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18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历史卷(答题卡)
3月2018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政治卷(参考答案)
文科综合政治第1页(共2页)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2018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文科综合政治·参考答案121314151617181920212223BABDBABDBDCC38.【答案】(1)①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5分)②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好发展的运行基础。
(5分)③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
(4分)(2)①政府积极转变职能,创新管理方式,通过简政放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质量发展创造力。
(4分)②政府积极履行经济建设职能,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履行文化建设职能,着力提高劳动者质量技能。
(4分)③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综合运用执法打假、集中整治等手段,保证质量安全。
(4分)(2)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具有普遍性,因此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关系。
(4分)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划定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
(3分)③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要深入研究发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明确保护的原则和重点。
(3分)(3)保护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发掘历史文化遗产;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统筹城市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等等。
(每条2分,只要答出两条,言之有理即可给4分)。
整理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I卷II卷Ⅲ卷42题(开放性试题)参考答案
文件编号________ 参考答案20 年月日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试题考查对“文化”含义的理解。
文化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道德、艺术等都属于文化,故③说法不正确;文化从其外延来说,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故④说法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A。
2.C解析:试题考查政治、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映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故选项A、B、D说法错误。
正确答案是C。
3.B解析:“贵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从古至今对中国人有着深刻影响,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虽然文化对人的生活方式有影响,但不是起决定作用,故选项A错误;世界观的形成是各种文化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而不是由文化决定的,故选项D错误;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试题材料并没有体现,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正确答案是B。
4.D解析:中国人与美国人对一只鸡、一头牛和一片草地的分组标准不同,体现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的影响。
选项A、B、C虽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正确答案是D。
5.D解析:文化作为精神力量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是起决定作用,故选项B说法错误;文化是对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故选项A说法错误;文化对社会有影响,但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故选项C说法错误。
正确答案是D。
6.A解析:四个选项的表述都是正确的,试题加大了对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
材料中“汉语热”的背后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这句话表明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故正确答案是A。
7.C解析:经济是文化的基础,选项A表述错误;科技带动文化发展,剪纸艺术并不涉及科技,选项B不符合题意;剪纸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数亿元的产值,这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故正确答案是C。
4月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历史卷(考试版)
历史试题 第1页(共4页) 历史试题 第2页(共4页)绝密★启用前|学科网试题命制中心2018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文科综合·历史(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从战国时期商鞅管制粮食贸易的“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的政策,反映了A .国家保护和发展国营商业B .官府放宽盐铁和粮食交易C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 .战国与汉期经济政策一致25.有学者指出,中国选择皇位继承人的主要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从而常常把不能胜任君主这一“至圣至明”角色的幼童、白痴和昏庸无能之徒推上皇位。
这段话揭示了 A .君主政体的缺陷 B .皇位世袭制的弊端 C .宗法制度的桎梏D .中央集权制的危害26.下表是唐朝官修六史(唐太宗时期共修订八部史书,另外两部为私人修撰)及主要作者简表。
据此可知A .官修史书利于私家史学发展B .唐太宗通过修史来借鉴历史C .官修史书真实客观反映历史D .官修史书修撰方式的多样化27.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往往围绕具体的“事”与“术”展开,徐光启等中国古代科学家也往往侧重于研究农业的基本操作方法,专注于农业发展之“用”与“术”的学说。
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科技 A .重视逻辑推理 B .重视对经验的总结 C .注重实用性D .注重对事物本质的探索28.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林则徐认为“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I卷II卷Ⅲ卷42题参考答案
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
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
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
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
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
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
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42.(12分)评分标准: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
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
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示例二小说情节:鲁滨逊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过得很很富裕”历史现象:反映出近代西欧人文主义思想。
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运动产生,其核心是人文主义,抨击了教会的腐败,解放了思想,发现了人的力量,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的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
促进了文学、艺术、科技的发展,促进了西方的近代化,但过度的追求发财和物质享受,给社会发展带来不利的一面。
示例三小说情节: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是“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
(精校版)201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1、2、3卷三套)(word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3.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4.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5.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6.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2018年高考全国2卷历史真题和答案解析
2017 高考历史全国2 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 分,共48 分)24.图 5 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 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 。
据此可知,唐中期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 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28.1879 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 派播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 协造” 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A.军用工业由官版专为商办B.“ 协造” 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用工业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28.年,《申报》登载的“ 艾罗补脑汁” 广告称:“ 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 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
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28.188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 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国党员占总人口的1% 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31.1977 年,我国个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 万人,至1988 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 万人,2001 年增长至719 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3月2018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卷(参考答案)
历史 第1页(共3页)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2018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
历史·参考答案
21.【答案】(1)条件:丝绸之路的开通,佛教的传入,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4分,任答两点即可)
(2)影响:积极方面,改变了我国的农作物结构;增加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
(4分)消极方面,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2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发现新大陆;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殖民活动,使中国和美洲之间有了联系。
(4分) 22.【答案】(1)矛盾心理:大国实行共和制容易走向专制,小共和国又很难生存。
(2分)
解决:颁布1787年宪法,建立联邦制国家。
(2分)
23.【答案】(1)主张:以国家资本主义为途径;自愿合作;反对保守冒进。
(2分,答出两点即可)促使生
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1分)
(2)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修补与完善;1985年以后,建设“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以后,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3年以来,经济转型初步完成,并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
(4分)
特点:从目标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过程看,具有渐进性与阶段性;从手段看,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并行。
(2分,答出两点即可)
(3)依据:经过将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
3月2018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历史卷(正式考试版)
历史试题 第1页(共4页) 历史试题 第2页(共4页)绝密★启用前|学科网试题命制中心2018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文科综合·历史(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进入春秋以后,郑国开垦了“蓬蒿藜藿”之地;晋国开垦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鄙之田”;宋郑之间的“隙地”(可垦而未垦之地),也在被压榨的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开垦出来。
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 B .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 C .春秋奴隶制发展成熟 D .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25.近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四次发现西汉时代存在麻纸的事实,证明我国在西汉时代就已经发明造纸术。
但出土的西汉麻纸,没有一张是写过字的,并且直到东汉初年,人们主要书写工具仍是竹简。
对此最合适的推论是麻纸A .推广难度较大B .未被用于书写C .没有竹简方便D .出土数量巨大 26.北宋王安石变法时,作为宰相的王安石主要负责行政事务,而枢密使则由反对新法的文彦博担任,结果两人在一些事务上,往往持不同意见,这时就需要宋神宗来裁决。
这反映出宋代用人的特点是 A .分化事权 B .权力相互牵制 C .强化皇权 D .减少决策失误 27.下表为中国茶叶、生丝出口数量统计表。
(单位:担)该表反映了A .农村自然经济解体范围逐步扩大B .种植区扩大促进丝茶出口增加C .中国丝茶在国际市场占主导地位D .中国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28.1903年,中国出现了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两种政治价值取向。
2018年3月2018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历史卷(考试版)
历史试题 第1页(共4页) 历史试题 第2页(共4页)绝密★启用前2018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文科综合·历史(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历史上的张仪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游历各国,演说和上疏都能被顺畅地听、读,不需要翻译,也不存在交流障碍。
以张仪为代表的外交家能四处游说、宣传合纵连横,主要是因为当时各国 A .有共同的文化起源 B .普遍推行魏国文化 C .语言文字存在差异D .汉字书写形式统一25.据孔泾源教授研究,汉代曾实行对某些重要行业必须由国家垄断的禁榷制,官府自设工场、作坊的管工制及地方官将本地土特产品无偿向皇室纳贡的土贡制。
上述制度的推行A .使得一大批富商大贾富甲一方B .使工匠和商贾始成官府管理的奴仆C .与当时抑制商业的国策相互配合D .拓展了地方官凭土贡而晋升的机会26.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有关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记载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 .赵匡胤劝守信等部将“自择善地,各守外藩,勿议除替”B .宴会次日,赵匡胤等部将“皆称疾,请解军权。
上许之”C .几个朝中大将唯命交权主要迫于赵匡胤已牢控中央禁军D .赵匡胤使用和平手段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27.通过对康熙年间至清末宣统年间的915份朱墨卷中的履历资料进行分析,有学者发现,只有占总数约八分之一的贡生、举人和进士是从没有功名的人家选拔出来的。
【高三高考2018全国一联】2018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1卷】历史试卷
2018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文科综合·历史(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12小题。
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既反对“大攻小,强执弱”的兼并战争,又反对强凌弱、众暴寡、富辱贫、贵傲贱等阶级压迫,宣传不同阶级与阶层的人“兼相爱、交相利”,并要求向“农与工肆之人”开放政权。
这主要反映出他们A.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B.注重引导人们重义轻利C.提出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D.希望统治者能重视民生25.元狩六年,汉武帝一方面强迫前帝所立的诸侯王分封子弟为列侯,另一方面在立自己的三子为王时故意文饰其分封之意,从而使得分封过程颇为曲折,经过霍去病等人的三次奏请,武帝下制曰:“立皇子闳为齐王,旦为燕王,胥为广陵王。
”汉武帝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A.汉武帝对诸侯王的素质要求高B.汉朝同姓子弟之间的矛盾尖锐C.当时“推恩令”正在全面实施D.汉武帝已完全解决了王国问题26.唐朝的中央政府实行六部制,比汉朝的十三曹整整少了七个部门。
唐太宗李世民用官非常之少,贞观年间,中央机构中的文武官员最少时只有643人,全国仅7000余人,这应该是历朝官员人数最少的政府了。
据此推断,唐朝A.“小政府大作为”的执政理念B.精简机构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C.百姓所承担的赋税徭役最轻D.完善科举制后选拔出更多人才27.游国恩在《中国文学史》中说:“这时(明朝)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和现实的关系非常密切……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市民群众娱乐和自我教育的精神食粮,因而得到了广大群众和进步文人的积极支持。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4分)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
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3.(4分)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
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4.(4分)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泉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5.(4分)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硫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己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6.(4分)1923年底,孙中山认:“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全国版)天一大联考2018届高三阶段性测试(二)历史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全国卷天一大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历史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毎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绐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周代大封同姓,“割天下之半而归之姬氏之子孙,则渐有合一之势;而后世郡县一王,亦缘此以渐统一于大同,然后风教日趋于画一,而生民之困亦以少袞”。
据此可知,周代分封A.推动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与认同B.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C.为秦汉的政治统一奠定了基础D.促进了郡县制的产生2.《荀子•富国》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古董器名),一岁而再获之。
”这说明.战国时期A.五谷开始种植B.铁犁牛耕已经广泛使用C. 土地私有出现D.单位面积产最大大提高3.西汉用真车马殉葬始于文聚时期,汉武帝以后,诸侯王基规模大不如前,用真车马殉葬现象逐渐消失。
这表明汉武帝时期A.经济由盛而衰B.中央集权得到强化C.文明程度提高D.诸侯王注重节俭4.关于李渊起兵反隋,《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李渊对李世民说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耳,《资治通鉴》则称:“渊大惊曰:‘汝安得为此言,吾今执汝以吿县官。
’”经过李世民反复劝说,李渊对李世民说吾儿诚有此谋,事已如此,当复奈何,正须从之耳。
”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可以通过历史叙述来呈现B.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C.文字史料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D.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5.按照宋制,皇帝诏旨须经朝廷商议进呈,再由皇帝审阅批准,才能发付朝廷执行。
皇帝未经朝议搜自将诏旨发出,将会招致宰相的批评和抵制。
这反映了宋代A.相权对皇权的制约B.中央官制的完善C.皇权与相权的对立D.君主权力的弱化6.唐朝后期,出现了“陚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
3月2018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历史卷(参考答案)
文科综合历史 第1页(共3页)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41.【答案】(1)条件:西汉国力强大;经济发展,丝织业发达;张骞通西域的促进;西汉政府开明的政策;
中西交往的内在需求及各社会阶层的努力。
(6分)
后果:引起东西方传统商路受阻和商业危机;促使西欧国家绕过传统商路开辟了新航路。
(4分) (2)差异:郑和远航主要出于政治目的,即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西欧远洋探险主要出于经济目的,即掠夺财富,为资本主义发展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8分) 影响:对西欧,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损耗了国力,致使统治者“闭关锁国”,中断了中外联系,逐渐导致国家的落后。
(7分)
45.【答案】(1)目的:妥善安置老年人口及特殊群体,使其安享晚年,以保护他们的利益;促进机构和劳
动者队伍的精简,以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6分) (2)特点:退休年龄的要求长期未变,管制内容较为僵化。
(3分)
原因:60多年来,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和年龄结构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正常退休年龄规定长期不变,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的工种规定较为滞后,使得相当一部分劳动者较早地离开工作岗位,从而产生效率损失。
(6分)学科.网
46.【答案】(1)从政治上限制日本战争权,从思想上消除日本战争根源;呼吁建立和平安全及正义的新秩
序,惩处发动侵略战争的战犯;重申《开罗宣言》,限定日本领土范围。
(6分) (2)寓意:中美英三国共同指定才具有法律效力。
(3分)。
3月2018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语文卷(全解全析)
语文 第1页(共5页)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1.D 【解析】A 项,原文“所谓……受人信任,这是诚信的外化体现”,选项说成是“信”的具体表现,偷换概念;B 项,原文“但空口无凭又最为虚泛,观其行径还要等待漫漫时间的印证……就产生了一种加固信任的仪式”,产生加固仪式的原因是“空口无凭又最为虚泛,观其行径还要等待漫漫时间的印证”,不是“千金一诺最为沉重”,选项强拉因果;C 项,“信誉”“最为重要”无中生有。
2.B 【解析】原文“这个道理,两千六百年前的晋文公重耳就深深懂得”,这个道理指“信用是国家的重宝”,不是“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3.C 【解析】原文“成就他的,不仅是实力的响亮,更是人格的响亮;成就晋国的,不仅是国力的强大,更是国格的强大”,选项“‘人格的响亮’成就了晋文公,‘国格的强大’成就了晋国”以偏概全。
4.D 【解析】“是因为父亲买的字典已经破旧、残缺、不再实用”无中生有。
6.①字典上记忆着父辈的艰辛,那个年代父辈想让子女读书没有足够的条件;②字典上记忆着父亲的高尚品格和伟大的爱,父亲为了给子女买字典,不辞劳苦,忍饥挨饿;③字典上记忆着晚辈对祖辈精神的传承,字典陪伴“我”家两代人成长,它彰显了农民儿子的本色,成为了我们家的传家宝。
(每点2分) 【解析】这是一道筛选概括文章内容的题目,注意文章标题的含义,结合文章的主体内容以及文章的结尾段落“想起父亲那高尚的品德和伟大的父爱;想起那个年代给我和父亲带来的伤痕;想起晚辈们对祖辈精神的传承”作答。
7.C 【解析】“自2011年产生以来”错误,从数据看“2011年同比增长36%”,意味着之前就有第三方移动支付。
8.BC 【解析】A 项,“移动支付应运而生”错误,文中只说“移动支付弥补了这部分人的金融需求”,并没有探讨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选项强拉因果;D 项,“支付宝已经把战略发展重心从国内转移到欧洲”于文无据;E 项,“就可以避免用户信息被盗”过于绝对。
最新 2018年高考历史3月份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精品
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18年高考模拟考试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先秦经典《尚书》多次提到“民主”:“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
”对材料中“民主”的正确理解是A.“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B.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C.成汤是民主的领导者D.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2.儒家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
以下言论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天理入欲,不容并立”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3.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在明朝时来到中国,他可能看到的现象有A.三省六部的官员定期上朝议事B.《四书章句集注》为科举考试内容C.安徽三庆班徽戏剧团进京献艺D.工匠们在作坊中制作珐琅瓷器4.位于山东聊城的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商人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唱戏酬神的活动场所,为商人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根据所学判断山陕会馆最早建于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5.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一切雅典公民皆有权参加,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材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有①人民主权②轮番而治③比例代表制④少数人的民主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6.近代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代议制民主政治。
3月2018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历史卷(全解全析)
文科综合历史 第1页(共6页)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24.C 【解析】根据材料中反对兼并战争、“兼相爱、交相利”及向“农与工肆之人”开放政权等信息可知,这是墨家学派的主张,反映了小生产者的意愿和要求,但这些反映民众希望和平与平等、期待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在当时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的大环境下是难以实现的,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C 项符合题意。
墨家代表平民的利益,A 错误。
B 项中的“重义轻利”与材料中的“兼相爱、交相利”不符,可排除。
D 项中的“重视民生”与材料主要信息不符,可排除。
25.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朝的政治。
从材料可以看出,汉武帝强迫前帝所立诸侯王分封子弟为列侯,说明当时正在推行“推恩令”。
而当时汉武帝很想立自己的三个儿子为诸侯王,为了掩饰其分封之意,故意把分封的过程设计得非常曲折,以制造册封三子的合法依据,因此C 项符合题意。
汉武帝这样做只是掩盖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与诸侯王的素质无关,排除A 项。
B 项与材料信息关系不大。
D 项不符合史实。
27.D 【解析】根据材料中“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和现实的关系非常密切”和“市民群众娱乐和自我教育的精神食粮”等信息可知,明朝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的发展主要还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导致对通俗文学需求增多,不是“农耕经济高度发达的结果”,故排除C 项,应选D 项。
A 项错在“真实反映”,因为文学来自社会生活,但有艺术加工和改编。
B 项错在“士绅文人的普遍支持”,材料提及的是“得到了广大群众和进步文人的积极支持”。
学科%网28.D 【解析】A 项说法过于绝对化,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 项。
B 项表述与材料不符,材料说的是洋布占领了我国一些地区的市场。
C 项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中没有说明土布质量问题,故C 项错误。
材料反映出洋布以价廉的优势大规模占领中国一些地区的布料市场,实质上反映出近代中国一些地区自然经济走向解体,故D 项符合题意。
2018年4月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历史卷(考试版)
历史试题 第1页(共4页) 历史试题 第2页(共4页)绝密★启用前|2018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文科综合·历史(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12小题。
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自武王以后,周共灭九十九国,降服六百五十二国。
上述国数未必可信,但灭多数小国,建立较大的侯国,使遵守周朝制度、向周王朝贡,则是事实。
这表明西周初年 A .出现新旧并存的政治制度 B .推行分封制是巩固统治的需要 C .沿袭商朝分封诸侯的传统D .实行的政治制度强调血缘关系25.《宋辽金元史新编》中说道:“这一时代(宋代)里中国人并重理想与现实,兼备雅与俗的口味。
”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理学和商品经济发展影响 B .士大夫阶层追求大雅意境 C .宋代的审美观发生了变革D .国家主要统治思想的转变26.民间机户明初即已存在,明中叶以后数量大增,不仅存在于城市,也存在于乡村,并促使一批丝织业市镇的形成。
这说明 A .丝织业最先出现雇佣关系 B .民营丝织业技术发生变革 C .明代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D .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27.金田起义后,太平军所到之处,尽扫孔庙和孔子牌位,并将儒家经书斥为“妖书”。
孔子在当时中国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和儒学不可动摇的权威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太平天国的这一做法旨在 A .推进反清斗争 B .巩固新生的天国政权 C .打击儒家思想D .树立拜上帝教的权威28.某学者说:“华夏文明的实力已经消残殆尽……没有承担起继承并发扬光大历史文明的责任,甚至对悠悠历史文明予以了不可原谅的打击和破坏,是出现文明断层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