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期末检测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2024.1期末】朝阳高三语文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三语文答案及评分参考2024.1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1.(3分)C2.(3分)D3.(3分)B4.(3分)C5. (6分)答案要点:①创新了考古发掘研究模式,多个研究团队,多学科合作,攻克考古难题,推进考古学发展。
②展馆和媒体运用先进技术和现代文化视角讲好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让考古更贴近群众,更好地宣传中华文化。
③专古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实物遗存反映出古蜀文明与多地区古代文明有深刻练习。
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提供了见证。
[评分参考]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司。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6. (3分)D7.(3分)A8.(3分)C9.(3分)D10. (6分)答案要点;①思想深刻是文章之美的根源,立言是为了明道,文章的内容与形式都应服务于社会教化。
②写文章贵在独创,文章的内容与形式都应力求新意。
,文质相宜。
[评分参考]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1. (3分)D 12. (3分)B13.(6分)参考答案:①甘棠构建了优美深远的意境。
词中描写珠滩上甘棠绿荫成盖,春意盎然的美景,寓指成都在赵抃的治理下一派安乐和稳,传达出对赵抃为官政绩的赞美。
②写甘棠又是化用了《诗经·召南·甘集》所寄寓的召公为政的典故。
寓指赵抃如召公一样善治一方,也如召公一样受百姓爱戴,百姓在他即将离任时满怀不含与留恋,表达了作者对赵抃这一理想官员形象的推崇,同时也体现出作者向往天下清平的政治理想。
用典丰富了词作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含蓄典雅又意味深远。
[评分参考]①2分,②4分。
意思对即可。
14. (8分)(1)可以怨《小雅》怨诽而不乱(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3)翠峰如簇澄江一道月分明(4)正梳妆今已亭亭如盖矣[评分参考]每空1分。
有错别字、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晰,该空不得分。
15. (10分)(1)(4分)答案示例:①有恩的,死里逃生:贾巧姐因母亲曾接济过刘姥姥,在贾府败落后被刘姥姥搭救。
高三试卷语文-山东省烟台市202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三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笔墨当随时代”是清初石涛一段画跋中的话,日后却成为中国现当代艺术家奉为圭臬的一种艺术观,以及倡导艺术创新的至理名言。
然而,笔墨如何随时代?随什么样的时代?这“笔墨”是指狭义的中国画技法与形式,还是泛指中国画的精神与内涵?不同的解读使得中国画的面貌与走向居然大相径庭。
我这里当然不是要谈中国画,而是想把石涛的绘画观念移植到当下的文学批评中来。
文学与时代是极其复杂的存在,但文学与时代在思想与精神上并不是一种同构与同质的关系。
文学既有可能与时代同步,也可能走在时代的前面,还有可能是落后甚至悖谬于时代。
文学有先进与堕落之分,时代亦有光明与黑暗之别。
在这种意义上,我觉得不能把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简单地理解为“跟随”时代,介入时代、表现时代以至于引领时代或许更接近石涛之本义。
因此,文学批评在面对文学与时代的时候,既不能脱离文学而在时代精神上凌空蹈虚,亦不能够囿于文学而置时代精神于不顾,文学批评的艰难与复杂状态由此而生。
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我不敢妄下断言,但我感觉很多批评家是食西方20世纪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而不化,导致与文学创作不同程度的错位。
换言之,很多批评没有真正有效地参与到中国文学创作的进程中来。
我理解的文学批评是独立于文学理论与文学史的一种更富于文学本体意味的文体,它的位置是在文学创作的最前沿,它的价值在于直接参与文学创作与文学思潮的进程,当然,它会给文学理论与文学史提供最具现实意义的依据与互动的动力。
海淀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海淀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答案及评分参考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1.(3分)C 2.(3分)A 3.(3分)D 4.(3分)B5.(6分)答案要点:①传播方式由波动方程主导②引导光线绕过物体并按原路传播③引导背景热流避开物体④无法被声呐探测到⑤在红外探测视角中完全隐身【评分说明】②2分,其余一点1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6.(3分)B 7.(3分)C 8.(3分)C 9.(3分)D10.(6分)参考答案:(1)(2分)【甲】吕公不动,语其仆曰:“醉者勿与较也。
”闭门谢之。
【乙】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以束帛赆之。
(或“以他事俾去。
”)【评分说明】甲、乙各1分。
(2)(4分)品质:能包容不同的见解主张;尊重前辈;谦让,不贪功;实事求是分析:略。
【评分说明】从不同角度概括出两种品质,2分;结合内容分析合理,2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1分)11.(3分)C 12.(3分)B13.(6分)参考答案:①这四句诗写凉风骤起,月光皎洁,天宇空阔,江面平旷,呈现出开阔澄明的意境;②表现了诗人此刻内心与之相融为一的澄净肃穆(或:衬托了诗人因身负公务不得不夜间行路的无奈与孤独);③承接开篇四句远离尘嚣的闲静意趣;④引出后文对弃官还乡、返璞归真的情志的抒写。
【评分标准】①②各2分;③④各1分。
14.(8分)①三顾频烦天下计②两朝开济老臣心③落木千山天远大④就有道而正焉⑤而臆断其有无⑥汩余若将不及兮⑦执敲扑而鞭笞天下⑧铁衣远戍辛勤久【评分说明】一句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或字迹不清,该句不得分。
15.(11分)(1)(2分)黛玉与宝钗两姐妹情意投合(2)(3分)A(3)(6分)略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16.(3分)A 17.(3分)B18.(6分)参考答案:这个不动的“顷刻”指,当《梁祝》全曲进入总高潮,全乐队响起天泣地恸的高潮,演员却让舞蹈动作陡然刹住,屹立不动(2分)。
2025届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官渡区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5届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官渡区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二首(其二)杜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各项中,最适合本诗归入的一项是()。
A.感时怀人B.山水田园C.怀古讽今D.羁旅情怀2.下列对本诗语言风格概括得最准确的一项是()。
A.温婉自然B.清新细腻C.沉郁顿挫D.豪放悲慨3.你认为本诗的哪一联抒发感情最浓?请对其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文明的第一行脚印,是踩在湿漉漉的河边的。
通过逐水而居,原始人获得了一种简朴然而充满希望的生活和初级生产方式,并对河流产生了亲和、依赖和畏惧,推动了人类想象力和终极观念的形成。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早期文明又称大河文明。
在黄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恒河、印度河流域,通过洪水周期性泛滥和引水灌溉,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并诞生了与之适应的科学技术、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
而且,通过河流,纷争不已的部落和相互隔膜的族群获得一种标志性的文化认同,产生了一种后来被称为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倾向。
在此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现代民族国家的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反过来,这些源于河流或在河流背景下生成的认同和倾向又进一步赋予河流以一种崇高品格,使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传统文化的载体。
河流的文化生命就这样产生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场上,国都沦陷,山河破碎,一曲悲愤雄浑的《保卫黄河》,却成为连接重庆和延安、前线与后方的共同旋律,成为超越所有党派的精神旗帜,动员起抗日救国的巨大力量。
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阅读理解
1.(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
2.(10分)阅读短文,判断正误. 正确(√)错误(×)…
3.(10分)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
4.(10分)简答题详细回答……
二、写作
1.(20分)作文题目题目:……
2.(10分)修改句子错误原句:…… 修改后:……
三、诗词赏析
1.(15分)阅读以下诗句,回答问题。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问题:……
2.(15分)鉴赏以下古文句子,理解其意义。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四、答案
1.阅读理解答案: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2.写作答案:
1.答案
2.答案
3.诗词赏析答案:
1.答案
2.答案
以上是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希望同学们认真答题,祝你们取得优异成绩!。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评分标准(Word版)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一5 题。
材料一: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书法艺术的创作过程也是一种抒情的过程,人们对书法作品的审美过程应该是一个综合的、立体的过程,而不应满足于表层的视觉感受,必须是一种包括文辞内容、文化含量、文化深层信息的全面体验过程。
书法之所以在中国的艺术和文化中独领风骚、永葆青春,不在于它的表层艺术,而在于它内部蕴含着的深邃的文化。
可以说,书法是一个文化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艺术概念。
书法应该是艺术而不是技术,这无论从它的产生、发展,还是从它所承载的内涵来讲,都是毋庸置疑的。
书法与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是不可分的,传统文化与书法有着一种无法拆解的因缘,所以说书法因文化而具有了灵魂。
反过来,书法又以其形式美让文化放射出光彩。
可以说,只有当文化作为书法的内涵时,书法才能够感人。
如《祭侄文稿》,之所以被千古传颂,不是简单地因为颜真卿的笔墨技巧打动人心,更重要的是在于其背后的爱国精神、道德人品和文化含量。
一些人认为,与历史上的辉煌相比,当代书坛可谓黯然失色。
我认为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形式的丰富和内涵的退化。
内涵就是文化含量。
所谓退化,就是无论从展览抑或大赛来看,书法反映出来的都是偏重于笔墨的效果,而淡化了传统书法抒情达意的本质。
书法必须以国学为基础,以传统文化为其础。
我们搞书法,如果只是套用西方的概念,把书法纳入一个学科,这就把书法推向一个单纯的抽象造型艺术范畴,就会造成书法内涵的削减。
书法最主要的是文字的情感和文学的内涵,即所谓的“书以载道”。
书法是具有丰富文学内涵的抽象化了的汉字书写艺术,其表现形态在一些人眼里是抽象的,但抽象并不能概括书法的全部特征。
现在欣赏书法,不应把书法的内容与形式分开。
文辞的内容与书法的线条、形态、创意有着内在的联系,拟开文辞内容,书法作品在视觉上的审美有其独立性,我们所感知的是一种“包含了内容”的形式。
东城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东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高三语文答案及评分参考2024.1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1.D2.C3.C4.B5.答案要点:要学习借鉴自然科学的思想方法。
要运用大数据和计算分析方法。
在开发数字人文工具时,将人文研究的经验融入数学建模的实施过程。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6.B7.A8.C9.B10.答案要点:勤学好问②积累善思③亲近贤者,结交益友11.(1)①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赞许善者,同情无能的人(2)答案示例:示例一: 我认同这一观点。
“择友”强调交朋友应有一定的标准,材料②中孔子认为与正直、信实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而与谄媚奉承、背后毁谤和夸夸其谈的人交友是有害的,说明朋友的品行对人的影响很大,交友应当有选择。
示例二: 我不认同这一观点。
“广交”是一种“泛爱众”的交友方式,材料③中子张说君子交友既要尊重贤人,又要接纳普通人,说明君子可以广泛地接纳朋友,这正是一个人道德水平高的表现。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2.B13.C14.答案示例:“临水驿,空山驿;临水驿,空山驿”,描绘了一幅山重水复、长路漫漫、居无定所的行旅图。
作者想象友人在羁旅途中的寂寞和凄凉,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体贴,以及此刻分别的不忍。
“梦咫尺,勤书尺;梦咫尺,勤书尺”,描绘了一幅临别之际反复嘱托的感人画面。
尽管此后相距千里,但彼此会在梦中相聚,醒后通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宽慰,以及对彼此友谊的坚定信念。
15.(1)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或: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无边落木萧萧下但见悲鸟号古木东南形胜三吴都会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16.B17.C18.答案要点:内涵:①“昏暗的甬道”和“巨大的白炽灯”喻指被浓雾笼罩下的峡谷和光芒覆盖了整个峡谷的太阳。
“峡谷醒了”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阳光照耀下的峡谷里的山、水、崖一下子变得明亮辉煌起来。
海淀区2022—2023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下发)
海淀区2022—2023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3.01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1.(3分)A2.(2分)C3.(3分)D4.(3分)D5.(6分)5.(6分)参考答案:①古代生活的重要活动,需要预知天气,促使人们积累生活经验,总结规律,进行天气预测。
②天气预报进入应用科学阶段,科学家绘制气象图,利用各种技术,可以预测一定时间内的天气情况,提升预报的准确性,更好服务生活。
③数值天气预报利用计算机技术,大幅提升预报准确率,有助于人们合理规划日常出行活动。
④现代社会,人们对天气预报的精细化、准确率有了更高的需求;集合天气预报有效消除初始场偏差,较直观反映某一天气现象发生概率,更好助力于服务生产生活重要决策。
⑤现代生活要求天气预报呈现方式更加直观形象,满足个性化需求;气象指数的研发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多元化,更方便于日常生活。
【评分标准】分条概述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天气预报技术发展间互促互进的内容,每方面列出3条,每条1分。
言之成理即可。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7分。
6.(3分)B7.(3分)C8.(3分)A9.(2分)参考答案:根据地利所在的地方,然后做出衡量比较。
【评分标准】“因”“所在”“为”每错一处扣1分;句中有其他理解错误及表述不当之处,酌情扣分;2分扣完为止。
意思对即可。
10.(6分)答案示例:作者认为得地利的关键在于将领,向导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将领在平时就应该熟悉地利,明辨天下地形优越的地方、各处地势险易的情况,要有一个总的概念,系统的了解。
向导是临到事情发生时才用的,不可能从向导那里寻得地利。
将领用兵打仗时要辨明要害的地方,细察缓急的关键,然后再从向导那里广泛地征求情况,以便使地利的作用更加完善。
【评分标准】概括作者观点2分,说明作者这样认识的理由4分。
意思对即可。
11.(10分)(1)(4分)参考答案“忧”之内涵:不忧禄食贫贱,忧不能进德修业“乐”之内涵:追求道义,获得内在精神的愉悦【评分标准】“忧”的内涵概括到位,2分;“乐”的内涵概括到位,2分。
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恣意妄为揠苗助长脍灸人口B. 栩栩如生明察秋毫一鼓作气C. 一诺千金锲而不舍明察秋毫D. 心旷神怡心无旁鹜脍炙人口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提升。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值得一读。
D. 他的演讲很精彩,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他像一头猛虎一样冲向了敌人。
C. 月光如水,洒满了大地。
D. 她的声音如同夜莺般悦耳。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树叶黄了,冬天的雪花飘了。
C. 他喜欢读书,喜欢旅游,喜欢音乐。
D. 他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一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跳了起来。
B. 他一口气跑完了全程,累得气喘吁吁。
C. 他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痛。
D. 他一天之内读完了整本书。
答案:1. B 2. C 3. D 4. B 5. 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作者是______。
2.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的四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的。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其中“婵娟”指的是______。
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中的名句,出自《诗经·卫风·淇奥》。
答案:1. 屈原 2.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3. 范仲淹 4. 月亮 5. 《诗经·卫风·淇奥》三、阅读理解(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大课改大数据大测评高三联合测评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一、现代文阅读(35分)4.叙事范围广、叙事恢弘和细微兼备、叙事有选择标准(4分,答出一点得1分分别答出恢弘和细微得2分)5.材料一谈论的观点是"中国古代史书叙事范围广,(2分),从两个角度展开论述,一是与史家见识、主观趣味有关(2分),二是理论探讨的不断深化对史家产生影响(2分),最后作结。
(共6分)8.构思新颖奇特:酒吧老板制造了美女机器人,回收美女机器人喝的酒重新卖给顾客,酒里有毒毒死了自己和顾客。
情节相对完整:美女机器人招待顾客喝酒———顾客中的青年迷恋美女机器人———青年毒死美女机器人———美女机器人喝的毒酒被酒吧老板回收重新给顾客喝———毒死了老板和顾客。
结尾出人意料:酒吧老板制造美女机器人揽客赚钱,被美女机器人喝的毒酒毒死。
(答出一点得2分, 答出两点得4分)9.①"集美于一身的机器人不被人发现,,这样的虚构是故事整体性展开的前提。
②"青年人迷恋美女机器人,在分别时毒死她,,这样的虚构既使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又暴露出人性的病态。
③"美女机器人最后道一声晚安以后似在等待有人来交谈,,这样的虚构留有余地,耐人寻味。
(共6分,从不同的角度选出虚构的内容作出赏析,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13.(1)陶弼离开船,带着跟随他的几十个人,辗转步行去会合杨败。
(4分,大意2分,"从,"间关,各1分)(2)邕州经过侬智高贼寇(的洗劫),房屋空空,人们都活不下去了,陶弼安抚聚合优待百姓,以至于忘记了辛苦。
(4分,大意2分,"乐,"勤,各1分)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第1页(共2页)14.恩威并重、官誉好(答出第一点得2分,答出第二点得1分。
3分,意思对即可)16.①表面上是对李师师高超技艺的赞美。
(2分)②实际上隐含着对国君治国的讽刺。
高三语文期末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2分)1. 文章认为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认同面临哪些主要挑战?(4分)答案:•文化认同感受到冲击,传统文化逐步消解,文化根基被疏远。
•全球化带来的消费文化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2. 作者提出了哪些维护和重建文化认同的策略?请简要概括。
(4分)答案:•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教育和文化活动提高公众的文化认同感。
•推动文化创新,创造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文化产品。
•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平等性,避免文化霸权和单一化。
3.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实现文化认同与现代化的平衡。
(4分)答案:•政府应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通过政策和教育,增强文化自信。
•推动文化创新,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化。
•在国际交流中,尊重文化多样性,推动平等对话,避免文化同质化,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答案:D. 了:彻底(正确解释:完全)5. 韩愈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6分)答案:•韩愈在文中表达了对十二郎去世的深切哀痛和无尽的怀念之情。
他痛惜命运的无常,对亲人离世感到孤独无依,流露出对命运的感叹和对生活的迷茫。
6. 结合全文,分析韩愈对待命运的态度。
(10分)答案:•韩愈在面对命运无常时,表现出一种无奈和悲哀。
他无法抗拒命运的安排,对亲人的离世感到深深的痛苦和无助。
在感叹命运无常的同时,韩愈也表现出一种顺应命运、无力抗争的态度。
这种态度反映了他对生命脆弱和人类命运不可预测的深刻思考。
7.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答案:(1)你已经长大成人,不辞劳苦地回到我身边,为我做事,每天都与我在一起。
(2)直到今天,我才明白这就是命运啊!命运啊!(二)古诗鉴赏(15分)8. 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7分)答案:•情景:诗人站在幽州台上,前后不见古人来者,面对广阔天地,感到无限的孤独和渺小。
海淀区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答案
海淀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4.5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1.(3分)C2.(3分)D3.(3分)B4.(3分)A5.(6分)参考答案:①技术的发展②航海技术的交流与提升(或“航海技术精确度的提高”)③计程④测深⑤航行前选拔培训人才⑥团队的协作【评分说明】一处,1分。
③④顺序可调换。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6.(3分)A7.(3分)C8.(3分)A9.(3分)B10.(6分)参考答案:孟子:①禹曾向天举荐益,但由于益辅佐禹的时间短,给百姓带来的恩泽少;②而启自身贤德,能够继承禹之道。
③所以百姓最终选择了启,是民意(或“天意”)。
韩愈:①没有贤人继位时,传位他人会引发相争而致天下大乱;②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即使不贤德,尚可维持社会秩序。
③所以禹传子是为后世百姓考虑得深远。
【评分说明】一点,1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11.(3分)C12.(3分)B13.(6分)参考答案:①前六句写出了月下边关广袤苍凉的自然之景、戍边战士的孤独寂寞之情,②尤其是胡笳、秋雁等意象的使用,更将悲秋与伤离结合,把思乡之愁、盼归之痛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第七句的“况是”二字,将诗意又推进了一层,④将边关征戍的客子与深秋月明之夜独自登楼怀远的思妇联系在一起,⑤拓展了诗歌的时空意境,加深了对征戍之苦、怀人之切的体悟。
【评分说明】①2分:其余每点1分。
其中,⑤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14.(8分)(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2)老鱼跳波瘦蛟舞泣孤舟之嫠妇(3)同俗自媚于众妇后人哀之而不鉴之(4)舟遥遥以轻飓风飘飘而吹衣【评分说明】一句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或字迹不清,该句不得分。
15.参考答案:(1)(4分)①香菱本为乡宦之家的千金,家世出身不亚于贾府庶岀的迎春和探春。
②先是元宵节走失被拐,后遭薛蟠霸抢为妾,之后被夏金桂折磨致死。
【评分说明】①出身,1分,②命运,一点1分,两点3分。
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7 分)1.(3 分)B(“相反”一说有误。
)2.(3 分)D(无中生有。
材料中并未有“都会设置多个视点”的信息。
)3.(3 分)B(材料一观点是“小说在内容上属于空间艺术”,B 是从小说叙事的时间角度进行分类的。
)4.(4 分)总分结构。
首先运用引证法,提出小说空间叙事研究的必要性;然后从核心问题和外围问题两个方面进行论证,论证过程中运用例证法。
5.(4 分)①映射空间主人形象。
潇湘馆多竹、幽静,映射黛玉的孤傲清高。
②不同视点体现不同人物特点。
同样看潇湘馆,宝玉看到的是距离近,体现他对黛玉的亲近;探春看到的是洒泪成斑,体现她的直爽、有学识。
③提供人物活动场所,推动故事发展。
宝黛二人住得近、黛玉爱哭等都将推进宝黛爱情发展。
(每点2 分,答对两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8 分)6.(3 分)A(理由解释错误)7.(3 分)C(“意在”分析错误)8.(6 分)副乡长在第一时间冒死冲到抢险一线,坚决不肯休息,这些都体现了他的心系灾民,他和仁钦作为干部代表,共同树立了政府干部不怕牺牲、一心为民的良好形象;(3 分)副乡长初到灾区“六神无主”的表现,侧面写出云中村灾情的严重,同时他的“乱了方寸”和甘愿受仁钦指挥,与仁钦的冷静、果断、稳定大局的能力形成对比,起到衬托主人公形象的作用。
(3 分)9.(6 分)不能删。
这部分内容叙述了地震发生前云中村人规划祭祖和忙于农事的情形,渲染了云中村的宁静祥和、富有生机和井然有序,(2 分)与下文天崩地裂、死伤无数的毁灭性灾难形成强烈反差;(2 分)这部分内容叙事节奏和缓,场面具体而细微,与下文叙事节奏的紧张、场面的宏大混乱形成对比,在张弛有度中体现艺术的感染力。
(2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10.(3 分)B11.(3 分)C(“直”同“值”,“当值”之意)12.(3 分)C(公孙戍还没有接受馈赠)13.(8 分)(1)(4 分)猿猴离开树木居住在水上,那么它们就不如鱼鳖;经历险阻攀登危岩,那么千里马(骏马)就不如狐狸。
高三语文期末检测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参照答案2020.011.C(睿智:见解优秀、富裕远见;机智:聪慧灵巧。
恩赐:指地位高的人或尊长把财物送给地位低的人或晚辈;恩赐:泛指因同情而恩赐。
删繁就简:去掉删除繁琐部分,使它趋于简洁;要言不烦: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洁简要。
)2.A3.C(C为乔迁联,其余为寿联)4.B(2016年-2017年增速降落)5.D(报:答复)6.B(英宗被立为太子是在濮王逝世以后,濮王逝世也不是英宗未亲政的原由)7.(l)后唐明宗太子没有提早确立,于是秦王由于非分的妄图(觊觎皇位)而遭受大祸,后唐就杂乱了。
(“储嗣”“而”“以”“窥觊”各1分,句子通畅1分)(2)欧阳公以前任颍上太守,喜爱那边的风土人情,于是选择居住在那边。
(“守”“乐”“风土”“卜”“焉”各1分)8.嫉恶如仇,不管安危,敢于直谏,擅长调解,不慕高位,爱惜百姓。
(每点1分,答对4点得满分)参照译文:欧阳公名修,字永叔,四岁的时候父亲就逝世了。
等到成年,将去参加进士考试,他写作当时的骈体文,已经超出了平辈。
翰林学士胥公当时在汉阳,见到他后以为他独出心裁,说:“你必定会在世上闻名望。
”把他收到门下。
欧阳公跟从他到了京城,两次参加国子监的考试,一次参加礼部的考试,都是第一名。
于是考取甲等,补任西京留守推官。
欧阳公生性仇恨歹人坏事,谈论国事无所回避,小人对待他像仇家同样,但欧阳公更为愤激不忌惮。
惟独皇上深知他的忠心,改任他为右正言、知制诰。
依据老例,担当知制诰的官员一定要考试。
皇上知道欧阳公的文才,下旨免试。
欧阳公以前趁上报水灾灾情的时机进言说:“陛下治理国政三十多年,但是储君未立。
汉文帝即位后,群臣恳求立太子。
群臣不思疑自己所以敢恳求,汉文帝也不思疑他的大臣有二心。
后唐明宗特别厌烦他人讨论立太子的事情。
但是汉文帝立太子以后,在位时间长,为汉太宗。
后唐明宗太子没有提早确立,于是秦王由于非分的妄图(觊觎皇位)而遭受大祸,后唐就杂乱了。
陛下还担忧什么而久久不可以确立(太子)呢?”欧阳公讨论事情不分难易多数像这样啊。
黄浦区高三期末统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重点标准
黄浦区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考试语文试卷参照答案及评分原则一阅读80分(一)(16分)1.(2分)品味丹麦人旳话“生活旳一切都是设计出来旳”,进而领悟到“要自觉和积极地用设计去变化生活”旳新观念。
2.(2分)C3.(2分)A4.(3分)不可以调换;理由:第⑤段总结上文,设计不仅变化生活,还发明独特旳生活精神与情感。
可以调换;理由:调换后第⑤段承上启下,承办上文设计变化生活旳内容,启动下文设计发明独特旳生活文化精神与情感旳内容。
5.(3分)(1)从自觉和积极地用设计去变化生活旳新观念而来。
(2)从生活中来。
(2)从苏醒结识自己旳文化老式而来。
(3)在我们特有旳文化老式旳基本上开创而来。
6.(4分)引人思考,发人警醒,提示人们结识我们现代设计匮乏,审美混沌旳现状,强调要用设计引领生活审美及设计理念旳重要。
(二)(22分)7.(2分)得到自己迷恋旳冰心散文旳小开本,且设计精美清秀。
8.(3分)过度包装旳书籍丧失了应有旳实际阅读价值,成为装点门面旳工具。
9.(4分)从作者角度以自己迫切想出版一种纪念妈妈旳小开本,几经努力却以失败告终旳亲身经历,体现对小开本旳深切爱慕及期待、失望,对“百花小开本”渐行渐远旳惋惜遗憾、无奈和不平,突出并深化文章主旨。
10.(3分)B11.(4分)(1-4点任意两点2分;6、7点任意一点1分。
)(1)价格便宜买得起。
(2)设计精美,清秀吸引人。
(3)页码薄文字短,便于阅读。
(4)开本小,便于携带。
(5)作者自己旳写作深受小开本影响。
(6)如今小开本难觅踪影。
(7)作者几经努力小开本都难逃“渐行渐远”旳命运。
12.(6分)作为文题概括了文章重要内容,还起到提示、警醒作用,引起阅读爱好;并且运用比方旳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用露水草萤比方“百花小开本”此类看似不起眼,却独有自己存在价值旳事物,体现了作者旳珍爱之情及对其“消失”旳惋惜与无奈。
(三)(6分)13.(1)巴山夜雨涨秋池(2)起舞弄清影(3)术业有专攻(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宫阙万间都做了土(6)潭中鱼可百许头(7)濯清涟而不妖(8)必先利其器(四)(8分)14.(1分)五言律诗15.(3分)B16.(4分)作者想象着家乡早春桃李盛开旳美好景象,是虚写;一江春水向东流是眼前景,是实写。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 (3分)A (B “过于绝对”。
原文提及的是“如果单纯依靠投入来治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力承担”,并不能得出“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依靠增加投入來解决……问题”的结论。
C “扩大范围”。
原文是“过度的平均不利于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率的提高”,而非“平均意识不利于资源开发和提高经济效率”。
D “曲解文意”。
“后代人的标准较前代有增长”有误, 结合文意应为“后代人的标准较前代持平”。
)2. (3分)A (“混淆关系”。
原文第一段中引述熊彼特等人的言论,主要是为了追溯“生态创新”的历史源流,而非论证“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理论”。
混淆了论据与观点的逻辑关系。
)3. (3分)D (“偷换概念”。
原文是“人们的价值基本尺度必须具有可持续性……的本质区别”,意为“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本质区别”,而非“是否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本质区别”。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4. (3分)D (充分展现了中国新时期农村生活的广阔画卷”说法有误)5. (5分)①突出高阳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年又春想去扶贫形成顺应,也与后文受到破坏的情景形成对比。
②高阳山美丽的秋景,象征扶贫工作的成功,衬托年又春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③暗示高阳村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渲染下文悲凄的氛围。
(答出一点给2分, 答出两点给5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 (6分)①“缝山针”是主要人物年又春反思的产物,体现了他勇于反思、敢于直面自己错误的精神。
②由开发高阳山到“用针缝山”,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
③“缝山针”预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前景,凸显了小说主题。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Z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7. (3分)D (范围扩大,材料二原文是“不能纯粹指望”,并非“没有用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参考答案2020.01
1.C(睿智:见识卓越、富有远见;机智:聪明灵活。
赏赐:指地位高的人或长辈把财
物送给地位低的人或晚辈;恩赐: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删繁就简:去掉删除繁杂部分,使它
趋于简明;言简意赅: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
2.A
3.C(C为乔迁联,其它为寿联)
4.B(2016 年-2017 年增速下降)
5.D(报:回复)
6.B(英宗被立为太子是在濮王去世之后,濮王去世也不是英宗未亲政的原因)
7.(l) 后唐明宗太子没有及早确定,于是秦王因为非分的企图(觊觎皇位)而遭遇
大祸,后唐就混乱了。
(“储嗣”“而”“以”“窥觊”各 1 分,句子通顺 1 分)
(2) 欧阳公从前任颍上太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于是选择居住在那里。
(“守”“乐”“风土”“卜”“焉”各 1 分)
8. 嫉恶如仇,不顾安危,敢于直谏,善于调停,不慕高位,爱护百姓。
(每点 1 分,答对4 点得满分)
参考译文:
欧阳公名修,字永叔,四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
等到成年,将去参加进士考试,
他写作当时的骈体文,已经超过了同辈。
翰林学士胥公当时在汉阳,见到他后认为他
与众不同,说:“你一定会在世上有名声。
”把他收到门下。
欧阳公跟随他到了京城,
两次参加国子监的考试,一次参加礼部的考试,都是第一名。
于是考中甲等,补任西
京留守推官。
欧阳公生性憎恨坏人坏事,议论国事无所回避,小人对待他像仇人一样,但欧阳
公更加愤激不顾忌。
唯独皇上深知他的忠心,改任他为右正言、知制诰。
按照惯例,
担任知制诰的官员必须要考试。
皇上知道欧阳公的文才,下旨免试。
欧阳公曾经趁上报水灾灾情的机会进言说:“陛下治理国政三十多年,可是储君
未立。
汉文帝即位后,群臣请求立太子。
群臣不怀疑自己所以敢请求,汉文帝也不怀
疑他的大臣有二心。
后唐明宗尤其讨厌别人谈论立太子的事情。
然而汉文帝立太子之
后,在位时间长,为汉太宗。
后唐明宗太子没有及早确定,于是秦王因为非分的企图
(觊觎皇位)而遭遇大祸,后唐就混乱了。
陛下还担心什么而久久不能确定(太子)
呢?”欧阳公谈论事情不分难易大都像这样啊。
当时英宗正处于为父亲濮王守丧的时期。
等到立太子的旨意下达,英宗极力推辞,皇上听任并等候他服丧期满。
英宗即位之初,因为疾病不能亲自理政,慈圣光献太后
摄政。
欧阳公与诸公在二宫间往来,弥合他们的隔阂,最终还政于君。
枢密使曾经缺
人,欧阳公应当按次序补任,韩公、曾公商议将要奏呈,不把这件事告诉欧阳公。
欧
阳公察觉他们的想法,对二公说:“如今天子守丧,太后垂帘听政,可是我们这几个
大臣自己谋求官位,用什么来昭示天下呢?”二公非常佩服他而停止了这件事。
神宗即位,升任欧阳公为尚书左丞。
欧阳公生性刚烈正直,平生与人畅所欲言没
有什么隐瞒的。
等到在二府任职,士大夫有所请求,他总是当面说明可不可以。
即使
是台谏官议论国事,他也一定用是非来诘问他们,因此招致怨恨,可是欧阳公不顾及。
朝廷商议追封濮王的典制礼仪规格,皇上下诏让礼官与从官商定,众人想要改封大国,称伯父。
事情没有定下来,台官猜测欧阳公主张此议,于是专门用这件事诋毁欧阳公。
御史蒋之奇一起用流言污蔑欧阳公。
欧阳公闭门请求辨明这件事。
神宗觉察他们在诬
陷,连续诏见诘问他们,他们理屈词穷,于是被放逐离开朝廷。
熙宁初年,担任兵部尚书,做青州知州兼任京东东路安抚使。
当时各县散发青苗
钱,欧阳公请求让老百姓只缴纳本钱,来明示官府不是为了谋利,罢免提举管局官,
听从民愿来请求,皇上没有回复。
熙宁四年,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的身份退休。
欧阳公还没有到退休的年龄,
天下人因此更加敬重他。
欧阳公从前任颍上太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于是选择居住在那里。
等到他回
到颍上,居室还没有建完,但他对此安适自在,不把它放在心上。
欧阳公在颍上居住
一年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六岁,被追赠太子太师,谥号“文忠”。
天下学士听说他去
世的消息,都流泪凭吊他。
9.戍边时间长,征战强度大,作战范围广。
(每点2分,三点5分)
10.对张都尉外貌的赞美,对张都尉功绩的肯定,对张都尉封侯的祝愿。
(每点2分)
11.(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虽乘奔御风(3)别有幽愁暗恨生(4)半卷红旗临易水(5)摽掠其人(6)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7)知我者谓我心忧(8)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12.C(不是对比)
13.用老面馒头的广受欢迎来映衬爷爷的手艺好;用老面馒头与机器馒头的对比反映爷
爷做生意讲诚信;用爷爷给水果大叔送馒头体现爷爷个性倔强,知恩必报。
(每点2分:情节1分,具体作用1分)
14.照应上文奶奶打趣爷爷犟不过别人这一情节,使文章前后呼应;运用语言描写和连
续的动作描写体现出爷爷成功解决问题后轻松得意的心情;表现出作者对淳朴人情的赞美;
语言节奏明快,富有画面感。
(每点2分,答到三点得6分,意对即可)
9.D.(原因无中生有。
“似乎”一词有反讽意)
10.B.(汪中说的“不算不通”是连不通都算不上的意思,此项曲解原文。
)
11.①经济上:盐商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②文化上:盐商高端精细化的文化
需求激发了艺术创造力;③学术上:盐商大量的藏书提供了研究资料;④社会环境上:盐商开明的心态接纳和包容了有个性的文人。
(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
12.D.(马来西亚等华人地区“也遵循二十四节气的耕种节律”属于无中生有,马来西
亚没有四季之分。
)
13.C.(这套思维方式是固定的,没有被固定的是中国人对世界和时间的理解,此题属
于张冠李戴。
)
14.①形成原因:来源于大自然标识的启示和国人对自然时序的理解。
②存在方式:成
为民间习俗和时间制度;③文化价值:华人族群共同认同节气,体现文化归属感。
附加题参考答案
22.(4分)今仆诗不免元习/而空同近作/间入于宋/仆固蹇拙薄劣/何敢自列于古人?
评分建议:每处1分。
23.(2分)尚书(书、书经)思无邪
评分建议:每空1分。
24.(4分)何景明强调领会古人精神意境,追求神似;李空同刻意模仿古人形迹,追求形似。
评分建议:每点2分。
【参考译文】向古人学习诗歌创作,李空同刻意模仿古代诗歌的模式,就像在旧模子
里铸形,只固守古代诗歌的程式法度。
而我却要丰富才学的积累,领会精神意境,根据眼
前景象构思,不做形式的模仿。
《诗经》说:“正因为具有美德,推举的人才能和他相似。
”以自己有的心得为基础而追求与古人相似,这是我的愚见。
近诗崇尚盛唐,宋人的诗歌看
似苍劲质朴实则粗糙,元人的诗歌看似秀美庄重实则浅俗。
现在我的诗歌免不了元诗的习
俗,但是空同最近的作品,暗中模仿宋诗。
我的诗本来就蹩脚粗劣,怎么敢将自己的诗和
古人的并列?空同正推崇唐宋以来数代的诗歌,要创作自古以来未有的好诗,却也落到这
个地步,为什么呢?大凡事物都有准则,没有达到的、虽达到而又后退的以及过头的,都
叫达不到。
比如写诗,我就是所说的达不到,像空同,就是追求过头了。
25.AC。
(A.于禁担心庞德成就功业,灭了自己威风而鸣金收兵,表现其心胸狭隘。
C.
哈姆雷特对奥菲利娅的伤害是因为要完成复仇计划而隐藏自己的情感。
)
26.(1)第一次:英莲失踪,她的命运发生转折;第二次:戏曲、诗作、灯谜等预示了
诸多女子后半生不幸的命运;第三次:凤姐讲的笑话预示了贾府“树倒猢狲散”的悲剧结局。
(2)对觉民因抗婚而突然离家出走的惊慌;对既不能违抗祖父,又不能强迫觉民接受
亲事的两难、无奈;对手足兄弟不能理解自己处境的痛心;对自己帮不了觉民的自责。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5.等级鲜明,用料奢华,功用有别。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6.法律的限制,服饰的用途,经济的状况。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证明农民生活的艰苦;对统治者颁布貌似尊重农民服饰法令这一行为的讽刺;反映
了历史上农民因生活贫困服饰没有得到改善的事实。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