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七) 古诗词三首 创新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
【导语】⼈教版五年级语⽂上册语⽂教案怎么写?准备了⼈教版五年级语⽂上册《古诗词三⾸》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古诗词三⾸》教案⼀ 教学⽬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本课四个⽣字并正确书写、运⽤。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三⾸古诗词,默写《泊船⽠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像等⽅法,感知诗词⼤意,⽤⾃⼰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2.过程与⽅法 通过反复诵读古诗,结合课⽂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暗藏于诗中⽆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像等⽅法,感知诗词⼤意,感受诗⼈暗藏于诗中⽆限的思乡之情。
2.体会诗⼈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体会诗⼈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的⽣平。
2.了解宋朝诗⼈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第⼀课时泊船⽠洲 教学⽬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运⽤所学的⽅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难点: 运⽤所学的⽅法体会《乡愁》的情感。
教学过程: ⼀、知诗⼈,解诗题。
导⼊: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多如繁星,不胜枚举。
⽽北宋的王安⽯就是其中耀眼的⼀颗。
谁来介绍⼀下王安⽯? 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与南京的关系。
2.导⼊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脍炙⼈⼝、⽿熟能详的⼀⾸诗——《泊船⽠洲》 3.剖题。
(1)这⾸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洲) 简介⽠洲:⽠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的意思。
⼆、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此时诗⼈就在⾃⼰故乡不远的⽠洲,他写下这⾸诗,想说什么呢?我们⼀起来学这⾸诗。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2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掌握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的思想感情。
2 .体会诗词中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古诗词和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词中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摩诘指的是谁呢?是唐代诗人王维。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王维是一个能诗善画的人,但是我们谁知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究竟是什么样的境界呢?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维的诗《山居秋暝》,一起去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 .教师范读课文。
重点指导平舌音“孙、寺”、翘舌音“愁”、后鼻音“暝”,以及“更”等多音字的读音。
2 .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 .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榆”等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孙、泊、愁、眠、寺、畔”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同时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
形近字歌示例:孙:乱子万世尊,儿林家训遵。
拉孜求进学,踏实又谦逊。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孙”的“子”横画变提,“小”字两点呼应。
“泊”左边三点水最后一笔是提。
“愁”的“心”的卧钩平而托上,三点相呼应。
“寺”上面是“土”不是“士”,第二横最长。
“榆”左窄右宽,“俞”撇捺伸展覆盖下部。
“畔”左部偏上,右部“半”第二横长而托上。
易错提示:“寺”上部是“土”,不是“士”,第二横最长。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白:泊(停泊)一伯(伯伯)一怕(害怕>—拍(拍打)秋:愁(忧愁)一揪(揪住)一啾(明啾)寺:待(等待)一持(保持)一侍(侍奉)半:畔(河畔)一伴(伙伴)一拌(搅拌)(4)多音字。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榆、畔、聒”,读准多音字“更”,会写“愁、寺”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3.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词是传承古今的绝唱,是民族血脉的力量,更是语言文字的华章。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1.古诗词三首。
二、解题:分别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读题达意,透过题目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地点、时间……)三、回顾前置性学习任务:“我是朗读者”——诵读三首诗词“我是插画师”——选择一首诗词配画“我是书法家”——抄写《枫桥夜泊》“我是采集员”——搜集并整理三首诗词的资料课前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预习任务,一定收获颇丰,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交流展示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诗词领读”——读准字音,读好诗句《山居秋暝》读准字音“暝”“浣”、读好停顿、语调语速。
《枫桥夜泊》看来练了很多遍,熟悉得能背下来了。
《长相思》讲“榆、畔、聒、更”。
理解了字义,读得更从容。
过渡:我们先来看前两首唐诗,昨天选择“插画”的同学好多都描绘了这两首诗的景色。
学习任务二:“插画解读”——文画关联,图解诗意(一)《山居秋暝》1.图解诗意:参照诗句,解说配画,身临其境,如闻其声。
板书:月、松、泉、石、竹、女、莲、舟小结:清泉流动,浣女嬉戏,更衬托了山林的幽静。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宜。
2.想象声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
”这画中有没有声音呢?(水流声、嬉笑声、鸟鸣声、风声……)读出这山林的自然之美——读出这雨后的清新之美——3.配乐朗读如果为这首诗配乐,应该是什么风格的?(惬意闲适)4.借助资料,感悟诗情:“自古逢秋悲寂寥”,而王维为何如此惬意留恋?小结:山林、秋雨、明月、清泉、浣女、渔舟,在王维笔下多了一份远离喧嚣、洗去尘埃的意境,王维寄情山水、心志高洁的写照。
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 创新教案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祝您天天进步!创新教案枫桥夜泊[教学目标]1、指导朗读,引发想象,体会领悟诗句的意思并背诵《枫桥夜泊》。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引导学生以乐观的心态走出忧愁困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并理解诗句意思。
难点:通过诗句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并学会乐观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导入新课。
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这首诗是……生:《枫桥夜泊》。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走进《枫桥夜泊》,一起去感受感受。
板书:枫桥夜泊,唐.张继二、初读古诗,感受“枫桥夜泊”的画面,并介绍此诗的由来。
1、自读这首诗。
2、老师划好节拍并示范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根据节奏朗读这首诗。
师:我们说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现在,请同学们慢慢地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张继来到枫桥边,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月亮渐渐落下去了,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在不停地啼叫,周围到处弥漫着寒霜。
这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江边有火红的枫叶、有小桥、有流水,渔船上还闪烁着灯火,有人家。
这又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在这么美的夜色里,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钟声,会感觉怎样?三、分析诗歌1、题目叫《枫桥夜泊》,那枫桥在哪儿?生:在江苏省苏州城外的枫桥镇。
2、“泊”有两个读音,在这首诗里读作“ bó ”,那它还有一个读音该怎么读呢?请大家组词说明:湖泊(pō)停泊(bó )(板书)3、夜泊又是什么意思?4、有谁知道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吗?5、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秋天6、从哪儿可以看出来?——霜满天秋霜季节是指每年的九月、十月份,表示深秋来临。
7、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色?——月落、枫桥、渔火、霜满天(板书)8、看到满天的霜,你是什么感受?——清冷、凄凉9、“江枫渔火对愁眠”,读着读着,哪个字眼触动你的心?——愁10、这是一种怎样的愁哇?思乡之愁、孤独之愁、寂寞之愁。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优秀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背诵并默写《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感悟,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情感。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介《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诗的作者及背景。
2.朗读与解析(1)学生自读三首诗,注意读音、停顿、情感。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诗句的节奏、韵律。
(3)解析诗句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就诗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讨论,如“空山”、“新雨”、“悬壁”等。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分享学习心得。
4.感悟与拓展(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句的感悟。
(3)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同类题材的古诗。
5.背诵与默写(1)引导学生分组背诵三首诗,注意纠正发音、停顿等。
(2)组织默写比赛,检查学生对诗句的记忆。
(2)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感悟、拓展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诗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背诵与默写环节,部分学生还存在发音、停顿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一、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如《静夜思》、《春晓》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介三首诗的作者及背景,如《山居秋暝》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描绘了山中秋日的景色;《望天门山》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绘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色;《小儿垂钓》为唐代诗人胡令能所作,描绘了儿童垂钓的情景。
新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教案设计
新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山居秋暝》,并背诵全诗。
- 理解诗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如“暝”、“喧”、“歇”等。
- 理解并欣赏诗中描绘的山林秋景,感受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会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
- 通过想象画面、朗读感悟等方法,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王维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高洁情怀。
-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描绘的山林秋景。
难点:体会王维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高洁情怀。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山林秋景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和宁静。
-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绘秋天山林景色的诗,题目是《山居秋暝》。
2. 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山居秋暝》,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 指名读,纠正读音和节奏。
- 集体朗读,感受诗的韵律美。
3. 理解诗意- 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理解诗意。
- 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意的理解。
- 教师巡视指导,点拨难点。
4. 品味意境-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空山新雨后的秋意微凉、松林间皓月斑驳的光影、石上清泉潺潺以及竹林中浣女归来侃侃的声响、渔船掠过荷田的摇曳……-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画面,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中的意境美。
5. 感悟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王维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首诗?他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结合诗意和背景资料,感悟王维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高洁情怀。
- 教师点拨: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他深受禅宗思想影响,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情怀的写照。
6. 拓展延伸-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王维的其他山水诗作品,如《《鹿柴》、《鸟鸣涧》等,感受王维山水诗的艺术魅力。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一等奖创新教案《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文。
2.抓住诗人笔下的景物,通过自读自悟、交流讨论、借助图片、感情朗读、想象,体会张继忧愁至深的情绪。
3.初步学习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抓景,了解背景,想象等方法体会张继的愁苦。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题目1.同学们,你们昨晚睡得好吗?老师昨晚失眠了。
为什么?因为昨天你们在语文课堂上表现得特别好,老师非常高兴,所以就失眠了。
那一般人什么情况下会失眠?晚上睡觉时当我们某种情绪特别强烈时就容易失眠。
许多人都有过失眠的经历。
2.在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唐朝有一位叫张继的诗人他也失眠了。
就在他失眠的那个晚上,他写下了一首诗。
这首诗竟然让他名垂千古,让一座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众多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古今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
他的失眠还被后人誉为“不朽的失眠”。
那么,他的这首诗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首失眠之作——《枫桥夜泊》(板书题目)3.学习多音字:泊。
这个“泊”字还有一个读音,出示:再来读一个词“血泊”,还可以组“湖泊”。
“枫桥夜泊”的“泊”是“停泊”的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把题目的意思说说?(夜晚,张继把船停泊在枫桥旁边。
)那是一个古老的石桥,那是一个宁静的夜晚。
来,咱们再读课题!二、简介诗人,自学古诗。
1.张继,(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
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2.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好多首古诗了,也积累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
请大家说说,都有哪些方法呢?(学生回答)接下来就让我们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吧。
三、品读诗文,明意悟情。
1.学习古诗的第一步就是——出示法宝------“诵读成文”。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
教案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
(2)理解三首古诗词的大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词的音乐美和韵律美。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学会通过诗词描绘的画面,体会诗词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山居秋暝》、《夜书所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
(2)理解三首古诗词的大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1)学习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词的音乐美和韵律美。
(2)通过诗词描绘的画面,体会诗词的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简要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三首古诗词。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词,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本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问题。
3.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首诗词的异同。
4.诗词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词的音乐美和韵律美。
(2)教师通过描绘诗词中的画面,帮助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
5.情感体验(1)学生闭眼聆听诗词,感受诗词所传达的情感。
6.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长相思》、《山居秋暝》、《夜书所见》板书设计:长相思——(修辞手法、意境)山居秋暝——(修辞手法、意境)夜书所见——(修辞手法、意境)七、作业设计1.抄写三首古诗词,注意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结合诗词意境,用自己的话描述诗词中的画面。
3.选择一首喜欢的古诗词,进行鉴赏分析,体会诗词的美。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抓住景物描写,初步体会诗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2.调动视听感触及想象,描绘诗歌描写的景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3.品读诗歌,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淡泊名利的诗佛品质;(重点)4.迁移方法学诗《枫桥夜泊》,了解张继客居江上的愁苦之情。
(难点)教学过程:师:四时景物皆成趣,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词三首》,把书翻到92页。
活动一:揭示课题,诵读诗歌师:大家已经预习了诗歌,读准读通了课文,来听听大家朗读的情况,谁来读?想读哪一首就读哪一首(配乐起,请2个学生诵读诗歌)评价引导:声音洪亮、流利,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平长仄短。
活动二:结合注释,读懂意思师:请结合的注释和插图学习两首诗歌,和同桌说一说诗歌的意思。
预设引导1:天气晚来秋:天色渐晚,夜间的寒冷让人觉到秋天的到来;竹喧:竹林里传来喧闹的声音;莲动下渔舟:莲叶摇动,有渔舟穿梭其中。
预设引导2:理解“霜满天",指向诗人内心的感受。
师:这些诗歌之所以流传千年,是因为诗歌之美,美在形式,美在韵律,也美在画面,接下来我们走进诗歌的画面。
活动三:想象画面,体会意境一、读诗句,找景物师:先来品读王维的这首山水田园律诗,请圈出诗歌中描写的景物。
板书《山居秋暝》预设:学生批注勾画:“明月、松、清泉、石”和“竹、浣女、莲、渔舟"。
学生圈画完成后老师根据学生发言在屏幕圈画批注。
二、想画面,品动静1.想画面:想象一下,这些景物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颔联句预设:皎洁的月光洒在松枝间(斑斑驳驳),清澈的泉水在山岩上潺潺流过。
追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样的画面给你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画面,说出自己的感受)颈联句预设:竹林里传来喧闹的声音,洗衣服的姑娘回来了,莲叶摇动,是有渔舟穿梭其中。
追问:这样的画面你有何感受?2.品动静:诗人笔下的景物有的是静止的,有的又是富于变化的,这样的描写让画面有动有静,更加生动。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 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一等奖创新教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素养目标1、会认“榆、畔”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会写“孙、泊”等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枫桥夜泊》。
3、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4、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难点: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新课导入1.师:同学们,上一单元的语文学习,我们感受的是慈母的深情和父爱的伟大。
今天,我们要开始第七单元的语文学习。
这一单元学习的主题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读下面这句话。
2.出示:四时景物皆成趣。
3.学生齐读句子。
4.师:从字面上看,大家都能明白,本组课文在于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体现景物的美,来表达作者的感受。
那么,是什么景物,通过怎样的描写来表达感受呢?我们进入本单元第一课的学习。
5.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21 古诗词三首阅读鉴赏任务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任务二:读《山居秋暝》,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渔舟。
任务三:《山居秋暝》描写了哪些景物?哪些是静态的?哪些是动态的?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本诗描写了空山、新雨、明月、松、清泉、石、竹、莲、渔舟等景物。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三首一等奖创新教案(共3个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三首一等奖创新教案(共3个课时)2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榆、畔”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会写“孙、泊”等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枫桥夜泊》。
3.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4.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枫桥夜泊》。
2.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收集整理王维、张继纳兰性德的资料。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山居秋暝》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山居秋暝》,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诗题,激发兴趣1.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
诗词既是人们寄情山水的工具,又是人们表情达意的载体。
本课的三首古诗词,诗人们或借景抒情,或寄情于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第一首古诗《山居秋暝》。
注意“暝”是后鼻音。
2.结合注释,说说你从诗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预设:“山居”,山中居所,点明了地点;“秋暝”,秋天的傍晚,点明了时间。
那么,由诗题可知,这首诗写的诗山中秋天的傍晚景象。
板块二:初读古诗,感知古诗大意1.介绍诗人。
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王维(701?—761),字摩诘。
唐代著名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之一。
主要作品:《山居秋暝》《鹿柴》《鸟鸣涧》《送元二使安西》等。
2.老师范读古诗,注意“暝”和“浣”的读音。
3.下面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4.读完后请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致意思。
诗的大意: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天气清凉,傍晚时分让人感到阵阵秋意。
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下来,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词,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2.借助注释,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3.借助注释,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教学难点:借助注释,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看图想象,猜测诗题1.教师出示《咏柳》《惠崇春江晚景》《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等写景诗词的图画。
学生根据图画提示,猜测古诗词的题目。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三首》,去欣赏诗人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1.自由朗读这三首诗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默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
3.小组交流,先来读读诗句,再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诗意。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是学诗最基本的要求,读对节奏就为诵读诗和理解诗意打下了基础。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小组交流说说诗意帮助学生熟悉诗句,自主建构了诗境,为接下来的想象画面做好铺垫。
三、细读吉诗,想象画面,体会情感,感受描写的妙处。
1.学习《山居秋暝》。
(1)默读古诗颔联和颈联,圈画岀诗中描写的景物,说说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
月、松、泉、石、竹、莲、浣女、渔舟这八种景物构成了一幅动静相宜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清澈的泉水,竹林里洗衣女子归来时的喧笑声,莲叶晃动,渔船顺流而下,让人感到宁静淳美而又清新活泼。
(2)交流点拨:如果自己身处其中,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重点体会“照”“流”所展现出来的“月光照在林间、水流淌过山石”的静态之美”,以及“浣女洗衣嬉笑而归、渔夫捕鱼顺流而下”的动态之美,感受到山村生活的场景。
(3)有感情地朗读,尤其要读岀静态和动态的不同。
釆用对比朗读的方式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与,静态描写的诗句读得轻缓一些,动态描写的诗句读得活泼一些。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 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一等奖创新教案长相思教学目标1. 读准“榆、畔、聒”三个生字和多音字“更”,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能字正腔圆地诵读《长相思》并背诵,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 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等方法,感受景物描写对抒发词人情感的作用。
3. 体会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词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出诗词的节奏和韵味,能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感受景物描写对抒发词人情感的作用,体会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词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活动一:晕染“思”绪(一)导入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思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
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思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长长的相思又是什么呢?(二)初读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至少读上4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求在读通顺读流利的基础上争取读出节奏来。
1.正音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这个更为什么读第一声?记得有一个成语叫(生:半夜三更)其实半夜就是三更,三更就是半夜,那么这个“更”和什么有关?什么时候?(生:晚上)“更”其实就是古人记时间的单位,古人把一个晚上分为五更,一更大概是两小时,时间长不长?(生:长)好,我请位同学要读出长的感觉出来,谁再来?指名读。
师评:我也是感觉你读出了半更,能不能读出一更的味道。
生再读,就更好了。
哦,风雪是下了一更吗?你是(生:一更又一更)风雪停了吗?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是很长很长,我们要读出长的味道。
起。
2.押韵读师:我们再看更,这个读音是后鼻音,这首词中,后鼻音的字不少,说说看有哪些?生:程,更,行,灯,成,声师:你有什么发现生:每句的后面都是后鼻音,我感觉很押韵师:在古人的用书当中,“行”形是轻韵和eng韵是互通的,所以他们压的是同一个韵,明白了吗?押韵的字呀,韵脚拖长。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21 古诗词三首 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教案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朗读、背诵并理解《江雪》、《登鹳雀楼》和《静夜思》三首古诗词的意思。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水平。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浓厚的文化情感。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将学生引入古诗词的世界,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通过互动和拓展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深层内涵,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前准备的音乐,营造安静的课堂氛围。
2.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以《登鹳雀楼》为例,询问学生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二、新授(10分钟)1. 出示《江雪》这首古诗词的图文,让学生看图猜题,并提问:“你们喜欢下雪吗?”“你们见过下雪的江河吗?”2. 由教师朗读这首古诗词,然后分段解读其意境和情感,并带领学生一起朗读。
3. 引导学生分组朗读这首古诗词,要求每组选择一个代表来朗读。
4. 轮流请几位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并进行简单的感受交流。
三、互动(15分钟)教T: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古诗词三首》这篇课文。
在课文中,我们将会了解到什么是诗词,还会学习到唐代诗人的一些作品。
在开始之前,我想问一下,你们对诗词有什么了解呢?学S1:老师,我知道诗词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有规定的诗句结构和押韵方式。
教T:非常好,S1!你对于诗词有一定的了解。
那么诗词的押韵方式是怎样的呢?学S2:老师,我记得诗词的押韵方式有平韵和仄韵,平韵是指声调平均的音节,仄韵是指声调抬高的音节。
教T:太棒了,S2!你们已经对诗词有了一定的了解。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词三首》这篇课文。
在课文中,我们将会读到三首唐代诗人的作品。
我先读一遍,然后请你们跟着我读。
(教T朗读课文)教T:好的,现在请你们分组朗读这篇课文。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创新教案
创新教课设计枫桥夜泊[ 教课目的 ]1、指导朗诵 , 引起想象 , 领会意会诗句的意思并背诵《枫桥夜泊》。
2、经过对诗句的朗读感悟, 领会诗中描述的秋景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指引学生以乐观的心态走出忧虑窘境。
[ 教课要点难点 ]要点: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歌并理解诗句意思。
难点:经过诗句领会诗人孤寂忧虑之情并学会乐观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 教课过程 ]一、激趣导入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 导入新课。
师:有一首诗 , 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 , 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 , 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 , 这首诗是生:《枫桥夜泊》。
师:今日这节课 , 老师就带大家走进《枫桥夜泊》, 一同去感觉感觉。
板书:枫桥夜泊 , 唐. 张继二、初读古诗 , 感觉“枫桥夜泊”的画面, 并介绍此诗的由来。
1、自读这首诗。
2、老师划好节拍并示范读。
月落/ 乌啼∥霜 / 满天 ,江枫 / 渔火∥对 / 愁眠。
姑苏 / 城外∥寒山寺 ,夜半 / 钟声∥到 / 客船。
3、依据节奏朗诵这首诗。
师:我们说一幅画就是一首诗 ,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此刻 , 请同学们慢慢地闭上眼睛 , 让我们一同跟着张继到达枫桥边 , 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月亮逐渐落下去了 , 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在不断地啼叫, 四周各处洋溢着寒霜。
这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江边有火红的枫叶、有小桥、有流水, 渔船上还闪耀着灯火 , 有人家。
这又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在这么美的夜色里 , 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钟声 , 会感觉如何?三、剖析诗歌1、题目叫《枫桥夜泊》 , 那枫桥在哪儿?生:在江苏省苏州城外的枫桥镇。
2、“泊”有两个读音 , 在这首诗里读作“ b ó”, 那它还有一个读音该怎么读呢?请大家组词说明:湖泊(pō)停靠( bó)(板书)3、夜泊又是什么意思?4、有谁知道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吗?5、诗中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秋季6、从哪儿能够看出来?——霜满天秋霜季节是指每年的九月、十月份, 表示暮秋到临。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 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创新教案第一课时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人们都说:胸有诗书气自华。
以前同学们学过不少好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
(揭示诗:《示儿》《题临安邸》)2.师配乐范读《示儿》、《题临安邸》3.同学们,你知道这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谁吗?板书:陆游林升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两首诗。
现在,我们首先学习第一首诗《示儿》4.简介作者及背景:(课件展示)陆游是宋代大诗人。
他的诗大多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
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来读一读吗?林升:南宋爱国诗人。
他看到南宋小朝廷沉迷声色,不发愤图强,非常气愤,写下了这首诗。
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二、学习《示儿》(一)自由读这首诗1.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 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
(二)学习这首古诗现在我们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1.回忆学法。
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
(揭示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句、背诗文。
)2.自读古诗。
请你借助书后的注释或你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3.合作学习,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4.赏析。
这首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
这首诗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
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三、我们用学习第一首古诗时学到的方法来学习第二首古诗《题临安邸》。
(一)自由读这首诗1.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一等奖创新教案_1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一等奖创新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山居秋暝》《枫桥夜泊》教学实录教学目标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1.品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2.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古诗,先走进第一首诗《山居秋暝》,请大家打开课本92页,先放声朗读这首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两次。
(学生放声朗读诗歌)(指名读,学生读后,教师适时正音)师:大家要注意“暝”的读音,它是后鼻音。
请大家齐读诗题。
师:你可以结合注释说说对题目的理解吗?生:“山居”的意思是是居住在山中;“暝”的意思是傍晚时分,那么“秋暝”的意思就是秋天的傍晚时分。
师:由此我们发现“山居”点明了写作的地点,“秋暝”点明了写作的时间。
师:大家都知道古诗很讲究韵律,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一读,感受这首诗歌的韵律美。
师:怎样才能把诗读得更有韵味呢?我们合作,老师读前一句,大家读后一句。
(师生读)师:我们再交换一下,大家读前一句,老师读后一句。
(师生读)师:读着读着,诗歌的韵味就出来了,让我们再来齐读这首诗。
(齐读)师:人常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里也藏着两幅画,你读出来了吗?生:我看到的第一幅画面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第二幅画面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师:如果此时此刻,你就身处其中,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这两幅图景描绘出来。
生:我看到皎洁的月光洒落在松林,我看到渔舟顺流而下时莲叶晃动。
师:谁再来说一说,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图景。
生:我仿佛听到泉水潺潺的流淌声、浣女的欢笑声。
师:(出示古诗描绘的画面的课件),是这样的吗?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画面中的“明月松间照”是静止不动的,“清泉石上流”和“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动的。
师:是的,你观察得真仔细。
新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教案设计
新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枫桥夜泊》这首古诗。
2. 通过诗句的解析和诵读,感受诗人张继所描绘的深秋江夜图景,并体会其表达的羁旅之思和家国之忧。
3. 引导学生理解并初步掌握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诵读、抓景、了解背景等方法,体会诗人张继的愁苦。
难点:初步学习并理解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枫桥夜泊》的古诗内容、相关图片、音乐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与古诗意境相符的轻音乐,营造氛围。
2. 展示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图片,如枫桥、寒山寺、江枫渔火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
3. 简要介绍诗人张继及《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诵读古诗1. 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注意语速、节奏和韵律。
2.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语调。
3. 分组朗读,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展示,并相互评价。
(三)解析诗句1. 逐句解析古诗,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意境。
- “月落乌啼霜满天”:描绘了一个凄凉的深秋江夜景象。
- “江枫渔火对愁眠”:诗人借助江枫和渔火两个意象,表达了自己的愁苦和孤独。
- “姑苏城外寒山寺”:点明了诗人的所在地点,同时也为后面的“夜半钟声”做了铺垫。
- “夜半钟声到客船”:用钟声衬托出诗人夜泊枫桥时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2. 结合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四)体会情感1.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是如何体会到的?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3. 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总结并点评。
(五)融情于景1. 引导学生理解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即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情感。
2. 举例说明其他古诗中融情于景的例子,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
3. 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融情于景的方法,创作一首简单的古诗或现代诗。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学 科
语文
单 元
第七单元
备课者
课 型
学时课
课 题
《古诗三首》
执教者及时间
学习
要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情感。
3.体会诗句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学习
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情感。
3.体会诗句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
活动一:明确要求,自主学习。
1.复习学诗步骤:解诗题、识诗人、晓背景、知诗意、品诗境。
2.明确学习方法:
借助资料书,注解等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
反复朗读,读准字音,注意节奏,争取背诵;
活动二:小组交流。
1.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遇到的问题。
2.集体解决所提问题,不会的汇总。
3.组织安排好发言的顺序和内容,提前做好交流准备
活动三:交流展示。(几个组负责一首诗的交流)
1.大声朗读。
2.诗歌意思。
3.诗歌赏析,着重赏析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4.背诵诗歌。
第一课时
活动一:复习学诗步骤方法。
1.复习学诗步骤:解诗题、识诗人、晓背景、知诗意、品诗境。
2.明确学习方法:
借助资料书,注解等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
探究
问题
课后第二题: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应用
作业
作业练习
1.熟读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实践应用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诗人来了解,积累两首你喜欢的这个作者些的写景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教案
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指导朗读,引发想象,体会领悟诗句的意思并背诵《枫桥夜泊》。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引导学生以乐观的心态走出忧愁困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并理解诗句意思。
难点:通过诗句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并学会乐观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导入新课。
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这首诗是……
生:《枫桥夜泊》。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走进《枫桥夜泊》,一起去感受感受。
板书:枫桥夜泊,唐.张继
二、初读古诗,感受“枫桥夜泊”的画面,并介绍此诗的由来。
1、自读这首诗。
2、老师划好节拍并示范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3、根据节奏朗读这首诗。
师:我们说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现在,请同学们慢慢地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张继来到枫桥边,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月亮渐渐落下去了,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在不停地啼叫,周围到处弥漫着寒霜。
这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江边有火红的枫叶、有小桥、有流水,渔船上还闪烁着灯火,有人家。
这又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你在这么美的夜色里,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钟声,会感觉怎样?
三、分析诗歌
1、题目叫《枫桥夜泊》,那枫桥在哪儿?
生:在江苏省苏州城外的枫桥镇。
2、“泊”有两个读音,在这首诗里读作“ bó”,那它还有一个读音该怎么读呢?
请大家组词说明:湖泊(pō)停泊(bó)(板书)
3、夜泊又是什么意思?
4、有谁知道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5、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秋天
6、从哪儿可以看出来?——霜满天
秋霜季节是指每年的九月、十月份,表示深秋来临。
7、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色?——月落、枫桥、渔火、霜满天(板书)
8、看到满天的霜,你是什么感受?——清冷、凄凉
9、“江枫渔火对愁眠”,读着读着,哪个字眼触动你的心?——愁
10、这是一种怎样的愁哇?
思乡之愁、孤独之愁、寂寞之愁。
11、作者又听到了什么?——乌啼、钟声(板书)
12、“乌啼”是什么意思?乌鸦的叫声在人们印象中一般是怎样的形象?
乌鸦的叫声。
13、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
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
14、在刚才的讲解中,我们看到了月落,看到了充满寒意的满天霜,看到了江
边的枫树和点点渔火,还有那远处若隐若现的寒山寺,在我们的耳边还不时传
来那一声声的乌啼,以及悠远沉重的寺庙钟声。
好,你们能不能发挥想象力,
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境?想一想: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江
南秋夜图?
张继漂泊在他乡,这时他心里有点儿(引说:思乡),有点儿(引说:忧愁、孤独、寂寞)
小结:宁静、幽暗、寒冷、凄凉、遥远、美丽的江南秋夜图。
师:带上这种感受,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
四、拓展:拓展一:师:在这里,还有一种愁。
老师想请同学们听一听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写的一篇散文。
《不朽的失眠》片段,
师:读了这篇散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自由发言。
五、教师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在这里我们学习了《枫桥夜泊》这首古诗,相信同学们对古诗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
中国的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
它像千年好酒,醇厚绵长,像散发着芳香的清茶,让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所以,人们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是的,诗是跳跃的音符,诗是无声的图画,诗是感人的故事,诗更是人们内心情感的抒发。
让我们喜欢并热爱诗歌吧。
六、作业
1、积累描写秋天的古诗,收集写“愁”的名句。
2、背诵并默写《枫桥夜泊》。
七、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唐·张继
看到:月落、枫桥、渔火、霜满天
愁
听到:乌啼、钟声。