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肺热喘咳拔罐法
拔罐的正确操作方法
拔罐的正确操作方法拔罐是古代中国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具有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强身健体等多重功效。
随着中医的发展和推广,拔罐疗法也逐渐变得越来越流行。
但是,由于拔罐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皮肤损伤、瘀血等。
因此,正确掌握拔罐的操作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注意卫生在进行拔罐之前,需要先进行清洗和消毒。
罐子、拔罐器等工具需要清洁干净并进行消毒,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细菌感染和传播。
此外,在拔罐之前,也需要清洗和消毒患者的身体部位,以避免感染和传染疾病。
二、选择合适的穴位拔罐需要选择合适的穴位,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调节气血、疏通经络。
一般来说,在脊椎两侧、肩背部、胸腹部、臀部、腿部等部位比较适合进行拔罐。
在选择穴位的时候,需要避开静脉、淋巴结、伤口、疖子等部位,以避免损伤皮肤、瘀血等不良反应。
三、准备好工具和器材进行拔罐之前,需要准备好工具和器材。
主要包括罐子、拔罐器、火柴、酒精、手套、棉球等。
拔罐器应该选用质量好、不易破裂的工具,以避免起火或者破裂的安全隐患。
同时,为了保护患者的皮肤和健康,需要在罐子内放入一些药物,如姜汁、糯米饭等,以增加罐子吸附的效果。
四、正确操作步骤1.准备工具和器材,消毒清洁;2.选择适当的穴位,擦拭干净,并涂上少量的凡士林;3.将拔罐器头部连接到罐子上;4.在罐子底部涂上酒精,点燃酒精,等待酒精燃烧后,迅速将罐子放置在穴位上;5.等待罐子吸附在皮肤上,时间一般为15分钟左右;6.取下罐子,擦拭皮肤,观察皮肤是否出现淤血,有必要时可以进行按摩等手法以促进淤血消散;7.清洗罐子,进行消毒,并彻底清洗皮肤。
五、拔罐注意事项1.避免拔罐过度拔罐的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0分钟,否则会导致皮肤过度搓伤或者瘀血。
如果发现皮肤出现疼痛、肿胀等现象,应及时停止拔罐,进行按摩、热敷等处理。
2.避免拔罐不当在拔罐时,应该避免过度用力或者用力不足。
如果用力过度,会导致皮肤损伤或出现淤血;如果用力不足,罐子可能无法吸附,或吸附不好。
中医诊疗技术拔火罐法及注意事项
中医诊疗技术拔火罐法及注意事项拔火罐法是利用燃烧热力形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相应体表部位上,使局部皮肤充血或淤血达到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防治疾病的中医治疗技术。
拔火罐的作用有以下几种:1.既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还能够排出人体内的毒素。
2.促进血液循环,保持人体血流通畅,疏通人体内的经络。
3.清理去除人体中的湿热毒气,能够让寒气和湿气从皮肤组织渗透出来。
4.增强身体素质,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新陈代谢。
今天我们演示的是拔火罐法1.定位,取大椎穴,(大椎穴位于第七颈锥棘突下的凹陷中)主要治疗项背痛、腰椎痛等,此次操作主要缓解项背痛。
2.检查罐口有无破损,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在开放的房间应备屏风。
3.点燃明火后在罐内中下段旋转,不能烧罐口。
4.准确扣在已选好的皮肤穴位上。
5.检查吸附良好,皮肤无烫伤、无水泡,留罐10-15分钟。
6.起罐:一手扶住罐体,另一手拇指按压罐口附近皮肤,将罐体向一侧倾斜,形成间隙,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移除罐体。
7.操作完毕后患者皮肤出现痧斑为正常现象,数日后可自行消失。
注意事项1.凝血机制障碍、呼吸衰竭、重度心脏病、严重消瘦、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及严重水肿等不宜拔罐。
2.拔罐时要选择大小合适的罐,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罐体有无裂痕。
3.面部、儿童、年老体弱者拔罐的吸附力不宜过大。
4.拔罐时选择肌肉丰满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及毛发较多的位置不宜拔罐。
5.拔罐过程中不慎造成烧烫伤应及时就医。
拔火罐的五个注意事项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
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
而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也曾经盛行拔罐疗法。
1.不可立即冼澡拔火罐后,皮肤的毛孔打开,这时皮肤会变得十分敏感,拔火罐后洗澡容易造成过敏性皮炎,不但会损害肌肤,寒气也就容易入体,十分容易感冒。
肺炎喘嗽护理查房PowerPoint演示文稿
*
3、源流: 命名首见于清代谢玉琼《麻科活人全书》 清代以前,关于小儿肺炎喘嗽的症状描 写多散在于肺胀、马脾风各章节中。 4、西医范围: 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等
*
*
正常胸片
支气管肺炎
大叶性肺炎
正常胸片
间质性肺炎
证 型 主症 伴发症状 治法 代表方剂
脾肺气虚 主症不明显, 可见肺脾气 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人参五味子汤 低热、咳嗽无力 虚表现
心阳虚衰 典型主症骤然变化 面白、唇绀、 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参附龙牡救逆汤 肢厥、脉微
邪陷厥阴 典型主症骤然变化 神昏、抽搐、 平肝熄风,清心开窍 羚羊钩藤汤合 口禁、项强 牛黄清心九
根据以上病史特点初步诊断: 1、中医诊断:肺炎喘嗽(痰热闭肺) 2、西医诊断:支气管肺炎 主要治疗诊疗计划: 1、予以儿科二级护理,肺炎喘嗽护理,人工喂养,留陪一人。 2、予以清热涤痰,开肺定喘。方选苏葶麻杏石甘汤合新制六安煎加减。 3、予以哌拉西林舒巴坦0.8g iv tid抗感染,溴己新化痰止咳,雾化对症等治疗。
*
西医治疗
*
对症治疗: 1、祛痰止咳,保持呼吸道通畅。 2、氧疗。 3、镇静。 4、利尿。 5、抗心衰的治疗:镇静、吸氧、强 心、利尿、改善微循环。
*
西医治疗
*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1、中毒症状明显; 2、严重喘憋; 3、中毒性休克、中毒性脑病、中毒性心肌炎、呼吸衰竭; 4、胸膜有渗出。 注意:必须在应用足量抗生素的同时使用。
血脉瘀滞
邪陷厥阴
轻:心气不足 重:心阳虚衰
心阳虚脱
肺胃阴虚 肺脾气虚
痊 愈
死 亡
肺气闭郁是其病机,痰湿为主要病理产物,血瘀在本病重症 演变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
拔罐穴位与对应症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症状穴位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 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风湿性心脏病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肺心病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糖尿病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神经衰弱(失眼、多梦)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中风后遗症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落枕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颈椎病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关56、曲池52、合谷102 肩周炎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杼91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承山64、昆仑63、肾俞75、腰眼59、腰阳关60、关元俞73、委中66腰椎间盘突出(增生)症承山64、昆仑63、委中66、殷门67、承扶67、关元俞73、腰眼59、肾俞75坐骨神经痛肾俞75、腰眼59、关元俞73、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昆仑63、涌泉108类风湿性关节炎曲泽35、内关31、膝关节、督脉、膀胱经、肘关节、外关56、合谷102、承山64膝关节痛梁丘14、膝眼24、阴陵泉18、足三里23、委中66、阳陵泉97、承山64强直性脊椎炎肩井45、大椎89、膀胱、委中66静脉曲张足三里23、三阴交21、涌泉108、承山64股骨头坏死阿是穴、肾俞75、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痛经、月经不调天枢36、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阴交21、大椎89、肾俞75、关元俞73更年期综合症中脘10、气海29、内关31、关元28、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大椎89、膀胱经、合谷102目赤肿痛眩晕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印堂1、三阴交21、能泉108慢性鼻炎印堂1、迎香43、百会94、风池92、大椎89、风门86、肺俞85、曲池52、合谷102扁桃体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孔最32、太溪19、大椎89、曲池52、肾俞75、合谷102慢性咽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缺盆3、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合谷102湿疹血海15、神阙30、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肝俞85、曲池52荨麻疹血海15、足三里23、三阴21、大椎89、风门86、肝俞79、曲池52慢性肾炎中脘10、水分38、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肝俞79、脾俞77、肾俞75、命门57感冒的拔罐疗法感冒是一种外感风邪或时行病毒所引起的发热性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小儿肺炎喘嗽辨证论治
小儿肺炎喘嗽辨证论治肺炎喘嗽病初与感冒相似,均为表证,但肺炎表证时间短暂,很快入里化热,主要特点为咳嗽、气喘。
初起应分清风热还是风寒,风寒者多恶寒无汗,痰多清稀,风热者则为发热重,咳痰粘稠。
一、辨证要点肺炎喘嗽病初与感冒相似,均为表证,但肺炎表证时间短暂,很快入里化热,主要特点为咳嗽、气喘。
初起应分清风热还是风寒,风寒者多恶寒无汗,痰多清稀,风热者则为发热重,咳痰粘稠。
痰阻肺闭时应辨清热重、痰重,热重者高热稽留不退,面红唇赤,烦渴引饮;痰重者喉中痰鸣,痰声辘辘,胸高气急。
若高热炽盛,喘憋严重,呼吸困难,为毒热闭;肺重症。
若正虚邪盛出现心阳虚衰,热陷厥阴,为病邪猖獗正气不支的危重变症。
二、治疗原则本病治疗以宣肺平喘、清热化痰为主。
如果痰多,先降气化痰;哮喘较重者,应治疗平喘益气;对于气滞血瘀者,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久病耗气伤阴,治法是益气养阴,扶正祛邪;如果有证变,就按证治。
由于该病易化为热,故在病初治疗风寒闭肺时,宜加用清热药。
肺、大肠为表里,当实热盛时,应及早使用通腑药,使腑清热泄。
病后时期,阴虚肺燥,邪气残存。
药宜甘寒,忌用滋补品。
三、分证论治常证:1、风寒闭肺证候:恶寒发热,无汗不渴,咳嗽气急,痰稀色白,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解析:风寒闭肺,肺气失宣。
肌表邪滞,恶寒发热,无汗不渴,咳嗽气短。
痰薄白,舌淡红,苔薄白,脉紧,似风寒。
治法:辛温开肺,化痰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葱豉汤。
常用药:麻黄、杏仁、甘草散寒宜肺,荆芥、豆豉辛温解表,桔梗、防风解表宣肺。
本证易于化热,可加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
痰多白粘,苔白腻者,加苏子、陈皮、半夏、莱菔子化痰止咳平喘;寒邪外束,肺有伏热,加桂枝、石膏表里双解。
2、风热闭肺症状:发热,恶风,微汗,口渴,咳嗽,痰浓黄,气短,咽部红,舌尖红,苔薄黄,脉浮。
分析:风热犯,肺衰,致发热,风恶,微汗,口渴,饮。
喉红,舌尖红,苔薄黄,浮脉数为风热之象。
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拔罐操作流程简介
拔罐操作流程简介拔罐操作流程简介【导言】拔罐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旨在通过在特定部位施加负压,促进气血循环,调节气血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拔罐具有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等特点,因此在世界各地都有被广泛应用的历史。
本文旨在介绍拔罐的操作流程,帮助读者了解拔罐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正文】1. 准备工作拔罐操作前,需进行一些准备工作:(1)选择合适的拔罐器具:拔罐器具有多种类型,包括玻璃杯、竹杯和塑料杯等。
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杯具。
(2)准备好火源:拔罐一般使用火热杯罐,在操作时需要使用火源。
可以选择火柴、酒精灯等火源。
(3)保持清洁:在操作前,要确保拔罐器具和操作部位的清洁,以避免感染。
2. 操作步骤(1)确定拔罐部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拔罐部位。
常用的部位包括背部、颈部、肩部等。
在选择部位时要注意避开重要血管和神经。
(2)涂抹植物油:在拔罐部位涂抹植物油,以增加杯具与皮肤之间的密封性,方便形成负压。
(3)点燃火源:点燃火源,可以使用火柴或酒精灯等。
然后将火源快速放入拔罐器具内,使其产生负压状态。
(4)将杯具贴紧皮肤:迅速将拔罐器具的开口紧贴拔罐部位的皮肤,使器具与皮肤之间尽可能密封。
让负压作用于皮肤表面。
(5)等待一段时间:拔罐的时间一般为5-15分钟,具体时间可以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病情进行调整。
(6)拆除杯具:在拔罐时间结束后,小心地将拔罐器具从皮肤上拆除。
注意不要让皮肤受到过度刺激。
3. 注意事项在进行拔罐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谨慎选择拔罐部位:避免选择有皮肤破损或感染的部位,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感染。
(2)掌握拔罐的力度和时间:不同部位的拔罐力度和时间可以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过度的力度和时间可能会造成皮肤损伤或淤血。
(3)注意卫生和消毒:拔罐器具和操作部位需要做好卫生和消毒工作,以避免传染病的传播。
(4)保持舒适和放松:在拔罐过程中,患者需保持舒适和放松状态,以提高治疗效果。
拔罐法
拔罐法拔罐法的应用一、定义: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除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二、适应证与禁忌症:适用于感冒咳嗽,肺炎,哮喘,头痛,胸胁痛,风湿痹痛,腰腿痛,扭伤,胃痛,疮疖肿痛,毒蛇咬伤(排除毒液)等病症。
禁忌症: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三、拔罐的方法有:(一)以排气法分类:火罐法、水罐法、抽气罐法1、火罐法:利用燃烧时的火焰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吸着在皮肤上。
火罐法的点火方法有:投火法、闪火法、滴酒法、贴棉法、架火法,常用的是闪火法。
(1)投火法:将薄纸卷成纸卷,或裁成薄纸条,燃着到1/3时,投入罐里,将火罐迅速叩在选定的部位上。
投火时,不论使用纸卷和纸条,都必须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烧一寸左右后,纸卷和纸条,都能斜立罐里一边,火焰不会烧着皮肤。
初学投火法,还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层湿纸,或涂点水,让其吸收热力,可以保护皮肤。
(2)闪火法:用7~8号粗铁丝,一头缠绕石棉绳或线带,作好酒精捧。
使用前,将酒精棒稍蘸95%酒精,用酒精灯或蜡烛燃着,将带有火焰的酒精棒一头,往罐底一闪,迅速撤出,马上将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此时罐内已成负压即可吸住。
闪火法的优点是:当闪动酒精棒时火焰已离开火罐,罐内无火,可避免烫伤,优于投火法。
(3)滴酒法:向罐子内壁中部,少滴1~2滴酒精,将罐子转动一周,使酒精均匀地附着于罐子的内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后用火柴将酒精燃着,将罐口朝下,迅速将罐子叩在选定的部位上。
(4)贴棉法:扯取大约0.5公分见方的脱脂棉一小块,薄蘸酒精,紧贴在罐壁中段,用火柴燃着,马上将罐子扣在选定的部位上。
(5)架火法:准备一个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2-3厘米,放在应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将棉球燃着,马上将罐子扣上,立刻吸住,可产生较强的吸力。
支原体肺炎拔罐疗法规程
支原体肺炎拔罐疗法规程
长兴中医院儿科
对肺炎有湿罗音者使用拔罐疗法,具有宣肺止咳、化痰平喘、促进气血流畅、营卫运行等作用。
方法:具体操作:
(1)患儿姿势:脱下外衣,让患儿取俯卧位,并将枕头垫于胸部,两手放于枕头前,使肩胛骨自然放松(婴幼儿可由家长抱着),裸露平坦之背部。
(2)取穴:风门,肺俞,大椎,身柱,膏盲俞或在肺部有湿啰音处。
(3)操作区皮肤准备:清洁皮肤后,在患儿背部沿脊柱两侧及罗音局部均匀涂沫适量凡士林油膏。
(4)操作方法及频率:闪火法操作。
一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5)选择大小合适的负压罐,将罐扣在需拔罐处。
以吸入罐内皮肤高于罐外3~5毫米,皮肤微微潮红为度;时间5-10分钟左右。
(6)起罐:用手指按住负压罐,另一手轻轻按下负压罐上塞子,使空气进入罐内,负压罐自然脱落,不可硬拉强搬或旋转。
禁忌症:若是高热惊风、水肿、出血、严重消瘦、皮肤过敏、皮肤感染的小儿,不可使用此法。
注意:拔罐前要先检查罐具,口部须光滑平整无破损,拔罐部位以肌肉丰满,皮肤平整,毛发少处为宜。
拔罐时防止烫伤,起罐后要观察局部皮肤情况,注意有否皮肤起泡,出血,紫癜,水肿,破溃等。
拔罐的方法_常见的四种拔罐方法
拔罐的方法_常见的四种拔罐方法1、留罐法是指把罐吸附在相应位置后滞留一定时间的方法。
此法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症、感冒咳嗽、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等病症。
拔罐作为最为传统的中医养生法,在生活中很常见2、闪罐法是指把罐吸附于相应位置后,用一只手压住皮肤,另一只手握住罐体快速拔下的方法。
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淤血为度。
此法适用于治疗局部皮肤麻木、疼痛等病症。
3、走罐法走罐法指的是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油后,然后,医者用手握住罐子,在涂有凡士林油的部位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往返推动。
一直到所拔部位的皮肤变得红润、充血、甚至淤血时再将罐起下。
这个方法适合治疗那些肌肉丰厚,皮肤平坦部位的病症,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病症4、刺络拔罐法即将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行拔罐,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
此法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病症。
1、科学把控有些人认为拔罐能够令自己的身体更加的健康,所以总是一有时间就拔罐,这是不正确的行为。
这样会导致皮肤质量变糟糕,而且更加容易受到外界的感染,严重者还会出现皮肤重度淤青。
2、因人而异如果患者具有心脏病、严重贫血、白血病和其他学也行疾病,或者是皮肤容易过敏的,甚至一些孕妇都是不能够进行拔罐的。
一般情况下,拔罐的持续时间应该在10分钟到15分钟之间3、部位选择像心脏附近、肚脐部分、皮肤比较细嫩的部位、乳头等等都是最好不要进行拔罐,如果一定要进行,那么最好在淤青消失之后再次进行。
4、预防发炎立即洗澡拔罐的坏处就立刻凸显出来了。
其实,拔罐就是令我们的皮肤受到伤害,变得更加的敏感和脆弱,对外界的抵抗力下降。
如果这个时候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损伤,甚至发炎的情况。
如果想要洗澡,最好等到拔罐之后两三个消失再进行。
5、拔罐时停留时间一般情况下,拔罐的持续时间应该在10分钟到15分钟之间。
如果是使用的大罐,那么要适当的缩短时间,因为大罐的吸拔力比较强,如果在皮肤上停留时间过长,很容易起疱。
各种常见病的拔罐方法(附上最全演示图,一看就会!)
各种常见病的拔罐方法(附上最全演示图,一看就会!)夏季是拔火罐的旺季,和其他季节相比,夏季阳气旺盛,人体的气血也最为充盈,经脉之气流畅,肌肤穴位更敏感,因此是治疗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最佳时机。
加之夏天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人体内很容易湿气积聚,此季节拔罐不仅能温补阳气、增强体质,还能收到散寒祛湿、通络行气、活血化瘀等治疗效果。
拔罐祛寒湿推荐穴位一、大椎穴【主治病症】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二、风门【主治病症】1.感冒,咳嗽,发热,头痛;2.项强,胸背痛。
三、膏肓俞【主治病症】1. 呼吸系统疾病:肺结核,支气管炎,哮喘;2. 其它:慢性胃炎,胃出血,神经衰弱,胸膜炎,乳腺炎,贫血。
3. 本穴为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的常用穴。
四、脾俞【主治病症】背痛以及脾胃疾患:腹胀、腹泻、痢疾、呕吐、纳呆、水肿等。
五、命门【主治病症】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胎屡坠,汗不出,寒热疟,小儿发痫,胃下垂,前列腺炎,肾功能低下。
六、承山【主治病症】1、小腿肚抽筋(腓肠肌痉挛)、脚部劳累、膝盖劳累、腰背痛、自然标志取穴法腰腿痛。
2、便秘、脱肛、痔疮等。
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为治疗小腿痉挛,腿部转筋的常用效穴。
人体穴位配伍:配大肠俞穴治痔疾。
七、委中【主治病症】1、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2、腹痛,急性吐泻。
3、小便不利,遗尿。
4、丹毒。
拔罐可以有效的祛湿外,还可以同时调理下面这些疾病。
(按图拔就可以,不用刻意的找穴位)1.感冒-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2.经常性感冒,气管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3.肺气肿,哮喘-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4.胃肠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5.胃病-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6.呃逆,胆囊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7.腹痛,结肠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8.便秘-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9.食管炎,泌尿感染-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10.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11.静脉曲张-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12.面神经麻痹,衰弱-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13.头痛,神经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14.偏头痛,枕神经痛-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15.低热,减肥-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16.干燥,落枕-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17.肩周炎,颈椎病-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18.手碗伤,腰扭伤-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19.腰痛,增生,腰椎间盘突出-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20.腰肩痛,坐骨神经痛-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21.足跟痛,踝关节扭伤-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22.四肢发冷-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23.关节炎,关节增生-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拔罐适应症及主要穴位
拔罐适应症及主要穴位[呼吸系统适应症]急性及、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
主穴:大杼、风门、肺俞、膺窗。
[消化系统适应症]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
主穴:肝俞、脾俞、胃俞、隔俞、章门。
急性及慢性肠炎。
主穴: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
[循环系统适应症]高血压。
主穴: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委中、承山、足三里。
重点多取背部及下肢部。
心律不齐。
主穴:心俞、肾俞、膈俞、脾俞。
心脏供血不足。
主穴:心俞、膈俞、膏肓俞、章门。
[运动系统适应症]颈椎关节痛、肩关节及肩胛痛、肘关节痛。
主穴:压痛点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背痛、腰椎痛、骶椎痛,髋痛。
主穴:根据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膝痛、裸部痛、足跟痛。
主穴:在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用小型玻璃火罐,进行拔罐。
[神经系统适应症]神经性头痛、枕神经痛。
主穴:大椎、大杼、(加面垫)、至阳。
肋间神经痛。
主穴:章门、期门、及肋间痛区拔罐。
坐骨神经痛。
主穴:秩边、环跳、委中。
因风湿劳损引起的四肢神经麻痹症。
主穴;大椎、膏盲俞、肾俞、风市,及其麻痹部位。
颈肌痉挛。
主穴:肩井、大椎、肩中俞、身柱。
腓肠肌痉挛。
主穴:委中、承山及患侧腓肠肌部位。
面神经痉挛。
主穴:下关、印堂、颊车,用小型罐,只能留罐6秒钟,起罐,再连续拔10次到20次。
隔肌痉挛。
主穴:隔俞、京门。
[妇科方面的适应症]痛经。
主穴:关元、血海、阿是穴。
闭经。
主穴:关元、肾俞。
月经过多。
主穴:关元、子宫。
白带。
主穴:关元、子宫、三阴交。
盆腔炎。
主穴:秩边、腰俞、关元俞。
[外科疮疡方面的适应症]疖肿。
主穴:身柱、及疖肿部位,小型罐面垫拔。
多发性毛囊炎。
主穴:至阳、局部小型罐加面垫拔。
下肢溃疡。
主穴:局部小型罐加面垫拔。
急性乳腺炎。
主穴;局部温开水新毛巾热敷后,用中型或大型火罐拔,可连续拨5〜6次。
【穴位贴敷治便秘】对于及老年人习惯性,可以采用中药贴敷神阙穴治疗,简便易行,疗效显着。
具体操作如下:取生大黄、芒硝、枳实各3g,研细末,加入冰片约,用食醋调成膏状,贴敷在神阙穴上,一日更换1次,七日为一疗程。
拔罐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拔罐疗法技术操作规程1、拔火罐技术【目的】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
适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脘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
【用物准备】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火柴、小口瓶、必要时备毛毯、屏风、垫枕。
根据拔罐方法及局部情况备纸片、凡士林、棉签、0.5%碘伏、镊子、干棉球、三棱针或梅花针、纱布、胶布等。
【操作方法】一、点火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
1、闪火法:是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95%酒精棉球一个,用火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将火退出,立即将罐按扣在所选部位或穴位上。
2、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95%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中段(不要过湿),点燃后迅速按扣在应拔的部位。
3、投火法:是用易燃烧纸片或95%酒精棉球(拧干)一个,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按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适用于侧位横拔。
二、拔罐根据病情需要,可分为下列几种拔罐方法。
1、留罐法:又名定罐法,将罐吸附在皮肤上不动,直至皮肤呈现瘀血现象为止,一般留置10分钟左右,此法适用于镇痛治疗。
2、闪罐法: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
多用于局部肌肤麻木、疼痛等症。
3、走罐法:又称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及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取下。
此法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
4、刺络拔罐法:在经络穴部常规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后,再行拔罐,留置5~10分钟,起罐后消毒局部皮肤。
中国民间拔火罐疗法
中国民间拔火罐疗法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
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
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拔罐疗法(俗称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
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医术,儿童同样适用。
还称“拔罐子”。
有火罐、气罐等。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古称“角法”。
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
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种类(1)竹筒火罐:取坚实成熟的竹筒,一头开口,一头留节作底,罐口直径分3、4、5公分三种,长短约8~10公分。
口径大的,用于面积较大的腰背及臀部;口径小的,用于四肢关节部位。
至于日久不常用的竹火罐,过于干燥,容易透进空气。
临用前,可用温水浸泡几分钟,使竹罐质地紧密不漏空气然后再用。
南方产竹,多用竹罐。
(2)陶瓷火罐:使用陶土,作成口圆肚大,再涂上黑釉或黄釉,经窑里烧制的叫陶瓷火罐。
有大、中、小和特小的几种,陶瓷罐,里外光滑,吸拔力大,经济实用,北方农村多喜用之。
(3)玻璃拔火罐:是中华传统医疗保健中医器具。
①制作方法:徐州是出产玻璃制品的产地之一。
有悠久的历史。
质量优,纯度高。
生产推出的玻璃拔火罐,是使用高温玻璃链炉、池炉法机制的。
拔罐法讲义
拔罐法大纲要求:一、拔罐方法二、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三、拔罐的注意事项一、拔罐方法拔罐法二:二、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
其适应范围较为广泛,一般多用于风寒湿痹、腰背肩臂腿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扭伤、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脘痛、呕吐、腹痛、痛经、中风偏枯、瘀血痹阻等。
此外可用于防病保健、清除疲劳。
三、拔罐的注意事项1.留罐过程中,若出现疼痛可减压放气或立即起罐;起罐时不可强拉或旋转罐具,以免引起疼痛或损伤2.不宜拔罐的情况: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分布部位;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有自发性出血倾向疾患、高热、抽搐等禁止拔罐。
不适于走罐法的部位是A.头部B.脊背C.腰臀D.肩胛E.大腿『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走罐法适于面积大,肌肉丰厚部位。
如脊背,腰臀,大腿。
留罐法一般留罐时间为A.5~10分钟B.10~15分钟C.15~20分钟D.20~30分钟E.3~5分钟『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留罐法一般留罐时间为10~15分钟。
不宜进行拔罐的病证是A.伤风感冒B.体弱疲劳C.溃疡患处D.扭伤E.瘀血『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不宜拔罐;有自发性出血倾向疾患、高热、抽搐等禁止拔罐。
第二十五单元其他针法大纲要求:一、电针法二、三棱针法三、皮肤针法四、火针法五、穴位注射法一、电针法二、三棱针法用三棱针刺破人体的一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称三棱针法。
古人称之为“刺血络”或“刺络”,《灵枢·官针》中有“络刺”、“赞刺”、“豹纹刺”等法的记载。
现代称为“放血疗法”。
三棱针法的操作方法一:三棱针法的操作方法二:三棱针法的适用范围三棱针疗法具有通经活络、开窍泻热、消肿止痛等作用。
凡各种实证、热证、瘀血、疼痛等均可应用。
较常用于某些急症和慢性病,如昏厥、高热、中暑、中风闭证、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顽癣、疖痈初起、扭挫伤、疳证、痔疮、顽痹、头痛、丹毒、指(趾)麻木等。
拔罐疗法舒缓胸闷气短改善心肺功能
拔罐疗法舒缓胸闷气短改善心肺功能拔罐疗法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它通过在皮肤表面施加负压,来刺激经络、活血化瘀,具有舒缓胸闷气短、改善心肺功能的效果,本文将从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三个方面介绍拔罐疗法的作用和适用性。
一、拔罐疗法的原理拔罐疗法的原理是通过疏通经络、产生负压和热效应来调理人体。
按摩师将小玻璃罐放在患者的皮肤上,并利用火焰或吸气器等工具排除罐内气体,罐内产生负压,促进皮下组织淋巴流动和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肌肉韧带的弹性,缓解胸闷气短。
二、拔罐疗法的操作方法拔罐疗法通常分为干磨法和水疗法两种方法。
1.干磨法干磨法是在患者的皮肤表面先涂抹中药油,再将小玻璃罐应用于患者的背部、胸部或腹部等部位。
按摩师通过在罐口处点燃火焰或使用吸气器排出罐内空气,罐贴附在皮肤表面后,可沿特定的经络或部位转动数圈。
此种方法刺激力度较大,适用于缓解胸闷气短、改善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
2.水疗法水疗法即利用加热罐内的空气或水蒸气产生温热效应,经罐内和皮肤之间的传导,使患者的皮肤发红、发热,达到舒缓胸闷气短的效果。
此种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肺热痰壅、百日咳等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的疾病。
三、拔罐疗法的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拔罐器材:通常选择玻璃罐或有良好负压效果的硅胶罐,确保无损伤、无漏气现象。
2.控制拔罐时间和力度:拔罐时间通常为10-20分钟,具体时间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力度适中,不宜过大,以免出现过度淤血或皮肤烫伤等问题。
3.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对于休克患者、出血性疾病患者、心脏病患者、妊娠期女性等,应禁止使用拔罐疗法。
对于患者皮肤有破损、烧伤等情况,也应慎重使用。
4.术后护理:拔罐后,应给予患者适度的休息,并注意保暖。
避免饮酒、食用刺激性食物,同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
拔罐疗法舒缓胸闷气短改善心肺功能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的疗法来改善心肺功能,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出现不利于患者康复的情况。
中医调理火罐疗法对肺炎的调理
中医调理火罐疗法对肺炎的调理火罐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一种,通过将火罐置于特定部位进行热疗,以达到调理和治疗的效果。
火罐疗法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尤其在肺炎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
一、火罐疗法介绍火罐疗法是一种利用燃烧物质在罐体内产生负压,使皮肤组织进入局部充血、血管扩张的一种治疗方法。
常用的火罐有玻璃罐、陶罐等,其材质坚固,易于操作。
火罐在特定部位燃烧一段时间后迅速将其贴于皮肤上,使得罐口与皮肤紧密结合,形成局部负压。
将罐体吸附住的皮肤组织和经络拉起,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气血运行。
二、火罐疗法对肺炎的调理作用火罐疗法在肺炎的调理中有以下几个作用:1. 温通经络:火罐疗法通过负压作用,可以使皮肤表面的浅经络扩张,加速气血循环,疏通堵塞的经络。
在肺炎时,肺经往往受到阻滞,容易导致气滞、血瘀等问题,火罐疗法可以有效改善这些状况。
2. 祛寒散寒:火罐疗法属于温热疗法,能帮助肺部温暖,驱散体内的寒气。
肺炎常见的症状之一就是体内寒气增多,而寒气易导致炎症进一步加剧,火罐疗法能够刺激体表的穴位,提高体内的温度,促进寒气的排出。
3. 调节免疫功能:火罐疗法可以激活经络和穴位,进而刺激高效的免疫反应。
肺炎患者往往免疫力下降,身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使用火罐疗法能够强化免疫系统,提高自身的抵抗能力。
4. 消肿止痛:火罐疗法在肺炎的治疗中还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火罐负压作用能够扩张局部血管和淋巴管,促进炎症部位的排毒代谢,减轻疼痛和肿胀。
三、火罐疗法的应用注意事项在进行火罐疗法治疗肺炎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疗程和频次:火罐疗法通常需要连续进行多次,建议进行5-7次为一疗程。
每次疗程间隔时间一般为一周,以确保治疗效果。
2. 温度控制:火罐疗法需要控制火罐的温度。
过高的温度可能对皮肤组织造成损伤,而过低的温度可能达不到理想的疗效。
建议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3. 病情评估:火罐疗法适用于一般的肺炎治疗,但对于严重的病例,还是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拔罐的基本手法
拔罐的基本手法
拔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通过负压使皮肤局部产生充血、充血、增加局部新陈代谢和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调理气血,以达到消除疲劳、改善体质、减轻病痛的作用。
拔罐的基本手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工作:拔罐前需要准备好拔罐器具,如玻璃罐、塑料罐或者硅胶罐等,并擦拭干净,消毒。
同时,还需准备好火源,可以选择火枪、火棉球或者酒精棉球等。
2. 整理病患的皮肤:拔罐部位的皮肤需要清洁干净,拭去体表油脂和污垢,并用酒精擦拭消毒。
3. 设置火源:将火源点燃,并将拔罐器具置于火源上,使罐内产生负压。
可以选择直接点燃罐口上方的火源,或者点燃火枪后再将火源放在罐口上。
4. 迅速贴附拔罐器具:当罐口上有火源时,迅速将罐口贴在皮肤上,使罐内产生负压,吸附住皮肤。
5. 固定拔罐器具:将拔罐器具固定在皮肤上,可以使用布带或者橡皮圈固定。
6. 拔除拔罐器具:拔罐时,可以轻轻捏住罐口,令罐内产生松动气流,松开后,慢慢将罐口向外拔出,让皮肤适应压力减小。
7. 拔罐完毕:拔除拔罐器具后,可能会出现皮肤红肿、血液淤
血等情况,这是正常现象,不需特殊处理。
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者棉花擦拭拔罐部位,避免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拔罐操作时需要注意安全,尤其要注意火源的使用。
如果不了解拔罐操作方法,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肺热拔罐应拔什么穴位
肺热拔罐应拔什么穴位文章目录*一、肺热拔罐应拔什么穴位1. 肺热拔罐应拔肩胛骨下部(双) 2. 肺热拔罐应以背部及胸部的穴位为主,重点取大椎、身柱、肺俞等 3. 肺热拔罐应拔大椎、风池等穴位4. 肺热的表现介绍*二、肺热吃什么好1. 桔红茶2. 萝卜茶3. 银耳羹4. 梨汁炖冬菇*三、怎样预防肺热1. 注意饮食,多饮水2. 可以适当选用一些中成药3. 可服用一些凉茶4. 可具有清热解毒、通便作用的小验方肺热拔罐应拔什么穴位1、肺热拔罐应拔肩胛骨下部(双)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
留罐5-10分钟(要避免起泡),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若肺部湿(口罗)音明显,且局限于单侧,可单独在患侧拔罐。
主治:肺炎喘嗽后期,湿(口罗)音不消失者。
效果:屡用皆效。
2、肺热拔罐应以背部及胸部的穴位为主,重点取大椎、身柱、肺俞等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
每次取4-5个穴,成人留罐15-20分钟;小儿5-10分钟。
每日1次。
主治:各型肺炎。
效果:屡用皆效。
3、肺热拔罐应拔大椎、风池等穴位大椎、风池、肺俞、肺热(胸椎3-4间旁开0.5寸)、肺部(口罗)音明显处(背部及胸部)。
方法:一般采用刺络拔罐法,或梅花针叩刺拔罐法;发热不高者,可用单纯拔罐法。
留罐5-15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主治:肺热咳喘。
效果:多年使用,效果颇著。
4、肺热的表现介绍口部:口干口渴鼻腔:气热干燥、流鼻血咽部:咽干、咽痛、失声肺部:干咳、气喘、咳黄痰痤疮、皮肤干燥是肺热的表现。
穿得太多容易产生肺热。
焦虑、烦躁也会产生肺火。
肺热吃什么好1、桔红茶桔红3-6克、绿5克。
用开水冲泡再放锅内隔水蒸20分钟后服用。
每日1剂随时饮用,有润肺消痰;理气止咳之功,适用于秋令咳嗽痰多、粘而咳痰不爽之症。
此茶以桔红宣中理气,消痰止咳。
茶叶有抗菌消炎作用,以此二味配制,对咳嗽痰多、粘而难以咯出者疗效较好。
2、萝卜茶白萝卜100克、茶叶5克,加少量食盐,先将白萝卜洗净切片煮烂,略加食盐调味 (勿放味精),再将茶叶用于冲泡5分钟后倒入萝卜汁内服用,每天2次不拘时限,有清热化痰、理气开胃之功,适用于咳嗽痰多、纳食不香等。
图文详解中医拔罐疗法
图文详解中医拔罐疗法拔罐是以各种罐状器材为工具,利用燃烧或其他途径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皮肉上,产生温热或吸力刺激,并造成局部组织淤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家庭保健有火罐和气罐两种。
罐具的种类很多,临床上常用的有竹罐、陶罐、玻璃罐、气罐数种,有些罐口较大的药瓶、罐头瓶也可作代用品。
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证有哪些呢?拔罐有温经通络、祛湿逐寒、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
主要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腰、腿痛,面瘫,肌肤麻痹;肺部疾病,如伤风感冒、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胃痛、腹痛、呕吐、泄泻等。
适合于家庭保健的拔罐方法主要有火罐法、气罐法。
在拔罐前应先准备好各种罐具、酒精、棉球、火柴、小纸片等。
有时为了增强火罐的吸附力和保护皮肤,可事先在拔罐部位或罐口涂抹少许油膏。
(一)火罐法1. 闪火法拔火罐要求火力强、动作快、部位准、吸附稳。
方法是:用镊子挟住95%的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火罐内壁闪一下即迅速退出,将火罐迅速罩在选定部位。
2. 投火法如果是侧面横拔,在燃烧物不会落在皮肤上的情况下,将酒精棉球点燃投入罐内,然后迅速将火罐吸拔在选定部位;万一家里没有酒精和棉球,也可以因陋就简,将擦燃的火柴杆或点燃的小纸片投入罐内,迅速将火罐吸拔在选定部位。
3. 坐罐法拔罐后,留置不动者称为“坐罐”。
一般留罐10分钟左右,痛症可适当延长,待局部皮肤充血或淤血呈紫红色时即可取罐。
4. 推罐法如果病痛的范围比较大(如腰背、大腿),而家里又只有1个罐具,则可以采用“推罐”(“走罐”)法。
方法是:先在选定部位和火罐口涂一层润滑剂(如各种按摩油膏等),将罐拔住,然后手握住罐体,用力向上下或左右方向慢慢推动,至皮肤充血为止。
5. 取罐法取罐时一手扶住罐身,一手手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即可脱落,不可强力硬拉或左右旋转。
取罐后局部发红或出现紫红色,属正常现象。
如局部出现水泡,系火力烫伤所致,小水泡可任其自然吸收,不必处理;水泡较大或皮肤有破损时,应刺破水泡,放出液体,然后用创可贴或纱布敷盖,防止因衣服摩擦引起疼痛或导致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肺炎肺热喘咳
小儿肺炎,属于祖国医学的咳嗽、肺闭、肺风痰喘、马脾风、风温、冬温等范畴。
是小儿常见多发病,尢多见于婴幼儿。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发病居多。
本病既可单独出现,亦可继发于其它疾病。
【病因】多因卫气不固,风热犯肺,内蕴痰浊所致。
【症状】初起似感冒,继则发热、咳嗽、气急、鼻翼扇动、口唇和指甲发紫,甚则抽搐、昏迷。
较大儿童可出现寒战、胸痛等症。
【疗法】
取穴方一肩胛骨下部(双)。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
留罐5-10分钟(要避免起泡),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若肺部湿(口罗)音明显,且局限于单侧,可单独在患侧拔罐。
主治:肺炎喘嗽后期,湿(口罗)音不消失者。
效果:屡用皆效。
附记:引自《中医儿科学》。
取穴方二以背部及胸部的穴位为主,重点取大椎、身柱、肺俞等。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
每次取4-5个穴,成人留罐15-20分钟;小儿5-10分钟。
每日1次。
主治:各型肺炎。
效果:屡用皆效。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
拔罐时,最好能在背部及胸部听到(口罗)音较明显的区域上拔罐,效果更好。
取穴方三< 大椎、风池、肺俞、肺热(胸椎3-4间旁开0.5寸)、肺部(口罗)音明显处(背部及胸部)。
方法:一般采用刺络拔罐法,或梅花针叩刺拔罐法;发热不高者,可用单纯拔罐法。
留罐5-15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主治:肺热咳喘。
效果:多年使用,效果颇著。
取穴方四大椎、风门、陶道、定喘、肺俞。
痰热闭肺型配丰隆、膈俞;热甚者配外关、合谷、尺泽;阴虚肺热型配膏盲俞、太溪、三阴交;肺脾气虚型配脾俞、中脘、气海。
方法:均可用单纯拔罐法,留罐2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风热型及痰热闭肺型亦可用刺络拔罐法;阴虚肺热型亦可用针刺后拔罐法;肺脾气虚型亦可罐后加温灸。
主治:小儿肺炎。
效果:临床屡用,均有佳效。
附记:高渌纹经验。
取穴方五大椎、定喘、肺俞、膈俞、听诊(口罗)音较明显的相应区。
方法:采用针刺后拔罐法。
先针刺,用泻法,然后拔罐,留罐5-10分钟。
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主治:小儿肺炎。
效果: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取穴方六大椎、身柱、肺俞、膏盲、曲池、定喘。
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
留罐5-10分钟。
每日1次,连拔3日。
主治:高热、喘促痰鸣,经久不愈者。
效果:疗效甚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取穴方七中府、定喘、肺俞、风门。
高热配大椎、曲池;胸痛配内关;腹胀配足三里。
方法:采用梅花针叩刺后拔罐法。
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主治:小儿肺炎。
效果:屡用效佳。
本篇文章来自<A href=''>百拇医药网</a> 原文链接:/Html/TCM/other/baguanTreat/A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