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不同植物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研究
昆明西山云南油杉针阔混交林的群落结构及其更新特征研究_李小双
. 由于人为破坏严重, 目前云南油杉成
片森林极少, 在滇中安宁温泉、 昆明西山及金殿等 且 生 长 良 好, 极具代表 风景 林 区 分 布 较 为 集 中, 性
[3 ]
1
研究地概况
昆明西山地处滇中高原, 位于 102ʎ37' 102ʎ38' 24ʎ59'N, 东南面临云南高原最大的断层
.
E, 24ʎ57'
. 李世友
*
收稿日期: 2012 - 09 - 2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31160136 ) .
作者简介: 李小双( 1976 - ) , 男, 工程师, 博士, 主要从事植被生态学、 恢复生态学和自然保护区研究. 通信作者: 彭明春( 1966 - ) , 男, 云南人, 副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植被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和 GIS / RS 应用研究. E - mail: mchpeng @ ynu. edu. cn.
2013 , 35 ( 4 ) : 549 云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557
DOI: 10. 7540 / j. ynu. 20120523
昆明西山云南油杉针阔混交林的群落结构 及其更新特征研究
*
1 2 3 3 李小双 ,赵安娜 ,党承林 ,彭明春
[ 8 ]
. 云南油杉是受西南季风气候 2 500 m, 以 1 600
控制的特有油杉属植物, 也是本属中分布最西的种 类. 云南油杉分布海拔为 1 400 2 200 m 分布较为集中, 常与云南松、 华山松、 半 湿润常绿阔叶树种及落叶栎类等伴生 , 有时也形成 小片纯林
滇中地区风景林地中松属植物群落造景模式
乔木
高山松、旱冬瓜、山桂花
灌木
草本
珍珠花、云南杨梅 菜蕨
高山 松、旱冬瓜、柿树、山桂花 杨梅、西南枸子 爬山虎
l 3 8 _ 3 1 3: l 2 5 1: 1 0 3 1
作 者 简介 : 吴丽 丽 ( 1 9 8 o _ - ) ,女 ,内 蒙古赤峰 人 ,硕士 ,助教 ,从 事城 市规 划 与设 计理论研 究及教 学 。E - m a i l : 2 6 4 7 3 0 0 5 @q q . c o n。 r
松属是 云南森林 的主要树种 ,经过调 查发现有些 自然 的松 属植物群 落物种组成较为 丰富 ,景观效果 非 常好 ,所 以把这样 的松 属植物群落 用到荒 山荒坡 风景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1 ・ 2 1
项目
自 然物种 园林树种 平面结构配比极限 垂直结构配 比 极限 常绿与落叶比 极限
关键词 风景林地 ; 松 属植物 ; 遣景模 式; 滇 中地 区 中图分类号 : T U 9 8 6 .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3 - 8 9 0 X ( 2 0 1 3 ) 0 1 . 0 3 8 . 0 3
L a n d s c a p i n gM o d e l o f P i n u s P h y t o c o e n o s h  ̄ i nf i l e S c e n i c Wo o d l mx l o f C e n t al r Y u n m nP ov r i n c e
W U Li . 1 i .WANG Y a n . b o
( 1 . E n g i n e e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C o l l e g e o f Y a n g t z e Un i v e r s i t y , J i n g z h o u , H u b e i 4 3 4 0 2 3 , C h i n a ;
滇池流域磷矿山区优势植物叶片与土壤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土 壤(Soils), 2021, 53(2): 383–390DOI: 10.13758/ki.tr.2021.02.023赵洛琪, 吴晓妮, 付登高, 等. 滇池流域磷矿山区优势植物叶片与土壤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土壤, 2021, 53(2): 383–390.滇池流域磷矿山区优势植物叶片与土壤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①赵洛琪1,吴晓妮2,付登高1*,徐子萱1,朱安琪1(1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暨云南省高原山地生态与退化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昆明 650091;2 昆明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昆明650214)摘要:为了研究滇池流域磷矿山区不同生活型优势植物叶片和土壤的养分含量及其计量比特征,选取流域内磷矿退化山区内4种常见优势植物(马桑、云南松、蔗茅和紫茎泽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植物叶片及土壤的C、N、P含量。
结果表明:云南松影响下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最高,分别为22.42 g/kg、1.85 g/kg、140.78 mg/kg、1 048.89 mg/kg,全磷含量最低,为2.51 g/kg;云南松叶片C含量为492.86 g/kg,显著高于其他植物,而N、P含量分别为11.22和2.78 g/kg,显著低于其他植物;土壤N含量与叶片C含量显著正相关,而与叶片N︰P比显著负相关。
研究结果表明:磷矿山地土壤C、N养分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在土壤C、N养分相对匮乏的立地条件下,云南松和蔗茅叶片能够固定更多的C,而马桑叶片能够固定较多的N。
因此,结合不同生活型植物的属性特征及该区域内群落的演替特征,建议磷矿山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可以构建蔗茅和马桑为主的植物群落,随后种植云南松形成针叶林以增加土壤C含量,并在恢复后期种植固N阔叶树种形成针阔混交林,以达到全面改善土壤养分、保持水土并控制土壤P素流失的目的。
关键词:磷矿山区;植物生活型;生态化学计量;土壤养分;水土保持中图分类号:S714;Q145 文献标志码:AEco-stoichi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Nutrients in Dominant Plant Leaves and Soil in Phosphorus Mine Area of Dianchi BasinZHAO Luoqi1, WU Xiaoni2, FU Denggao1*, XU Zixuan1, ZHU Anqi1(1 School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Yunnan Key Laboratory for Plateau Mountain Ecology and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Environments,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China; 2 School of Agronomy and Life Sciences, Kunming University, Kunming 650214, 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nutrient contents and their eco-stoichi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nd leaves from different life forms plants in phosphorus mine area of Dianchi Lake Basin, four dominant plants (Coriaria nepalensis, Pinus yunnanensis, Erianthus fulvus and Eupatorium adenophorum) in degraded mountain area of phosphorus mine were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contents of carbon (C), nitrogen (N) and phosphorus (P) in plant leaves and soi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oil under Pinus yunnanensis was the highest in the contents of organic matter, total nitrogen, alkali-hydrolyzed nitrogen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which were 22.42 g/kg, 1.85 g/kg, 140.78 mg/kg and 1 048.89 mg/kg, respectively, but the lowest in the content of total P, which was 2.51 g/kg. C content in leaves of Pinus yunnanensis was 492.86 g/kg,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plants, while N and P contents were 11.22 and 2.78 g/kg,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other plants. Soil N conten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leaf C content, 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leaf N:P rati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C and N were the main limiting factors for plant growth in phosphorus mine area. Under relatively deficient soil C and N, Pinus yunnanensis and Erianthus fulvus leaves could fix more C, while Coriaria nepalensis leaves fix more N.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abandoned land in phosphorus mine area can be achieved by constructing plant communities dominated by Coriaria nepalensis①基金项目:云南省地方本科高校基础研究联合专项(2017FH001-04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60133)和云南省重点研发专项(2019BC001)资助。
昆明市主要园林植物叶性状及叶经济谱研究
昆明市主要园林植物叶性状及叶经济谱研究庞志强;姜丽莎;缪祥蓉;亓峥;卢炜丽【摘要】以昆明市城区24种主要园林绿化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叶面积仪、叶绿素仪等对其叶面积、叶鲜质量、叶干质量、叶厚度、叶绿素含量等进行测量,分析不同植物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等叶性状指标.结果表明:物种水平上7项植物叶性状值变化范围较大,不同植物差异显著;24种植物的比叶面积与叶干物质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叶面积与鲜质量、干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他因子间无显著相关性;24种植物叶性状变异范围为32.73%~86.43%,该研究地区植物叶性状多为中、低变异系数;与其他地区进行对比分析,昆明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叶片适应生境时整体表现为较低的叶厚度、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较高的叶干物质含量特征.因此,昆明常见园林绿化植物通过形成不同的叶性状特征来适应城市生境.【期刊名称】《西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39)004【总页数】8页(P53-60)【关键词】叶面积;干物质;叶绿素;变异系数;绿化树种【作者】庞志强;姜丽莎;缪祥蓉;亓峥;卢炜丽【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西双版纳666303;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033;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33;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33;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33;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8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体现在植物的生活史、形态、物候及生理等多个方面,不同的植物种类有不同的适应对策[1] 。
植物通过对结构及生理特征的调节来响应和适应环境的变化[2] ,通常用以表征有关于植物生长过程以及其对环境适应的一些关键的植物性状是生态学家一直在寻找重要信息之一。
叶片是植物与周围环境进行能量和物质转换的主要器官,其形态和功能性状能够反映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率[3] ,应用叶片性状研究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理是生理生态学领域近几年研究中新的突破点[4] 。
花柱卷曲性的维持及功能性别特化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 (7): 827–838 doi: 10.3773/j.issn.1005-264x.2010.07.008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花柱卷曲性的维持及功能性别特化孙杉*操国兴罗燕江李庆军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云南勐腊, 666303摘要花柱多态型的型比通过选型交配形成的负频率依赖的选择来维持。
种群空间格局对于频率依赖选择所维持的花柱多态型是至关重要的。
该研究使用摆放实验构建不同型比的马来良姜(Alpinia mutica)人工种群, 以评价花柱卷曲性促进选型交配的功能。
使用邻域模型调查了云南草蔻(Alpinia blepharaocalyx)种群中的目标植株的坐果数、结籽数及其邻域中花序的数量和型偏以探讨在局域尺度上目标植株的雌性适合度是否受负频率依赖的选择。
通过比较云南草蔻上举型和下垂型各繁殖性状的差异以及两型的功能性别的计算以评估两型功能性别可能存在的特化趋势。
摆放实验结果说明花柱卷曲性形成的二型种群可以促进型间花粉传递。
在局域尺度上, 云南草蔻两型倾向于同型聚集分布, 这一分布特点反映出其克隆生长特性。
统计结果说明: 邻域中异型花粉供体相对丰富度对两型目标植株都无影响; 目标植株雌性适合度在邻域中不受负频率依赖选择的影响。
这一结果并不支持负频率依赖的选择在该研究尺度上是影响种群型比结构的主要机制。
云南草蔻两型个体在花期和果期的繁殖指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功能性别计算结果显示选型交配是种群内唯一的交配模式时, 下垂型功能性别偏雌性而上举型功能性别偏雄性。
这一功能性别特化的趋势可能是通过对上举型的雄性功能的选择而造成的, 并可能与种群型结构相关。
当功能性别计算只考虑自交而忽略近交衰退时, 种群功能性别偏向雌性。
关键词选型交配, 花柱卷曲性, 频率依赖的选择, 功能性别, 型偏Maintenance and functional gender specialization of flexistylySUN Shan*, CAO Guo-Xing, LUO Yan-Jiang, and LI Qing-JunXishuangbanna Tropical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Mengla, Yunnan 666303, ChinaAbstractAims In stylar polymorphous species, the morph ratios are maintained by negative frequency-dependent selec-tion through disassortative mating. The spatial context of a population is of crucial importance to maintain this stylar polymorphism. Under particular circumstances, disassortative mating in such species may promote the evo-lution of a dimorphism by gender specialization. We asked whether flexistyly can promote sufficient disassortative mating, whether the female fitness of focal plant is affected by negative frequency-dependent selection at local level, and whether the two morphs in flexistylous plants differ in gender specialization.Methods We used open-pollinated flexistylous Alpinia mutica to compare fertility in anaflexistylous, cataflex-istylous and dimorphic arrays. Second, we used neighborhood models to investigat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orphs at local level within the population on reproductive output in the flexistylous, A. blepharaocalyx. We quantifi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orphs in terms of neighborhood morph bias. We then measured the effect of neighborhood morph bias on open-pollinated reproductive output. Third, the reproductive characters were examined in anaflex-istylous and cataflexistylous morphs of A. blepharaocalyx. We assessed functional genders of two morphs based on their allocations associated with times-dependent mating opportunities and the mean number of seeds produced by anaflexistylous and cataflexistylous plants with morph frequency in the population.Important findings Dimorphic arrays have higher female fertility than monomorphic arrays, demonstrating the flexistyly promotes inter-morph pollen transfer. Results from A. blepharaocalyx indicate that at the neighborhood scale, the two morphs have an aggregate distribution due to clonal growth. At this scale, focal plants showed no evidence of frequency-dependent total fruits and seeds per plant or seeds per flower. These results do not support frequency-dependent selection as a major mechanism affecting morph frequencies in A. blepharaocalyx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is study.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morphs in flower and fruit characters. Functional gender analyses indicate that when illegitimate fertilization is negligible, the morphs are specialized in ——————————————————收稿日期Received: 2009-08-11 接受日期Accepted: 2010-04-21*E-mail:****************828 植物生态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2010, 34 (7): 827–838their later sexual functions, mediated by anaflexistylous morph through male fitness gained; however, when self- fertilization is included, the two morphs are both specialized in their female functions due to the lack of inbreed-ing depression in the formulas.Key words disassortative mating, flexistyly, frequency-dependent selection, functional gender, morph bias自达尔文以来, 花柱多态型的进化和维持一直是进化生态学研究的热点(Barrett et al ., 2000)。
黄花杓兰云南中甸居群遗传结构及克隆多样性的分析
蔡凝枫1,2,严宁1,胡虹刘涛3(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4;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3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摘要:采用AFLP分子标记方法对云南中甸的6个黄花杓兰(Cypripedium flavum)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结构及克隆多样性研究,其中两个居群用样方取样法分析其克隆空间结构。
POPGENE软件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引物共产生104个位点,其中86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2.69%。
黄花杓兰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物种水平上,H e=0.2884,H o=0.4312;居群水平上,P=64.59%,H e=0.2449,H o=0.3606),黄花杓兰居群的遗传分化不大(G st=0.154),居群间基因交流较为频繁(N m=2.7460)。
居群的克隆多样性水平高(D=0.9638-0.9960,0.83-0.96),同一克隆的分株相邻,克隆生长延伸范围狭窄。
黄花杓兰居群之所以保持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可能与其既能通过实生幼苗增加基因的杂合度,又能通过无性分株把杂合体固定下来有关。
关键词:黄花杓兰;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克隆;AFLP中图分类号:Q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3-2700(2008)01-069-07CAI Ning-Feng1,2,YAN Ning1,HU Hong1**,LIU Tao3(1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Kunming650204,China;2G 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3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650201,China)Six populations of Cypripedium flavum were studied on their genetic diversity,genetic structure,and clonal di-versity in Zhongdian County,Yunnan Province(South-west China).Using POPGENE software,86polymorphic loci was obtained using two AFLP primer co mbinations,and the proportion of polymorphic loci was82.69%.A relatively high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 was revealed:H e=0.2884,H o=0.4312(at species level);P=64.59%,H e=0.2449,H o=0.3606 (at population level).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mong populations was not high(G st=0.154).A relatively high level of gene flow was obtained among populations.Clonal diversity of populations was high(D=0.9638-0.9960,0.83-0.96),and ramets of same genotype were adjacent.C.flavum was found with high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This may be explained by gene heterozygosity increasing by seedling recruitment and maintaining by clonal reproduction.Cyprip edium flavum;Genetic diversity;Genetic structure;Clonality;Amplified frag 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兰科植物多为珍稀濒危植物,全世界所有野生兰科植物均被列入《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保护范围,占该公约应保护植物的90%以上,是植物保护中的“旗舰”类群(flag 云南植物研究2008,30(1):69~75Acta Botanica Yunnanica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huhong@收稿日期:2007-04-24,2007-11-05接受发表作者简介:蔡凝枫(1981-)女,硕士生,主要从事生理生态学研究。
珠江源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调查与分析
珠江源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调查与分析吴丽丽;吴峻【摘要】Pinacea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families in the central Yunnan Plateau. The Yunnan pine which is a endemic species in the southwest of China.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naceae is the big size,evergreen needles and so on. Survey and analysis of structure of plant community in constitute of space and seasonal,and provide the essential data for land-scape of plant Community.% 松科植物是滇中高原最重要的植物代表科之一,常因其高大挺拔、针叶苍翠、冠形优美而应用于城市景观中。
在珠江源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以松科植物为骨干树种的植物群落调查,并对其空间结构和季相结构进行了分析,可为今后松科植物群落造景等相关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年(卷),期】2013(000)011【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松科植物;群落造景;珠江源自然保护区【作者】吴丽丽;吴峻【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长江大学城建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2松科植物对生境的适应性强,可以用来做荒山造林绿化的树种[1];松科植物树姿优美,常因其高大挺拔、针叶苍翠、冠形优美而应用于城市景观中,在城市绿地系统中改善生态和环境方面也具有较好的作用[2]。
松科植物是滇中高原最重要的植物代表科之一,其中很多还是西南地区的特有种,如云南松。
滇中不同植物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研究
作者
付登高
学科专业
生态学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单位
云南大学
导师姓名
分类号
Q948.15
同一导师论文
同一专业论文
相似
相似外文
相似会议
相似学位
滇中不同植物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研究
加入收藏夹
:43
不同立地条件下不同植物的响应及作用特点如何如何根据不同植物的特点组配植物群落进而对当地水土保持产生最有效的作用是生态恢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也是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热点。
滇中地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土保持区同时也是人类扰动比较突出、生态退化严重的生态敏感区。因此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比较困难已经实施的一些生态恢复工程如通过乡土树种和外源速生树种大规模种植改变了区域植被结构提高了林地覆盖度但对区域水土保持功能的提高作用并不十分突出这说明在营造水土保持林中简单的混种多种植物并不能有效地实现持水保土功能。为了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以滇中地区飒马场小流域内不同的群落类型:荒坡灌草丛、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桉树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功能性状作为表征植物功能特点的指标研究了环境与植物性状之间的关系、植物性状与群落属性、生态系统过程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功能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群落组配规则、植物功能类型的划分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了以下主要结果与结论:
3.利用植物功能性状为量化分析滇中地区物种间的相关性及区分物种在资源利用策略上的差异提了新的途径
在生态上比较重要的植物功能性状相互联系组成不同的生态策略维数。通过确定策略维数进而了解不同物种在环境梯度上的响应特征。本研究通过种间及系统发育独立比较分析表明植物高度与叶大小、叶磷含量与比叶面积、叶磷含量和叶氮含量、种子质量与比叶面积之间具有显著性的相关性。其中叶片养分含量、种子质量可以表达植物生态策略38.5%的信息而叶大小及植物的养分计量可以表达生态策略17.9%的信息。另外在对滇中地区主要优势种(云南松、滇青冈和滇油杉)的功能性状及水肥利用策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云南松表现出保守的养分利用策略因此可以在土壤养分比较贫瘠的生境占据优势;滇油杉表现出比较均衡的水分、养分利用策略这种权衡可能是滇油杉能够在各个群落中生存生长的重要原因;滇青冈作为演替后期的优势种在水肥利用策略上未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它之所以能够替代云南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在幼苗阶段滇青冈在光照较弱、空间较小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较高的表型可塑性如较高的比叶面积和叶氮含量。
滇中地区典型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特征
滇中地区典型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特征作者:陈玉强郭峰陈光剑期俊程许彦红来源:《林业科技》2022年第02期摘要:以滇中地区典型常绿阔叶林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群落物种组成、树木径级结构、群落层次结构和林下更新等方面分析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
结果表明:滇中地区元江栲和锥连栎样地内共有木本植物59种,隶属于31科50属,优势树种明显。
元江栲林具有较高的Shannon-Weiner指数(为1.548~1.785),锥连栎林整体上表现出较低的Simpson指数(为0.077),从调查样地看,整体上表现出元江栲林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高于锥连栎林,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水平。
2个种群都是最小的径级拥有最多的树木个体数,随着林木胸径的增大,样地内林木株数逐渐减少,径级呈现出明显的倒“J”型分布,只有少数个体具有较大的胸径,大多数个体都属于小径级的乔木幼树或中、小型乔木,元江栲和锥连栎的增长均处在稳定期。
各林分类型由于海拔、土壤等立地因子和林分内部结构不尽相同,影响机制也存在差异,这为更好制定常绿阔叶林保护相关政策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 物种组成; 径级结构; 群落特征; 滇中地区中图分类号: S 718. 54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 - 9499(2022)02 - 0031 - 07山地森林是动植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具有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多重生态系统功能[ 1 ]。
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作为滇中高原的代表性植被类型,同时也是我国常绿阔叶林西部中亚热带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海拔1 700~2 500 m的低山丘陵地区[ 2 ]。
元江栲(Castanopsis orthacantha)为壳斗科(Fagaceae)锥属(Castanopsis)常绿乔木,生于海拔1 500~3 200 m疏或密林中,为针叶阔叶混交林中的主要树种,有时成小片纯林[ 3 ],产于云南大部分地区,尤其以滇中最为普遍,四川、贵州省也有分布[ 4 ]。
滇中地区4种典型次生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研究
滇中地区4种典型次生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研究郭宏龙;丁祖高;胡长杏【摘要】以滇中地区主要的4种次生林(华山松林、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调查,分析了群落结构特征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各次生林群落优势种及其重要值(IV)分别为华山松林(华山松,89.96)、云南松林(云南松,81.64)、针阔混交林(云南松,34.61;滇石栎,31.03)、滇石栎(65.03),以华山松林最为单优.各次生林群落分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 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华山松林、云南松林和针阔混交林分层物种Simpson优势度指数、Gini均匀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阔叶林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针阔混交林的群落总体物种多样性最高,华山松林最低.【期刊名称】《环境科学导刊》【年(卷),期】2018(037)006【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次生林;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滇中地区【作者】郭宏龙;丁祖高;胡长杏【作者单位】云南湖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650034;云南湖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650034;云南省环境科学学会, 云南昆明65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60 引言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是指群落在结构、组成以及功能动态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反映了群落与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的相互关系[1-3]。
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主要包括群落内物种多样性、组成及配置,群落地理位置、小气候、土壤、水分条件以及人为干扰对其的影响[4]。
天然次生林是滇中地区重要的群落类型之一,滇中地区是云南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人为活动强烈,自然植被的破坏越来越严重[5]。
滇中地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但由于早期大范围的人为干扰破坏,原生天然林愈来愈少,逐渐演替为云南松、华山松、青冈、石栎等次生林[6]。
滇中高原桤木人工林群落特征及生物量分析
根 系发 达 ,具 根瘤 ,耐 水湿 ,喜光 ,喜温 ,在 土壤和 空气 湿度 大 的地方 生长较 好 ,在 土质较 干燥 的荒
山荒地 亦能生 长 ,既是 优 良速生 防护用 材树 种 ,也是 改 良土壤 的 好树 种 。桤 木 主 要分 布 于 四川盆 地 、
云南东 北部 和贵 州高原 北部 ,并逐 步 引种到 安徽 、湖 南 、湖北 和 江西 等地 ,其海 拔 一般 在 120m 以 0
下 的丘 陵和平 原 区 ,也 有分 布 于海 拔 1 0 0 m左 右… 。防 护林 群落 结 构 与功 能 的研 究 ,是 探讨 防 护林 8 防护机 制 的基 本途 径 ,其 中结构研 究 是基础 ,生 物量 的研 究将 为生 态系 统 中研 究 能量 流动 与养分 循环 等 功能 过程提 供基 础数 据 ;同时 ,对 防护林 群落 的结 构特 征进 行定 量分 析 与评 价 ,将 有助 于深化 对群
中, 占根 系总量 的 9 .4 6 1 %;从 桤木 林分 各层 的 生物 量 来 看 ,乔木 层 生 物 量 最 大 , 占总生物 量 的 8 .3 ,其 次为枯 落物层 和 草本层 ,灌木层 较 少。在 分析 桤 木 生 物量 基础 上 建立 了桤 49 %6 关 键词 :森 林 生态 学;桤木 ;人 工林 ;群 落特征 ;生物量 ;滇 中高原
维普资讯
第2 3卷 第 4期
李 贵 祥 等 :滇 中 高 原桤 木 人 工 林 群 落 特 征 及 生 物 量 分 析
33 6
退化 林分 ,其 结构 单一 ,林 下灌 草 分 布 较 少 ,水 土 保 持 功能 较 差 。 随着 金 沙 江 防护 林 工 程 建 设 的 开 展 ,头塘 小流域 被 选择 为 国家科 技 攻 关 项 目科 研 项 目实 施 点 ,并 在 流域 内 营建 了云 南 松林 、华 山松
藏柏引种滇中性状分析及综合利用
藏柏引种滇中性状分析及综合利用藏柏(Cupressustorulosa D.Don)属裸子植物门、柏科、桧柏属,即西藏柏木,又叫喜马拉雅柏,简称藏柏、藏桧、香柏,又叫大果圆柏(2001,陈俊愉),“藏柏产于西藏波密、野贡、通麦等县,生长在海拔1800~2800 m的山坡及河谷两旁林中,分布于印度、锡金、不丹和尼泊尔。
”(青藏高原考察队),根据昆明北郊瓦窑村、昆明植物园(黑龙潭),楚雄彩云、安宁温泉、晋宁、昆阳、呈贡等地区部分老人的树龄分析,得到其引种于20世纪50~70年代,种子来自印度。
与滇柏(Cupressusduclouxiana Hickel)一样速生(1985,岳中枢)。
在原生地藏柏幼龄树生长较缓慢,30龄后进入速生期,胸径生长最高时,每年可增粗1~2 cm,树高生长量年最高值可达94 cm。
通过笔者多年引种、育苗、栽培、试验分析,西藏柏木的生长速度在幼年阶段远远高于西藏地区,其生长速度为:移栽后2~3年,年生长量可达长达2~3 m,7~8年后生长更快,可达10~15 m,尤其在沙地、混合土壤、砂石泥浆沉积土、坡改梯、退耕还林地块、长势十分迅速、10年后成材,作为矿柱、电杆、建筑用材等,15~20年生长速度更快,主杆粗度30~35 cm,30年后可以形成大径级用材,茎杆笔直,是柏科植物中综合性状较好的树种,其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适应性、树型都比较好,是十分良好的用材林和多功能树种。
见图1。
2 引种历程1984~2016年间,笔者先后从昆明(黑龙潭)多次引种于南华进行经济林建设,景观效果较好,景色优美,古柏苍苍,郁郁葱葱,蔚为壮观。
如:马街烈士陵园、大田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屯水保基地、老高坝核桃基地、雨露杨梅基地等地十分成功。
南华鹦鹉山公园,引种于1983年,目前育苗技术已经成熟,繁殖系数较大,藏柏种苗和种子能够充分满足绿化建设的需要。
目前藏柏已经传播到大姚、姚安、牟定、武定、禄丰、安宁、石林、石屏、宜良、楚雄、宾川、祥云、弥渡、思茅、景东、耳源等县,其生长速度超过滇柏(圆柏),是柏科植物中生长速度最快的树种。
昆明植物园植被多样性统计分析
昆明植物园植被多样性统计分析袁国明资源环境学院2008级生物学专业第4实习小组摘要:明植物园始建于1938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拥有72年的悠久历史,总站地面积为44公顷,是一个以引种云南名贵花卉、云南中草药、云南重要树木和云南珍稀濒危植物为主要内容的活植物收集园。
现已收集植物近4000种,设有10个专类植物园。
关键词:昆明植物园植物多样性调查分析1自然地理区域概况研究1.1 地理位置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
南濒滇池,三面环山。
植物园距昆明市中心12公里,与古树参天的黑龙潭公园组成了一个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昆明植物园总面积44公顷,是一个以引种云南名贵花卉、云南中草药、云南重要树木和云南珍稀濒危植物为主要内容的活植物收集园。
1.2 悠久历史昆明植物园始建于1938年,距今也有72年的悠久历史,是一个以研究、旅游和实习为一体、具有明显区域特殊的多功能综合性植物园,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亚热带植物多样性及种质资源保存研究基地,是山茶、木兰、秋海棠等植物的引种栽培中心。
昆明植物园由原来的植物园和植物生物技术研究室整合而成。
2000年,通过国际合作及院省合作,在丽江复建了丽江高山植物园和野外工作站。
1.3 土壤特点昆明植物园的地带性土壤大多为褐色、红褐色,少部分为红色,自然土壤与农业土壤相统一的原则,土质肥沃,适合植物生长。
1.4 气候类型昆明市属于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全年温差较小,市区年平均气温在15 ℃左右,最热时月平均气温19℃,最冷时月平均气温7.6℃。
昆明日温差较大,在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20℃,另外,昆明的雨季大多集中在5~10月,干湿分明。
四季温暖如春,昆明“春城”的美誉由此得来。
1.5昆明植物园组成概况昆明植物园植被类型多样,植物园主要设有树木园、杜鹃园、木兰园、茶花园、水生植物园、百草园、裸子植物区、蔷薇区、温室群和珍惜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区等景区,集科研、科普、旅游和教学实习为一体,引种保存了4000余种活植物的收集园。
滇中地区桉树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可编辑
滇中地区桉树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可编辑)西南林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滇中地区桉树群落结构特征研究姓名:李宁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生态学指导教师:王克勤20080501摘要:桉树人工林产生态环境退化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世界各种植桉树国家中都有人反对种植桉树,有关桉树造成生态环境退化的众多研究中,大多数都集中于地力退化和养分循环方面,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较少,而且不是专门针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
通过对滇中桉树人工林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对生物量的研究,既可为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保育,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及进一步探索人工林物种多样性提供基础性资料,又将有助于在桉树人工林营林阶段的规划设计,营林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桉树人工林的生态环境效应问题,从而充分发挥桉树人工林的生态服务功能,避免桉树人工林栽培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本项研究以云南省中部昆明市盘龙区呼马山,金殿旅游风景区,元谋县小横山, 哨房坡近几年桉树大规模种植区为调查研究对象,对蓝桉,直杆桉及赤桉进行人工林调查,结合背景资料收集,以植物群落生态学、环境科学和统计学理论为指导,对云南桉树人工林群落结构特征和桉树人工林生物量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人工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中通过样地调查,然后进行植物种类、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分析。
对研究区生物量的调查中,通过对桉树人工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生物量分析,得知同一林龄、不同林龄乔木层各器官的分配规律,灌木层和草本层在整个群落中的重要作用。
在对乔木层生长特性中发现,研究区内桉树种群虽有高大植株,但所占比例极少;林木个体高度以和占优势,高度为,~,的植株也占较大比例,且分布频率接近;桉树胸径的分布规律与高分布规律相似,即胸径分布也呈偏态分布。
峰顶出现在一的小径阶上,的小径阶和的大径阶也占较大比重,其它径阶的林木个体出现频率相近;林分郁闭度主要集中于..之间,且郁闭度呈近正态分布。
桉树种群大小级结构呈倒金字塔种型,静态生命表有上升的特征,存活曲线呈双峰凸形,研究区桉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属进展型。
云南部分珍稀濒危植物遗传多样性及濒危机制研究
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了贵州苏铁、巴兰
主要野生菌所占贸易量基本比例
该项成果在中草药抗HIV的筛选上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复方SH”在研究中开创性的建立了较好的中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评价体系和评估标准。
目前“复
9.越南科学院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所来访我所并在我所进行为期10天的合作研究;
10.新加坡淡马锡生命科学实验室一行6人访问我
一个是国家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子项目,经费合计约80万。
招收博士生2名、硕士生2名。
谭宁华研究员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支持
谭宁华研究员1984年本科毕业于贵阳医学院,1990和1993年硕士和博士毕业
于中国药科大学,1996年本所博士后出站留所工作,1996、1998和2006年先后。
古滇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调查研究
古滇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调查研究王丽娟,潘曲波﹡,吴荣(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24)对古滇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种类及植物配置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公园共有植物种类55科86属109种,其中乔木34种,灌木29种,草本43种,蕨类1种,竹类2种;并对植物的配置形式和配置手法进行分析,发现该公园的植物配置形式以混合式为主,通过乔灌草的搭配种植来营造丰富的景观空间层次感;在配置手法上,多采用孤植、列植、丛植、群植、片植等。
最后,对该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建议。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调查研究次感。
其中,乔木+灌木+地被植物配置形式最为常见,如上层以垂柳、黄连木、滇朴等大乔木作为背景,中层配以鸡爪槭、紫叶李、紫薇等色叶树种丰富季相变化,中下层成片种植锦绣杜鹃、木茼蒿、柳叶马鞭草等整形修剪的灌木或草本植物进行衔接,下层则在植物外围种植金叶菖蒲、紫娇花等低矮草本植物来软化植物与道路边沿线,使植物整体景观更为丰富和谐。
此外,乔木+地被植物结构的配置形式也较为多见,该组合形式多能形成较为开敞的空间,既能给游客提供舒适的荫凉空间,周边风景也能一览无余,令人产生一种心旷神怡之感。
在靠近水域的地方,植物的组合方式多与水生植物联系在一起,乔木+灌木+地被植物+水生植物的配置形式,使得植物的空间结构更为丰富;在水岸边沿,以垂柳、中山杉、杨树作为上层高大乔木,中层配以红千层、紫薇、石榴等小乔木或大灌木,中下层以新西兰亚麻、美人蕉作为衔接,下层使用鸢尾、鹤望兰、百子莲等草本植物,水岸边沿种植纸莎草、再力花、水烛等挺水草本植物来连接水陆空间,睡莲作为浮水植物种植于水中,水岸的植物组合能在水中形成美丽的倒影,水面景观与水岸景观能够自然地连接在一起,呈现出水岸一体的空间景观。
配置手法上多采用孤植、列植、丛植、群植、片植等。
孤植手法多应用于高大乔木之中,孤植的乔木可以作为主景树进行景观构图,充分展示其个体美,一棵高大的滇朴树孤植于一块开阔宽敞的草坪中,与广阔的天空、草坪形成对照,使得滇朴树在姿态、体形、色彩上更为突出,增强了总体的景观效果和视觉效果。
昆明观叶植物及调查与研究
目录1.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研究方法 (1)3. 昆明观叶植物的调查分析 (2)4. 观叶植物在园林上的应用 (6)4.1提高景观效果 (6)4.2改善生态环境 (6)结论与讨论 (7)参考文献 (7)昆明观叶植物的调查与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昆明观叶植物进行调查分析,对昆明观叶植物的学名、习性、配置要点及观赏特点等内容进行归纳整体,通过介绍观叶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使人们更加了解观叶植物,也希望能够为我国南方地区乡土观叶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观叶植物,乡土植物,植物配置,植物分类1.绪论观赏植物是城市公共绿色景观的基础,也是美化家居环境、办公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叶片的观赏价值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叶色、叶形的变化为城市绿地景观增添魅力,使人在视觉上感受到不同的色彩和明暗的层次变化,在心理上激发人们的审美热情,诱发我们去寻找产生美观的规律。
根据美学、心里学的观点,指导观叶植物的色彩配置,或根据植物叶片色彩对人的情绪反应,重点研究不同场合对植物叶色和叶形的要求及配置丰富,提出合理的配置方案,提升植物及植物景观的形态美和意境美。
在观叶植物生态价值上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净化空气、分泌杀菌素、吸收有毒气体、降温隔噪、增加空气负氧离了等方面。
将银杏、批把等观叶植物群植,不仅能取得非常好的观赏效果,而且其经济价值也不可忽视,城市森林公园中合理配置观叶植物,必能带动相关经济的发展。
这些特点使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观叶植物更容易走进千家万户。
因此对观叶植物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1)。
本文通过对昆明观叶植物的资源进行调查研究,总结昆明观叶植物种类及其应用方式,以期为昆明及相应地区观叶植物引种、选择以及园林应用提供借鉴,并为今后昆明的园林景观建设起到重要的参考及指导作用,也为进一步研究昆明地区乃至云南省的观叶植物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云南文山3种苏铁属极小种群资源现状及土壤和植物叶片养分分析
doi︰10.16473/ki.xblykx1972.2024.02.015云南文山3种苏铁属极小种群资源现状及土壤和植物叶片养分分析∗卯吉华1,卯梅华2,胡鑫3,贾代顺1,景跃波1,李荣波1,李勇鹏1,陈海云1(1.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云南 昆明650201;2.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650224;3.百色澄碧河保护区管护局,广西 百色533002)摘要:为有效保护极小种群苏铁属植物资源,对云南文山地区3种苏铁植物种群分布状况及生境土壤与植物叶片养分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1)德保苏铁主要分布于富宁县,有6个居群1454株;叉孢苏铁主要分布于广南县和富宁县,有4个居群775株;长叶苏铁主要分布于马关县和麻栗坡县,有5个居群425株。
(2)3种苏铁植物种群较小,个体数量少而分散,年龄结构不合理,亟待拯救保护。
(3)3种苏铁原生境土壤养分含量存在差异,长叶苏铁分布点土壤养分含量相对较高,叉孢苏铁分布点养分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德保苏铁分布点养分含量相对较低;3种苏铁土壤中有效Fe、Ca 和Mn 含量较丰富,而全P 含量整体较缺乏。
(4)3种苏铁叶片养分利用效率存在差异,长叶苏铁对N、K 和Ca 元素的吸收利用效率较高,德保苏铁对有机C、P 和Mg 元素的利用效率较高,叉孢苏铁对Fe 元素的利用效率较高;3种苏铁叶片中除有机C 和Mg 元素含量相对缺乏外,其它元素处于适量或高量水平。
关键词:德保苏铁;叉孢苏铁;长叶苏铁;种群现状;土壤养分;植物营养中图分类号:Q 948;S 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246(2024)02-0108-11Current Resource Status ,Nutrients of Soil and Leaf of Three 悦赠糟葬泽Species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 Distributed in Wenshan of YunnanMAO Jihua 1,MAO Meihua 2,HU Xin 3,JIA Daishun 1,JING Yuebo 1,LI Rongbo 1,LI Yongpeng 1,CHEN Haiyun 1(1.Yunnan Academy of Forestry and Grassland,Kunming Yunnan 650201,P.R.China;2.Yunnan Forestry Technological College,Kunming Yunnan 650224,P.R.China;3.Baise Cheng Bi River Municipal Nature Reserve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Bureau,Baise Guangxi 533002,P.R.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resources of 3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 of Cysas distributed in Wenshan of Yunnan province,soil and leaf nutrient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 .debaoensis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Funing,with 6populations and 1454individuals,C .segmentifida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Guangnan and Fu⁃ning,with 4populations and 775individuals,C .dolichophylla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Maguan and Malipo,with 5populations and 425individuals.It was found that the populations of three Cysas were small,the numbers of individ⁃uals were low,and the distribution were scattered,the age structures were irrational,rescue and conservation were urgently needed.The soil nutrient contents of the habitats varied among the three Cysas species.The soil nutrientcontent of C .dolichophylla was relatively high,that of C .segmentifida was moderate,and that of C .debaoensis was relatively low.The contents of available Fe,Ca and Mn in soils of three Cycas species were relatively rich,whereas 第53卷 2期 2024年4月西 部 林 业 科 学Journal of West China Forestry ScienceVol.53 No.2 Apr .2024 ∗收稿日期:2024-01-18 基金项目: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极小种群保护项目—文山州4种苏铁植物人工繁育与回归,植物营养与林木菌根真菌研究利用学科团队(LKYTD -2018-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利用植物功能性状为量化分析滇中地区物种间的相关性及区分物种在资源利用策略上的差异提供了新的途径
在生态上比较重要的植物功能性状相互联系组成不同的生态策略维数。通过确定策略维数进而了解不同物种在环境梯度上的响应特征。本研究通过种间及系统发育独立比较分析表明植物高度与叶大小、叶磷含量与比叶面积、叶磷含量和叶氮含量、种子质量与比叶面积之间具有显著性的相关性。其中叶片养分含量、种子质量可以表达植物生态策略38.5%的信息,而叶大小及植物的养分计量可以表达生态策略17.9%的信息。另外,在对滇中地区主要优势种(云南松、滇青冈和滇油杉)的功能性状及水肥利用策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云南松表现出保守的养分利用策略,因此可以在土壤养分比较贫瘠的生境占据优势;滇油杉表现出比较均衡的水分、养分利用策略,这种权衡可能是滇油杉能够在各个群落中生存生长的重要原因;滇青冈作为演替后期的优势种,在水肥利用策略上未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它之所以能够替代云南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在幼苗阶段滇青冈在光照较弱、空间较小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较高的表型可塑性,如较高的比叶面积和叶氮含量。
滇中不同植物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研究
加入收藏夹
点击:43
不同立地条件下,不同植物的响应及作用特点如何,如何根据不同植物的特点组配植物群落,进而对当地水土保持产生最有效的作用是生态恢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也是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热点。
滇中地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土保持区,同时也是人类扰动比较突出、生态退化严重的生态敏感区。因此,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比较困难,已经实施的一些生态恢复工程,如通过乡土树种和外源速生树种大规模种植,改变了区域植被结构,提高了林地覆盖度,但对区域水土保持功能的提高作用并不十分突出,这说明在营造水土保持林中简单的混种多种植物并不能有效地实现持水保土功能。为了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以滇中地区飒马场小流域内不同的群落类型:荒坡灌草丛、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桉树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功能性状作为表征植物功能特点的指标,研究了环境与植物性状之间的关系、植物性状与群落属性、生态系统过程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功能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群落组配规则、植物功能类型的划分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了以下主要结果与结论:
段昌群
学位年度
2010
关键词
土壤水肥;功能性状;功能多样性;群落组配规则;生态策略;生态水文过程;滇中地区
MeSH主题词
2.生境筛作用是滇中地区群落组配的主要方式,生境筛的作用导致了不同群落内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之间的低共变性
通过分析群落内物种的共存格局及植物性状分布格局可以推断出群落的组配规则,不同的组配规则进而影响群落内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滇中地区,随着群落的演替,植物植株高度、叶干物质、叶片大小和种子大小这些功能性状与群落的演替呈显著正相关。而比叶面积、叶氮含量与叶磷含量呈负相关,说明了生长快的物种,它们能快速获取外部资源并在群落演替初期占优势而生长速度较慢的物种它们在群落演替中更趋向于高效率地储存内部资源从而在演替后期占据优势。通过物种共存格局及性状分布格局分析发现,滇中地区的群落组配方式主要受到生境筛的作用,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之间的低共变性也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研究滇中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并不是功能多样性的良好替代指标。在对自然群落与人工群落的对比研究中发现在相同的物种丰富度下,自然群落的功能多样性显著高于人工群落。路径分析表明物种的性状分布特征在联系物种丰富度与功能
付登高
学科专业
生态学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单位
云南大学
导师姓名
相似学位
4.利用植物功能性状可有效地整合土壤养分、群落动态与生态水文过程,并为植物功能响应类型及功能作用类型的划分提供方法
了解和预测土壤养分、群落属性、水文过程及功能的改变,需要利用一种机制模型把三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本研究中我们利用植物性状建立了这种联系,结果表明:比叶面积是群落改变过程中对群落结构及生态水文过程具有显著影响的一个重要的植物功能性状,群落的一些结构属性,如叶面积指数,物种多样性、乔本及草本盖度是影响生态水文过程及功能(树冠截留,地表径流、侵蚀和养分流失)的最重要的结构因子。但群落综合性状值与地表径流、侵蚀及养分流失之间却未发现有显著的相关性。另外,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壤资源水平的差异作为反馈通过优势物种功能性状及水肥利用策略间的差异又决定了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的分布及群落的动态(如演替与稳定性)。在土壤养分、植物响应与作用、群落动态、生态水文过程的循环过程中,本研究利用植物的3个功能作用性状(比叶面积、叶片大小和比根长),以群落的水土保持效益(地表径流、土壤侵蚀、N、P流失)为功能变量,通过最大一致性,把滇中地区常见的主要物种划分为7个植物功能作用类型;基于植物的2个功能响应性状(比叶面积和叶氮含量),以土壤水肥条件(土壤含水量、土壤N、P、K含量、土壤有机质)为环境因子,把常见的主要物种划分成2个植物功能响应类型。冗余分析表明植物功能作用类型的典型成分只能解释功能响应类型变异的21.6%。根据功能类型的划分结果,经讨论认为滇中水土保持林的构建应尽量选择演替中期的物种进行恢复。
后期(Anaphase)
分类号
Q948.15
同一导师论文
同一专业论文
相似文献
相似外文
相似会议
1.土壤氮素是影响滇中植物群落恢复的主要因素
为了能够有效的揭示滇中地区物种组成的空间变化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我们在飒马场小流域内选取12个典型样方,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环境因子对物种组成的影响。排序结果表明土壤表层的氮元素含量是影响该地区物种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利用植物元素化学计量学特征对滇中常见植物及不同群落进行计量学比较结果也表明:滇中常见植物及群落主要是受到土壤氮素的影响。尽管环境对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的影响与群落内物种组成所形成的群落环境之间可能互为作用,但结合本研究结果综合看来滇中地区土壤养分尤其是氮素是影响植物群落恢复的主要因素。
植物(Plants)
土壤(Soil)
生态系统(Ecosystem)
生态学(Ec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