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化学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化学赋分裸分对照表

化学赋分裸分对照表

化学赋分裸分对照表赋分和裸分是在高考化学考试中常提到的两个概念。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化学赋分裸分对照表,包括各个章节及考点的具体分值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备考。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此章节主要考察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离子反应、酸碱平衡等方面的知识点。

总分计算公式为:总分=19分+本章得分。

1.化学基本概念:4分包括化学元素的概念、化学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等。

2.元素周期表:5分包括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周期表各元素的定位、元素周期律的周期趋势等。

3.化学键:4分包括化学键的定义、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

4.离子反应:3分包括离子化反应、酸碱反应等。

5.酸碱平衡:3分包括酸碱定义、酸碱性质、酸碱中和等。

第二章:无机化学此章节主要考察同位素、元素的化合价、化合物的成键和解离、酸碱反应等方面的知识点。

总分计算公式为:总分=23分+本章得分。

1.同位素:4分包括同位素的定义、稳定同位素的应用、同位素的安全应用等。

2.元素的化合价:5分包括元素化合价的概念、化合价大小的判断等。

3.化合物的成键和解离:8分包括化合物的成键原理、离子和分子化合物的解离等。

4.酸碱反应:6分包括酸碱性质、pH值的计算、酸碱反应的计算等。

第三章:有机化学此章节主要考察碳氢化合物、有机官能团、烷基和取代基、立体化学等方面的知识点。

总分计算公式为:总分=28分+本章得分。

1.碳氢化合物:5分包括碳氢化合物的分类、芳香族化合物等。

2.有机官能团:6分包括有机官能团的概念、醇、酚、醛、酮等。

3.烷基和取代基:7分包括烷基和取代基的定义、取代反应原理、环烷化合物等。

4.立体化学:10分包括手性化合物、立体异构等。

第四章:化学反应和化学能此章节主要考察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热、化学电池等方面的知识点。

总分计算公式为:总分=30+本章得分。

1.化学反应速率:5分包括化学反应速率测定、浓度对速率的影响等。

2.化学平衡:8分包括平衡常数、沃尔塔定律等。

《无机化学》第2章化学基础知识

《无机化学》第2章化学基础知识

p1
p2
②蒸汽压下降的规律
拉乌尔定律: 一定温度下难挥发性非电解质
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值(△p)与
溶液质量摩尔浓度的关系: △p=K·b(B)
蒸汽压下降公式:△p=K·b(B)
△p :蒸汽压的下降值
K:比例常数 b(B):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
n (B ) b (B )= m (A )
(2)沸点升高
p总Vi = niRT
Vi ni pi φi= =x i= = V总 n 总 p总
结论: 体积分数=摩尔分数=压力分数
课本P17:
例题2-1: 在0.0100 m3容器中含有2.50×10-3 mol
H2、1.00×10-3 mol He和3.00×10-4 mol Ne,
在35℃时,各气体分压是多少?总压为多
m (B ) ρ(B )= V
单位:g/L
各种浓度表示方法比较
浓度表示方法 概念∑ 公式 单位
1、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c (B )=
ρ(B )=
b (B )=
n (B ) mol/L V
m (B ) g/L V
n (B ) m (A )
mol/kg
2、质量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质量。
凝固点的降低与溶液的质量摩尔 浓度成正比:
△Tf=Kf·b(B)
凝固点降低公式:△Tf=Kf·b(B)
△Tf :凝固点降低数值。
Kf:凝固点降低常数。 b(B):质量摩尔浓度。
(Kf只随溶剂不同而不同 )
例题2-3:
溶解2.76 g甘油于200 g水中,测得凝 固点为-0.279℃,已知水的Kf=1.86 K· Kg· mol-1,求甘油的相对分子质量。

大一化学知识点大全

大一化学知识点大全

大一化学知识点大全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在大一的化学课程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化学基础知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基础知识点: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的比例组成的物质。

2.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电荷中性的中子组成。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排列的化学元素表,它能够反映出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4.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结合的力。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5. 电子排布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布顺序遵循一定的规律,如能级填充原理和洪特规则等。

第二章:无机化学知识点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大一无机化学的重要知识点:1. 酸碱理论酸是指能够释放质子的物质,碱是指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常见的酸碱理论有Arrhenius酸碱理论、Brønsted-Lowry酸碱理论和Lewis酸碱理论等。

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

其中,发生氧化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发生还原的物质叫做氧化剂。

3. 反应平衡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达到动态平衡,平衡常数可以用来描述反应的平衡程度。

4. 金属与非金属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而非金属通常是绝缘体。

第三章:有机化学知识点有机化学是研究含碳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大一有机化学的重要知识点:1. 烃烃是由碳和氢构成的有机化合物,按照分子中碳原子的数目不同可以分为脂肪烃、烯烃和炔烃等。

2. 单宁和醇单宁由羟基和苯环共同构成,而醇是碳链上含有羟基的化合物。

3. 醛和酮醛和酮是碳链上含有羰基的化合物,它们的区别在于羰基的位置。

4. 共轭体系共轭体系是指有机分子中存在着连续的π键,从而形成共轭体系,具有特殊的共轭体系稳定性。

第四章:基础实验技术和化学分析在大一化学实验课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实验技术和化学分析方法。

高中化学复习提纲(全套)

高中化学复习提纲(全套)

高中化学复习提纲(全套)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复
1.1 基本概念
- 原子结构
- 元素周期表
- 分子结构
1.2 化学方程式
- 离子方程式
- 平衡方程式
- 氧化还原方程式
1.3 化学反应
- 酸碱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
- 气体的化学反应
第二章:常见化学物质复
2.1 酸碱盐
- 酸的性质和分类
- 碱的性质和分类
- 盐的性质和分类
2.2 金属与非金属
- 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
- 非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
2.3 有机化合物
- 烃类
- 醇类
- 羧酸类
第三章:化学实验与实践3.1 基本实验操作
- 配制溶液
- 提取纯净物质
- 分离混合物
3.2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 显色反应管
- 酸碱滴定仪
- 蒸馏器
3.3 常见化学实验
- 酸碱滴定实验
- 气体检验实验
- 溶液浓度实验
第四章:化学应用与相关知识4.1 化学工业
- 常见化学工业原料与产品
- 化学工业生产过程
4.2 环境与化学
- 大气污染与控制
- 水污染与控制
- 土壤污染与控制
4.3 化学与生活
- 食品添加剂
- 药物与药理学
- 日常用品的化学原理
以上是高中化学复习的全套提纲,涵盖了基础知识、常见化学物质、化学实验与实践以及化学应用与相关知识。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1.化学元素及其周期表(1)元素的定义和特征(2)元素的分类及化学符号(3)元素周期表2.物质的分类及性质(1)纯物质和混合物(2)物质的性质判断方法3.化学计量学(1)化学分析方法(2)摩尔概念及其应用(3)化学计量法4.化学反应及化学方程式(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化学反应的类型(3)化学方程式第二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性1.原子结构(1)电子配置(2)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3)原子化合价和化合价电子2.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规律(2)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规律(3)元素离子的大小和化合价第三章化学键与化合物1.化学键(1)离子键(2)共价键(3)金属键2.分子结构与分子形状(1)分子的性质(2)分子结构(3)分子形状3.化合物及其命名(1)分子化合物(2)离子化合物(3)命名规则第四章气体1.气体的状态方程与气态运动学(1)气体状态方程(2)理想气体的物理状态(3)气体分子的运动规律2.气体的实际行为(1)气体的压力和压强(2)气体的温度和热力学定律(3)气体的密度和比容3.气体的制备与性质(1)氢气和氧气的制备和性质(2)氮气和氮化氢的制备和性质(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制备和性质第五章溶液1.溶液的基本概念(1)溶液的分类(2)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3)溶液中物质的浓度2.溶液中的化学反应(1)离子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2)酸和碱的概念及其性质(3)酸碱滴定和指示剂3.常见溶液的应用(1)化学反应中的溶液(2)常见化学工业用的溶液(3)常见化妆品和食品中的溶液第六章化学能与化学动力学1.热化学(1)热力学基本定律(2)物质的热力学性质(3)热化学计算2.化学动力学(1)化学反应过程和反应速率(2)碰撞理论和反应速率规律(3)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3.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2)化学平衡条件(3)化学平衡的移动和影响第七章酸碱与盐1.酸、碱、中性物质(1)酸、碱、中性物质的概念及性质(2)pH值和pOH值的概念及计算(3)氢离子浓度和酸度常数的概念2.酸碱滴定分析(1)酸碱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常用酸碱指示剂(3)酸碱滴定分析应用3.盐、酸盐、碱盐(1)盐、酸盐、碱盐的概念及性质(2)酸性和碱性盐的鉴别(3)盐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第八章金属元素与化合物1.金属元素(1)金属物理和化学性质(2)金属元素的改性物质(3)金属元素的合金2.金属氧化物与金属氢氧化物(1)金属氧化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金属氢氧化物概念及其应用(3)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在工业上的应用3.金属盐及其应用(1)金属离子和金属盐溶液的性质(2)金属盐溶液的真正离子浓度(3)金属盐在工业上的应用第九章有机化学1.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1)有机化合物的概念(2)碳原子的拓扑结构和杂化(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2.烃(1)烷、烯、炔的基本结构和性质(2)立体化学(3)烃的反应性3.含氧化合物(1)醇、醛、酮、羧酸的基本结构和性质(2)含氧官能团的“决定”位置(3)含氧化合物的反应性4.含氮化合物(1)氨和它的同系物(2)取代基和取代物的性质及其命名(3)含氮化合物的反应性和化学性质5.生物大分子(1)脂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核酸(2)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概念及在生物体内的功能(3)常见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结构。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2章第3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基础知识讲义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2章第3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基础知识讲义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一、化学反应自发进行方向的判据(一)焓判据——自发反应与焓变的关系: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但有很多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

因此,只根据焓变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是不全面的。

反应焓变是与反应进行方向有关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唯一因素。

(二)熵判据1、熵(1)定义:熵是衡量体系混乱度大小的物理量。

(2)符号和单位:S,常用单位:J/(mol·K)(3)影响熵大小的因素:混乱度越大→体系越无序→熵值越大①与物质的量的关系:物质的量越大→粒子数越多→熵值越大②对于同一物质,当物质的量相同时,S(g)>S(l)>S(s)③不同物质熵值的关系:I、物质组成越复杂→熵值越大II、对于原子种类相同的物质:分子中原子数越多→熵值越大2、熵变(1)定义:发生化学反应时物质熵的变化称为熵变,符号为ΔS(2)计算公式:ΔS=生成物总熵-反应物总熵3、熵判据——自发反应与熵变的关系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是熵增的反应。

熵变是与反应进行方向有关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唯一因素。

因此,只根据熵变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是不全面的。

二、自由能与化学反应的方向(一)自由能与化学反应的方向:在等温、等压条件下的封闭体系中(不考虑体积变化做功以外的其他功),自由能(符号为ΔG,单位为kJ/mol)的变化综合反映了体系的焓变和熵变对自发过程的影响:即ΔG=ΔH-TΔS。

这时,化学反应总是向着自由能减小的方向进行,直到体系达到平衡。

即:ΔG=ΔH-T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ΔG=ΔH-TΔS=0,反应处于平衡状态;ΔG=ΔH-TΔ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二)综合焓变和熵变判断反应是否自发的情况:焓变熵变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ΔH<0 ΔS>0 任何温度都能自发进行ΔH>0 ΔS<0 不能自发进行ΔH<0 ΔS<0 较低温度时自发进行ΔH>0 ΔS>0 高温时自发进行小结:“大大高温,小小低温”(三)应用判据时的注意事项(1)在讨论过程的方向问题时,我们指的是没有外界干扰时体系的性质。

高一化学第二章必备知识点

高一化学第二章必备知识点

高一化学第二章必备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以及变化的科学。

在高一的化学学习中,掌握第二章的必备知识点对于建立化学基础非常重要。

以下是高一化学第二章必备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一、化学式与化合价1. 化学式:化学式是用化学元素的符号及其表示数目来描述化合物的组成。

化学式分为分子式和离子式两种。

- 分子式:用化学元素的符号及其下标表示化合物中原子的数目,表示的是分子中原子的数目。

- 离子式:用化学元素的符号及其带电量表示化合物中离子的数目和电荷,表示的是离子的数目。

2. 化合价:相同条件下一个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所具有的能力称为化合价。

化合价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元素的位置来判断。

二、化学反应1. 反应物与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而通过反应生成的新物质称为生成物。

2. 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两个或多个物质结合成为一个物质的反应。

- 分解反应:一个化合物分解为两个或多个物质的反应。

- 取代反应:一个元素或者基团取代一个化合物中的另一个元素或基团的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到氧化与还原的反应,包括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3.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方程式左边表示反应物,右边表示生成物。

三、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化学键是连接原子的力,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电子的共用而形成的键,包括单共价键、双共价键和三共价键。

- 离子键:在正、负离子之间由于静电引力形成的键。

- 金属键:存在于金属元素中,由金属原子间电子云的自由移动而形成的键。

2. 分子结构:化合物的组成和接触方式称为分子结构。

包括离子晶体结构、共价分子结构和金属结构等。

四、化学计量与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1. 摩尔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是指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或离子质量的数值。

2. 摩尔与质量之间的转化:根据化学计量关系,可以通过摩尔质量和质量之间的转化计算出物质的质量。

2 化学基础知识-原子结构

2 化学基础知识-原子结构

核电荷数(Z)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A Z

X

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 其原子的中子数=A-Z
1.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
原子序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 电子数 1 1
达到稳定结 构时的最外 层电子数
1~2 3~10 11~18
1 2 3
取值 n = 1, 2, 3, ···n ··, ··
主量子数是描述电子层能量的高低次序和电子云离核远近的参数。
⑵角量子数 (l)
角量子数用来描述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形状或者说描 述电子所处的亚层 。与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有关。 角量子数的取值为:0,1,2,3,··,n-1. ·· ··

⑶磁量子数 磁量子数用来描述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 向。磁量子数的取值:m = 0, ±1, ±2, ±3, ···±l ··, ·· ⑷自旋量子数 (ms) 自旋量子数用来描述电子自旋运动的 自旋量子数的取值: m s= ±1/2 小结: n —— 电子层 n, l —— 能级 n, l, m —— 原子轨道
16
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㈠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 波动性 粒子性 干涉, 衍射 (空间传播时) 光电效应, 光压 (进行能量交换时)
由 E = mc2 和 E = hυ 可得:
P = mc = E/c = hυ /c
粒子性
= h/λ
波动性
㈡ 德布罗依波 (Louis do Broglie)
1924年提出,实物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λ= h/p = h/mv 1927年,假设被电子衍射实验证实。(Divission and Germeer)

初中化学板书

初中化学板书

初中化学板书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1.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1.2 物质与能量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特性。

能量是物质变化或运动的产物,是物质存在和变化的基本原因。

1.3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有固定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经化学反应组成的物质,具有独特的性质。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性质2.1 原子与分子原子是构成元素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结合而成的最小化学单位。

2.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使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归为一组,有助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2.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性质,如颜色、硬度等;化学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腐蚀性等。

第三章:化学反应3.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反应物在反应前,产物在反应后。

反应过程中质量和能量的守恒。

3.2 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每种类型的反应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反应条件。

3.3 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的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产物生成的量,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第四章:酸碱中和反应4.1 酸碱的定义酸是能产生H+离子的物质,碱是能产生OH-离子的物质。

酸和碱可以通过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4.2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一种能够根据溶液的酸碱性质改变颜色的物质,用于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4.3 pH值pH值是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其数值范围从0到14。

7为中性,小于7为酸性,大于7为碱性。

第五章:氧气与燃烧5.1 氧气的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是维持燃烧的必需气体。

5.2 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燃料、氧气和足够的温度。

无机化学,化学基础知识

无机化学,化学基础知识

n =n1+ n2+
p
nRT V
分压的求解:
pB
nB RT V
p
nRT V
pB p
nB n
xB
pB
nB n
p
xB p
x B B的摩尔分数
例题:某容器中含有NH3、O2 、N2等气 体的混合物。取样分析后,其中 n(NH3)=0.320mol , n(O2)=0.180mol , n(N2)=0.700mol 。 混 合 气 体 的 总 压 p=133.0kPa。试计算各组分气体的分压。 解:n= n(NH3)+n(O2)+n(N2)
气压,溶液沸腾。
• 高山烧水;减压蒸馏
3 溶液的蒸气压
• 下面两者的饱和蒸气压是否相同?
纯水
蔗糖水
1)拉乌尔定律 (Raoult’ law)
• 在相同的温度下,溶
液的蒸气压下降。
蒸气压
• P=P0BXB
• 只适用于难挥发非电
解质稀溶液。
• 浓溶液会发生偏离
T
2) 溶液的沸点和凝固点
Boiling and freezing point
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气体,称为理想 气体。
理想气体分子之间没有相互吸引和排斥 ,分子本身的体积相对于气体所占有体积完 全可以忽略。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pV = nRT
R---- 摩尔气体常量
在STP下,p =101.325kPa, T=273.15K
n=1.0 mol时, Vm=22.414L=22.414×10-3m3
=0.320mol+0.180mol+0.700mol
p(=N1H.2030)molnNnH3 p

化学基础知识问答(2单元)

化学基础知识问答(2单元)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基础知识问答1、世界上最早通过实验证明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谁?答: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得出的结论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

2、空气中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各占多少?答: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占0.03%3、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现象是什么?答:红磷燃烧时 产生大量白烟;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且约占原空气体积的1/5。

4、上述实验中,液面上升小于1/5可能原因有哪些?答:可能原因有①装置漏气;②红磷量不足;③未冷却完全就打开弹簧夹。

5、上述实验中,液面上升大于1/5可能原因有哪些?答:可能原因有:①点燃红磷后,没有迅速塞紧橡胶塞;②没有事先夹好弹簧夹。

6、上述实验能否用铁丝、木炭、硫粉等代替红磷?为什么?答:不能。

原因是: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碳、硫燃烧后的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明显的压强差。

7、空气的主要污染物(监测物)有哪些?答:空气的污染主要来自于有毒气体和烟尘。

具体监测物有:二氧化硫SO 2、二氧化氮NO 2、一氧化碳CO 、臭氧O 3和可吸入颗粒物。

(不包括二氧化碳CO 2)8、什么是混合物?什么是纯净物?两者的区别是什么?答: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两者的区别是:是否由同一种物质组成。

注意:与组成的元素是否单一无关。

9、氧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答: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加压降温时可变成淡蓝色的液体和雪花状淡蓝色的固体。

10、氧气的化学性质有哪些?答: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能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

11、如何检验一瓶氧气?答: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复燃,则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12、木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如何写?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无机化学第2章 化学基础知识课件

无机化学第2章  化学基础知识课件

2 质量摩尔浓度
溶质 B 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 A 的质量,用符号 m 表 示,SI 单位是 mol/kg。
mB =
nB mA
特点:与温度无关,可用于沸点及凝固点的计算。
3 质量分数
溶质 B 的质量与混合物质量之比。
wB

mB m总
wB:SI 单位为 1
4 摩尔分数
溶质和溶剂都用 mol 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占全部溶 液的物质的量的分数,用 xB 表示。
A 同一液体,温度越高,蒸气压越大。 B 与物质的本性有关:同一温度下,易挥发液体蒸
气压大。 C 液体的蒸气压与气相的体积及液相的量无关。
2 溶液的饱和蒸气压
丙酮 压力计 丙酮溶液
溶液的蒸气压低于纯溶剂
拉乌尔定律(F. M. Raoult) 在一定的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等
于纯溶剂的蒸气压与溶剂的摩尔分数的乘积。
组分气体:混合气体中的每一种气体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n
各组分气体的物质的量 ni

n ni
i
1 道尔顿理想气体分压定律
对于双组分体系,T,V 一定时
pA
pB
pA+ pB
nA
nB
nA + nB
pA = nART/V
pB = nBRT/V p总 = pA + pB
对于多组分体系 pi = niRT/V总
2 分体积定律(1880-E.H. Amage)
p, T 一定时
p,VA nA
p,VB nB
p,VA + VBnART pVB = nBRT
V总 = VA + VB
在恒温恒压下,某组分的分体积等于该组分产生与 混合气体相同的压力时所占据的体积。

第二章 化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 化学基础知识

渗透压平衡与生命过程的密切关系: ① 给患者输液的浓度;② 植物的生长; ③ 人的营养循环。
结论: 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
渗透压都是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通性; 它们只与溶剂的本性和溶液的浓度有关5 依数性的应用
(a)测定物质的摩尔质量
例2-8 在26.6gCHCl3中溶解0.402g难挥发非电解质 溶质,所得溶液的沸点升高了0.432K,CHCl3的沸点升 高常数为3.63K· mol-1,求该溶质的平均分子质量Mr。 kg· 例2-9 把0.322g萘溶于80g苯中所得的溶液的凝固点 为278.34K,求萘的摩尔质量。
OB线:冰的蒸气压曲线(升华曲 线),代表冰的蒸气压随温度 变化的情况。 OC线:水的凝固点曲线,代表水 的凝固点随压力改变的情况。 三条曲线的共同点都是两 相处于平衡状态。要维持体系 的两相平衡状态,必须使体系 所处的条件(P、T)沿着曲线 变动。因此P、T这两个条件中 只能自由地改变一个,另一个 则必然随之而确定,否则平衡 状态会破坏。
实验测得(2-4)的比例系数是R,于是得到
(2—4)
pV=nRT
(2—5)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注意:R的取值,P、V、n、单位之间关系
2、气体分压定律
分压:指在相同温度下混合气体中的某种气体单独占
有混合气体的体积时所呈现的压强。(Pi表示)
分体积:在相同温度下,组分气体具有和混合气
体相同压力时所占的体积。(Vi表示)
2-2-5-1 蒸气压下降
稀溶液的蒸气压比纯溶剂的蒸气压低。 法国物理学家拉乌尔根据实验得出结论:
在一定的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 的蒸气压等于纯溶剂的蒸气压乘以溶剂的摩尔 分数。(拉乌尔定律)

配位化学基础知识

配位化学基础知识
如: NH3、 H2O 、X配位原子: 配体中直接同中心原子相联接的原子.
如: NH3 中的 N 原子 H2O中的 O 原子
配位化学基础知识
(2)能提供 电子的分子.
如: H
C H
H C
H
配位化学基础知识
3. 配体的类型 (1)单齿配位体: 只有 1 个配位原子的配体.
例 : NH3 H2O F -
配位化学基础知识
1. 中心原子(或形成体)
具有接受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 原子或离子.
特点: 具有空轨道. 常见的中心原子:
(1)金属原子或离子,过渡金属居多. (2) 具有高氧化态的P区非金属元素.
如:[SiF6]2-、[PF6]-、[BF4]-
配位化学基础知识
2. 配位体(配体) (1)具有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
Ir
CO
O C Ir
Ir CO
OC
Ir
CO
O C CO CO
Ir4(CO)12的结构 配位化学基础知识
特点?
5. 螯合物
由中心离子与多齿配体形成具有环状 结构的配合物 。五元、六元环最稳定。
NH2
H2N
2+
H2C H2C
CH2 Cu
CH2
NH2
H2N
[Cu(配e位n化)学2基]2础+知的识 结构
H3C CO
配位化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 配合物的类型
1. 单一配体配合物
配合物中只含一种配体,[MLn]
例如: [Cu(H2O)4]2+ [Co(py)4]2+
[Cu(NH3)4]2+ [Cu(en)2]2+
配位化学基础知识

大专基础化学知识清单

大专基础化学知识清单

第二章溶液理论 (纳米= nm)分子分散系<100nm粗分散系>100nm胶体 1-100nm1ppm=1mg溶质/1kg溶液1ppb=1ug溶质/1kg溶液蒸气压:蒸气压的概念:在某一温度下,液体与其自身蒸气达到平衡状态时,平衡蒸气的压力称为这种液体在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依数性: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时间内逸出液面的溶剂分子数比纯溶剂减少,导致溶液的饱和蒸气压比纯溶剂饱和蒸气压相对下降,从而又导致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并呈现渗透压力等特性。

稀溶液的这四种性质都与所溶入的溶质的性质没有关系,而与溶质成正比,故简称为依数性拉乌尔定律:溶剂蒸气压的降低值与纯溶剂蒸气压之比等于溶质的摩尔分数-拉乌尔定律渗透压:用在等温等压条件下,用一个只允许溶剂分子通过而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半透膜将纯溶剂与溶液隔开,经过一定时间,发现溶液端的液面会上升至某一高度。

反渗透:溶质从高浓度进入低浓度渗透:低浓度进入高浓度反渗透和渗透的条件是半透膜12.2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靠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氢键是分子间作用力共价键相似相溶:极性键互溶非极性键互溶12.3分子间作用力取向力: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诱导力色散力:色散力普遍存在各种分子之间,并没有方向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容易变形,色散力就越大。

氢键:分子内氢键使物质沸点熔点降低低汽化热升华热减小,也常影响化合物的溶解度。

非极性分子:所有单质 CH4 CCl4 Bcl3 BF2 Becl2 Hgcl2 Co2 CS2极性分子:H2o H2S NH3 PH3 Pcl313章烷烃与环烷烃伯仲叔季碳原子和伯仲叔氢原子伯碳原子:把只与一个碳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称为伯碳原子,又称为一级碳原子仲碳原子:只与两个碳原子直接相连的称为仲碳原子,又称为二级碳原子。

烷基:从烷烃分子中去掉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部分叫做烷基。

通常R-表示。

通式为:-Cn H2n+1。

2023人教版新教材化学八年级下册目录

2023人教版新教材化学八年级下册目录

2023人教版新教材化学八年级下册目录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1.1 元素和化合物1.2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1.3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1.4 元素的性质和用途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2.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2.2 三态物质的分类和转化2.3 溶液的制备和性质2.4 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和原理第三章:酸、碱和盐3.1 酸的定义和性质3.2 碱的定义和性质3.3 酸碱反应和盐的形成3.4 盐类的命名与应用第四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4.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4.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4.3 燃烧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4.4 化学能的转化和利用第五章:金属与非金属5.1 金属与非金属的基本性质5.2 金属的提取与应用5.3 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5.4 金属与非金属的比较与分析第六章:酸碱中和与盐类制备6.1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条件6.2 酸碱滴定和指示剂的应用6.3 不同酸碱的中和计算和实验6.4 盐类的制备和性质测定第七章:电活性和电化学7.1 金属的电活性与电化学原理7.2 电解和电解质溶液7.3 电化学电池的构成和工作原理7.4 电化学电池的应用和维护第八章:碳与碳化合物8.1 碳的构成和性质8.2 碳的同素异形体和同位素8.3 碳的衍生物和碳化合物8.4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分类第九章:宇宙中的化学元素9.1 星际物质中的元素与化合物9.2 恒星的能量来源和生成新元素9.3 地外生命和化学元素的探索9.4 化学元素在宇宙中的作用和意义以上是2023年人教版新教材化学八年级下册的目录。

本册主要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物质的组成与分类、酸、碱和盐、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金属与非金属、酸碱中和与盐类制备、电活性和电化学、碳与碳化合物以及宇宙中的化学元素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能够更好地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掌握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高一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归纳在高中化学学科中,高一学年是学生们接触到的第一年。

这一学年中,学生们将学习到关于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概念。

以下将对高一化学的各章节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第一章:化学和化学实验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定义、发展和重要性。

同时还讲解了化学实验的基本要素、实验室常用仪器和实验操作规范。

学生们需要掌握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常见实验技能。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其中涉及到了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此外,还需要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基本概念,并学会用化学式表示物质。

第三章:化学式与化合价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和化合价的概念。

学生们应该熟练掌握元素的符号以及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式。

同时还需要了解化合价的计算规则和应用。

第四章: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在这一章节中,学生们将学习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化学计量的基础知识。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工具,学生们需要了解平衡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气体反应的特点。

此外,还需要掌握化学计量中的摩尔概念和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第五章:物质的状态和结构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状态和结构。

学生们需要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并学会用物质的微观结构解释其宏观性质。

此外,还将学习到晶体的分类和性质,以及溶液的溶解过程和溶度的影响因素。

第六章:物质的性质与能量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物质的性质与能量的关系。

学生们需要了解物质的性质是由其微观结构和组成决定的,并学会用能量描述化学反应的过程。

此外,还需要掌握火焰的构成和化学能量的转化。

第七章:离子反应与电解质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离子反应和电解质的概念。

学生们需要了解离子反应的特点和常见离子反应的类型,并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离子反应过程。

此外,还需要掌握电解质的定义和电解液的导电性。

第八章:金属与金属材料在这一章节中,学生们将学习金属元素和金属材料的性质与应用。

学生们需要了解金属元素的特点和周期表中的金属性质。

初中化学第二章知识要点归纳

初中化学第二章知识要点归纳

四、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定义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只由⼀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特点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化学反应,它们各⾃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纯净物可以⽤化学式来表⽰。

但是,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

常见实例空⽓、溶液、合⾦、铁锈、加碘盐、天然⽓、⾃来⽔、矿泉⽔等能⽤化学式表⽰的所有物质冰⽔混合物、⽔蒸⽓、铜锈也是纯净物 五、空⽓是⼀种宝贵的资源 1. 氮⽓ 【物理性质】⽆⾊⽆味的⽓体,不易溶于⽔,密度⽐空⽓的密度略⼩。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般情况下不能⽀持燃烧,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

【⽤途】①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利⽤氮⽓的化学性质); ②⽤作保护⽓(焊接⾦属时作保护⽓、灯泡充氮延长使⽤寿命、⾷物充氮防腐); ③医疗上在液氮冷冻⿇醉条件下做⼿术; ④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条件下显⽰超导性能。

2. 稀有⽓体(氦、氖、氩、氪、氙的总称) 【物理性质】没有颜⾊,没有⽓味的⽓体,难溶于⽔。

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的光。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所以稀有⽓体⼜叫做惰性⽓体。

【⽤途】①⽤作保护⽓(焊接⾦属时作保护⽓、灯泡中充⼊稀有⽓体使灯泡耐⽤); ②⽤作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等); ③⽤于激光技术;④氦⽓可作冷却剂;⑤氙⽓可作⿇醉剂。

六、空⽓污染和防治 1. 空⽓污染的污染物是有害⽓体和烟尘。

污染源包括煤、⽯油等化⽯燃料燃烧产⽣的⼆氧化硫、⼆氧化氮、⼀氧化碳(三⼤有害⽓体),还包括⼯业废⽓等⽅⾯。

2. 计⼊空⽓污染指数的项⽬为:⼆氧化硫、⼀氧化碳、⼆氧化氮、可吸⼊颗粒物和臭氧等。

3. 空⽓污染的危害:造成世界三⼤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损害⼈体健康、破坏⽣态平衡、影响作物⽣长、破坏⽣态平衡等。

4. 防治空⽓污染:加强⼤⽓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减少使⽤化⽯燃料;使⽤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禁⽌露天焚烧垃圾等。

九年级上化学第二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化学第二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化学第二章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九年级上的化学主要涉及到化学基础知识,其中第二章是比较重要的一章,它讲述了一些关于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些知识点。

元素是物质的基本构成单位,它由一种或多种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

常见的元素有氧、氮、碳、铁等。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符号来表示,比如氧元素用字母符号"O"来表示。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以通过元素符号和下标表示,例如水的化学式是H2O。

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常见的化合物有盐、糖、酸等。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物质物理混合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的组成可以发生变化,例如在水中溶解食盐,可以通过加热蒸发水分离出盐。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化学式和化学性质,可以通过物理手段进行分离。

在混合物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常见的分离技术。

第一种是过滤,通过过滤纸等介质将悬浮固体和溶液分离开。

第二种是蒸馏,通过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将液体分离开。

第三种是萃取,通过溶剂和被提取物质的溶解度差异将物质分离开。

这些分离技术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广泛应用。

了解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后,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首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硬度等。

这些性质可以通过感官观察和实验测试得到。

其次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能力和倾向。

例如,金属能够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化学性质可以通过实验确定,也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描述。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状态或位置上发生改变,但其化学组成不发生变化。

例如,将冰块加热变成水,这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式和化学性质上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例如,将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铁锈,这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

最后,我们了解到了物质的质量守恒法则。

九年级全一册化学

九年级全一册化学

九年级全一册化学简介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转化和应用。

本文档将介绍九年级全一册化学教材的内容,包括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和实验内容。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本章主要介绍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物质的分类、分子与离子、化学符号与化学方程式等。

1.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物质又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气、铁、氢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通过物理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盐水等。

1.2 分子与离子分子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最小粒子。

如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离子是带有电荷的分子或原子。

正离子带有正电荷,负离子带有负电荷。

如氯离子(Cl-)。

1.3 化学符号与化学方程式化学符号是用来表示化学元素的缩写,由一个或两个字母组成。

如氧元素的符号是O,氯元素的符号是Cl。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

第二章:常见元素与化合物本章主要介绍常见的元素和化合物,包括氢、氧、碳、氮等元素,以及水、二氧化碳、氨气等化合物。

2.1 氢氢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H。

它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

氢气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具有极大的燃烧性。

2.2 氧氧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O。

它是空气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

氧气是维持生命必需的气体,它参与许多重要的生化反应,包括呼吸和燃烧。

2.3 水水是一种化合物,化学式为H2O。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水可以呈现固态、液态和气态,具有很高的溶解度和热容。

2.4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化合物,化学式为CO2。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 105 Pa
故混合气体的总压为 4×105 Pa
例 2―4 制取氢气时,在 22℃ 和 100 kPa 下,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气体 1.26 dm3,在 此温度下水的蒸气压为 2.7 kPa,求所得氢气 的质量。
解: 由此法收集到的是氢气和水蒸气的混合 气体,其中水蒸气的分压 p(H2O) = 2.7 kPa
V T
当 n 和 p 一定时,气体的 V 与 T 成正比。
阿伏伽德罗定律
V∝n
当 p 和 T 一定时,气体的 V 和 n 成正比。
V 1 p
V T
V∝n
综合以上三个经验公式,得 V ∝ nT p
实验测得,其比例系数是 R, 则 nRT V = p
即 pV = n RT 此式称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由 得 若压强 体积 温度 物质的量 p V T n
pV = n RT pV R= nT 的单位为 的单位为 的单位为 的单位为 Pa m3 K mol
则 R = 8.314 J ∙ mol-1 ∙ K-1
pV R= nT
若压强用 体积用 温度用 物质的量用 Pa dm3 K mol 为单位,则
pi = p总 ∙ xi pi = p 总
Vi V总
即组分气体的分压,等于总压与该 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之积。
例 2―3 某温度下,将 2 105 Pa 的 O2 3 dm3 和 3 105 Pa 的 N2 6 dm3 充入 6 dm3 的真空容器中。求各组分气体的分 压及混合气体的总压。
解:根据分压的定义求组分气体的分压, O2 V1 = 3 dm3 , p1 = 2 105 Pa, V2 = 6 dm3 , pO = p2 p1V1 2 105 3 = 6 V2 3 105 6 pN = 6 = 1 105 Pa = 3 105 Pa
u
气体分子中具有 up 这种速率的分子数目 最多,在分子总数中占有的比例最大 。 这里的 up 称为最概然速率,意思是概率 最大。
1 N N u
up273K up373K 高温时的图象更平坦些。
u
不同温度下,曲线的形状不同。
温度增高,气体分子运动速率普遍增大, 最概然速率也增大。
1 N N u
由于气体密度 与其相对分子质量 M 成 正比 A MB 故 = B MA
例2―5 某未知气体在一台扩散机内以 10.00 cm3· s-1 的速率扩散,在此仪器内甲烷气体以 30.00 cm3· s-1 的 速率扩散,试计算此未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设未知气体和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Mr (x) 和 Mr ,扩散速率分别为 µ x 和μ (CH4) 根据气体扩散定律 30.00 cm -3 ∙ s -1 10.00 cm -3 ∙ s -1 =
总压和分体积 总压是指混合气体所具有的压强,用 p总
表示。
分体积是指当组分气体 i 单独存在,且具 有总压时,其所占有的体积,用 Vi 表示。 p总 Vi = ni R T
组分气体 i 的分体积 Vi ,与混合 Vi 气体的总体积 V总 之比 ,称为组分 V总 气体 i 的体积分数。
道尔顿(Dalton) 进行了大量实验,
pi V总 = ni R T
p总 Vi = ni R T ( 2 ) /( 1 ) 得 故
ni n = xi
pi = p总∙xi
即组分气体的分压等于总压与该 组分气体的摩尔分数之积。
p总 Vi = ni R T
p总V总 = n R T 又(3)/(1) 得 又有 故
(3)
(1)
Vi = V总 ni n = xi
=
97.3 103 1.26 10-3 8.314 295
= 0.05 mol
故所得氢气的质量为 2g ·mol -1 0.05 mol = 0.1 g
2-1- 4
气体扩散定律
气体扩散定律: 同温同压下气态物质的 扩散速率与其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1

A B
=
B
A
n V
2 )
n
2
故 p = p实 + a (
( 1)
理想气体的体积,是指可以任凭气体
分子在其中运动,且可以无限压缩的理想
空间。 原因是理想气体分子自身无体积。
但实际气体的分子体积不能忽略。
V = V实 - n b V分 = n b 设每摩尔分子的体积为 b dm3 ∙ mol-1 则对于 n mol 实际气体 V = V实- n b ( 2)
且分子与分子之间、分子与器壁之间的
碰撞,是完全弹性碰撞 —— 无动能损失。
在高温和低压下,实际气体分子间的 距离相当大,气体分子自身的体积远远小
于气体占有的体积,此时分子间作用力极
弱。 高温低压下的实际气体接近于理想气
体。
玻意耳定律
V 1 p
当 n 和 T 一定时,气体的 V 与 p 成反比。 盖∙吕萨克定律
x 120 - x NH4Cl HCl
NH3
由公式
A = B
100 - x t x t
MB
MA 17 36.5

=
x = 71.3 即两气体在管中 71.3 cm 处相遇而
生成 NH4Cl 白烟。
2-1-5 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 和能量分布
1 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
处于同一体系的为数众多的气体分子, 相互碰撞,运动速率不一样,且不断改变。 但其速率分布却有一定规律。
可得 p(H2) = 100 kPa - 2.7 kPa = 97.3 kPa
例 2 ―4 制取氢气时,在 22℃ 和 100 kPa 下,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气体 1.26 dm3,在 此温度下水的蒸气压为 2.7 kPa,求所得氢气 的质量。 由 pi V总 = ni RT piV总 RT
ni =
[ p实 + a ( p实
] V实 - nb )= ( V )2 (
n
nRT
a (Vm,实 - b )= RT + ) 2 Vm
式中 a 和 b 称为气体的范德华常数。
不同气体的范德华常数不同。
a 和 b 的值越大,实际气体偏离理想 气体的程度越大。 He a = 3.46 10-3 m6· Pa ·mol-2
R = 8.314 103 Pa ∙ dm3 ∙ mol-1 ∙ K-1
例2―1 一玻璃烧瓶可以耐压 3.04 105 Pa ,在温 度为300 K 和压强为 1.013 105 Pa 时,使其充满 气体。问在什么温度时,烧瓶将炸裂。 解:依据题意可知 V1 = V2 , n1 = n2 T1
CH4 。
μ CH 4 μX
= Mr (x) 16
Mr (x) Mr (CH4)

Mr = 144.0 (x)
例2―6
将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同时从一
根 120 cm 长的玻璃管两端分别向管内自
由扩散。两气体在管中什么位置相遇而生
成 NH4Cl 白烟。 解: 设经过 t 秒后,两气体在距氨气一 端 x cm 处相遇,则相遇处距氯化氢气体 一端为(120- x)cm。
提出了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 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各组分气体的分 压之和。 p总 = i p i
理想气体混合时,由于分子间无相互作
用,故碰撞器壁产生的压力,与独立存在时
是相同的。亦即在混合气体中,组分气体是 各自独立的。 这是分压定律的实质。
p总V总 = n R T
(1) (2) (3) pi p总 =
第 2 章 化学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1 2 3
气 体 液体和溶液 固 体
2- 1
气 体
2-1-1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用来描述气体状态的物理量
压强
体积 温度
p
V T n
帕斯卡 Pa (N∙m-2)
立方米 m3 开尔文 K 摩尔 mol
物质的量
理想气体模型的两个假设 (1) 忽略分子本身体积,将分子看成 有质量的几何点。 (2) 忽略分子间作用力。
pO = 同理
例 2―3 某温度下,将 2 105 Pa 的 O2 3 dm3 和 3 105 Pa 的 N2 6 dm3 充入 6 dm3 的真空容器中。求各组分气体的分 压及混合气体的总压。 由道尔顿分压定律 p总 = pO + pN = 1 105 Pa + 3 105 Pa
此时
即 T2 =
p1
p2
= p2 p1
T2
3.04 105 Pa 300 K T1 = 1.013 105 Pa
= 900 K 则当温度达到 900 K 以上时,烧瓶会炸裂。
例 2―2 27 ℃ 和 101 kPa下,1.0 dm3 某气体质 量为 0.65 g。求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设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M,气体的质量为 m, m 则该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n= M pV 由 pV = nRT 得 n = RT
up273K up373K
u
但是温度高时具有最概然速率的 分子分数少了。 不同温度下的两条曲线,覆盖的 面积是相等的。
u1 u2
u
不足之处在于面积代表的是一个绝 对的数量 N,所以当气体分子的总数不 同时,图形会不同。
若将纵坐标
N ,除以气体分子 u
总数 N。
1 N 即将纵坐标写成 形式。 N u 则纵坐标表示单位速率间隔中分子 的数目占分子总数的分数。
1 N 对纵坐标 的分母 u 作图 N u 1 N N u
p内 是两部分分子相互吸 引的结果,它与这两部分分子 在单位体积内的物质的量成正 比。 n碰撞 n内部 p内 V V
( ) ( )
p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