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基础化学课件
大学基础化学课件-第十章 共价键与分子间力
H2
H─H
O2
O─O
±
极性共价键(Nonpolar covalent bond ):成键原子的
电负性不相同,核间电子云密集区域偏向电负性较大 的一端,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
HCl H─Cl
+
-
键极性判断(Bond polarity judgment )
一般电负性差值General electronegativity △X =0
成的同型共价键的键长越短,键越牢固。
键角 ——分子中同一原子形成两个化学键间的夹角。
键的极性 ——当成键原子的电负性相同时(成键的两个原子为相同元
素原子),为非极性共价键;否则,为极性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Nonpolar covalent bond ):成 键原子的电负性相同,核间电子云密集区域在 两核的中间位置,正负电荷重心重合。
氢键性质:
﹡ 非化学键,属于一种特殊的分子间力﹡ ﹡ 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 X、Y原子的半径愈小、电负性愈大,形成的氢键愈强﹡
习题
一、选择题
1、CO分子中存在的化学键是( )
A、Π键、ơ键
B、Π键、配位健
C、ơ键、Π键、配位健 D、ơ键、配位健
2、N2分子中存在的化学键是( )
A、一个Π键、一个ơ键 B、一个ơ键
q.d
分子电偶极矩越大,分子的极性就越大;分子电偶极矩越 小,分子的极性就越小;分子电偶极矩为零的分子是非极性分 子。
2、分子的极化
+ -
+-
+
-
-+
-
+
+-
因为电场的作用,使分子变形产生偶极或增大偶极矩的现 象,就称为分子的极化。
大学基础化学第三节酸碱理论ppt课件
6
➢(3) 在酸碱质子理论中,排除了盐的概念。 ➢(4) 酸碱质子理论体现了酸和碱这对矛盾
相互转化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且扩大 了酸碱物质的范围。
7
(二)酸碱反应的实质
酸碱半反应式: 酸 H+ + 碱
例如HAc在水溶液中的存在两个酸碱半反应:
HC2O4-
HSO3-
H2PO4F-
HCOOAc-
HCO3-
碱 性 增 强
HPO42-
CO3 2 -
PO43- 16 OH-
(四) 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
实验证明,HClO4、H2SO4、HCl和HNO3的 强度是有差别的,其强度顺序为 HClO4> H2SO4>HCl>HNO3。
HClO4+H2O H2SO4+H2O HCl+H2O HNO3+H2O
30
二、溶液的pH
物质均衡(MBE): 它是指在一个平衡体 系中,某一给定组分的总浓度,等于各有 关组分平衡浓度之和。
例如:浓度为c(mol.L-1)的HAc溶液的物 质均衡 c(HAc)=[HAc]+[Ac-]
电荷均衡(CBE) : 根据电中性原则,
溶液中正离子的总电荷数与负离子的总电
荷数恰好相等。
H3O++ClO4- H3O++HSO4- H3O++Cl- H3O++NO3-
17
将各种不同强度的酸拉平到溶剂化质子 (在这里是水化质子H3O+)水平的效应称 为拉平效应(leveling effect)。具有拉平效应 的溶剂称为拉平性溶剂。
18
而冰醋酸可把上述这些酸的强度区分开来,溶 剂 的 这 种 作 用 称 为 区 分 效 应 (differentiating effect),这种溶剂便称为区分溶剂。 一般而言,酸性溶剂可以对酸产生区分效应, 而对碱产生拉平效应,碱性溶剂则可对碱产生 区分效应,而对酸产生拉平效应。
大学化学热力学基础ppt课件
01
耗散结构理论
研究非平衡态系统中自组织现象的理论 框架,探讨系统如何通过自组织形成有 序结构。
02
03
协同学
研究非平衡态系统中各部分之间协同 作用的理论,揭示系统如何通过协同 作用实现自组织过程。
谢谢聆听
03
开放系统
与外界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热力学平衡态与过程
平衡态
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各部 分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热力学过程
系统由一个平衡态转变到另一个平衡 态的经过。
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容
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或其他能量互相转换,但是在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值 保持不变。
热力学性质的计算
热容
系统在某一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1K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系统在该过 程中的“热容”,用C表示。
热力学温度
热力学温标所表示的温度叫做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 单位是开尔文(K)。
焓变与熵变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焓的差值称为 焓变,用ΔH表示;反应前后物质的熵的差值 称为熵变,用ΔS表示。
03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
04
生成焓与燃烧焓的概念及应用
盖斯定律及应用
盖斯定律的内容与意义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热化学方程式的加和与相 减
盖斯定律在工业生产中的 应用
化学反应方向判据
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 的影响
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常数
01
02
03
自由能变化与反应方向 的关系
04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 素
实际循环效率分析
循环效率定义
评价热机或制冷机性能的重要指标,表示有用功与输入功的比值。循环效率越高,表示 机器性能越好。
高等化学课件PPT课件
原子与分子
化学式与分子式
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 式子,分子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 分子组成的式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分子是 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 成的。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共价键
共价键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 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是分子 结构中的主要键合方式。
离子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 引力形成的化学键,通常在金属 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
色合成化学的基本原则。
B
C
D
有机合成实验技术
介绍常见有机合成实验技术、实验操作和 注意事项,以及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 面的要求。
有机反应中的选择性
介绍有机反应中的区域选择性、立体选择 性等选择性概念,以及影响选择性的因素 和实现选择性的方法。
03
无机化学基础
无机化合物分类与性质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
无机化合物可以根据其组成元素、化 学键类型、空间结构等进行分类。例 如,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
无机化合物的性质
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 学性质。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 熔点、沸点等;化学性质包括氧化还 原性、酸碱性等。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
元素周期表简介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从 小到大排列的一种表格,包含了所有 已知的化学元素。
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共价键理论
介绍共价键的形成、极性、键能等基本概 念,以及影响有机化合物稳定性和反应性
的因素。
电子效应
介绍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场效应等电子 效应,以及它们对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分子轨道理论
介绍分子轨道的概念、能级、电子排布等, 以及分子轨道理论在解释有机化合物结构 和性质中的应用。
大学普通化学-课件
04
化学实验基础
实验安全与操作规范
01
实验安全须知
了解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确保自 身和他人安全。
02
实验操作规范
03
实验器材使用
掌握实验操作流程,严格按照实 验步骤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 当引发事故。
正确使用实验器材,了解各类器 材的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有机化合物与高分子材料
01
02
03
04
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 合物,其种类繁多,性质各异
。
有机化合物在工业、农业、医 药、环保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 用,如塑料、合成纤维、农药
等。
高分子材料是指分子量较大的 有机化合物,其具有优良的力
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高分子材料在工业、农业、交 通、通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 用,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
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农业
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制造业
材料合成、表面处理、电镀等。
能源
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等的开采和利用。
环保
污水处理、大气治理等。
化学前沿科技与发展趋势
纳米技术
纳米材料、纳米药物等。
绿色化学
环境友好型的合成方法、反应 条件等。
生物技术
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
新能源
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
大学普通化学-课件
目录
• 化学基本概念 • 化学反应原理 • 元素与化合物性质 • 化学实验基础 • 化学应用与前沿科技
01
化学基本概念
化学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理解化学的本质和特性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2024版全新基础化学ppt课件
酸碱反应的实质与特点
中和反应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 为中和反应,其实质是氢离子与
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酸碱反应的特点
酸碱反应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且反应速率较快。
酸碱反应的应用
酸碱反应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 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调节溶液酸碱性、制备盐类等。
离子反应的类型与规律
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原子、分子、 离子等微观粒子以及由它们构成的 宏观物质。
化学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古代化学
古代化学主要以炼金术和 医药学为代表,积累了一 些关于物质变化的经验性 知识。
近代化学
近代化学以原子论和分子 学说的创立为标志,开始 从微观角度研究物质的组 成和结构。
现代化学
现代化学在理论、实验手 段和应用方面都有了飞速 的发展,形成了多个分支 学科。
02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原子与分子
原子的概念与性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 粒子,具有相同的化学性 质。
分子的概念与性质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的最小粒子,由组成的原 子按照一定的键合顺序和 空间排列而结合起来。
原子与分子的关系
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通 过化学键结合成分子。
元素的分类与周期表
元素的分类
置换反应
一种元素或原子团被另一种元素 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常见于 金属与酸、盐溶液之间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 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反应前后
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影响因素
反应速率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 物浓度的增加,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 快慢。
影响因素
大学基础化学 第四章 沉淀-溶解平衡 PPT课件
§4-1 溶度积和溶度积规则
一、溶度积常数
1. 难溶强电解质
常温下溶解度小于0.01g/100gH2O的电解质叫做 难溶电解质(electrolyte of difficult dissolution)。
难溶强电解质的特点:溶解度很小,但溶解的
部分全部解离。
2.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溶解
例如: BaSO4(s) 沉淀 Ba2+(aq) + SO42-(aq) 这种平衡是多相平衡,又称沉淀溶解平衡。
Ksp [Ag+ ]2[CrO42 ] (13.08105 )2 6.54 105
1.12 1012
因此对于A2B或AB2型的难溶强电解质有:Ksp=4S3
例 3 : Mg(OH)2 在 298.15K 时 的 Ksp 值 为 5.61×10-12 , 求该温度时Mg(OH)2的溶解度。
解:设Mg(OH)2的溶解度为S,根据其沉淀溶解 平衡可得:
前言
强电解质
电 易溶电解质
解
弱电解质
质
难溶电解质 沉淀溶解
单相离子平衡 多相离子平衡
25 º, 100克水中可溶解 (克)
ZnCl2 432 ; PbCl2 0.99;HgS 1.47x10-25
易溶物: > 1 克 微溶物: 0.01~1 克 难溶物: < 0.01 克
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
例2 Ag2CrO4在298.15K时的溶解度为6. 54×10-5mol·L-1 计算其溶度积。
解: Ag2CrO4(s)
2Ag+(aq) + CrO42-(aq)
因此:[Ag+]=2 × 6.54 ×10-5=13.08 ×10-5 (mol·L-1) [CrO42-]= 6.54 ×10-5 (mol·L-1)
大学基础化学课件工科05物质的聚集状态
熔融盐,如熔融状态的NaCl,就是由阴、阳离子组成的液体,称为高温离子液体。
室温离子液体,它在-100~200C均呈液体状态,与一般的液态物质不同,它完全是由离子组成的,一般是由有机阳离子和无机阴离子组成。也不同于等离子体,应该是物质的另一种聚集状态。
离子液体
5.2.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分子本身体积为零的气体
0 g·mol-1
02
例:为了行车的安全,
01
可在汽车中装备
02
上空气袋,防止
03
碰撞时司机受到
04
伤害。这种空气
05
袋是用氮气充胀
06
起来的,所用的
07
氮气是由叠氮化
08
钠与三氧化二铁
09
在火花的引发下
10
反应生成的。总
11
反应是:
12
6NaN3+Fe2O3(s)
3Na2O(s)+2Fe(s)+9N2(g) 在25℃、748 mmHg下,要产生75.0 L的 N2,计算需要叠氮化钠的质量。
的密度为1.03gcm-3,温度为20℃。在这种条件下,若维持O2、He混合气中p(O2) = 21kPa,氧气的体积分数为多少?以 1.000 L混合气体为基准,计算氧气的分体积和氦气的质量。 (重力加速度取9.807m/s2)
2%;52ml;0.63g
1
2
§5.3 溶液
5.3.1 基本单元及溶液浓度
气体的分体积定律(Law of partial volume)
01
组分气体的分体积
02
组分气体 B 单独存在并具有 与混合气体相同温度和压力 时所占有的体积
0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南大学基础化学课件PPT教学
第14页/共80页
标准氢电极
标准氢电极:将镀有一层疏松铂黑的铂片插入a(H+) = 1 的酸溶液
中。在298.15K时不断通入p(H2) =100kPa的纯氢气流,铂黑很易吸附氢气达到饱 和,同时对电化学反应有催化作用,使氢气很快与溶液中的H+达成平衡。其可逆 程度很高,这样组成的电极称为标准氢电极。在右上角加“”以示“标准”,括号 中电对“H+/H2”表示“氢电极”。
第3页/共80页
2 若干概念
(1)原电池是由两个半电池组成的;半电池中的反 应就是半反应,即电极反应。因此将半电池又叫电 极。 如:电池反应 Cu(s) + 2Ag+(aq) = Cu2+(aq) + 2Ag(s)
在负极上发生Cu的氧化反应: Cu(s)=Cu2+(aq)+2e在正极上发生Ag+的还原反应:2Ag+(aq)+2e-=2Ag(s) 对于自发进行的电池反应,都可以把它分成两个部分(相应于两个电极的反应), 一个表示氧化剂的(被)还原,一个表示还原剂的(被)氧化。对于其中的任一部分 称为原电池的半反应式。
0.05917 V
以上讨论可知,电化学方法实际上是热力学方法 的具体运用。
第12页/共80页
4.2 电极电势
4.2.1标准电极电势
原电池能够产生电流,表明原电池两极间存 在电势差,即每个电极都有一个电势,称为电极
电势。用符号:(氧化态/还原态)表示。
如: (Zn2+/Zn); (Cu2+/Cu);
上式称为电动势的能斯特(W.Nernst)方程,电动 势是强度性质,其值与反应中化学计量数的选配无关。
第11页/共80页
大学基础化学课件--工科-07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7.2.2 过渡态理论(活化配合物理论)
化学反应不是通过反应物分子间的 简单碰撞就能完成,而是在碰撞后 要经过一个由反应物分子以一定的 构型而存在的中间过渡状态(活化配合物)
O3(g) NO(g) NO 2 (g) O2 (g)
NO+O3
O ON O O
NO2+O2
E 活化络合物
Ea逆
以气体分子运动论为基础 主要用于气相双分子反应
O3(g) NO(g) NO 2 (g) O2 (g)
有效碰撞:能发生反应的碰撞 临界能(或阈能):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必须具备的能量 活化分子: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或:具有等于或大于临界能的分子
活化能(Ea):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E *与反
(activated energy) 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E 之差
Ea E * E
注:大多数反应的活化能在60~250kJ·mol-1之间
E 活化分子
Ea,逆
Ea正
E生成物
E 活化分子
Ea正 Ea逆
E反应物
E反应物
E生成物
(1) r Hm E(生成物) E(反应物) Ea正 Ea逆 (2) 可逆反应中,吸热反应的活化
能总是大于放热反应的活化能
ÊÔ Ñé ±à ºÅ
1 2 3 4 5
cH2 /(mol L1) 0.0060 0.0060 0.0060 0.0030 0.0015
cNO/(mol L-1)
0.0010 0.0020 0.0040 0.0040 0.0040
/(mol L1 s1) 7.9 107
单位:mol·L-1 a、c分别称为反应对反应物A和C的级数
《化学基础知识》课件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涉及到能源、材料、环 境、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 。
化学的起源和发展
古代化学
古代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 践中,通过燃烧、冶金、 酿造等过程,逐渐积累了 化学知识。
近代化学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化 学开始从手工业向大规模 生产转变,近代化学逐渐 形成。
现代化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 代化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 域,成为一门高度综合和 交叉的学科。
VS
实验技能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评估学生 的实验技能掌握程度和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05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环境保护
要点一
总结词
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污染物 性质和反应机制,可以开发出有效的治理技术。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化学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研究污染物的性 质和反应机制,科学家可以开发出有效的治理技术,如废 水处理、废气治理和土壤修复等。这些技术能够降低污染 物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详细描述
化学生物学主要研究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 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合成生物学则致力于 创造新的生物组件、系统或过程。
详细描述
通过化学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可以开发 出更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和生活质量。同时,这些领域的发展也将推动相 关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THANKS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钠元素及其化合物
钠是碱金属家族的一员,具有活 泼的化学性质。钠的化合物包括 食盐(氯化钠)、氢氧化钠等。
铁元素及其化合物
铁是地壳中丰度较高的金属元素 ,也是人类文明中重要的元素之 一。铁的化合物包括氧化铁、硫 酸铁等。
化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1.1 气体 (Gas)
气体分子动理论:
①气体分子是很小的微粒,彼此间的距离
比分子的直径大得多,分子本身的体积
与气体占有的体系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②气体分子以不同的速度在各个方向上处
于永恒地无规则运动之中。
第1章 化学基础知识
§1.1 气体 (Gas)
重点:
1、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的适用范围及 运用;
2、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的内容及运用; 3、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难点:
1、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和混合气体的 分压定律的运用;
2、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的运用; 3、晶体的空间结构。
第1章 化学基础知识
§1.1 气体 (Gas)
§1.1 气体 (Gas)
3 .0L 0
第1章 化学基础知识
§1.1 气体 (Gas)
p H 20.3 580.3 m 31 L .o 0 m 4l0 k 1o K L P 1 l a 298
28k9Pa
p 总 82 .2 68 k 9 P 3k 7 aP 2a kPa
反应时
O2 2H2
2H2O
第1章 化学基础知识
§1.1 气体 (Gas)
反应后
p H 20.1 580.3 m 31 L .o 0 m 4l0 k 1o K L P 1 l a 298
12k4Pa
pH2O3.17( kP 查 a 表)
p124 k3P.1 a 7k1P2a7.17kPa
பைடு நூலகம்
第1章 化学基础知识
1.1.3 气体扩散定律
§1.1 气体 (Gas)
V
第1章 化学基础知识
§1.1 气体 (Gas)
例:一学生在实验室中于73.3kPa和25℃条 件下收集250ml气体,分析天平上称得净质量为 0.118g,求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大学基础化学课件之物质的聚集状态
5.1 气 体
1 理想气体的模型 2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 3 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
1.理想气体模型
• 分子碰撞为弹性碰撞,无 分子间作用力;
• 分子是质点,没有体积; • 分子随机运动。
思考 什么样的实际气体近似于理想气体?
低压、高温的实际气体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由三个实验定律得出
1、波意耳Boyle定律 PV = 常量 (T, n 恒定)
P总 P1 P2 P3 Pi
Pi P总
ni n
xi
❖阿马格Amagat分体积定律
一定T、P下,混合气体总体积等于各 气体分体积之和。
V总 V1 V2 V3 Vi
Vi V总
ni n
xi
例题:A、B两种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在一 容器中混合,混合后下面表达式是否正确?
1 PAVA = nART
nT
1mol 273.15K
8.314Pa m3 mol 1 K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 计算p,V,T,n四个物理量之一
pV = nRT
➢ 计算气体摩尔质量
Mr
mRT pV
pV nRT n m Mr
➢ 计算气体密度
pM r
RT
m
V
Mr
mRT pV
3. 理想气体的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
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dispersion phase),而 容纳分散相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dispersion medium)。
分 散
均相分散系统 (homogeneous system) – 溶液
系
胶体
统
多相分散系统
(heterogeneous system) 粗分散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1-13题每空1分,14-18题每空2分,共30分)
1、状态函数的变化只决定于体系的和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2、在H、U、G、S、Q、W这些物理量中不是状态函数的是。
3、熵减少的反应在低温下可自动进行,此反应的△H(填: > 0,= 0或< 0)。
4、已知反应2NO + Cl2 → 2NOCl为基元反应,其速率方程式为,总反应是级反应。
5、对下列几种水溶液,按其凝固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A:0.1 mol·dm-3 C6H12O6;B:0.1 mol·dm-3 NaCl;
C:0.1 mol·dm-3 CaCl2;D:0.1 mol·dm-3 HAc;
6、稳定状态下的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
7、S2-的共轭酸是;H2S的共轭碱是。
8、对相同类型的配离子来说,解离常数K i越小,则稳定常数K f越,配离子越。
9、隔离系统指系统和环境之间(填: 有或无)物质交换,(填: 有或
无)能量交换的系统。
10、往氨水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并使其完全溶解,则氨的解离度(填: 增加、降低或不变),溶液的pH值(填: 增加、降低或不变)。
11、某电池反应为2Hg(l)+O2(g)+2H2O(l)→2Hg2+(aq)+4OH–(aq),当电池反应达到平衡时,电池的E必然是。
(填:> 0、= 0或< 0)
12、某温度时,反应N2(g) + 3H2(g) = 2NH3(g)的标准平衡常数为Kθ, 则反应
NH3(g)= 1/2 N2(g) + 3/2 H2(g)的平衡常数为。
13、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阴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金属防腐可采用的阴极保护法,是把被保护金属作为腐蚀电池的极。
14、已知反应C(石墨) + O2 (g)→ CO2(g) △H mθ (298.15 K)= -394 kJ⋅mol-1
反应C(金刚石) + O2(g)→ CO2(g) △H mθ (298.15 K) = -396 kJ⋅mol-1
则金刚石的△f H mθ(298.15K) = kJ⋅mol-1。
15、某一级反应,在140︒C 时的反应速率常数为5.5×10-7s -1,185︒C 时的反应速率常数为9.2×10-6s -1,则此反应的活化能为 。
16、已知CaCO 3(s) = CaO(s) + CO 2(g),∆H θ298.15K = 178.3 kJ ⋅mol -1,∆S θ298.15K = 160.4 J ⋅mol -1⋅K -1,此反应在标准态下可自发进行的转变温度T c 为 。
17、反应3A 2++2B=3A+2B 3+,在标准状态下,电池电动势为1.8V ,某浓度时,反应的电池电动势为1.6V ,则此时该反应的lgK θ值为 。
18、在由乙二醇水溶液、冰、水蒸汽、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系统中含有 相。
二、是非题(每题2分)
( )1、298K 时,稳定态的单质,其标准摩尔熵S m θ(B ,298K )= 0。
( )2、1mol 100℃,101325 Pa 下的水变成同温同压下的水蒸汽,该过程的∆H = 0。
( )3、组成缓冲溶液的是一对共轭酸碱,缓冲对中任一物质的浓度过小都会使溶 液丧失缓冲能力。
( )4、原电池的E θ越大,K θ越大,所以电池反应的速率越大。
( )5、反应的级数取决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计量系数。
( )6、对反应系统C(s) + H 2O(g) = CO(g) + H 2(g),由于化学方程式两边物质的化学计量系数(绝对值)的总和相等,所以增加总压力对平衡无影响。
( )7、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是由于改变了反应历程,降低了活化能。
但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保持不变。
( )8、从酸碱质子理论来看,HS -既是酸又是碱。
( )9、同一物质的熵值与其聚集状态有关,其规律是S m θ(g) > S m θ(l) > S m θ(s)。
( )10、相同温度下,同一种物质的溶液浓度越大,溶液的渗透压越小。
三、计算题
1、已知汽车无害化反应及其相关热力学数据如下:R=8.314 J·mol-1·K-1
CO(g) + NO(g) →CO2(g) + 1/2 N2(g)
△f H mθ (kJ⋅mol-1)-110.5 90.2 -393.5 0
S mθ (J⋅mol-1⋅K-1) 197.7 210.8 213.7 191.6
计算该反应在298K、标准状态下的△G mθ和Kθ,并判断自发反应的方向。
(10分)
2、已知HAc的解离常数K aθ=10 - 4.76,
(1)求0.1 mol.dm-3 HAc的pH。
(2)HAc和NaAc的浓度均为0.1 mol.dm-3,求该混合液的pH。
(14分)
3、已知某一级反应一定温度时,反应进行10分钟后,反应物减少了1/3,求反应物减少3/4时所需要的时间。
(10分)
4、已知两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V Cu Cu 342.0)/(2=+θϕ,V Fe Fe 771.0)/(23=++θϕ 用这两个电极组成原电池,试回答:
(1)判断标准状态下该电池的正负极,并据此写出电池反应式;
(2)写出该电池的图式;
(3)计算电池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15.298(K K θ和)15.298(K G m r θ∆;1F(法拉第) = 96485 C ⋅mol -1
(4)求当321.0)(-+⋅=dm mol Cu c ,3320.1)()(-++⋅==dm mol Fe c Fe c 时,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