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道机要
文体的“体”
文体的“体”作者:曾枣庄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12年第01期一一提起文体学,人们往往只想到诗词文等的体裁。
其实,文体至少应包括三个层面:体裁的体,体格的体,体类的体。
体裁之体指诗、文、词、曲、小说、戏剧等的外在形式,如诗之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
唐人成伯玙《毛诗指说·文体第四》仅就《诗经》的诗体就论及《诗经》有二言、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句;论及篇之大小,章之多少,“或一章为五篇”,“或二章为一篇”;有的诗只二句,有的多达三十八句;“或重章共述一事,《采苹》是也;或一事而有数章,《甘棠》之诗是也”;有“首章同而末异者”,“有首章异而末同者”;而助词的用法更是五花八门。
后代诗体更杂,“于是有辞,有咏,为引,为行,悲愤成谣,长吟效古,寓言感兴,即事陈情。
今古不同,未知其极,斯则变中之变也。
虽无美刺之目,并属诗家之流”。
《四库全书总目·毛诗指说》提要云:“凡三百篇中句法之长短,篇章之多寡,措辞之异同,用字之体例,皆胪举而详之,颇似刘氏《文心雕龙》之体。
”可见体裁涉及面很广。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
五言起于李陵、苏武,七言起于汉武《柏梁》,四言起于汉楚王傅韦孟,六言起于汉司农谷永,三言起于晋夏侯湛,九言起于高贵乡公。
”这里所讲的也是诗歌体裁。
文中的辞赋、四六、散文,诗词曲以外的韵文及其内部的各种文体,如辞赋的骚体辞、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四六文的制、诏、表、启;散文的论、记、书、序、题跋;韵文的箴、铭、赞、颂、哀祭文之类,都是指的体裁。
词的词牌,曲的曲牌是不同词、曲的体裁。
诗、文、词、曲的体裁,指为适应不同需要而形成的各种体式,是其语言形式、结构形态、表述形式的有机统一。
分体的标准,或依据语言形式,包括句式,即每句的字数;词、曲句式看似比较自由,实际各句字数都有限定。
论徐夤《雅道机要》的理论意义及实践品格
收 稿 日期 :08 1 一 1 2o— l 0
《 明物象》 条是“ 比附风雅说 ” 的主要 论据。徐夤这种几
乎要 求“ 回到《 毛诗》 ” 去 的论调 , 的确与其他诗格声气相通 。
作者简介 : 谢琰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 士生。 男,
概念 “ 物象” 给予严肃的观照 。前 者多执贬词 , 为《 认 雅道 机 要》 中所 说的“ 、 象” 意” “ 关系实质是“ 比附风雅” 。后者 多辩 护 , 物象 ” 把“ 问题抽 象成 “ ” “ ” 体 、 用 问题 , 尤其 是 “ 物象 类 型” 一说 , 已触及“ 比附风雅 说” 的软肋 。本文 拟在这两 种观
谢 琰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 107 ) 08 5
摘
要: 徐夤的《 雅道机要》 作为诗 学专著具有重要的理论 意义及 实践 品格, 但长 期 以来学术界 一直将其视 为唐末
五代 诗格整体庸俗 化、 琐屑化、 机械化潮流的一部分 而予 以贬低和 忽视 。但 事实上 ,雅道机 要》 非 比附风雅 、 《 并 脱
离实际之作 , 而是与晚唐 五代 的相 关批评 、 创作 皆有千丝万缕 的联 系, 也是徐 夤个人 咏物诗创作 的理论总结 ; 求 其“ 意” 的咏物观 , 具有鲜 明的新变特色和丰富的可操作 性。 关键词 : 雅道机要》 徐夤; 《 ; 比附风雅 ; 象; 物 咏物诗
中 图分 类 号 : 0 . I 72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3- 7 12 0 )3 旬2 8 3 10 -0 5 ( 09 0 — 1—0
可见在晚唐五 代诗格 作 者 的心 目中, 有一 幅大 同小 异 的 都 “ 比物图” 。然而 , “比物 ” 必意 味穿 凿 比附。结合 诗格 作 未 者本 人的创作 , 我们可 以发现 , 词格 中所 归纳 出的 “ 式 ” 公 无 法践 行也无须践行 。因为诗格所举大都是 “ 物象类型” 而落 , 实在诗作 中则是 具体 可感 的 “ 象” 这便 有 了种种 时 空限 物 , 制, 不可能干 篇一 律 地表 达 同一 个雅 正 的意 思。 比如虚 中
近三十年齐己研究述评
蜀 人之 记载 只 见 于元 释 觉 岸 的 《 释 氏稽 古 略 》 卷 三, 然考 史料 和齐 己诗 作都 未显示 其 曾入 蜀 , 此说 明显有误 , 故 不作 论 。认 为 齐 己是 长 沙人 的主要 有周绍 良《< 唐才子传 ・ 齐己传 > 疏证》 I s ] 、 田道
整理 、 生平研究 、 思想研究等方面对研究成果进行
力的方向。 关键 词 : 齐己 ; 近三十年 ; 研 究 史
中图分 类号 : I 2 0 7 . 2 2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6 - — 1 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3 — 8 0 7 8 ( 2 0 1 3 ) 0 5 4 3 0 2 6 - 0 3
( 二) 生 平 研 究 1 . 对 齐 己生 卒 年 的确 定 。 由于没有史 料确 凿 记载 着 齐 己的生卒 年 , 而其 生 卒 年对理 清其思 想 发展 脉 络 又 至关重 要 , 所 以学 界 曾就此 问题 有过 热烈 讨 论 。影 响较 大 的有 8 6 3 年稍 前 生 、 9 3 8年 卒 和 8 6 4年 生 、 9 4 3年 卒 两 说 。 前者 以周介 民《 齐 己生卒 年 考》 _ 4 为代 表 , 后者 以
昌禅院记》 。另有据 日 本《 续藏经》 辑录的一篇佚 文, 参见陈尚君《 齐 己佚 文 <龙牙 和 尚偈 颂 序 > 考述》 J 。作为禅法 与诗艺 均有创 获 的诗僧 , 又处
于禅 门分灯林立 的晚唐 时期 , 齐 己具有很 高的代表
莲集序》 、 《 宋高僧传》 等史料 , 并结合齐己诗作所 记 载 的内容 , 来 推 论 齐 己生 卒 年 。但 因对 史 料所
述评 :
( 一) 文献整 理
莆仙历代正奏文举、武举状元简介
莆仙历代正奏文举、武举状元简介自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到清末科举废止(1905年),莆籍进士2482人;莆籍状元21人,其中正奏文举状元9人,正奏武举状元2人,释褐状元2人,特奏名状元8人。
莆仙历代正奏文举状元有徐寅、黄仁颖、徐铎、黄公度、郑侨、吴叔告、陈文龙、林环、柯潜等9人,正奏武举状元有黄仁沨、薛奕等2人。
徐寅(?-?)一作徐夤,字昭梦。
莆田县常泰里延寿村(今城厢区龙桥街道延寿村)人。
唐开元、天宝间(713-755)以文章擅名的徐彦伯七世孙。
徐彦伯于天宝末年由瑕丘避乱入闽,居莆田县崇仁里徐村。
唐末至五代间著名的文学家、诗人。
唐乾宁元年(894)苏检榜进士第四名。
据徐寅故里延寿徐氏于清乾隆二十六年重刊之家传《延寿徐氏族谱》记载:“时,昭宗闻渤海人得公赋,家家珍宝之,诏赐号‘状元’,授秘书省正字。
早岁生活寒苦,聪明好学,博通经史,尤长于骈语律赋,时人目为锦绣堆。
应省试作《斩蛇剑赋》,远近传诵。
唐景福元年(892),赴长安再应进士试,题为《止戈为武赋》,一支烛点完,文已成。
赋中有“破山加点,拟戍无人”句,试官礼部侍郎李择奇之,拔取登第,遂以善赋名满京都。
尝作《人生几何赋》,人竞相传抄,长安因之纸贵。
后其赋传到渤海国(唐代东北靺鞨族所建政权),家家户户都把徐寅的作品用泥金书写在屏风或障壁上,以供鉴赏。
登第后,授职秘书省正字,过了八年“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的春风得意日子。
唐天复年间(901-903),游大梁(今河南开封),进谒梁王朱温,时值天上无云而雨,朱温命徐寅以此为题赋诗,徐寅应声道:“若教阴郎都相似,争表梁王造化功?”朱温听此谀词大喜,延为上宾。
在一次宴会上,徐寅酒酣之际,言语偶触朱温的隐讳,朱温忿怒变色,徐寅知其惹祸,欲逃又怕不能脱身,便作《大梁赋》,讨好朱温,中有“千金汉将,感精魄以神交;一眼胡奴,望英风而胆落”。
前句指朱温自诩曾梦韩信授以兵法事,后句讥诮朱温的死敌、一目失明的沙陀人晋王李克用。
徐夤生卒年与闽茶史之关联
258 2021 年 第 05 期
历史 • 文化
徐夤生卒年与闽茶史之关联
林今团 (南平市建阳区茶叶学会,福建 建阳 354200)
摘 要:徐夤是晚唐五代福建诗赋名人,同时也是福建最早的咏茶诗人。可是,他的生卒时间却有多 种说法。笔者根据《旧五代史》、《十国春秋》及徐夤的几首诗,考辨他的生卒年是(856——928)。若 在928年之前去世,则福建最早咏茶诗就不知何者所著,也不知福建最早蜡面茶产于何处,及王审知与蜡面 茶的关系了。
《十国春秋•卷九十五》记载与上述所引类似,只在 “不得引接”之后改为“夤拂衣去……寻归隐钓矶处。”
论律赋的基本特征
论律赋的基本特征
彭 红 卫
( 三峡大学 文学与传媒学院 , 湖北 宜 昌 43 0 ) 4 02
[ 摘
要 】古今 学人论律赋之 “ , 律” 主要取 声律和 对偶 两项。 纯从律赋形 式上 考察律赋 的特征 , 单 只论“ 而 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论“ ” 便 失去 了律赋特征之半壁 。 格 , 律赋之基本特 征 , 当从“ ” “ ” 律 和 格 两个角度 来理解。 “ ” 从 律 来看 , 律赋 的本 质特征是 限韵 , 由此带来律 赋的声音谐协效果 ; 第二特征是隔 句对 , 由此带来律 赋整 齐均衡的 句法 美。 和其他 文体 相 比, 律赋 的相关特征还表现在 句式上对偶精切 ( 包括 隔 句对和单对 ) 结构上精 密化 , , 重视破题 , 转 自然 , 承 结句
[ 文献标 志码 ] A
[ 文章编号 ]10 — 7 9 2 1 )6 0 8 — 5 0 1 4 9 ( 0 0 0 — 0 5 0
赋体发展至唐代 已臻完备 , 骚体 、 骈体 、 散体等体式一应俱全 , 概称“ 古赋” 而与“ , 古赋” 相对 的则是 “ 新赋 ” ——律赋 。 为新赋种 , 作 律赋从六朝骈赋 中蜕变而出 , 是与诗体的律化几乎同步 的赋体律化的结 果, 它定型和盛行于唐 , 并因被纳人科举考试而形成创作高峰, 成为唐赋的代表体式和主流文类。 五代和 宋金承其余绪 , 元明中衰而复兴于清代。 律 赋 不仅 在 唐 五代 、 金 和 清代 文 人 士 大夫 的生 活 中 占有 重要 地 位 , 响 了当 时 的文 学生 态 , 宋 影 而且 与明清八股文异代接 响, 肉相连 , 血 对近古中国文人的人格精神产生 了深刻影响。 由于历史上的赋体 但 正变 观念 和 当代学 术研 究 中的文 学观念 的偏 差 , 加上 元 、 明两 朝律 赋 创作 的断裂 , 赋 研究 缺 乏系 统性 , 律
地域文化1
一、单选1、在“闽中四先生”中,()最为重要。
陈襄郑穆陈烈周希孟2、()年画则往往与乡间民俗结合在一起,如李福记堂印制的《累积资金》图,以墨、绿、黄、红四色套版印制。
泉州漳州福安福鼎3、由于()对闽学有重要贡献,人称他为“闽学干城”。
蔡元定黄干陈淳真德秀4、清代福建最著名的两个画家为()上官周、华嵒上官周、黄慎华嵒、黄慎翁陵、华嵒5清代( )主持的《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现存完整的一部类书,共一万卷。
何秋涛陈梦雷李光地林侗6、明代晋江人( )的《国史唯疑》,通记历朝人物遗事,后半卷专记闽事,可补史传不足。
郑鸿逵王忠孝黄景昉谢杰7、今人改编整理的《贻顺哥烛蒂》是()莆仙戏闽剧高甲戏梨园戏8、明代统治者厉行海禁二百年之久,但位于( )的月港依然帆樯如栉,海外客商汇聚,成为全国最大的走私港。
晋江龙海厦门东山9、闽西十班因其中由十个人掌握()组成班子而得名。
六件乐器八件乐器十件乐器十二件乐器10、在台湾十八个地方戏曲中,()是唯一产生于本土的剧种,它发祥于台湾宜兰县,源自闽南的锦歌,经过台湾艺人不断加工、提高,终于成为完整的大戏,后又由台湾传入闽南。
高甲戏歌仔戏梨园戏竹马戏11、福州《渔歌》“老子自幼在江边,不怕地来不怕天,看不尽青山绿水,吃不尽鱼虾渔鲜。
”属于()。
海上渔歌水上渔歌闽南渔歌闽东渔歌12、()历经八百多年而保存完备,殿宇飞檐交错,门廓壁上浮雕精美绝伦,殿内盘龙石柱,彩绘描金,集宋元明清建筑、绘画、雕塑、书法艺术于一炉,有“闽南故宫”之誉。
泉州东岳行宫德化石壶殿惠安青山宫龙海白礁慈济宫13、明代著名思想家()在文学理论上提出了著名的“童心说”,他的文学观与封建正统的文学观相对立,著有《焚书》、《李氏文集》及诗话《骚坛千金诀》等。
李贽陈第黄道周郑善夫14、著名翻译家()一生翻译了40余种世界名著,有《畏庐文集》、《畏庐诗存》留世等。
林纾严复林旭魏秀仁15、泉州拓庆寺沙门静、筠二师于南唐中主保大十年(952年)合撰的()二十卷,为禅宗现存最古的灯史。
徐夤生平及其《尚书惠蜡面茶》之“冰碗”考略
辨 :查《 “ 汉语 大 词典 》 寅 夤通 用 , , 只有 三 种情 况 : 1 ()
大 ;2 深 ; 3 恭敬 。仅在表恭敬之意时 , ( ) () 古书多借寅为
饮、 、 用具 择水等丰富的茶文 化信 息 , 极具史 料价值 。诗
云:
夤 。故傅先生所 言 似协未 尽 , 可商 榷。寅字 昭梦 , 仍 按 《 族谱》 按 : 隆二 十七 年 仙溪 徐 氏祠 堂刊 《 寿徐 ( 清乾 延 氏族谱 》 卷 五 , ) 寅有兄 , 坚字 昭执 , 名 昭当为排行 用字 , 并无实义 , 梦则有模糊 不 明之 解 。寅 “ ” 字最常用 之意 为 “ 地支第三位 ”可表寅年 寅月或寅时。寅时相 当于凌晨 , 三点钟至五点钟 , 此刻天 已渐 明 , 大亮 , 然未 正是模糊 不
布衣交 , 每同游 赏 , 陈乘 、 曙 、 良士等赋 诗酣酒 为 及 倪 郑 乐; 乾化四年 ( 1 ) 9 4 至龙德元 年 ( 2 ) 9 1 归隐延 寿溪 , 至 直
去世 。
宣宗李哗大中三年 (4 。… “ 89) ” 寅卒年具体时 间不 见确
载, 先暂依《 族谱》 所记 , 系于龙德元年 ( 2 ) ” 1 9 1 。 P4笔者 认同林毓 莎所 言。只是 , 林文 此处误 植宣 宗为 “ 哗” 李 , 实应为“ 李忱” 。 3 进士及第 .
详细。徐夤进士及第时 间为乾宁元年 (9 ) 无误 。 84 ,
4 生 平 .
场 出发 比较茶与茶碗 的色泽关 系 , 也是谈 的色泽效 主要
果 。换言之 , 陆羽推 崇越 窑青 瓷茶碗 , 是因 为它如冰 似 玉 的釉色和盛茶茶色绿而益茶 。
据研究 , 唐代越 窑青 瓷釉 色之美 , 代越窑 产品 为历
福建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地域文化作业1
福建电大地域文化作业11 . ( 应得2 分,实得 0 分 ) 福建年画产地主要集中在泉州、漳州、福安、福鼎等地,其中以()年画最为有名,它既有北方年画之粗犷,又兼有江苏年画之秀丽。
A . 泉州B . 漳州C . 福安D . 福鼎正确答案:B .2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在“闽中四先生”中,()最为重要。
A . 陈襄B . 郑穆C . 陈烈D . 周希孟正确答案:A .3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元代最著名的福建画家是由南宋入元的连江人(),其《墨兰图》画兰而不画土,寓意国土被异族践踏,兰花不愿生长其上。
“露根兰”由此成为一种绘画流派,在福建一直盛行到清末。
A . 郑思肖B . 林希逸C . 章友直D . 吴激正确答案:A .4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明代莆田人()善画人物,美国哈佛大学高居翰教授将他的一些作品与十七世纪初传到中国的一些西洋版画对照,认为他的画必然受到西洋画的影响,其作品如《仙山高士图》、《文杏双禽图》等。
A . 边景昭B . 李在C . 吴彬D . 宋钰正确答案:C .5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明代()将其离经叛道思想引进史学研究中,其《藏书》、《续藏书》、《史纲评要》等史学著作,表现出力主解放,不囿传统的史学观。
A . 李贽B . 谢肇淛C . 曹学佺D . 赵弼正确答案:A .6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傩舞是一种()表演的舞蹈,流行于闽北地区。
A . 宗教B . 手持藤牌C . 甩彩球D . 头戴面具正确答案:D .7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北宋时,()成为国际贸易港,被称为“涨海声中万国商”,与三十六个岛国有贸易关系。
A . 福州B . 漳州C . 泉州D . 厦门正确答案:C .8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明代统治者厉行海禁二百年之久,但位于( )的月港依然帆樯如栉,海外客商汇聚,成为全国最大的走私港。
略论唐代的苦吟诗风_吴在庆
诗歌本如 《毛诗序》 所言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 嗟叹之不足故 永歌之” ① 之事 。 故初多是因情动而冲口出之 , 诚如袁燮所谓 “犹天籁之自鸣尔 。 志之 所之 , 诗亦至焉” ②。有若周人之讽 《硕鼠》 , 刘邦之咏 《 大风》 , 虽率然而出 , 然不愧 为佳制者 。其时无有以苦吟见称 , 更无苦吟成风之事 。然而文运代移 , 风气渐变 , 至唐 苦吟之事日夥 , 其风渐炽 , 流为风气 。 宋陈与义即谓 “唐人皆苦思作诗 , 所谓 `吟安一 个字 , 捻断数茎须' 、 `句句夜深得 , 心从天外归' 、 `吟成五个字 , 用破一生心' 、 `蟾蜍 影里清吟苦 , 舴艋舟中白发生' 之类是也” ③。 上引袁燮亦言 “唐人最工于诗 , 苦心疲 神以索之 … …甚者 `推敲' 二字 , 毫厘必计 ;或其母忧之 , 谓 ` 是儿欲呕出心乃已' 。 镌磨锻炼 , 至是而极” 。 唐人苦吟之风在欧阳修 《六一诗话》 中已揭橥 , 并以唐末周朴 为例称其 “构思尤艰 , 每有所得 , 必极其雕琢 , 故时人称朴诗 `月锻 季炼' ” ④。 唐人 “月锻季炼” 的苦吟诗风在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上颇具特色与影响 , 是诗歌流变史中一重 要现象与环节 。 探索其发生 、 发展 、 变化之动因与轨迹 , 研究其诗人与诗歌之特色风 貌 , 寻究其时人对它的态度等 , 不仅是研究唐诗歌史的一重要方面 , 也是弄清我国诗歌 发展演变史不可漏略的一环 。 以下即择其要者数端试略说之 , 以祈教于方家 。
古代文学作品论的人本精神特征
“ 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 [ ;刘勰在 《 文心雕龙》中设 《 情采 篇,提出 “ 文附质” 质待文” 为 、“ 、“
情而造文”等,对情与采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作了空前深入的探索 ,标志着古代作品论的成熟。唐至清代,
论者无数 ,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 构成了古代文学作品论辉煌的理论大厦。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2期 5
v 12 No2 0.5 .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j m l f I c Nm l  ̄ aac蚰臼咖 o m I l I 嘶 Il 删 ∞ad oaSi H n cl c S i 哪魈)
类似论述,如唐代徐寅 《 雅道机要》云:“ 体者,诗之家 ,如人之体象,须使形神丰备 ,不露风骨,斯为妙
手。 ”宋代吴沆 《 环溪诗话 云:“ 诗有肌肤,有血脉 ,有骨骼 ,有精神。无肌肤则不全 ,无血脉则不通,无 . 骨骼则不健 ,无精神则不美。四者备 ,然后诗成。 ”明代胡应麟 《 诗薮 云 :“ 筋骨立于中,肌肉荣于外 ,色
人有面 目骨体 ,有情性神气,诗之丑好高下亦然。 ”此论是说 ,诗之构成与人之构成一样 ,都包括 “ 目骨 面 体 和 “ 。 情性神气”两方面 ,缺一不可。“ 目 面 骨体”属于作品的形式要素,“ 情性神气”属于作品的内容要 素。这种人文之喻说 明文学作品作为作家生命的艺术结晶,本身是一个生命充溢的生命体,不但具有人的生 命精神特点,而且具有人的形态体貌特征。所 以,以人喻文 的表述方式实际是以人本精神为支撑 的,或者 说 ,以人为本的文学精神而使古代文论家必然以以人喻文的方式来表达 自己对文学作 品的看法 。 第二 ,人本精神体现在古代文论家关于作品内容与形式关系的论述上。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作品论的最 基础理论 ,孔子的 “ 文质彬彬”说是古代作品论关于内容与形式之关系最有代表性的命题。此命题就内蕴着
论唐代诗法著述的总体特征
[收稿日期]2019-10-21[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唐五代两宋诗法著述研究”(17FZW061)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静(1982-),女,山东威海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后,防灾科技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诗学。
论唐代诗法著述的总体特征张 静(防灾科技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北京065201)摘要:目前存世的唐代诗法之书多残佚不全、篇幅短小,其中又有不少书籍被质疑为伪书伪撰。
诗法著述在唐代出现并繁荣,是唐代律诗定型且成熟、进士考试诗赋的环境下顺理成章的结果。
唐代的诗法著述多题名为“诗格”或者“诗式”,其著述体例被后来的诗法著述所继承;在诗话还没有产生的时代,唐代诗法著述还承担了论诗评诗的诗学功能。
关键词:唐代;诗法著述;诗格;诗式;总体特征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38(2019)04-0086-05 所谓诗法著述,是以汇聚总结诗歌写作技巧为主体内容,以罗列诗法名目与技巧条目为主要形式的诗学专书。
诗法著述在中国诗学史上有源远流长的传统,唐代是诗法著述的发轫期与兴盛期。
一般认为唐代上官仪《笔札华梁》、元兢《诗髓脑》、王昌龄《诗格》是存世较早的诗法作品。
随后,中唐的诗法著述有僧皎然《诗式》、日僧空海《文镜秘府论》、题名白居易的《金针诗格》《文苑诗格》等。
晚唐是诗法著述的繁荣期,出现了旧题贾岛《二南密旨》、王轈《炙毂子诗格》、齐己《风骚旨格》、徐夤《雅道机要》等诸多作品。
这些作品显示出一定的总体特征。
一、书多残佚不全且篇幅短小唐代诗法之书流传至今,多已残佚不全。
例如南宋时,上官仪的《笔札华梁》已经在中土亡佚。
还有一些书籍直到元代辛文房撰写《唐才子传》时还保存着,例如姚合《诗例》1卷、郑谷《国风正诀》1卷、齐己《玄机分别要览》1卷,但后来也都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
到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杂编二·逸佚中》中就说:“唐人诗话……今惟《金针》、皎然《吟谱》传,余绝不睹,自宋末已亡矣。
徐夤《尚书惠蜡面茶》之“尚书”考论
蜡面茶也称蜡面或蜡茶,是古代一种团饼茶名称。
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述有蜡茶的采制工艺及其要求。
徐夤《尚书惠蜡面茶》是以茶寄深情,以茶隐真情,酬谢再生父母的七律茶诗,研究此诗对探索唐末五代福建茶史具有重要价值。
对于该诗中的“尚书”,有人研究认为是泉州刺史、右仆射王延彬[1]。
但结合徐夤有关诗句,如《不把渔竿》中的“倍感闽王与善恩”,以及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和《十国春秋·卷九十五》等史料所明载“王审知”3字为切入点进行考论,笔者认为有机会有资格抗旨救徐夤的“尚书”是王审知,而非王延彬。
本文就此粗作考论,敬请同好共研,以探明福建此一重要茶史。
一、徐夤与王审知其人徐夤(860—929),字昭梦,福建莆田(今莆田市城厢区城郊乡)人,唐乾宁元年(894)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
他博通经史,长于词赋。
先后依附刺史王延彬和王审知,后唐同光元年(923)至延寿溪畔隐居6年后去世。
徐夤的诗、赋颇多,遗作有《探龙集》《钓矶文集》及《雅道机要》传世。
他的一首茶诗《尚书惠蜡面茶》描写了蜡面茶的采摘、制造、形状、运输、碾罗、茶具、点瀹、用水等,尤其是赠茶者及其“深”“异”之恩。
诗云: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
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诗中的蜡面茶、香蜡片也称为蜡面或蜡茶。
笔者考证,认为诗中“恩深知最异”的“尚书”所指的应为“开闽尊王”王审知。
王审知(862—925),字信通,唐淮南道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
与两兄弟加入王潮农民军转战福建。
景福二年(893)攻下福州,全闽统一。
乾宁四年(897)王潮去世,王审知接任他的位置,唐廷任他为威武军节度使、福建观察使,累迁至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琅琊徐夤《尚书惠蜡面茶》之“尚书”考论□林今团摘要:徐夤的《尚书惠蜡面茶》描写了蜡面茶的采摘、制造等过程,是福建茶文化史上最早的咏茶诗,对研究福建及武夷茶文化的早期历史极具文献价值。
【2018最新】蛇和鹰阅读答案word版本 (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蛇和鹰阅读答案篇一:闽文化概论续论任务1答题答案任务1(已评阅)总分98总共50题,客观题98.0分,主观题0.0分这是第1次答题,你共有 3次机会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第1题. ()流行于闽北和闽东,因主要乐器为长膜笛,故又名“横哨戏”。
B. 词明戏C. 小腔戏D. 山歌戏第2题. 福建曲艺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影响最大、最古老、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是()。
B. 锦歌C. 南词D. 评话第3题. 福州《渔歌》老子自幼在江边,不怕地来不怕天,看不尽青山绿水,吃不尽鱼虾渔鲜。
属于()。
A. 海上渔歌C. 闽南渔歌D. 闽东渔歌第4题. 惠安石雕名作《鹰蛇搏斗》属于()。
B. 浮雕C. 沉雕D. 影雕第5题. ()是寿山石雕的鼎盛期,各种艺术流派争奇斗艳,或纯朴深厚、或精巧玲珑,精品多为宫廷所收藏。
A. 唐代B. 宋代C. 元明第6题. ()年画则往往与乡间民俗结合在一起,如李福记堂印制的《累积资金》图,以墨、绿、黄、红四色套版印制。
B. 漳州C. 福安D. 福鼎第7题. 基督教在明代福建得到广泛传播,其影响最大的是称被为西来孔子、开教福建第一人的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
B. 白多禄C. 颜珰D. 雅禆理第8题. 五代闽国,福建佛法独盛于其时,其主要原因是()。
A. 经济繁荣B. 人民生活安定C. 外省高僧大量入闽第9题. ()历经八百多年而保存完备,殿宇飞檐交错,门廓壁上浮雕精美绝伦,殿内盘龙石柱,彩绘描金,集宋元明清建筑、绘画、雕塑、书法艺术于一炉,有闽南故宫之誉。
A. 泉州东岳行宫B. 德化石壶殿C. 惠安青山宫第10题. 福建的地方宗教也有很大的影响,最有名的是三一教。
这是将儒、释、道三教合而为一的教派,由明代正德、嘉靖、万历年间福建莆田()创建的。
徐寅 唐代文学家
徐寅唐代文学家早年所作《人生几何赋》、《斩蛇剑》、《御沟水》等,远传至渤海等国,其人皆以金书列为屏障。
然而,他却屡举进士不第,至唐末方得以“榜上有名”。
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再试进士,中第一名,为福建历史上第二个状元。
因梁太祖指其《人生几何赋》中“一皇五帝不死何归”句,要其改写,徐寅答“臣宁无官,赋不可改”,梁太祖怒削其名籍。
东归,闽王审知礼聘入幕,官秘书省正字。
其试场所作《止戈为武赋》亦传诵一时。
五代时依王审之,不得志,归隐家乡,卒。
有《探龙集》等多种著作,《全唐诗》收录其诗220余首。
这是常见有关徐寅的资料,《记考》及《十国春秋》均有载,也被《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文学家辞典》(古代第二分册)、《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国古代诗词曲词典》等引用。
然而这些记载并不全面,都遗漏了一个重要的情节——徐寅曾于后梁重新参加进士考试而夺魁.人物生平徐寅命不逢时,处于安史之乱的唐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发,社会剧烈动荡,藩镇(地方军阀)分裂割据。
曾为黄巢部下后降唐的同华节度使朱全忠,于唐天佑元年(904年)勾结宰相崔胤,杀了唐昭宗,另立年仅十三岁的李柷为傀儡皇帝———唐昭宣帝,以武力劫持中央政权,控制关中和关东广大地区。
朱全忠野心也越来越大,想纂唐夺权,徐寅鄙视他奸诈残暴人格,毅然弃官返乡。
福建当时是闽王王审知当政,他欣赏徐寅为人正直,学识渊博,邀请其商讨治闽大事。
徐寅等人适时提出“轻徭薄敛,抚民休息”之策,首先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他协助王审知修长乐海堤,建十个斗门,旱可蓄水,涝可泄洪,灌溉千亩良田,粮食丰收,民心安定。
自此,八闽大地积极兴修水利,漳、泉等地仓廪盈实。
徐寅年迈时回到故乡莆田延寿村。
此地位于九华山下,寿溪蜿蜒而过,青山绿水,令人心旷神怡。
徐寅萌发建筑一座藏书楼想法,让莆仙学子有一个好去处,即选址在延寿桥头南侧,他倾注所有积蓄,书楼建成后又亲题“延寿万卷书楼”匾额,藏书达万卷。
中国缘事诗评考辨
古典诗学的现代阐释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最基本的两种精神需要是记事和抒情。
记事是外在的历史需求,抒情是内在的心理需要。
无怪罗兰·巴特把人视为“叙事的动物”,苏珊·朗格把艺术视为“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
中国诗评则形成了“情志不通,始作诗”(《六艺论》)和“在事为诗”(《春秋说题辞》)两种观念。
从横向来看,中国“情志为本”,西方“事理为先”。
从纵向来看,中国缘情为主,缘事为辅。
与西方叙事观念以及中国缘情观念相比,中国缘事观念并不发达,但这绝不意味着缘事观念在中国可有可无,相反其价值与影响却也不容忽视。
元·范梈《木天禁语》曰:“诗之说尚矣。
……有以字论者,有以意论者,有以故事论者,有以血脉论者。
”①《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诗文评总叙》将诗评分为五类,其中“孟棨《本事诗》,旁采故实”。
缘事诗评不仅是中国诗评的事实,而且在诗歌创作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考辨中国缘事诗评,一是要把缘事诗评从中国诗评的隐体系中呈现出来,从而为中国诗评的多元发展提供多种选择;二是要把缘事诗评从西方叙事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而为中国诗评本土化发展提供一条路径。
加强缘事诗评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古代诗评传统,而且也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当代的诗歌创作与评论。
一、中国缘事诗评的历史与属性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认为,中国诗评(诗话)主要有两种形式:“论诗及事”和“论诗及辞”。
“论诗及事”即缘事诗评,“初本论诗,自孟棨《本事诗》出,亦本《诗小序》,乃使人知国史叙诗之意。
”②据此而言,缘事诗评萌动于汉代“以事系诗”的四家诗,滋养于魏晋“属词比事”的品评之风,成形于唐代“触事兴咏”的《本事诗》,成熟于宋代“论诗及事”的诗话。
(一)缘事诗评萌动期:在先秦乃至两汉,中国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缘事诗评,但从“结绳记事”的历史意识到周代广泛“用诗”以及汉代普遍“注诗”的诗学活动中都隐含着缘事观念。
就显性诗评而言,孟子“知人论世”说为缘事诗评提供了理论预设;就隐性诗评而言,“四家诗”尤其是《毛诗》为缘事诗评提供了实践场地。
古典诗词结构、布局、造境的技法与妙巧
古典诗词结构、布局、造境的技法与妙巧古典诗词的结构技巧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诗词因主体思维方式差异,呈现不同之艺术特色。
古典诗词是运用神话思维创作构思,神话思维是一种具象化的象征思维,是以神话为内容和形式,应用自发、直觉、感性、隐喻的方式观察世界的思维形式。
其主体以“天人合一”的观物态度面对世界,将直觉感应的察物方式融入对象。
当代诗人受西方世界影响,新诗构思方式则自以逻辑思维为本,主体怀着“以人定天”的观物态度面对世界,运用分析推论的感物方式占有对象。
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诗体(形体格式)上显示不同的体系。
结构上,古典诗词为圆美流转类结构体系,新诗是方美直向类结构体系;语言上,古典诗词为点面感发类语言体系,新诗是直线陈述类语言体系;形式上,古典诗词为回环节奏类形式体系,新诗是推进节奏类形式体系。
古典诗词的风格特征,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形体格式上,表现为结构的圆美化,语言的隐喻化,体式的回环化;意象空间上,体现为外象的如实化,内质的原型化,功能的感兴化;真实世界上,显示为外层的本体化,中层的意境化,底层的象征化。
古典诗词的创作技巧从形式上主要围绕结构、语言、节奏三方面铺叙展演。
古典诗词艺术构思,重立意发想,抓切入角度,定主导意象。
1、古典诗学的构思理论以立意为起点,决定其全局创构工程及美学价值的基础。
冒春荣《葚原诗说》:不能命意者,沾沾于字句,方以避熟趁生为工。
若知命意,迥不犹人,则神骨自超,风度自异。
仅在字句求新者,犹村夫著新衣,徒增丑态而已。
蔡嵩云《柯亭词论》“作词之法,造意为上,谴词次之。
欲去陈言,必立新意。
”立意以情驭道,情动于中引发联想,伴随立意而来的是心灵的逸想神思,“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诗人在感物阶段将自身性情或即兴而起的情绪投射、融化到借想象联想而出现的客观景物或事物之中,将物情化,借物抒情,以致情态纷呈,意象环生。
情意的意象化延伸通过诗人创作灵思(灵感)和艺术直觉的思维活动,成就全局的意脉流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磨炼
凡为诗须积磨炼。一曰炼意。二曰炼句。三曰炼字。意有暗纯、粗落。句有
死机、沉静、琐涩。字一有解句、义同、紧慢。以上三格,皆须微意细心,不须
容易。一字若闲,一联句失。故古诗云:“一个字未稳,数宵心不闲。”
○叙血脉
凡为诗须洞贯四阙,始末理道,交驰不失次序。诗有四不:不泥题目。不惑
众议。不落诸病。不犯沉暗。
○叙通变
凡为诗须能通变体格。摹拟古意,不偷窃名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令体面不同,不作贯鱼之
手。凡欲题咏物象,宜密布机情,求象外杂体之意。不失讽咏,有含情久味之意,
则真作者矣。
诗有多般通变:一曰或叙旧游往事为寄。二曰或叙思咏隔涧为寄。三曰或叙
时途更变为寄。四曰或叙功名未遂为寄。五曰或叙真隐高上为寄。六曰或叙多难
盛时群眼恨无言。”
花落。外意须言风雨之象,内意须言正风将变。诗曰:“不能延数日,开即
是春风。”
鹧鸪。外意须明飞自在,内意须言小得失。诗曰:“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
黄陵庙里啼。”
闻蝉。外意须言音韵悠扬,幽人起兴;内意须言国风芜秽,贤人思退之故。
诗曰:“斜阳当古道,久客独踟蹰。”
桂高。”
叹恨题:宫怨、槛猿、病鹤、逸客。叹恨句,诗曰:“妾如无异意,君弃也
甘心。”
感事题:废官、怀古、荒宫、旧居。感事句,诗曰:“桥高来野水,今古绕
长川。”
以上但将此意体究古人诗句,则备明旨趣矣。能使功不浪施,语不虚发。
○叙体格
诗有十一不:一曰不时态。二曰不繁杂。三曰不质朴。四曰不才调。五曰不
寒山。”
歌咏题:听琴、对月、赏花、喜睛。歌咏句,诗曰:“一堂风冷淡,千古意
分明。”
讽刺题:晚望、落叶、夕阳、闻蛩。讽刺句,诗曰:“白云风散尽,红叶水
流来。”
教化题:警世、怀居、咏古、嗟时。教化句,诗曰:“傍人皆默语,当局好
堤防。”
哀伤题:落第、病中、倦客、秋怀。哀伤句,诗曰:“江上二亲老,月中丹
背分体。诗曰:“山河终决胜,楚汉且横行。”
无虚体。诗曰:“山寺楼台月,江城鼓角风。”
覆妆体。诗曰:“叠供秋望,无云到夕阳。”
开阖体。诗曰:“卷帘黄叶落,锁印子规啼。”
是时体。诗曰:“须知项籍剑,不及鲁阳戈。”
贞洁体。诗曰:“大雪路亦出,深山水也斋。”
大雅体。变小雅体。正风体。变风体。
南宗体。北宗体。
诗有三格:情。意。事。
明题目否臧,如曰引、吟,乃刺忠臣遭佞而离散也。
白头吟 梦仙谣 行路难 古离别 湘水深 夜坐 疏漏 贫居
闻蝉 落花 对雪 晚望 归田 看水 苦寒
夫诗者,儒中之禅也。一言契道,万古咸知。
大雅题:天地、海岳、风雨、四时、日夜。大雅句,诗曰:“日月光天德,
山河壮帝居。”
小雅题:松、竹、鹤、僧、道、池亭、寺观。小雅句,诗曰:“斋归门掩雪,
讲彻柏生枝。”
背时题:招隐、辞居、思山、出开。背时句,诗曰:“归时值落叶,远路入
句中语。诗曰:“寄宿山中鸟,相寻海畔僧”。又诗:“养雏成大鹤,种子
作高松。”
○叙搜觅意
凡为诗须搜觅。未得句,先须令意在象前,象生意后,斯为上手矣。不得一
向只构物象,属对全无意味。凡搜觅之际,宜放意深远,体理玄微。不须急就,
惟在积思,孜孜在心,终有所得。古今为诗,或云得句先要颔下之句,今之欲高,
醺醺。”
诗断。诗曰:“吟苦相思处,天寒水不流信”又诗:“寸心来又去,烟浪杳
漫漫。”
诗语。诗曰:“果落新萍散,龟行细草开。”又诗:“远云收海渚,静角掩
山城。”
含景语。诗曰:“空将未归意,说向欲行人。”又诗:“古迹应重别,生缘
不暂停。”
一景一语。诗曰:“一宿夜糊水,千山叫蜀禽。”
曰或感物伤时。二十四曰或音书杳绝。二十五曰或对景动情。二十六曰或迫想旧
游。二十七曰或旅次途道。二十八曰或叹事无成。二十九或登楼对酒。三十曰或
偶有胜景。三十一曰或属境而为。三十二曰或送行色而为。三十三曰或惜别而为。
三十四曰或属物而为。三十五曰或合赠而为。三十六曰或伤嗟而为。三十七曰或
明物象,如日月比君臣明也。
日月 雨露 白昼 残晖 圆月 残月 珍珠 鸳鸯 荆榛
○明物象
残月,比佞臣也。珍珠,比仁义也。鸳鸯,比君子也。荆榛,比小人也矣。
以上物象不能一一遍举。
○明门户差别
门者,诗之所通也。如人门户,未有出入不由者也。明者如月在上,皎然可
囚缚。六曰不沉静。七曰不细碎。八曰不怪异。九曰不浮艳。十曰不僻涩。十一
曰不文藻。
凡为诗者,先须识体格。未论古风,且约五七言律诗,惟阆仙真作者矣。辞
体若淡,理道深奥,不失讽咏,语多兴味,惟知前项十一不则得之矣。
时态句。诗曰:“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
繁杂句。诗曰:“船中江上景,晚泊早行时。”
返本句。诗曰:“又因风雨夜,重宿古松门。”
暗会句。诗曰:“重城难锁梦,每夜自归心。”
功勋句。诗曰:“马曾金簇中,人有宝刀痕。”
抛掷句。诗曰:“琴书离上国,风雨出南山。”
悲喜句。诗曰:“两行灯下泪,一纸岭南书。”
追退句。诗曰:“寄宿山中寺,相辞海上僧。”
猛虎跳涧势。诗曰:“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云雾绕山势。诗曰:“中原不是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疏。”
龙凤交吟势。诗曰:“昆玉已成廊庙器,润泉犹是薛萝身。”
孤峰直起势。诗曰:“山中携卷去,膀上得官归。”
猛虎踞林势。诗曰:“窗前闲弄鸳鸯绣,壁上时看獬豸圆。”
旅途为寄。七曰或叙居处寂寥为寄。八曰或叙声价禄宦为寄。九曰或叙景物凄凉
为寄。十曰或叙雄势为赠。十一曰或叙功名为赠。十二曰或叙清苦为赠。十三曰
或叙才学为赠。十四曰或叙德行为赠。十五曰或叙高逸为赠。十六曰或叙富盛为
赠。十七曰或叙闲雅为赠。十八曰或叙避世为赠。十九曰或叙居处为赠。二十曰
或叙好异为赠。二十一曰或叙貌古神清为赠。二十二曰或贫疾凄凉怀人。二十三
鉴识门。诗曰:“因思后庭曲,懒看落花时。”
神仙门。诗曰:“一为嵩岳客,几丧洛阳人。”
塞蹇门。诗曰:“气蒸垂柳重,寒勒牡丹迟。”
动静门。诗曰:“春请游寺客,花落闭门僧。”
○明联句深浅
句者,拘也。或三字、五字、七字,皆约情实之事。
出入句。诗曰:“雨过花争出,云收月并生。”
礼义句。诗曰:“劝我一杯酒,典君身上衣。”
○明势含升降
势者,诗之力也。如物有势,即无往不克。此道隐其间,作者明然可见。
洪河侧掌势。诗曰:“游人微动水,高岸便生云。”
丹凤衔珠势。诗曰:“正思浮世事,又过古城边。”
孤雁失群势。诗曰:“人情苟且头头见,世路欹危处处惊。”
破题句。诗曰:“东游谁见待,尺纸寄长安。”
颔联句。诗曰:“龙怒秋腾海,鳌回夜动船。”
腹中旬。诗曰:“沙井泉澄疾,秋钟韵尽迟。”
正断。诗曰:“别有微凉处,相思不似君。”又诗:“除却相思梦,音信谁
为传。”
背断。诗曰:“忽然归故国,犹想过灞陵。”又诗:“因悲在朝市,终日醉
达时句。诗曰:“春闲开户懒,夜永出庭迟。”
度量句。诗曰:“临水通宵坐,知君此兴同。”
失时句。诗曰:“高秋初雨后,半夜乱山中。”
静兴句。诗日:“古屋无人处,残阳满地时。”
十字句。诗曰:“不会这个地,如何着得君。”
直拟句。诗曰:“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
返本门。诗曰:“远忆诸峰项,曾栖此性灵。”
贞孝门。诗曰:“无家全托梦。主祭不从人。”
薄情门。诗曰:“君恩秋后薄,日夕向人疏。”
忠贞门。诗曰:“周将心为国,岂惧语伤人。”
相成门。诗曰:“怪得登科晚,须知圣主恩。”
乱道门。诗曰:“苦雨秋涛涨,狂风野烧翻。”
以上但将此例句度吟咏,备见古今诗人制作体格,罕有离得此病“若得脱此,
则真仙矣。
○叙句度
凡为诗者,须分句度去着:或语,或句;或含景语,或一句一景,或句中语;
或破题,或颔联,或腹中,或断句;皆有势向不同。
北宗则二句见意;南宗则一句见意。
破题。构物象,语带容易,势须紧险。
○明意包内外
内外之意,诗之最密也。苟失其辙,则如人去足,如车去轮,其何以行之哉?
赠人。外意须言前人德业,内意须言皇道明时。诗曰:“夜闲同象寂,昼定
为吾开。”
送人。外意须言离别,内意须言进退之道。诗曰:“遥山来暮雨,别浦去孤
舟。”
题牡丹。外意须言美艳香盛,内意须言君子时会。诗曰:“开处百花应有愧,
┌─────┐
│ 雅道机要 │ 唐·徐寅撰
└─────┘
明六义:歌事日风。布义曰赋。取类曰比。感物曰兴。正事曰雅。功成曰颂。
观。
隐显门。诗曰:“道晦金鸡伏,时来木马鸣。”
惆怅门。诗曰:“此别又千里,少年能几时。”
道情门。诗曰:“谁来看山寺,自要扫松门。”
得意门。诗曰:“此生还自喜,余事不相侵。”
背时门。诗曰:“白发无心镊,青山去意多。”
正风门。诗曰:“一春能几日,无雨亦多风。”
质朴句。诗曰:“不觉日又夜,争教人少年。”
囚缚句。诗曰:“卷帘当白昼,移榻对青山。”
沉静句。诗曰:“冷落菊花雨,参差荷叶风。”
细碎句。诗曰:“静瓶摇暗浪,香罐带微烟。”
惟异句。诗曰:“酒肠宽似海,诗胆大如天。”
浮艳句。诗曰:“好花红照水,芳草绿随船。”
抱直门。诗曰:“须知三尺剑,只为不平磨。”
世情门。诗曰:“要路争先进,闲门肯暂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