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写景方法与技巧
古代诗歌常用的写景角度和方法有哪些?
古代诗歌常用的写景角度和方法有哪些?古代诗歌常用的写景角度和方法
1.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同时描写动态与静态的画面,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2.声色(视听)结合。
古代诗歌写景常涉及声音与颜色,作者往往利用感官(听觉、视觉、嗅觉等)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从而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景物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相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景物的特点,这样能给读者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4.虚实结合。
实景是作者描写的现实中的客观景物,虚景是作者通过联想、想象或回忆而虚构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一种浓郁的情思。
5.点面结合。
作者在写景状语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将主体物与周围的景物等联系起来进行描写,点面结合,使主体物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6.时空角度。
写景总有一个顺序,远近,高低,上下,内外,层次分明。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视角形象也会呈现千姿百态。
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古诗词中的写景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写景手法有哪些古代诗人们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古诗中的写景手法丰富多样,包括形容词修饰、物象抒情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古代诗歌中的写景手法。
一、形容词修饰形容词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描绘物体的色彩、形态、气息等特征来丰富景物描写。
例如,《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形容了严寒的冬天中无人痕迹的山林,给人一种寒冷、荒凉的感觉。
《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用“明月光”、“地上霜”来形容夜晚的景色,增强了描绘的效果。
二、修辞手法运用古代诗歌中常用修辞手法来增加诗歌的艺术感。
比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使用了夸张法,通过将“白日依山尽”与“黄河入海流”并列,形成明显的对比效果,突出了山河壮丽景色的壮丽和浩瀚。
三、抒情描写抒情描写是古诗中常用的手法,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感受和情感。
例如,《春晓》中的“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通过描述春天的自然景物,传达出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四、运用对比通过对比描写,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景物的鲜明特征。
例如,《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用“空山不见人”与“但闻人语响”形成对比,使人感受到山林的幽静与人类的繁忙对比,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感觉。
五、以物抒情古诗中常用景物作为情感的象征,通过物象抒情的手法来描绘丰富的情感。
例如,《忆江南》中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江山”用来代指江南地域,抒发了对江南美景的敬仰之情和对英雄豪杰的向往之情。
六、通过节奏表现景物通过诗句的节奏和韵律来形象景物的气势和风貌。
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运用抑扬格,形象地表现出枫树的丰姿和傍晚时分的宁静与美丽。
七、运用比喻通过对景物的比喻来丰富描写,使文学形象更加丰满。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蓬门今始为君开,琴弦已为语者断”通过将琴弦比喻为已经离散的亲友,来表达对乡音乡情的思念之情。
古诗写景方法与技巧
2、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自从您到任以来,夜里听不到狗叫声, 百姓看不到官吏(扰民了)。
9、不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 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 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 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 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身 份---南宋移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 之痛自不待言。
古诗词中的杜鹃意象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中国古代 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 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 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 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 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 词中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 《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 血猿哀鸣。”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 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听觉(声)、 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例: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
5、从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来考虑 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潇湘:潇水和湘水。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前两句写眼前实景:在一个橘柚飘香的日子, 诗人在江边酒楼上为朋友送别,在秋风秋雨中送 友人上船。 后两句是想象:离别之后,朋友夜泊潇湘之上, 孤月高照,难以入眠。即使入梦,两岸猿啼也会 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宁,摆不脱了愁绪。 虚实结合,写出了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悲凉的 氛围,表达了对友人不舍和牵挂之情。
8、①亭基 渡口 春草 晚照 杨花 杜鹃 ②动静结合(反衬,以动衬静)。寂 静的渡口,杜鹃啼鸣;春草茂盛,杨 花飘落,充满生机,动静结合。
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表现技巧
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表现技巧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传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也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
古诗词中,景物描写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表现手法,它可以借助自然界或人文环境的形象来抒发诗人的情感,也可以通过对景物的选择、布局、渲染等方式来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意境,从而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表现技巧: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运用语言的特殊方式来增强语言的表现效果和美感的方法,它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多种形式。
古诗词中,修辞手法是写景的常用手段之一,它可以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也可以使景物与诗人的情感产生联系,从而达到借景抒情或寄寓寓意的目的。
例如:比喻:比喻是指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从而突出后者的某种特征或品质。
比喻可以使景物更加具体化或抽象化,也可以使景物更加美化或丑化,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里用银河落九天来比喻庐山瀑布,既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高度和壮观程度,又赋予了瀑布一种神奇和超凡的气质,从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向往。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里用火和蓝色来比喻江花和江水的颜色,既突出了江南风光的鲜艳和明亮,又暗示了诗人对江南的热爱和怀念。
拟人:拟人是指把无生命或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征或行为,从而使之具有生命力和情感。
拟人可以使景物更加活泼有趣,也可以使景物与诗人产生共鸣或对话,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里用花溅泪和鸟惊心来拟人化花和鸟,既形象地描绘了春天草木茂盛的景象,又折射出诗人对国家的忧伤和对亲友的思念。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诗词中的8种写景手法
诗词中的8种写景手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俯仰结合、白描1、正侧结合杨柳枝词唐·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指有直接描写“主要景物”,同时也描写“主要景物”旁边的与之相关的其他景物,目的是为了使“主要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前两句直接描写柳树。
后两句写垂柳生长之地。
前两句是正面描写,后面句是侧面描写,这就是正侧结合。
目的“要说柳树好”。
手段“先正面说柳树好,再侧面说柳树生长的环境太差,以此来说明柳树特别好。
”暗示:别的树长在好的环境,它的好,不是真的好。
在日常生活中,“正侧结合”的运用非常多,虽然不是用于写景,但原理与效果都是一样的。
例如:“高考状元”总是与“家境贫寒”绑定在一起的;成功企业家“辉煌成就”的背后都是“白手起家”。
2、动静结合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指有动态的景物描写,也有静态的景物描写。
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也是与衬托相关的。
通常主写的都是“静景”,写“动景”都是为了衬托“静景”的。
“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清泉石上流”,是动景。
动静结合,尽管只是文字,但给人的画面感很强。
“竹喧”“莲动”,也都是动景,写这个动景,却似乎告诉我们另外的静景:山不静能听到竹喧吗?水不幽能感觉到莲动吗?图书馆里虽然有很多人,但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到。
类似的说法,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针掉地上”是动景,其作用是衬托“很多人在图书馆里非常安静”这个静景。
3、声色结合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指写景时有声音的描写与颜色的描写。
前两句看似很普通,“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涉及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画面绚丽多彩。
黄鹂在翠柳上的“鸣”,是声的描写。
一派愉悦的景象,确实能让人感受到优美的意境。
例谈古诗中写景的技巧
例谈古诗中写景的技巧在我们所学的古诗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写景佳句。
细细品味这些千古佳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写景的方法和技巧。
这些方法技巧,同样可以应用于我们的作文之中。
一、细致观察,写出景物特点。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有这么几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意思是说:八月洞庭湖积水上涨,与湖岸齐平,辽阔如镜,蓝天映照湖中,天水一色,混为一体。
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声如万鼓齐鸣,震撼着岳阳城。
这样的景致,就是诗人细致观察的结果。
它把诗人见到的洞庭湖水天相接的情景形象地写了出来。
诗人笔下的洞庭湖博大浩瀚,一眼望去,水连天,天连水,大有吞吐太空的气势。
以蓝天含于湖内,突出湖面宽阔无垠。
用波撼岳阳城,说明湖水连连而致,水势波涛汹涌。
二、大处着眼,描写壮阔场面。
唐代大诗人李白《渡荆门送别》诗的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的名句。
它的意思是:出三峡以后,随着平原的出现,山岭逐渐消失,长江就奔流在辽阔的原野上了。
这两句诗没有写某一处的景象,而是从大处着眼,写出了一派壮阔的气象,那连绵不断的巴山,至荆州始断;那大江自万山中来,至此千里平原,江面逐渐放宽放大。
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开阔而丰美的诗意空间。
三、小处落笔,精绘动人细节。
唐代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称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北固山下镇江周围的水面辽阔如海,在黑夜将尽未尽、天光还未全明之时,一轮红日从江心冉冉升起,说明江上日出早。
江南春来,新年未到,已有一丝春意,从景物上来说是江春,从时间上来说却是旧年。
生活中的寻常事,一经锤炼,极富韵味。
诗人从小处落笔,精绘细节,一个“生”字,一个“入”字,全用动态描写,生动活泼、形象鲜明,境界壮阔、奇丽,而时光流逝的感觉,客子异乡的情思,也全在景象之中透露出来。
四、赤橙黄绿,描绘缤纷世界。
唐代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古诗词写景的七种方式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古诗词写景的七种方式在古代诗歌中,写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法,不仅能让读者产生视觉感受,更能让读者进一步反思人生哲理。
本篇文档将介绍七种古诗词写景的方式,帮助高考生深入学习古典诗词。
第一种写景方式:直接描写这是最常见的古诗词写景方式,也是最容易理解的一种方式。
表现为作者直接描写自然或人物具体形象,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人物的独特魅力。
以下是古诗词中的直接描写方式例子:暮色苍茫看势滞, - 《将进酒》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登高》杜甫第二种写景方式:抓住特定景物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将一个具体的景物作为主要切入点,通过深入描写这个景物的特点来阐述自然美的感受。
通过突出某一个特定的景物,来呈现整个自然景象。
以下是古诗词中的抓住特定景物方式例子: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 《木兰诗》匿名木兰当户织, 描述的是一种寂静、空灵的氛围:在静静的夜晚,唯一听见的是温柔、忧伤而又无奈的女子叹息声。
第三种写景方式:借景抒情古典诗词有时借助环境、某个景观来表达情感,这种方式被称为借景抒情。
通过将已知景物与抒情的心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顶峰的诗意效果。
以下是古诗词中的借景抒情方式例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静夜思》李白这里的月亮完美地借景表达了作者的离愁,让读者深深体会到岁月变迁的无常与不可控。
第四种写景方式:意象联想这种方式比较难解释,在语言表达上通常伴随着大量的空灵、抽象和哲思。
这种写景方式主要是通过抽象的词汇和意象来暗示和引导读者产生感受。
以下是古诗词中的意象联想方式例子:花底滑钱庄,绿水东流。
桃花不言下自成蹊。
- 《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这里以花、水、桃花为起点,以抽象化的逻辑来表现自然的诗意。
第五种写景方式:以人为龙头,写自然和社会的交往这种写景方式借助人文元素,将自然和社会幻化成互相交错的场景。
通过人物对自然环境的感悟,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和人性尊严。
古代诗词的写景描写要点总结
古代诗词的写景描写要点总结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以其优雅的艺术表达方式和精妙的写景描写而脍炙人口。
古人在写景描写时,常常通过细腻而深刻的语言,描绘出充满情感和意境的美丽自然和社会景象。
在古代诗词的写景中,有一些要点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从表达方式、意象选择、情感描写和写作技巧四个方面总结古代诗词的写景描写要点。
一、表达方式古代诗词的写景描写常采用表现手法多样的方式,例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摹,以及对人物、动物、植物等元素的描述,形成画面感和语感。
同时,还可以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加描写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二、意象选择在古代诗词中,作家们善于运用各种意象,使写景描写更具感染力。
常见的意象包括山水、花草、春夏秋冬等自然景象,还有云雾、月光、闪电等天气现象,以及人物、动物、植物等富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通过选择恰当的意象,作家们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景物的美感和情感内涵。
三、情感描写古代诗词的写景描写常常注重表达情感,一种对自然景物的倾慕和赞美,或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抒发。
在描写自然景物时,诗人常以深情笔触描摹景色之美,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感动和震撼;而在描写社会现象时,古人常通过对社会状况的反思和揭示,表达对社会的关怀和呼唤。
情感描写的丰富性和真实性,为古代诗词的写景增添了更多的魅力。
四、写作技巧在古代诗词的写景描写中,写作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增强描写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其次,需要注重节奏和音韵的运用,通过押韵、对仗等手法,使诗词在语言上更加优美和和谐。
此外,也要注意节制,避免过分冗长的描述,让描写更加凝练生动。
综上所述,古代诗词的写景描写要点包括表达方式、意象选择、情感描写和写作技巧。
通过对这些要点的注意和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欣赏古代诗词的写景之美。
古代诗词写景的独特魅力将继续为我们带来无尽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古诗写景方法与技巧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 述景象;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 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东马塍①
[宋] 朱淑贞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注] ①东马塍:地名;塍,田间的土埂 子。 (l)第二句中“暗”字用得最传神,请 简耍赏析。(5分) (2)第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请简要分析。(6分)
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 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 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 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 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 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炼字题如何解答?
答题步骤:
南柯子 忆旧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 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写景时用了那些技巧,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依 据?
解析: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 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 ②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 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③运用 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 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诗歌写景之作用
1出现在诗歌的首句,要考虑是不是点明 了时间地点,是不是创设了氛围,是不是 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 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首句点明时间 地点,也创设了离别时的伤感氛围,传达 出离别时心情的沉重。再如“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以孔雀失偶徘徊奠定全诗 的感情基调。
古诗赏析画面描写方法
古诗赏析画面描写方法画面描写方法在古诗中的运用是一种艺术手段,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使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古诗中的画面描写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写景、写物、写人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下面我们将以古诗中的画面描写方法为切入点,来赏析古诗中的画面描写艺术。
首先,我们来看古诗中的写景描写方法。
古诗中的写景描写方法主要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
比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对月光和霜的描绘,使读者产生了一种清冷宁静的画面感。
又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通过对原野草木的描绘,表现了岁月更迭和生命轮回的情感。
这些古诗中的写景描写方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使诗歌更具有生动感和艺术感染力。
其次,我们来看古诗中的写物描写方法。
古诗中的写物描写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物体的描绘,表现诗人对物体的情感和意境。
比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通过对原野草木的描绘,表现了岁月更迭和生命轮回的情感。
又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通过对原野草木的描绘,表现了岁月更迭和生命轮回的情感。
这些古诗中的写物描写方法,通过对物体的描绘,使诗歌更具有生动感和艺术感染力。
最后,我们来看古诗中的写人描写方法。
古诗中的写人描写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绘,表现诗人对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比如《将进酒》中的“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通过对酒客形象的描绘,使读者产生了一种豪迈激越的画面感。
又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通过对原野草木的描绘,表现了岁月更迭和生命轮回的情感。
这些古诗中的写人描写方法,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绘,使诗歌更具有生动感和艺术感染力。
综上所述,古诗中的画面描写方法是一种艺术手段,通过对景物、物体、人物的描绘,使诗歌更具有生动感和艺术感染力。
古诗中的画面描写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写景手法古诗
写景手法古诗
古诗中的写景手法主要包括描写自然景观、人物形象、动物、建筑等
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写景手法:1.对比法:通过对比来突出景物的特点,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明月光和地上
霜的对比,突出了月光的明亮和霜的寒冷。
2.比喻法:用比喻来描绘景物,如《登高》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用“白日依山尽”比喻太
阳落山,用“黄河入海流”比喻黄河奔腾入海。
3.拟人法:将景物拟人化,赋予其人的特征,如《江雪》中的“江雪初霁鹅鸣渡,器具鸣时已过午”,将江雪比作一个初霁的女子,鹅和器具则成为她的伴侣。
4.借景法:通过
借用其他景物来描绘主要景物,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通过描写草原上的草来表达人生的无常。
5.对景法:通过
对比两个景物来突出其中一个的特点,如《春夜喜雨》中的“深院静无人,细雨湿芭蕉”,通过对比深院的静谧和雨水的细腻,突出了雨水的清新和
芭蕉的娇嫩。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写景手法,古诗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写景手法,如拟景法、夸张法、排比法等,这些手法都能够让诗歌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古诗写景手法总结
古诗写景手法总结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其中,写景又是古诗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题材,在古诗作品中,写景是表达诗人感受的一种手法,它可以借助万物无声的形象,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下面来介绍一下古诗写景手法总结。
一、描写万物的生命力描写万物的生命力,是古诗中常见的写景手法。
古诗中常常用诸如山、水、花、树等大自然元素作为短小精悍的写景媒介,使得写景更具有生动感和形象感。
如李白在《将进酒》中所提到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一句,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强大生命力和人类的无力。
又如杜甫在《春望》中所写到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一句,则描绘出寂静冷清的山间江河之美,让人感到一种宁静、舒适和清醒。
二、通过对比形成美感在古诗中,经常通过对比来进行景物描写以形成美感。
对比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两种事物并列,而更多地是通过对比来衬托彼此,强化景物写意;同时也运用对比来加强表达的力度。
例如,李白在《将进酒》中说:“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通过与西北的临安对比,表达了自己放浪天涯的豪情,也使海岸线的壮阔更为显著。
又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叙述:“水调歌头·满庭芳”:“蜡烛昏罗帐,琵琶动银筝。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这一句,通过黑暗和清新、粗俗和高雅等对比,使这句话凸显了丝丝温情和强烈的民间色彩。
三、借助色彩来烘托景象在古诗中,通过色彩描写来烘托景象,是一种很常见的手法。
对于色彩的运用,是通过亮度、饱和度来传递表达感受,而且能够强化写作完成作品的情感效果。
例如,在《滕王阁序》中,王勃提到了“红楼梁巨眼”,可以想象到的墨蓝色后面是那耸立的红楼,象征着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再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所表现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一句,通过对于百花的颜色描述,表现出无力的东风,也使余香甚至花瓣残落的美感得以更深刻地体现。
古代诗词的写景技巧
古代诗词的写景技巧古代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一部分,不仅在艺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在描写自然景色方面更是独树一帜。
古代诗人通过精湛的写景技巧,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将大自然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将就古代诗词写景的技巧进行探讨。
一、“景”字的运用:古代诗词中,经常使用“景”字来描绘美景,这是一种常见而巧妙的方式。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景”字巧妙地将壮丽的山河景观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二、对比手法:古代诗词中运用对比手法来夸张地描述景色,常以对立的事物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景物更加突出。
宋代诗人苏轼《赤壁怀古》中写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通过对比战火纷飞的景象与静谧的春光,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与对英雄的赞美。
三、借景抒怀:在古代诗词中,借助自然景物来抒发诗人的情感是一种常见的手法。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运用了这一技巧:“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岁月如梭,未能好好感受生活。
正是看到了黄河流入大海的壮观景象,才引发了对自身命运的深深感慨。
四、借物言志:古代诗词中的景色描写往往借助自然万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这种“物我合一”的手法给诗词增添了更多的情感色彩。
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写道:“微雨湿芳草,烟波与天平。
”通过“微雨湿芳草”和“烟波与天平”形象地描绘了元夕夜晚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五、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在古代诗词中,常常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来描绘景色,使其更加生动活泼。
宋代词人李清照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写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通过将枯槁枝叶与离别的心情相比,使描写更加贴近人心,引发读者的共鸣。
在古代诗词中,优秀的诗人通过巧妙运用写景技巧,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自然景色的美妙与壮丽,体会到诗人深情和内心的独白。
古诗写景方法与技巧min
1.正与侧的结合
▪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 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 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 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
▪ 《蜀道难》一文中,先使用各种手法正面 渲染蜀道险峻 ,而后通过人的感受侧面烘 托其高和险。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 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 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 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 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 看万山红遍, ▪ 层林尽染 ▪ 漫江碧透 ▪ 百舸争流 ▪ 鹰击长空 ▪ 鱼翔浅底 ▪ 万类霜天竞自由
(六)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 觉结合):视觉(形色)、听觉 (声)、嗅觉(气味)、味觉、触 觉或通感。
如李白的《蜀道难》“连峰去天 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 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就 从听觉和视觉上渲染了一种惊险的 气氛,烘托了蜀道的难与险。
例: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 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 满回塘”。
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 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 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 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三)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 虑:衬托 对比 渲染 烘托 铺陈 白 描 列锦。
白描,即抓住描写对象, 用准确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 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 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 (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 物的感受。
白描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反衬
绝句 杜甫
古诗 写景 远近结合
古诗写景远近结合
古代的写景诗常常追求远近结合的效果,通过描绘远景和近景,将自然景色的整体与细微之处相结合,以丰富诗歌的表现力。
这种手法可以带给读者全景感和立体感,使诗歌更为生动。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古诗写景作品,展示了远近结合的写作技巧:
1.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景象,通过描绘远处群山和近处黄河,将远景与近景巧妙结合。
2.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中既描绘了床前的明月光,又提到思念故乡,将近处的景色和远方的思念相融合。
3.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中既描绘了原野上的草,又表达了春风带来的新生,将近处的草和远方的季节变化相结合。
这些古诗通过远景和近景的结合,丰富了描写的层次和维度,给读者带来更丰富的感受和体验。
中国古代诗词的写景技巧与表达手法
中国古代诗词的写景技巧与表达手法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的写景技巧与表达手法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古代诗人以简洁而精炼的语言,将自然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诗词的写景技巧与表达手法。
首先,中国古代诗词注重通过形象描写来表达景物之美。
比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样的描写方式,既简练又形象,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无穷的力量。
另外,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也是以形象描写为主,通过描绘长江滚滚东流的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这些描写手法,使人们在阅读诗词时,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
其次,中国古代诗词的写景技巧还包括以景物为载体,抒发情感。
这种写景手法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绘,更是通过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对爱情的向往。
这样的写景手法,使诗词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和情感的思考。
另外,中国古代诗词的写景技巧还包括通过对色彩和光影的描绘来表达景物之美。
比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样的描写方式,通过对白日、黄河的色彩描绘,使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绚丽和壮美。
另外,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到:“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通过对明月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短暂的思考。
这样的描写手法,使诗词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绘,更是对色彩和光影的感受和思考。
最后,中国古代诗词的写景技巧还包括通过对声音和气息的描绘来表达景物之美。
比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样的描写方式,通过对白日、黄河的声音描绘,使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声音和气息。
古诗词中的写景技巧如何应用到个人文章中
古诗词中的写景技巧如何应用到个人文章中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韵律、婉约的语言和精湛的写景技巧而闻名于世。
古人在描绘自然景色时,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意象,使诗句生动丰富,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些写景技巧不仅可以应用于古诗词之中,还可以运用到个人文章中,以增加文章的表达力和艺术感。
本文将介绍古诗词中常见的写景技巧,并探讨如何将其巧妙地应用到个人文章中。
首先,古诗词中经常运用的写景技巧之一是运用比喻。
比喻是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来描绘景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里的明月光被喻为地上的霜,通过比喻让读者感受到了一个寒冷而清澈的夜晚。
在个人文章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技巧,用比喻来描绘一些细节,使文章更具形象感和感染力。
比如,如果要写一篇关于冬天的文章,可以运用比喻,如“寒风如刀割般的冬天”来描绘寒冷的气氛,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其次,古诗词中常见的写景技巧还包括运用拟人和夸张手法。
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使得景物具有了生命的特质。
夸张则是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和表现来增强描写的效果。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里把白日、“黄河”等事物拟人化,使其具有了活动的特性,增强了写景的力度。
在个人文章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手法来渲染气氛和描绘细节。
比如,如果要描写夏日的闷热,可以写“烈日如火,汗水如泉”,通过夸张形容词和拟人化的手法,来展现夏日的炎热和燥热。
此外,古诗词中还常使用对比手法来描绘景物。
对比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相对矛盾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凸显景物的特点。
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通过对比空山和新雨后的清新与天气晚来秋的萧瑟,使得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
在个人文章中,对比手法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事物的变化和矛盾。
我们可以用对比的手法来描绘一些人物的特点或者事物的变化,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唐诗中的写景手法与描写技巧
唐诗中的写景手法与描写技巧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其中的唐诗以其精湛的艺术表达和细腻的描写而闻名于世。
在许多唐诗中,我们可以发现丰富多样的写景手法和描写技巧,它们使读者能够在心灵中重新感受到那些瑰丽壮美、精致细腻的自然风景。
本文将探讨一些主要的写景手法和描写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唐诗。
1. 比喻与象征比喻和象征是唐诗中常见而重要的写景手法。
通过将自然景物与其他事物相类比或象征化,诗人能够更深入地揭示自然界背后潜藏的哲理和情感。
例如,在王之涣《登鹳雀楼》中,他用“白日依山尽”来比喻太阳落山,“黄河入海流”则象征大时代变迁。
这种巧妙而富有想象力的表述方式使得读者对于自然风光产生更多的联想与感知。
2. 象征意象唐诗描写自然景物时常用一些特定的象征意象,这些意象代表着一种情感、思想或主题。
例如,李白在他的《静夜思》中使用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形象来表达孤寂和思乡之情。
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九州生气恃风雷”则象征着国家繁荣富强。
通过运用这些象征意象,诗人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3. 对比与对立对比与对立常被用于唐诗中的写景描写,它们可以增强描述效果,使景物形成更生动的对比,并突显出其中的美感和哲理。
例如,在杜牧的《秋夕》中,他通过对比“银烛秋光冷画屏”,将温暖与寒冷、繁华与寂静相互对立起来,创造出了一种厚重而忧伤的氛围。
这种巧妙地利用对比手法使得诗作更具张力和感染力。
4. 描写细节唐诗中的描写细节是其独特之处,通过对景物细微之处的描摹也能营造出强烈而深入的印象。
诗人们常常用色彩、声音、气味等多种感官来描述自然界的美丽与多样性。
例如,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他用“青天白日满眼目”、“游人寻梦入花叶”等生动而细致的描写语言勾勒出了登高望远时令人心旷神怡的感觉。
这种注重描写细节的技巧能够使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自然景物所带来的美妙体验。
5. 抒发情感最后,唐诗中的写景手法和描写技巧往往与抒发情感相结合。
古诗表达技巧讲析——写景方式:八个结合
古诗表达技巧讲析——写景方式:八个结合一、正侧结合正侧结合即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景方法。
正面描写是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从与景物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景物的特点就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描写边地天气寒冷就运用了正侧结合的手法。
“胡天八月即飞雪”写雪来得早,“千树万树梨花开”写雪之大,在正面描写风猛雪大之后,通过人的感受侧面描写严寒,“狐裘不暖”,连裹着软和的“锦衾”也只觉单薄。
将军和都护的“铁衣冷难着”,居然拉不开角弓。
接着又正面描写酷寒恶劣的天气,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的冬云浓重稠密。
而辕门上的红旗已被冰雪冻结,一动也不动了,这一生动细节再次从侧面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
二、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构成清幽静谧的意境。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
诗人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三、声色结合声色结合是指诗人调动自身的听觉、视觉从色彩和声音等角度展现景物特点的写景方法,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能让读者如临其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 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 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 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 写景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的写景 就要从诗人写景的方式入手,这样才能准 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
(一)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侧面 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例: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 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 满回塘”。
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 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 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 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四)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景结合、 以动写静、以静写动。
(八)从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来考 虑:突出景物的色彩,注重色彩的多样与 谐调。 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 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 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绘形、绘声、 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 堆雪。”
例: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 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 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 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 “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 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 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 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 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 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 “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 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
(六)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视觉(形 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即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来描 写景物如李白的《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 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就从听觉 和视觉上渲染了一种惊险的气氛,烘托了蜀道的难与险。 例: 月夕 陆游 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 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村深无漏鼓,鹤唳报三更。 本诗由视觉到听觉,有静到动,以动衬静,融情于景。 首联从视觉角度写明月满庭院,颔联从听觉角度写风吹竹 子的声音似是下雪的声音,两联共同渲染庭满落雪、月明 风清的宁谧、安闲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七)从分பைடு நூலகம்景物的全景与特写景来考虑: 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 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 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诗 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 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 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五)从观察的角度、立足点 、层次来写:远看 与近观结合、 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 结合、高低结合。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 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 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 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例: 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 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 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 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 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 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②用了视听结 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 是听觉的描写。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 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三)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衬托 对比 渲染 烘托 引用 典故 象征 铺陈 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 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 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 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 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 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 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 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 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 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二)从运用修辞的角度考虑:比喻 对比 夸 张 比拟 借代 双关 反问 设问互文等。
南柯子 忆旧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 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 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写景时用了那些技巧,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依据? 解析: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 使人一目了然;也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 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 突出。 “虚”与“实”,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 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如“愁”是虚的, 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 舟”、“春草萋萋”“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的,古诗 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 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实景是 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 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例: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 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 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 主要写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 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 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 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 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 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 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 “喧”“幽”互衬,具艺术感染力。
例: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 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 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 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 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 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 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 “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 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衬 托作用。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 隐括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