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1欣赏中国民间乐曲《秧歌舞曲》 花城版
花城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 《音乐的风格》之《秧歌舞曲》 教案 教学设计
花城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舞蹈赏析之《一个扭秧歌的人》教材分析:《秧歌舞曲》是一首中国民间乐曲,秧歌舞又称扭秧歌,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之一,也是一种民间文艺中独具一格的集体歌舞形式,也应秧歌舞姿丰富多彩,深受老百姓的欢迎,秧歌舞队一班有十多个至百人组成,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边走边舞,随着鼓点节奏变换,各种形式。
《秧歌舞曲》的故事对学生而言,耳熟能详,又能给课堂增添不少的亮点。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鼓励全体学生进行音乐创造。
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通过节奏的身势律动,运用图谱,用手感知旋律线的走向,达到学习新歌的目的。
通过旋律、速度、节拍、情绪等音乐元素的体验,感受音乐风格元素的作用,认识音乐风格的特性。
学情分析:六年的学生在思维、认识、兴趣爱好等方面差异日渐明显,音乐素养基本建立,他们可以运用自然声音、准确的节奏演唱简单的乐谱。
就生理条件相对而言,男生进入变声期敏感而不自信,女生整体表现情况较好。
教学目标:1、运用整齐、热烈的声音学唱歌曲《秧歌舞曲》,通过旋律让同学们体会到东北地区浓厚纯朴的风土人情。
2、学习“变拍子”的节奏,感受《秧歌舞曲》4/4变拍子给歌曲带来的音乐变化,从而达到乐曲加以强调和渲染的作用。
3、通过赏析舞蹈《一个扭秧歌的人》让同学们能切身感受秧歌舞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音乐及舞蹈所表现的情境,认识乐曲中体裁、情绪、节奏、旋律、结构等特点。
2、在聆听、演唱识读乐谱过程中,感知乐曲中的民间音乐素材,并体验《秧歌舞曲》音乐的风格特征。
3、学唱民歌《秧歌舞曲》,赏析舞蹈《一个扭秧歌的人》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赏析舞蹈《一个扭秧歌的人》介绍有关于秧歌舞的风格特点师:请同学们在欣赏这部舞蹈《一个扭秧歌的人》的同时说出你们感受到秧歌舞给你们的感受生:让我们感受到了在舞台后部,蜷曲着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袒胸露体雪染双鬓,惟有腰间那一股红绸,尚能依稀透出“活”的信息。
最新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
最新花城版六年级上册⾳乐教学设计-⾳乐第⼗⼀册教学计划(2014——2015学年度第⼀学期)班级:六年级(4)班任课教师:徐义忠教学内容:花城版⾳乐教材第⼗⼀册的全部内容。
教材分析:1、从⽬录编排上来分析:本册教材共有12⼤课,每⼀课均分为欣赏曲⽬和歌曲两部分。
欣赏曲⽬有《秧歌舞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草原就是我的家》、《⼩⽩菜》、《墨西哥草帽舞》、欣赏器乐曲《桑巴舞曲》、欣赏器乐曲《碰⿐歌》、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古筝曲《渔⾈唱晚》、箜篌曲《春江花⽉夜》、琵琶曲《⼗⾯埋伏》、⼉童歌舞剧《法图姑娘》等。
歌曲有《放纸鹞》、《快来吧朋友》、《乘着歌声的翅膀》、《歌唱⼆⼩放⽜郎》、《海鸥》《桑塔、露琪亚》、《童年》、《在乡间的⼩路上》、《盼红军》等,其次还有部分补充教材。
针对现有的教材,根据班级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调整,有选择性的进⾏教学。
2、从教学具体内容上分析:歌唱部分:本学期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注意培养学⽣正确的发声、演唱⽅法,防⽌喊歌;让学⽣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法。
教学中抓住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准、节奏和正确的情绪。
唱歌的技能技巧、培养学⽣学唱⼆声部合唱、轮唱、独唱、⼩组唱等。
在⽓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
运⽤不同的⼒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感。
唱保持⾳时,声⾳要饱满。
学习⼆声部合唱,注意⾳量的均衡,⾳⾊的协调。
基本知识部分:认识变⾳记号:升记号、还原记号,知道其作⽤;理解3/8、6/8拍号的含义;懂得六拍⼦的强弱规律,学习其指挥图式;学习三连⾳,切分⾳;认识速度标记;认识保持⾳记号。
欣赏部分: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学⽣的视野,以⾳乐的艺术形象有⼒地感染和⿎舞学⽣。
好欣赏课的同时,认真介绍民族乐器的“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提⾼学⽣的民族⾃尊⼼和⾃豪感。
在欣赏⽅⾯,⼤多数学⽣图个热闹,⽽对曲⽬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学⽣不知道⾳乐美在哪,就很难激发学⽣欣赏⾳乐的情绪,达不到预期的⽬的,因此,需要学⽣先熟旋律,再作欣赏。
《秧歌舞》教学设计
《秧歌舞》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秧歌舞》。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秧歌舞的特点,学会基本的秧歌舞步,并能够参与舞蹈表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秧歌舞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提高学生对民族舞蹈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秧歌舞的基本步法和舞姿。
难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舞蹈的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录音机、音响、舞蹈道具(如扇子、手绢等)。
学具:学生自带扇子、手绢等舞蹈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一段秧歌舞表演视频,引发学生对秧歌舞的兴趣。
2. 基本步法教学:教师示范秧歌舞的基本步法,学生跟随教师学步法,并进行分组练习。
3. 舞姿教学:教师示范秧歌舞的舞姿,学生跟随教师学舞姿,并进行分组练习。
4. 音乐感知:教师播放秧歌舞音乐,学生跟随音乐进行舞蹈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6. 课堂展示:各小组进行舞蹈展示,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秧歌舞基本步法:1. 秧歌步2. 十字步3. 圆场步舞姿:1. 扇子舞2. 手绢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展示所学的秧歌舞,并记录家人的评价。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学生实际表现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秧歌舞的学习兴趣浓厚,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步法和舞姿。
在音乐感知和小组合作方面,学生表现较好,课堂氛围活跃。
但部分学生对舞蹈的表现力还需加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引导和培养。
拓展延伸:1. 邀请专业秧歌舞表演团队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秧歌舞比赛,锻炼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
3. 开展秧歌舞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
小学音乐秧歌舞教案
小学音乐秧歌舞教案篇一:秧歌舞教案1《秧歌舞》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秧歌舞》。
2、学习并掌握秧歌舞“十字步”的简单律动,能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3、通过演唱歌曲,使学生了解祖国多民族文化,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学习掌握“秧歌十字步”动作,随音乐跳起秧歌舞。
2、加入锣鼓等乐器对秧歌的典型节奏进行演绎时,学生之间的准确配合能力。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黑板、粉笔、锣、鼓、镲、绢花、红绸等。
教学过程:准备:师生问好一音乐导入(5)1、初次聆听歌曲师: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放歌曲) 生:高兴地热烈的师:你们说的非常好。
那咱们再来感受一下。
(放歌曲)2、复听歌曲师:要求仔细听听歌曲中他们在做些什么?生:扭秧歌师:他们在怎么着扭秧歌生:敲锣打鼓!二、学唱歌曲(多媒体出示歌词)师:让我们轻声的来跟着他们唱一唱。
(轻唱)不足之处纠正复唱。
师:(歌曲处理)跳秧歌时又敲锣打鼓,心情是什么样的?生:热情、高兴地。
师:(肯定学生)对呀那我们把这种情绪带到我们的歌曲演唱中。
老师伴奏,学生演唱。
(示范热情的演唱。
)师:同学们唱的真好! 三、学习秧歌舞“十字步”师:歌曲学会了,哪这首歌曲的名字是——秧歌舞(多媒体出示)这是一首流传于东北地区的脍炙人口的秧歌舞曲。
最早的歌词表现了东北人民苦难的生活,通过歌声人们表达了对旧社会苦难生活的控诉。
建国后,曾被多次填写新的歌词,成为东北人民歌唱幸福生活的新民歌。
这首歌曲,就是由编者重新填词而成的。
1、介绍秧歌,学习“十字步”。
(秧歌是我国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
东北秧歌是其中之一。
跳舞时脚走“十字步”,双手挥舞红绸,情绪欢快、热烈)(教师画出“十字步”的图示,示范十字步的步伐。
)(多媒体出示)2、跟着音乐,做出“十字步”律动。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1课欣赏中国民间乐曲《秧歌舞曲》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1课欣赏中国民间乐曲《秧歌舞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秧歌舞曲》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中国民间乐曲,选自花城版音乐六上第1课。
这首乐曲以中国传统民间的秧歌为基础,融合了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
通过学习这首乐曲,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感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有一定的认识。
但民间乐曲相对于流行音乐,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乐曲。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秧歌舞曲》的背景知识,理解乐曲所表现的民族特色。
2.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通过学习《秧歌舞曲》,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分析方法,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秧歌舞曲》的民族特色,掌握乐曲的结构和旋律特点。
2.针对重难点,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乐曲。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授法,教师讲解乐曲的背景知识、结构特点和旋律风格。
2.运用示范法,教师演奏或播放优秀演奏家的版本,让学生感受乐曲的魅力。
3.采用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
4.利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秧歌舞曲》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乐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民族特色。
3.欣赏:播放优秀演奏家的版本,让学生感受乐曲的美感。
4.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加深他们对乐曲的理解。
5.实践:让学生分组演奏乐曲,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音乐表现力。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乐曲的民族特色和音乐分析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乐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和民族特色,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秧歌舞》教案设计
《秧歌舞》教案设计《秧歌舞》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舞蹈形式之一,以其动感热烈的节奏和舞姿,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青睐。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设计出一份富有特色、行之有效的《秧歌舞》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这一传统文化。
一、教学目标1.了解《秧歌舞》的起源、发展和流传。
2.学习《秧歌舞》的基本舞步和动作。
3.体验《秧歌舞》所表达的民族和地域文化。
4.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准备1.音乐设备:播放《秧歌舞》音乐。
2.场地:教室或舞蹈室。
3.道具:彩带、扇子、柿子等。
4.教学辅助材料:PPT、视频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秧歌舞》的舞蹈视频,让学生感受这种热烈欢快的舞蹈形式,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舞蹈的感受和看法。
2.教学内容2.1 讲解《秧歌舞》的起源和流传教师可以通过PPT、图片、电话等方式讲解《秧歌舞》的起源、地域文化和流传,让学生了解这一文化的深层内涵和独特风采。
2.2 学习《秧歌舞》的基本舞步和动作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手把手教学等方式,为学生详细地讲解《秧歌舞》的基本舞步和动作。
鼓励学生多练习、多模仿,体验《秧歌舞》所表达的民族和地域文化。
2.3 练习音乐和舞蹈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秧歌舞》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和韵律,练习舞蹈的动作和步伐。
为了丰富舞蹈的形式,可以加入彩带、扇子、柿子等道具,让舞蹈更加生动有趣。
2.4 小组分工合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合作,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不同的舞蹈任务,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比如,可以安排一些小组分别负责舞蹈的编排、音乐的选择、舞蹈服装等方面,最后进行组队演练和展示。
3.总结在本节课程的最后,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包括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学生的反馈和感受等。
并鼓励学生继续进行练习和探究,深入了解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四、教学后续对于本次课程学习的学生,教师可以继续安排相关的学习活动,以增进他们的舞蹈水平和文化素养。
中国民间乐曲《秧歌舞曲》教案
中国民间乐曲《秧歌舞曲》教案教材分析:《秧歌舞》是一堂典型的活动课,它集歌曲演唱、秧歌舞蹈、锣鼓表演等形式于一体,通过教师指导,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组合作将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学习、练习、处理,真正发挥了活动课的意义。
1、歌曲《秧歌舞》这是一首流传于东北地区的脍炙人口的秧歌舞曲,旋律简洁、节奏活泼,附点八分音符的运用,增强了节奏的动感。
2、活动《秧歌舞》东北秧歌是我国四大秧歌流派之一,典型的步伐为“十字步”,人们随着锣鼓音乐的鼓点,手舞红绸,情绪热烈欢快。
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黑板、粉笔、锣、鼓、镲、丝绸等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秧歌舞》。
(2)通过学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能够运用音乐乐器和自备乐器演奏秧歌舞的典型节奏,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3)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并掌握秧歌舞“十字步”的简单律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生在学唱歌曲《秧歌舞》时,对基本的音准、节奏、情绪等方面的准确把握。
(2)加入锣鼓等乐器对秧歌的典型节奏进行演绎时,学生之间的准确配合能力。
教学方法:范唱法、讲授法、分组学习法、问答法、听赏法、对比法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播放《秧歌舞》音乐片段,请同学们跟老师活动起来。
(师生活动,共扭秧歌舞)师:刚才我们跳的这个舞叫什么啊?(秧歌)师: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大街上扭秧歌。
这也是我们汉族人所喜欢的一种歌舞形式。
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秧歌舞》。
(二)新课学习:1、学习歌曲《秧歌舞》(1)听赏范唱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听到的这段音乐就是歌曲《秧歌舞》的片段,下面我们将完整欣赏歌曲《秧歌舞》,感受歌曲的基本曲调和演唱情绪。
(2)学歌词师:歌词描写了什么内容?生:师:你能跟着老师的鼓点,读一读歌词吗?来试试。
生:师:同学们读的真不错!(教师对不准确的地方进行指导,尤其注意讲解小附点、前十六后八的节奏。
花城出版社(广东)音乐(简谱)六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分,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 为一个像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把他一人和提琴关在家里 ,或整天逼在羽管键琴旁边练习。
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 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
谢
谢
导入
1.你们知道,你们为什么要戴着红领巾 吗?
同学们,通过对《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呢?
这首歌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中国历史 的发展以及共产党的光辉历史。所以我 们必须好好学习,时刻准备着当中国共 产党的接班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出自己应有的奉献。
表演歌曲
学生踏步表演唱 分组演唱 集体演《节日舞》片段音乐主题
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乐曲的情绪欢快,节奏轻
快紧凑,表现了孩子们兴高采 烈、集体欢舞的场面。
《快乐的节日》
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由丁善德作于 1953 年。这部儿童组 曲以简洁、洗练的笔法,写出了新中国儿童聪明伶俐,健康活 泼的形象。 第一曲《到郊外去》 第二曲《扑蝴蝶》 第三曲《跳绳》 第四曲《捉迷藏》 第五曲《节日舞》
花城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上册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音 乐
全册优质课件
中国民间乐曲《秧歌舞曲》
东北大秧歌
东北大秧歌是一项很有意思的 民间娱乐活动,来源于生产劳动之 中。东北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 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 打花棍、高跷等形式,多在一起配 合演出,统称为“秧歌”。
欣赏图片
欣赏 《钢琴奏鸣曲op.49 No.2》第二 乐章
贝多芬
贝多芬手稿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一波恩 。他出生于夫拉芒家族,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祖父叫鲁特维克,是 波恩宫廷乐团的乐团长,父亲是一个酗酒的男高音歌手。他的母 亲是一个女仆,个厨子的女儿。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 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 零乱和没有系统的。
小学音乐展示课教案《秧歌舞》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展示课教案《秧歌舞》教学设
计
目标:1、有兴趣参与本课艺术活动,初步感知东北秧歌的艺术形式。
2、能正确掌握歌曲《秧歌舞》的旋律、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3、学习简单的秧歌舞伴奏谱,尝试以三声部合作的方式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歌曲《秧歌舞》的旋律、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以三声部合作的方式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及磁带、舞蹈道具:手绢。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
师:本月是我校的艺术节,各班都在排演节目参加一年一度的文艺汇演,真是忙得不亦乐乎,今天老师也想露一手,给大家带来一段舞蹈。
(教师表演一段东北秧歌)
提问:这种舞蹈的形式叫什么?
3、简单介绍秧歌
请几位学生给同学们介绍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秧歌
的资料。
4、听赏东北民歌《秧歌舞》,感受歌曲的节拍、速度、情绪。
5、再次聆听,请学生轻声跟唱。
6、学唱歌曲
1)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2)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
3)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轻声学唱歌谱。
4)跟琴学唱歌词,如有不对的地方,教师及时纠正。
5)引导学生带着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7、学习秧歌舞伴奏谱
1)认读节奏
2)以拍手、拍桌、敲笔的形式读节奏。
3)分三大组合作击打节奏,培养学生多声部听觉。
(由慢到快)
8、学习秧歌基本舞步“十字步”。
9、师生边歌边舞,其乐融融。
10、教师小结。
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一课 教案
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一课《音乐的风格》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
课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课为六首简单易学的歌曲,全曲充满豪迈、昂扬和自豪之情,教学反复演唱练习,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并通过讨论、合作等环节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秧歌舞》是一堂典型的活动课,它集歌曲演唱、秧歌舞蹈、锣鼓表演等形式于一体,通过教师指导,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组合作将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学习、练习、处理,真正发挥了活动课的意义。
学情分析:以六年级音乐教材《音乐的风格》作为载体,谈新的课程改革理念的落实。
通过学习新的课改理念:从教学目标上设定了比较全面的三维结构:即:基本的知识能力,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课程的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社会实践和科技发展水平相结合;教学的过程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最近发展区的水平,从而帮助学生适应生活、获得发展。
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的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课程的管理实行国家、地方、校本三级管理。
评价方式的变化,注重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教学内容更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良好整合。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课件
学生用具:课本。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1课音乐的风格欣赏秧歌舞曲教案花城版+粤教版
第一课音乐的风格第1课时教学内容:欣赏《秧歌舞曲》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体验我国北方地区的秧歌舞,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2、在感知体验秧歌舞的节奏特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3、认识锣、鼓、钹等打击乐器,学会秧歌舞的基本舞步。
教学重点:掌握秧歌舞的节奏和十字舞步教学难点: 1、秧歌节奏的掌握。
2、十字舞步。
教学过程:一、导入。
通过设问和图片导入,使同学们初步对“秧歌”产生兴趣。
(出示图片,图片内容为跳秧歌的场面,引发学生兴趣。
)1、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生:他们在扭秧歌。
2、师: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过“扭秧歌”啊?学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也一起来扭一扭秧歌,怎么样?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段视频,感受一下民间扭秧歌的场面。
(河北印象之扭秧歌)(出示幻灯片,呈现课题)二、欣赏《东北大秧歌舞曲》1、聆听舞曲,感受舞曲热烈的气氛。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舞曲给你带来什么感受?(播放音乐)生:热烈的、兴高采烈的2、再次聆听,学唱东北大秧歌调师:这首舞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3、小组讨论,得出结果。
师:秧歌舞曲常用的节拍多为4/4或2/4拍,4/4拍时重音在第四拍上,2/4拍时重音常在第二拍上,其节奏富于弹性。
师:板书节奏型。
好,让我们一起来打节奏。
4、学习节奏,强调附点音符(通过拍手打节奏的方式学习节奏:附点八分音符、前十六后八等。
)5、简介秧歌舞曲常用乐器师:在秧歌当中,离不了乐器的伴奏,听出这首舞曲的伴奏乐器是什么吗?师:通常秧歌都是由唢呐和锣鼓来伴奏的。
(多媒体课件简介乐器)三、学跳秧歌十字步1、播放秧歌基本动作舞蹈片段(多媒体课件)秧歌舞是我国汉族流传很广的民间舞蹈,秧歌的特点是热烈、豪放、动作、优美。
好,下面请同学们起立,我们也一起来活动活动,扭一扭,,跟我学跳秧歌最基本的舞步十字步。
(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2、十字步秧歌3、跟着《东北大秧歌舞曲》一起跳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1欣赏中国民间乐曲《秧歌舞曲》 花城版
中国民间乐曲《秧歌舞曲》教案教材分析:《秧歌舞》是一堂典型的活动课,它集歌曲演唱、秧歌舞蹈、锣鼓表演等形式于一体,通过教师指导,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组合作将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学习、练习、处理,真正发挥了活动课的意义。
1、歌曲《秧歌舞》这是一首流传于东北地区的脍炙人口的秧歌舞曲,旋律简洁、节奏活泼,附点八分音符的运用,增强了节奏的动感。
2、活动《秧歌舞》东北秧歌是我国四大秧歌流派之一,典型的步伐为“十字步”,人们随着锣鼓音乐的鼓点,手舞红绸,情绪热烈欢快。
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黑板、粉笔、锣、鼓、镲、丝绸等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秧歌舞》。
(2)通过学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能够运用音乐乐器和自备乐器演奏秧歌舞的典型节奏,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3)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并掌握秧歌舞“十字步”的简单律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生在学唱歌曲《秧歌舞》时,对基本的音准、节奏、情绪等方面的准确把握。
(2)加入锣鼓等乐器对秧歌的典型节奏进行演绎时,学生之间的准确配合能力。
教学方法:范唱法、讲授法、分组学习法、问答法、听赏法、对比法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播放《秧歌舞》音乐片段,请同学们跟老师活动起来。
(师生活动,共扭秧歌舞)师:刚才我们跳的这个舞叫什么啊?(秧歌)师: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大街上扭秧歌。
这也是我们汉族人所喜欢的一种歌舞形式。
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秧歌舞》。
(二)新课学习:1、学习歌曲《秧歌舞》(1)听赏范唱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听到的这段音乐就是歌曲《秧歌舞》的片段,下面我们将完整欣赏歌曲《秧歌舞》,感受歌曲的基本曲调和演唱情绪。
(2)学歌词师:歌词描写了什么内容?生:师:你能跟着老师的鼓点,读一读歌词吗?来试试。
生:师:同学们读的真不错!(教师对不准确的地方进行指导,尤其注意讲解小附点、前十六后八的节奏。
20XX教育部审定新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音乐的风格》
20XX教育部审定新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音乐的风格》篇一:20XX花城出版社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1课音乐的风格《小白菜》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小白菜》,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旋律线条级进下行,每句落音依次下跌,形成带有哭泣性质的音调,深刻地表现了一个旧时农村中失去亲娘而受人虐待、孤苦无依的女孩悲凉凄苦的心情。
二、引导学生欣赏歌曲《鲁冰花》,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一部分旋律采用羽调式并下行,表现了女孩对家乡、母亲的深切思念和凄婉伤感的情绪。
第二部分调式转为大调式,节奏活跃,给人带来明亮、温暖的感觉,这是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但旋即音调跳跃动荡,情绪变得激动起来,表现了无奈的感慨与执著不渝的渴求。
随着歌曲第一部分的再现,又使人深深地沉浸在魂牵梦萦的不尽思念之中案例描述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聆听《世上只有妈妈好》指明学生演唱(其余学生评价)边听音乐边唱边表演3、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边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乐曲所变现的情感与气氛,从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德目的。
我抓住小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把歌曲内容编成故事并致好相应的课件,采用边放课件边讲故事的教学。
当讲到小白菜三岁没有娘时有不少同学留下了眼泪,当学生受到故事的感染后,我再放小白菜的民歌录音,学生们听完后便不自觉的把小白菜的生活和自己进行比较,对旧社会苦新社会甜这句话,有了进一步认识,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德育教育。
4、谈话:老师今天又带来两首歌曲《鲁冰花》、《小白菜》,请小朋友们听后说说这两首歌曲讲述的内容好似什么?(放录音后师生交流)这两首歌曲的歌名都是两个主任翁的名字,一个叫《鲁冰花》,一个叫《小白菜》,这两首歌曲都是对妈妈的思念,但背景不一样,谁能分析一下?请大家再听一边。
5、复听这两首歌曲。
(师生分析讨论两首歌曲的不同背景。
)这两首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生:自由回答后,幻灯出示图片,让学生选择。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花城版)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花城版)第1课齐步向前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进行曲题材歌曲和乐曲的学习,能基本掌握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对学习进行曲风格特点的内容感兴趣。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准确把握歌曲《红领巾进行曲》的演唱风格,并能独立地演唱。
3、能听辨铜管乐器家族成员的不同音色,学习欣赏乐曲。
教学重、难点:1、掌握进行曲的风格特点,能准确独立地演唱《红领巾进行曲》2、学会听辨铜管乐器家族成员的不同音色。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红领巾进行曲》教学目标:掌握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学会演唱《红领巾进行曲》。
教学过程:一、听节奏,熟悉进行曲的特点。
1、出示一段节奏,先让学生读出节奏,再试着用手拍出节奏。
2、请学生说说对节奏的感受,引出歌曲《红领巾进行曲》。
二、欣赏歌曲,熟悉歌曲节奏1、让学生完整欣赏一遍歌曲,说说歌曲的节奏、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2、由歌曲的特点风格引出音乐知识:进行曲3、了解进行曲风格歌曲的特点。
4、让学生边听歌曲边用手轻拍2/4节拍,加深对“进行曲”歌曲风格特点的感受。
5、在节拍熟悉后,一半学生拍节拍,另一半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三、让学生听歌曲,熟悉歌曲,自行学习歌曲。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继续学唱《红领巾进行曲》。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把《红领巾进行曲》唱熟,并能独自演唱。
教学过程:一、请学生试着拍出《红领巾进行曲》的节奏。
二、学习演唱《红领巾进行曲》。
1、分小组分别学习歌曲的其中一部分。
⑴各小组哼唱旋律,再练习唱词。
⑵反复唱熟本小组负责的部分。
2、各组汇报学习成果。
3、按照歌曲顺序各小组接着唱。
4、各小组互相学习所学的乐句。
然后整首歌连起来演唱。
5、找出相同或相似的乐句,唱一唱、比一比。
三、引导演唱歌曲中难唱部分以及注意换气地方。
四、学生熟悉演唱歌曲。
五、在会演唱后,试着踏步演唱,以感受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认识管弦乐队中的铜管乐器家族教学目标:音乐知识,认识铜管乐器家族教学过程:一、认识管弦乐队中的铜管乐器家族。
小学音乐教案秧歌舞
小学音乐教案秧歌舞教案标题:小学音乐教案——秧歌舞教案目标:1. 了解秧歌舞的起源和特点。
2. 学习秧歌舞的基本舞步和动作。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节奏感。
4.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或图片资料介绍秧歌舞的起源和特点。
2. 秧歌舞的音乐和舞蹈录像。
3. 音乐播放设备。
4. 学生们的舞蹈服装。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PPT向学生介绍秧歌舞的起源和特点,激发学生对秧歌舞的兴趣。
探究:2. 播放秧歌舞的音乐录像,让学生们观看秧歌舞的表演,引导学生们注意舞者的动作和节奏。
3. 分析秧歌舞的基本舞步和动作,例如:手舞、腿舞、转身等。
通过示范和解释,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这些舞步和动作。
实践:4.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秧歌舞的音乐进行练习。
5. 指导学生们在小组内合作,分工合作完成秧歌舞的编排和排练。
6.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编排好的秧歌舞,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评价。
总结:7. 结合学生的表演,回顾秧歌舞的特点和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秧歌舞对于音乐和舞蹈的要求和作用。
拓展:8. 鼓励学生们在家中练习秧歌舞,可以录制视频或进行小型表演,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评估:9.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表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延伸:10. 鼓励学生们了解其他地方的传统舞蹈,比较不同舞蹈的特点和风格。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了解秧歌舞的起源和特点,学习秧歌舞的基本舞步和动作,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节奏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分组合作和小组表演,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秧歌舞的内容。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们在家中练习和表演,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在评估中,我注重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建议,激励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舞蹈能力。
秧歌舞 教案03
秧歌舞教案03秧歌舞教案03[秧歌舞]教案03《秧歌歌舞》教案1、学唱陕北民歌《秧歌舞》,通过学生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法,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2、在教师的非政府下,使学生运用各种动作、器乐、献唱等形式,以小组的形式汇报自学成果,初步体会陕北民歌的风格多样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创性地整体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我国典型的民族音乐作品,感受旋律的欢快,初步学会秧歌舞的基本动作,了解民族音乐。
教学难点:自学典型的少数民族舞蹈,掌控“秧歌十字步”动作,并能够相互合作随其音乐完备演出舞蹈。
通过自身体验,培育学生舞蹈的编创能力。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彩带、秧歌舞碟、钢琴、实物投影仪、锣、鼓、碰铃等。
教学过程:一、非政府教学:师生音乐道别。
二、导入部分:1、谈话:我国的传统节日存有哪些?春节到来时人们都用哪些形式去欢庆呢?(唱歌、唱歌、扭秧歌、敲锣打鼓放鞭炮、观赏春节晚会、喝年夜饭)2、欣赏秧歌舞《拥军秧歌》:师:谁晓得刚才老师冲的就是什么舞步?(秧歌步已研习过)3、学跳秧歌舞:(1)教师示范点秧歌步,学生恶搞练。
(2)全体随着《边区好地方》学跳秧歌舞。
三、歌曲教学:师:刚才同学们已初步感受到节日欢乐、热闹的气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到边区延安看一看,看看边区的人民用什么方式来庆祝自己的节日呢?1、听赏歌曲《边区不好地方》,学生体会旋律和节奏。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找出相同的乐句。
3、学生随其录音弹奏旋律(律动浅碟、拍掌)。
4、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5、难点突破:一字多音。
(建议:声音必须圆润)6、巩固练习:(1)登楼快唱歌曲(2)轻声齐唱(3)师生歌曲接龙(教师演唱第一句,学生演唱第二句)(4)领唱、齐唱(一二句领唱,三四句齐唱)(5)小组自学,练稳固歌曲教师辅导7、歌曲处理:师:这首歌曲抒写了边区军民开心快乐的心情,就是什么事情使他们这样高兴呢?(1)各组设计一下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这首歌曲?(2)小组汇报演出歌曲,师生给以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间乐曲《秧歌舞曲》教案
教材分析:
《秧歌舞》是一堂典型的活动课,它集歌曲演唱、秧歌舞蹈、锣鼓表演等形式于一体,通过教师指导,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组合作将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学习、练习、处理,真正发挥了活动课的意义。
1、歌曲《秧歌舞》
这是一首流传于东北地区的脍炙人口的秧歌舞曲,旋律简洁、节奏活泼,附点八分音符的运用,增强了节奏的动感。
2、活动《秧歌舞》
东北秧歌是我国四大秧歌流派之一,典型的步伐为“十字步”,人们随着锣鼓音乐的鼓点,手舞红绸,情绪热烈欢快。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黑板、粉笔、锣、鼓、镲、丝绸等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秧歌舞》。
(2)通过学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能够运用音乐乐器和自备乐器演奏秧歌舞的典型节奏,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3)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并掌握秧歌舞“十字步”的简单律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生在学唱歌曲《秧歌舞》时,对基本的音准、节奏、情绪等方面的准确把握。
(2)加入锣鼓等乐器对秧歌的典型节奏进行演绎时,学生之间的准确配合能力。
教学方法:
范唱法、讲授法、分组学习法、问答法、听赏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播放《秧歌舞》音乐片段,请同学们跟老师活动起来。
(师生活动,共扭秧歌舞)
师:刚才我们跳的这个舞叫什么啊?
(秧歌)
师: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大街上扭秧歌。
这也是我们汉族人所喜欢的一种歌舞形式。
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秧歌舞》。
(二)新课学习:
1、学习歌曲《秧歌舞》
(1)听赏范唱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听到的这段音乐就是歌曲《秧歌舞》的片段,下面我们将完整欣赏歌曲《秧歌舞》,感受歌曲的基本曲调和演唱情绪。
(2)学歌词
师:歌词描写了什么内容?
生:
师:你能跟着老师的鼓点,读一读歌词吗?来试试。
生:
师:同学们读的真不错!
(教师对不准确的地方进行指导,尤其注意讲解小附点、前十六后八的节奏。
)
(3)唱歌词
教师范唱,让学生加深歌曲曲调的印象。
师:老师把这首歌曲唱一下,唱得好请同学们给老师掌声。
师:谢谢同学们,我相信同学们比老师唱得更好。
那老师弹琴,同学们来唱吧。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但是个别地方需要注意,(讲解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我们再完整来一遍,这一次要努力记住歌词,并请同学们拿出红绸,让我们唱着歌舞起来吧。
2、了解秧歌
(1)介绍秧歌,学习“十字步”。
(秧歌是我国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流行于陕西、内蒙古、东北等地。
跳舞时脚走“十字步”,双手挥舞红绸,情绪欢快、热烈)(教师画出“十字步”的图示,示范十字步的步伐。
)
(2)跟着音乐,做出“十字步”律动。
第二遍聆听《秧歌舞》音乐片段,师生跟着音乐,共同做出秧歌的简单律动。
3、课堂拓展:学习一段锣鼓经,分小组合作
师:在秧歌中,为了渲染热烈欢快的喜庆气氛,人们常用锣鼓来助威,下面我们就学习一小段锣鼓经,为歌曲伴奏。
(1)学习一小段锣鼓经,了解所需的乐器。
2∕4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鼓鼓锣鼓鼓锣鼓鼓锣锣鼓鼓锣
镲镲镲镲镲(带领学生学习并练习该节奏,清楚的标出各个节拍所需要运用的乐器。
)
(2)全班分为三大组,进行小组合作和集体合作
教师请两位同学与自己合作,先进行示范;再将全班分为三大组,分别为A.鼓组B .锣组C. 镲组,通过分组而又团结协作的方式对上述的节奏进行演绎。
4、综合实践音乐活动
a.小组合作:
请若干名同学上台进行表演,其中三名同学分别拿着鼓、锣、镲进行歌曲伴奏,几个同学跟着老师的动作进行秧歌舞的表演,剩下的同学齐唱该曲。
b.集体合作:
全班分为歌唱组、表演组、伴奏组
(三)扩展探究:
课后创编或演奏秧歌锣鼓节奏,为歌曲伴奏。
(四)课堂总结:
(1)回顾本堂课所学的内容。
(2)对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提出表扬,激励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开心快乐的成长!
(3)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