人的抒情技巧。

3. 提高审美情趣:通过赏析诗歌,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了解《春望》的背景,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诗歌语言的品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领会诗人的抒情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2. 诗歌语言的品味:让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美,理解诗人的抒情技巧。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进入诗歌的意境。

2.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诗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3. 问题探索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导学生回顾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b. 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春望》的兴趣。

2. 朗读(5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b. 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

3. 文本分析(1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b.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诗文主题,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赏析(1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分析诗人的抒情技巧。

b. 学生自主赏析,体会诗歌的美。

5. 总结(5分钟)a.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 背诵《春望》。

2. 写一篇关于《春望》的作文,可以是抒发自己的感悟,也可以是分析诗人的抒情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春望》的诗意,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春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古诗,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领略诗人深沉的忧国思家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领略古诗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3.在自主、合作的探究式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做到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令人遐想;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给人以希望。

然而,谁又曾想过,那战火纷飞的春天的景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朝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春望》诗,看看身在囹圄中的他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独特感受?二、文学常识1、关于作者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2、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唐朝的历史上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安史之乱”。

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军攻入了长安城,在长安城烧杀抢掠,把繁华的长安城糟蹋得几乎成了一片废墟。

“安史之乱”使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杜甫也被叛军抓到长安,他孤身一人远离亲人,在第二年的春天来到长安的街头,目睹长安城满目荒凉的景象,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春望》这首千古绝唱。

三、吟读,感知音韵美1、自由吟读,读准字音溅(jiàn )抵(dǐ)搔(sāo )浑(hún)胜(shèng)簪(zān )2、教师范读,读准节奏春望国破 / 山河在,城春 / 草木深。

感时 / 花溅泪,恨别 / 鸟惊心。

烽火 / 连三月,家书 / 抵万金。

白头 / 搔更短,浑欲 / 不胜簪。

3、视频朗读,注意重音4、抽生朗读,读出情感5、全班齐读,读出诗味四、赏读,感知意境美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城:国都指长安破——形容国都沦陷,城池残破深——形容荒草丛生,满目凄凉译文: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感叹溅泪:落泪恨:悲伤惊心:心惊、害怕译文: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战火连:连续三——复数,几个月抵:值,相当译文:战火连绵,久久不息,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头:白头发,搔:抓短:稀疏浑:简直胜:禁不住(“胜”在古代读作shēng)簪:簪子(注意写法)译文: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五、悟读,品诗情感美(1)那么,诗人在长安街头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2)诗人看到此情此景,又会有什么感受呢?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引导学生想象:和平年代繁华的国都是一番什么景象?(人山人海、熙熙攘攘,街上是比肩接踵,集市上是人声喧哗,一派繁荣的景象。

)对比——而今,叛军占领的长安城只见草木不见人,人到哪去了?(被抓、被杀、逃难)抓的抓,死的死,逃的逃,放眼望去长安街上空无一人,满目凄凉,杂草丛生。

怎么把这种感情读出来?(语调低沉,语速稍慢。

)提问:面对人烟稀少、杂草丛生的长安城,诗人的心情如何?哪句诗最能表达诗人此时的心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提问:花香鸟语是最美好的事物,能够给人带来愉快的心情,但诗人却为何对花落泪、闻鸟惊心呢?时——为动乱时局而感伤别——为生离死别而激愤因为作者此时心情感伤、激愤,再美好的事物也不能给作者带来愉悦的心情,所以诗人留下了眼泪。

看到这繁花似锦的美景,诗人却落泪了,诗人流下的是什么泪呢?伤感之泪,与家人分别之泪,痛苦之泪,愤怒之泪,叹息的眼泪…想到原来的长安城是那么的繁华昌盛,可是今日,一夜之间,长安城变得这样破败不堪,草木丛生,他流下了伤心的、痛苦的、激愤的泪水。

提问:在这样动荡的年代,在这样“恨别鸟惊心”的年代,诗人最盼望的是什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在这样动荡的年代,在这样“恨别鸟惊心”的年代,诗人最盼望的是什么?请男同学把后面四句读一读。

◆质疑:为什么这样一封薄薄的家书却抵得上“万两黄金”呢?亲人的平安,亲人的健康比万两黄金还珍贵。

提问:诗人盼啊盼,他多么希望战乱早日平复,他多么希望得到一封报平安的家书啊。

他盼到了什么程度?——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④“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人盼啊盼,他多么希望战乱早日平复,他多么希望能够得到一封报平安的家书啊。

他盼望到了什么程度呢?明确:杜甫当时只有45岁,人到壮年,为国家而担忧,为亲人的离别而忧愁白了头。

这首诗写诗人在长安街头看到的春天景象,写了他的所见、所感、所思、所忧,充分地表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投入自己的感情朗读,也把诗人的思想感情读出来,行不行?(配上音乐,生自由大声地练读全诗。

)六、比读,拓展思维美1、诗人为国家的命运担忧,为亲人的平安担忧,他朝也盼,晚也盼,哪一天能回到自己朝思幕想的家乡呢?7年之后,杜甫逃离了长安城,住在四川。

有一天,突然听到了一个惊天的喜讯,叛军被消灭了,叛军的老巢被收复了,听到这样的消息,他挥笔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屏幕上出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朗诵全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当中有一个诗眼,表达了诗人听到这个喜讯之后的情感,哪一个字?(喜)喜到发狂,喜到手舞足蹈就是“狂”。

“狂”是来形容“喜”字的,“喜”是这首诗的诗眼。

2.边读边理解诗意。

①“剑外忽传收蓟北,”这是作者听到的什么消息?河南、河北原来是叛军的老巢,根据地被收复了,说明叛军彻底被消灭了,说明祖国得到统一了。

②这个喜讯来得太快了,听到这个喜讯,诗人表现得怎么样?“初闻涕泪满衣裳”“感时花溅泪”中的泪是感伤的、痛苦的、哀怨的、愤恨的泪。

此时作者流的是什么泪?此时是兴奋的、激动的、喜悦的泪花呀!③听到这个喜讯作者和他的家人都是什么神态呢?读“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作者高兴得要发狂,一个“喜”字尽得“喜态”。

④诗人为何会么喜欲狂呢?一喜叛军得到平定。

二喜国家得到安宁。

三喜亲人能够团聚。

四喜回乡如愿以偿。

他怎么不喜欲狂呢?再用“喜”的心情读这两句。

再读“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⑤诗人喜得想要发狂,他不仅漫卷诗书,他还想干什么?读“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纵酒高歌之时,他就想到“青春作伴好还乡”。

⑥美好的春光,可以伴随我更好地回家。

回家要经过哪些地方?读“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要经过巴峡、巫峡,经过襄阳,最后才到达他的家乡洛阳,真是千里洛阳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人已经归心似箭了。

3.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杜甫在听到官军收复了叛军消息的刹那间狂喜极乐的感情。

闻喜讯流喜泪,流喜泪而呈喜态,呈喜态而唱喜歌,喝喜酒思喜归,喜始喜终。

这是诗人杜甫平生第一首快诗。

请你们怀着和诗人狂喜极乐一样的感情大声朗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两首诗为什么能千古流传呢?一首那样的忧伤,忧伤到见花落泪,闻鸟心惊,忧愁到了极点;另一首诗,诗人喜悦到了极点—“喜欲狂”。

他是把自己个人的命运和祖国、人民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诗人的诗写出了人民的心声,他是怀着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来写这两首诗的。

七、背读,再享诗意美背诵并默写《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八、中考链接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忧围伤时、念家悲己(意思对即可)2、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示例一:“破”字用得好。

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

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了在哪里?示例:①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时”、“惜别”之悲。

②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答: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

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的急迫心情,使人产生共鸣。

6、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7、对“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

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满目凄然。

诗人的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

“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

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

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