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复习纲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二学期中国近代史复习纲要
I、题型介绍:
1.名词解释:4*5分
如:天津事变,民报发刊词(答题要点:时间、人物、过程描述、历史地位)
2.辨析题:
如:日寇侵略打断了中国走向独立的道路
3.简答题:
如: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19世纪以后中华民族意识的崛起、19世纪20年代后期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甲午战争以后亡国危机、20世纪孙中山振兴中华
4.材料分析
5.论述题1*20分
19世纪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历史危机,要改变中华民族的民运就要创造出新的文明……
II、考试重点
一、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1844年中美《望夏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的签订及影响(P11)
影响:
1)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割占香港岛;
2)破坏中国的领海权:外国舰船可以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
3)破坏中国司法权: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有领事裁判权;
4)破坏中国关税主权:协定关税;
并一步一步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使中国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
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
2.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及影响:
1)军事侵略:
①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使
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②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影响:使中国几乎已经没有独立的领
土主权可言;
③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影响:造成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
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
2)政治控制:
①控制中国内政、外交;
②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③扶植、收买代理人;(掌握“辛酉政变”即(北京政变)P23)、
3)经济掠夺:
①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②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③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④操纵中国的经济;(“天津条约”P25)、
4)文化渗透:
①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②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万国公报》P30)
3.1861年《北京政变》(辛酉政变):肃顺等顾命大臣被清除,恭亲王奕 和慈
禧太后掌权。
(影响是什么??)
4.俄国利用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胁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共侵占
150万平方公里土地:
1)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
2)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俄国割占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
3)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俄国割占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
4)1881年中俄《改定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7万平方公
里;
5.1858年《天津条约》,开放10个口岸;
6.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7.198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赔款22150万两白银,日本利用巨额赔款急剧扩充军备,加速跻身帝国主义列
强的行列。
8.1901年中国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帝国主义获得了在中国领土上驻兵
的特权。
9.帝国主义没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原因何在?P34
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2)中华民族进行的不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义和团运动)
10.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1840年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
社会,统治者昏庸无能,官员贪污腐败,贪生怕死。
统治者担心危及自身
统治,常常压制与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战争。
2)经济技术的落后: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
技术飞速发展,封建的中国已被远远抛在后面。
武器上:中国还停留在冷
兵器时代,列强已经开始使用纯熟的步枪,大炮,蒸汽船了。
军队素质上:
清军不通兵法,不谙近代军事指挥;列强训练有素,指挥统一,各兵种协
调作战,战斗力强。
11.民族意识觉醒的成果:“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起的维新思想、“救亡图
存和振新中华”P38
12.魏源《四洲志》、《海国图志》: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
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风气。
13.严复《天演论》: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
感,严复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
族意识提供了理论证据。
他在该书中指出:世界上任何民族都在为生存而竞争,
中华民族也不例外。
中国如果不能自强,就会“弱者先绝”,亡国灭种,失去
民族生存的权利。
《天演论》对中国人是振聋发聩的警世钟。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将土地按亩产高低划分为9
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生产所得,除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剩余的
归国库;办喜事,国库出钱财;养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是体现太平天
国社会理想和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2.《资政新篇》
1)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定法律、
制度;
2)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
和机器制造,并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3)思想文化方面: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习,提倡兴办学校、
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4)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人平等交往、自由通商,禁止鸦片输入。
对外国人,
强调“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
3.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原因:
1)农民阶级不是心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阶级局限性,
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
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体的团结。
这一切都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2)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其教义不是科学理论,不能正
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危害。
3)太平天国未能正确对待儒学,它只是删去了儒学中与其不相同的内容,仍
旧保留了封建纲常伦理。
4)太平天国领袖们缺乏对西方侵略者的理性认识。
失败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他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4.洋务运动的兴衰:
1)what(1.新办近代企业、2.建立新式海军、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
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3)how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P48:
a)客观上对中国的早起工业和民族资本注意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b)开办新式学堂,派出官派留学生,开始了中国的近代教育;
c)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
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改
变。
4)洋务运动失败原因:
a)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维护封建统治;
b)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技术上完全依赖列强,而列强并不是
真的希望中国富强;
c)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化:封建衙门式管理,充满官场恶习;
5.戊戌维新运动采取了下列行动宣传维新主张:
1)向皇帝上书。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2)著书立说。
康有为写《新学伪经考》、梁启超写《变法通议》、谭嗣同写《仁
学》、严复翻译《天演论》;
3)介绍外国变法经验教训。
康有为上书《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考》;
4)办学会。
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
5)设学堂。
康有为,广州万木草堂;
6)办报纸。
梁启超,上海《时务报》;严复,天津《国闻报》;
6.维新内容P52:
1)政治。
①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撤销湖北,广东,云南三
省:“督抚同城”的巡抚;②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③提倡向
皇帝上书言事;④准许旗人自谋生计,取消他们的国家供养特权;
2)经济。
①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
矿务总局,各省设立商务局;②提倡开办实业,鼓励发明创造;③注重农
业发展,提倡西法垦殖,建立新式农场;④广办邮政,修筑铁路;⑤在上
海、汉口等大城市开办商学、商报,设立商会等组织;⑥改革财政,编制
国家预决算。
3)军事。
①②
4)文化教育。
①②③④
7.守旧派和维新派的论战涉及那哪三个方面?
1)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8.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
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它在政治经济领域一定程度上冲
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以维新运动为起点,资产阶级新文化
开始打破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地的局面。
4)戊戌维新运动对移风易俗、开启社会新风的效用不可低估。
9.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维新派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
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派的局限性: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③惧怕人民群众;
2)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改革的道路。
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清末新政及其破产原因:
a)在《辛丑条约》之后,清政府为摆脱困境而在1901年成立督办政务处,
宣布实行新政。
陆续推行一些方面的改革,包括:设立商部、学部、巡警
部等中央机构;裁撤绿营,建立新军;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鼓励留
学,颁布新的学制,废除科举考试。
b)破产原因: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缺乏改革诚意。
2.三民主义:P61
a)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要以革
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
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b)民权主义: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
会革命。
3.武装起义和保路风潮(黄花岗起义名词解释)、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四、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五、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廓清蒙昧、启发理智
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民主和科学指什么
1)民主:既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制度,也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
2)科学:狭义的指自然科学,广义的指社会科学。
3.P99新文化运动的旧学态度:
1)对孔学进行批判、
2)他们认为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
3)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
4)没把孔学说的一无是处
4.五四以后为什么中国有一部分人从民主转为社会主义?
1)在当时的先进分子中,有的人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时,就开始对他有
所怀疑和保留、
2)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比较充分的暴露出来、
3)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的形势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
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
4)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更是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在中国的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5)1917年在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一部分人把自己的
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6)十月革命给与中国人的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
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7)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帝反封建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
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8)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
给予了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
遵循的主义。
5.P106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个类型:
1)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李大钊,陈独秀、
2)五四爱国的左翼骨干毛泽东、
3)一部分中原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董必武
6.P110胡适:多研究问题,少研究主义
7.P111张、梁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8.P111共产党早期成员和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
9.P118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孙中山主持下在广州举行:新
三民主义和国共合作
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
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力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并提出要改善工农
的生活状况。
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
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住农工的三
大革命政策。
这样,国民党大会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
形成。
10.P123“东北易帜”:
11.国民党是怎么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的?
1)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2)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3)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
甲,十甲为保,分设甲长和保长。
4)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12.P124《训政纲领》使……合法化
13.P127
14.P130 1928年形成土地法、1929年第二个土地法、1931年……
15.P132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六、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P140 9.18事变和卢沟桥事变
2.P146 西安事变
3.P149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门战场
5)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
要作战对象。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
的主要任务。
国民党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
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
4.战略相持续阶段的正面战场:抗日战争进入相持续阶段后,日本对国民党政府
采取以政治诱将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5.P156 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立
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
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
6.P166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1)意义
a)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
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地奴役的厄运。
b)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
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c)促使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d)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
生了巨大影响。
2)原因
a)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b)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
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
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3)基本经验
a)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
标的力量源泉。
b)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c)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d)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
e)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在全民族团结奋斗中的中流砥
柱作用,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力,才能创造美
好的未来。
七、名词解释
1.《马关条约》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赔偿23150万两白银,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
《马关条约》的
签订,大大地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
的矛盾。
2.《南京条约》:
1842年8月,中英两国签订《南京条约》,(1分)规定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并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赔偿2100万银圆给英
国;英国人在华贸易关税须由中英两国“秉公议定”。
(2分)《南京条约》是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标志中国社会开始
向半封建半殖民地转化。
(2分)
3.《辛丑条约》:
1901年,中国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
赔款4.5亿两白银
4.《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一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的纲领性文件。
(1分)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
的方案,以农村基层组织的两来管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并实行圣库
制度。
希望用它来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
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分)它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
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但也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性质。
(1分)
5.《资政新篇》
1859年,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1分)。
他的主要内容有: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发展近代工
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开始提倡资本主义
的雇佣劳动制了等(3分)。
《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但缺乏实现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1分)
6.“东北易帜”
1928年6月,张作霖在退回关外的途中被日本人预埋的炸药炸死。
其子张学良于同年12月29日在东北发出通电,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
府,改易旗帜”。
至此,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存在,国民党在全
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7.《训政纲领》或“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孙中山主持下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
大会。
(1分)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节制资本和实现耕者有其田两大原则。
(3分)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分)
8.9.18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小段,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当即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接着驻扎在南满铁路的日军分别向沈阳城内和长春、四平街、公主岭等地发起进攻。
9.18事变是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阶段的开始,次年2月,东三省全部沦陷。
9.七七事变:
又称卢沟桥事变,这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
(1分)1937年7月7日夜,在卢沟桥以北举行军事演习的日军一个中队,诡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便炮轰宛平城,挑起事变。
(2分)事变爆发,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日军的进攻,自此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
(2分)
10.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为了实现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目标,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
这就是西安事变(2分)。
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张、杨同南京方面代表宋美龄、宋子文的和平谈判。
终于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1分)。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2分)。
11.《四洲志》《海国图志》:
1841年,林则徐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一书。
书中叙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3分)。
林则徐后来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四洲志》书稿交给好友魏源,魏源于1843年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分)。
12.天京事变:
在太平军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太平天国内部潜在的矛盾和弱点也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思想在蜕化,一些人在生活上追求享乐,在政治上争权夺利,终于在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
(2分)在天京事变中,杨秀清、韦昌辉先后被杀,石达开出走败亡。
(1分)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2分)13.《民报》发刊词:
1905年同盟会成立,发行机关报《民报》,孙中山在其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1分)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
(3分)这是一个比较完整明确的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1分)
14.北京政变(辛酉政变):
在外国公使驻京前后,中国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即北京政变(又称辛酉政变)(1分)。
对外国侵略者持强硬态度的肃顺等大臣被清除,恭亲王奕䜣和慈禧太后掌握政权。
奕䜣等人由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与列强进行交涉并签
订卖国条约而得到外国人的赏识(3分)。
从此,清政府在更大程度上成为外国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1分)。
15.《天演论》:
1896年,严复翻译了《天演论》(1898年正式出版)。
(1分)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甲午战争后中国人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他在该书按语中指出,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而竞争,中国如果不能自强,就会亡国灭种,失去生存的权利。
(3分)《天演论》对中国人民无异是一副药力猛烈的清醒剂,也是一个振聋发聩的警世钟。
(1分)16.清末“新政”:
为了摆脱《辛丑条约》签订后的困境,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1分)。
此后还陆续推行了一些方面的改革,包括: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裁撤绿营,建立新军;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颁布新的学制,废除科举考试(2分);新政的力度和成效超过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对于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清政府积弊过深且缺乏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诚意,未能挽救其灭亡的命运(2分)。
17.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黄兴率领敢死队120余人在广州举行起义,大部分在激战中牺牲。
其中七十二烈士的遗骸葬在黄花岗,史称:“黄花岗起义”。
18.保路风潮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借“国有”名义把铁路利权卖给帝国主义,同时劫夺“商股”,激起湖南、湖北、广东、四川的保路风潮。
19.武昌首义
1911年10月,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军一夜之间占领武昌,三天之内光复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
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加速了清王朝的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