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引导学生走进诗意的世界

合集下载

让诗歌教学富有诗意

让诗歌教学富有诗意

歌 教 学 的方 法 。 关键 词 : 诗歌 教 学 诵读 领 悟 启发 感 悟 背景 参 悟
中图分类号 : 3 G6 3
文献标 识 0 ) 6c一0 9 -0 1 7 —9 9 ( 0 90 () 0 5 1
中国是一 个 诗 国。诗歌 学 习 历来是 人们 文 化生 活的 重 要 内容 。我 国 自古就 有 “ 诗 教 ” “ 训 ” 等 以 诗 来 启 蒙 的 说 法 和 做 、 诗 法 。孔 子 在 《 语 - 氏 》 中 说 : 不 学 论 季 “ 诗 , 以言 ” 无 。今天 , 不少 家 长也 非常 重视 对 幼儿进 行古典 诗词 的教 育 。这 不 仅仅是 因为 诗歌 容易为儿童 所记忆 , 重要的是诗歌 中所 更 蕴 涵的哲 理和 意境 是其他 题材 所远 远不 能达 到 的 。诗 歌 的阅读 快 感 , 其 他文 体 所远 远 是 难 以比拟 的 。欣赏诗 歌对 于提 高学生 的文 学 素养 , 修炼 他们 的思想 品 行 , 高他们 的审 美 提 情 趣和 审 美能 力 , 将具 有 独 到 的功效 。因 都 此, 中小 学语文教材 选编 了许 多古今 中外优 秀 诗篇 , 中语 文教材还把 诗歌 的鉴赏评价作 为 高 项主要 内容 , 近几年高 考语文试 题对诗歌 的 考查也 由客观选择题 转为主观 论述题 , 由此 可 见诗 歌教 学 日益 成为越 来越 重要 的教 育艺 术 形 式 。 因此 , 教 学 方法 更应 当生 动 活 泼 、 其 富于 美感 , 努力 以诗化 的形式 传达 诗意 之美 。 下面 谈谈 我个 人 的一 点做 法 与体 会 。
教 学 案 例
n v 1 e l i n a0 H a : 0 tn rd i l
让诗 歌教学 富有诗 意

引领学生走进诗意的生活——一堂作文课引发的诗歌教学感悟

引领学生走进诗意的生活——一堂作文课引发的诗歌教学感悟
做 法是 多么 错误 啊 !考 试不 是学 诗 、 写诗 的最 终 目的 , 通
慈爱的睇视 和欣喜 的泪流——, 眼睛一 眨不眨 , 仔细
的盯 着你
过学诗、 写诗来增强学生们对诗歌的认识 , 自觉接受诗歌 等文学精神的熏陶, 那才是根本。 在接下来的 日子里 ,我不但把诗歌教学放到了它应 有的位子上 , 还对它进行了特别的呵护和变革。 我从多方 面武装和改进诗歌教学 , 希望 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诗趣 , 引发他们的诗情 , 让他们诗意地生活着……

你朦胧无知的心本能地律动, 却无法表述亲情只一
阵 四肢 乱舞
让他 们先从 模仿 开 始 。 我还告 诉他 们 , 把 这么 多 只要 年 来 对妈 妈 的感 恩和 爱 恋用 最 美丽 的 语 言表 达 出来 , 这
便是诗了。 显然, 我的这些做法和这番话消除了学生们的
顾虑 , 们在 短暂 的交 流之 后逐 渐安静 下来 , 他 认真 地进 入
解诗歌的意蕴 , 必须对诗歌 的形象 、 意境 、 感情进行深入
的挖掘 。 这就需 要老 师巧 妙地创 设 富于激 发性 的情境 , 让
说, 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富有
感情地朗读 , 这时候 , 多媒体就可以发挥它的功用了。我 们不仅可以借助配乐朗读录音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 , 还
多想 , 是那一阵春风 , 拂去你眼角的皱纹 , 让年青拥抱你 ;
我多 想 , 一缕 暖 阳 , 化你 心 头 的坚 冰 , 是 融 让快 乐 属 于你
学生们的模仿训练作品交上来了,他们的诗作让我
的心一次又一次与惊喜交汇。 我从来没有想到, 在学生们
稚嫩 的心灵 中 , 动着 如此真 挚 而又浓 烈 的诗情 。 的学 涌 有

走进古诗文的天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陈雅)

走进古诗文的天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陈雅)

诵经类评比走进古诗文天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广西桂平市南木镇中心小学陈雅电话:邮编:537226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其中就精选70首文质精美的古诗,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古诗。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朵绮丽的奇葩,这些古诗文,立意高远,语言清晰,趣味浓郁,实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明珠。

可是这些古诗文距今皆有几百几千年,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些优秀诗篇,充分发掘古诗文的人文精神和艺术价值,让它在陶冶孩子性灵,提高文化素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呢?于是,我引导学生开展“走进古诗长廊”语文综合性学习课题研究。

让同学们在积累、品析古诗中,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使他们的心灵得到熏陶;让同学们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了解诗人的风格,从而提升文化品位;拓展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空间,让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使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得到有效的整合;培养同学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他们的语言、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树立自信,体验成功,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走进古诗文的天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呢?我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课文中的诗句,激发学生爱读古诗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我从以下几步进行引导:第一步:注重课前预习,让学生与古诗文来次最亲密的接触,消除学习中的陌生感。

借助工具书及相关资料,疏通文句大意,了解诗人及写作时代背景。

如古诗《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抒发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但是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习俗的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感情之间的距离,都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于是我让学生去查查当时的背景小故事,学生们有的到网上查询,有的去图书馆查询,有的问大人,有的从诗书上找……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小学语文——引导学生品味诗歌

小学语文——引导学生品味诗歌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除了要教授学生课本知识,也应该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诗歌。

诗歌是一种超越语言固有意义限制的文学艺术,能够让读者在语言的魅力中感受到诗人对于生命和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而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程中,通过培养他们对于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应该和他们密切相关。

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择与他们经常接触的事物,开展诗歌教育。

诗歌是一种艺术形式,与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相结合,我们可以将诗歌与音乐、画作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感受诗歌氛围的同时,去探究诗歌中包含的艺术元素。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品味诗歌中来。

孩子们因为天真活泼,好奇心旺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

我们可以利用课堂时间或课外活动,组织学生阅读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诗歌,同时引导他们去感受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领会其中蕴含的情境及美好真理。

例如,我们可以提供一些绘本,与学生一起欣赏其中的诗歌,使他们能够在绘本的图像中更加深入感受诗歌的情感。

要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

引导学生去接触不同题材和类型的诗歌,从中感受语言的美,抓住诗人的情感,了解不同类型的诗歌应该用什么样的心境去阅读。

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老师也需要发挥自己的魅力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诗歌中精神世界的内涵。

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语言、音乐、艺术等方面的交叉讲解,让诗歌更容易被学生感受到。

要从学生喜欢的事物作为切入口。

比如说,学生都喜欢看动漫和小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接触一些动漫、小说中的诗歌,让学生了解到诗歌可以联系到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增加他们对于诗歌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集体或个人创作,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去创作有关一些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诗歌。

要让学生在品味诗歌的同时,学会思考和感悟。

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听诗、读诗、背诗、写诗、绘诗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求生求知的心境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要让学生学会在欣赏诗歌的情节中,寻找自己与诗歌相关的兴致,去了解诗歌所描绘的内涵义,从而推动学生们对诗歌内义有更深刻的感悟。

诗歌,让我们的世界充满诗意阳光——浅论引导小学生初步学习现代诗

诗歌,让我们的世界充满诗意阳光——浅论引导小学生初步学习现代诗

诗歌,让我们的世界充满诗意阳光——浅论引导小学生初步学习现代诗左文宇(庐江县城东小学安徽合肥231500)摘要:本文通过引导小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尝试简单赏析与创作现代诗;通过引导小学生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来充分展示其能力,引领学生迈入诗歌的殿堂。

关键词:现代诗特点赏析与创作书面与口头展示诗歌,是我国文化中的瑰宝。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古有唐诗宋词,近有现代诗侗时诞生了灿若星辰的诗人,从古代大家李白、杜甫到现代的冰心、艾青,他们薪火相传,把灿烂的诗歌文化一代代传承,成就了我们诗的国度。

同学们从小学习古诗,学习现代诗。

那么,如何去引导学生学习现代诗呢?一、了解现代诗的特点、诗人及创作背景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形式自由,意义与内涵比较丰富,以下以三首诗歌为例。

学习《繁星三首》,分别是《繁星(七一)》《繁星(一三一)》和《繁星(一五九)》。

这三首短诗选自冰心的第一部诗集《繁星》。

对于母爱、童心和自然的赞颂,是冰心诗歌永恒不变的主题。

《繁星(七一)》和《繁星(一五九)》这两首诗是对母爱的赞美。

《繁星(一三一)》对大海的赞美,诗人从小生活在海边,对大海有很深的情感,后来独自出国求学,思念家乡及亲人,对母亲的思念更为炽热。

学习艾青诗歌《绿九《绿》创作于1979年,诗人用极富感染力的文字描绘了春回大地,到处都是绿色,万物充满生机的景象。

通过学习知道诗人的相关情况:艾青,原名蒋正涵,爱国诗人,代表作《我爱这土地》。

学习外国诗歌《白桦》。

《白桦》作者是苏联著名诗人叶赛宁,以“白桦”为题材,展现了白桦洁白、挺拔、美丽的形象,流露出作者对家乡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生学习了一些现代诗,能够简单地总结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但是不是很完整,具体如下:“我很喜欢本单元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诗歌常常表达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因此语言表达也很独特,如阳光是'绿的',寂静是'朦胧的',小草'炫耀'着新绿。

让现代诗歌教学诗意起来——苏教版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例谈

让现代诗歌教学诗意起来——苏教版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例谈

难’ 的无奈 , 也有 ‘ 海 内存知 己 , 天涯 若比邻 ’ 的豁
8 4 教学

样的画面 : “ 月光似水 ,城市 的行道树沐浴在 月光
设计的思考题 自主学习 、 合作探究 , 在把 握了每小 节的内涵和情感后 , 逐节进行诵读指导 , 要求学生 注意语 气、 语速 、 语调及轻重音的处理 , 学生读不到
而 略 带伤 感 的氛 围 , 为 学生 理解 诗 歌 的情 感 奠定 了 良好 的基础 。
这样描绘诗歌中抽象的诗意 : “ 春寒料峭的夜晚 , 昏 黄 的油灯下 ,一位少年将 一张信纸折叠得整整齐
齐, 然 后 细 心 地 装 进信 封 , 随 即 又 细 心地 粘 上 一枚
小小的邮票 , 抹平 , 摩挲 。他回想起与母亲离别时的
识君 ’ 的豪迈 。那 么 , 现 代人 是如 何 理 解 离别 的呢 ?
学上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 多名教师执教 的现 代诗如 《 再别康桥》 《 乡愁》 《 天上的街市》等先后获省市一 等奖 。有人说 , 好的语文课既能表现出理性特征 , 又
我们一起来学习徐志摩先生的《 再别康桥》 , 领略一 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 这一导语 的设计既渲 染了情境 , 又设置了悬念 , 可谓一举两得 。 现代诗教学的导语设计既要 有针对性 , 也要有 艺术性 , 即美感与情感结合 , 在美与情 构筑的诗意
作者简介 : 夏峰峰( 1 9 7 9 一) , 江苏泰州人, 本科学 历, 中学 一级教师 , 江苏泰兴市洋思中学语文教师 。研 究方 向 : 初 中语 文教学 。
近 几年 来 , 江 苏泰 兴 洋 思 中学在 现 代 诗歌 的教
达; 有‘ 西出阳关无故人 ’ 的担忧 , 也有‘ 天下谁人不

情境导入,走进诗境论文

情境导入,走进诗境论文

情境导入,走进诗境摘要:本文采用朗读、绘画、音乐、联想、多媒体等五种教学手段,对如何将情境导入法运用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朗读诗歌是文学之母,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

诗歌以其凝炼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自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

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诗歌的风格特点、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再结合学生自身的理解,进行情境导入式教学,让学生领会诗歌丰富的内涵,进而濡染其心灵,陶冶其性情,培养其兴趣,提高其素养。

1朗读为先,体验诗意诗歌,是一种高雅艺术,是一种文化素养,尤其是古诗,是古代文学的精华所在,它脍炙人口。

朗诵是诗歌教学中导入情境,走进诗境的首选方法,下面略举几例常用诗歌朗诵法:1.1范读法一是教师或录音美读,然后由学生仿读;一是由朗读得特别好的同学进行范读,教师点拔,学生领会。

叶圣陶主张诗歌最好用美读,这“是一种侧重于审美欣赏的阅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1.2引读法1.2.1 提示式。

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这些问题,朗读课文有关语句回答,通过这个方式,引导学生朗读,学生既了解课文内容,又容易掌握表达技巧。

如朗读《琵琶行》:时间是什么时候?(夜晚);地点是什么?(浔阳江头);事件是什么?(送客);有一句诗,描绘送别的自然环境,有枫叶、荻花等意象,写出秋之萧瑟冷清,这里哪一句?(枫叶荻花秋瑟瑟);主客一行下了马,踱上船只,用互文说就是(主人下马客在船);将要饮酒却无助兴之乐(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琵琶,满座惊讶。

这样,根据诗歌内容及叙事顺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能轻松愉快背下来。

1.2.2 插叙式。

诗歌语言较精炼,不易理解,如能运用散文铺写的插叙方式引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会其中意境。

《诗经》、《离骚》等上古诗词,难解之时,可将其先译成半文半白之诗歌,悟其意而后再诵原文。

诗意人生让学生感悟诗歌的美妙

诗意人生让学生感悟诗歌的美妙

诗意人生让学生感悟诗歌的美妙人生如诗,给予我们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和美妙。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如何让他们感受到诗歌的美丽和诗意人生的哲理呢?本文将以教育者的角度,探讨如何通过诗歌教学,让学生感悟诗歌的美妙。

一、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力作为教育者,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可以从学生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引导学生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

例如,让学生用诗歌形式描述一件让他们印象深刻的事情,或是根据一幅图片创作一首诗歌。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诗歌的创作中,培养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兴趣。

二、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诗歌有着独特的意境和情感,可以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教育者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情感的诗歌,通过朗读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选择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老师的朗读,并想象自己置身于诗歌中的意境,感受自然界的宁静和美好。

三、通过诗歌表达学生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诗歌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可以让学生通过诗歌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表达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尝试写诗,让他们借助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

四、拓宽学生的诗歌视野和文化修养诗歌是一种文化的载体,通过诗歌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诗歌视野和文化修养。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诗歌作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风貌,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诗歌分享会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诗歌的魅力。

最后,通过诗歌教学,让学生感悟诗歌的美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面对生活中的情感和困惑。

教育者应该把握好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诗歌的海洋中畅游,享受诗意人生的独特魅力。

诗歌教学注意事项

诗歌教学注意事项

诗歌教学注意事项
诗歌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理解诗意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包括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等,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情感。

注重语言的运用:引导学生了解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如词汇、语法、修辞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情感体验的引导:引导学生通过感受和体验诗歌中的情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不要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在疏通诗意时,要注意不要逐字逐句对应翻译,更不能要求强记释意,规定标志答案。

这样会阻碍学生对诗歌的自我理解和感受。

逐步学会读诗中的“会意”:读诗不仅仅是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领会诗歌的情韵意味,多少有些感觉与领悟。

只有逐步学会读诗中的“会意”,才真正教给学生如何去读诗。

启发学生的“会意”:在“诗教”中要启发学生获取这样的“会意”,这可能是一种模糊的、直觉的、印象式的领悟,不是能说得很明白的,但作为诗歌欣赏,又是很重要的。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化解读,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诗歌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包括对诗歌的感知、理解、分析、评价等能力。

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在诗歌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将诗歌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诗歌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背诵、讲解、讨论、写作等,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五年级《古诗》教案设计:品味诗词之美

五年级《古诗》教案设计:品味诗词之美

五年级《古诗》教案设计:品味诗词之美。

一、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重要的古代诗文作品,了解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意义和内涵。

2.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水平,识别韵律、节奏、押韵等基本元素。

3.练习书写古代诗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

二、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阅一些古代诗文,了解其背景和意义,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品味诗词之美。

2.导入课程:可以通过介绍古代文化、古代历史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古代文化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习古诗文:教师根据课本内容,让学生一起朗诵、品味、赏析古代诗文。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对一些句子进行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作者的意图和内涵。

4.课外拓展: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更多的古代诗文,或者鼓励学生在写作方面进行提高,从而更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5.课后总结: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记录下自己对古代诗文的感受和理解,还可以进行简单的小测验或者讲解一些古代文化的背景知识。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在讲解古诗文时,教师需要融入一些教学技巧,比如解释句子的内涵,教授诗歌朗诵技巧等。

2.听读朗诵: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诵的方式来感受诗词之美,从而提高语言表达和朗诵能力。

3.诵读背诵:通过不断的诵读和背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代诗文,提高语言表达和记忆能力。

4.组织活动:让学生通过组织诗歌比赛、文学晚会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化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1.口头评价:通过教师对学生朗诵、解释、写作等方面的口头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

2.笔头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课堂练习、诗歌创作等笔头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提高情况。

3.综合评价:通过定期进行阶段性综合考核和学期末总结评价,评估学生在学习古代诗文方面的整体水平。

五、教学特点1.多元化: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化的魅力。

2.个性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进行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提高。

古诗《天净沙秋思》教学反思

古诗《天净沙秋思》教学反思

古诗《天净沙·秋思》教学反思秋韵寄情,启迪诗意心灵古诗教学是引导学生走进文学世界的重要途径,而在小学课堂上,面对苏轼的《天净沙·秋思》,我们既要传承经典,又要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情感体验。

这篇文章将深入反思在教学中如何通过这首古诗,让学生在秋天的画卷中体味文字之美。

1. 情感引导:开篇即是通过情感引导,将学生们带入《天净沙·秋思》的情境。

在教学之初,我选择了一些秋天的素材,如金黄的树叶、清凉的风等,通过触感和视觉上的刺激,唤起学生对秋天的情感共鸣,为后续的学习创造了温暖的情感氛围。

2. 多媒体辅助:在情感共鸣之后,我引入了多媒体元素,展示了一些描绘秋天的图片和视频,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秋天的美。

通过这些视觉上的辅助,学生们在心灵深处建构起对秋天的独特印象,为理解《天净沙·秋思》的意境打下了基础。

3. 语言韵律感训练:《天净沙·秋思》的语言韵律极为优美,我通过一些朗读和韵律感训练的活动,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音乐之美。

学生们学唱诗歌的同时,也在律动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感和音乐感。

4. 想象与表达:随后,我鼓励学生通过想象和表达,展现自己对秋天的理解。

通过写诗、绘画等方式,学生们将内心的情感融入到文字和画面中,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5. 诗意分享:最后,通过学生们的分享,我促使他们用语言表达对《天净沙·秋思》的独特认识。

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在分享中学到了彼此的观点,也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诗的感悟。

结语:通过对《天净沙·秋思》的深度教学,我们在传递知识的同时,更是在引导学生感知秋天的意境中蕴含的诗意之美。

文字和自然在这堂课上相得益彰,学生们走进了一片秋天的诗意花园。

这样的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学生心智的引导,使他们在古诗的陪伴下,感悟到了季节之美和文学之韵。

在这个课堂中,我们共同沉浸,共同体验,共同收获。

诗歌教学应激发学生的诗心——以《归园田居》为例

诗歌教学应激发学生的诗心——以《归园田居》为例
i 。 谬霉 | z
诗歌 教归园 田居》 为例
杨 翠 云
( 江西省南 昌市洪都 中学) 牵一发而动全身 ” 的作用 , 我们要 引导学生抓住这些 重 古诗词是我 国古代文学苑中的一朵 奇葩 , 凝聚着 中华 民族深 往往具有“ 厚 的文化积淀和深沉 的生命意识 ,在字 里行 间召唤着 人性 的真 、 点 诗句进行分析 、 对 比和细细品味 , 学生的心灵就会 得到诗意 的 善、 美 。这也就意味着中学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 中承担着更为重 升华 。 如: 品味“ 草盛豆苗稀” , 可 以在对“ 晨兴理荒秽 , 带月荷锄归 ” 要 的任务。 诗歌教学不仅要引领学生感受诗歌本身带来的审美愉 引导学生思考 : 辛苦劳作的诗人 收获如何 ? 再 以诗 悦, 而且要借此唤醒学生诗心 , 让学生感受生活的诗意 , 领 悟生活 人境想 象之后 , 引领学生反复吟诵 “ 草盛豆 的美好和生命 的真谛 , 进而让 自己的生活充满诗意。 接下来 , 我将 意 的语言渲染 诗人辛苦劳作 的场 景 , 苗稀” 一句 , 在对 比中强化 “ 辛苦 劳作 ” 与“ 收获不 丰” 之 间的反 比 以陶渊明《 归 园田居( 其三 ) 》 的教学设计为例 , 谈谈如何 引导学生 关系 。再用一“ 但” 字 , 引导学生思考 : 为什么 劳作 如此辛苦 , 收获 与诗人进行 深入的情感交流 和心灵对话 , 从而愉悦性情 , 丰富情 感, 陶冶情操 , 激发学 生的诗心 , 引导学 生学会诗意生活 。
诗 中“ 晨兴 理荒秽 , 带月荷锄归 ” 简单 的一句话 , 却 写尽 了诗 对生活 的追求 。 人劳作 的艰辛和愉悦。如何让学生感受 到情境之美 , 感受到语句 学生是 自己生活的主体 , 学生是学 习的主体 。诗歌 教学 要回
表达 的精妙呢?教师可先 作感情范读 , 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描述 的 归生 活就是要 回到学 生的生活 中去 。在《 归 园 田居》 的教学设计 情境 , 再 让学 生在想象 中扩展诗句 , 感悟诗句 的意境 。 当学生无法 中 , 我抓住诗人与学生生活的联 系, 从生活到诗歌再 回到生活 , 赋 进入文本 的情景时 , 教师可适时引导 、 提示 : “ 晨 兴” 让你想到什么 予生 活以诗意 , 将 诗歌带人生活 , 一步步 由浅到深地进行渗透 , 使 呢?“ 带月” 又让你看到什么场景?想一想诗人这个时候 心里在想 学 生得到强烈 的诗 歌认 知和情感体 验 , 体 现了鲜 明的诗 歌特点 。

走近诗意的世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妙与深情

走近诗意的世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妙与深情

走近诗意的世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妙与深情走近诗意的世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妙与深情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能够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文字,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然而,在现代生活的喧嚣中,诗歌似乎逐渐被淡忘,被人们忽视。

为了让学生重新体验诗歌的美妙与深情,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创新的方式,让他们走近诗意的世界。

首先,我们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可以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或演唱会,让学生能够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同时,可以开设诗歌创作班,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参与创作过程,从而加深对诗歌的体验和理解。

此外,可以将学校图书馆的角落布置成一个小型的“诗意角落”,陈列一些经典的诗集和诗歌作品,鼓励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

其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让他们感受诗歌美妙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每周一次的“诗歌欣赏课”,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不同风格和主题的诗歌作品。

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诗歌的语言特点、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并体会诗歌的内在美。

此外,引导学生通过绘画、音乐等方式,将诗歌融入到其他艺术形式中,使其更加丰富多样。

另外,我们也应该注重诗歌教学的实际运用,让学生能够将诗歌与生活相结合。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文学展览、诗歌朗诵会等相关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诗歌的艺术魅力。

此外,可以通过爱国主题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到诗歌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情感表达,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转化为诗歌,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提升他们的情感表达和自我认知能力。

总之,走近诗意的世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妙与深情,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创新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通过诗歌欣赏和创作,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通过实际应用,将诗歌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相信通过这些努力,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走近诗意的世界,感受到诗歌带来的美妙与深情。

营造诗意氛围——《诗》教案指导

营造诗意氛围——《诗》教案指导

营造诗意氛围——《诗》教案指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化内涵的追求越来越深入,这也促使教育界在教育中增加对文化内涵的重视。

在华夏文化中,诗歌作为传统文化之一,具有着广泛的影响。

《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其优美的诗句、深邃的思想以及人文精神,深深地打动着后人,受到了广泛的传颂。

那么,如何将《诗》这一古代经典在现代教学中重新加入课堂,发挥它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呢?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教学手段来营造一个诗意氛围。

一、引导学生进入诗意世界1.继承传统诗歌的风格和魅力《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一,其语言风格具有深奥、简练、意象多样等特点。

通过使学生了解《诗》的背景知识,融合现代教育理念,让诗歌在课堂上成为一种乐趣和享受。

2.运用图片读诗歌在介绍某首诗歌时,可以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使诗歌更加生动,意境更具传奇性和得意之情。

让学生从图片中感受到相应诗歌所描绘的空气、景色、光影、声响等。

二、发掘诗歌中的文化价值1.传递人文情怀通过细读《诗》中的名篇佳作,学生能够领悟到作者深沉浓烈的人文情怀,感受到作者对于人性关怀的深层探讨。

例如“多愁伤我心,思君恋巴西”的《离骚》,王之涣的《登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思想、文学的深层含义都需要我们去挖掘和发掘。

2.培养审美能力说到文化内涵,《诗》中的许多作品大大延伸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促进了学生文化价值观的提升。

通过学习诗歌,让学生培养出自己的审美能力,发现美、品味美、享受美。

三、诗歌与其他学科的关联1.与语文学科的结合诗歌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情感、意象、与语言准确性等方面的特点。

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不仅要对诗歌的意境、表达方式有充分的理解,同时也需要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比如修辞手法、语言细节、语言韵律等。

2.与历史学科的结合《诗》中一些篇章与历史上的人物及事件有紧密联系,例如《士伍》,《大雅》等。

古诗教学的三层内涵

古诗教学的三层内涵

古诗教学的三层内涵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凝炼含蓄的语言与深邃的意境,倍受人们的喜爱。

古诗学习不论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其他素质的形成都有重要意义。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进行古诗教学中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充分领悟古典文化的精髓,提高自身素质。

一、探诗意教师要着眼全诗,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全诗的概略性信息,初步感知诗意。

1、介绍背景解诗意教师介绍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与环境,让学生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

并组织学生通过自己查询资料,自己介绍。

在查询和介绍的过程中,既增长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明白了题目的意思,为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2、理解字词知诗意古诗语言精当确切,凝炼含蓄,要让学生进入古诗,就要帮助学生先读懂诗句。

首先在教学中可用关键字词引导学生探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独钓寒江雪”的“钓”字,“不知细叶谁裁出”的“裁”字等,这些字词,都是理解诗句意思的关键词语,把它们的意思讲清楚了,学生在弄懂诗句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比较顺畅地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其次较生疏的字词教师要加强指导,如“歌声震林樾”的“樾”,“煮豆燃豆萁”的“萁”,“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浥”等,这些字词,学生一般没有接触到,是学生阅读诗句、理解诗意的拦路虎,要让学生认其形,知其音,晓其义。

3、品词析句悟诗意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

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教师要抓住“点睛”之笔,引导学生进行推敲体会,领会作品的含义。

如《暮江吟》中“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字,作者为何不用“照”、“映”、“射”﹖除这些以外还可用哪些词﹖这些词中哪个词最能传达诗的意境﹖为什么﹖通过比较、对照和想象,体会出“铺”字的妙处在于写出太阳位置的极低、光线的柔和。

二、创诗境古典诗歌教学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披文入情”,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领悟诗的意境美。

感受诗歌魅力:五年级古诗教案设计

感受诗歌魅力:五年级古诗教案设计

感受诗歌魅力:五年级古诗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熟练地背诵《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等优秀古代文学作品。

2.能够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能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体验文学之美。

二、教学内容本次古诗教学将主要让学生接触到《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等经典古代文学作品。

通过研读这些作品,让学生在感性理解的基础上逐渐深入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意境和文化价值。

三、教学方法本次古诗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包括阅读、朗诵、彩绘等:1.阅读:学生将接触到《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等经典古代文学作品,学生将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来感悟其意境与文化内涵。

2.朗诵:通过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语言音色和韵律美感。

朗读过程中,学生会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彩绘:学生将通过绘画的方式展现古诗中所表达的意境。

通过绘图来对自己对古诗作品的理解进行表达。

四、教学过程本次古诗教学分为三个环节:1.导入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将为学生介绍什么是古诗和古诗的特点。

同时,我也会让学生了解到古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了解古代诗歌对文化、音乐等方面的贡献。

2.研读古诗阶段在这一环节中,我将让学生自己选择一首喜欢的古诗,阅读并理解这首古诗,将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画出来。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己的感性认知上开始理解、感受古诗的魅力。

3.创作阶段在这一环节中,我将组织学生在阅读、理解后的基础上,创作自己的古诗,展现自己的文学才华。

这里不仅仅只是让学生进行写作,我也会让学生通过文学创作的形式来了解到诗歌和其他文学形式的联系。

五、教学反馈通过古诗教学,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文学独有的魅力。

在课堂中,学生们积极参与,不仅学会了诗歌的朗诵方式,也能举一反三,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写作方面,学生们也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才华,例如一位学生创作的《蜗牛之歌》写得十分生动有趣,引起了全场师生的激赏。

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诗——谈古诗《登鹤雀楼》的教学_二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诗——谈古诗《登鹤雀楼》的教学_二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诗——谈古诗《登鹤雀楼》的教学_二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登鹤雀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诗,作者写的是登鹤雀楼凭栏远眺时的的感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

全诗洋溢着盛唐时期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

教学这首诗。

可以采用:“读、查、连、话、想、悟、疑、背”八步教学法,引导学生披文入情,用心感受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1、读。

在揭题后老师范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让学生轻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并逐步做到流利地读。

2、查。

让学生把诗读熟了,再要求查字典解释字义,从字面上初步弄懂诗的意思。

如“依”“尽”“欲”“穷”等。

从字典中查的字义,要放到诗句中,看能不能说得通。

说不同的就要找个相近的意思想一想。

“如白日依山尽”的“尽”字,字典里的解释是“完毕”,“太阳靠着山完毕了”这说不通,改为“太阳靠山消失了”,“太阳靠着山下去了”就说得通了要启发和鼓励学生把字典里同联系上下文结合起来解释古诗的字义。

3、连。

要求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用白话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

有的诗句直译不好说,老师应予点拨。

如“欲穷千里目”可还原为“目欲穷千里”,然后让学生用白话式着说一说。

4、画。

要求学生根据诗意,展开想象,然后把想象的事物画下来。

要提醒学生不要照者插图画,要尽量画得与它不同,,与众不同。

要启发学生思考:作者的观点在哪里?鹤雀楼应画在什么地方?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地方?想好再画。

5、想。

学生根据诗意画画,是第一次想象。

根据老师的描述展开想象。

老师的描述要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

老师可要求学生全身放松,两眼微闭,在悠扬的音乐声中,随着老师的描述再次进入意境。

老师的描述应从舒缓到昂扬:“一轮红日拌着火一般的晚霞正依山傍岭渐渐消失,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滚滚黄河水奔腾向前,不可阻挡,最后归入大海,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无际无穷,我强烈地感觉到要想看得更远,就必须登上更高一层楼;人生要有意义,就必须不断地进取,最大限度的获取成就。

儿童诗词教案:引导孩子发现世界之美

儿童诗词教案:引导孩子发现世界之美

写给老师的信尊敬的老师:很荣幸能够与您分享一份由我撰写的儿童诗词教案,它旨在引导孩子发现世界之美,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吧!我们都知道,儿童时期是孩子开拓视野、塑造性格、形成优良品质的关键时期。

因,作为老师们,我们的一大任务就是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审美能力。

而诗词正是锻炼孩子审美能力的最佳工具之一。

诗词,这既古老又深刻的文学形式,可以引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到文字的美感和深刻的内涵。

同时,通过学习古人的作品,孩子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从中汲取营养,发掘自身的价值。

上面这张图片可以让孩子们对诗词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幅画面描绘的是春天以及春天中不同种类的鸟儿在不同的区域活动。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一些相关的诗歌,来帮助孩子们更加详细地了解这些鸟类和春天。

接下来,我将介绍一些可以用来引导孩子们发现世界之美的教学方法。

一、赏析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每首古诗词背后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在赏析古诗词的同时,还能帮助孩子们学习词语、提高词汇量,同时也是广泛阅读、培养情感的一种途径。

我建议老师们先选取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作为学习对象,例如唐代的《静夜思》,宋代的《清明》等,然后以图画为参照,通过讲述、问答、解析等形式,引发孩子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二、感性体验诗和画是相互依存、相互印证的两种艺术形式。

画面和诗歌中的形象和意境相得益彰,共同构筑着美好的视觉、理念世界。

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先看图,再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通过五官来感知图画中所表达的美感。

当孩子们对图画中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后,我们再使用相关的小学生儿童诗歌,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将画面和诗歌组合成一个形象的情境,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三、花式朗诵花式朗诵是在学习诗歌的同时,锻炼孩子们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方法。

我们可以先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练习口语,再让他们把练习所学的诗歌在课堂上进行朗诵。

当孩子们朗诵诗歌时,我们可以采用互动式问答,让他们逐渐理解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教学:引导学生走进诗意的世界永吉县教师进修学校徐秀萍《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诗歌,是和小说、散文、戏剧等并列的文学样式,在新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诗歌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审美教育,激励学生继承和弘扬能够优秀民族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应重视诗歌教学。

诗歌,写景状物,抒情明理;文采亮丽,血肉交融;开合跌宕,摇曳多姿。

那是一片诗意的世界。

一、诗歌对学生有吸引力教师们对加大诗歌分量的这种编排心存疑虑,原因之一是他们认为诗歌不是故事类的作品,难以唤起才入中学的学生的兴趣,并且诗歌本身就难懂,学生读了也接受不了。

这种看法是似是而非的。

首先,它过分强调了学生的浅层的阅读兴趣,而忽视了学生阅读接受潜能以及接受层次的丰富性。

诚然,故事类作品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阅读吸引力更大,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他们会排斥以至厌恶诗歌了呢?其实只要对生活中的现象留心一下,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人从婴幼儿时候起似乎就能领略到诗歌的魅力。

那韵语形式的歌谣、谜语,有意义的、没意义的,孩子们能倒背如流!乃至进了学校后,“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孩子们口诵心记着这些美丽的诗句,同样兴趣盎然。

小学要毕业时,“同窗共六年,/友谊比蜜甜。

/今日离别后,/何时再相见?”,这是写在好友毕业纪念本上的学生自己创作的“诗”,它很稚拙,没什么诗味,也谈不上有什么艺术技巧,可学生对诗的喜爱不是可以从这里窥见一斑吗?可以说,孩子对诗歌的喜爱是自发的、天生的,因为诗歌本身的音乐使它具有让人不可抗拒的魅力。

话又说回来,诗歌难懂也是事实。

古诗还好,弄懂了里面难懂的字词后,一首古诗的主要意思也就能大致明白了,虽然它较深的意蕴还有待教师的讲解以至日后的领悟。

现代诗歌则不然,字面上虽无生僻词语,读了以后有时却让人不知所云,就是教师难免也会有如堕入云雾中。

面对这个情况,教师们首先不要灰心乃至怀疑自己的理解能力、欣赏水平,因为诗歌是最精粹的文学样式,它表达的往往是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加上语言上的凝练性、跳跃性、模糊性,诗歌的难以索解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教师们应该有这样的心理准备:理解、欣赏诗歌就像欣赏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一样,有一个入门与逐渐提高的过程,那种想一下子就找到理解、欣赏诗歌的“金钥匙”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此外,这两册课本选入的现代诗歌作品都属于表意较明确、主题较单一的作品,因此,学生在理解上应当不会有太大困难,教师们不用为此过分担心。

二、正确认识学生读、写能力之间的关系教师们对选编的诗歌数量较多表示不理解,也与他们在对学生读、写能力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上存在偏差有关。

他们认为文质兼美的现代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学生习作的范文,或者在内容上或者在写法上能给学生以写作上的启发。

这已经是比较陈旧的观念了,但至今在教师中还有根深蒂固的影响。

现在的语文教育观念认为,语文教学虽然致力于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但这四种能力的获得与发展在学生的各个年龄阶段、学习阶段是不平衡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之间允许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其实,就学生整个受教育过程来说,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以及学生实际的阅读能力,都要分别高于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和实际的写作能力的。

这既是对人的读、写能力发展规律的遵循,因为一般来讲,人的理解能力的获得与发展总是早于和快于表达能力的,又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因为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要借助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主要通过典范的课文来体现)来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鉴于此,教师们要把眼光放远一些,要真正具有提高整个民族文化、文学修养的宏阔眼光,认识到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诗歌,也许其效用不能立刻体现出来,但是学生在这个阶段比较集中地接触这种精粹的文学样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一点半点理解、欣赏诗歌的方法,也许就靠这点方法,能给他们打开一个新世界,而诗中蕴涵的深意他们暂时不理解又何妨呢?随着年岁的增长,知识积累的深厚,阅历的丰富,他们会逐渐破译诗中的“密码”的;或者在将来的某些时候,在某种情境中,他们的心里也许能自然而然地响起曾经熟悉的诗句,就在这些时刻,他们好像忽然参悟了诗里的秘密,他们经历着愉快的精神之旅,这是多么美好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上的熏陶与感染不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吗?三、教学现状诗歌教学或教得僵化,听之乏味,或教得炫目(公开课,运用声、光、电等手段),闻之心动。

僵化,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炫目,只是偶一而为之,让学生难以适从。

学生对诗歌的学习缺乏兴趣与热情。

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走进诗意的世界呢?四、反躬自省1、是不是未能把握住诗歌教学的核心本质呢著名诗人王家新教授提出,对于诗歌的教学,应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语言本身上来。

教师在教诗的时候,不能“走马观花”,应该“下马观花”,要从审美的角度入手,让学生们感受到语言本身的美,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诗歌教学应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怡性的快乐,少一些差强人意的理解;多一些个体的自我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

2、是不是缺少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现在的诗歌教学,很多都是从文字表面上去讲解,要不就是没有内涵,要不就是过多地强调文字意思,而忽略了文字本身的美感。

要解决这一问题,诗歌教学就应该从重视主题思想而转向诗歌本身,转向审美,转向艺术,通过诗歌的学习来提高学生们的文学素养。

3、是不是教师在诗歌教学中缺少味道与个性呢诗歌本身是具有多意性的、不确定性的,对于同一首诗歌,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应该讲出悬念,讲出真正值得一品的滋味。

要作到这一点,就必须辨证地运用参考资料,在诗歌上面下功夫,通过深入挖掘,将诗歌的意象、情感表达出来。

五、策略研究大家应该注意到,随着文学教育重新受到重视,人教版初中、高中新修订的教材中现代诗歌的含量已经大大增加,选编的时候已有意识地照顾到诗歌的题材和风格的多样化,力求把更具有生命力、表达的情感更具有普遍意义、更易唤起读者共鸣的诗歌纳入学生的视野。

不过,这毕竟是刚刚起步。

对于现代诗,不少教师觉得教学起来没有把手,高中的还容易处理一些,可以引入意象、意境等概念来帮助欣赏、理解诗歌,而在初中阶段,该如何引导学生进入一首诗,目前还没有形成科学的、卓有成效的方法。

同时,因为诗歌本身蕴涵内容的丰富性及含蓄性,使得解读诗歌也成为极具个人性的一种精神活动,不同读者对同一首诗的理解可能会大异其趣,这也是教师觉得诗歌不可教的原因之一。

所以说,我认为目前的问题不是选入教材的现代诗歌数量多,而是还没有形成教学现代诗歌的方法。

那么,如何解决以上所提到的困难,顺利进行初中阶段的现代诗教学呢?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的悟性和灵性,进一步领悟诗歌鉴赏的技巧。

在此基础上,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浓郁的感情;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理解诗中生动、鲜明的形象(意象);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

通过欣赏不同思想内容和风格特点的诗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走进诗意的世界。

即从文本阅读的角度,站在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尺度上,在课堂教学中按“读熟|感知——读懂|品析——读透|领悟”三个步骤指导学生学习诗歌。

(一)读熟—指导学生朗读训练精美的诗歌,都是语言艺术的精品。

新课标尤其强调“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而诗歌语言,更偏重于韵味和灵性。

这种感性的审美特征,只有通过诵读,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才能内化到学生的审美体验中,从而提高学生艺术的驾驭母语的能力。

因此,我们在诗歌教学中,一定要把朗读训练作为重点,贯彻到诗歌教学的始终。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

诵读不仅是朗诵、背诵,重要的是读出韵味,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质疑,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在读中释疑,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诗歌鉴赏力实行多种方式朗读。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的不同风格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如教师范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边读边听,边读边思,得到科学而有效的训练。

【案例一】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课前,学生预习了这首曲,获得了一些课文的初步朗读体验。

此时,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

情感上,凄苦愁楚是它的感情基调,总的来说,朗读的时候语速稍舒缓,音调低沉。

在具体的朗读过程要注意讲究情感的跌宕起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方瘦马。

”这三句中涉及九个事物,每个事物前边的词是对所叙述的事物加以了最简洁、最鲜明、最生动的描绘。

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为“断肠人”的出场营造出一种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

在朗读时,应强调后边的事物,适当延音。

最后两句可说是把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愁楚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朗读时应注意体味这种情感的宣泄,音调要低沉,表达出愁苦之情。

通过朗读点拨后,学生有了丰富的朗读体验。

此时,教师可采取多种方式的朗读训练。

如个人朗读、齐读、示范朗读、跟读等。

学生在老师精心安排的朗读训练中,对课文的情感基调已经初步把握。

2、营造朗读的气氛,引导学生渐入佳境朗读应讲究方法,体现出训练层次。

可分为三步:初读,读准字音,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再读整体感悟,把握其节奏;三读,读出感情,能够用语言语调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能够用不同的停顿的方式和重读的方式来表现作品的内容与感情(至于像把握节奏,注意停顿,甚至区分出轻重缓急等,这些是对朗读的比较外化的要求)。

读出感情,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随着对课文理解的逐步深入提升其层次,这就要求在理解的过程中穿插朗读,逐步提高对朗读的要求。

当然对诗歌更高要求的朗诵,能够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必定是在对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把握之后,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品味诗歌语言而把握诵读的感情,洋溢着朗读的渴望。

【案例】教学《秋天》一诗时学生通过“饱食”“稻香”“肥硕”等词读出农民丰收的喜悦之情;通过“栖息”“梦寐”等词语读出秋天的娴静与安适;通过“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读出渔民清晨打渔归时轻松与愉快的心情。

同时还应该注意朗诵不应只是教学的开始,而应贯穿于整个诗歌教学过程中,可以说诗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朗诵,应根据每一步的教学任务提出不同的朗诵要求。

对朗读的比较高的要求,要建立在比较深刻、细致地理解了诗歌内容的基础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