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基础化学

合集下载

大学基础化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基础化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基础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A.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 电子在原子核内运动C. 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组成D. 原子核由电子和中子组成答案:A2.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顺序是:A. 按原子量递增B. 按原子序数递增C. 按电子层数递增D. 按电子数递增答案:B3.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A. NaClB. CaOC. H2OD. NaOH答案:C4. 酸的通性包括:A. 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B.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C.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D. 以上都是答案:D5.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 蔗糖B. 酒精C. 硫酸D. 醋酸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______原则。

答案:能量最低2.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______和______。

答案:吸热、放热3.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______。

答案:电子数4.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发生的是______转移。

答案:电子5. 溶液的酸碱性通常用______值来表示。

答案:pH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什么是化学键,并举例说明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

答案:化学键是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力。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如NaCl;共价键是由两个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如H2O。

2. 解释什么是摩尔,并说明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答案: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表示含有6.022×10^23个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的物质。

摩尔质量是1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是克/摩尔。

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相等,但单位不同。

3. 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请举例说明。

答案: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例如,HCl(盐酸)与NaOH(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Cl(氯化钠)和H2O(水)。

大学基础化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41

大学基础化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41

大学基础化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1.[单选题]吸收瓶内装有许多细玻璃管或一支气泡喷管是为了A)增大气体的通路B)延长吸收时间C)加快吸收速度D)减小吸收面积答案:C解析:2.[单选题]分子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苯环的碳氢化合物称为A)烷烃B)烯烃C)炔烃D)芳香烃答案:A解析:3.[单选题]实验室制取氯化氢的方法是()。

A)氯化钠溶液与浓硫酸加热反应B)氯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加热反应C)氯化纳晶体与浓硫酸加热反应D)氯化钠晶体与稀硫酸加热反应答案:C解析:4.[单选题]配合物Na[Cu(CN)2]的正确命名是( )A)二氧合铜(III)化钠B)二氧合铜(I)化钠C)二氧合铜(II)酸钠D)二氰合铜(I)酸钠答案:D解析:5.[单选题]配制 I2 标准溶液时,正确的是( )。

A)碘溶于浓碘化钾溶液中B)碘直接溶于蒸馏水中C)碘溶解于水后,加碘化钾D)碘能溶于酸性中6.[单选题]以下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是A)AgIO3﹙Ksp=3.0×10-8﹚B)BaSO4﹙Ksp=1.08×10-10﹚C)Mg(OH)2﹙Ksp=5.6×10-12﹚D)PbI2﹙Ksp=9.8×10-9﹚答案:D解析:7.[单选题]乙醇氧化的最终产物是( )A)乙酸B)乙醛C)乙烯D)乙醚答案:A解析:8.[单选题]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A)甲烷B)乙烷C)丙烷D)丁烷答案:A解析:9.[单选题]急性呼吸系统中毒后的急救方法正确的是A)要反复进行多次洗胃B)立即用大量自来水冲洗C)用3%~5%碳酸氢钠溶液或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D)应使中毒者迅速离开现场,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呼吸新鲜空气。

答案:D解析:10.[单选题]已知2SO2(g)+O2(g)=2SO3(g)(正反应放热)。

若在500℃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该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降低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B)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C)在上述条件下,SO2能完全转化为SO3D)达到平衡时,SO2和SO3的浓度一定相等答案:A11.[单选题]能和水剧烈反应的金属是()A)FeB)ZnC)NaD)Cu答案:C解析:12.[单选题]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分别盛有Na2CO3、NaHCO3固体,有四位同学为鉴别它们采用了以下不同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A)分别将它们配制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B)分别将它们配制成溶液,再加入NaOH溶液C)分别将它们配制成溶液,再进行焰色反应D)分别加热,再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是否有气体产生答案:D解析:13.[单选题]在[Co(NH3)5Cl]Cl2中,内界是()A)Co(NH3)5B)Co(NH3)5ClC)CoD)Cl-答案:B解析:14.[单选题]蔬菜、水果中富含纤维素,纤维素被食入人体后的作用是( )。

大学基础化学复习提要

大学基础化学复习提要

大学基础化学复习提要大学基础化学复习提要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大学基础化学复习提要------------------------------------本课程的主要内容1. 化学基本原理* 热化学* 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2. 化学平衡原理及应用* 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 沉淀平衡* 氧化还原平衡及滴定* 配合平衡及配合滴定3. 物质结构* 原子结构* 分子结构4. 元素化学* 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 过渡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考试的基本题型判断题、选择题、填充题、计算题第一章热化学重点内容:状态及状态函数计算注意点:1、热力学标准状态:在pθ(101325Pa)压力下,理想气体、液态和固态的纯物质、1mol×L-1浓度的溶液。

2、理解时,最稳定单质是指:C(石墨 ),Cl2 (g) ,Br2 (l) ,I2 (s)等。

3、1) 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相加减,相应的也相加减。

例1、298.15K时由于Na (g) Cl-(g)→NaCl(s)的= -770.8kJ·mol-1,则NaCl(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是-770.8kJ·mol-1。

(×)解:标准摩尔反应焓定义:由最稳定单质生成1mol化合物的焓变。

本题中Na (g) Cl-(g)不是最稳定单质。

例2、反应 Na2O(s) I2(g) ->2NaI(s) O2(g)的为( C )(A) 2 (NaI, s) - (Na2O, s)(B) (NaI, s) - (Na2O, s) - (I2, g)(C) 2 (NaI, s) - (Na2O, s)- (I2, g)(D) (NaI, s) - (Na2O, s)例3、已知Zn(s) O2(g) = ZnO(s) 1= -351.5 kJ?mol-1 (1)Hg(l) O2(g) = HgO(s) 2=-90.8 kJ?mol-1 (2)Zn(s) HgO(s) = ZnO(s) Hg(l) (3) 的3为 = -260.7 kJ?mol-1解:∵(3)=(1)-(2)∴3 = 1 - 2= -351.5 90.8=-260.7 kJ?mol-1第二章化学平衡重点内容:* 标准平衡常数* 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计算)* 多重平衡规则* 化学平衡移动1、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注意1)各种条件下平衡常数表达式的正确书写2)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3)能进行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根据已知条件求算平衡常数;根据平衡常数计算c平(p平)或α。

大学基本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基本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基本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与能量的关系。

作为大学生,基本化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拓宽自己的学识面,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

本文将从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物质的组成、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等方面对大学基本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1 物质物质是宇宙万物的统称。

它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要素,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变化而改变其组成和性质。

1.2 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能量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能量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知识。

1.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由于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以及物质结构的改变。

1.4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反应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它一般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信息。

1.5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构成的物质。

目前已经发现的元素共有118种。

元素通过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等特征进行分类。

1.6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一定的化学式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成分是固定的,其化学性质是由其组成元素的种类和比例决定的。

二、化学物质的组成2.1 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它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等组成。

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独特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2.2 分子分子是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以共价键结合而成。

分子根据构成的原子种类和比例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2.3 离子离子是由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带电荷的物种。

阳离子通常指失去电子的金属原子或含有金属离子的化合物,阴离子通常指获得电子的非金属原子或含有非金属离子的化合物。

2.4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电子层数和电子分布规律来排列元素的一张表格。

它按照周期性律和元素特性等规律排列,对元素的性质和周期性规律进行了归纳总结。

大学生基础化学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生基础化学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生基础化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化学中,物质的量通常用哪个单位来表示?A. 千克(kg)B. 摩尔(mol)C. 升(L)D. 克(g)答案:B2. 下列哪个元素的化学符号是正确的?A. 铜(Cu)B. 铁(Fe)C. 氧(Oy)D. 钠(Na)答案:A3. 根据周期表,下列哪个元素属于卤素?A. 氟(F)B. 氖(Ne)C. 氩(Ar)D. 氪(Kr)答案:A4.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哪种形式?A. 电能B. 机械能C. 热能D. 光能答案:C5. 哪种类型的化学键在离子化合物中最为常见?A. 共价键B. 金属键C. 离子键D. 氢键答案:C6. 下列哪个反应是分解反应?A. A + B → ABB. AB + C → A + BCC. 2H2 + O2 → 2H2OD. AB → A + B答案:D7. 在标准温度和压力下,1摩尔理想气体的体积是多少?A. 22.4 LB. 5.6 LC. 0.08 LD. 1 L答案:A8. 什么是化学平衡?A. 反应物和产物浓度不再变化的状态B. 反应物完全转化为产物的状态C. 反应速率最快的状态D. 反应物和产物浓度相等的状态答案:A9. 下列哪个是强酸?A. 醋酸(CH3COOH)B. 氢氧化钠(NaOH)C. 硫酸(H2SO4)D. 碳酸(H2CO3)答案:C10. 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A. 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B. 有气体产生的反应C. 有沉淀产生的反应D. 有能量释放的反应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原子序数为6的元素是______。

答案:碳(C)12. 1升水的质量大约是______克。

答案:100013. pH值小于7的溶液是______性的。

答案:酸14. 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受______的影响。

答案:温度、浓度、催化剂等15. 在有机化学中,一个碳原子最多可以形成______个共价键。

大学基础化学大一上知识点

大学基础化学大一上知识点

大学基础化学大一上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作为大学基础课程之一,其在理工科专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将介绍大学基础化学大一上的主要知识点。

1. 元素与化合物1.1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

大一上主要学习常见的元素如氧、碳、氢等。

1.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学习了各种元素的化学符号和命名规则,例如H2O 代表水分子。

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2.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学习了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和地址,以及原子序数和质量数的含义。

2.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规律编制的表格。

大一上也会学习如何通过周期表查找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规律。

3.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3.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包括原子核反应和电子反应。

学习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3.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掌握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平衡方程的求解方法。

4. 配位化学与配位化合物4.1 配位化学:指的是研究金属与配体之间的结合和反应规律的化学分支。

学习了配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常见的配体种类。

4.2 配位化合物:指由金属离子与配体形成的化合物。

学习了配位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

5.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5.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化剂和还原剂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

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判断方法。

5.2 电化学:电化学研究物质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习了电解和电池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计算方法。

6. 化学平衡与化学动力学6.1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称为化学平衡。

学习了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6.2 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大学基础化学知识点高考

大学基础化学知识点高考

大学基础化学知识点高考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它一直以来都是高考的一大热门考点。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学习了基础的化学知识,包括化学方程式、元素周期表、离子方程式等。

然而,进入大学后,学生们将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础知识,并深入了解化学的原理和应用。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大学基础化学的一些高考知识点。

首先,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大学化学的重要内容。

包括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等。

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例如,我们需要了解酸和碱的性质和反应规律,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电子的转移。

这些常见的化学反应在高考中经常出现,并需要我们理解其背后的原理。

其次,大学化学中的有机化学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有机化合物是碳原子为骨架的化合物,它们在生活和工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高考中,我们常常需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并根据结构进行判断和解题。

例如,我们需要理解醇、酮和酯的区别,并能够根据它们的结构预测其性质和反应。

有机化学还涉及到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以及它们的反应机理。

这是大学化学中的一个深入的内容,需要我们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

此外,大学化学的实验技术也是高考中的一个考点。

实验技术包括化学实验的设计、仪器的使用和数据的处理。

在高考中,我们需要了解常见的实验仪器和实验室操作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实验技术的掌握不仅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也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的基础。

最后,化学的应用也是大学化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化学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高考中,我们经常需要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医药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例如,我们需要了解化学在净水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以及化学在药物合成和新材料开发中的作用。

了解化学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还能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总之,大学基础化学知识点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

其中包括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机化学、实验技术和化学的应用。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高考化学的考试。

大一上学期基础化学知识点

大一上学期基础化学知识点

大一上学期基础化学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是大学化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在大一上学期,学生们将接触到化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概念。

本文将从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和化学方程式等方面,介绍大一上学期基础化学的知识点。

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构成单位,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中含有质子和中子,电子绕原子核运动。

质子的电荷为正,中子无电荷,电子的电荷为负。

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决定,电子质量极小可以忽略不计。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由化学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而成的表格。

它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同时将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排在同一行或同一列。

周期表的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的原子序数、原子符号和原子量等信息。

大一上学期,我们需要熟悉常见元素的位置和一些主要信息。

3.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结合力,能够将原子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形成分子或晶体。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而形成的,共价键是轨道中电子共享形成的,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中原子间电子云的共享。

4.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中包含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信息。

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符号需用适当的下标和上标来表示元素和化学式中的原子数目关系。

同时,方程式中还需要平衡化学方程式,使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和电荷数目相等。

5. 摩尔计算摩尔是物质的计量单位,用来表示物质中含有的基本单位个数。

摩尔的数量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表示,约等于6.02×10^23。

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利用摩尔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例如计算反应物消耗量、生成物产生量和反应物之间的比例关系等等。

6. 配位化学配位化学是研究配位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一门学科。

配合物由中心金属离子和周围的配体组成,通过配位键连接在一起。

在配位化学中,需要了解配体的种类、配合物的稳定性以及配位键的形成方式等知识。

大一基础化学教程知识点

大一基础化学教程知识点

大一基础化学教程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作为理工科的基础学科之一,大一基础化学课程是学生在大学期间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之一。

本文将对大一基础化学教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概念和原理。

1. 原子结构1.1 元素和原子:元素是由一类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原子组成的,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微粒,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1.2 原子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的电荷为正,中子没有电荷。

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电子的电荷为负。

1.3 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原子序数代表元素中质子的数目,质量数代表元素的质子和中子的总数。

2. 元素周期表2.1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递增排列,分为周期数和族数。

周期数代表原子层次,族数代表元素的化学性质。

2.2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周期表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元素的性质分类,具有周期性和周期分组的特点。

3. 化学键和分子3.1 化学键的种类: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3.2 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微粒。

4. 化学反应4.1 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方程式等。

4.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必须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原则,可以通过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来达到平衡。

5. 配位化合物5.1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配位化合物是由一个中心金属离子和若干个配体离子或分子通过配位键相连而成的化合物。

5.2 配位数的概念:配位数是指中心金属离子周围配体的数目。

6. 化学平衡6.1 化学平衡的概念: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之比保持不变的状态。

6.2 平衡常数和反应速率:平衡常数反映了化学平衡的偏向性,反应速率决定了化学反应的快慢。

7. 酸碱理论7.1 酸碱的定义:根据不同的酸碱理论,酸碱有不同的定义,常见的有酸碱电离理论和酸碱中心理论。

大学基础化学题库及答案

大学基础化学题库及答案

大学基础化学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什么顺序排列?A. 原子量B. 原子序数C. 电子数D. 质子数答案:B2. 下列哪种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A. NaClB. CaOC. H2OD. FeS答案:C3.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A. 克B. 千克C. 克/摩尔D. 千克/摩尔答案:C二、填空题1.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______原则,电子在原子核外按照能量的高低,依次填充在不同的能级上。

答案:能量最低2. 化学键分为______、______和金属键三种基本类型。

答案:离子键、共价键3. 1摩尔任何物质所包含的粒子数都等于阿伏伽德罗常数,其数值为______。

答案:6.02×10^23三、简答题1. 什么是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答案: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是一个衡量化学反应在平衡状态下各物质浓度比的量,它只与温度有关,而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2. 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请简述其基本原理。

答案: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是酸中的氢离子(H+)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水,同时酸和碱中的其他离子结合形成盐。

四、计算题1. 如果有1.5摩尔的硫酸(H2SO4),计算其含有的硫酸根离子(SO4^2-)的物质的量。

答案: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5摩尔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数量。

因为每个硫酸分子含有一个硫酸根离子,所以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硫酸的物质的量,即1.5摩尔。

2. 已知某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摩尔/升,求1升该溶液中含有的Na+和Cl-的粒子数。

答案:NaCl完全解离为Na+和Cl-,所以1升溶液中Na+和Cl-的物质的量均为0.1摩尔。

根据阿伏伽德罗常数,0.1摩尔的粒子数为0.1 × 6.02×10^23 = 6.02×10^22个。

五、实验题1. 描述如何使用滴定法测定溶液的pH值。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础知识1、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的是物质的微观世界。

2、物质的基本分类物质有元素和化合物两种基本分类。

元素是由原子构成的最简单的物质,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成分。

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以一定的化学方式结合而成的物质,它们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

3、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原有物质消失,新物质形成的过程。

化学反应一般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

在化学反应中通常涉及到原子之间的重组、分子的断裂和生成等变化。

4、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简写方法。

它包括反应式、生成物和反应物等元素。

同时,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也要保持平衡。

5、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

物理变化是指改变物质的外在性质,如形状、颜色、状态等,而原有物质的化学性质并未改变。

化学变化是指原有物质消失,新的物质形成,这是一种微观世界的变化。

6、化学量和化学计量化学量是用物质的质量表示的,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概念。

而化学计量是在实验中通过实际计量计算出来的化学量。

在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的摩尔数以及化学量的匹配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

7、原子结构和周期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核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以云层方式围绕着原子核。

同时,元素根据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在周期表中,同族元素具有相近的化学性质。

8、离子和化合物离子是由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的带电粒子,它们有正离子和负离子之分。

而化合物则是由离子按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其特点是具有电中性和不稳定性。

9、原子结合和分子原子通过化学键形成原子结合,如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而分子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以共价键相互联系而形成的。

10、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状态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

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物质会发生相变,如气体变成液体(液化)、液体变成气体(汽化)等。

大学入学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入学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入学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础知识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

原子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每个元素由一种原子组成。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对各种元素进行了总结和分类的产物。

元素周期表依据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元素,能够清晰地展现元素之间的周期性规律和性质。

3.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根据共用电子数的不同,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氧化态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

6. 物质的状态物质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不同状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7. 酸碱盐酸是指具有酸性的物质,碱是指具有碱性的物质,盐是酸和碱中和而成的产物。

8. 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物质的物质关系等。

9. 化学式和化合价化学式是指用原子符号表示化合物元素种类和原子数量的一种记号方式,而化合价是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态。

10.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物质的量之间的比例保持不变的状态。

11. 酸碱平衡酸碱平衡是指在溶液中,酸碱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12. 锂电池原理锂电池是一种利用锂金属或锂化合物作为正极材料的电池,它主要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等组成部分。

13.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量。

14. 氧化还原电位氧化还原电位是指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具有的电化学活性的性质。

15. 配位化学配位化学是指过渡金属化合物中,配位子和中心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结合作用。

16. 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科学。

17. 化学反应热力学化学反应热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热效应和热平衡的科学。

大学基础化学II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基础化学II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基础化学II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大学基础化学II——有机化学;物理学院材料化学专业,主干基础课;4学分;(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相互转化、合成以及与此相关的理论问题的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

有机化学课程是高等学校化学、材料、生物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

《有机化学(第二版)》共17章,按照以官能团分章的方式编排,每章最后都设置了相应的习题。

教材内容精练,重点突出。

在选材和举例方面,注重实用性和前沿性,许多实例都来自于科研。

在内容设置上,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几乎每个章节都设立了思考、引导和探究项目,可供学生讨论。

还设置了拓展阅读部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有机化学(第二版)》的另一特色是,引入理论计算,对每种官能团的代表化合物都拟合出形象的电子分布密度图,便于读者形象地理解化合物结构与反应性的关系。

课程任务:要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能够掌握并运用一些常见重要有机物的化学性质,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范围内重大的科学技术新成就,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有机化学一般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培养造就应用型人才打好一定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无机化学与化学原理。

先修课程对学生在掌握学习有机化学结构理论和立体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化学平衡等化学理论方面具有重要的学习意义。

可通过前期的基本了解学习,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李艳梅等,有机化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4.参考资料:高坤、李瀛等,有机化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1.李瀛等,有机化学质疑暨考研指导,兰州大学出版社,2011.古练权等,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伍越寰等,有机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邢其毅等编著,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二、课程内容与安排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特征第三节共价键第四节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第五节有机反应中的酸碱概念第六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第七节有机化合物构造式的写法第八节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本原则第九节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第一节通式、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第二节烷烃的命名第三节烷烃的结构第四节烷烃的物理性质第五节烷烃的化学反应第六节环烷烃的命名第七节环烷烃的结构与构象第八节环烷烃的物理性质第九节环烷烃的化学反应第十节烷烃和环烷烃的制备第三章不饱和烃:烯烃、炔烃和二烯烃第一节烯烃的结构第二节烯烃的异构和命名第三节烯烃的物理性质第四节烯烃的化学反应第五节炔烃的结构第六节炔烃的命名第七节炔烃的物理性质第八节炔烃的化学反应第九节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第十节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共轭效应第十一节共轭二烯烃的化学反应第十二节烯烃和炔烃的制备第四章芳烃第一节芳烃的分类、异构和命名第二节苯的结构第三节芳烃的物理性质第四节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第五节芳烃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第六节稠环芳烃第七节非苯芳烃第八节芳烃的来源及煤炭产业第五章对映异构第一节手性和对称性第二节含一个不对称碳原子的化合物第三节含两个及多个不对称碳原子的化合物第四节环状手性化合物第五节其他不含不对称碳原子的手性化合物第六节前(潜)手性碳和分子的前(潜)手性第七节不对称合成与拆分第八节手性与药物第九节异构体的分类第六章卤代烃、金属有机化合物第一节卤代烃的分类、异构、命名和结构第二节卤代烃的物理性质第三节卤代烃的化学反应第四节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第五节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第六节消除反应历程第七节影响消除反应发因素第八节取代反应与消除反应的竞争第九节其他卤代烃第十节卤代烃的制备第七章波谱分析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第一节电磁辐射第二节红外光谱第三节核磁共振第四节紫外光谱第五节质谱第八章醇、酚、醚第一节醇的分类、命名和结构第二节醇的物理性质与波谱特征第三节一元醇的化学性质第四节多元醇的特殊反应第五节醇的制备第六节酚的分类和命名第七节酚的物理性质与波谱特征第八节酚的化学性质第九节酚的制备第十节醚的分类和命名第十一节醚的物理性质和波谱特性第十二节醚的化学反应第十三节醚的制备第十四节环醚第十五节冠醚第九章醛、酮、醌第一节醛和酮的分类和命名第二节醛和酮的结构第三节醛和酮的物理性质和波普特性第四节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第五节醛和酮的α-H的反应第六节醛和酮的氧化和还原反应第七节 Cannizzaro反应第八节α,β-不饱和醛、酮第九节醛、酮的制备第十节醌的结构第十一节醌的化学性质第十二节醌与染料第十章羧酸及其衍生物第一节羧酸的分类、命名和结构第二节羧酸的物理性质和波谱特征第三节羧酸的化学性质第四节羧酸衍生物的命名第五节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和波谱特征第六节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第七节羟基酸的分类和命名第八节羟基酸的化学反应第九节β-二羰基化合物第十节羧酸的制备第十一章含氮化合物第一节硝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和结构第二节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波谱特征第三节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第四节胺的分类、命名和结构第五节胺的物理性质和波谱特征第六节胺的化学性质第七节季铵盐和季铵碱第八节胺的制备第九节芳香族重氮和偶氮化合物第十节腈和异腈第十二章含硫、含磷及含硅有机化合物第一节含硫有机化合物第二节含磷有机化合物第三节含硅有机化合物第十三章杂环化合物第一节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命名和结构第二节五元杂环化合物第三节六元杂环化合物第四节杂环类药物第十四章类脂化合物第一节油脂第二节蜡第三节磷脂第四节萜类化合物第五节甾族化合物第十五章碳水化合物第一节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第二节单糖第三节二糖第四节多糖第十六章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及核酸第一节氨基酸第二节多肽第三节蛋白质第四节酶第五节核酸第六节生物技术和生物技术药物第十七章周环反应第一节前线轨道理论第二节电环化反应第三节环加成反应第四节 -迁移反应(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采用课堂多媒体讲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化学计量学中的摩尔质量是指:A. 化合物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B. 1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C. 1摩尔物质中所含粒子的数目D.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答案:B2. 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理想气体的体积是多少升?A. 22.4B. 52.4C. 74.8D. 104.4答案:A3. 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电解质?A. 食盐水B. 硫酸C. 纯水D. 铜答案:D4.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1摩尔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是:A. 22.4升B. 52.4升C. 74.8升D. 104.4升答案:A5.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c是指:A. 反应物浓度的乘积与生成物浓度的乘积的比值B. 生成物浓度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的比值C. 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的和D. 生成物浓度与反应物浓度的差答案:B6. 下列哪种操作可以减少实验中的随机误差?A. 增加样品量B.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C. 使用更精确的仪器D. 以上都是答案:D7. 什么是酸碱滴定的终点?A. 滴定开始的时刻B. 滴定结束的时刻C. 溶液的pH值等于7的时刻D. 指示剂颜色发生变化的时刻答案:D8. 在化学实验中,使用移液管时,正确的操作是:A. 直接用口吸B. 用滤纸擦净移液管末端C. 将移液管插入液面以下,然后吹吸D. 将移液管垂直插入液面,不吹吸答案:B9. 什么是溶液的浓度?A. 溶液的质量B. 溶液的体积C.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D. 溶质的质量与溶液体积的比值答案:C10. 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量不应超过其容积的:A. 1/3B. 1/2C. 2/3D. 3/4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实验室中常用的干燥剂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12. 化学实验中,使用酒精灯加热时,应使用________。

大学化学相关知识点整理

大学化学相关知识点整理

大学化学相关知识点整理一、化学基础1. 原子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原子序数、原子量、同位素、元素周期表。

2.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范德华力。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平衡、动力学。

4. 离子反应: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配位反应、脱水反应。

5. 分子结构:分子结构的种类、共价键的构成和性质,分子中间的力的种类和作用。

有机分子的构成。

二、无机化学1. 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元素的周期性、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成键和离键:金属与非金属原子之间的成键和离键,金属离子的稳定性。

3. 酸碱性:酸碱定义、酸碱度的计量、酸碱的性质。

4.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的条件和类型,常见的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酸、碱、氧化还原反应。

5. 物质的性质和应用:无机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如酸、碱、盐等。

三、有机化学1. 有机分子结构:有机分子结构的种类、命名方法和物理性质。

2. 烃化学:烃的结构、命名方式和性质,炔烃、烯烃、烷烃。

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氧化还原反应是基础的化学反应类型,醇的氧化、烷基的卤化。

4. 其他基本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

5. 典型官能团的化学性质:羧基、醛基、酮基和酯基的化学性质。

四、物理化学1. 热力学:物质的热力学状态、热量、熵、自由能等热学量,一般热力学定律;热力学计算的热化学数据。

2. 化学平衡:动态平衡及其条件,酸碱平衡、溶解度平衡,均相反应,不同态反应。

3. 化学动力学:反应速度、速率常数、反应机理、触媒,一、二、三、零级反应。

4. 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关系:反应热和反应速度之间的关系、反应活化能和反应速率的关系。

5. 界面现象和表面化学:溶液、固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表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五、分析化学1.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分析化学的分类、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2-1 什么是状态函数它有什么重要特点2-2 什么叫热力学能、焓、熵和自由能符号H 、S 、G 、H 、S 、G 、θf m H ∆、θc m H ∆、θf m G ∆、θr m H ∆、θm S 、θr m S ∆、θr m G ∆各代表什么意义2-3 什么是自由能判据其应用条件是什么 2-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指定单质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皆为零。

(2)时,反应 O 2(g) +S(g) = SO 2(g) 的θr m G ∆、θr m H ∆、θr m S ∆分别等于SO 2(g)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

(3)θr m G ∆<0的反应必能自发进行。

2-5 和标准状态下,HgO 在开口容器中加热分解,若吸热可形成Hg (l ),求该反应的θr m H ∆。

若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同样量的Hg (l )需吸热多少解:HgO= Hg(l)+1/2O 2(g)θr m H ∆=×= kJ·mol -1Qv=Qp-nRT= kJ·mol -12-6 随温度升高,反应(1):2M(s)+O 2(g) =2MO(s)和反应(2):2C(s) +O 2(g) =2CO(g)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升高的为 (1) ,降低的为 (2) ,因此,金属氧化物MO 被硫还原反应2MO(s)+ C(s) =M(s)+ CO(g)在高温条件下 正 向自发。

2-7 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热力学能变化与热和功的关系。

此关系只适用于:A.理想气体;B.封闭系统;C.孤立系统;D.敞开系统 2-8 纯液体在其正常沸点时气化,该过程中增大的量是:A.蒸气压;B.汽化热;C.熵;D.吉布斯自由能2-9 在298K 时,反应N 2(g)+3H 2(g) = 2NH 3(g),θr m H ∆<0则标准状态下该反应A.任何温度下均自发进行;B.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C.高温自发;D.低温自发2-10 298K ,标准状态下,金属镁在定压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MgO(s),放热。

大学化学基础重点知识详解

大学化学基础重点知识详解
(2) Ag (s)+ 1/2Cl2(g) = AgCl(s) Sm (Jmol1K1) 42.55 222.96 96.2
rS m (2 9 8 .1 5 K )9 6 .22 2 2 .9 6 1 /24 2 .5 5 5 7 .8 3 Jm o l 1K 1
求下列反应的热效应:
△rHm㊀.3=-571.6kJ/mol
(4) N2(g)+ 5O2 (g) = 2N2O5 (g)
解:对以上四个方程式进行进行计算
(4)= 2× [ (1) –(2) ]–(3)
根据盖斯定律:

△rHm.4
=

[△rHm.1


△rHm.2
]×2–△rHm㊀ .3
= [–414.8 –(–140) ]×2–(–571.6)
解: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U = Q - w代入已知 数据得:
(1) △U = 500J - 400J =100J (2) △U = 500J – (-400J) =900J
6.反应:N2(g)+3H2(g)=2NH3(g) 在恒容量热器中进行,生 成2molNH3时放热82.7KJ,求反应的 △rUm Ө和298K时反应 的 △rHmӨ 。根据
要使反应自发进行,则
rG m rH m (2 9 8 .1 5K ) T rSm (2 9 8 .1 5K )0 9 1 .0 kJ/m o l T (1 0 8 .2Jm o l 1K 1) 1 0 30
T841K
12. 查表求下列反应:2Fe2O3 (s)+3C(s) = 4Fe(s) + 3CO2 (g) 在什么温度下能够自发进行?
Sm (Jmol1K1) 5.74 188.72 197.56 130.574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部分实验一 硫酸铜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学习无机制备的一般方法2、学习台秤、加热、抽滤等无机制备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CuSO 4·5H 2O 俗称蓝矾、胆矾或孔雀石。

是蓝色透明三斜晶体。

在空气中缓慢风化。

易溶于水,难溶于无水乙醇。

加热时失水,当加热至258℃失去全部结晶水而成为白色无水CuSO 4。

无水CuSO 4易吸水变蓝,利用此特性来检验某些液态有机物中微量的水。

CuSO 4·5H 2O 用途广泛,如用于棉及丝织品印染的媒染剂、农业的杀虫剂、水的杀菌剂、木材防腐剂、铜的电镀等。

同时,还大量用于有色金属选矿(浮选)工业、船舶油漆工业及其他化工原料的制造。

本实验以工业氧化铜和硫酸为主要原料制备CuSO 4·5H 2O ,其中的不溶性杂质在过滤时可除去,可溶性杂质Fe 2+和Fe 3+,需用氧化剂(如H 2O 2)将Fe 2+氧化为Fe 3+后,调节 pH 值在3~4(注意不使溶液的pH >4,若pH 值过大,会析出碱式硫酸铜的沉淀,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再加热煮沸,使 Fe 3+水解成为 Fe(OH)3沉淀而除去。

将除去杂质的CuSO 4溶液进行蒸发,冷却结晶,减压过滤后得到蓝色CuSO 4·5H 2O 。

三、仪器和试剂仪器:台秤、煤气灯、铁架台、布氏漏斗、吸滤瓶、烧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滤纸、pH 试纸试剂: 工业CuO 、 H 2SO 4(3mol ·L -1)、H 2O 2(3%)、NH 3H 2O四、实验步骤趁热抽滤于小烧杯中称取工业小火−−→−−−→−−−−→−−−−−−→−∆+∆⋅+-min20ml 20O H min 5)(ml20~17SO H L mol 32421g 4CuO−−−−−→−−−→−−−−→−−→−=⋅++-4pH OH NH molL 2ml3O H %323122搅拌溶液于蒸发皿沉淀弃去−−−−−→−−−−→−↓−−→−=⋅+∆-2~1pH SO H L mol 13min104213)OH (Fe )OH (Fe 溶液于蒸发皿沉淀弃去趁热抽滤称重母液回收抽滤出现晶膜结晶冷却浓缩→⋅−→−−−→−−−→−∆O 2H 54CuS O五、实验结果CuSO 4·5H 2O 的产量: CuSO 4·5H 2O 的产率:实验二 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标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 的方法2、学习分析天平、碱式滴定管的使用二、实验原理NaOH 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CO 2,不符合直接配制的要求,只能间接配制,即先配制近似浓度的溶液,再用基准物质标定其准确浓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是 . ( C)。
(A)C( 石墨 ); (B)N2(g) ; (C)Br(g) ; (D)I2(s) 习题: P66: 2-2
1. 利 用 附 录 III 的 数 据 , 计 算 下 列 反 应


(1) Fe3O4(s)+4H2(g) 3Fe(s)+4H2O(g) (2)2NaOH(s)+CO2(g) Na2CO3(s)+H2O(l)
( 2) C(s) + 2H2O(g) CO2(g) + 2H2(g) ;
r H m = +90.9 kJ mol 1
r H m (3)= 130.3 kJ mol 1
r H m (4)= 218.66 kJ mol 1
三、 化学平衡 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2. 化学平衡常数 3. 影响平衡移动因素
一、基本概念
状态
由一系列表征系统性质的物理量所确定
下来的系统的一种存在形式。
重点掌握状态函数特性:
1、状态一定,则体系的状态函数一定。状态改变, 状态函数也改变
2、状态函数变化值仅决定于系统的初态和终态, 与变化途径无关。 二、热化学
1、化学反应热效应 定义 : 在恒温恒压或恒温恒容且只做体积功的条件
I
H r m( 1)
H r m ( 2) III
H r m(1)
H r m( 2 )
II
H r m ( 3)
H r m(3)
实际应用 :热化学方程相加减,对应的相加减。
( 2)由标准摩尔生成焓
计算化学反应
热效应
反应 aA + bB
xX + yY
r H m x f H mX y f H mY - a f H mA - b f H mB
4. 几种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
cB = wB ρ MB
cB = bB ρ
习题: P22 1-1、有一混合气体,总压力为 150Pa,其中 N2 和 H2 的体积分数为 0.25 和 0.75,求 N2 和 H2 的分压。 解:
Vi = ni = xi V 总 n总
pN 2
xi p总
ni p总 n总
Vi p总 0.25 150 37.5Pa V总
rHm
例 1:
∑νB f H m ( B)
B
298K 时反应 Na(s)+ Cl2(g) → NaCl(s) 的 r H m
= -411.1kJ ·mol-1,即该温度下 NaCl(s) 的标准摩尔
生成焓为 -411.1kJ ·mol-1 。

例 2:
所有气体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都为零。
×
例 3:
下列各种物质中, 298K 时标准摩尔生成焓不为零
对物质的状态作统一规定:
气体 —— pθ ( 100kPa )压力下,处于理想 气体状态的气态纯物质。
液体和固体 —— pθ 压力下的液态和固态的 纯物质。
溶液 —— pθ 压力下,溶液的浓度为 1mol L-1 。
f H m 定义
在标准状态下,由最稳定单质合成 的标准反应焓。 推断:最稳定单质的
1mol 化合物时
( 1) C2H2(g) + 5/2O2(g) 2CO2(g) + H2O(g)
( 2) C(s) + 2H2O(g) CO2(g) + 2H2(g) ; ( 3) 2H2O(g) 2H2(g) + O2(g) ; 解:乙炔 (C2H2,g) 生成热的反应为:
2C(s)+H2(g) C2H2(g) 反应 2 (1)+5 (3)为:
1. 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
1)化学平衡针对可逆反应而言 2)达到化学平衡时的特征
3)正确书写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4)化学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 对可逆反应:
ν正 ν逆
组分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达化学平衡
( cX ) x ( cY ) y K cc
( cA ) a( cB )b cc

(
pX pθ
) x(
pY pθ
2C2H2(g)+8H2O (g) 反应 [4 (2) (4)] 为:
4CO2(g)+10H2(g)
( 4)
4C(s)+2H2(g) 2C2H2(g) 解:反应 [4 (2) 2 (1) 5 (3)]/2 为:
2C(s)+H2(g) C2H2(g)
f H m (C2H2,g)=2
r H m (2)
r H m (1) 2.5
(3) r H m = 905.4kJ mol 1
r H m (2)= 18.91 kJ mol 1
(4) r H m = 872.9kJ mol 1
习题 2-3 1. 已知下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 1) C2H2(g) + 5/2O2(g) 2CO2(g) + H2O(g)
r H m = 1246.2 kJ mol 1
(4) 若同一方程式,化学计量系数变化
则:
K
O 2
(K1O ) n
n倍
2.熟练进行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1) 根据已知条件求算平衡常数;
2)根据平衡常数及已知条件计算平衡浓度 压)、初始浓度及转化率;
(分
3)判断反应的方向; 4)多重 (同时 )平衡。 规则:温度不变时
化学反应式相加,相应平衡常数相乘 化学反应式相减,相应平衡常数相除
据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对容器产生的压力。
K
∑ 道尔顿分压定律: p总
pi
i1
pi = p 总 xi
K
∑xi 1
i1
Vi = ni =xi V总 n总
pi = ni = xi p总 n总
二 .溶液浓度表示
1. 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量浓度 c
cB nB V
nB mB MB
2. 质量摩尔浓度 b
bB
nB
mA
3. 质量分数 wB mB m
(3)Fe2O3(s)+6H (aq) 2Fe3 (aq)+3H2O(l)
(4)Cu2+(aq)+Zn(s) Cu(s)+Zn2+(aq)
(1) Fe(s)+Cu2 (aq) Fe2 (aq)+Cu(s)
f H m 0 64.77
89.1 0
r H m (1)= [ 89.1 64.77] = 153.9 kJ mol 1
(1) CuO(s) + H2(g) = Cu(s) + H2O (g) ; K1θ = 2 1015
(2) 1/2O2(g) + H2(g) = H2O(g) ; K2θ = 5 1022
计算反应 CuO(s) = Cu(s) + 1/2O2(g) 的平衡常数 Kθ 。 (1) CuO(s) + H2(g) = Cu(s) + H2O (g) (2) 1/2O2(g) + H2(g) = H2O(g) 所求反应为: CuO(s) = Cu(s) + 1/2O2(g) 解:所求反应为:反应 (1) 反应 (2)
《大学基础化学》复习
复习内容 第一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 第三章 定量分析基础
第一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一 .气体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 分压定律 二 .溶液浓度表示
1. 物质的量浓度 2. 质量摩尔浓度 3. 质量分数 一 .气体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nRT
压力 体积 温度
r H m (3)
=[2 90.9 ( 1246.2) 2.5 483.6]
=219.0 kJ mol 1 习题 2-4 求下列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变
(298.15 K) :
(1)Fe(s)+Cu2 (aq) Fe2 (aq)+Cu(s)
(2)AgCl(s)+Br (aq) AgBr(s)+Cl (aq)
下, 化学反应所吸收或放出的热称为化学反应热效 应(反应热) 。
注意 : 主要讨论恒温恒压只做体积功的条件下化学
反应热效应。
1、化学反应热效应 解决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大小,引入了焓。
焓H
焓变
H
标准摩尔反应焓
r
H
O m
标准摩尔生成焓
f Hm
标准摩尔燃烧焓
cH m
焓H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U = Q +W 体积功: W = - p (V2-V1 ) = - p V
= 151.2 kJ mol 1
(2) r H m = 171.8kJ mol 1
( 3) 2H2O(g) 2H2(g) + O2(g) ;
r H m = +483.6 kJ mol 1
求乙炔 (C2H2,g) 的生成热 。 解:乙炔 (C2H2,g) 生成热的反应为:
2C(s)+H2(g) C2H2(g) 1. 已知下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Kθ K1 K2
2 1015 5 1022
4 10-8
习题: P69: 2-12 在 1500K 条件下达到平衡。 若始态 p(NO) =150kPa ,
p(O2) = 450kPa, p(NO2) = 0;平衡时 p(NO2) =
物理量
物质的量
p VT
摩尔气体常数 n
R
Pa m3 K mol 单位
kPa L K mol
8.314 8.314
适用于 理想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忽略, 分子本身的体积忽略 pV=nRT 变换形式
M r = m RT pV
求相对分子量
pM r 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