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名词解释35334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软件工程名词解释1.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是一门研究和应用工程原理、方法和工具来开发和维护高质量软件的学科。
它关注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
2.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Requirements Analysis)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目的是通过收集、细化和确认用户的需求,以便制定出系统的功能、性能和质量特征。
3.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System Design)是软件开发的一个关键阶段,它通过定义系统的结构和组件之间的交互关系,来满足用户需求。
系统设计包括架构设计、模块设计和接口设计等方面。
4. 编码编码(Coding)是将系统设计的各个模块转化为计算机可执行代码的过程。
开发人员使用编程语言来实现系统的功能,并且编写和调试代码以确保其正确性和性能。
5. 测试测试(Testing)是验证和评估软件系统是否满足需求、能否正常工作的过程。
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多个层次,以确保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6. 部署部署(Deployment)是将开发完毕的软件系统部署在目标环境中,并使其能够正常运行的过程。
部署包括安装设备、配置环境和启动软件等操作。
7. 维护维护(Mntenance)是软件工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保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改进。
维护包括错误修复、性能优化和功能扩展等方面。
8. 源代码管理源代码管理(Source Code Management,SCM)是一种记录和控制软件源代码变更的技术和流程。
它提供了版本控制、协作开发和代码回滚等功能,以确保代码的可追溯性和团队的协同工作。
9. 敏捷开发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是一种以快速迭代和响应变化为特点的软件开发方法。
它强调与客户的密切合作、持续交付可用的软件、面对面的沟通和自组织团队等原则。
10. 软件架构软件架构(Software Architecture)是定义软件系统结构、组件和关系的过程。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指的是应用工程原理、方法和工具来开发、维护和管理软件的学科和实践。
它涵盖了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等。
1. 需求分析(Requirements Analysis)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中的第一步,旨在确定用户和系统对软件的功能和性能需求。
通过与用户沟通和研究用户需求,需求分析师将需求转化为软件规范,明确软件需要实现的功能和目标。
2. 设计(Design)设计阶段是将需求规范转化为软件架构和设计方案的过程。
设计时需要考虑软件的模块化、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和性能等要求。
常用的设计方法有结构化设计、面向对象设计和组件化设计等。
3. 编码(Coding)编码是将设计好的软件模块具体实现的过程。
开发人员使用编程语言将设计文档中的算法和逻辑转化为可执行的代码。
编码期间需要遵循编码规范和标准,确保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4. 测试(Testing)测试是确保软件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测试阶段,软件工程师使用各种测试方法和工具,检查软件是否满足预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错误和缺陷。
5. 部署(Deployment)部署是将软件交付给用户并在实际环境中运行的过程。
在部署阶段,软件工程师需要进行安装、配置和集成等操作,确保软件在用户系统中的正确运行。
6. 维护(Maintenance)软件维护是对软件进行修改、优化和调试的过程。
维护工作包括纠正错误、增加新功能、改善性能以及适应新的硬件和操作系统等。
7. 迭代开发(Iterative Development)迭代开发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通过将整个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多个迭代周期,每个周期都包含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等阶段。
每个迭代周期都能够产生一个可运行的软件产品,同时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反馈和需求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
8. 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员协作、迭代和快速响应变化为核心的软件开发方法。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汇总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汇总软件工程名词解释汇总1. 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化的、可靠的、可重复的方法开发和维护软件的学科。
它涉及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等。
2. 软件生命周期(Software Lifecycle)软件生命周期指的是软件从概念、需求定义到退役或废弃的全过程。
它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等阶段。
软件生命周期管理是软件工程的核心概念之一。
3. 需求工程(Requirements Engineering)需求工程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用户需求进行系统和详细的分析、定义和管理的过程。
它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规格和验证等活动,旨在确保软件开发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4.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设计模式是指在软件开发中经常遇到的一些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
它描述了一种在特定环境下重复出现的问题和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设计模式有助于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重用性。
5. 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是一种用于软件系统建模的标准化图形化语言。
它提供了一组符号和符号规则,用于描述系统的结构、行为和交互。
UML可以帮助软件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沟通软件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6. 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敏捷开发是一种迭代、增量和协作的软件开发方法。
它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快速响应变化,以满足客户需求。
敏捷开发通过迭代开发、持续集成和快速反馈等方式,提高软件开发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7. 软件测试(Software Testing)软件测试是指通过运行系统或组件,以评估其是否满足特定需求、以检测其缺陷或以衡量其质量的过程。
软件测试可以分为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不同的类型。
8. 软件质量保证(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软件质量保证是一种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标准和流程,以确保软件开发过程和软件产品符合预期质量要求的活动。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总结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总结软件工程是现代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软件开发的各个方面。
在软件工程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大量的专业名词和简答题。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软件工程名词进行解释,并对一些常见的简答题进行总结。
一、软件工程名词解释1.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oftware Development Life Cycle,SDLC):指软件产品从定义需求到交付使用的全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等阶段。
2. 需求工程(Requirement Engineering):指在软件开发的早期阶段通过系统分析和用户需求收集,明确用户需求、软件功能和性能等要求的过程。
3. 原型化开发(Prototyping):指在软件开发的早期阶段建立可操作的原型,以便用户和开发者共同验证需求、功能和界面设计。
4. 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将程序设计看作是对象之间的消息传递,以对象为中心进行分析和设计。
5. 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是一种用于软件工程的标准建模语言,用于描述软件系统的结构和行为,包括类图、时序图、活动图等。
二、简答题总结1. 简述软件工程的目标和原则。
软件工程的目标是通过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提高软件开发过程的质量和效率,满足用户需求。
其原则包括可行性、适应性、可理解性、可移植性、可维护性等。
2. 解释并比较瀑布模型和敏捷开发模型。
瀑布模型是软件开发中的经典模型,将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各阶段按顺序进行,流程线性。
而敏捷开发模型强调快速迭代和用户反馈,将开发过程划分为多个迭代周期,每个周期完整包含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交付等阶段。
3. 什么是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是在需求工程阶段编写的文档,用于明确软件系统的需求、功能和性能等要求。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1、软件:是计算机程序及其说明程序的各种文档。
2、软件危机:是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3、软件危机的几种典型表现:(1)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明确;(2)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部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3)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4)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5)软件通常是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6)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列逐年上升;(7)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普及深入的趋势。
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1)软件不同于硬件,它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逻辑部件而不是物理部件;(2)软件不同于一般程序,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规模庞大,而且程序复杂性将随程序规模的增加呈指数上升;为了解决软件危机,既要有技术措施(方法和工具),又要有必要的组织管理措施。
3、软件工程:用科学知识和技术原理来定义、开发、维护软件的一门学科。
(它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它涉及计算机科学、工程科学、管理科学、数学等。
)4、软件工程方法学包括三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5、软件工程过程:规定了获取、供应、开发、操作和维护软件时,要实施的过程、活动和任务。
其目的:是为各种人员提供一个公共的框架,以便用相同的语言进行交流。
包括七个过程:获取过程、供应过程、开发过程、操作过程、维护过程、管理过程、支持过程。
6、软件生存周期:一个软件从提出开发要求开始直到该软件报废为止的整个时期。
包括:(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可行性分析和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是软件生存周期中最长的阶段)等。
7、软件定义时期通常划分成三个阶段: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
8、开发时期通常由四个阶段组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
9、通常对维护时期不再进一步划分阶段。
10、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是描述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活动如何执行的模型。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软件工程名词解释1.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指通过系统化、规范化和可量化的方法来开发、运行和维护软件系统的学科。
它涉及软件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集成、测试、部署和维护等一系列活动。
2.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与用户的交流和理解,确定软件系统需要满足的功能、性能和约束条件。
它包括需求收集、分析、规格说明和验证等过程,目的是确保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对需求的准确理解和衡量。
3.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关键过程,其目标是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出满足系统需求的软件架构和组件。
系统设计包括结构设计、接口设计、数据设计等,通过定义系统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为后续的编码和集成提供指导和依据。
4. 编码编码是将系统设计的结果转化为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代码的过程。
在编码阶段,程序员根据系统设计的规范和要求,使用特定的编程语言将算法和逻辑实现为计算机程序。
编码需要具备良好的编程能力和规范,保证代码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5. 集成与测试集成与测试是将各个模块或组件组合在一起,验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是否符合预期。
在集成和测试过程中,需要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测试,发现和修复系统中的问题,确保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6. 部署与交付部署与交付是将开发完成的软件系统部署到预定的环境中,并交付给用户或客户使用。
在部署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安装、配置和调试等操作,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交付后,还需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维护,确保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持续改进。
7. 维护软件维护是指对已交付的软件系统进行问题修复、功能增强和性能优化等一系列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软件系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及时响应和处理。
维护阶段是软件工程生命周期中最长久的阶段,需要投入相应的资源和精力。
8. 敏捷开发敏捷开发是一种迭代、交付和变化适应的软件开发方法。
在敏捷开发中,团队通过频繁地交付可用的软件版本,并与用户进行持续的沟通和反馈,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软件工程名词解释1·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软件工程是研究和应用计算机科学原理和方法,以系统化、规范化、可量化的方式开发、运行和维护软件的一门学科。
2·需求分析(Requirement Analysis):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中的第一步,指的是分析和理解用户对软件系统的需求,确定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3·设计(Design):设计阶段是根据需求分析阶段的需求,制定软件的整体架构和详细设计方案,包括软件结构、模块划分、接口定义等。
4·编码(Coding):编码阶段是将设计阶段的详细设计方案转化为计算机可执行的代码,实现软件功能。
5·测试(Testing):测试阶段是对编码完成的软件进行全面的测试,发现和修复软件中的错误和缺陷,确保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6·部署(Deployment):部署阶段是将测试通过的软件安装到目标环境中,并进行相关配置和调试,使软件能够正常运行。
7·维护(Mntenance):维护阶段是在软件发布后,对软件进行日常的维护和更新,包括错误修复、功能添加等。
8·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oftware Development Life Cycle):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是指从需求分析到软件维护的整个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等阶段。
9·迭代开发(Iterative Development):迭代开发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将整个开发过程分成多个迭代周期,每个迭代周期内完成一部分功能,逐步完善软件。
10·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敏捷开发是一种快速响应需求变化的软件开发方法,强调灵活性和与用户的紧密合作。
11·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是一种标准的面向对象建模语言,用于描述软件的需求、设计和结构等,是软件工程中常用的建模工具。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软件工程名词解释:1.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一种系统工程,涉及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全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等各个阶段。
2.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第一步,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确定系统需要满足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3.设计:设计阶段是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软件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包括架构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层次。
4.架构设计:架构设计是软件系统的总体设计,确定系统的模块组成、组件间的协作方式以及系统的分层结构。
5.详细设计:详细设计是在架构设计的基础上,对各个模块进行具体的设计,包括数据结构、算法、接口定义等。
6.编码:编码阶段是根据设计阶段的结果,将设计的模块和功能转化为具体的程序代码。
7.测试:测试是在编码完成后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对软件系统进行各种测试,检验系统的功能是否符合需求,以及软件的稳定性和性能。
8.部署:部署阶段是将软件系统部署到目标环境中,包括安装、配置和上线等操作。
9.维护:维护阶段是软件系统发布后的阶段,主要是针对已发布的软件进行修改、修复和更新。
10.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一种线性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依序进行的。
11.敏捷开发:敏捷开发是一种迭代和增量的软件开发方法,强调开发团队的合作和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能力。
12.原型模型:原型模型是一种用于快速展示和验证软件系统功能的模型,可以帮助需求收集和设计。
13.UML: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是一种用于建模软件系统的标准化方法,包括用例图、类图、时序图等。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需求分析文档、设计文档、测试报告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br>1.版权:版权是指对著作权人对其所创作的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复制、发行、展示、表演、传播和改编等权利。
2.许可证:许可证是指知识产权所有者授予他人使用其知识产权的一种许可证书,规定了被许可方可以使用的范围和条件。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是一门研究如何以系统化、规范化、可靠性、经济性地设计、构建、测试和维护软件系统的学科。
它集合了计算机科学、数学、工程管理和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方法,以满足用户需求,同时确保软件质量和开发效率。
软件工程的定义:软件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科学原理、方法和工具,以系统化的、规范化的方式进行软件开发、维护和管理的学科。
软件工程强调软件开发过程的可控性和可量化性,以及通过工程化方法来提高软件项目的成功率。
软件工程的关键概念:1.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软件工程采用一种结构化的开发过程,由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维护等阶段组成。
每个阶段都有明确定义的目标和活动,以确保软件项目按时、按质量要求交付。
2. 软件需求工程:软件需求工程是软件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其目标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获取用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可行的、具体的软件规格说明。
需求工程涉及需求收集、需求分析、需求规格说明等活动,要求与用户密切合作并保持良好的沟通。
3. 软件质量保证:软件质量是指软件系统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
软件质量保证是软件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等活动。
软件质量保证的目标是通过测试、验证和评估等手段,确保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等品质。
4. 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涉及软件项目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旨在确保软件项目按时、按预算、按质量完成。
项目管理包括需求管理、进度管理、风险管理、资源管理等方面,要求项目经理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5. 软件工程方法和工具:软件工程发展了许多方法和工具,以支持软件开发过程的各个环节。
常见的软件开发方法有瀑布模型、敏捷开发、迭代开发等;而工具方面,有项目管理工具、版本控制工具、测试工具等,这些方法和工具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总结:软件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软件开发生命周期、需求工程、质量保证、项目管理和方法工具等多个方面。
名词解释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一、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涉及软件开发、软件维护、软件测试、软件质量保证等方面的内容。
软件工程旨在通过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开发出高质量、可靠、易于维护、可扩展的软件系统。
二、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是指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从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维护等过程。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同时需要进行评审和检查,以确保软件质量。
三、软件需求分析
软件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它的任务是确定软件系统的需求,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安全需求等。
软件需求分析需要对用户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以确保软件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四、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第二个阶段,它的任务是基于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软件系统。
软件设计需要考虑软件系统的架构、模块划分、数据结构、算法等方面,以确保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五、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第三个阶段,它的任务是验证软件系统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软件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
统测试、验收测试等,测试方法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等。
六、软件维护
软件维护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第四个阶段,它的任务是维护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改进软件系统的性能和功能。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1、软件:能完成预定功能、性能,并对相应数据进行加工的程序和描述数据及其操作的文档。
2、软件工程:是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并结合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先进的技术方法,经济高效地开发和维护软件的一门工程学科。
3、软件过程:软件过程是指软件开发人员为了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所需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
4、软件生命周期:一个软件从定义、开发、使用和维护直至最后被废弃要经历的漫长时期。
5、软件危机:是指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6、结构化分析:是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获取的方法,适用于数据处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7、实体—联系图:描述系统所有数据对象的组成和属性及数据对象关系的图形语言。
8、数据字典:由数据条目组成,数据字典描述、组织和管理数据流图中的数据流、加工、数据存储等数据元素。
9、结构化设计:基于数据流的设计方法,将数据流图转换为软件结构。
10、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
11、逐步求精:是一种自顶向下的设计策略,是人类解决复杂问题时常用的一种技术。
是为了能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而尽量推迟考虑问题的细节。
12、信息隐蔽:在设计中确定模块时使得一个模块的所包含的信息,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
13、耦合:也称模块之间的联系。
指在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度量。
模块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其耦合程度就越强,模块的独立性就越差。
14、内聚:也称块内联系,指模块的功能强度的度量,是一个模块内部各元素之间彼此结合紧密程度的度量。
15、作用域:是指受该模块内的一个判断影响的所有模块的集合。
16、控制域:指模块本身以及其所有直接或间接从属于它的模块集合。
17、扇出:指一个模块直接调用模块的数目。
18、扇入:指有多少个上级模块直接调用它。
19、模块独立性:每个模块独立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特定子功能,并且和其他模块之间的关系很简单。
名词解释_软件工程
名词解释_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名词解释1:软件工程的定义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化、规范化、可定量方式来开发和维护软件的学科。
2: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是指软件从概念阶段到废弃阶段的整个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发布和维护等阶段。
2.1 需求分析阶段在需求分析阶段,软件工程师与客户合作确定系统的需求和期望功能。
这个阶段包括需求收集、分析和规范等活动。
2.2 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软件工程师使用需求分析的结果来定义软件的体系结构,确定模块划分、数据结构和算法等。
2.3 编码阶段在编码阶段,开发人员根据设计文档编写源代码,并进行代码的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2.4 测试阶段在测试阶段,软件工程师进行各种测试活动,如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以确保软件的质量和功能正常。
2.5 发布与维护阶段在软件开发完成后,将软件部署到目标环境,并进行维护和升级。
3:软件开发方法3.1 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一种线性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按照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的顺序进行。
3.2 敏捷开发敏捷开发是一种迭代的软件开发方法,通过迅速响应变化、定期交付可用软件来满足客户需求。
3.3 增量开发增量开发是一种将软件划分为多个增量进行开发的方法,每个增量都是一个完整的软件系统。
4:软件质量保证软件质量保证是指通过制定标准和规范、进行测试和评审等活动,确保软件开发过程和最终产品的质量。
4.1 质量计划质量计划是通过确定质量目标、制定质量标准和规范、安排质量活动等方式,规划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活动。
4.2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通过监控和评估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活动和结果,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
4.3 缺陷管理缺陷管理是指对软件开发过程中发现的缺陷进行跟踪、记录和修复的过程,以确保软件质量的持续改进。
5: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需求规格说明书、设计文档、测试计划、用户手册等。
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版权版权是指著作权人对其创作作品所享有的权利,包括复制、发行、展示和演绎等权利。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软件:在运行中能提供所希望的功能和性能的指令集(即程序);使程序能够正确运行的数据结构;描述程序研制过程和方法所用的文档。
2.软件危机:是指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3.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学科。
它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方法,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是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用于维护和开发软件。
4.软件生存周期:是从提出软件产品开始,直到该软件产品被淘汰的全过程。
5.软件需求:主要是指用户对软件的功能与性能需求,就是用户希望软件能够做什么事情,完成那些功能,达到哪些性能等。
6.模块:是数据说明、可执行语句等程序对象的集合;7.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
8.模块独立性:是指软件系统中每个模块只涉及软件要求的具体子功能,而且与其他模块的接口简单。
9.耦合:是对一个软件结构内各个模块之间互联程度的度量。
耦合强弱取决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程度、调用模块的方式以及通过接口的信息。
10.内聚:标志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他是信息隐蔽和局部化概念的局部扩展。
11.信息隐蔽:指在设计和确定模块时,使得一个模块内包含信息(过程或数据),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其他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
即模块中所包含的信息不允许其他不需要这些信息的模块调用。
12.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定义了一些不同的映射方法,利用这些映射方法可以把数据流图变换成结构图表示的软件结构。
13.变换型:是指信息沿输入通道进入系统,同时由外部形式变换成内部形式,进入系统的信息通过变换中心,经加工处理以后再沿输出通道变换成外部形式离开系统。
14.事务型:在很多软件应用中,存在某种作业数据流,它可以引发一个或多个处理,这些处理能够完成该作业要求的功能这种数据流叫事务,15.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确认一个程序的品质或性能是否符合开发之前所提出的一些要求。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软件工程是一门多学科的应用工程学科,它关注着如何设计、开发、构建、测试、维护以及管理软件,同时也重视经济和需求,以确保软件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它也是一个大型产品开发的架构,用来帮助软件产品经理和开发团队实现软件产品的设计、开发、测试和发布,以及管理其后续生命周期。
软件工程一般使用特定的方法、程序或过程来管理软件项目,以便有效地开发出高质量、精确地交付到用户手中的产品。
软件工程人员通常会使用各种方法、技术和工具进行软件项目的开发,其中包括软件设计,软件的编程,软件测试,软件发布和维护等等。
软件设计是利用各种设计工具(例如UML图)来创建软件系统和其组件的技术,其中包括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系统建模、系统分析和设计、架构设计、功能设计等等。
软件编程是将设计的软件模型转换为可执行的代码的技术,如使用编程语言(例如C,C++,Java)来编写代码,以及使用框架(包括Scrum,Agile,Waterfall等框架)来构建软件产品。
软件的测试是一门应用而不是实践软件系统,以了解它是否满足预期要求的技术,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系统测试等等。
软件发布是将软件构建,编码,测试和维护的最终产品发布到用户手中的技术,使用自动化部署工具,如Chef,Puppet,Ansible,Capistrano等。
最后是软件维护,它是负责软件产品的运行,稳定性,以及完善,将其达到最终可靠性的技术,包括缺陷修复,变更管理,功能改进以及安全补丁等等。
工程师还可以使用工具来辅助他们的开发和管理,例如,协作工具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协作,代码管理工具可以帮助团队成员安全地管理代码,而持续集成和交付系统则可以有效地管理构建和部署,以及自动化测试。
总之,软件工程是一门应用多学科的技术,由于其特定的方法、过程和工具,使得软件开发能够获得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以及更高的质量。
因此,软件工程是软件开发团队有效地开发软件产品的重要技术之一。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1. 软件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局部,它是包含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2. 软件危机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峻问题。
3.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化的、标准的、可度量的方法去开发、运行和维护软件,即把工程化应用到软件上。
4. 软件生存周期软件生存周期是指软件产品从考虑其概念开始到该软件产品交付使用,直至最终退役为止的整个过程,一般包含方案、分析、设计、完成、测试、集成、交付、维护等阶段。
5. 软件复用软件复用就是利用某些已开发的、对建立新系统有用的软件元素来生成新的软件系统。
6. 质量质量是产品或效劳满足明确或隐含需求能力的特性和特征的集合。
在合同环境下,需求是明确的;在其他环境下,隐含的需求需要识别和定义。
7. 质量筹划质量筹划包含产品筹划、治理和作业筹划,以及质量方案的编制和质量改进的打算工作。
8. 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是以最求X的效益和效率为目标的连续性活动。
9. 质量操作质量操作是对流程和产品的符合性的评估,独立分析缺少并予以更正使得产品与需求相符。
10. 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有方案的和系统性的活动,它对部件或产品满足确定的技术需求提供足够的信心。
11. 软件质量软件质量是指明确声明的功能和性能需求、明确文档化的开发标准、以及专业人员开发的软件所具有的全部隐含特征都得到满足。
12. 正式技术复审正式技术复审是一种由软件开发人员进行的软件质量保证活动,其目的是在软件的任何一种表示形式中觉察功能、逻辑或完成的错误,验证经过复审的软件实在满足需求,保证软件符合预定义的标准,使软件按照一致的方法开发,使工程更易于治理。
13. ISOISO是一个组织的英语简称,代表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即"国际标准化组织"。
14. ISO9000ISO9000是由ISO/TC176制定的关于质量治理和质量保证的国际标准。
名词解释软件工程
三、名词解释1、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互相依存旳逻辑部件,它由程序、数据及有关文档构成。
2、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旳工程学科。
采用工程旳概念、原理、技术和措施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通过时间考验而证明对旳旳管理技术和目前可以得到旳最佳旳技术措施结合起来。
3、数据字典:是有关数据旳信息旳集合,也就是对数据流图中包括旳所有元素旳定义旳集合。
4、模块化:是把程序划提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完毕一种子功能,把这些模块集总起来构成一种整体,也许完毕指定旳功能满足问题旳需求。
5、类:对具有相似数据和相似操作旳一组相似对象旳定义。
6、软件危机: 是指在计算机软件旳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碰到旳一系列严重问题。
7、软件维护:在软件已经交付使用之后,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新旳需要而修改软件旳过程.8、继承:子类自动地共享基类中定义旳数据和措施旳机制.9、投资回收期: 就是使合计旳经济效果等于最初投资旳需要旳时间。
10、构造化分析措施: 就是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渐求精进行需求分析旳措施。
11、软件旳生命周期:一种软件从定义、开发、使用和维护,直到最终被废弃所经历旳一系列时期。
12、投资回收期:就是使合计旳经济效果等于最初投资旳需要旳时间。
13、构造化分析措施:就是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渐求精进行需求分析旳措施。
14、模块:数听阐明、可执行语句等程序对象旳集合,它是单独命名旳并且可通过名字来访问。
15、宽度:是软件构造内同一种层次上旳模块总数旳最大值。
16、事务流:数据沿输入通路抵达一种处理,这个处理根据输入数据旳类型在若干个动作序列中选出一种来执行。
此类数据流应当划分为一类特殊旳数据流,称为事务流。
17、耦合:衡量不一样模块彼此间互相依赖旳紧密程度。
18、事件:是某个特定期刻所发生旳事情,它是对引起对象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旳现实世界中旳事件旳抽象。
19、函数重载:指在同一作用域内旳若干个参数特性不一样旳函数可以使用相似旳函数名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对象建模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象建模:定义了做事情的实体;动态模型:明确规定了什么时候做;功能模型:指明了应该做什么;他们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对象模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他为其他两种模型奠定了基础,我们依靠对象模型完成了3种模型的集成
软件工程定义:1把系统的,规范的,可度量的途径应用于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也就是把工程应用于软件;2研究1中提到的的途径
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基本任务: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软件维护软件过程定义:软件过程是为了获得高质量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他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
生命周期:它规定了把生命周期划分成哪些阶段及各个阶段的执行顺序,也称过程模型
生命周期/过程模型: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
可行性研究过程步骤:1复查系统规模和目标;2研究目前正在使用的系统;3导出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4进一步定义问题;5导出和评价供选择的解法;6推荐行动方针;7草拟开发计划;8书写文档提交审查系统流程图定义:它是概括地描绘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数据流图DFD定义:它是一种图形化技术,他描绘信息流和数据从输入移动到输出地过程中所经受的变换符号:数据流图有4种基本
符号:正方形表示数据原点或终点;圆角矩形或圆形代表变换数据和处理;开口矩形代表数据存储;箭头表示数据流,即特定数据的流动方向典型总体设计过程的9个步骤:1设想供选择的方案;2选取合理的方案;3推荐最佳方案;4功能分解;5设计软件结构;6设计数据库;7制定测试计划;8书写文档(系统说明;用户手册;测试计划;详细实现计划;数据库设计结果);9审查和复审
模块独立程度的定性标准度量:1耦合:对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联程度的度量;2内聚:它标志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它是信息隐藏和局部化概念的自然拓展
结构程序设计经典定义:如果一个程序的代码块仅仅通过顺序,选择和循环这3种基本控制结构进行连接,并且每个代码块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则称这个程序是结构化的
人机界面设计,设计指南:1一般交互指南;2信息显示指南;3数据输入指南
程序流程图:又称程序框图,优点:对控制流程的描绘很直观,便于初学者掌握;缺点:1程序流程图本质上不是逐步求精的好工具,他透使程序员过早地考虑程序的控制流程而不去考虑程序的全局结构;2程序流程图中用箭头代表控制流,因此程序员不受任何约束,可以完全不顾结构程序设计精神随意转移控制;3程序流程图不易表示数据结构盒图:又称S-N图,特点:1功能域明确,可以从盒图上一眼就看出来;2不可能任意转移控制;3很容易确定局部和全程数据的作用域;4很容易表现嵌套关系,也可以表示模块的层次结构
Jackson图:1顺序结构:数据由一个或多个数据元素组成,每个元素按确定次序出现一次;2选择结构:数据包含两个或多个数据元素,每次使用这个数据时按一定条件从这些数据元素中选择一个;3重复结构:重复结构的数据,根据使用时的条件由一个数据元素出现零次或多次构成
Jackson图的优点:1便于表示层次结构,而且是对结构进行自顶向下分解的有力工具;2形象直观可读性好;3技能表示数据结构也能表示程序结构
计算环形复杂度的方法:1流程图中的区域数等于环形复杂度;2流程G的环形复杂度V(G)=E-N+2,其中E是流程图中边的条数,N 是结点数;3流程G的环形复杂度V(G)=P+1,其中P是流程图中判定结点的数目
程序编码的风格应遵循的规则:1程序内部文档;2数据说明;3语句构造;4输入输出;5效率
软件测试的目标(定义):1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的过程;2好的测试方案是极可能发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方案;3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测试的目标:暴露程序中的错误
软件测试的准则:1所有测试都应该能追述到用户需求;2应该远在测试开始之前就制定出测试计划;3把Pareto原理应用到软件测试中;4应该从小规模测试开始,并逐步进行大规模测试;5穷举测试是不可能的;6为了达到最佳测试效果,应从独立的第三方从事测试工作
测试方法:1白盒测试即结构测试;2黑盒测试即功能测试
测试步骤(先后顺序):1模块测试;2子系统测试;3系统测试;4验收测试;5平行测试
软件维护的定义:在软件应经交付使用之后,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新需要而修改软件的过程
软件的可维护性定义:维护人员理解,改正,改动或改进这个软件的难易程度
决定软件可维护的5个因素:1可理解性;2可测试性;3可修改性;4可移植性;5可重用性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优点:1与人类习惯的思维方式一致;2稳定性好;3可重用性好;4轻易开发大型软件产品
启发规则:1设计结果应该清晰易懂;2一般到特殊结构的深度适当;3设计简单的类;4使用简单的协议;5使用简单的服务;6把设计变动减成至最小
软件重用:也叫再用或复用,是指同一事物不做修改或稍加改动就多次重复使用
软件重用的三个层次:1知识重用;2方法和标准重用;3软件成分重用
软件维护的特点:1结构化维护和非结构化维护差别巨大;2维护代价高昂;3维护的问题很多
需求分析任务:确定对系统的综合要求;分析系统的数据要求;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修正系统的开发计划
验证软件需求:一致性;完整性;现实性;有效性
黑盒测试力图发现下述类型错误:功能不正确或遗漏了功能;界面错误;数据结构错误或外部数据库访问错误;性能错误;初始化和终止错误
黑盒测试满足标准的测试用例集:所设计出的测试用例能减少为达到合理测试所需要设计的测试用例的总数;所设计出的测试用例能告诉我们能否存在某些类型的错误,而不仅仅指出与特定测试相关的错误是否存在
1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信息,要进行大量的修改,软件配置管理能协调软件开发,并使混乱减到最低程度。
2规定功能的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对自身错误的作用(软件错误)具有屏蔽能力,则称此软件具有容错功能的软件。
3McCall提出的软件质量模型包括11个软件质量特性。
4软件可维护性度量的七个质量特性是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可靠性、可移植性、可使用性和效率。
5为了便于对照检查,测试用例应由输入数据和预期的输出结果两部分组成。
6程序设计语言的心理特性主要表现在歧义性、简洁性、传统性、局部性和顺序性。
7软件结构是以模块为基础而组成的一种控制层次结构。
8在结构化分析中,用于描述加工逻辑的主要工具有三种,即:结构化语言、判定表、
判定树。
9结构化语言是介于自然语言和形式语言之间的一种半形式语言。
10若年利率为i,不计复利,n年后可得钱数为F,则现在的价值P=
F/(1+(n*i))
11软件可靠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程序成功运行的(概率)。
0101 12高级语言:独立于机器,面向过程或面向(对象)0101
13软件项目管理的范围主要集中于3个P上,即:People人员、Problem 问题和(过程)。
0201 14人机界面的风格第一代界面是命令和(询问)方式。
1202
15由于维护或在维护过程中其他一些不期望的行为引入的错误称为维护的(副作用)。
1504
16在公式V(G)= E – N + 2中:E为程序图G中边的总数;N 为程序图中结点的总数。
V(G)又称为图G的环形(复杂度)0204。
17任何一个基于计算机系统都可以用输入-处理-输出(IPO)图来描述,它将系统转成一个信息变换模型
第2 / 3页
18为提高可交互性一般对所有可能造成损害的用户操作动作,应坚持要求用户(确认),例如,提问“你确实要删除…?”。
1204
19文档是一种数据媒体和其上所记录的(数据)。
0101
20文档(document)—一种数据媒体和其上所记录的(数据)。
0101 21机器语言、汇编语言:依赖于机器,面向(机器)0101
22软件有效性(efficiency),指软件系统的时间和(空间)效率。
0103 23软件定义过程可通过软件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两个阶段来完成。
0103
24软件定义的基本任务是确定软件系统的工程(需求),也就是要搞清“做什么”。
0103
25为了使用户需求逐步精细化、完全化、一致化,通常采用(需求建模技术)。
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