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中学化学教学理论

合集下载

第三章教学理论

第三章教学理论

化学教学总是从引导学生从认识具体的物质 和现象开始,从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开始, 和现象开始,从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开始,从已 知到未知,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知到未知,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进而通过实 践(主要是学习实践 活动去运用化学知识、发展认识能 主要是学习实践) 主要是学习实践 活动去运用化学知识、 力。
中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在 学习过程里,能掌握主动权,能够主动、 自觉、积极地学习,跟教师的主导作用协 同进行。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 体性,就要处理好这样几种关系:激发学 生的学习动机、启迪学生的思维、即时的 信息反馈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实验引导和启迪思维统一
实验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以及 态度、方法等有激励、引导作用
启发式教学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 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促使他们自觉地发展智能、情感和意志的认 识活动。化学教学中的启发式则以突出实验教学、 形象化教学、突出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激发学习 动机、激励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的精神为特点,以 不断发展学生的智能,促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由 此可见,化学教学中的启发式原则的正确。
教学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 导,以自然科学方法基础的 不能把教学论看作是由心理学派生出来 的,只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概念来解释全部 教学过程更不能从心理学得出全部教学理 论。” 教学论“有机地包含”对学生的心理 研究。
常见的教学方法: 常见的教学方法:
按学科教学的特征进行试验 : 实验引导探索法 单元实验程序教学等 按课堂教学进程 分段式教学法 四课型单元教学法等 按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 综合启发式教学 自学辅导法等;
注意精选教材内容,注意联系日常生活和生 产、环保等实际,注意组织并完成好实验和实 践活动,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指导学生 的学习方法;从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说,全面设 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目标、培养能力 的目标,以及思想教育目标等,采取有效的方 式、方法,使这些项目的要求落到实处,是实 现掌握双基和发展智能统一原则的基本途径。

完整版)化学教学论

完整版)化学教学论

完整版)化学教学论化学教学论科学教育是传授科学、技术及人文伦理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增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养成良好的思维惯,培养学生成为有同情心的人,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人生。

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化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及科学精神。

教学设计是预先构思并表达关于教学活动目标、过程和结果的意象的观念结构和活动方案的过程。

教学模式是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实现特定教学目标所建立的关于教学实践的一种规范化的运作方式及体系。

化学教学策略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确定师生活动成分及其相互联系与组织方式的谋划和方略。

教学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它往往既含有操作的成分,有含有心智的成分,能影响教学活动的效率。

教学情境是指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背景,学生所要研究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

化学教学实验是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或学生根据一定的化学实验目的,运用一定的化学实验仪器、设备和装置等物质手段,在人为的实验条件下,改变实验对象的状态和性质,从而获得各种化学实验事实,达到化学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

5、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新课程的三种评价方式分别为纸笔测验评价、研究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

其中,纸笔测验评价注重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档案评价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研究和反思过程;活动表现评价则从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各项研究活动中的表现入手。

后两种评价方式值得在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大力提倡。

7、影响教材质量的因素包括目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测试等。

___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在教学情境设计和情境教学中,需要注意情境作用的全面性、全程性、发展性、真实性和可接受性。

教师语言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包括遵守语言逻辑规律、适应教育教学要求和符合化学学科特点等。

初中化学第三章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第三章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第三章讲解教案
主题:物质的化学组成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元素的概念和性质。

2.掌握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3.了解化合物的概念和结构。

4.能够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物的成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难点:掌握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展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及其特点。

2.讲解
(1)化学元素:介绍元素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

(2)元素周期表:简要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组织结构和分类原则。

(3)化合物:介绍化合物的概念和结构,以及化学式的表示方法。

3.实践
让学生完成一些化学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5.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四、作业
完成相关练习题,并思考一个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化学组成,通过讲解和实践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第1章 绪 论

第1章 绪   论

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笔试,闭卷) 50% 作业(教案2、多媒体课件1) 教学实践 30% 实验 20%
第一章 绪
论[教学目的] 了解化学课来自与教学论设课的目的、任务和学习 方法。 [教学重点] 1、化学课程与教学论设课的目的 2、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3、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特点 4、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方法 [学时] 2
结合这些实例来理解学习动机的理论会 他学生实现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的提升。再比如,有的同学认为上课很 容易但经过备课试教却发现哪怕足只讲 清一个概念都不是简单的事,首先要深 刻地理解概念,还要考虑如何组织语言、 如何表达、如何板书等等,因此学要结 合和联系教学实际。
3.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 学习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目的之一是 帮助师范生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初步的 角色转换,因此,教学中会有较多的学 生活动,包括讨论、座谈、备课、试教、 资料查询、论文写作、调查研究等等, 同学们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
还包括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概述,化学基本概念和 基本理论教学、化学用语教学、元素化合物知 识教学、有机化合切知识教学、化学习题和化 学复习教学等以中学化学具体教学内容为研究 对象的更为细致的问题的研习。通过对化学教 学理论不同层面的展开,展示化学教学理论的 主要研究成果,介绍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 念,揭示化学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和基本规律, 示范化学教学的基本模式和常规方法。
§1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的设课目的和任务 [学科性质]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是研 究化学教育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 科,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系学生的必修课 程之一。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设课目的] 是为 了使本科学生掌握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的 基础知识和化学教学的基本技能,培养他 们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工作和进行化学教育 研究的初步能力。

化学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化学教学理论是指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科本质、学科发展规律、学生认知特点等方面的研究,形成的一套关于化学教学的原理和方法。

化学教学设计则是根据化学教学理论,结合实际教学情境,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的过程。

下面我将从化学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化学教学理论1. 学科本质研究: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其本质是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揭示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的规律。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测、进行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2. 学科发展规律研究:化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教师需要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前沿研究成果,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信心。

3. 学生认知特点研究:学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多个阶段。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如通过直观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教学方法研究:化学教学应尽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设计中引入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来进行学习。

二、化学教学设计在进行化学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学习需求和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

例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设置知识性目标、能力性目标和情感目标。

2. 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教学目标,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

要注重化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激发学生的思考。

3. 教学策略的运用: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可以采用讲解、示范、实验、讨论等不同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教学活动的设计:设计丰富多样、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教学论课件教材及教学内容

化学教学论课件教材及教学内容

化学教学论
第三章:中学化学教材设计 及内容分析
本章提纲:
3-1、中学化学教材的设计 3-2、 中学化学新教材特点及内容分析 3-3、国外中学化学教材的特点及启示
化学教学论
3-1 中学化学教材设计
一、中学化学教材设计的理念
二、中学化学教材设计的心理学依据 三、中学化学教材栏目的设计
化学教学论
化学教材与教科书
化学教学论
(2)中学化学教材设计的理念
第一类教材:“学术中心”理念 以培养少数精英、传承知识为主。
教材内容的组织形式以知识为中心,采取尽可 能简约的方式呈现知识,重视知识的逻辑结构。 学术中心课程取向的代表性教材: 美国1963年《化学体系》 我国983年:两种要求教学纲要: 较高要求《甲种本》 基本要求《乙种本》
• 开始出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的新型教 材(光盘、网络教材、电子课本)
• 实验册、练习册、评价手册、兴趣阅读材 料以及有关网站、网页等辅助教材
• 通过现场教学和实践活动教学开发的“活 ”教材
化学教学论
一、中学化学教材设计的理念
1、课程结构限定中学化学教材的册数
(1)新的课程结构
学习领域(8)
课 隐性课程
化学教学论
第三类教材:“融合型”理念 以关注学生的化学素养,强调实验在理解知
识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作用。 教材基本主线依然围绕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或 原理展开没有刻意去寻找生活或社会事例作为 教材内容的主线,更多重视学科背景支持下的 的学生活动。较好地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思想和 方法,又兼顾了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融合型教材 美国《化学:与变化的世界相联系》 我国新课程教材
物 质 结 构 与 性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3 元素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3 元素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3 元素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化学》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教材,涵盖了九年级的化学知识内容。

本节课为第三章第三节,主要内容为元素的概念和元素的命名方式。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学会正确命名元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理解:了解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的命名方式。

2.能力与技能:能够正确命名常见元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元素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的命名方式。

2.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命名常见元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入元素的概念,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元素是什么。

2. 学习元素的概念•通过讲解和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

•帮助学生理解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构成的物质。

3. 元素的命名方式•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命名方式。

•解释元素名称的由来和命名规则。

4.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元素的命名方式。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题来运用所学知识。

5. 拓展与延伸•提供一些拓展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元素的命名方式。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发现更多有趣的元素。

6. 总结与展示•通过课堂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归纳元素的命名方式。

•展示学生在练习中获得的成果。

五、教学资源•《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教学课件•练习题卷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举手等。

2.收集学生在练习中的答案,评估他们对元素的命名方式的掌握程度。

3.通过学生的展示和总结,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成果。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和命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通过练习和巩固,学生对元素的命名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入实例、实验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需要注意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情况。

化学初中七年级第三章节教学方案

化学初中七年级第三章节教学方案

化学初中七年级第三章节教学方案初中七年级化学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2.掌握常见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3.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4.理解酸、碱和盐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原子和元素1.原子的概念和结构1.1 原子的定义和组成1.2 原子核的结构:质子、中子、电子1.3 元素的概念与分类2.元素的符号和元素周期表2.1 常见元素的符号及其原子序数2.2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第二节化合物和化学方程式1.化合物的概念和组成1.1 化合物的定义1.2 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的化合方式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1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表示方法2.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第三节酸、碱和盐1.酸的性质和应用1.1 酸的定义和特征1.2 常见的酸及其应用2.碱的性质和应用2.1 碱的定义和特征2.2 常见的碱及其应用3.盐的性质和应用3.1 盐的定义和特征3.2 常见的盐及其应用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通过板书和多媒体展示,详细介绍原子、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以及相关实例和案例分析。

2.小组合作学习编排小组讨论的活动,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一些实验、案例分析和问题解析,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境教学通过模拟实际情境,例如日常生活中的酸碱中和反应、制作盐的实验等等,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化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引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中和反应、蓝石带来的蓝色反应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预备他们进入化学的学习。

2.知识点讲解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实例和图表讲解原子、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以及酸、碱和盐的性质及应用。

3.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些实验和问题解析,通过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展示和总结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问题解析答案,并进行全班讨论和总结,确保每个学生都对所学内容有所掌握。

高中化学《第三章》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第三章》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辽宁省锦州市锦州中学高中化学《第三章》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一、学习目标1.掌握分子晶体的概念,了解分子晶体中的构成微粒、微粒间的作用力、分子晶体的特征等。

2.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差别,了解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对分子晶体物理性质的影响。

3.了解物质的“相似相溶”原理,能够用“相似相溶”的规律解释一些物质溶解性规律和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二、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提问]1.常温下氟是淡黄绿色的;氯是黄绿色的;溴是深棕红色的;碘是紫黑色的。

卤素单质常温下状态不同的原因是。

2.甲烷、乙烷、丙烷等一系列烷烃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增多,它们的熔、沸点变化有什么规律?3.甲烷、四氟甲烷、四氯化碳、四碘化碳等化合物分子属于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它们的熔点和沸点高低有什么规律?4.氯化钠、氯化钾、碳酸钠等离子化合物易熔解在水的溶剂中,在苯、四氯化碳等溶剂中溶解度很小。

但碘单质、硫单质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在苯、四氯化碳和二硫化碳等溶剂中溶解度较大。

为什么?类似的,你还能找到哪些事实?[新授内容]分子晶体、相似相溶原理一、知识要点(学生自学完成)1.分子间作用力(1)分子间作用力____________;又称范德华力。

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__________之间。

(2)影响因素:①分子的极性②组成和结构相似的:2.分子晶体(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构成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粒子间的作用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子晶体一般物质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子晶体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要点点拨1.结构对性质的影响:构成分子晶体的粒子是分子,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而分子之间作用力是一种比较弱的作用。

化学试题练习题教案学案课件中学化学教学论教学大纲.doc

化学试题练习题教案学案课件中学化学教学论教学大纲.doc

《中学化学教学论》教学大纲(四年制本科.试行)课程编号:03010109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使用专业:化学开设学期:第六学期考核方式:试讲、说课、评课—、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化学课程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中学化学的理论基础及中学教学的一般原理、方法,并经过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具有独立备课、上课的初步能力;培养运用演示实验和直观教具进行教学的技能。

二、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关系为专业综合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综合教育学、心理学及本专业的基础课程的知识,为组合成一个合格的中学化学教师(继续学习的能力,表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和创造知识的能力等)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学时数及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45 (15周,周课时3),其中课堂教学33学时,试讲6学时(加上课余时间,分组进行),说课6学时(加上课余时间,分组进行)。

学时分配表章节标题学时分配讲授画图说话练习试讲说课第1章绪论 2 1第2章中学化学课程 4 2第3章中学化学教学原则 4 2第4章中学化学教学方法7 2第5章中学化学的教学组织 6 6第6章中学化学课的说课 3 6合计26 3 4 6 6 四、讲授内容与要求:(分章节)本大纲根据教育部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理科化学专业化学教学基本内容”,以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中学化学教育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1、了解中学化学教材教法的设课目的和任务。

2、明确化学教学论的内容与学习方法。

3、理解中学教材教法与有关学科的关系【教学内容】(写知识点)1、化学教学论的学习目的和任务2、介绍中学化学教材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3、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4、化学教学论的学科特点第二章中学化学课程【教学要求】1、了解化学课程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2、学会分析现行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的结构、作用,明确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要求。

3、理解中学化学课程的内容和体系。

第3章 中学化学教学理论

第3章  中学化学教学理论

在指定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时,除检查 学生是否掌握已学过的知识外,通常宜根 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指定知识、能力水平 相适应的学生回答。这样做,一方面能使 全班学生都有可能参加谈话,使谈话顺利 进行。另一方面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既 可使水平高的学生回答较难的问题,从而 促进其思维活动的发展,又可使水平较差 的学生有可能答对问题,使他们建立学好 化学的信心。
由上可知,掌握好谈话法,使之达到应 有的效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掌握 好谈话法,教师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知识、 能力水平,深入钻研教材和教学目的,并 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原理,设计好谈话的 内容,推敲每一个问题,拟好谈话提纲。 绝不能把谈话法搞成简单、琐碎或漫无边 际的一问一答。否则,看起来课堂气氛似 乎很活跃,实际上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 能力却并未得到培养。
3、主导性。教师在讲课中能够根据课时教材内容的目的 要求,主动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和 杜绝弱点。 4、调控性。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学生听课 表情的信息反馈,机智灵活地调整讲课的内容、思路和方 法,借以在教学进程中保持师生之间的思维同步。 5、实际性。讲课可以联系教材以外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生 活实践知识和生产实践知识,便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教育性。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结合学科知识,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和道德行为等德育,以及培 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形式美、艺术美的审美能力等 美育。
(二)指导学生记笔记 (三)指导学生完成习题作业 1.精选习题,提高习题作业质量。 2.指导学生明确完成习题作业的步骤和养成良 好习惯。 3.指导学生解题的方法。 4.采用多种措施,指导学生完成习题作业。
四、练习 练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 形成技能、技巧,同时发展智力和能力的 一种方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经常运用 这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化学 用语、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以 及实验操作技术,要经常练、反复练。 化学练习的形式有口头表述、板演、 书面作业、实际操作等。

人教版化学初中第三章教案

人教版化学初中第三章教案

人教版化学初中第三章教案课题:原子的结构课时:1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原子的结构和基本组成,掌握原子的基本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1. 掌握原子的基本概念。

2. 理解原子的结构和基本组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即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2. 通过简单的实验展示一些具有原子结构的物质,如水、盐等,引导学生对原子的认识。

二、学习新知(15分钟)1. 讲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即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2. 分析原子的结构和基本组成,包括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带负电荷。

三、实验探究(20分钟)1. 让学生观察电子的质量实验,通过实验结果验证电子是质量极小的粒子。

2.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电子云模型实验,让学生感受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轨迹。

四、总结归纳(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原子结构和组成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重要性和存在形式。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原子结构和组成的掌握程度。

2. 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原子的结构- 基本组成:原子核和电子- 原子核:质子和中子- 电子:带负电荷- 实验验证:电子的质量很小- 电子云模型- 思考:原子的存在形式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简单的实验、探究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了原子的结构和基本组成,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生动的实验和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不断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化学教学论 第三章 化学教材的设计与内容建构

化学教学论  第三章 化学教材的设计与内容建构

三、金属及其化合物 四、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 学 2
二、化学反应与能量 三、有机化合物 四、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化学教材的设计
“苏教版”必修化学教材体系

专题
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化 学 1
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1微观结构与物质多样性
化 学 2
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4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苏教版”采用“专题—单元”结 构。其“专题”的构建主要是突出 化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应用和化学 学科的基本观念,重视“社会主题” 和“观念主题”的构建。 从整体看,“苏教版”必修教材体 系的构建具有“起点高、落点低” 的特色,所谓“起点高”就是教材 体系构建首先给学生一个上位的观 念或方法,引领学生后续的学习; 所谓“落点低”就是紧密联系学生 的生活经验,从社会生活问题入手 来学习有关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这 很好地贯彻和落实了化学新课程改 革的理念,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
第一节 化学教材的设计 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

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需要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深刻理解和 掌握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核心概念,在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中不断概括 提炼而成。

即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需要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从形成基本 观念所需要的素材来看,必须有合适的、能有效形成化学基本观念的 核心概念以及能形成这些核心概念的具体化学知识;另一方面,从基 本观念形成的过程来看,必须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 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深刻理解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核心概念,并通 过在新情境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头脑中知识的系统性和概括性水平, 逐步形成对化学的总括性的认识。

江苏省姜堰市大伦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组成物质教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姜堰市大伦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组成物质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三章第三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常见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2、会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3、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化合物和单质、纯净物和混合物。

4、介绍地壳中、海水中、人体(生物体)和太阳(太空)中元素的分布和元素与人体健康知识,使化学知识更贴近生活,指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

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分类的的依据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物质基本组成的统一性,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教学重点: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教学难点: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化合物和单质、纯净物和混合物。

内容要点:1、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不同元素的原子不同。

到目前为止,人们在自然界中发现的元素有90余种,人工合成的元素有20余种。

2、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pound)。

铜、氮气、氩等都是单质(elementary)氧化镁、四氧化三铁、高锰酸钾等都是化合物。

自然界中的物质大多数是化合物。

3、认识氧化物。

4、了解元素在地壳、人体中的分布情况。

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

元素概念的困难还在于在实际使用中容易跟原子概念混淆。

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

这是学生初学化学时容易犯的错误。

随着知识的积累,他们是会豁然贯通的。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江苏省姜堰市大伦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第三章 物质构成教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姜堰市大伦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第三章 物质构成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妙(序言)本单元概述: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在上一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分子和原子构成物质的基础知识。

现在,我们将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从微观的视角来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认识物质的结构与物质的性质之间的联系。

原子可以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吗?原子是怎样构成分子和物质的?化学家用什么样的专门语言来描述微观世界?这些问题将在本单元的学习中逐一得到解决。

我们还将通过有关原子结构研究的科学史实,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并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探究,发展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

因此,本单元学习内容,虽然涉及面广,但要求不高,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却是不可缺少的。

本单元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木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是初中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结果,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直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所以,本单元教材对于学生十分重要。

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课标要求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4.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5.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6.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本单元内容与教学思路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树立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观念,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及其变化;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把宏观和微观的分析联系起来,建立元素的概念,从宏观角度描述和表示物质的组成,能进行有关组成的简单的计算。

化学教学理论

化学教学理论

化学教学理论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化学教学理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本文将从化学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等方面探讨化学教学理论的重要性和实践应用。

一、化学教学目标化学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化学课堂上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具备科学实验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化学教学目标的具体表现包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实验技能的培养、科学观念的形成、思维方法的培养等。

二、化学教学内容化学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具体知识点和实验内容。

化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结合教材的要求和社会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

常见的化学教学内容包括:元素与化合物、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反应、物质的性质与变化、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三、化学教学方法化学教学方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化学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常见的化学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实验法、课堂讨论、问题解决、案例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四、化学教学评价化学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学质量的评估。

化学教学评价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注重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常见的化学教学评价方法包括:考试评测、实验报告评定、课堂表现评分、小组合作评价等。

结语:化学教学理论是指在化学教学中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它对师生双方起到指导作用,能够使教学更加科学、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通过明确化学教学目标、科学选择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合理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化学教学理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教师应不断深化研究,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不断推动化学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化学理论教学设计

化学理论教学设计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族: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位于同一族。
- 周期:周期表中的横行称为周期,每个周期代表一个能级。
3. 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
- 电子排布:电子在原子核外的排布方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 能级和轨道:电子在不同能级和轨道上的分布,影响元素的反应性和化合价。
-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 预测元素性质: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预测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知识讲解和实践活动结束后,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 评价学生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能力,能否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思维过程,是否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考。
3. 随堂测试:
- 分析学生随堂测试的成绩,评估学生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掌握程度。
- 检查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预测元素的性质或解释化学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的教师讲课根据教学内容的主次、难易、 顺序和系统而采取精讲、细讲、先讲、后讲、重 讲、串讲、略讲或不讲。例如:重点内容运用精 讲;难点内容采取细讲;破题内容提前先讲;结 论内容放在后讲;重点内容不时重讲;系统内容 经常串讲;次要内容可以略讲;易懂内容干脆不 讲。讲课时应留有余地,耐人寻味,要启发学生 积极思维。“导而弗牵”,“开而弗达”,学生 思维随着教师的讲课而紧张活动,兴趣盎然,注 意集中,情绪活跃,学习主动积极,卓有成效, 这种讲课就不能说是“注入式”教学。当然,如 果不管教材内容性质,照本宣科,统统部分主次, 面面俱到,嚼得稀烂,总是无论难易,滔滔不绝, 一讲到底,“呻其占毕,多其讯言”,那就是典 型的“注入式”教学。
(四)谈话法 这是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根 据教学目的和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积极思维,通过师生之间、同 学之间口头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谈话法常用于检查学生知识; 或复习巩固旧知识;或在讲授新课中配合讲解、 练习、演示实验;或配合学生实验;或配合参观 等。
如欲通过谈话概括出某个结论,就需要提 出一组启发性问题。这时各个题目之间应 有紧密的逻辑联系,以使学生的思维跟着 一个个问题的对话讨论而逐步深入,最后 概括出结论。 此外,还要注意所提问题的范围不要太 大,问题的深广度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 和接受能力,否则学生就无法回答而使教 学不能顺利进行。
3.谈话时,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班学生, 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然后指定个 别学生回答,同时组织全班学生仔细倾听 回答,学生答完后,还可让其他学生补充 或讨论。教师在启发诱导学生讨论或总结 时,应纠正学生答案中的错误或不确切的 内容以及思维方法上的缺点。
在指定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时,除检查 学生是否掌握已学过的知识外,通常宜根 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指定知识、能力水平 相适应的学生回答。这样做,一方面能使 全班学生都有可能参加谈话,使谈话顺利 进行。另一方面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既 可使水平高的学生回答较难的问题,从而 促进其思维活动的发展,又可使水平较差 的学生有可能答对问题,使他们建立学好 化学的信心。
由上可知,掌握好谈话法,使之达到应 有的效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掌握 好谈话法,教师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知识、 能力水平,深入钻研教材和教学目的,并 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原理,设计好谈话的 内容,推敲每一个问题,拟好谈话提纲。 绝不能把谈话法搞成简单、琐碎或漫无边 际的一问一答。否则,看起来课堂气氛似 乎很活跃,实际上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 能力却并未得到培养。
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把练习与讲授、演 示、实验等教学方法交相运用。要体现讲是练的 准备、基础和前提,练是讲的巩固;讲中有练, 练中又有提示性的讲。 采用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和使练习渗透在讲授、 演示、实验等教学方法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练 习的兴趣,使他们能广泛、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化 学知识,保持练习经常化。从而充分发挥练习在 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和技巧,发展智力和能力的 作用。
(二)讲解法 此法的特点在于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对所讲内 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解释和论证,以揭示 事物的本质,启发引导学生作出理论概括,化学 课中常用于各年级的教学。如讲授产生化学现象 的原因、化学概念的含义以及化学原理的本质等。 讲述和讲解,在中学化学教学实践中,都是以 教师短时间独白的口述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总是 和其它教学方法交织在一起的。
(一)传统的直观教具 传统的直观教具是指标本(或样品)、 模型、挂图、板书、板画等。 (二)电化教学手段 电化教学工具和技术以及电教资料是现 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
三、指导学生自学 指导学生阅读、记笔记和完成习题作业, 都在于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 立自学的能力、兴趣和习惯。这不仅是为 了学生在校学习的需要,也是为了给学生 将来能独立地获取知识和独立地进行工作 奠定坚实的基础。
§ 3-1 对中学化学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化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在中学化学教 学中,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符合 下述基本要求: 一、要符合化学科学的特点 二、要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与能力 三、要符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
四、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知识和能力水 平 五、要考虑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和灵活 运用
讲课不能平铺直叙,一讲到底,所以讲课方 法值得钻研。例如:语言要能深入浅出,声调要 有抑扬顿挫,节奏要时张时弛,手势要能恰到好 处,面部要有丰富表情。适当展示直观教具,紧 密配合演示实验,恰当插入巧妙提问,充分利用 电教手段。所有这些方法都能使讲课添加活力, 富有生气,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否则就显 得枯燥乏味,使人昏昏,当然难免“注入式”教 学之嫌。 综上所述,讲课与“注入式”的根本区别在 于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不在于形式——讲课或自 学。
讲授法在具体运用中,因进行方式不同,又分为讲 述、讲解、讲演和谈话。 (一)讲述法 此法的特点在于教师充分运用生动形象的 口头语言,叙述所讲的对象或描绘事实材料。例 如,关于化学家的生平事迹、科学发展史、化学 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以及对化学现象的描述等, 一般用讲述法。在化学教学中,讲述法多用于感 知不太丰富的低年级学生。
(一)指导学生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常用 的教学法之一。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 通过自己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以获取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兴趣和习惯的一 种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化学教科书。 (1)指导学生在预习中阅读教科书。 (2)指导学生在复习中阅读教科书。 (3)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不同类型教材的方法。
二、运用直观教学手段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除运用化学实验加强直 观外,还应运用传统的化学直观教具和新兴的电 化教学手段,使化学教学内容形象化,增强学生 的感知,帮助学生理解和形成化学概念,掌握微 观世界中抽象复杂的化学原理。化学直观教具是 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能集中学生的 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能培养他们的观 察力和思维力。


1、讲课与“注入式”的区别 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认为教师系统讲课 就是“满堂灌”或“注入式”教学,是把学生当 作知识容器,使他们学习被动,不能学会学习, 有一股似乎凡“讲”就是“注入式”教学之风, 因而提倡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其实, 这种看法本身就是缺乏科学分析的观点,我却认 为,系统讲课并不一定就是“注入式”教学; “注入式”教学也不一定必须是系统讲课。不信 请看下列事实。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无非议,然而课堂教 学似不宜以自学为主,有的教师课堂45分钟安排 1/3~1/2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这种做法, 值得商榷。从课堂教学中讲课与自学比较而言, 讲课具有较多优点。例如: 1、高效性。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使学生获得的 知识容量大,在有限的空间里加强锻炼学生的思 维力、注意力和想象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系统性。教师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教给学 生系统的学科知识,让这些知识在学生的印象上 取得先入为主的地位,继之在自学时便于掌握知 识的科学体系。
(三)讲演法 如果把讲述和讲解结合在一起,有时还配合演 示化学实验和其它直观教具,形成教师系统的讲 话,这就是平常所说的讲演法。其特点是教师讲 话的持续时间长。讲演法要求学生有较持久的注 意力,较高的听课能力,能在听课时积极思考, 正确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并用丰富的词句和化 学术语笔记教师所讲的中心内容和结论。因此, 主要用在向高年级学生讲授理论性教材。
§3-2 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 有讲授、实验、讨论、运用直观教学手段、 指导学生自学、练习、参观等。
一、讲授
讲授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 识,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方法。它能在较 短的时间内,较简捷地传授大量的知识; 可以方便地及时向学生提出问题,指出解 决问题的途径;特别是对化学教材中微观、 抽象的内容,必须通过教师讲授以启发学 生的抽象思维去理解才行。同时,化学教 学中的一切其它方法,都必须和讲授相结 合。因此,讲授法仍然是化学教学中基本 的教学方法之一。
有的教师,滥发复习资料,大搞“题海战 术”。发的资料,既不讲授,又不检查,让学生 自学。布置作业,一不检查,二不批改,三不讲 评,让学生自己练习。要说“教师不负责任”, 未免太不公平,因为这些资料和习题,都是教师 辛辛苦苦,千方百计,到处搜集而来加以翻印的, 殊不知这种做法就是把大量知识通过书面向学生 灌注,不管能否消化吸收,岂非典型“注入”, 然而这种注入并没有讲,所以我说“注入式”教 学不一定必须是系统讲课。
(4)在指导方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从初三化学绪言课开始,自始至终 要求学生预习和复习,不断巩固学生的阅 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和习。 ②要有计划、循序渐近地指导学生阅读。 在指导方式上要循序渐近,逐步提高要求。
2.指导学生阅读参考书。 中学生在阅读教科书的基础上,逐步看 一些参考书,既可巩固加深课内的学习, 扩大知识面;又可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培养阅读习惯和兴趣。
五、参观 参观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配合课堂 教学,组织学生到校外直接感知所学对象, 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
正确发挥讲课艺术 我提出这种观点,是针对两种认识而言。 其一,有人认为讲课就是“注入式”教学, 因而提倡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学为主。其 二,有人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教师 频繁提问,学生踊跃发言。下面谈谈我的 看法。
第三章 中学化学教学理论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 段,是教师传授知识、指导学生学习和培 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工作方式。正确的教学 方法必然反映了怎样教和怎样学的客观规 律,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在 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具有重大的 意义。
教学实践说明,如果教师缺乏教育科学理论 知识,不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就比较容 易搞注入式,“题海战术”,以考试逼学生学习 等简单化的不良方法。这类方法常常造成学生学 习负担过重,不能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学习。 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造成一批体弱多病,不 善独立思考,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书呆子。有人 认为教学方法“无关宏旨”,这显然是不对的。 因此,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教学方法 的研究和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