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区域地图的一般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之地图(地图的三要素、等高线地形图)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之地图(地图的三要素、等高线地形图)
坡度陡峻。 500-1000M为低山;1000-2000M为中山; 2000以上为高山。
⑤地面有起伏,但是海拔较低,坡度又比:大陆架、大陆坡、洋盆、海岭、海沟
15
二、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地面上某一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我国海拔以黄海海平面为基准(青岛零点) 2.相对高度:地面上某一点相对于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尺越小。
1
> 200
1 1000
下列甲、乙两幅比例迟较大的是( 甲 )
4
1.比例尺
比例尺大小与范围、表示内容详略关系 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范围越 小 ,内容越 详细 。 实地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大,图幅越__大__。
大比例尺: 大于1/200 000 中比例尺: 1/200 000-1/1000 000 小比例尺: 小于 1/1000 000
1.图中M地位于N地的( A ) A.东北方 B.西南方 C.东南方
D.西北方
2.①、②、③三幅图的比例尺大小关系,排序正确
的是( D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6
1、比例尺
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放大: 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1:10 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 放大后的比例尺是 1:5 000 ,比例尺变大。
2
一、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比例尺的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① 文字式 ;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示实地距离100米.
② 数字式 ;例如:1/1000; 1/10000. ③ 直线式 : 100 0 100 200 300千米
3

区域地理中的常见定位方法

区域地理中的常见定位方法

区域地理中的常见定位方法近年来高考中区域地理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很多试题往往是以区域地理为载体来进行基础知识的考查和能力的运用,但从历年试卷分析和分数上看,考生在这部分丢分较多,究其原因往往是定位错误。

那么怎么进行区域定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经纬网定位法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区域位置都可以通过一组具体的经度和纬度来确定。

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常见、最准确的方法,也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

这种定位方法要求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不仅要脑中有图,而且要胸中有网(经纬网),要用经纬网覆盖脑中的地图,特别要注意掌握地球上一些重要的经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

如:东经30 °:穿过欧洲中部、非洲东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摩尔曼斯克(30 °E 东侧)、莫斯科(30 °E东侧)、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小亚细亚半岛(西侧)、地中海、开罗、尼罗河、东非高原(西侧)、南非高原(东侧)等。

北回归线:穿过北非、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中国华南地区、台湾岛、夏威夷群岛、墨西哥高原、墨西哥湾等等。

通过这些重要的经纬线建立基本经纬网,通过各大洲及重要国家的大致经纬度范围以及这些国家的位置关系来进行空间定位,基本上可以满足对地理事物的粗略定位。

二、海陆位置定位法在区域地理复习中,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记住所有事物的经纬度。

在记住主要经纬线附近地理事物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识记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如大洲、大洋),然后以其为参照系,利用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进行区域定位,因此海陆位置定位法也称为相对定位法。

地球上有七大洲和四大洋,每个区域周围的海陆分布是固定的,可以利用这种海陆位置的固定性进行区域定位。

利用海陆位置定位,必须在复习时记住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

如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与大西洋不直接相邻。

北美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等。

太平洋被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包围,大西洋被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包围;印度洋被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包围;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包围等。

高考地理图表题的类型及解题指导

高考地理图表题的类型及解题指导

高考地理图表题的类型及解题指导一、高考地理图表题的主要类型地理图表题是高考地理试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其承载着大量的地理信息,是考查考生地理知识运用能力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地理图表题分为不同的类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1、根据图表性质分类(1)等值线图:如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这类图表一般用闭合的曲线表示某种地理要素的分布和变化。

(2)统计图表:包括柱状图、饼状图、曲线图等,这类图表一般用直观的数据和图形来呈现某种地理现象或趋势。

(3)区域图:包括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这类图表一般用经纬网或轮廓形状来表示区域特征。

(4)地理景观图:包括照片、素描图等,这类图表一般用直观的形象来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

2、根据图表内容分类(1)地球运动类图表:包括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地球公转轨道及速度等。

(2)大气运动类图表:包括气压分布及变化、风向及风速、气候类型分布、降水分布及变化等。

(3)水体运动类图表:包括洋流分布及变化、河流径流量及变化、水循环过程等。

(4)地壳运动类图表:包括地壳物质循环、地质构造及地貌形成等。

(5)人文地理类图表:包括人口迁移、城市形态及规划、交通线路及布局等。

二、高考地理图表题的解题指导解答高考地理图表题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阅读和分析各种类型地理图表的方法和技巧,能够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地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以下是一些解题指导:1、仔细审题,明确要求在解答地理图表题时,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审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审清题目所给的图表类型和名称,明确图表的性质和主题。

(2)审清题目所问的问题,明确问题的具体要求和考察的知识点。

(3)审清题目所给的条件和限制,明确条件和限制的范围和程度。

2、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在审清题目后,接下来需要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提取有效信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取图表的特征信息,如数值大小、形状变化等。

高中地理区域为王--区域地理题的解答策略

高中地理区域为王--区域地理题的解答策略

思 路 方 法
中地理

域为 王


域 地 理题 的解 答 策 略
■ 马 计 开
例3 . ( 2 0 1 3 - 江苏卷 ) 2 0 1 3 年3 月8 日 9日, 沙尘天 气横扫我 国西北和华北地 区,局部地 区出现沙尘暴 和强 沙 尘 暴 天 气 。下 图是 此 次 沙尘 天 气 影 响 范 围示 意图。读图回答 下列 问题 。
分析最近几年 的江 苏地 理高考试题可 以看出 , 综合题 中的有关 区域 的考题主要有 以下几个特点 : 第一 , 区域地理设计 的图表形式多样 , 包括区域 的 自然要素分布图、 地形剖面图等等。 第二 , 区域地理题 的情境模式设计得多种多样 , 常见 的有 “ 主题 + 区域” 模式 、 “ 区域 案 例 + 分析” ( 如
思路方法

次 函数 的 学 习 初 高 中 过 渡 阶 段 - — — , ●
■ 张仲 亮
在初 中教材 中 ,对二次 函数作 了比较详细的研 究 ,由于初中学生基础薄弱 ,又受其接受能力的限 制, 这部分 内容 的学习多是对知识点的记忆 、 简单的 计算和图形的刻画 , 很难从本质上加 以理解 。 而学生 进入高中以后 , 要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 ( 图像以及 单调性 、 奇偶性 、 有界性 ) 灵活应用 , 对二次 函数还需 要再深入学习。
摘 要 :近些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多以地理 图表 作为命 题素材 , 体现出地理学科的特色和本质。 其 中 区域地理更是地理图表题的重 中之重 ,所 占分值有 愈加增大的趋势 ,而以图表题为特色的江苏卷在这
方 面 更 是走 在 前 列 。 区域地 理 题 总 以 区域 地 图 为核 心和基本 , 可 以是全球任何一个地域的图形 ( 表) , 综 合考查某特定 区域的气候 、自然资源和人文特点等 知识 , 通常是学生感觉较 困难的知识点 。 本文拟对 区 域地理模块 的复 习问题从真题例析 、 命题特点 、 解题 要领三个方 面做简单探讨 。 关键词: 区域地理; 江苏高考 ; 解题要领; 综合能力 近些年 的高考地理试题多 以地理图表作为命题 素材 , 体现出地理学科 的特色和本质 。 其中区域地理 更是地理 图表题的重中之重 ,所 占分值有愈加增大 的 趋势 ,而 以图 表 题 为特 色 的江 苏 卷 在这 方 面 更 是 走 在前 列 。 其 实这 部 分 内容 说 来也 不 复 杂 ,就是 通 常 结 合 区域地图 , 综合考查某特定区域的气候 、 自然资源和 人文特点等知识 , 通常是学生容易失分 的地方。 这类

浅谈高考地理总复习中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

浅谈高考地理总复习中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

浅谈高考地理总复习中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Ξ□徐启斯(浔州高中,广西桂平市537300)[摘 要] 高中地理中的区域地理内容是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综合,是高考重点考试的内容。

重点突出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包括能源、环境、气候等,通过区域地理的综合性试题,全面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阐述、评价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只有掌握《考试大纲》中规定的世界区域和国家的地理特征,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特征及差异,明确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认清区域中主要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及其形成原因,从地理特征中对比它们之间的差异,才能应对这部分内容的考试。

[关键词] 区域地理;特征;地图[中图分类号] G 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227(2008)S -0207-04 从近年高考文综试题来看,有关区域地理的内容是重点考试内容之一,题型是以区域地理为背景,整合初、高中地理内容,将学科主干知识通过区域地理的知识块体现出来。

明显体现出区域地理的综合性,学生对这一学科内综合问题的分析、解答是学习的瓶颈。

因此,掌握区域地理特征及差异,明确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认清区域中主要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及其形成原因,才能应对这部分内容的考试。

一、明确以区域地理为背景的高考试题可能考查的角度 文综高考地理试题的能力考查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地理位置的判断与分析;(2)地形特征的描述及分析;(3)气候特征的描述与分析;(4)河流特征的描述与分析;(5)区域人地关系分析与可持续发展。

二、熟悉描述地理事物的语言掌握分析地理事物的基本思路 (一)加强读图用图训练,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地理图像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提供了比文字描述更为丰富的地理信息。

学生在复习区域地理时容易出现三个问题:(1)脱离空间位置的死记硬背;(2)文图不对应;(3)忽视区域特征分析。

因此,在区域地理复习中,学生学会读图、用图十分必要。

地理分布图的判读方法与技巧

地理分布图的判读方法与技巧

地理分布图的判读方法与技巧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读图分析类的题型在高考试题中所占分值比重很大。

很多试题都是“以图入题”,几乎是“题题有图,无图不成题”。

经常是在一道大题中,图表多达3—4幅的现象,可以说是将地理的图表功能、图文结合的特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地理新课程目标之一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如果一个高中毕业生对中国和世界的基本状况没有一个清晰的“图”的概念,在接触到地理事物时不注意先去判明其区位,对各类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不能作出判断,那当然不能算完全合格。

地理图像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它能够提供比文字描述更为丰富的地理信息,由于从地理图像中可以进行多层次地获取与分析信息、归纳与评价信息,因而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统计图表的能力,因此地理图表的判读技能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历届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一个最大特色。

地理分布图在常考地理图表中所占比例大,以分布图为信息载体,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材料分析处理能力、地理空间位置判断能力和地理原理迁移应用能力。

一、应在复习中帮助学生梳理地理分布图的类型地理分布图类型复杂多样,首先,做到心中有数。

按照地理事物在图形中分布的范围和形状,将分布图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点状地理分布图点状地理分布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是标定在图上离散的点。

①表示分布地点:如我国水电站的分布(只表示其空间位置)。

②表示类别:用不同图例区分,如我国有色金属矿的分布。

③表示数量:用定位符号的大小来区分(或同时在符号旁边注明绝对数量)。

2.线状地理分布图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洋流、等值线等。

读线状地理分布图要注意事物的起止点、事物的沿途变化和事物的走向。

线状地理分布图注重同一空间不同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和相互影响的结构体系。

3.面状地理分布图面状地理分布图表示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地域、工业区等地理事物。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大全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大全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大全高考地理的答题技巧高考中,地理试题类型分五类:特征描述(或简述)、成因分析、区位分析、意义罗列、建议罗列。

在答特征描述题时,首先要明确该题问的是地理事物的形态特征与状态特征,或者是分布特征及变化特征描述。

其次,要掌握描述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试题设问形式通常为“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等。

在答此类题时,学生首先要明确区域位置和图文信息,抓住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的典型特征,并运用地理术语表述出来。

根据变化要素,预测未知区位分析既要说明某地理事物的位置,又要说明其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联系即是影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三大因素。

其中自然条件是基础,技术条件是保障,而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答区位分析坚持四个原则:一要点全,如分析影响因素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对比分析既要找出两者的相同也要找出不同。

二是主导因素突出,避免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三是回答问题要具体,有针对性。

四是用发展的#39;观点看待区位因素。

注意根据变化的要素,推知变化的方向。

分析区位因素的思路一般是:在何处(即经纬度位置或相对邻位置)→有什么(即有哪些地理事物)→为什么(即影响地理事物的因素有哪些,主导因素是什么) →怎么样(即怎么变,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把握因与果的联系成因分析类试题,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__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__地理事物的成因”,指出__形成的影响因素,简述理由,说明__原因等。

答题的基本思路是:在哪里(位置)——为什么——形成__结果。

即第一步说明位置,以明确讲述的是哪里,第二步根据要回答的内容解释原因,第三步得出结果。

在回答原因类试题时,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高考地理简答题解答技巧1、认真审题审图认真审题审图可防止答偏题,审文字题时要特别注意条件、中心词、关键的修饰语。

高考地理指南:突破地理思维模式,利用区域特征复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指南:突破地理思维模式,利用区域特征复习(含答案)

突破地理思维模式之利用区域特征试题通常以区域图为主要载体,考查区域空间定位(位置特征)、区域自然及人文特征判断。

1.利用区域特征解题的一般步骤(1)根据区域地图或某一区域要素图或结合文字材料判断区域名称。

(2)根据试题要求进行有效信息的提取和加工。

(3)结合相关区域的地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答案。

2.利用区域特征解题的前提是区域定位,关键则是区域特征的判断与描述以东北平原、云贵高原为例,进行区域位置特征及自然、人文特征的归纳。

【例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

(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

【解析】第(1)题,从图中提供“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等信息可知该区域为塔里木盆地,它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洋远,海洋上的水汽难以到达,再加上盆地周围为高山,阻挡了水汽的进入,故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第(2)题,从图例中的“沙漠、绿洲”以及季节性河流等信息可知,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有高山冰雪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它们主要在夏季补给,其次是在春秋季补给河流。

【答案】(1)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挡。

(2)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其次在春季、秋季。

【例2】下图为大西洋中的一个小岛。

读图回答(1)~(4)题。

(1)M的经度可能为()A.20°W B.160°EC.80°W D.120°E(2)小岛的地势()A.东北高,西南低 B.东南高,西北低C.西南高,东北低 D.西北高,东南低(3)虚线部位的地形为()A.山脊B.山谷 C.鞍部D.陡崖(4)岛上植被分布均匀,甲、乙、丙、丁四处,最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是()A.甲B.乙 C.丙D.丁【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先定位再从图中获取其他有效信息。

第(1)题,南大西洋的经度范围大致为45°W~15°E,故选A。

高考地理区域图识读技巧

高考地理区域图识读技巧

浅析高考地理区域图识读的技巧摘要:分析了地理区域图在高考中占有的地位,地理区域图考查的内容,常见的表现形式,区域地图识别的技巧。

关键词:浅析;地理区域图;地位;表现形式;识别技巧高考对地理区域地图,特别是中国区域图的考试,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地理区域图也可以说是高考命题永恒的主题。

具有兼容性大和覆盖面广的基本特点,通过区域图的识别和分析可考查学生观察、描述、判断、分析、比较等综合能力,而地理区域识别是当前考生面临入图解题的第一道门槛,如何越过这道门槛,可以说是高考考试成败关键的一环。

一、地理区域图考查什么内容一个区域内的地理事物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纷繁复杂,但归纳起来无外乎就是位置范围、自然、人文各个要素以及时空变化的主影响,其中自然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水文)、植被、土壤和矿产等。

要考查一个区域必然是着重倾向于本区域内最具一般性的和最具特殊性的地理事物。

一般性的地理事物在本区域内是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特征,或是该区域的地带性的反映,能体现地带性规律,而特殊性的地理事物是本区域区别于其他区域的个性特征,或是非地带性的反映。

在高考复习中注意区域地理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就避免了复习的杂乱无章和事无巨细,从而可节约宝贵的时间。

二、常见区域考查的表现形式地理区域图是考查区域内地理事物的载体,区域图的多种表现形式丰富了区域考查的内容,在考试中比较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实际区域图所谓实际区域图,就是在考试中给一幅具体的实际的区域地图,然后根据要求作答,这种区域图在考试中极为多见,这种图的入门主要是根据海陆位置、经纬位置、区域轮廓、特殊注记等入门分析。

例如,(2011年新课标)36.(28分)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略)2.等高线区域图根据等高线的特征,判断区域地理特征的一种高考命题方式。

例如,(2010年新课标)如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略)3.自然带式区域图这种类型的区域图是以自然带为基础,辅助以气候特征或其他一些区域特点为载体来表现某一区域的基本特征,进而设问,解答这类题是要根据自然带的类型和随高度变化规律,再依据题目所给的其他辅助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可以根据对基带的自然带分析所示区域进行空间定位。

高考地理必考地图知识

高考地理必考地图知识

高考地理必考地图学问高考地理中最重要的学问可能就是地图了,其他全部的学问点几乎都是从地图延长出去的。

下面是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为您带来的高考地理必考地图学问,分类复习更有重点。

高考地理必考地图学问(一)1.地图: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依据肯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2.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3.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

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技巧1:比例尺与地图关系:a比例尺越大,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具体,精确度越高。

b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c比例尺大小与地形坡度、风力大小的关系(1)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

(2)若等压差和等压线疏密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若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等高距(或等压差)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等高距(等压差)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技巧2:比例尺缩放:(1)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2)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3)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技巧3:推断方向:地图上:(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定向法:一般箭头指向北方(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自然界:(1)太阳定向法(2)树冠和树年轮定向法(3)地形和地物定向法:山地草木生长状况(一般阳坡好,阴坡潮湿有青苔),河流北坡光照好,房屋门朝南开。

(北半球)。

(4)北极星定向法4.图例和注记: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5.肯定高度和相对高度:肯定高度: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又叫海拔。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6.等高线:假想连结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投影在基准水平面而成的封闭曲线技巧4:等高线数值特点①同线等高②等高距全图一样(即同图等距)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在一幅图上不肯定全部闭合④示坡线表示与等高线垂直相交,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也叫降坡线⑤相邻等高线,数值相差0个或1个等高距⑥两等高线间的闭合曲线,则闭合曲线内值的范围大于大值,小于小值⑦相对高度H计算:(n+1)等高距(n-1)等高距技巧5:等高线的组合形态①密集陡坡,稀疏缓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匀称坡。

地形图的读图技巧

地形图的读图技巧

地形图的读图技巧地形图是地图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主要用来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

地形图的读图技巧对于理解地球地形、地势起伏、地貌特征等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地形图的读图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形图。

一、地形图的符号解读地形图上的符号是表示地形特征的重要标识,了解这些符号的含义对于正确理解地形图至关重要。

常见的地形图符号包括山脉、河流、湖泊、道路、铁路、城市等。

通过地图图例或者说明,可以了解每个符号所代表的地形特征,从而准确地解读地形图。

二、地形图的等高线分析地形图上的等高线是表示地形高度的重要元素,通过等高线的密集程度、间隔距离等信息可以判断地形的陡峭程度、高低起伏等情况。

等高线的闭合区域表示山峰或者山谷,等高线的间隔越近表示地形的变化越陡峭,通过分析等高线的走势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形图上的地形特征。

三、地形图的色彩运用地形图上的色彩也是表示地形特征的重要方式,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地形特征。

比如绿色表示森林、蓝色表示水域、棕色表示山地等。

通过色彩的运用可以直观地了解地图上的地形分布情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形图。

四、地形图的比例尺测量地形图上的比例尺是表示地图比例的重要标识,通过比例尺可以计算地图上距离的实际长度。

在读取地形图时,可以根据比例尺的信息来准确测量地图上各个地点之间的距禀,帮助读者更好地规划路线或者了解地理位置关系。

五、地形图的方位标识地形图上的方位标识是表示地图方向的重要指示,通过方位标识可以确定地图的正北方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图上的地形分布情况。

在使用地形图时,要注意方位标识的位置,确保地图的朝向正确,避免产生误解。

六、地形图的综合分析在阅读地形图时,要综合运用以上各种技巧,结合符号解读、等高线分析、色彩运用、比例尺测量、方位标识等信息,全面理解地形图上的地形特征。

通过综合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地形图所表达的地形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地球地形、地势起伏等情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篇图表得分技能技能4区域地图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篇图表得分技能技能4区域地图课件
技能4 区域地图
2热点追踪 常见区域地图的判读方法 类型一 宏观区域地图的判读 1.空间定位 区域位置决定了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进而影响区域的 人文特征。区域定位是区域特征分析的前提与基础。区域定位要 利用图中经纬度、海陆轮廓、参照性地理事物等信息。
2.要素提取 区域图中有哪些地理事物和现象?这些地理事象有何突出 特征?读图时要根据图名锁定主题,结合图例找出图中的关键地 理事象及其特征。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 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 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 1~3 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Hale Waihona Puke D.反复进退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3)M 区雪线分布海拔整体比 N 区高,因为 M 区地处热带, 与同海拔的 N 区相比,气温较高;M 区雪线东侧低、西侧高, 因为 M 区地处东南信风影响地区,东部为迎风坡,降雪较多;N 区雪线西侧低、东侧高,因为 N 区地处西风带影响地区,西部 为迎风坡,降雪较多。
类型二 局部区域地图的判读 1.“四看” ①看经纬度;②看海陆分布;③看轮廓特征;④看重要地物。 2.“三定” ①定区域位置;②理清各要素间的联系,定区域地理特征; ③整合图文信息,定答案。 以下图为例进行说明。
解析:(1)地理位置特征可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 置等方面回答。巴拿马运河地处热带(或低纬地区),濒临太平洋 和大西洋,位于南北美洲交界处。地理意义主要是从南北美洲的
分界线、沟通两大洋、缩短海上运输距离等方面回答。(2)A 区位 于巴西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加上开发较晚,交通不便,人口

高考地理地图记忆的四大技巧

高考地理地图记忆的四大技巧

高考地理地图记忆的四大技巧
1、总后分,按步骤填充
在填图训练中,根据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大小图结合,按先读图,后简化,最后复原的程序练习。

即:先看总图,再出示暗射图,在脑海中浮现和拼图;接着简化填绘、仿制,最后打开地图册验证复原。

由于调动了各个感官协调动作,使地图知识记得住、记得牢。

2、展开联想,图文配合
根据动物的生理反射机制,对外界接触的信息做恰当处理。

采用多办法刺激,以获得运动记忆和情绪记忆的最佳效果。

把抽象的地图符号化作具体物象激发联想。

边看边记,记忆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3、记看相互交错互动
记忆地图的关键点主要应放在发现特征、理解概念、揭示规律、阐明成因上。

只是单单记忆图形,或是文字,那么,记忆效率将会大打折扣。

死记硬背文字部分,概念没有具体形象的支持,也是三分钟热度,在大脑中停留的时间并不长。

尤其高青少年阶段抽象思维发展很快,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要善于把课本知识活化于地图之中。

4、知识点要简化
对地图承载的信息要分析、加工、分化、重组;提高其精度;缩小范围,排除干扰渠道。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1)从地图出发,先易后难,如铁路采取干线为本,枢纽填准,变曲为直的办法,就易掌握。

(2)用单色笔和多色彩笔勾画插图,然后再和地图册对照。

这样循序渐进,记忆深刻,可起突出重点,互相弥补作用。

(3)对难记内容进行强化,揭示区域图的关键点,如在图例练习课和快速查图比赛中可不停地揭示。

(4)抓住文字特征,简化信号。

如记首字,编成顺口溜,这样,省时省力又好记。

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精选篇1)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

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

一、文理交融,学法兼用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

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

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

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

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

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

又如,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

高考地理中如何分析区域地理特征

高考地理中如何分析区域地理特征

高考地理中如何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在高考地理中,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关键能力之一。

区域地理特征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多个方面,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

那么,在高考中如何准确、全面地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呢?首先,要明确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

经纬度位置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该区域所处的温度带、气候类型等;海陆位置则影响着气候的大陆性或海洋性特征,以及交通、经济发展等方面;相对位置则能反映出该区域与周边地区的相互关系,比如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相邻情况,是地处内陆还是沿海,是靠近山脉还是平原等。

例如,当我们分析欧洲西部时,其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的大陆西岸,这一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终年温和多雨。

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影响显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地形地貌是区域地理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形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分布格局等都对区域的气候、河流、农业、交通等产生重要影响。

以我国为例,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这种地形格局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也造成了东西部气候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

西部地区多高山、高原,气候干旱,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东部地区多平原、丘陵,气候湿润,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气候是区域地理特征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气候的成因等都需要仔细分析。

比如,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分布在南北纬 30°-40°的大陆西岸。

气候的成因可能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多种因素。

在分析气候特征时,要结合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水文特征包括河流的流量、流速、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

河流的特征往往与区域的气候、地形密切相关。

高考地理中地图的制作与使用技巧有哪些

高考地理中地图的制作与使用技巧有哪些

高考地理中地图的制作与使用技巧有哪些在高考地理的学习与考试中,地图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地理知识的直观呈现,更是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有力工具。

那么,高考地理中地图的制作与使用技巧都有哪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

一、地图的制作技巧1、明确地图主题在制作地图之前,首先要明确地图的主题,比如是要展示地形地貌、气候分布、人口密度还是交通线路等。

明确主题可以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

2、收集准确数据数据的准确性是制作优质地图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查阅地理教材、专业地图册、政府发布的统计数据以及权威的地理研究报告等途径来获取所需的数据。

同时,也要注意数据的时效性,尽量使用最新的数据。

3、选择合适的比例尺比例尺决定了地图的详细程度和范围。

如果要展示较大范围的地理信息,如世界地图或大洲地图,比例尺通常较小;而如果要展示较小区域的详细信息,如城市地图或校园地图,比例尺则需要较大。

在高考地理中,我们通常会遇到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因此要学会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

4、确定地图投影方式地图投影是将地球表面的曲面转换为平面的方法。

不同的投影方式会导致地图在形状、面积和距离等方面产生变形。

常见的投影方式有墨卡托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等。

在制作地图时,要根据地图的用途和展示区域选择合适的投影方式,以尽量减少变形对地图准确性的影响。

5、设计清晰的图例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它能够帮助我们解读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的含义。

图例应该简洁明了,符号和颜色的选择要具有辨识度,并且与地图的主题和内容相符合。

同时,图例的位置要合理安排,一般放在地图的角落或空白处,以便于查看。

6、精心绘制地图在绘制地图时,可以使用专业的绘图软件,如 ArcGIS、MapInfo 等,也可以手工绘制。

无论是哪种方式,都要注意线条的流畅性、颜色的均匀性和标注的清晰性。

对于重要的地理要素,如山脉、河流、城市等,要突出显示,以增强地图的可读性。

高考地理试题中地图“图例与注记”的分析——以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为例

高考地理试题中地图“图例与注记”的分析——以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为例

高考地理试题中地图“图例与注记”的分析—以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为例精题共赏胡启华(四川省富顺第二中学校,四川自贡643200)摘要:地理试题信息的精准获取与合理解读是高考考生取胜的前提。

文章基于“图例与注记”的角度认识和分析高考地理试题,介绍了图例与注记解读的一般方法,并以高考试题为例,讨论了如何从点状、线状和面状图例与注记中提取及解读地理信息的具体方法,旨在为一线地理教师开展高中地理教学和高考地理复习工作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图例;注记;试题分析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等特征,蕴含着丰富的 地理信息,是地理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

它将地球上 的各种地理信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通过科学的概 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以传递地理 信息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1]。

地图是高 中地理教学和高考复习备考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 工具,它能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色,有效检测学生的 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地图的教 学,培养学生具备精准获取与合理解读地理信息的能 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高考的要求。

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线条和颜色所代表的 地理事物的说明,位于地图的一角或一侧,是表达地 图内容的基本形式和方法,具有完备性和一致性。

图 例设计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注记 是指地图上用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或数字,它是地 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记具有标识地理事物、指 示地理事物的属性、说明地理事物间的关系、转译或 表达图例的意义等功能,分为名称注记(如聚落、山脉、河流等)、说明注记(如图名、树种等)、数字注记 (高程、等值线数值等)。

注记常和图例相配合,说明 地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位置、范围、等级、主次、虚实等。

因此,学生要准确获取和解读地图上 呈现的地理信息,就必须认识图例和注记,深刻理解 图例和注记所指示的地理事物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更 好地认识地图和解决相关问题。

一、图例与注记信息的解读纵观历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地理试题,地图 上的图例形态各异,注记内容丰富多样,可大致归纳 为点状图例、线状图例和面状图例三种类型及其相关注记(表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高考地理区域地图的一般分析方法
1.区域定位
依据经纬度、区域轮廓、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景观等定位方法,确定区域位置,描述其位置特征,如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等。

(1)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区域范围,确定一个具体地点)。

(2)相对位置
海陆位置:根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判断区域。

山河位置:根据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判断区域。

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邻国、邻省轮廓判断区域。

交通地理位置:根据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运输网中线、点的分布判断区域。

2.分析区域特征
根据所确定的区域及图中信息提炼出构成该区域地理环境的自然地
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要素(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的特征。

其一般方法:①通过对图中等高线、河流流向、等温线的判读,或者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②通过经纬度与海陆位置,结合气候分布一般规律,判断该区域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③在了解该区域的地形、气候特征的基础上,判断该区域的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④通过对各自然地理要素特征的了解,进一步判断该区域的人文地理要素特征,如工农业生产特点,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交通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
有利自然条件。

(1)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地形:主要从地形类型、特征、地质作用、地质灾害等方面分析。

地形类型与名称:可以根据区域位置判断,还可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河流流向、海拔及地形剖面图判断。

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海拔、地面起伏状况(即地势)、地形分布等方面分析。

地势特征:主要根据地面起伏变化趋势来描述,如西高东低或由西向东倾斜。

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在地面起伏大的高原山地主要是侵蚀作用,在低平的地区主要是堆积作用,在降水多的区域(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作用,在降水少的区域(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是风力作用。

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②气候:可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现主要介绍前两个方面。

气候类型: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气候要素的分布:主要是指气温和降水的分布。

主要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大区域气候要素的分布,即其气候特征;第二种是局部地区气候
要素的分布,就是根据其局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来分析,如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等。

③河流:主要从河流的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分析。

水文特征: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含沙量、冰情(有无结冰期、冰期长短、有无凌汛)等。

水系特征: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面
积、水系形状)、水力资源等。

开发利用:在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河流中上游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中下游地区开发内河航运。

(2)人文地理特征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农业:主要从区位条件及评价、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结构类型等方面分析。

②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等方面分析。

③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④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⑤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生态破坏,包括资源
(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沙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

环境问题应从其现状、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