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第2章 吸收
第二章 吸收
• 一、循环系统 • 体液约占成人体重的60%,较胖的人占成 人体重的50%。体液中含有蛋白质、碳水 化合物、脂肪、无机盐等。 • 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 细胞内液含有较高的K+、PO3ˉ。 • 细胞外液是细胞生存的环境,它又分为: 血液(血细胞与血浆)和细胞间液。
• 通过血管,血浆与组织液发生物质交 换;通过细胞膜,细胞内液与细胞外 液发生物质交换;血浆液可经皮肤、 肾、肺排出废物,通过胃肠提供营养 素和能量。 • 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 封闭体系,心脏推动血液循环,血管 是血液流动和物质输送的通道。
三、脂类消化产物的吸收
• 脂类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的下部和空 腔上部。 • 脂肪消化后产生甘油、游离脂肪酸和酰 基甘油酯。
• 由短链和中链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 容易分散,且被完全水解,短链和中链 脂肪酸循门静脉入肝。 • 由长链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经水 解后,其长链脂肪酸在肠壁再酯化为三 酰甘油酯,进入淋巴系统后再进入血液 循环。 • 在此过程中胆汁盐起乳化分散作用,以 利脂肪的水解、吸收。 • 吸收情况如图所示。
• 体内的含水量与年龄、性别有关,年龄越 小,含水量越多,新生儿的含水量可高达 体重的80%,成年男子的含水量约为体重 的60%,成年女子为50%~55%。 • 每日进入成人小肠的水分5~10L,这些水 分不仅来自食品,还来自消化液,而且主 要来自消化液。 • 水分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小肠未被吸收的 剩余部分被大肠吸收。
• 循环系统功能:通过循环完成体内物质的运送, 进行体液、体温的调节。 • 循环意义:保护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和细胞代谢的 正常进行。 • 循环方式:体循环和肺循环。 • 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射出后,经主动脉及 各级分支到达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再经小静脉、 大静脉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室。 • 在这一过程中血管将氧气进行,通过心脏连接共同完 成循环。
化工原理(天大版)---(下册)第二章 吸收
c c A c B 常数
根据菲克定律:
DAB DBA
dc A J A D AB dc z
dcB J 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BA dcz
1.
2-2-2 气相中的稳态分子扩散
等分子反方向扩散 pB1<pB2
第二章 吸收
• 吸收定义
利用组成混合气体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不同,来分离 气体混合物的操作,称为吸收操作。 溶质A 惰性组分B 溶剂S 吸收溶液 吸收尾气
• 吸收操作示意图 • 吸收在工业上的用途
分离混合气体以回收所需的组分 除去有害组分以净化气体 制备某种气体的溶液 工业废气的治理
• 吸收的分类
按有无化学反应 按溶质气体的数目
物理吸收 化学吸收
按有无明显热效应,
分单组分吸收 多组分吸收 等温吸收 非等温吸收
• 吸收与蒸馏的不同
原理不同 蒸馏可获得较纯的产品,而吸收则不能
2.1气体吸收的相平衡关系
2-1-1 气体的溶解度
• 相平衡 • 平衡分压(饱和分压) • 平衡浓度(饱和浓度) • 气体的溶解度:指气体在液相中的饱和浓度,用单位质
3. 指明传质过程进行的极限 yi2min≥y*i2=m xi2
xi1max≤x*i1=yi1/m
2.2 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
2.2.1分子扩散与菲克定律
•
2.2.1分子扩散与菲克定律
扩散通量
J A D AB dc A dc z
菲克(Fick) 定律
JA:物质A在z方向上的分子扩散通量,kmo1/(m2· s) dcA/dcz:物质A的浓度梯度,kmol/ m4 DAB:物质A在介质B中的分子扩散系数, m2/s 当系统总压不高且各处温度均匀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一、食物的消化
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系统完成的。
消化主要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
酶属于 蛋白质
模拟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
不变蓝
搅拌相当于 模拟牙齿和 舌头的作用
变蓝
变蓝
将这3支试管一 起放入37度左 右的温水中 5~10分后, 取出3支试管, 各滴加2滴碘液, 摇匀.观察并记 录和试管中颜色 的变化
馒头+唾液 (搅拌) 馒头+清水 (搅拌)
馒头+唾液 (不搅拌) 物理消化
本实验的对照组为: ①
口
咽
食道
消化道
消 化 系 统
消化腺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外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等 内消化腺:胃腺、肠腺等。
口腔 咽
唾液腺
食道 肝脏 胃腺 胰脏 肠腺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消化道
消化腺
唾液
肠液胰液 小肠 葡萄糖
小肠
大部分水、无 机盐和维生素 全部葡萄糖、 氨基酸、甘油 和脂肪
教材31页
Y
肠液、胰液、胆汁等消化液
分别在口腔、小 肠、胃
1 2
3 4
5 6
消化吸收的主要器 小肠 官是————— 7 分泌胰液的是图 胰腺 8 (10 )————— 分泌唾液的是图 唾液腺 ( 1 )————— 9 10 分泌胆汁的是图 肝脏 11 ( 3 )————— 12
营养物质是在哪里被吸收的呢?
结论: 小肠是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1、小肠很长,约5-6米。
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增加了内 表面积。 3、小肠绒毛壁很薄,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 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它们这些特点大大增加了小 肠的吸收面积
化工原理(下册)吸收
O
kg / m3 ,
溶质和溶剂的摩尔质量分别为 以 V 1m 质的量为:
3
M
和 MO kg / kmol
,
溶液为基准,则溶液中含溶质A的物
nA cAV cA 1 cA (kmol )
MO
含吸收剂S的物质的量为: n T 1 cA M (kmol ) S
则由摩尔分数的定义知: cA M O nA cA xA nA nS c T cA M T cA ( M O M ) A MO T 整理得:
YA Y
摩尔比与摩尔分数的关系
yA 气相: YA= 1 yA
或
或
YA y A= 1 YA
xA 液相: X A= 1 xA
YA XA m 1 YA 1 X A
XA xA= 1 X A
A
将上式代入亨利定律相平衡表达式 y mxA 得:
整理得:
--------亨利定律的摩尔比表达式
六
吸收和蒸馏的差别
1、第二物相产生的方式不同
蒸馏是通过加热或冷却的方法,使混合物系产生第二个物相; 吸收则是从外界引入另一相物质(吸收剂),形成两相系统。 2、传质机理不同 蒸馏是进行的等分子反向扩散过程,吸收进行的是单向扩 散过程 。
2.1 气体吸收的相平衡关系
2.1.1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和气体的溶解度
A(吸收) 液相 气相 A(解吸)
气相 平衡分压(P) 相际动态 平衡(相 液相---平衡浓度或平衡溶解度 (C A , x A , X A ) 平衡)
p80-81氨、二氧化 硫、氧气在水中的 溶解度
吸收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判据
吸收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取决于吸收质在气液两相间的平衡 关系: 当气相中吸收质的分压 PA 大于平衡分压 P 吸收过程将继续进行下去,直至 PA PA ,即达到相平衡状态为止;
《化工原理》(下)第二章 吸收第六次课
y2
−1
x2 L
此题中: x 2 = 0 , y 1 = 0.05 , V = 1500 22.4 = 67 kmol ⋅ h − 1
φ = 0 .95 , a = 93 m 2 ⋅ m -3 , H = 1 / 5 . 78 m ⋅ kN ⋅ kmol
思路就是由所求目标推至已知条件。 ( 1) 求 x 1
6
三、增大单位吸收传质面积
面积主要由设备来决定,对于填料塔,应该注意: 面积主要由设备来决定,对于填料塔,应该注意: 填料的选型,应尽量选比表面积大的填料。 填料的选型,应尽量选比表面积大的填料。 增大气液分散度,液体喷淋均匀,填料充分润湿, 增大气液分散度,液体喷淋均匀,填料充分润湿, 保证上升气泡和液层充分接触,达到传质目的。 保证上升气泡和液层充分接触,达到传质目的。 采用湍流塔,促使气液充分湍动, 采用湍流塔,促使气液充分湍动,两相接触面不 断更新,扩大了接触面积。 断更新,扩大了接触面积。
用量为最少用量的1.5 倍。该塔在30℃和101.3kN ⋅ m−2 压力下操作,在操作条件下的平衡 关系为 pe = 5.78C kN ⋅ m−2 ,试求: (已知吸收为逆流吸收过程。) (1)出塔溶液浓度 x1 ; (2)用平均推动力法求填料层高度 Z ; (3)用吸收因数法求 Z 。
12
首先列出已知条件,并用公式符号和标准单位表达出来。
4
对于易溶气体, 约等于k 是气膜控制过程; 对于易溶气体,KG约等于kG ,是气膜控制过程; 关键是降低气 膜层的厚度。增加气体总压,增加气流速度, 膜层的厚度。增加气体总压,增加气流速度,增大气相的湍动 程度,则膜分系数增大,KY=P·kG 。但是,气流速度应根据设备 但是, 程度,则膜分系数增大, =P· 大小来考虑,不能超过液流速度。 大小来考虑,不能超过液流速度。 对于难溶气体,K 约等于k 是液膜控制过程: 对于难溶气体,KL约等于kL ,是液膜控制过程: 关键是降低液膜 厚度。提高吸收剂的流速,增大液相的湍流程度, 厚度。提高吸收剂的流速,增大液相的湍流程度,使液膜分系 数增大,KX约等于C·kL 。 数增大, 约等于C 溶解度适中的气体,其吸收速度由两个膜控制,同时增大气相 溶解度适中的气体,其吸收速度由两个膜控制, 和液相流速,增大两相的湍动程度,从而减小两膜的厚度。 和液相流速,增大两相的湍动程度,从而减小两膜的厚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节消化和吸收1.下列与馒头中淀粉的消化无关的是()A.唾液淀粉酶B.牙齿的咀嚼C.舌的搅拌D.胆汁2.下列各项中既能消化糖类又能消化蛋白质和脂肪的是()A.唾液B.胰液C.胆汁D.胃液3.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酶消化的先后顺序是()①蛋白质②无机盐③淀粉④脂肪⑤维生素A.①②③B.③①④C.①②④D.①④⑤4.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淀粉在口腔中能被消化成葡萄糖B.肝分泌的胆汁储藏在肝中C.小肠是人体消化的主要场所D.脂肪和蛋白质最早在胃内被消化5.下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胃能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氨基酸B.肝分泌的胆汁含有消化脂肪的酶C.小肠内有肠液、胰液和胆汁,利于消化D.大肠只有消化功能,没有吸收功能6.消化道中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是由哪些腺体分泌的?()①唾液腺②胃腺③肝④肠腺⑤胰腺A.②④⑤B.①④⑤C.③④⑤D.①③⑤7.医生从小王消化道的某器官里取出少量液体,经化验发现含有葡萄糖、麦芽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维生素等物质。
则该器官是()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8.将等量的唾液和清水分别滴入盛有等量馒头碎屑的试管甲和试管乙内,搅拌均匀,再将2支试管放在37 ℃的温水中10分钟,取出试管并滴入碘液,发现甲不变蓝,乙变蓝。
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唾液不能使淀粉发生变化B.唾液可以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C.唾液可以将淀粉转变成葡萄糖D.唾液可以将淀粉分解9.下列有关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A.食道只有贮存食物的作用,没有消化吸收的功能B.小肠是人体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C.胆汁有助于脂肪消化是由于含有消化脂肪的酶D.淀粉的化学性消化的起始部分是胃10.小肠吸收功能严重不良的病人,常采用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提供营养,全营养液的成分不能含有()A.蛋白质B.葡萄糖C.无机盐和维生素D.氨基酸11.为避免对胃产生刺激,制药厂常把药物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供患者服用。
化工原理第二章 吸收.
2.2.1平衡溶解度
⑴溶解度曲线 对 单组 分 物 理 吸收 的 物 系 ,根 据 相 律 ,自 由 度 数 F 为 F=CΦ +2=3-2+2=3(C=3,溶质A,惰性组分B,溶剂S,Φ =2,气、液两 相),即在温度 t ,总压 p ,气、液相组成共4个变量中,由3个自 变量(独立变量),另1个是它们的函数,故可将平衡时溶质在气 相中的分压 pe 表达为温度 t ,总压 p 和溶解度 x 的函数:
2.1概述
①溶剂应对被分离组分(溶质)有较大的溶解度,或者说在 一定的温度与浓度下,溶质的平衡分压要低。这样,从平衡角度 来说,处理一定量混合气体所需溶剂量较少,气体中溶质的极限 残余浓度亦可降低;就过程数率而言,溶质平衡分压↓,过程推 动力大,传质数率快,所需设备尺寸小。 ②溶剂对混合气体中其他组分的溶解度要小,即溶剂应具备 较高的选择性。若溶剂的选择性不高,将同时吸收混合物中的其 他组分,只能实现组分间某种程度的增浓而不能实现较为完全的 分离。 ③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应对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即不仅 在低温下溶解度要大,平衡分压要小,而且随着温度升高,溶解 度应迅速下降,平衡分压应迅速上升。这样,被吸收的气体容易 解吸,溶剂再生方便。
2.1概述
④溶剂的蒸汽压要低,不易挥发。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溶剂在 吸收和再生过程的损失,另一方面也是避免在气体中引入新的杂质。 ⑤溶剂应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以免使用过程中发生变质; ⑥溶剂应有较低的粘度,不易产生泡沫,以实现吸收塔内良 好的气液接触和塔顶的气液分离。 ⑦溶剂应尽可能满足价廉、易得、无毒、不易燃烧等经济和 安全条件。 实际上很难找到一个理想得溶剂能够满足上述所有要求,应 对可供选择得溶剂做全面得评价,以便作出经济、合理得选择。 ⑹吸收操作得经济性 吸收总费用=设备(塔、换热器等)折旧费+操作费(占比重大)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学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
再见 ! (zàijiàn)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四页。
第三十三页,共三十四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教学课件。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能够直接通过细胞膜被细胞吸收,而淀粉、蛋白质 和脂肪等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先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 道(shídào)、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胰等器官以及分布在消化道壁 内的小腺体。例如,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肝、胆、胰、十二指肠的相 互关系示意图
温度大约是37 ℃。
第十一页,共三十四页。
制订计划
可以参考下面的方案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
❶ 取新鲜(xīn xiān)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 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模拟牙的咀嚼);C块不做处 理。
❷ 用凉开水将口漱干净,再在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钟后, 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第十三页,共三十四页。
第十四页,共三十四页。
讨论和完善计划(jìhuà)
完善方案时,要进一步考虑以下问题:多大的馒头块做实验合适?
怎样才能既方便又快速地获得大量的唾液?实验装置在37 ℃的温水 中保持多长时间后再滴加碘液合适?等等。
分工(fēn gōng)操作,观察和记录 你们小组观察到的现象是:
分析下面的数据,指出哪一部分消化道中的消化液最多。
在每天摄入800克食物和1 200毫升水的情况下,消化腺大致 分泌以下数量(shùliàng)的消化液:1 500毫升唾液,2 000毫升胃液, 1 500毫升肠液,500毫升胆汁,1 500毫升胰液。
五种消化液中,胆汁、胰液、肠液(chángyè)都进入小肠,共有3 500毫升,所以小肠内消化液最多。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1课时食物的消化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16-
3.如图表示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其中①和②分别是 ( C)
A.胰液和肠液 脂肪酸 B.胰液、肠液和胆汁 脂肪酸 C.胰液和肠液 氨基酸 D.胰液、肠液和胆汁 氨基酸
第1课时 食物的消化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17-
4.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第1课时 食物的消化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20-
7.如图为人体消化过程示意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
。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
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叙述正
第1课时 食物的消化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15-
2.马铃薯又名“土豆”,因其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人类的第二 面包”。马铃薯所含的主要成分在人体内开始被消化的部位 和最终消化产物分别是( A ) A.口腔和葡萄糖 B.小肠和麦芽糖 C.小肠和葡萄糖 D.口腔和麦芽糖
第1课时 食物的消化
自主预习
第1课时 食物的消化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13-
6.如图是模拟淀粉的消化过程,“剪刀1”“剪刀2”分别代表的是 ( C)
A.淀粉酶和蛋白酶 C.淀粉酶和麦芽糖酶
B.脂肪酶和蛋白酶 D.麦芽糖酶和蛋白酶
第1课时 食物的消化
自主预习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14-
1.下列有关消化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胆汁不含消化酶 B.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C.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D.所有的消化腺都分泌消化液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2节消化和吸收1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
毛细淋巴管
12/11/2021
第十四页,共三十页。
肠腺
小肠(xiǎocháng)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 点:
• 小肠长5~7米; • 皱襞和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内表
面积;
• 小肠中有多种消化液;
• 丰富(fēngfù)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
12/11/2021
第十五页,共三十页。
9
5
6
分泌胆汁的是器官是( 肝脏 )
7
8
消化12食/11物/202和1 吸收养料的主要器官是( 小肠 )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页。
连线并回答问题
各种(ɡèzhǒnɡ)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
唾液腺 肝脏 胰腺(yíxiàn)
肠液
胰液
胆汁
(dǎnzhī)
肠腺
唾液
胃腺
胃液
含多种消化酶的消化液:
12/11/202不1 含消化酶的消化液: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页。
巩固练习
1.在消化道中只有(zhǐyǒu)消化作用是__口__腔___,只有吸收作用的是 ____大__肠_,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吸收作(gk)ǒ用uqi的ān 是______胃__小__肠,既无 消化作用又无吸收作用的是___________咽____食__道. 肛门 2.消化系统由____消__化___道_和______消__化_组腺成.
12/11/2021
第十一页,共三十页。
毛细血管(máo xìxuèɡuǎn) 毛细淋巴管
12/11/2021
第十二页,共三十页。
(fàngdà)
小 肠 绒 毛 放 大
微绒毛(1000—3000根)
小 肠 绒 毛 细 胞
(xìbāo)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消化和吸收(2)课件与答案
第四单元 第二章
A.试管①不变蓝,试管②变蓝 B.试管①变蓝,试管②不变蓝 C.都变蓝 D.都不变蓝 答案:A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二章
10.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胃液和肠液都能参与牛奶的消化 B.胆汁不含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 C.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都是有机物 D.牙齿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 分解了
1.小肠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是 ( A )
A.维生素 B. 淀粉 C. 蛋白质 D. 脂肪
2.下列器官中都具有吸收功能的是 ( B )
A.口腔、胃、小肠
B.胃、小肠、大肠
C.咽、食道、肛门、小肠
D.胃、小肠、肛门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二章
3.下列哪项不是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D ) A.小肠长5~6米 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C.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 D.小肠壁内有肠腺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二章
7.嚼馒头时有甜味是因为 ( B ) A.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B.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C.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D.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二章
8.下列对于右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 B.能初步消化淀粉的是② C.③分泌的消化液含有胰岛素 D.消化蛋白质的主要是④
第四单元 第二章
解析: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不仅增大了消化面积也增大 了吸收面积,A项错误。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不仅增大了 消化面积也增大了吸收面积,B项错误。小肠内壁有许多 肠腺分泌肠液利于消化食物而与吸收功能不相关,C项正 确。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壁薄有利于对营 养物质的吸收,D项错误。
下册 第2章 气体吸收
下册第2章吸收B2-1.吸收操作的依据是,以达到分离气体混合物的目的。
混合气体中,能够溶解于溶剂中的组分称为或。
B2-2.若某气体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值很大,说明该气体为气体。
在吸收操作中压力和湿度可提高气体的溶解度,有利于吸收。
B2-3.对接近常压的溶质浓度低的气液平衡系统,当总压增大时,亨利系数E ,相平衡常数m ,溶解度系数H 。
B2-4.由于吸收过程中气相溶质分压总是溶质的平衡分压,因此吸收操作线总在平衡线的。
B2-5.当V,Y1,Y2及X2一定时,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吸收推动力;此斜率又称为。
B2-6.吸收因数S可表示为,它是与得比值。
B2-7.当吸收剂用量为最少用量时,吸收过程的推动力为,则所需填料层高度将为。
B2-8.双膜理论是将整个相际传质过程简化为。
B2-9.吸收过程中,K Y是以为推动力的总吸收系数,它的平位是。
B2-10.用水吸收氨-空气混合气体中的氨,它是属于控制的吸收过程,对于该过程来说,要提高吸收速率,则应该设法减小。
B2-11.若总吸收系数和分吸收系数间的关系可表示为1/K L=1/K L+H/K G,其中1/K L表示,当项可忽略时,表示该吸收过程为液膜控制。
B2-12.在吸收过程中,由于吸收质不断进入液相,所以混合气体量由塔底至塔顶。
在计算塔径时一般应以的气量为依据。
B2-13.求传质单元数时,对于低浓度气体吸收,当平衡线为直线可用法,当平衡线为弯曲程度不大的曲线时可用法,当平衡线为任意形状曲线时可用法。
B2-14.有利于吸收操作的条件()(A)温度下降,总压上升(B)温度上升,总压下降(C)温度、总压均下降(D)温度、总压均上升B2-15.“液膜控制”吸收过程的条件是()(A)易溶气体,气膜阻力可忽略。
(B)难溶气体,气膜阻力可忽略。
(C)易溶气体,液膜阻力可忽略。
(D)难溶气体,液膜阻力可忽略。
B2-16.吸收操作的作用是分离()(A)气体混合物。
(B)液体均相混合物。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分析吸收实验中吸收物质的含量 变化,探究不同营养物质的吸收
机制和效率。
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点进行对 比,加深对消化和吸收过程的理
解。
THANKS
谢谢
统中的吸收过程,了解吸收机
制。
01
实验材料:葡萄糖、氨基酸、
脂肪酸等。
02
实验步骤
03
1. 将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
分别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中物质的变 化情况,如颜色、黏稠度等。
05
3. 使用试纸检测试管中吸收物 质的含量,记录实验数据。
06
实验结果分析
分析消化实验中消化酶的活性变 化,探究不同食物在消化过程中
吸收
分泌
将经过消化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吸收进入 血液,供全身组织细胞利用。
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参与消化过程,同时 还能分泌一些激素,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 。
02
CHAPTER
消化过程
物理性消化
01
02
03
咀嚼和吞咽
咀嚼食物将食物破碎成小 块,便于吞咽,进入食道。
胃肠蠕动
通过胃肠的蠕动,推动食 物与消化液混合,促进食 物的消化。
等。
提高吸收效率
消化酶能够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 分子物质,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效 率。
维持身体健康
消化酶的分泌和作用对于维持身体 健康和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03
CHAPTER
吸收过程
吸收的部位
小肠
小肠是主要的吸收部位,食物经 过胃和小肠的消化后,小肠绒毛 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
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肠道疾病
总结词
肠道疾病是指影响肠道健康的疾病,包括炎症性肠病、肠易 激综合征等。
第二章 吸收制冷工质对热物理性质
注:但由于图上没有表示出比 焓的变化,因而不能用来进 行热力计算。进行溴化锂机 组的热力计算时,更常用的 是h—ξ图。
AB DC
(2)溴化锂h-ξ图
气
等温线
相
等压线
区
等浓度线
等焓线
液态区
液
汽态区
相
区
等压线 等焓线
等浓度线
等温线
纵座标是比焓h,横座标是溴
化锂溶液的质量分数ξ。
气
上半区为与溶液处于相平衡的 相
溶液中水的蒸气压力很低,比同温度下纯水的饱 和蒸气压力低很多,溶液有强烈的吸湿性;
密度比水大,比热容较小,粘度较大,表面张力 大;
溴化锂水溶液的热导率随溴化锂质量分数的增大 而降低,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对黑色金属和紫铜等材料有强烈的腐蚀性,有空 气存在时 更为严重。
2.3.2 溴化锂溶液性能参数
溴化锂作吸收剂的优点:对人体和环境无害,溴化锂易溶于 水,具有很强的吸收水蒸汽的能力,沸点高达1265℃,产生 的蒸汽中无溴化锂成分,故溴冷机不需精馏装置。
溴化锂作吸收剂的缺点:对金属材料有腐蚀性,会出现结晶 现象。
2.3.1 溴化锂溶液一般特性
溴化锂的性质
溴化锂属盐类,有咸味,为无色、无毒粒状晶体;
例题 [例2-1]饱和溴化锂溶液的压力为7mmHg,温度为40
℃,求溶液及其液面上水蒸汽各状态参数。
[ 例 2-2] 某 一 稳 定 状 态 下 的 溴 化 锂 溶 液 , 压 力 PA=5.8mmHg,温度42℃,求浓度和焓值。(A点)
[ 例 2-3] 将 A 点 状 态 的 溴 化 锂 溶 液 等 浓 度 加 热 , 求 在 71.9mmHg时的饱和溶液的温度和焓值以及所加入 的热量。(B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94
2.确定传质的推动力 2.确定传质的推动力
未达平衡的两相接触会发生相际间传质(吸收或解吸 , 未达平衡的两相接触会发生相际间传质 吸收或解吸),离平 吸收或解吸 衡浓度越远,过程传质推动力越大,传质过程进行越快。 衡浓度越远,过程传质推动力越大,传质过程进行越快。 方法: 方法 : 用气相或液相浓度远离平衡的程度来表征气液相际 传质过程的推动力。 传质过程的推动力。 对吸收过程: 对吸收过程: (y-y*):以气相摩尔分数 : 差表示的传质推动力; 差表示的传质推动力; ( x*-x): 以 液 相 摩 尔 分 : 数差表示的传质推动力。 数差表示的传质推动力 。 传质推动力的表示方法 可以不同,但效果一样。 可以不同, 但效果一样。
14/94
液相浓度(y,x)在平 气 、 液相浓度 在平 衡线下方(Q点 : 衡线下方 点): 相对于液相浓度 x 而言 气相浓度为欠饱和 (y<y*),溶质 A 由液相 , 向气相转移。 向气相转移。 相对于气相浓度而言实 际液相浓度过饱和 (x>x*),故液相有释放 , 的能力。 溶质 A 的能力。
y y
释放溶质 吸收溶质
P
y*=f(x)
y* o x
x* x
结论:若系统气、液相浓度 在平衡线上方, 结论:若系统气、液相浓度(y,x)在平衡线上方,则体系将发生 在平衡线上方 从气相到液相的传质, 吸收过程。 从气相到液相的传质,即吸收过程。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下册第2章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下册第2
吸收剂 吸收尾气 吸 收 塔 混合气
气体
溶剂
气体
溶剂
1
填料
n
吸收液
被吸收气体
被吸收气体
逆流吸收操作示意图
板式塔
填料塔
6/94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下册第2章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下册第2
概述
2.吸收流程 . 单一吸收塔流程: 单一吸收塔流程: 吸收剂常常需 要回收再利用
吸 收 塔 解 吸 塔
吸收-解吸流程
----独立变量只有 个,例如:T、P、pA 独立变量只有3个 例如: 、 、 独立变量只有
在几个大气压以内、温度 一定条件下 一定条件下, 在几个大气压以内、温度T一定条件下,
或 p ∗ = g (c A ) A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下册第2章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下册第2
8/94
2.1.1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0 oC 10 oC 20 oC 30 oC 40 oC 50 oC
500
20 oC 30 oC 40 oC 50 oC
0
20
40
60 80 pNH3/kPa
100
120
pSO2/kPa
100
120
在相同条件下, 大得多。 在相同条件下,NH3 在水中的溶解度较 SO2 大得多。 用水作吸收剂时,称 NH3 为易溶气体,SO2为中等溶解气体, 用水作吸收剂时, 易溶气体, 中等溶解气体, 溶解度更小的气体则为难溶气体 难溶气体(如 溶解度更小的气体则为难溶气体 如O2 在 30℃ 和溶质的分 ℃ 的条件下, 压为 40kPa 的条件下,1kg 水中溶解的质量仅为 0.014g)。 。
目录
第2章 吸收 2.1 气体吸收的相平衡关系 2.1.1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2.1.2 亨利定律 2.1.3 吸收剂的选择 2.1.4相平衡关系在吸收过程中的应用 2.2 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 2.1.1 双膜模型 2.1.2 吸收速率方程 2.3 吸收塔的计算 2.3.1 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 2.3.2 吸收剂用量的确定 2.3.3 塔径的计算 2.3.4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y y*
吸收溶质
y*=f(x)
y
释放溶质
Q
o
x*
x
x
结论: 若系统气、液相浓度(y,x)在平衡线下方, 则体系将 在平衡线下方, 结论 : 若系统气 、 液相浓度 在平衡线下方 发生从液相到气相的传质,即解吸过程 吸过程。 发生从液相到气相的传质,即解吸过程。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下册第2章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下册第2
y* —— 与组成为 x 的液相呈平衡的气相中溶质的摩尔分数; c —— 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浓度,kmol/m3; m —— 相平衡常数; H —— 溶解度系数;kmol/(m3⋅kPa); 三个比例系数之间的关系: 三个比例系数之间的关系Leabharlann E m= Pcm H= E
cm =
ρ
Ms
为溶液的总浓度( 式中 cm 为溶液的总浓度(kmol/m3)。 对于稀溶液,因溶质的浓度很小, 对于稀溶液,因溶质的浓度很小,因此 cm = ρ / Ms ,其中 ρ 为溶液的密度, 为溶剂的摩尔质量。 为溶液的密度,Ms 为溶剂的摩尔质量。
例如,用硫酸从煤气中回收氨生成硫胺;用洗油从煤气中回收粗 苯等。
3.除去有害组分以净化气体 .
主要包括原料气净化和尾气、废气的净化以保护环境。 例如用水或碱液脱除合成氨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 燃煤锅炉烟气、 冶炼废气等脱SO2等。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下册第2章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下册第2
4/94
概述
三、吸收分类
本章要介绍的
物理吸收 化学吸收 等温吸收 非等温吸收 单组分吸收 多组分吸收
气体混合物 A 溶质 B C 惰性组分 D 相界面
液体
S 吸收剂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下册第2章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下册第2
5/94
概述
四.吸收设备及流程
板式塔 1、吸收设备-----塔设备 吸收设备 塔设备 填料塔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下册第2章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下册第2
10/94
2.1.2 亨利定律
当气、液相溶质浓度用其它组成表示法表示时, 当气 、 液相溶质浓度用其它组成表示法表示时 , 通过浓度 换算可得其它形式的亨利定律。 换算可得其它形式的亨利定律。常用的形式有
1 p = c H
*
y * = mx
y*=f(x) R
o
x* x
x
结论:若系统气、液相浓度(y,x)处于平衡线上, 则体系从 处于平衡线上, 结论 : 若系统气 、 液相浓度 处于平衡线上 宏观上讲将不会发生相际间的传质,即系统处于平 宏观上讲将不会发生相际间的传质, 衡状态。 衡状态。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下册第2章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下册第2
y y (y-y*) y* (x*-x) x x* x
17/94
y*=f(x) P
o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下册第2章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下册第2
3.指明传质过程进行的极限 3.指明传质过程进行的极限
y y P y*=f(x)
y*
o
x
x* x
对吸收而言: 对吸收而言: 不变, 若保持液相浓度 x 不变,气相浓度 y 最低只能降到与之相 平衡的浓度 y*,即 ymin=y*; ; 不变, 若保持气相浓度 y 不变,则液相浓度 x 最高也只能升高到 与气相浓度 y 相平衡的浓度 x*,即 xmax=x*。 , 。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下册第2章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下册第2
9/94
2.1.2 亨利定律
当总压不太高时, 当总压不太高时 , 一定温度下的稀溶液的溶解度曲线近似 为直线, 为直线 , 即溶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与其在气相中的分压成 正比。 正比。
p = Ex
*
—— 亨利定律
式中: p* —— 溶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kPa; x —— 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 E —— 亨利系数,kPa。 亨利系数的值随物系的特性及温度而异; 亨利系数的值随物系的特性及温度而异; 物系一定, 值一般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物系一定,E 值一般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E 值的大小代表了气体在该溶剂中溶解的难易程度; 值的大小代表了气体在该溶剂中溶解的难易程度; 在同一溶剂中, 值很大, 值很小; 在同一溶剂中,难溶气体 E 值很大,易溶气体 E 值很小; E 的单位与气相分压的压强单位一致。 的单位与气相分压的压强单位一致。
1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目录 化工原理》
目录
第2章 吸收
习题课 2.4 传质系数 2.5 解吸塔的计算 习题课 小结
2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目录 化工原理》
第2章 吸收
概述
一、什么是吸收
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 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 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 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操作称为吸收 吸收。 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操作称为吸收。
12/94
2.1.3 吸收剂的选择
1.溶解度-----对溶质组分有较大的溶解度 .溶解度 对溶质组分有较大的溶解度 2.选择性-----对溶质组分有良好的选择性, .选择性 对溶质组分有良好的选择性, 对溶质组分有良好的选择性 即对其它组分基本不吸收或吸收甚微, 即对其它组分基本不吸收或吸收甚微, 3.挥发性----- 应不易挥发 .挥发性 4.黏性----- 黏度要低 .黏性 5.其它-----无毒、无腐蚀性、不易燃烧、 .其它 无毒、 无毒 无腐蚀性、不易燃烧、 不发泡、价廉易得, 不发泡、价廉易得,并具有 化学稳定性等要求。 化学稳定性等要求。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下册第2章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下册第2
A A+B 气体) (气体) S 液体) (液体)
13/94
2.1.4 相平衡关系在吸收过程中的应用
1.判断传质进行的方向 判断传质进行的方向 判断
液相浓度(y,x)在平 气 、 液相浓度 在平 衡线上方(P点 : 衡线上方 点): 而言, 相对于液相浓度 x 而言, 气相浓度为过饱和 (y>y*),溶质 A 由气相 , 向液相转移。 向液相转移。 而言, 相对于气相浓度 y 而言, 液相浓度欠饱和(x<x*), 液相浓度欠饱和 , 故液相有吸收溶质 A 的 能力。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